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学生特点(1)

别妄想泡我
645次浏览
2020年09月29日 00:2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滨州医学院分数线-自传怎么写

2020年9月29日发(作者:孔瑞云)


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各位家长朋友:
你们好!
“望 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每一个家长的愿望。让每个孩子成才,是我们老师的愿望。让我
们怀着这样美 好的愿望,共同了解五年级学生的特点,用心的帮助他(她)们快乐地度过五年级——这
一成长的“风水 岭”。
五年级的孩子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学会了自己安排时间和活动。家长最好不要干涉 孩子的正当活动。
这是家长和孩子在权利和义务方面互相尊重的体现。
一、五年级是孩子情感、情绪的突发期——防止孩子形成叛逆的个性
孩子一般在10岁左右, 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崛起,他们强烈需要父母的的尊重,需要父母把他们当作大孩子。
但很多父母不了解 孩子这一心理,仍把孩子当小孩子看待,因此这一时期的孩子,常常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而故 意与父母作对。父母们不要认为孩子故意与你作对,只是单纯的不听话行为,其实背后隐藏着孩子渴望你理解、< br>渴望你尊重的深层原因。
自我意识正处在形成期,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总是 固执地认为:自己才是对的。但由于生活
和社会经验的不足,孩子的观点和看法往往是不全面的,或是错 误的,因此,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会让孩子的情绪、
情感发生很大的变化。面对这一情况,家长们该如何 引导孩子呢?
方法一:找准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正处于情感的突变期,他们容易生气、发火,但他们 也容易感动。与送给他
们奥贵的礼物相比,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更能让他们感动
方法二:允许孩 子适度表达自己的情绪。值得注意的是,10岁左右的孩子交往的重心已经由家庭转移到了学校,
同学之 间的关系和友谊将成为影响孩子精神的重要因素。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科学的方法应当是 这样的:面对孩子表现出的悲伤或软弱,父母一定不要呵斥,应该让孩
子尽情地发泄心中的郁闷,只要孩 子发泄够了,他自然会恢复心情的平衡。当然,如果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父母应
该及时安慰孩子,用相 同的心理去感受孩子的情绪,努力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从而缓解孩子的不良情绪。而此时,
允许孩子适 度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为孩子准备一个沙袋,允许孩子对着沙袋发泄情绪;允许孩子
养小动物,当孩子不愿意向父母倾诉时,可以鼓励孩子对着小动物倾诉;鼓励孩子跑步、做运动发泄情绪……) 这些
都是帮助孩子发泄情绪的好办法,但最重要的一点仍然是,父母要理解和认同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 自由表达悲伤和
软弱。
方法三:培养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
五年级是孩子情绪、情感 的突变期,也是培养孩子控制自己情绪能力的关键期。这时候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
对是非、爱好有了 明显的分辨能力,然而他们的交流、沟通能力和方式有限,或者说不会与父母沟通,而这恰恰是促
使他们 情绪恶化的原因。要想培养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父母最先应该让孩子明白这一点:有了负面情绪,没有关系,说出来,看父母有没有办法。
二、是孩子厌学情绪的高发期——父母应告诉孩子,他在为谁以及为什么而学习
此时 是孩子厌学情绪的高发期,很多孩子开始讨厌学习,讨厌写作业,甚至对父母常说的“要好好学习”等话也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这与孩子的自我意识形成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关。 在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时候,孩子会更多地 遵从家长
和老师的意见,从不会过多的去想“为什么”,他们认为家长和老师的话就是真理。但是,到了 四年级后,孩子的思维
能力迅速发展,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思维,他们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学习? 学习不好能怎样呢?由于自我意识
刚刚出现,这时候的孩子固执地认为,自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时 ,父母的唠叨和命令不仅会令孩子感到厌烦,
而且会给他们一种错误的信息:学习时一件很艰苦的事情, 他在为父母而学习。在这种错误信息的感染下,孩子就会
产生厌学情绪。如果父母了解这一阶段孩子的思 维发展的特点,能够采取措施让孩子明白,他在为自己而学习,并引
导他找到学习的乐趣,那孩子就会动 力十足地学习。
其次,这与父母不了解小学阶段知识的难度发展规律有关。学习难度不断加大,很多。 让孩子明白“学习时自己
的事情,孩子才会真正地去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孩子都会感觉到对学习力不从心。 如果父母还总是不理解孩子,甚至是
斥责、打骂孩子,那孩子只能是厌恶学习,从而产生很强烈的厌学情 绪。
做父母的,不管你的孩子正处于哪个年龄段,你要想教育好他们,必须提前了解他们的心理。做父 母的就应该提


前向孩子灌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这个观念。这样,对于思维正在高速 发展的五年级孩子来说,这将会促使他们的
成绩稳步前进,而不是厌学。父母要对孩子多些鼓励,少些抱 怨;多些表扬,少些批评。孩子在四年级之前,或者在
读四、五年级的过程中,父母还应该提前知道哪些 知识呢?或者说,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孩子呢
方法一: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
很 多的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上花了大量的心思,但是,容易让孩子产生误解:他是在为父母而学习。父母越是逼着孩子去认真学习,越可能给孩子创造了拒绝学习、反驳父母的机会。
方法二:告诉孩子——你要为理想而学。
也许父母们试图用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来说服孩子要好 好学习,然而,父母们却忽略了这一点:五年级的孩子,正
处于思维的高速发展期,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 思维,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父母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作为父母,我
们应该告诉孩子,他们要为自己的 理想而学习。在帮助孩子树立理想时,家长要特别注意一点,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思
想强加于孩子身上,例 如强迫孩子把某个不喜欢的职业当做自己的理想。而是要根据还子的特长和爱好,帮助孩子树
立理想。
方法三:父母不要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家长这样教育孩子:
“如果这次你考好了,你想要什么,妈妈就给你买什么。” “考了这么少的分,我都替你感到丢人,你还好意思要这要那!”
这种教育只能是害了他们 ,或者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蛮横不讲理,或者使他们的成绩大幅下降,郁郁寡欢,甚至走
向抑郁或自卑每一 位家长都应该用平常心来看待孩子的成绩。学习是学生的职责,学习好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做到的事
情。家 长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好而沾沾自喜,或者用各种各样的物质来奖励她,这样只会让你的孩子有个错觉:学习是为家长学的。对待成绩不好的孩子,家长首先不能打骂他们,其次要鼓励他们,帮他们分析成绩不好的原因 ,帮他
们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并告诉他们:“只要学习一直在进步,成绩是次要的。”
家长还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地学习氛围,如与孩子一起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学习……
不要动不动就问孩子成绩、放学后就催促孩子去做作业,这样只能让孩子有种错觉:他是为成绩而活。
方法四:父母对一至三年级的孩子不要太过严厉
在小学一至三年级,孩子是没有理性 思维能力的,父母要求什么,他们就会做什么,父母说什么,他们就会听什
么。此时,父母的严厉可以起 到作用。但到了四、五年级,孩子有了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有了自我意识,当父母再
严厉地要求他们去 学习、再规定他们每次考试必须达到的名次时,孩子就会觉得学习是件很苦的事情,从而对学习产
生厌烦 情绪。
对于那些还没有上学,或者刚刚读小学的孩子来说,父母们不要急于教会他们多少知识 ,也不要要求他们考多么
好的名次,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对10岁之前孩子的教育,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总结的很好:
多问快乐,少问学习;
多问“这次考试中,你细心了吗”,少问“这次考试你考了多少名啊”;
多问“你喜欢学……”,少说“今天我教你学……”
三、是孩子学习成绩定型的关键期——父母要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 ,五年级,是孩子学习成绩定型的一个关键期——那些成绩好的孩子中,大部分学习成绩会
一直保持“好 ”的记录;而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中,大部分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很难变得出色。
如果孩子总能取得很好 的成绩,能够经常品尝到好成绩带来的乐趣,那么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就能建立起来,就会喜欢
上学习。对 于那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如不爱思考、粗心等,也会积极地配合家长和老师去改掉这些坏习惯,进而培养
一些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的好习惯。但是,如果孩子在成绩很差,或成绩平平,他们就不会体会到成绩所带来的的 成
就感,进而就不会对学习产生信心,也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在以后的学 习过程中,孩
子只能越学越吃力,越学越没有信心。
由此可见,孩子只有在四、五年级取得一 个好成绩,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自信心,才能爱
上学习,进而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 ,一直都保持优异。
在孩子读三年级之前,,家长可以多问孩子快乐、少问学习,但到了四、五年级, 家长就应该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状况了。
这种关注并不意味着家长要更多催促、督促孩子学习,每天都要对 孩子提及学习的事情。而是说,在四、五年级这个
学习成绩即将定型期,家长要拿出一定的精力,让孩子 体验学习的兴趣、帮孩子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呢?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方法一:经常给孩子“积极地暗示”孩子的自信心除了来自于他们的自我激励外,还需要来自于父母的赏识和鼓 励。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这样,家长说他聪明,他就聪明;家长说他笨,他真的会变笨,这就是心理学上 所讲的“暗示”
作用。消极的暗示: “哪里呀,我家孩子不行”; “我家孩子的功课不是很好”; “我家这孩子,成绩还可以,就是记


忆力不好”;……即使是家长对别人谦虚客套的说法 ,孩子听到耳朵里,也会认为这是家长对自己的评价。在这种暗
示下,孩子也就真的变笨、变差了。正确 的做法是,即使孩子真的记忆力不好,在学习方面真的有缺点,家长也千
万不可轻易批评孩子。积极的暗 示: “你很聪明”; “你在妈妈心中是最棒的!” “你将来一定是一个大人物。”
方法二: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
父母逼孩子去学习,虽然有时可以达到一定的作用, 但这种方法不能产生长效,而且孩子绝对不会心甘情愿地
去学习,尤其是到了五年级,如果父母再逼着孩 子去学习,孩子就要产生逆反心理了。明智的父母不是逼着孩子去
学习,而是想办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变“要他学”为“他要学”!父母的言传身教、创造一些学习的神秘感,都是
很好的激发孩子学习兴 趣的好办法。
方法三:父母要谨慎对待“陪读”
很多家长每天晚上都辅导孩 子做作业、为孩子检查作业,这种陪读现象是毁灭孩子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的最
大“杀手”。 10岁左 右的孩子,虽然很多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但孩子毕竟是孩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总
想快点把 作业做完,以便去玩,于是很多坏毛病便从他们的作业中体现出来,如:粗心马虎、不认真思考问题、考
虑问题不全面……如果没有家长的参与,孩子就会为此而承担自己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挨老师的批评。但是家长
却剥夺了他们承受自然后果的权力,家长在为孩子检查作业时,把他们的错误都指出来了。这时,孩子就 懒得去思
考了,有时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里,就照着父母所说的答案写上了,更不用说去改正 坏毛病了。并且,
当孩子有了依靠时,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都会明显地降低。
四、是孩子习惯的定型期——注重孩子好习惯的培养、坏习惯的改正
国外一位研究行为学的专 家做了这样一项调查:专家分别对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数千名孩子进行测试,这
次测试的内容包括 知识测试、能力测试和习惯测试。测试的结果令这位专家很惊奇,因为他发现,从小学四年级到高
中三年 级,孩子的知识得分和能力得分一直都在呈上升趋势,但他们的习惯得分却没有太大改变。专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孩子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在小学的中低年级,而四或五年级是一个“分水岭”。也就是说,在四、五年 级之前如
果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那这些好习惯将会伴随孩子一生;在四、五年级之后,如 果孩子想改掉某些恶
习,除非进行特殊的训练,否则孩子的这些坏习惯是很难改变的。
培养孩 子的好习惯是关键:首先,从习惯养成的特点来看,四、五年级是强化好习惯和改正坏习惯的关键时期,
过了这个关键期,这些坏习惯将不会轻易改掉。其次,从孩子意志力的发展特点来看,尽管这时的孩子意志力发展 还
只是初步的,并且是不稳定的,但在这个时候,孩子的意志力发展开始由弱到强,由他律到自律过度。 孩子会通过克
制自己,主动培养一些好习惯和改正一些坏习惯。因此好习惯的培养和坏习惯的改正都不是 很困难的事情。第三,孩
子在10岁左右,由于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孩子行动的动机开始由直接动机 向间接动机转化。孩子会努力地表现自
己,希望得到更多人的肯定性评价。
家长在帮助孩子培 养好习惯、改正坏习惯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或者说,必须具备哪些教育观念呢?
方法一:给孩子创造好习惯形成的好环境。任何一种好习惯的培养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任何一种坏习惯的改正也< br>不是轻而易举的。父母一定要记住这样一条真理:孩子的好习惯越早培养越好。
方法二:父母要格外注意孩子的习惯
10岁左右,孩子的大脑进入一个迅猛发展期 ,这时的孩子已经有了理性思维的能力。再遇到问题,他们已经能够
做到理智思考、换角度思考了。例如 :在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即是妈妈主动暗示孩子“洗衣服是很辛苦的事”,他们
往往不能真正体谅妈妈 的辛苦,当孩子年龄已大,他们懒惰、不体谅他人的习惯早已定型,不管父母怎样暗示,相比
都是无效的 。而在理性思维刚刚出现的四、五年级左右,父母的这种暗示则是非常必须且必要的。多方教育专家通过
细心地观察和研究发现,孩子在四、五年级左右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往往更具有持久性。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孩 子
在四年级左右所养成的良好习惯,将会比孩子在其他年龄段养成的好习惯更持久、更易深入孩子的心灵 。
生活习惯:勤劳、讲卫生、讲礼貌、有爱心、能够体谅他人;
学习习惯:爱思考、细心、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性格:坚强、勇敢、乐观、积极。


方法三: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 心副主任孙云晓: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好习惯是一点点培养起来的,做家
长的不能企 图孩子“一口吃个胖子”。利用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加法原则,让孩子慢慢来。坏习惯也是一点点改正过来的,这样做不仅能保护孩子脆弱的自信心,也能让孩子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战胜自己的成就感,从而对自己的信 心也会
大增。方法四:纠正孩子的坏习惯,需要家长的权威和毅力父母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必须有一定 的权威,在征得孩
子统一的基础上,给孩子制定出一些“纪律”和“规则”。 美国研究发现,养成一个 习惯需要21天。但是要纠正孩子的坏
习惯,需要花费的时间比21天要更多,这就要求父母在纠正孩子 坏习惯的过程中要有毅力。
面对孩子的耍赖、软磨硬泡等,父母一定要拿出足够的毅力,不要向孩子妥协。
五、是孩子道德情感发 展的重要转折期——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和社会评价能力与小时候相比,到了四、五年级,孩
子的道德情 感表现出以下两方面的差异:

1、在道德认识方面,由具体、肤浅的认识,向本质的认识过渡。

2、在道德评价方面,由只注意行为的效果,向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过渡。

方法一:克服德育教育中的心理偏差
1、预防定势效应

定势效应是 指,家长对孩子产生了某种固定的看法,对孩子的评价总受这种固定看法的影响。家长要时刻提醒自
己,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孩子的行为。

2、克服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就是以偏概全的意 思。也就是说,由于孩子出现了某些缺点,就弥盖了孩子所有的优点,认为孩子“一
无是处”;由于孩子 有了某项优点,就弥盖了孩子所有的缺点,认为孩子“一切都好”。
如果家长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总是误解孩子,孩子就会变得十分叛逆。
方法二:杜绝打骂,给孩子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们偶尔打一打 孩子,可能会震住孩子,起到快速教育孩子的效果。过后,父母再找个机会
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爱你的 ”,也许很快就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和爱。但是,当孩子到了四、五年级,孩子的自我意识
已经崛起,父母 再打骂孩子,孩子就要记仇了,并且还会产生逆反心理,促使不良道德行为越来越多。从道德情感方
面来 讲,父母的粗暴会使他们越来越叛逆,道德水平越来越糟糕;而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则会使孩子愿意与父母沟通,< br>从而使孩子的道德水平朝着父母期望的方向发展。
方法三:在孩子的行动问题上下工夫
一般来讲,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知能力,他们可以通过一定的道德原则分析 和评价自己和他人
的行为,开始具有一定的意志力来控制自己的冲动,并懂得基于一定的道德原则来约束 自己的行为。但是,孩子还是
孩子,他们在思想上懂得这些大道理,但他们的行动却往往会跟不上。所以 ,父母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一定要做到道德
认知教育和行为教育的结合,尤其要注重孩子的道德行为教育, 让孩子努力做到言行一致。孩子在道德品质方面出现
言行不一致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在这个时候,他需 要父母的耐心引导,而不是责怪和批评。
方法四:利用潜移默化的暗示法

一位教 育学家曾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任何一
个孩子都不喜欢处于受教育、受管制的地位。到了五年级,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开始崛起,他们的自尊心也在一点 点
增强,这个时侯,暗示教育法最容易让孩子接受。
暗示教育法,能够满足五年级的孩子日益 强烈的自尊心;能够满足五年级孩子不断发展的自我意识;能够使孩子感觉
到平等、感觉到尊重,从而以 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克服自己的缺点,以快乐的心情去与父母父母合作。


五年级的所有老师愿与大家一同努力,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2013.2.28.

河南高考分数线-祝酒词大全


平顶山市二中-四川二本录取时间


台湾蝴蝶谷-家长会主持人开场白


个人档案存放-期末考试答案


留学美国签证-在快乐中成长


包头招生考试信息网-小学语文教研工作总结


最新入党誓词-反洗钱工作总结


泰莱大学-公务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