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解析

巡山小妖精
858次浏览
2020年09月29日 04:3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山东财政学院东方学院-两会心得体会

2020年9月29日发(作者:欧阳予倩)


精品文档
第一单元
一、单元说明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即 《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和《 花之歌 》 ,
这些课文都描绘了美丽神奇的大自然。 《草原》 一文主要描写了草原风光图、喜迎
远客图和蒙汉联欢图,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美丽风光的赞美之 情及对蒙汉两族人民深情
厚谊的歌颂。 《丁香结 》 一文中,作者分别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来描写 丁香花
的形状、颜色和气味,表达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同时,丁香结象征着生活中解不开
的愁 怨,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态度。 《古诗词三首》 中, 《宿
建德江》 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这首诗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记叙,在选材和表现
上颇有特色。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中,诗人善于捕捉瞬间变化的情景,
通过黑云、雨珠、大风、湖水等景 象,把大自然景色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 西
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一词,作者善于抓住 夏夜乡村的特点,理解农民对丰收的热
望,加上笔调轻快,语言优美,音节和谐,使人读了这首词仿佛身 临其境,回味无穷。
《花之歌》 一诗,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 的
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
画。学习 本单元课文,我们要抓住文中优美的字词句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同时
还要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在阅读中领略课文的意境美,从而培养自己热爱大自然
的情感。
二、要点注意
本单元教学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
在整个单元的教学中要不断强化“从阅读 的内容想开去”的阅读习惯和
能力。引导学生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既要立足课文,又要联系生活实际。 教师可
通过举例或结合课后题,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想开去,如
由《草 原》一课描写“主客分别”部分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情形;还可以根据阅读
经验想开去,如由《花之歌》 联想到自己所阅读的其他关于花的文章、诗歌:也可
以联系阅读的内容想到更多,如由《丁香结》联想到 其他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注
意要防止学生脱离文本和实际,“为了想开去而想开去”。
2.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作者在描绘景色时均融入了自己丰富
的想象,使景物更加生动 形象。《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中的课后题均
提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想象文字所描绘的景色; (花之歌》中的学习提示也引导学生
发现课文及“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教学时,要关注这一表 达特点,引导
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三、各课讲解
1. 草原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首次来到草原,访问陈巴尔虎旗时写的一篇散文。
.


精品文档
作者以细膩清新的语言记叙了初入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 草原的美丽风光,
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课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 自然段,描绘了天空、草地、小丘、羊群、骏
马和大牛所构成的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第二部分为第2、 3自然段,描绘了陈巴尔虎
旗的主人们迎接远方来客的情景,“男女老少”“群马疾驰”“襟飘带舞”, 生动再
现了草原由静寂变得热闹的情形;第三部分为第4、5自然段,描绘了作者到达目的地
后 ,主人热情接待客人、主客联欢和话别的情形。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
结束全文。文章以行踪 为序,移步换景,由景及人。
课文语言优美,写景文字诗情画意,叙事部分娓娓道来,情景交融、生动 感人。在
表达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把写景和感受融合起来写。从“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
是那么明朗”,进而产生“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的感受,从“一碧
千里”“翠色欲流 ”,进而产生“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感受,并且想“久立四
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情因景生,景因情美,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二
是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景象写得具体可感。如,把绿色 小丘比作只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
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骏马大牛也 “好像在回味
草原的无限乐趣”。丰富的想象使景物的描写更加形象、生动,充满画面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草原风情。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对应第2自然段的文字,描绘的是辽阔的草 原上,一群内蒙古
同胞骑马前来迎接客人的情景,形象地表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2. 丁香结
本文是作家宗璞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目睹丁香花开得格外繁茂,不禁想到自己斗
室外年年绽放的三株白丁香,又由丁香花联想起象征着愁怨的“丁香结”。最后发出
“结,是解 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的感叹。
文章表达了作者豁达的人生 态度: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正视生活中遇到的不
顺心,把它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才有 滋味。
课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3自然段,着力描摹丁香
其中,第1自然段写城里的开得繁茂的丁香花,第2自然段简洁地从花色、花香写城外
香花的 美丽芬芳,第3自然段细写斗室外与作者生活紧密联系的三棵白丁香。第二部
分第4-6自然段,着力感 悟“丁香结”。从古人“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
雨中的丁香花,写到自己在偶然的观察中明 白“丁香结”说法的来由,最后从丁香结
寄予的愁思想开去,对丁香结有了新的思考,体现了作者积极的 人生态度。
这是一篇语言精美、意蕴丰富的散文。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丁香花的
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志趣和人生态度。
文章在介绍丁香花的形象时,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突出了它的颜色、样子、气味。对
香花有写意式的色彩描写:月下的丁香是“白的潇洒,紫的朦胧”,斗室外的白丁香洁
耀目, 被作者直接呼作“檐前积雪”,还有“一片莹白”“参差的绿”与“两扇红
窗”交相辉映,自是好看。除 了写意式的色彩描写,也有对花形的工笔白描:“那十字
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 簇,许多簇开满一树…”从局部写到整
体,条理分明,文字富有节奏感。从对丁香花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 对景物的体察精微,
描写生动,神形俱得。
写丁香结的部分,巧妙融入联想,从另一 个角度展现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丁香结的
内涵。第4自然段段首分别引李商隐和李璟的诗句,从多愁的诗 句联想到自己曾目睹
的摇曳在多愁细雨中的丁香,发出“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的感叹。第5自然
段段首写作者对古人“丁香结”这个说法的疑惑,联想到一次春雨中近距离观察到的
.


精品文档
一束丁香花发出了“果然是丁香结”的感叹。最后,由“丁香结”这 个意象联想到人
生的经历,对“丁香结”有了新的领悟。借物抒情,意蕴深刻。
“阅读 链接”中安排了四句跟丁香结有关的诗句,诗句中皆以“丁香结”比喻解
不开的愁怨。丁香有结,芭蕉难 解,古代文人惯常用以喻愁绪之郁结难解,并逐渐成
为比较固定的文学意象。诗文对照,有助于理解本文 内容,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同时增加语言积累。
3. 古诗词三首
本课由三 首极富画面感的古诗词组成。《宿建德江》刻画了秋江暮色,写出了诗
人的羁旅之思;《六月ニ十七日望 湖楼醉书》描述了西湖雨中奇景,将一场突然而至
的夏雨写得十分生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写 出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优美。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途径建德江时所作。当时,诗人乘坐 的船正停宿
于建德江中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诗的大意是:把
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抬眼望去,远处
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 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
亲近。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客”是诗人 的自指,“愁”字则是这首诗的“诗眼”。
夕阳西下、飞鸟归林的黄昏时刻,也正是人们结東了一天的劳 作返回家中的时刻,而
此时的诗人则只能在停常岸边的船上过夜,因此新的羁旅之情便油然而生。后两句 是
唐诗中铺写景物的名句,“低”和“旷”、“近”和“清”相互依存、相互映衬,此
境此景, 既是诗人眼前所见,亦树托了诗人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整首诗
于轻淡处着笔,含而不露,韵 味悠长。
《六月二+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
六月二十七日,苏轼游览西湖,写下了五首诗,这是其中的一首。诗的大意是:黑云
像打翻了的 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
进船舱。突然,狂风席卷大地, 潮面上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
碧波如镜。诗中的每一句都仿佛是一幅画,分别描 绘了黑云、白雨、狂风、湖水等景
物,加上“翻墨”“跳珠”等充满动态和新鲜感的表达,精准地描摹出 了从阴到雨又
到晴的过程变化有声有色、构思巧妙而又信手写就、不着痕迹,令西湖盛夏时节暴雨
骤来骤去的奇丽景色如在眼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在江西闲居时,晚间经过 黄沙岭附近,看到
月夜乡村景色写下的一首词。作者从视觉、听觉和觉三方面描写了夏夜的山村风光:< br>明月升上树,惊飞了枝头鲁鹊,请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
们谈论着丰收 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硫的雨
点。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 ,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这首词语言质朴,
构思巧妙,选取的虽然都是乡间常见的景物,但通过精 巧的组合,便把乡村月夜的景
色描绘得恬静自然、优美如画,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经典佳作。
本课每首诗词都配有插图。插图画面与古诗词内容紧密结合,能烘托学习氛围,
并使诗歌 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4. 花之歌
《花之歌》是黎巴嫩 诗人纪伯伦写的一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诗人以花自喻,
运用第一人称,从花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选花开 花落的现象,表现了花的日常生活和
品质追求,塑造了花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鲜明形象,抒发了 其对人生态度的
独特感悟: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怜,得意时不孤芳自赏。无论处于哪种境遇,总是积极地向往和追求光明。
.


精品文档
本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1~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这部分以一
系 “我是什么”的句式 对花的形象展开描绘。第1自然段写“我是大自然的话语”,
意即花是大自然季节更替的代言人,“大自 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象征花开花落,“又
说一遍”喻示来年花又开。第2自然段写“我是星星,从苍穹 坠落在绿菌中”,以
“星”喻花,突出了花的高洁夺目。第3自然段写“我是诸元素之女"”,“诸元素 ”
指春夏秋冬四季,写出了花芬芳而短暂的一生。第4自然段写“我”是亲友交往的礼
品、婚礼 上的冠冕、对死者的祭献,写出了花对人类无私的奉献。第~7自然段为第
二部分。这部分主要以“我在 做什么”的句式继续描绘花的形象。分别写了“我”的
一天如何度过,“我”怎样和周遭世界和谐相处以 及“我”在享受世界无私给予的同
时,坚持追求光明的决心与行动。
本文语言清新,哲理隽永。全文无ー“花”字,却句句在写花。作者以第一人
自述的方式,运用奇特的想象,为花描绘出一个个积极向上的形象,如“大自然的
语”“从苍 穹坠落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交往的礼品”“婚礼上的冠
冕”“对死者祭献”“与晨风群鸟一起 迎送光明”“与万物各谱共处”,营造出丰富
雅致的诗文意境。
此外,作者连续使用大量结构整齐的句式,很有特色。如,第1~4自然段均以
“我是......” 开头,第3自然段中“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
我昏昏去”,第5自然段“清早,我 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
为它送行。第6自然段“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 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
使清风芬芳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 时,白
昼的那只硕大朋的独眼向我凝视”。这些整齐的句式使本文语言富于节奏感和音韵
美,不 仅读起来朗上口,而且层次清晰地将作者的想象一一铺陈开来,画面丰富而有
气势。
文后的“阅读链接”安排的是宗白华的散文诗《杨柳与水莲》。作者运用拟人
的手法,以杨柳和水莲对话 的方式,写出了它们对刚逝去的夜的不同感受,表达了作
者对积极向上、执着追求美好的人生态度的肯定 。其中,杨柳对夜的遐想,奇特而美
好,有助于进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并继续练习“找出文中想象奇特 的地方”。

.

开学第一课歌曲-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教务在线


广东省科学技术学校-开卷有益作文


林语堂语录-读鲁宾逊漂流记有感


青海人事-山东省专科分数线


楹联故事-新春祝福


迪拜乞丐-说普通话写规范字


元宵节日记-三个一切


乔丹名人堂-推广普通话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