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完整版教案

余年寄山水
544次浏览
2020年09月28日 23:1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面试感谢信-政审材料范文

2020年9月28日发(作者:徐光启)


1 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目标】
1.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认识统计表。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制作、分 析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
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 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1.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认识统计表。
2.初步掌握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指导】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仍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
积极参与到统计活动 过程之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
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可以根 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取具有针对
性的学习素材,同时让学生对统计结果做出恰当的判断与预测。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2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1)…………………………………………………1课时
2.数据收集整理(2)…………………………………………………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1)

【教学内容】
数据收集整理(1)(教材第2页例1,第4~5页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2.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掌握收集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
简单的分析。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参与意识。
【重点难点】
1.认识统计表并能正确填写。
2.根据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情景导入】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衣服,选哪种颜色合适?
生1:红色
生2:黄色
生3:蓝色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我们应 该选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那么同
学们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是什么呢?
这就是我们这堂课将学习的内容。
【新课讲授】


师:我们要怎么样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1:可以在全校进行调查。
生2: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
生3:可以先在班里调查。
师: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在班里调查一下。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
的红色的请举手。
师: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全班同学对校服颜色的喜好,我们可以把它分成4个
颜色整理,红色、黄 色、蓝色、白色。根据刚才同学们举手的情况,我们可以整
理出分别喜欢4种颜色的人数。
翻开课本第2页,有一个班上也有这么一个类似的统计。
如图:

师:观察这个统计表,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生1:现在全班同学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
生2:所有人数加在一起就是全班人数。
师:从图表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很多东西。喜欢红色的 有9人,喜欢黄色的有
6人,喜欢蓝色的有15人,喜欢白色的有9人,全班一共有38人。那么,如果
这个班订校服,选择什么颜色合适?
生:蓝色。
师:为什么呢?
生:喜欢这个颜色的人最多。
师:是的,通过我们刚才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成统计表, 我们可以更


直观地分析出信息,从而得出结论。喜欢蓝色的人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订做 校
服,选择蓝色合适。
师: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选择校服颜色的问题,现在我们来一起统计下另一
个问题。
师:同学们都喜欢小动物吧!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
了几只小动物,想知道它们是 谁吗?
教师逐个贴出:小猫、小狗、小兔、小乌龟。
师:现在老师非常想知道在这四种动物 中,我们班的同学喜欢哪种动物的人
数最多?喜欢哪种动物的人数最少?你们说该怎么办?
(把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统计出来)
小结:1.讨论: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统计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
2.调查统计。
找四名同学亲自用自己想到的方法统计全班最喜欢哪种小动物的数据。
3.学生自主探究绘制统计表的新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统计,大家一起告诉我,我们班最喜 欢小猫的有多少人,小
狗、小兔、小乌龟呢?
出示数据统计结果。

师:我们用统计的方法制成的表格就叫统计表。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页第1题。


说说图中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可以组织学生互相交 流,独立完成数据的收
集、整理并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教师可让学生对本班或者其他班级的情况进行< br>调查统计,然后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讨论回答后面四个问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举手自由回答。
2.师出示全班同学最喜欢课外小组统计图。
3.学生汇报统计结果。
展示个别学生的统计表,请全班同学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教
学问题。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统计表。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1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1)
统计 红 黄 蓝 白
记录 9 6 15 8


学生对于收集、整理数据都比较顺利,也能比 较顺利地把统计表完成,但是
讲解的时候需要多引申。



第2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2)

【教学内容】
数据收集整理(2)(教材第3页例2)。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体验收集动态统计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画“正”字等统计数据的
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统计表的统计及分析方法。

【复习导入】
1.下面是芳芳调查本班同学最喜爱的电视节目记录。
动画片:12人
电视剧:10人
体育:9人
新闻:8人
(1)请你根据上面的记录填写下表,并回答问题。

(2)喜欢( )节目的人数最多。
(3)芳芳共调查了( )名同学。
(4)如果调查你,你最喜爱的电视节目是( )。
(5)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2.导入课题
关于统计的简单知识,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来 具体实践和
讨论一下统计的过程。
【新课讲授】
师:翻开课本第3页例2,学校要 举办讲故事大赛。我们班要从这两位同学
中选一位参加比赛。我们要怎么选呢?
生1:举手然后比一比。
生2:把支持的人名字写下来投票。
师:为了更准确公平地选出适合的同学,我们可以用投票的方法来决定谁参
加比赛。
师:观察课本第3页图片,想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记录选票。

生1:我可以一个个的数。
生2:我是用打“√”的方法统计的。
生3:我是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的。
生4:我是画“○”的方法统计的。
师: 很不错,想出了这么多的统计方法。把这些统计结果填入统计表中,我
们就有了一份直观的统计表。观察 这份我们刚刚统计出来的统计表,我们能得到


哪些信息。
组织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师: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应该选谁参加比赛?
生:陈小菲
师: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
生:无论他们选谁,陈小菲的票数都比王明明多。参加比赛的肯定是陈小菲。
师:刚才同学们 的表现非常精彩,下面我们就另一个问题一起讨论一下。请
大家看课本第3页“做一做”。
组 织全班同学就“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统计,
选几名同学在黑板上演示记录 方法。
【课堂作业】
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完成教材第4页第2题的统计,并就此统计结果独立 完
成统计表及其分析问题。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小 结:这节课我在熟悉统计表的基础上,体验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掌
握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并 能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2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2)
常用的记录方法:数数


画“√”
画“○”
画“正”


本课教学主要为统计表的制作过程,分析 方法。教学中始终注重以学生自主
观察、思维、探索为主导,教师引导为辅,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统计表及 其相关信
息的积极性。


2 表内除法(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 除法算式,知道除法
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 ~6的乘法口
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2.理解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指导】
1.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
除法概念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
较多的感性认识。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为此,教学时借助教材设计,结合
学生的实际生活, 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每
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理解“平均分”。
2.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让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关键是让学 生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教学时,要设置


情境或通过直观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然后着重引导学生探索怎样用乘
法口诀求商。教学时,把“怎样求出商”的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思考、 讨论交流
的机会,适时引导,让学生探索发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合理组织学习,使学生达到“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
标。
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熟练
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除了借助直观手段,让学生从乘除法的关系中理解
求商的思路外,还应当合理组织练习。
4.重视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
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 问题。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或用学生身边的实例),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景,
使学生获得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机会。对于提出的需要用新知识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方法 。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0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
【知识结构】


1.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平均分(1)


【教学内容】
本教材第8~9页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
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1.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情景导入】
1.出示教材第7页准备参观科技园食品的情景图。
2.谈话。同学们,美丽的春天到了,我们准备去科技园春游,高兴吗?
二(1)班的同学也 高兴,为了搞好这次活动,昨天,他们去超市准备了春
游的食品。我们来看看,他们准备了哪些食品。
3.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新课讲授】
1.教学教材第8页例1,引出“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的小朋友准备春游食 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


的6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每份应该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教师给出食品总数:24颗糖果,12个果冻,18个橘子。
学生边分边口述操作过程,教师巡视。
(3)演示汇报,学生分组汇报分的结果。
生1:把24颗糖果分成6份,每组得到4颗。
生2:把12个果冻分成6份,每组得到2个。
生3:把18个橘子分成6份,每组得到3个。
(4)提问:看看你们组分得的每份有什么特点?(同样多)
(5)讲解:像这样把一堆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6)让学生把自己组平均分的结果用语言表述出来。如:把18个橘子平均
分成6份,每份有 3个……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
(2)让学生用16张卡片代替枫叶,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平均分,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得
的结果填空。
3.教学教材第9页例2,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 么叫平均分,那么怎么才能平均分呢?请同学
们按照例2的要求分组把18个橘子平均分到6个盘子里, 可以怎么分呢?
(2)学生分组活动:用实物图片或小圆片分一分。
(3)交流汇报。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8 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每次每份分
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出示教材第9页中做一做。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酸奶,独立完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的任务。
(2)同桌交流分的方法和结果。
(3)把10盒换成12盒、18盒酸奶实物图,仿上例进 行活动。让学生在多
次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中,学会一些平均分的方法。
5.巩固应用——迎新年列队展示活动。
(1)让学生观看以往队列展示活动的照片。
(2)请同学们帮我们班设计一个最佳队形来参加这个活动。
要求:每班18名学生参加,每行人数相等。
(3)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之后在卡纸上用18个小圆片贴出来。
(4)教师选择几张好 的作品向大家展示,最后让全班同学都把自己的作品
贴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5)小结列队方法。
方法1:2 2 2 2 2 2 2 2 2
方法2:3 3 3 3 3 3

热爱生活的格言-拜年的话


太原科技大学教务处-七夕情歌


安全教育-和中留学


六一儿童节资料-企划书模板


赫尔辛基大学-清明节的作文


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忻州师范学院分数线


音乐查询-国防教育手抄报


假期旅游-历史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