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心理特点
4月份节日-领导人讲话
五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征:
一、
是孩子情感、情绪的突发期——防止孩子形成叛逆的个性
孩子一般在10岁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
崛起,他们强烈需要父母的的尊重,需要父母
把他们当作大孩子。但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这一心理,仍把
孩子当小孩子看待,因此这一时
期的孩子,常常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而故意与父母作对。理想
与现实的差距也会
让孩子的情绪、情感发生很大的变化。面对这一情况,家长们该如何引导孩子呢?
二.是孩子厌学情绪的高发期
首先,这与孩子的自我意识形成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关。 在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时候,孩子会更多地遵从家长和老师的意见,从不会过多的去想“为什
么”,他
们认为家长和老师的话就是真理。但是,到了四年级后,孩子的思维能力迅速发展,
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
独立思维,他们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不好能怎样呢?
其次,这与父母不了解小学阶段知识的难度发展规律有关。
学习难度不断加大,很
多孩子都会感觉到对学习力不从心。如果父母还总是不理解孩子,甚
至是斥责、打骂孩子,那孩子只能产
生很强烈的厌学情绪。
四、五年级的过程中,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孩子呢?
方法一: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
很多的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上花了大量的心思,但
是,容易让孩子产生误解:他是在为父母而
学习。父母越是逼着孩子去认真学习,越可能给孩子创造了拒
绝学习、反驳父母的机会。
方法二:告诉孩子——你要为理想而学习
也许父母们试图用自己
的经历和经验来说服孩子要好好学习,然而,父母们却忽略了这一点:
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思维的高速
发展期,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思维,不再像小时候那样,
父母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作为父母,我们应
该告诉孩子,他们要为自己的理想而学习。
方法三:父母不要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每一位
家长都应该用平常心来看待孩子的成绩。学习是学生的职责,学习好是每个学生都应
该做到的事情。家长
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好而沾沾自喜,或者用各种各样的物质来奖励她,
这样只会让你的孩子有个错觉:学
习是为家长学的。
方法四:父母对一至三年级的孩子不要太过严厉
在小学一至
三年级,孩子是没有理性思维能力的,父母要求什么,他们就会做什么,父母说
什么,他们就会听什么。
此时,父母的严厉可以起到作用。但到了四、五年级,孩子有了自
己的理性思维能力,就会适得其反。
三. 是孩子学习成绩定型的关键期
在孩子读三年级之前,,家长可以多问孩子
快乐、少问学习,但到了四、五年级,家长就应
该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状况了。这种关注并不意味着家长要
更多催促、督促孩子学习,每天都
要对孩子提及学习的事情。而是说,在四、五年级这个学习成绩即将定
型期,家长要拿出一
定的精力,让孩子体验学习的兴趣、帮孩子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方法一:经常给孩子“积极地暗示”
孩子的自信心除了来自于他们的自我激励外,还需要来自
于父母的赏识和鼓励。其实每一个
孩子都是这样,家长说他聪明,他就聪明;家长说他笨,他真的会变笨
,这就是心理学上所
讲的“暗示”作用。
消极的暗示:
“哪里呀,我家孩子不行”;
“我家孩子的功课不是很好”;
“我家这孩子,成绩还可以,就是记忆力不好”;
即使是家长对别人谦虚客套的说法,孩子听
到耳朵里,也会认为这是家长对自己的评价。在
这种暗示下,孩子也就真的变笨、变差了。正确的做法是
,即使孩子真的记忆力不好,在学
习方面真的有缺点,家长也千万不可轻易批评孩子。
积极的暗示:
“你很聪明”;
“你在妈妈心中是最棒的!”
“你将来一定是一个大人物。”
方法二: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
到了四年级,如果父
母再逼着孩子去学习,孩子就要产生逆反心理了。明智的父母不是逼着
孩子去学习,而是想办法激发孩子
的学习兴趣。
方法三:父母要谨慎对待“陪读”
很多家长每天晚上都辅导孩子做作业、为孩
子检查作业,这种陪读现象是毁灭孩子学习信心
和学习兴趣的最大“杀手”。家长在为孩子检查作业时,
把他们的错误都指出来了。这时,
孩子就懒得去思考了,有时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里,就照着
父母所说的答案写上
了,更不用说去改正坏毛病了。并且,当孩子有了依靠时,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
信心都
会明显地降低。
四.是孩子习惯的定型期
专家得出这样一个结
论:孩子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在小学的中低年级,而四或五年级是一个
“分水岭”。也就是说,在四、五
年级之前如果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那这些
好习惯将会伴随孩子一生;在四、五年级之后,
如果孩子想改掉某些恶习,除非进行特殊的
训练,否则孩子的这些坏习惯是很难改变的。
方法一:给孩子创造好习惯形成的好环境
任何一种好习惯的培养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任何一种坏习惯的改正也不是轻而易举的。
父母一定要记住这样一条真理:孩子的好习惯越早培养越好。
方法二:父母要格外注意孩子的习惯
生活习惯:勤劳、讲卫生、讲礼貌、有爱心、能够体谅他人;
学习习惯:爱思考、细心、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性格:坚强、勇敢、乐观、积极。
方法三: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
好习惯是一点点培养起来的,做家长的不能企
图孩子“一口吃个胖子”。利用每天进步一点
点的加法原则,让孩子慢慢来。
坏习惯也是一点
点改正过来的,这样做不仅能保护孩子脆弱的自信心,也能让孩子在这一过
程中,体会到战胜自己的成就
感,从而对自己的信心也会大增。
五、是孩子道德情感发展的重要转折期
方法一:克服德育教育中的心理偏差
1、预防定势效应
定势效应是指,家长对孩子
产生了某种固定的看法,对孩子的评价总受这种固定看法的影响。
家长要时刻提醒自己,用发展的观点看
待孩子的行为。
2、克服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就是以偏概全的意思。也就是
说,由于孩子出现了某些缺点,就弥盖了孩子所有
的优点,认为孩子“一无是处”;由于孩子有了某项优
点,就弥盖了孩子所有的缺点,认为
孩子“一切都好”。
如果家长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总是误解孩子,孩子就会变得十分叛逆。
方法二:杜绝打骂,给孩子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从道德情感方面来讲,父母的粗暴会使他们越来
越叛逆,道德水平越来越糟糕;而父母的理
解和尊重则会使孩子愿意与父母沟通,从而使孩子的道德水平
朝着父母期望的方向发展。
方法三:在孩子的行动问题上下工夫
孩子在道德品质
方面出现言行不一致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在这个时候,他需要父母的耐心
引导,而不是责怪和批评。
方法四:利用潜移默化的暗示法
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
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
效果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