一年级上册可选数学理解
初一周记怎么写-暑假趣事600字
一年级上册教材
『我的数学理解』
展讲导引
——概念、法则、公式、方法及策略在我心中的建构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1.如何利用举例、画图、讲故事等方法帮助同学们认识1-10这些数的?
2.你是如何区分几个和第几的?请用画图、摆学具等方法说明。
3.你会书写10以内的数字吗?你会书写“=”、“<”、“
>”这三个比较大小的
符号吗?
请你利用田字格,规范地,慢慢地书写这些数字,注意写字
姿势和用笔方法,
给大家一个示范。哪些数字比较难写,你怎么记住这些数字等?
4.如何认识0?0在生活中有哪些特殊的作用?请举例说明。
5.你是如何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的?请用画图的方式说明“一一对应”的重要
性?
6.你是怎样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又是怎样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
7.你有什么好办法
教孩子书写数字2、5、8、9?你能用什么办法生动有趣的教
会学生写难度较大的数字?
第二单元:比较
1.如何利用数格子的方法比长短?数格子时要注意什么?举例说明
2.你是如何利用天平进行三种物体间的轻重比较的?能说明白道理吗?请举例
说明。
3.如何对两个物体进行“比大小”、“比多少”、“比高矮”、“比长短”、“比轻重”?
(选取一
个)
请你借助丰富的生活经验,利用实物、画图和摆学具的方法加以说明。
在描述和操作的过
程中,可以呈现比较方法的多样性,并向学习者传授比较
的方法和策略。特别是当两个物体之间的差距不
太明显,无法靠直观和经验
直接进行判断时,说明你的方法和策略。当三个物体比较时,说明你的方法<
br>和策略。
4.你是怎样理解最多(少、高、矮、长、短、轻、重)的?举例说明。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1.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加法吗?
你会通过哪些方法理解题意(画图、摆学具……)?举例说明你的列式理由。
2.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减法吗?
你会通过哪些方法理解题意(画图、摆学具……)?举例说明你的列式理由。
3.你能举例说明加法和减法的区别吗?
4.请用多种方法帮助小朋友理解9的组成?
5.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小朋友理解一道题是用加法算还是减法算?举例说明
6.如何借助加法表帮助小朋友熟悉10以内的加法?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7.如何借助减法表帮助小朋友熟悉10以内的减法?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8.你是怎样认识连加运算的?
请用举例子、摆学具等方法说明怎样理解连加。用算式怎么表示?你是用什么
方法计算连加的?
9.你是怎样认识连减运算的?
请用举例子、摆学具等方法说明怎样理解连减。用算式怎么表示?你是用什么
方法计算连减的?
10.你是怎样认识加减混合运算的?
请用举例子、摆学具等方法说明怎样理解加减混合。用
算式怎么表示?你是用
什么方法计算加减混合的?
第四单元:分类
1你是如何理解“分类”的?
请通过举例子、摆学具或者实际生活场景等方式描述怎样分类。
尤其说明你
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感知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标准下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2.举例说明你是如何确定分类的标准的(形状、颜色……)?突出方法的多样性。
3.你是
怎样整理你的房间的?整理时要注意什么?最好结合实际情景加以说明。
第五单元:位置和顺序
1.举例说明你是如何判断前后的?判断前后的秘诀是什么?
2.举例说明你是如何判断上下的? 判断上下的秘诀是什么?
3.举例说明你是如何判断左
右的?重点说明“左右”这个位置的“相对性”,你
能设计出一个让小朋友容易理解的“情境”吗?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1.利用实物摸一摸并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
什么特征?说说你是怎
样把它们区分出来的?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
1.利用捆
小棒、摆小方块、计数器和古人计数等活动说明10个一就是1个十的
道理?感知“十”的重要性。 <
br>2.如何利用计数器帮助理解个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十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反之会根据数
位上数的意义利用计数器拨珠。
3.如何利用计数器帮助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
4.怎样利用毛毛虫
帮助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用毛毛虫
帮助计算有什么优点,与直尺有什么联系?
5.如何利用小棒和计数器等工具帮助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有什么道理?
6.如何借助加法表帮助小朋友熟悉20以内进位加法?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7.如何理解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同?
举例子或用学具操作,结合口述,表达明白。
8.你是怎样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的?
举例
子:如一位数和一位数之间的大小比较,一位数和两位数之间的大小比
较,两位数和两位数之间的大小比
较等。
9.结合计数器或者其他工具,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满十进一”的。
10.举例说明什么是“凑十法”,你觉得这种方法好不好?为什么?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1.请结合钟表或画图等方法说说怎样认识整时和半时?
录制方法与建议:
(一)方法:
1.微课形式。合适每个学生(电脑放课件,学生讲解,录制课件和学生声音)
2.录像形式。合适个别学生(学生讲课,在教室录制视频)
3.微课制作的几种类型(仅供参看,不限制哪一种,提供思路,自主选择)
A.完全根据PPT,通过录屏制作
B.小老师利用PPT讲课,通过专业摄影设备录制
注:这种方式中,小老师讲课时需借助黑白板、粉笔和其他教学演示工具
录屏+演示拍摄
将录屏与实际拍摄两种方式相结合,根据知识内容,灵活采用录屏或演示拍
摄的方式制作微课
D.手写板+专用录屏软件+手写笔录制制作
E.动画方式
即利用专业动画制作工作,将知识内容进行动画形式呈现,进而制作成微课
视频
F.自由组合方法
小老师根据知识内容,选择上述几种方式进行自由组合制作微课视频
(二)建议:
“我的数学理解”展讲,就是展示:你心目中的数学(概念、公式、法则以及方法策略)是怎样的?将你知道的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介绍给他人(没有学
过的同学)。 1.讲清课本中涉及的知识。展讲活动的内容,要讲课程标准指引下的教材
中的内容(不要讲教材之
外的内容、更不要奥数内容),但不只是要一道或多道
题目的解答,而是一个概念、公式、法则以及方法
和策略的理解。
2.定位为小学生讲,尊重并保留孩童的原味,不要融入成人化的思想。
3
.针对所学知识总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学过之后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
讲解选手可以设想一些同学对某
知识点存在各种不理解,他们来向你请教,
你来讲解。你要思考怎样的讲解可以让听者有豁然开朗的感
觉,从而明白、学会
该知识,最好是对该知识有透彻的理解,并由衷地感叹:这个知识原来如此简单!<
br>(一句话,你要设法把一些不懂的同学教懂!)
主要看孩子是否能想得明白、讲得清楚有条理(
语言、思维与表达),就像
老师们的微课一样,讲解时老师可以出境,也可以不出镜,关键看孩子能否把
问
题深入浅出讲清楚,使原本不太明白的人一听就明白,把不会的学生教会!
4.不是纯知识梳理,不是一道题的讲解,更不是手抄报,而是讲述自己对
一个单元内容、一个主题内容
或一个重点内容、比较难学的内容的理解。
5.重点讲述自己是怎样将这个知识弄透彻的,可以是更高
层次的知识建构,
可以是一些帮助理解的小窍门,可借助生活实例来解构、促进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