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册)

绝世美人儿
945次浏览
2020年09月29日 05:1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美国东海岸-工厂规章制度

2020年9月29日发(作者:米谷)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1、草原
2、丁香结
3、古诗词三首
4、*花之歌
习作:变形记
语文园地
第二单元
5、七律 长征
6、狼牙山五壮士
7、开国大典
8、*灯光
口语交际:演讲
习作:多彩的活动
语文园地
第三单元
9、竹节人
10、宇宙生命之谜
11、*故宫博物院
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
语文园地
第四单元
12、桥
13、穷人
14、*在柏林
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
语文园地四
24、少年闰土
25、好的故事
26、*我的伯父鲁迅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习作:有你,真好
语文园地
17、古诗三首
18、只有一个地球
19、*三黑和土地
20、*青山不老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
习作:学写倡议书
语文园地
第七单元
21、文言文二则
22、月光曲
23、*京剧趣谈
口语交际:聊聊书法
习作:我的拿手好戏
语文园地
第八单元
快乐读书吧
第五单元
15、夏天里的成长
16、盼
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 小站
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
第六单元

1


2020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人数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绝大多 数上进
心强,有极强的求知欲。上学期成绩有所以高。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古诗,能主
动借助字 典独立识字; 同时,孩子们在阅读、书写、表达等方面已具有了初步的
听、说、读、 写的能力。多数 学生学生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
发言,积极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和大阅读活,,但学生不能 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
程,但学生书写习惯不够正确,有待改进。也有极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作< br>业不能及 惯 时完成,掌握知识不扎实,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语文能力有待
提高。
二、教材简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于2019年秋季正式试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
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 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选择恰当的阅读
方法,轻叩小 说的大门,围绕中心意思写作,珍爱我们的家园,艺术的魅力,初
识鲁迅。
本册教材共有课 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9篇。这八组教材
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 “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
作”“语文园地”五部分组成。课例包括2-4篇课文。每篇精读课 文后有思考练
习题,略读课文后也有思考题。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 “阅读链接”和“资料袋”,
全册安排“阅读链接”4次,分别在2课《丁香结》、4课《花之歌》、8课《灯
光》、25课《好的 故事》; 安排“资料袋”3次,分别在5课《七律.长征》、13
课《穷人》、21课《文言文二则》 。“口语交际”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全
册共安排了四次,分别安排在第二、第四、第六、第七单元, 主题分别是演讲、
请你支持我、意见不同怎么办、聊聊书法; “习作”是每单元都有安排,主题分别是:变形记、多彩的活动、笔尖流出的故事、围绕中心意思写、学写倡议书、
我的拿手好戏、有你 ,真好; 除了这8次专项习作外,课文还安排了两次小练笔,
分别安排在13课《穷人》和24课《少 年闰土》的后面。全册共安排“语文园地”
七次,“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 ,另有“书写提示”
“快乐读书吧”穿插安排,其中,“书写提示”在第二和第八单元各一次,“快
2


乐读书吧”在第四单元安排了一次。
三、教学要求和目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 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
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 的落实。 首
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
学 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 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
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 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
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 学
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
面要用到的适 时做好铺垫。
2.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80个字,安排在精
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
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 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
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 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
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要注意
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词语表”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书 写练习,除阅读课上指导写字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
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 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
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3.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
高,而且渐渐具备 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
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 读书、作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 继续凭借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
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 受
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教育; 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
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 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
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
方式。
2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
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 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
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 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
综合性。
3.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 度、过程与方法的综
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4.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等教 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
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5.重视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
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 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
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把这些内容贯穿于
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6.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 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
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 学
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7.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 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
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
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
养的整体提高。
8.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写摘录笔记的习惯。培养学
生学会独立 阅读的策略、方法并形成习惯。加强朗读的指导与检查,加大对学
生阅读和写作的指导。 培养目标 对 待特殊学生,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时遇到的
困难,并与之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他们,给他们学 习的勇气,使其能
快快的进步,早日品尝学习的乐趣。


4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1
2
3
4
日期
9.1--9.5
9.8--9.12
9.15-- 9.20
9.22-9.28
教学内容
1、草原 2、丁香结
3、古诗词三首 4、花之歌 习作:变形记
6、语文园地 第一单元测试 七律 长征
6、狼牙山五壮士 7、开国大典 8、灯光 口语交际:演

5
6
7
8
9
9.29--9.30
10.8--10.12
10.13--10.19
习作:多彩的活动 语文园地
第二单元检测 9、竹节人 10、宇宙生命之谜
11、*故宫博物院 习作:让生活更美好 语文园地





备注




10.20-10.26
12、桥 13、穷人 14、*在柏林 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
10.27--11.2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 语文园地 快乐读书吧 15、夏
天里的成长
10 11.3--11.9
16、盼 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小站 习作:围绕中心意
思写

11
12
11.10--11.16
17、古诗三首 18、只有一个地球 19、*三黑和土地

11.17--11.23
20、*青山不老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 习作:学
写倡议书 语文园地
13 11.24--11.30
21、文言文二则 22、月光曲 23、*京剧趣谈 口语交际:
聊聊书法

14
15
12.1--12.7
12.8--12.14
习作:我的拿手好戏 语文园地 24、少年闰土
25、好的故事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7、*有的人--
纪念鲁迅先生


16
17
18
19
20


12.15--12.21
12.22 --12.28
12.29--1.4
1.5--1.11
1.12-- 1.18
习作:有你,真好 语文园地 综合复习
综合复习
综合复习
综合复习
综合复习、期末检测





5


《草原》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 ,会认会写“毯、陈”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会心、 摔跤”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与草原有关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
2.制作课件:草原分布图;中国画欣赏图片;草原风光图;视频《美丽的
草原我的家》。
学生准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与草原有关的图片、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重温美景
1.齐读课题。
2.朗读词语。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勾勒 渲染 迂回
洒脱 拘束 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
3. 课件播放草原风光图,引导学生回忆:初入草原,我们就被草原的迷人
风光深深吸引了,回忆一下,作者 抓住哪些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草原的美景?板书:
景物美、人情美。
4.背诵第1自然段。

6


5.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草原,去见见草原的 人民,感受
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激活学生对美的认知,在复习巩固中积累文中优美
的片段。
二、扶放结合,感受人美
1.默读第2~5自然段,思考:草原人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作者是从
哪几方面来写的?学生交流。(板书:远迎、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2.导学引路,细品“远迎”场面,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 ,画出最能体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语句,圈出
重点字词,简要写写阅读感受。
(2)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①“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 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
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 来。”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感悟:从“男女老少”体会迎宾的人之多;从“各色
衣裳”体会 蒙古族人民对客人的尊重;从“风吹来似的”“群马疾驰”“飞”感
受蒙古族人民迎客心情的迫切,性格 的豪放,待客的热情。
理解“襟飘带舞”。重点引导学生理解 “男女老少” “各色衣裳”再加上< br>“群马疾驰”,才有“襟飘带舞”,将此情此景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既表达出了蒙古 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又表达出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②“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 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
引路。”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在“远
迎”前板书:热情。
(3)指导抓住重点词读出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3.扶放结合,合作探究后四个场面,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蒙汉人
民的深情厚谊。 < br>(1)小结学法,布置自学要求:默读下面四个场景,先圈画最能表现蒙古族
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 ,写写自己的感受,然后再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将你的感
受在四人学习小组内交流,最后试着通过朗读 将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2)学生自学,合作交流。

7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①相见。“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 地握着,握住不放。大家的语言
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交流从
哪些词句感受到主人的热情好客,引导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客人”和
“主人” :“刚才你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对方在说什么吗?为什么握住手不放
呢?为什么笑个不停呢?”在“相 见”前板书:激情。
②款待。“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
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
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 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
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师生先共 同介绍,奶茶、奶豆腐、手抓羊
肉的相关知识,了解民族特色,再交流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的 热情好
客和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结合句子理解“拘束”的意思。在“款待”前板书:
盛情。
③联欢。课件出示,欣赏歌舞、套马、摔跤等民族风情,如临其境,感受蒙
古族人民的热情、奔 放、多才多艺的特点。在“联欢”前板书 “尽情”。
④话别。“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先从字面理解句子的意思,
再联系上文,说说“蒙汉情深”体现在哪些方面,“天涯碧草”又是指什么 ,这
句话在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指导学生深情朗读。在“话别”前板书:深情。
板书:蒙汉 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诗句意思。

8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课文的主体,作者分别从五个场景来表现人情之美。
如果逐一解 读,学生无新鲜感,所以在教学中,以其中一个场面为例,引导学生
围绕重点词句,进行品读赏析,然后 让学生自主读文、合作探究,以交流、朗读、
表演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解读,使语文教学真正做到以 学生为主体,关注学
生的发展。
三、回顾全文,感受情感
1.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想读的一个场面朗读,读出各自的感悟。
2.讨论:作者先写草原的风 光,再写蒙古族人民。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不
仅写了自己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什么?(再读抒情的句子)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
情?(对草原美景的热爱,对蒙古族人民的热爱。)
3.小结:是的,草 原的景是美的,内蒙古族人民更是可爱的,他们热情好
客,性格豪放,能歌善舞。作者短短的一次访问, 增进了两族人民的情谊,让作
者深深地爱上了这美丽的大草原。
设计意图:第三学段的语文教 学不但要重视段的教学,而且要体现一定的篇
的意识。通过两部分内容的有机整合,学生对文本有了更加 完整的认识,也更好
地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四、再现美景,激发深情
1.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小练笔:再次步入美丽的草原,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蒙汉情深何忍
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生活中你有过与
人“惜别”的经历吗?仿照课文写一写。

9


要展开想象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
情好客,再写一写自己的“惜别”经历。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 解风光美、人情美、语言美的基础上,借助视频,让学
生一吐为快。这样的设计,既给学生提供了一次积 累运用文中语言的实践机会,
又升华了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巧用媒体,引导学生走进美的意境。利用多媒体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
抽象为生动形象。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多次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使音乐、图片、
文字融为一体,既调动 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受到冲击,
自然而然地陶醉于草原美的意境之中,从而不 仅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升
华了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2.立足文本,在诵读中“言”“ 意”兼得。阅读教学不能仅仅把着力点放
在“写什么”和“为什么写”上,还应关注“怎么写”和“用什 么写”;不能只
在理解内容、体会感情上用力,还应担当起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任务。尤其像
这类文质兼美的文章,更应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读悟中积累文中的优美语段,学习

10


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如在学习草原风光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体会关键字词的
独到之 处,揣摩比喻句的用法之妙,感受作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在内
容与表达之间走几个来回,真正 做到“言”“意”兼得。
不足之处:第一课时内容含量较足,以致教学中时间比较仓促,最后有些“草 草
收兵”的感觉,对一些重点语句的引导感悟,稍显粗糙,对一些可模仿学习的小
练笔也未能适 时安排。





丁香结 精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潇洒、朦胧”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味文中优美的句子,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
景物的方法。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件、图片和文字内容,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深刻的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作者豁达的胸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文中优美的句子,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
景物的方法。
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11


教学难点
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丁香的图片。 < br>2.导入新课:文学作品中的花草树木大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松柏喻指傲
岸长青,梅花象征高洁 坚强,牡丹代表富贵端庄,菊花寓意高雅傲霜……今天我
们将一起去了解另一种花——丁香,体会一下作 者赋予了它怎样的品格。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 br>(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缀、雅、拙、薄、恍”这些生字时,可以
通过形近字比较的方 法;学习“幽”字时,可以通过猜谜的方法;学习“糊”这
个生字时,可以通过同音字比较的方法。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缀”的左窄右宽,右部四个“又”紧凑。
“幽”的“山”要宽些,中间竖画宜长。
“雅”右边的“隹”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案”的“木”稍出头,横略短,突出“女”的长横。
“拙”的左窄右宽,右边中间的竖一笔写成。
“薄”的“艹”要有覆盖之势,下面部分写紧凑。
“糊”的中部笔画较少,左右所占空间大。
“恍”的“忄”应先写两点,再写中间的垂露竖。
易错提示:
“拙”的左边是“扌”,不是“口”。
“薄”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12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叕:缀(点缀)—辍(辍学)—掇(拾掇)
隹:雅(文雅)—准(准备)—雄(雄壮)
出:拙(笨拙)—茁(茁壮)—咄(咄咄逼人)
胡:糊(模糊)—湖(湖水)—葫(葫芦)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1)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在文中标出)
明确:全文共有11个自然段。
(2)课文可以划分为几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 ~3):主要写丁香花的颜色、气味、
形状。第二部分(4~6):主要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读了课文后,让我们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 描
写丁香花的?作者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品格?下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
来解答这些疑 问吧!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点缀 幽静 优雅 方案 笨拙 单薄 模糊 恍然 花蕾 衣襟 怨

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将带着之前的疑问,跟随作者,去深入了解丁
香花。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阅读第一部分(1~3)。
(1)第1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3


明确:写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
(2)赏析句子“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 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
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明确:使用拟 人的修辞手法,将丁香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枝
丫伸出宅院的调皮、可爱的情态,表达了作 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之情。
(3)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校园里的丁香花。
(4)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作者屋外的三棵白丁香。
(5)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明确: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 单个的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
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
(6)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明确:①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 一簇”。②颜色:紫色、
白色。③气味:“淡淡的优雅的甜香”。
2.学习第二部分(4~6)。
(1)第4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细雨中的丁香。
(2)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
香?
明确:特点:格外妩媚。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细雨迷蒙中朦胧绰
约、紫色和白色相互渗透交 融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作,十分新奇而贴切,表现
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在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 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3)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诗句?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 :“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几句以花蕾丛生的丁香
喻人愁心不解,说明丁香在古人的 眼中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诗
句,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丁香结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结的内 涵,为读者开拓了丰
富的想象空间。
(4)第5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丁香结”这一说法的由来。

14


(5)“小 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一句运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丁香小小的花苞比作衣襟上的盘花扣,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花苞的特点。
(6)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3.作者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品格?
明确:美丽、高洁、愁怨。
4.丁香结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
明确:象征意义:生活中解 不开的愁怨(人生中不顺心的事)。作者把丁香
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 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
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5.“结,是解不完的;人 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
了么?”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明确:每个人 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我们应该正
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 完的结,我们的人生才丰富多彩。作
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自己的豁达和睿智向人们传递 对待人生和
生活的积极态度。
6.简要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明确:本文巧用比喻 ,形象生动。如“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
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一句将细 雨迷蒙中朦胧绰约、紫色与白色
相互渗透交融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作,十分新奇而贴切,表现了雨中丁 香色彩
仿佛在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再如“小小的花苞圆
圆的,鼓 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一句将丁香小小的花苞比作衣襟上的盘花
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苞的特点 。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有的宅院里探出________,________的小花缀满 枝头,从墙上________行人,
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________

15


明确:半树银妆 星星般 窥着
(2)思考:本文的中心主旨是什么?
明确:文章主要写了作者看到的城里、城外校园里和自 己家屋外的丁香花,
由古人的诗词联想到丁香结并悟出丁香结的说法由来,告诉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
2.总结。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我们应该 正视这些问题,把
它看作是生活有益的补充。所以,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生
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优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
丁香结,愁肠挂肚,百 转千回。我们既要有赏花的情调,又要有解结的心志。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赏花:颜色、气味、形状
丁香结

胸怀豁达


悟花:“结”乃常态,坦然面对







古诗词三首 精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背诵古诗词。 2.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古诗词的内容,体会古诗词所蕴藏的情感,感受“诗眼”
在古诗词中的作 用。
过程与方法:
根据课文插图想象诗人看到或想到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蕴藏的情感。

16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宿建德江
【教学过程】
一、阅读古诗词,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词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 古诗,谁来背一首古
诗词给大家听听呢?(出示课件1:音频,古曲),一段优美的音乐配合着同学们的
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古朴的美。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古诗词三首”(板书题目),
现在学习 第一首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古诗的美好意境吧!(板
书:宿建德江)我们一起读一 读。
2.解题: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谁留宿在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板书:
孟浩 然)这首古诗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
设计意图:
由背诵积累的古诗词导入,既复习旧知,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
爱。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出示课件2:把这首诗多读几遍,要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把生字读准,读通
诗句。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出示课件3,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注意节奏。
3.大家齐读《宿建德江》。
设计意图:
多层次地朗读,有助于学生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学生根据注释或字典释义理解诗义。

17


2.出示课件4:字词解释。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移舟:划动小船。
泊:划船靠岸。
烟渚(zhǔ):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旷:野,原野;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3.小组讨论说说诗义。
设计意图:
理解了古诗的意思,才能更好地领悟作者的情感。
四、入境悟情,体验升华。
1.出示课件5:自学提示。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这是一首描写秋江暮色的诗, 作者把船停
靠在江边,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景色。(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
身处异乡,旷野无边 ,天幕低垂,月与人亲)
(2)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孤独、愁、凄凉)
3.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进诗的字里行间。(齐读)
设计意图:
用朗读的方式与诗人对话、与文本对话,培养语感,体会诗情。
4.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
5.体会作者的愁绪,出示课件6~9:
(1)作者的愁是什么?(思乡之愁)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诗中的哪一个字可以看出
来?
预设:(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他身处异乡。

18


(2)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王维的那首诗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 节倍思亲。”
佳节思亲我们都能够理解,而此时是什么景物勾起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日
暮 )
(3)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背着书包回家去)
还 有人在干什么呢?想象一下,诗人此时正在干什么呢?
(4)现在我们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又看 到了什么?(空旷的原野和江面上只
有诗人一人),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
①(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思念亲人;
②(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就好了)感到寂寞;
③(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怀念家乡。
(5)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孤人 对月是何等苍凉、孤寂,让我们带着这种
感受再读古诗。
设计意图:
抓住“愁”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运用想象画面的形式,体会诗人的处境,
感悟诗情。
五、拓展延伸、情感朗读。
1.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 已随月飞远。他想
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预设1: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和朋友围坐炉边,把酒言欢。
预设2: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诗作对,流连忘返。
预设3: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相聚树下,其乐融融。
2.故乡的点点滴滴都 是幸福的,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的,然而,这里却只有——“野
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看不到熟悉的家 乡山水,听不到亲切的乡里乡音,这里
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设计意图:
情感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
3.明月千里寄相思。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明月 来寄托情感是很常见的,月亮已成
了古人抒发情感的凭借。出示课件10:与月有关的古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9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设计意图:
引领学生赏析与月亮有关的诗句,鼓励学生多读多积累,并由课内延伸到课
外。
六、全诗回读,情感共鸣。
这是孟浩然、李白、杜甫曾经守望过的月,也是我们的月,是古往 今来唯一不
变的月。学完这首古诗我们已然成了孟浩然的知己,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在日暮时
分“ 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腔愁绪。
七、拓展阅读。
孟浩然是著名的田园山水诗人,课下搜集孟浩然的诗,进一步了解孟浩然。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2.读准字音,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品析诗句,并能借助阅读来想象,感受六月的西湖 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
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20


1.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2.引入诗题:今 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
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 的天气的。(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3.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 br>知道了“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经常会有阵雨或雷雨出 现,地点是望湖楼。
4.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作者介绍,出 示课件1: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设计意图:
谈话式的导入,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由朗读,理解诗意。
1.出示课件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2.解疑: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
跳珠——跳动的珠子
3.出示课件3,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1)天空中的乌云,像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散开,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大雨点像跳动的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溅。
(3)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得无影无踪。
(4)望湖楼下水的颜色和蓝天的颜色一样。
设计意图: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注释自学交流,理解古诗的意思。
三、 细读品味,体会感情。
1.出示课件4:插图。
学生自学并讨论。
(1)古诗是怎样写出这些奇特景色的?(品味古诗中精妙的字词)
(2)同学们仔细观看插图,你看到了什么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晴雨时奇特的景
色。

21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学,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2.教师点拨,学生汇报,出示课件5~10:
(1)黑云翻墨未遮山
①“翻”字 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翻腾、翻滚、涌动……)你感受到乌云黑压压
的迅猛来势了吗?
②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来势汹汹的气势。
(2)白雨跳珠乱入船
①“乱”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雨急、雨大)急到什么程度?乱到什么程度?
②看到这个画 面,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样的雨?(倾盆大雨、狂风骤雨……)
作者在诗中是怎么形容的?(白雨跳 珠)
③“跳”字说明了雨大而急以及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3)卷地风来忽吹散
①“忽”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雨来得快,下得大)体会出本句诗中狂风的急,可
更深一层地感受到 狂风过后,西湖景色带给诗人的美。
②有感情地读这一句。
(4)望湖楼下水如天
①这句诗给苏轼带来惊喜了吗?齐读这一句,这时站在望湖楼上的“你”看到了怎
样的景色?
(引导学生通过换位想象,描述雨后西湖碧水如天的景色,感受雨后西湖的
美)
②此 情此景怎能不让人陶醉?钟爱西湖的大诗人苏轼又一次醉了,这回他是醉在
了西湖的美景中。
3.交流讨论: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通过诗句看到的景色。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作者描写的美丽景色。
四、回归整体,背诵全诗。
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苏轼禁不住提笔写下了千古名篇……(生齐读全
诗)

22


醉于酒,醉于景,我们更醉于诗,大家都来当一回诗人……(生齐读全诗)
最后让我们带着对这场雨的惊叹和对雨后景色的陶醉,齐背全诗。
设计意图:
引导背诵,在诵读中感悟西湖在六月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
五、拓展“雨诗”,以读现景。
1.课前我们背诵了许多描写雨的优美诗篇,刚才又领略了这场急来骤去的西湖雨,
老师这里还 收集了几句也是描写雨的诗句,你们想看吗?
2. 出示课件11:描写急雨狂风的诗。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
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
——陆游《大风雨中作》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你们喜欢这些诗句吗?请你们和老师一起大声朗读。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养成积累同类古诗的习惯。
六、课堂小结。
中国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传诵的经典,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传承祖< br>国经典文化,沐浴书声,健康成长。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3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宋词,并背诵、默写。
2.通过自己的丰富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3.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
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唐诗宋词是传统文学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 诵。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宋词,
领略它独特的魅力。(板书课题)
2.出示课件1:介绍黄 沙岭及作者。黄沙即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那儿风
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作者是南宋爱国词 人辛弃疾,曾因贬职在黄沙岭闲居多
年,因此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介绍作者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出示课件2:课文全文。
轻声朗读词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读得真棒,要把这首词读好,我们要注意什么?(停顿和重音)
3.自由读。
4.齐读。
设计意图:
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熟读中感悟词的意境。
三、再读诗词,理解词句意思。
1.出示课件3:自读要求。
默读,自主理解词句。
(1)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如借助注释、看图、联系前后句等)
(2)不懂的地方反复多读几次。

24


(3)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设计意图:
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词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体会美景,写作指导。
1.出示课件4:自学提示。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在一个夏天的晚上,诗人来到了黄沙岭的一条 小路上,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
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提示:展开丰富的想象,使用优美的 词句,结合诗
人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把当时的画面描绘出来。)
设计意图:
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并给予适当的方法指导。
2.学生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
4.教师点拨。
(1)品读上阕
出示课件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①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
闻到的:稻花香。
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
②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拂,传来阵阵稻花香和蛙鸣声, 仿佛是青蛙们在争
说丰年,它们在说些什么呢?
同桌之间试着说说。(提示:丰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虫子等。)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是太 好了!这儿的“说”字,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
说?(青蛙、农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体会作者 的喜悦之情)
③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静谧。
④你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25


⑤释义: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 晚风吹来,仿佛听见
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 br>今年是丰收的好年景。
设计意图:
通过想象,感悟美景。
(2)品味下阕
过渡: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
之中)是啊!这 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让人感觉像是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
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
①出示课件6: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②学生交流画面,教师指导朗读。
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 悄然变化,他猛
一抬头,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样?
体会 词人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茂而没发现,而后路转溪桥后忽然看见茅
草屋的喜出望外之情。
陆游有一句诗,写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你知道吗?(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想象作者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
设计意图:
引 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想象作者的心情、感受,体会作者的心理活
动。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 体会意境。
③释义:天空乌云密布,星星闪烁,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
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3)大家知道辛弃疾 的号是什么吗?(稼轩)“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他一直很
看重农事,关心农民忧乐,这首词就很鲜 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让我们再来读全词,
体会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读出词独有的 韵味。
五、课堂小结。
1.这首词为我们展示了两个美好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愿这 美好的意境永
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26


2.师:《西 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胜水,也不是引人注目
的奇观壮景,但是这首醉人的乡间 夜行曲却让我们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唤起了
我们对农村田野风光的热爱,这源于词人自然清新的语言、 真挚朴实的情感、精
湛的创作手法。我们学习古诗词就是要从诗词美妙的语言中领会作者细腻、真切的情感,学习他独特的创作手法。
【板书设计】



《花之歌》精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借助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理解课文 ,了解以象征的方法展现奇特想象
的表现形式。
3.阅读课文,关注奇特的想象,感受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借助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理解课文 ,了解以象征的方法展现奇特想象的
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阅读课文,关注奇特的想象,感受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察图片: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

27


2.助读 资料:走进作者: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
家,被称为“艺术天才”、 “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
20世纪阿拉伯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主要作品:《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一朵朵娇艳美丽的花朵,带给人们的是美的享 受,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感受花的美好,花的灵性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借助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理解课文 ,了解以象征的方法展现奇特想象
的表现形式。
3. 阅读课文,关注奇特的想象,感受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
方多读几遍。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本文写了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 星星、诸元素之女、
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5.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请将有关句子画下来。
(核心问题)
“大自然的语言”、“诸元素之女”、“亲友间的礼品”、“原野上摇曳、
清风中呼吸、星星陪 伴微睡、太阳凝视中醒来”“饮朝露、听鸟鸣”等等,都是
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写出花的形象,渗透了 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品读释疑
1.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
遍……
两个“又”写出了花儿们周而复始、四季轮回的生命旅程。
2.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28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有什么体会?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花比作星星 ,绿茵中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
坠落。精灵般的花的形象跃然纸上。
3.我是诸元素之女 :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
去。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这句话?
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芳,暗示了花在自然界
完成一个循环,然后 再开始下一个循环。既展示出了诗意的浪漫,也写出了现实
的情景。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 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
祭献。交往的“礼品”是什么呢?
在之后的句子中做出了解 释:“婚礼的冠冕”“最后的祭献”,以清新的笔
触写出了花在生活中的用途。
4.我在原野 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
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 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
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体会到了什 么?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原野上摇曳、清风中呼吸、星星陪伴微睡、太阳
凝视中醒来” 写出了花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表面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
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 自己的伟大情操。
5.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
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
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 全领会。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体会到了什么?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饮朝露、听鸟鸣、舞婆娑 ”,花的生活精彩纷呈。
人生有开花就有结果,写出了花的积极乐观态度。诗人用辨证的眼光来看待生命 ,
这就是诗人的真正意图。
6.诗人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 同时也号召
我们要“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读了这篇
课文 ,你有什么感受呢?请说一说。
五、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9


2.课文主旨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以象征的手法,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
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 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诗人
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积极乐观的人生 。
3.课堂小结
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诗人通过花语的倾心流露,构建了一
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诗人是用诗意
的叙述和思考的 敏锐来书写人生的。
六、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紫藤萝瀑布》、《雨之歌》

板书设计:




习作:变形记 精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发挥想象,激发写作兴趣。
2.结合课本上的示例文字及题目引导,打开思路,确定写作对象。
3.写作时,要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点,学生间交换习作,互评互改。
【教学重难点】

30


1.引导学生把变形的经历写得详略得当,要写得形象生动、写出特点。
2. 学会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把变形的过程写得生动有趣,如心理描写、动作描
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花之歌》 是花的自述,想象奇特,读来很有趣味性。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机
会,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会发生什么 呢?
同学们想不想向《花之歌》的作者一样去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你
想把自己变成 什么呢?为什么?
二、习作内容
1.选择下列的题目来写你的故事,也可以自拟一个有趣的题目。
地球的自述 我是一条幸福的蚯蚓
飘在天上的日子 夜晚,一棵大树下的故事
2.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吧。
3.写完后,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审题指导
说说本次习作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变形记”要求我们发挥想象,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 ,将变形后的经历写
下来。写完后,和同学交换习作,看看他们对你的“世界”是否感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要想让其他同学感兴趣,我们运用联想和想象,丰
富表达的内容。
本次习作的重点是运用联想和想象,写出变形世界的奇趣。
四、思路导航
怎样才能让其他同学感兴趣?
1.写出奇趣来,就要用情感搭建想象的空间,想象是被情感激起,又受情感
支配的。
2.变形的事物必须是自己熟知的,要根据已有的特点展开联想和想象哦!注

31


意要运用联想的手段: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
3.让变形的事物成 为自己所看、所听、所闻、所感的生活体验的宣泄口,用
情感搭建想象的空间,用感悟充实想象的空间。 思路导航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五、技法点拨
1.运用联想的手段。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识, 利用事物间的相通、相近、相
似或相反的关联,抓住事物的相似性进行联想,由一件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 的任
何事物或者它的反面,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或本质特点,并进行推测想象,
大胆虚构, 超越时空,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这样才能展现奇特的想象。
2.这样展开想象:
(1)想 象是被情感激起,又受情感支配的。情愈浓,想象的空间就愈膨胀
而愈令人心驰神往。在变形的写作中, 只有将自己融进去,感同身受,赋予变形
对象以自己的情感,你才能触摸情感血脉里的热流,才能感知生 命张力的膨胀,
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变形对象。用感悟充实想象的空间,要将自己的变形与生命
感悟融为一体,无“感”则无“悟”,无“悟”则想象毫无价值,想象的价值,
在于化“感”为“悟”, 化情为理。
(2)注意:①不可胡思乱想,要符合事物特征。
②要符合生活逻辑。
③所写的内容要新颖独特。
④要写有意义的内容,使文章有一定社会效果。
六、佳作引路
例文:分析《地球的自述》
总评:“地球”面临着什么灾难?如何保 护地球?这是当前人类亟待解决的
问题。本文小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变形的手法生动地讲述了地球 所面临的
灾难的原因,使人们充分地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作者还运用了对话的方法,把 枯燥无味的道理生动形象化了,使人仿佛感觉
到了一个童话世界。同时能用一些通俗易懂的道理,激起人 们对保护地球重要性
的认识和重视。



32


语文园地一 精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排比句,了解运用排比句的好处。
2.了解分号的用法。
3.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4.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排比句,正确使用分号。
2. 理解《过故人庄》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点拨:阅读文章第一步 要做到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
感情。第二步就是要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首先要联 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其次是要能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既读进去,又想开去,不仅可以深化对 课
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2.练一练,学运用。
比较《草原》和《牧场之国》,列出它们的异同点。
(1)相同点:都是描写草原上的景色, 写出了草原的广阔及一碧千里的特
点,都运用到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动静结合,既有静景,也有活 动的牛羊
的描写。尤其是静立的牛羊的描写,都是在“思考”“回味”都抒发了作者对草
原的喜 爱之情。
(2)不同点:
白描写法是《牧场之国》写作上的一个特点,主要通过运用比喻、 拟人等修
辞手法形象描写草原及牛羊,尤其是牛羊的描写比较传神,表达喜爱之情。
《草原》 描景、抒情合一:直抒胸臆抒情,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惊喜、赞叹和
离开时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流于笔 端;精笔细描写景,细致入微,形神兼备,

33


生动鲜活,传达出作者满心的喜悦与赞叹。
二、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体会排比句的特点,说说这这样写的好处。
①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
献。
②漓 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
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 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③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 像织不完
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2.读一读,找规律
点拨:读一读这几个句子,我们发现这些句子都是排比句。排比就是把结 构
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排比写景, 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深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3.(1)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
后的祭献。 表达效果:从排比句中的“礼品、冠冕、祭献”就可以看出,诗人是用诗意
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 写人生的。
(2)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
得可以 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表达效果:将桂林山水中的静清绿的特点描写得细致入微,层次清楚、描写
细腻、形象生动。
(3)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
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 ,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表达效果:运用排比,从自身看到的、感觉到的、 想到的这三个方面,来具
体描写野花“五彩缤纷”的特点,使景物的描写更生动更具体,表达的感情更强
烈。
4.练一练,学运用。
仿照教材例句写两个排比句。
示例:(1)太湖的水真蓝啊,蓝得让你分不出哪是天,哪是水;太湖的水

34 < /p>


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中游动的鱼儿;太湖的水真美啊,美得让人觉得那是一
颗 闪亮的明珠。
(2)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人 们都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雨润万物。我拓展,
我积累。
5.名家名篇中的排比句:
(1)朱自清《春》: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郭风《松坊溪 的冬天》: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
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3)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大嫂为帮助志愿军
失去了她的双脚;我们也 不会忘记,朝鲜大娘为了保护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孙子;
我们更不会忘记,朝鲜小姑娘为了营救志愿军, 失去了她的母亲。
6.读下面的句子,再说说分号的用法。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 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
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 我醒来时,白昼的
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 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
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又冷又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
7.读一读,找规律
点拨: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 在一定
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或者是大
句中的 并列部分。分号一般有四种用法:①明显的并列分句;②一正一反的并列
分句;③两个互相补充的并列分 句,结构虽然不平行,但意思是并列的;④论结
构,论意思,都不并列,但都有一个比较大的停顿;用逗 号不足以区分上下两个
段落,用句号又嫌把意思连贯的一句拆成两句,最适当的使用分号。下面句子中< br>双竖线‖的地方就是表示并列关系。
8.(1)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 清风中呼吸,使清
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35


用法:这是比较明显的并列分句,摇曳、呼吸、微睡、醒来都是花的日常生
活。
(2)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
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 ,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又冷又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用法:一正一反的并列分句,通过吸收热量多与少的对比,对应了空气的热
与冷。
9.练一练,学运用。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1)芦苇和蒲草倒 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
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 里,显得更白了。
(2)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
环抱,粗壮雄峻。
三、日积月累
1.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作者简介:
孟浩然( 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
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 ,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2)注释
①过:拜访。
②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
③具:准备,置办。
④黍:黄米。
⑤合:环绕。
⑥郭: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⑦斜:倾斜。

36


⑧场圃:场,打谷场。圃,菜园。
⑨把:拿起。端起。
⑩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
(3)译文:老朋 友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
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 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
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 4)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
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 ,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 流畅。语言朴实无华,
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 br>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2.延展阅读: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 媪。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七律•长征》精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4 个生字,理解本诗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这首诗歌。
3.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4.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
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这首诗歌。

37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时代背景:从1931年到1 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
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后来,由于王明的错误路 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
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 ,
北上抗日。
1935 年1月,在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
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
胜利。党中央领 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等十一个
省。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难,行程二 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
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 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合,
长征胜利结束。
观看长征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介绍及地图
2.助读资料:
走进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 湘
潭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
者,伟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 人,诗人,书法家。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写白鹭。 (重点)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白鹭的美。(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38

< br>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
方多读几遍。
3.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记多音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诗歌,了解大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 军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小细浪,而气势雄伟的乌蒙
山,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脚下滚过的小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滔滔江水拍击着高耸入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
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 两岸,只剩下根根铁索,使人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翻过了千里积雪的岷山,个个笑逐颜开。
7.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律:左窄右宽。“聿”五个横笔都从竖中线左侧起笔。长竖从竖中线上端右
侧起笔。
崖:山字要扁宽,厂字横短撇要长,两个土字上下排列、中间一竖分开写。
索:“十”扁小,“冖”的横要长,“幺”下边的撇折要大,末端有一点,
“ 小” 两点宽展。
8.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是诗歌,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红军在面对困难时的那种大无畏的
精神让人敬佩。
四、当堂检测

第二课时
一、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 革命英雄主
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二、品读释疑

39


1.自由朗读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2.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3.我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谁来说说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七律知识知多少?
七律 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是诗的一种,每篇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
字押韵,中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 ,每联两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七律·长征
毛泽东
首 红军不怕远征难,
联 万水千山只等闲。
颔 五岭逶迤腾细浪,
联 乌蒙磅礴走泥丸。
颈 金沙水拍云崖暖,
联 大渡桥横铁索寒。
尾 更喜岷山千里雪,
联 三军过后尽开颜。
4.诗中哪两句概括了全诗?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这两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你从“不怕”“等闲”体会到了什么?

40


“不怕”两字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 全无惧
色。“ 等闲” 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 不怕” 的表述,表现出红军
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 表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承接“千山”,先用“逶迤”和“磅礴”极言山势雄
险,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言其渺小,表现出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气
概和敢于战胜一 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概括写出了长征途中经历的哪两件事? 根据自己的理解试分析
“ 暖” 和“寒”的 妙处颈联承接“万水”概括了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两件
事,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克敌制胜、勇往直前 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暖”字写
出了金沙江风高浪急、雾水飞溅的实景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 心情和一
片沸腾的景象。“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
战飞夺 泸定桥的壮烈情景。
金沙江地势险要,两岸都是悬崖绝壁,水流湍急,敌人戒备森严,毛泽东采
取声东击西的策略,佯攻贵阳,威逼昆明,指挥红军从容地渡过了金沙江,终于摆
脱了40万敌军的围 追堵截。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 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
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这里的“三 军”,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充分表
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 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5.课外作业:搜集毛泽东有关诗词。
三、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这首诗写了红军长征的哪几幅“征难图”?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核

41


心问题)
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表现 了毛泽
东领导的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
精神。
3.写作方法:运用情景交融法进行描写
(1)这篇课文以叙述的事件整体为面,在叙述过程 中,详写其中的几个情
节或细节——为点,是典型的“面中有点”的写法。“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 br>横铁索寒。”此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金沙江和大渡河是红军长征
途中两个有突出纪 念意义的天险,作者选取这两个事例来反映红军对“万水”的
征服,有极强的说服力。这两句是通过写景 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
气概。
(2)举例: 比如这首诗的题材是从二万五千里 长征的现实生活中概括和提
炼出来的。“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接着, 诗
人运用非常精炼的语言,列举了长征途中取得的几个重大胜利。这样,为我们展
现了一组包容 天地、气象万千的历史画卷,同时也表现出了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兼
诗人在精心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方面的 非凡功力。
(3)练一练:在长征途中,红军跨过了多少高山大河,踏过了多少丘陵草
地,闯 过了多少自然的关隘和人为的封锁线,有多少次值得记录的胜利战斗,有
多少应该大书特书的革命斗争故 事读这首诗,你你能找出诗中的典型场景吗?
4.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 ,如果你遇到了困难,那就请你想想红军长
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吧,希望同学们能发扬红军战士的这种长征 精神,克服一切困
难,勇敢前进!
四、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忆秦娥•娄山关》、《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五、当堂检测
板书设计:

42





《狼牙山五壮士》精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3.复习所学内容,说五壮士的事迹。
4.读中感悟壮士们英勇顽强、毫不畏惧和舍生取义的精神。
【教学重点】
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助读资料:
(1)走近作者:沈重(1915——1986) 原名沈绍初,浙江吴兴县人。中共
党员。1 94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同年参加革命。1939年到晋察冀边区,先后担
任晋察冀通讯社科长,特派 员,新华社冀晋支社副社长等职,抗战中作为《晋察
冀日报》特派记者,主要在冀西游击区参加部队和地 方的军事活动,因此,他的
通讯报告作品大多是武装斗争的题材。
(2)历史背景: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他们

43


在中国的土地上杀光、烧光、抢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然而,英勇
不屈的中华民族经历了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把侵略者赶出国土,取得了抗日战
争的伟大胜利。
这期间,无数的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尊严,涌现出
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颂歌。
1941年9月25日,日军纠集三四千人的兵力,进犯我晋察冀根 据地的狼牙
山地区。当时在这一地区隐蔽着我们的许多干部和三四万群众。由于我主力部队
转移 到敌后去了,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军只有一个连的兵力,这个连就是晋察
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
2.观看图片: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领略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
方多读几遍。
3.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记多音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五壮士为 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
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7.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寇:上小下大,下部“元”的竖弯钩要包住右部。
弹:“弓”窄长、上面横折的竖要短,下面的“ ”一笔写成,“单”的日
要扁,下横要长。
棋:左窄右宽,右部其中间是两短横,最后一笔是点。
涧:左窄右宽,间字外边是门字不是下框、首笔有一小点,里边是日不是口

44


字。
屹:左小右大,山的竖折稍微向上倾斜。
屈:尸的撇要舒展,出的第二笔是竖,最后一笔是点。
8.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五位壮士的勇敢与顽强。
四、当堂检测

第二课时
一、出示学习目标
1.复习所学内容,说五壮士的事迹。
2.读中感悟壮士们英勇顽强、毫不畏惧和舍生取义的精神。
二、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 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
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 山顶峰,英勇跳崖
的故事。
三、品读释疑
1.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课后第1题)
接受任务→( 痛击敌人 ) →(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跳下悬崖
2.阅读方法解密:列小标题
(1)概念:我们知道,文章 的题目叫做标题,那么每个段落的段意加以提炼
而成的小题目,就叫小标题。
(2)方法:① 寻找重点词句,加以提炼。②概括各段段意,加以浓缩。③找
准文章中心线索,并加以贯穿。
3.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掩护任务的?这说明
了什么?(串珠问题1)
五壮士是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接受掩护任务的。这说明了任务十分危险艰
巨。
4.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

45


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什么?
从“集中兵力”“大举进犯”可看出敌人兵力强大,敌众我寡,五个战士接
受的任务十分艰巨。
5.默读第2自然,找一找五位壮士接受任务后具体是怎样做的?把相关的句
子画出来,读给大 家听。(串珠问题2)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 狠狠地打 )。副班
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 吼 )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 喷 )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
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 抡 )一个圈,好使出全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
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 绷得 )紧紧的,全神贯注地( 瞄准 )敌人射击。
(1)从这些词语中,你们能感受到什么?
对日寇的痛恨、一定要完成任务的坚定信念。
(2)这段话,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这段话描写了五个战士痛击敌人的战斗场面。文中“ 吼” “ 抡” “ 瞄
准” 是动作描 写,“沉着”“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是神态描写,表
现出了战士们消灭敌人的决心和对侵略者 的无比仇恨。“始终不能前进一步”说
明了敌人的进攻受到重挫,“横七竖八”“许多”写出了敌人伤亡 惨重,反衬出
五个战士英勇顽强的精神。
6.默读第3自然,思考:准备转移时,摆在五壮士 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
他们选择了哪一条?为什么?(串珠问题3)
一条是通往主力转移 的方向,可以活下去,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
陀,那是死路一条。他们选择了后面那一条。因为 他们觉得群众和连队的安全更
重要。
7.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 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
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描写班长语言有什么作用?“紧跟”说明了什么?
班长说的“ 走!” 字 铿锵有力、掷地 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
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对人民深切的爱和崇高的自我牺 牲精神。“ 紧
跟” 则更表现出战士们非常赞成班长的做法,准备把敌人引上绝路,体现出战
士们的英雄气概。

46


8.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 人头上
砸去。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把石头比作“雹子”,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石头砸下时密集、迅猛、有力的特
点,充分体现出了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 到底的英雄气概。
9.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叽里呱啦”是一个拟声词,形象地写出了敌人被五位战士打得狼狈不堪的
情景。
1 0.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
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 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这里的“眺望”和“望望”能否调换位置? 为什么?
不能调换,“ 眺望”是从高处向远处看,此时,部队主力已经远去,冲出了
敌人的包围圈,“眺望”也含有五位战士对 部队主力转移成功的喜悦和对革命必
胜的信心;“望望”指看不远的地方,此时敌人离五壮士不远,不能 用“眺望”,
“望望”也含有鄙视敌人的感情色彩,所以不能调换。
11.“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要读出壮烈豪迈的气势!
(2)“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 。充分体现出
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表现了中国人民将抗
战 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12.五壮士在任务胜利完成后选择了跳崖,这表现出了他们怎样的精神?(串
珠问题4) < br>面对绝境,他们态度从容,脚步坚定,大义凛然。他们好像不是走向死亡,
而是又投身于一场新的 战斗。 “说” “砸” “走” “ 跳” “昂首挺胸”等
词准确生动地描摹了五壮士跳崖时的无畏 与悲壮,表现出了他们英勇顽强、宁死
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四、结构主旨

47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
的故事。表现了五壮 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
英雄气概。
3.写作方法:点面结合描写人物
(1)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点面结合”描写群体人物的 写作方法。课文
既表现了七连六班这个英雄集体的壮举,又突出描述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
和语言,英雄事迹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鲜明。班长马宝玉“点”的详细描写,
使得班长马宝玉的形象 更加高大;七连六班这个集体的“面”的概括性叙述或描
写突出了他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 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忠
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
(2)举例:课文中采用白描的手法,将五壮士杀敌的样子逐一作了勾勒,
使其形象鲜明。 课 文中还对五壮士进行了群体描写,如:“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
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
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群体塑像与个人形象相结合,文章的层次感 就突出了。
(3)练一练:
请你仿照课文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人物。
示例:
大扫除
为了给大家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下午第三节课,我们学校举行了“大扫除”
活动。
活动开始了,我们班的同学拿着抹布、筷子、垃圾袋……窝蜂似地冲进目的
地——停车场。 < br>到了停车场,大伙儿们便忙了起来。你看!他们几个干得多起劲啊!他们拿着
筷子,配上铲子,将 地上的小纸屑、石子、泥沙……统统铲入了垃圾带。我也不甘
示弱,拿起筷子夹起垃圾来。突然,我发现 一个“家伙”———大塑料袋,它被几

48


块大石压着,极难拉出来,怎么办?放弃铲除这个“家伙”么?
不行!塑料不 会腐烂,会破坏我们的土质,影响植物的生长……想到这儿,我
召来几个小伙伴,大家一起使劲,只听一 声“轰”,大石头被我们推开了。“耶!
太棒了!酷!酷!酷!……”我捡起塑料袋,将它扔进垃圾筒, 又继续执行起捡垃圾的
任务。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清理,学校大变样了!变得干净、美丽!欣赏 着我们劳动的
成果,同学们擦擦额头上的汗水,开心地笑了!胸前的红领巾也似乎更加鲜艳!
五、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刘胡兰》、《丰碑》
六、当堂检测
板书设计:





习作《让生活更美好》精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学会通过文字来融入感情,表
达看法。
2.能根据提供的内容确定主题,用流畅的语言、具体的事件表达对生活的感
触。
3.先说后写,先想再写,学会构思选材,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内心情感。

49


【教学重点】
能够认真审题,恰当选题,运用典型、新颖的材料把题目补充完整,进行习
作。
【教学难点】
学会构思选材,用具体的事件写出事物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
1.生活是温馨美好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在为我们的生
活增添一抹抹靓丽 ,一抹抹美好,今天我们以此为题,来写作文。
让生活更美好
2.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平心静气悟美好
美好是一种感悟,是一种体会,生活中你觉得 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呢?
请大家闭上眼睛两分钟,感悟你心中那份美好。
2.七嘴八舌谈美好
美好需要分享,请把你心中的美好大声说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
3.遣词造句说美好
读教材内容,从八个词语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口头作文。
上面八个词语,你对哪一个词语对最感兴趣?为什么?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
活的?为什么让你觉得生活 更美好?
强调:表达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4.名家妙文读美好
(1)多媒体出示老舍的《养花》
(2)强调变形。《养花让生活更美好》
(3)阅读短文,解决习题。

50


习题:
(1)作者选择的材料是( )
A.养花 B.种花
(2)把文中能概括养花的乐趣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3)文章的( )自然段比较具体地写出了养花的乐趣。
A.第二、三、四、五
B.第三、四、五、六
(4)作者列举了多个事例来具体写养花的乐趣,请概括这些事例,写下来。
5.范文引路觅美好
(1)多媒体出示范文:谦让,让生活更美好
(2)范文点评说美好
6.我以我笔写美好
美好需要记录,请大家勇敢的拿起你手 中的笔,记录下你的美好,让短暂的
体会变成永恒的流淌。
7.写作指导。
(1)怎样拟题
(2)怎样选材立意
(3)怎样叙述
(4)怎样开头结尾 。
8.学生开始写作文。
三、课堂小结
希望大家借鉴以上文章的写作经验,用心完成自己的习作,享受写作带来的
美好。
四、板书设计
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平心静气悟美好
七嘴八舌谈美好 写作指导:
遣词造句说美好 怎样拟题
名家妙文读美好 怎样选材立意

51


范文引路觅美好 怎样叙述
我以我笔写美好 怎样开头结尾

《开国大典》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盏、栏”等12个生字。
2.正确理解并读写“爆发、旗帜、检阅、制服、坦克、距离、汇集”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4.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
二、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教学难点:
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
2.制作课件:《开国大典》视频片段、图片。
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进入情境,兴趣阅读
1.教师板书:1949年10月1日 北京 开国大典
2.请同学们用以上内容说一句话,并在“开国大典”前加上一个词语。
3.学生畅谈课前搜集的资料。
4.教师补充背景资料,导入新课。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
成立了!”

52


在中国共产党和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 国主义、封建
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
所 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上
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 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5.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由于本课 内容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学生体会起来比较困难,所
以开课时利用三个词语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 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开国大典的
隆重和盛大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借助资料的引入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
(1)出示文中带有音节的词语,认读。(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擎着 诞生 电钮 瞻仰 聂荣臻
......
学生朗读词语,在学生读得不准确的时候出现加点字的读音。注意“擎” 应
读qínɡ,不要读成jínɡ;“钮”和“聂”的声母都是n。
(2)强调会写字字音、字形等。
注意加点字读音:政府 外宾 爆发 坦克 一盏
.....
比一比:爆——暴 距——拒 帜——制
书写:“隆”右半部中间的短横不要丢。
“射”左边的最后一笔不出头。
2.积累词语。
迎风招展 四面八方 排山倒海 五颜六色
(1)学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2)教师引导学生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3.指生分段读课文,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任务,高 年级学生虽然具备
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但是为了夯实字词教学的效果,课堂上对关键字词的检查仍
是重要的。此环节的设计,既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检测,同时又进一步夯实
了基础知识。
三、理解题目,理清脉络

53


1.学生齐读课文题目,说说题目的含义。重点理解“典”和“大典”。
“典 ”字共五种解释,分别是:①可以作为标准、典范的书籍;②典故;③
典礼;④旧指主持,主管;⑤活买 活卖,到期可以赎。本文中的意思是第③种,
“大典”就是“隆重的典礼”。
2.教师出示自学要求。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描写了哪些场面。试着用小标题进行概括。
(3)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 反应的语句,一边阅读,一边进行批注,写
出自己的阅读感受,记下有疑问的地方。
引导学生在自己不懂的词、句、
段旁批注,并提出相关疑问。
3.学生交流自学情况。
(1)每个小组确定中心发言人,其他组员补充说明。
(2)其他小组也可以进行补充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教师组织学生共同释疑。 设计意图:在按自学要求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理顺了课文层次,从整
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这 一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
四、总结全文,指导朗读
1.师生共同总结读后感受。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4


设计意图:总结读后的感受,让学生初步体会中国人民因为新中国的诞生而
激动、自 豪的思想感情,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
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指导积累
1.抄写文中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词语和句子。
2.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文中比较生僻的词语,如:中央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等。
设计意图: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
得的语言材料。
第二课时
一、影片导入,烘托氛围
1.复习书后词语。
2.播放影片《开国大典》片段。谈一谈哪一个镜头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3.导入:今天,我们通过时间隧道一起回到那一天,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设计意图:用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代替传统手段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
激发学生情感,烘托本节课的教学氛围,为 下面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调。
二、整体感悟,情感升华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我最喜欢“开 国大典”的哪个精彩镜头。并圈画出相
关句子写写感受。完成学生活动卡(二)。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典礼前。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汇报交流。 < br>3.课堂练习:(以此掌握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
了解会场主席台的布 置情况。)
开国大典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在首都举行,参加 典礼的成员
有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有____ ____________,估计总人数
有________。会场在________。主席台设在_ _______。
(1)指名填写。
(2)说一说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

55


汇集……”来得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
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4.从重点词句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
引问:换成“走向”可以吗 ?(不可以,“直奔”这个词能生动表现出人们
当时急切和激动的心情。)

56


5.(课件出示)比较句子,说说哪一句好,说说理由。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知运用比喻
的修辞方法对文章表情达意上所起的作用。
(1)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挤得满满的,到处是举着红旗的人。
预设:句(1)运用了 比喻的修辞方法,不仅写出人多的气势,而且表达出人
们喜悦、激动的心情。
6.指导朗读,读出喜悦、兴奋的心情。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7.练习朗读,指名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大典盛况。
1.默读课文,理清典礼的过程。
(1)学生自读第二部分,理清典礼的过程。
(2)教师小结并板书:宣布典礼开始―→奏国 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
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运用这样表示先后顺序的
词语,能使表达清晰有层次。
(3)试着用“先……再……接着……”的形式,根据板书和课文的叙述 顺序,
简要述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2.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
(1)“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57


①导学:“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什么?“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什
么意思?此时群众 的心情是怎样的?(新中国成立了,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不再
受压迫了,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句子点 出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此时人
民群众的心情是激动、兴奋、喜悦的。)
请同学们找出带 有“欢呼”一词的句子,体会每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欢呼起
来的?这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追问:人们为什么激动、兴奋、喜悦?学生带着感情读一读。
③课文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师生共同交流总结。(比
喻、排比。)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三十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能想象出这是 一幅怎样的画面吗?为什么
不用“朝着”或“看着”?
(3)“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 ,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
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 大江南北,使
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学生交流对这段话的理解。
①过渡:是呀,人们的心情激动而兴奋;是呀,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无以言
表的幸福和喜悦。
眼前有画面,心中有画面,就一定能读好。让我们共同向全世界宣告这振奋
人心的消息吧! 引导学生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指名读,男女生对读。读后追问: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中你们感受
到了什么?
②“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什么?(指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 天成立了!”)
③讲述:这样的宣告意味着中国近百年屈辱的历史结束了。翻开这段屈辱的
历 史看看,中国人民在世界上无地位、无尊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众多丧
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割地 、赔款压得中国人民喘不过气来。“南京大屠杀”,
日本军队屠杀了我们30多万同胞。1860年,英 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将园内珍宝
洗劫一空并付之一炬……现在,中国人民迎来了光明。此时,你有怎样的 感受,

58


想说点什么呢?
生交流感受。
④过渡:让我们一起来见证这伟大的时刻,一睹领袖的风采吧!(播放毛主
席的视频)
⑤引读:多少个难熬的日日夜夜,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迎来了
新中国的成立,才换来了这 一声响彻中国大地的宣告。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庄严的
宣告——生接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 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⑥引读:让我们把这欢呼雀跃的场面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吧!(师生合作读)
3.导学:当毛 主席亲自按动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
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时,群众的反应又 是怎样的?
(1)指生回答。(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2)从“一齐”一词中,你读懂了什么?(国旗是祖国的象征,以及人们对祖
国的热爱。)
(3)是啊,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们怎能不脱
帽肃立、抬头瞻仰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国旗的尊敬,带着对祖国的热爱来读
一读。
4.过渡:让我们再来读 一读关于毛主席的言行和群众反应的语句吧!去感受
一下群众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和拥戴吧!(生配合读 )
5.导学:在整个典礼的过程中,作者着重写了毛主席的言行,这样的描写叫
做正面描写。 还写了群众的反应,这样的描写叫做侧面描写。运用正面描写和侧
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和同桌交流一下,再向老师汇报。(烘托
毛主席的伟人形象。)
6.感悟阅兵式的情况。
学习要求:用一两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找出描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
情的句子。
(1)学生试着用词语概括阅兵式的特点。教师总结:威武雄壮、军容整齐。
(2)出示开国大典阅兵式图片教师深情解说。
(3)人们为什么把嗓子都喊哑了,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

59


里的欢喜和激动?
(4)播放课件。(视频播放《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
的片段。)
7.指导朗读,读出群众游行时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典礼后。
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
(1)“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举着灯笼、火把游行的队伍。游行队
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2)“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指光 亮外,还象征着人民
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导学:“两股‘红流’分 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
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
3.学生交流。(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4.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心 灵的对话交流,围绕学习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的 精妙,
从而体会参加开国大典的人民群众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
风采,同 时领悟场面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快速读、细读、品
读等学习活动的安排,训练学生略 读、精读、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三、激情朗读,拓展阅读
1.指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七律·长征》让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风采,《开国大典》
让我们领略了毛 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那么,作为普通人时,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又是怎样的呢?课后我们再一起走进《青 山处处埋忠骨》,走进毛泽东作为普通
人时的情感世界。
设计意图:总结升华情感,让学生更 加深刻地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
中国人民因为新中国的成立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同时体现本 单元学习内容
的连续性,为接下来的学习埋下伏笔,激起学生的主动阅读兴趣。

60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开篇时,教师精心 设计导语,板书了三个特殊的词语:1949年10月1日,
北京,开国大典。先让学生说说这些词语特 殊在哪里,然后用上这三个词语说一
句话,最后让学生在“开国大典”前加上一个词语。其实这样就在无 形中概括了
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让学生很容易理解“开国大典”就是为了庆祝新中国的成
立而 举行的隆重而盛大的典礼。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使开国大典这一特殊事件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留下深深< br>的烙印,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很好
的基础。


习作《让生活更美好》精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学会通过文字来融入感情,表
达看法。
2.能根据提供的内容确定主题,用流畅的语言、具体的事件表达对生活的感
触。
3.先说后写,先想再写,学会构思选材,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内心情感。
【教学重点】
能够认真审题,恰当选题,运用典型、新颖的材料把题目补充完整,进行习

61


作。
【教学难点】
学会构思选材,用具体的事件写出事物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
1.生活是温馨美好的,生活是丰 富多彩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在为我们的生
活增添一抹抹靓丽,一抹抹美好,今天我们以此为题,来写作 文。
让生活更美好
2.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平心静气悟美好
美好是一种感悟,是一种体会,生活中你觉得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呢 ?
请大家闭上眼睛两分钟,感悟你心中那份美好。
2.七嘴八舌谈美好
美好需要分享,请把你心中的美好大声说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
3.遣词造句说美好
读教材内容,从八个词语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口头作文。
上面八个词语,你对哪一个词 语对最感兴趣?为什么?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
活的?为什么让你觉得生活更美好?
强调:表达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4.名家妙文读美好
(1)多媒体出示老舍的《养花》
(2)强调变形。《养花让生活更美好》
(3)阅读短文,解决习题。
习题:
(1)作者选择的材料是( )

62


A.养花 B.种花
(2)把文中能概括养花的乐趣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3)文章的( )自然段比较具体地写出了养花的乐趣。
A.第二、三、四、五
B.第三、四、五、六
(4)作者列举了多个事例来具体写养花的乐趣,请概括这些事例,写下来。
5.范文引路觅美好
(1)多媒体出示范文:谦让,让生活更美好
(2)范文点评说美好
6.我以我笔写美好
美好需要记录,请大家勇敢的拿起你手 中的笔,记录下你的美好,让短暂的
体会变成永恒的流淌。
7.写作指导。
(1)怎样拟题
(2)怎样选材立意
(3)怎样叙述
(4)怎样开头结尾 。
8.学生开始写作文。
三、课堂小结
希望大家借鉴以上文章的写作经验,用心完成自己的习作,享受写作带来的
美好。
四、板书设计
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平心静气悟美好
七嘴八舌谈美好 写作指导:
遣词造句说美好 怎样拟题
名家妙文读美好 怎样选材立意
范文引路觅美好 怎样叙述
我以我笔写美好 怎样开头结尾


63


《灯光》精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珍惜革命
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
【教学重点】
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珍惜革命先
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看图片:美丽的灯光将夜空照亮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然而, 我们今天要学的《灯
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2.助读资料:
王愿坚:(1929年-1991年),男,中国电影编剧、作家。1944年到抗日
根据地参加革命工 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1956年至1966年,参加回忆录《星
火燎原》的编辑工作。
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
妈》等。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 身的无私和伟大,珍惜革命
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64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
方多读几遍。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天安门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我想起了亲爱的战 友——郝副营长。他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5.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现在,哪些段落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 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
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四、品读释疑
1.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 好
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
于是, 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设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由设问引入回忆,开始倒叙。 “深深的回忆” 暗指这件事情对“我”来说
是记忆深刻的。
2.阅读方法解密:品析倒叙的写法
(1)概念: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 某个最重要、最突出
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一种写法。
(2)效果: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引起阅读兴趣,避免叙述
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3)答题模式:运用倒叙的写法,先写……再写……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
读兴趣。 3.课文共有几处出现了“多好啊!”这句话,你能不能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
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 时看到了什么,会想些什么?


65


4.“听说一按电 钮,那玩意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根火柴,点燃了烟,
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 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
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 漆黑的夜空,完全陷
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些语言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是对郝副营长在激战前,憧憬光明和幸福生活时的语言描写。 郝副营长
希望战争胜利后,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 这句“多好啊” 在文中第三次出现,
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寄托着他的梦想和希望。
5.整个 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突然,黑暗里
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 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
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 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里点明了火光的来源,突出了郝副营长舍己为人的英勇壮举。 郝副营长
为了战斗的胜利,为 了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他甘愿牺牲自己,这是多
么伟大的献身精神!
6.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
爱的战友来。
结尾又回到了灯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结尾又回到写灯光,首尾呼应。作者在这句话里寄托 了哀思和愿望,那就是
无论过去多长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都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 br>创造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
五、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通过写由广场的
千万盏灯回忆起的一桩关于灯光的往事,塑造了战斗 英雄郝副营长的伟大形象,
歌颂了革命先烈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表明今天幸 福
生活的来之不易,提醒人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66


3.课堂小结
《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 事的回忆,
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好好珍惜今天
的幸 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之人。
六、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生死攸关的烛光》、《倔强的小红军》

板书设计:



习作《让生活更美好》精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学会通过文字来融入感情,表
达看法。
2.能根据提供的内容确定主题,用流畅的语言、具体的事件表达对生活的感
触。
3.先说后写,先想再写,学会构思选材,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内心情感。
【教学重点】
能够认真审题,恰当选题,运用典型、新颖的材料把题目补充完整,进行习
作。
【教学难点】
学会构思选材,用具体的事件写出事物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67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
1.生活是温馨美好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很多 东西在为我们的生
活增添一抹抹靓丽,一抹抹美好,今天我们以此为题,来写作文。
让生活更美好
2.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平心静气悟美好
美好是一种感悟,是一种体会,生活中你觉得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呢?
请大家闭上眼睛两分 钟,感悟你心中那份美好。
2.七嘴八舌谈美好
美好需要分享,请把你心中的美好大声说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
3.遣词造句说美好
读教材内容,从八个词语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口头作文。
上面八个词语,你对哪一个词 语对最感兴趣?为什么?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
活的?为什么让你觉得生活更美好?
强调:表达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4.名家妙文读美好
(1)多媒体出示老舍的《养花》
(2)强调变形。《养花让生活更美好》
(3)阅读短文,解决习题。
习题:
(1)作者选择的材料是( )
A.养花 B.种花
(2)把文中能概括养花的乐趣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3)文章的( )自然段比较具体地写出了养花的乐趣。
A.第二、三、四、五
B.第三、四、五、六

68


(4)作者列举了多个事例来具体写养花的乐趣,请概括这些事例,写下来。
5.范文引路觅美好
(1)多媒体出示范文:谦让,让生活更美好
(2)范文点评说美好
6.我以我笔写美好
美好需要记录,请大家勇敢的拿起你手 中的笔,记录下你的美好,让短暂的
体会变成永恒的流淌。
7.写作指导。
(1)怎样拟题
(2)怎样选材立意
(3)怎样叙述
(4)怎样开头结尾 。
8.学生开始写作文。
三、课堂小结
希望大家借鉴以上文章的写作经验,用心完成自己的习作,享受写作带来的
美好。
四、板书设计
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平心静气悟美好
七嘴八舌谈美好 写作指导:
遣词造句说美好 怎样拟题
名家妙文读美好 怎样选材立意
范文引路觅美好 怎样叙述
我以我笔写美好 怎样开头结尾


口语交际:演讲 精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备好演讲稿,做到材料合适,观点明确。

69


2.演讲时要做到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3. 演讲时要注意感情恰当,增强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写好演讲稿,让演讲有说服力。
2.难点:
(1)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材料,例举生动的故事。
(2)注意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增强演讲的表现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观察图片,同学们你作过演讲吗?记得当时的感受吗?(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二、明确交际要求
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作好演讲,首先要写好演讲稿。
①观点要鲜明。
②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如,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引用名言警句。
③要有感染力,可以引用生动的故事。
三、温馨提示
本次口语交际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1.演讲时要注意:语气、语调当,姿态大方。
2.演讲时利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四、交际方法
1.确定演讲主题。
引导确定主题。写演讲稿,首先要围绕着主题。可以从“科学、读书、锻 炼
身体、健康饮食”中选择一个话题范围,也可以自定。这次演讲主题的自由度比
较高,大家可 以选择自己感兴趣、印象比较深刻的主题准备演讲材料。
2.学写演讲稿。
①演讲稿一般分为三部分:

70


开头:根据听众写上适当的称呼,拉近听讲者距离;
中间:用具体的材料把观点说清楚,这是演讲稿的主体;
结尾: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②演讲稿最难写的就是第二部分,其实只要掌握 它的规律,演讲稿也并不神
秘。写演讲稿子,首先要有观点;其次用具体材料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③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好的结尾,对于演讲稿非常重要。主要
有:号召式结尾;总结式 结尾;自然结尾,留有思索余地的结尾等。
④修改演讲稿。
从语言方面修改演讲稿:指出演讲稿的特殊性──主要以听为主的文字。 要
口语化,通俗易懂 。听众能否听懂,要看演讲者是不是讲得好,更要看演讲稿是
不是写得好。演讲稿写完后,要念一念,听 一听,看是不是“上口”“入耳”。
如果使用的语言,讲出来谁也听不懂,演讲就失去了听众,也就失去 了演讲的意
义。这就需要进一步修改演讲稿。
要生动感人。好的演讲稿,语言要生动。怎样使 语言生动呢?可以用名言格
言增强说服力。还可以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增强表现力。这样,可以使演 讲
的气氛轻松和谐,吸引听众。
3.练习演讲。
(1)演讲要注意的一些地方:演 讲尽量脱开稿子,或者半脱稿;站立姿势
要大方,不忸怩;精神饱满,声音洪亮;语速要适中;要注意眼 神的交流。
(2)欣赏范例
读书使人进步,求知使人成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你们好!非常高兴站在这里同大家探讨,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读书
使人进步,求知使人 成长》。
亲爱的同学们,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背上书包高高兴兴地走进学校时的情
景 ?你还记得,我们打开第一本课本、学写第一个字的喜悦与新奇吗?因为那踏
进校门的一小步,就是我们 的人生跨进了一大步,人生的探索之旅由此启航,我
们以智慧为帆,勤奋作浆,开始驶向那无比浩瀚的知 识海洋! 我们的学校,是
知识的宝库,是文化的走廊,是师生的乐府,更是人才的摇篮。在这里,没有遏

71


抑、没有权威、没有功利,有的是可爱的同学们,有的是良师益友,除此 之外,
还有鲜活的课程与思想,创造的冲动与执着,不倦的探寻与思考……。同学们,
在如此的 宝库中、走廊上、乐府里,我们沐浴着早晨的阳光,你是否想过,今天
该干些什么呢?晚上睡觉前,你又 是否问过,今天收获了什么呢?狄更斯说过,
“我所收获的,是我种下的。”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有才能 的人,就看你去不去
争取这个机会。常用的钥匙最光亮,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郑板桥、白居易、李时珍等人的成功之路证明了这一点。
你是否也渴望像他们一样,以勤奋去 获取知识,提高你的才能,改变你的人
生?在这里,我且用一首诗与各位共勉:“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 羡它开时的明
艳,却不知当初它的芽儿,曾浸透了战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的确,
不 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我们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代,大好韶华,岂
能让光阴虚度?“攻书山渡 学海因拼搏放飞梦想,掘潜能彰雅趣凭竞争谱写人
生”。只有勤奋求知、拼搏进取,我们才能奏响青春之 歌的最强音!
培根说过,精神上的各种缺陷,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
可 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改善一样。在这个万紫千红的世界里,我们通过观察、倾
听、思索还有发问,能让我 们学会求知并获取一个又一个的财富。求知不仅仅是
一种生存的本能,谋生的需要,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 ,还应该是生活的享受。孟
德斯鸠说过,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
唯有求知,可以染绿内心的荒漠,唯有求知,才有望改变世界的荒凉!知识改变
命运,真知影 响人生,这是早已被无数成功事例、无数伟人证明了的道理。校园,
本就是求知者的乐园。在这里,有思 想的火炬穿行在漫漫长夜亘古荒原,穿越坎
坷穿越低谷,照亮你前行的长路;在这里,我们乘着书的翅膀 ,掠过千山万水,
走近自然,走近科学,走近成功的彼岸!
同学们,只要我们树立远大理想 ,脚踏实地刻苦学习不懈探索,就一定能
用辛勤和汗水铸就美丽人生!让我们努力学习,从我做起,从今 天做起,打造书
香校园,走好求学之旅,让文明之火薪火相传,让勤奋的汗水浇开知识之花!让
智慧之光照亮我们的心田!我们用拼搏书写一个无悔的青春!
①点评:此篇关于读书的演讲稿语句优 美,阐述了读书求知的重要性,字字
真知灼见,由此文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非常爱好读书的人,是非常值 得大家学习

72


与借鉴的!
②小组合作交流。
交流要求:先想好了再说,注意叙述的顺序;态度自然大方,尽量把事情说
清楚,说具体,说有趣;声 音要洪亮。
③组内推选代表,参加全班的口语交际活动。
4.评议谁最棒。
小组评议,看演讲的同学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①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②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
增强表现力。



习作:多彩的活动 精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条理、有重点地记叙一次集体活动。
2.关注整个活动场景,写一写同学的动作、神态、语言。
3.把这次活动中的体会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怎样把事例写具体,通过事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2.关注整个活动场景,写一写同学的动作、神态、语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观察图片。
二、习作内容
这些校内外活动,你参加过哪些?选一次活动写下来,和同学分享你的经历。
三、审核指导

73


说说本次习作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1.写清楚活动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
2.写活动的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 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写一写他们
的神态、动作、语言。
3.把这次活动的体会写下来。
四、思路导航
1.场面描写要紧紧围绕文章主旨。——一个“中心”。
首先应确定这个场面是围绕一个什么 意思来写,也就是要表现一个什么中
心,围绕中心写出的场面才会生动具体,让人看后才会有身临其境的 感觉。
2.面“概”点“详”,点面结合。——两个“基本点”。
要有面上的概括,又要有点上的描写。
五、技法点拨
1.场面描写要紧紧围绕文章主旨。——一个“中心”。
场面描写,重在写好典型的人,典型 的事,典型的景,典型的物。抓住典型
要细致描写,精心刻画,不能用一两句话带过去。描写细致,就是 要详细刻画人
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只有详细描写典型,才能突出场面的重点,
给 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面“概”点“详”,点面结合。——两个“基本点”场面描写除了写场景,< br>也要写人物。整个场面的全景是“面”, 场中的主要人物是“点”, 写作时要
做到面点结合。 既要简单地写出整个场面的全景(即略面),又要选好角度,分
别主次,有选择。
描写一个场 面,要注意考虑好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再说什么,句与句之间,
层与层之间要清楚。根据文章的需要, 可以先总的说,再分着说;也可以先分着
说,再总的说。无论怎样安排材料,都要做到条理清楚。
六、佳作引路
例文:分析《猜“领袖”游戏》
总评:描写场面除了写好人物活动之 外,还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交待清楚。
这段习作就是按照这个要求写的。什么是猜“领袖”游戏,怎样做 这种游戏,文
章一层一层地叙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完整的印象。在描写活动场面时,详写游

74


戏人的神态、动作,注意到了场内外呼应,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中心。读 了这段
文字,我们仿佛也参加到游戏的行列中。


语文园地二 精美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交流平台”主要写了文章是如何通过点面结合来 写场面的,同时还提示学
生,可以结合自身阅读经验及习作交流描写场面所用的方法,加深对点面写法的
认识。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引导学生注意反复写法的好处;二是
引导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多样性。
“书写提示”安排了两幅学生的硬笔书法作品。
“日积月累”安排了四句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阅读有了较多的积累,对于阅读方法的掌握也比较多,但是
对于场面描写中,对点 面结合这一写法认识还不够深入,对于平时的习作中
使用这一方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学生对于语 言描写已经较为熟练,但是
如何用多种形式来表达“说”,积累不够。学生对于硬笔书法的练习较为扎实 ,
但对于书法作品的行款布局、书写规范等仍要加以注意。学生借助词义理解诗意,
积四句名言 ,并不困难,应重点指导学生悟理。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在描写场面时,是 怎样点面结合来写的,结合本单元的具体内容
就留点面结合的写法以及这样写的好。
2.体会句子中反复使用的字词的表达效果。了解“说”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
并尝试运用。
3.学习不用“说”字来描写人物语言。
4.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指导书写,注意 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书写正确,养成自我检视的好习惯。
5.读懂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体会句子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75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掌握场面描写的特点、写法,并会交流、会运用。
2.体会反复的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3.体会古诗文名句中的爱国情怀。
难点:
1.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场面描写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了解文章在描写场面时,是怎样点面结合 来写的,结合本单元的具体内容
就留点面结合的写法以及这样写的好。
2.体会句子中反复使用的字词的表达效果。了解“说”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
并尝试运用。
3.学习不用“说”字来描写人物语言。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文章在描写场 面时,是怎样点面结合来写的,结合本单元的具体
内容就留点面结合的写法以及这样写的好。
难点:
1.体会句子中反复使用的字词的表达效果。了解“说”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
并尝试运用。
2.学习不用“说”字来描写人物语言。
三、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注意写的好处。
(1)师生简单交流,课件出示课文中含有相关内容的语段,唤醒学生的回
忆。
导语:在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饱含着爱国情怀的课文,其中那些或震
撼人心的战争场面,或令人心潮澎湃的 热闹场面,或让人肃穆庄重的宏大场面,

76


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我先给大家看一段我喜欢的场面描写,大家可以先
读一读,然后再说说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
出示教材中的相关段落: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 全都点起来,一
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
红。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
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 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
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 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
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 边,
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明 确:这是开国大典上的一个场面。空中礼花绽放,地上人潮涌动,人民群
众在高声欢呼,整个天安门广场 一片沸腾。其中特别突出了毛主席的活动,是构
成这个特定的喜庆场面中的重点。
(2)学生在本单元课文中标一标,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场面描写的相关语段。
(3)学生自主交流。
示例一:
《狼牙山五壮士》片段: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 ,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
敌人射击……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
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
的决心,带着中 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
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生1:这段文字生动地介绍了五位壮士在班长的沉着指挥下英勇杀敌的场
景。场面描写非常精彩,其中又 突出描写了班长马宝玉,着重描写了他的动作、
语言,展示了他的英勇、有智慧。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点面 结合的手法。
示例二:
《开国大典》片段: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 车两辆或三辆一
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
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
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 ,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77


生2 :这段描写阅兵式场面的文字我特别喜欢,仿佛把我带到开国大典的阅
兵式现场。从整体的描写来看,阅 兵式庄严、有序、整齐、壮观,但里面有些细
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整个阅兵队伍中,战士们挺 着胸膛,像钢铁战士,
写出了我们的战士英姿飒爽;骑兵师的马训练有素,五匹马并行,竟然能动作完< br>全一致,可见为了这次阅兵,所有人,包括马匹一定经过了非常艰苦的训练。
生3补充:我 还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就是这些队伍虽然分属的部队不同,但
他们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 席台前,太令人震撼了!
(4)教师点评,拓展交流。
过渡:同学们说得都不错, 大家列举的那些场面之所以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
印象,就在于它们都运用了精彩的场面描写。现在我们先 一起来看几个词语,考
考大家能否通过这些词语判断出描写的是哪些场面。之后我们再一起看一个作文< br>片段,大家讨论一下这个片段是怎么把场面写精彩的。
(5)课件出示词语。看看下面的几组词,你能联想到什么场面?
①哨声一响拼抢激烈运球过人三分球(篮球比赛)
②动人的旋律静静地欣赏陶醉其中(音乐会)
③眼花缭乱震耳欲聋五彩缤纷仿佛是白天(放烟花)
④花的海洋人头攒动叫卖声赞叹不已(逛花市)
(6)课件出示片段。读下面的片段,找出场面描写中的点与面。
接下来,各项比赛开始了,你看 男同学精神抖擞,女同学英姿飒爽。跳远的
同学猛跑几步,脚用力一蹬,身子一弓,向前一跃,像猛虎扑 食一样腾空而起,
然后轻轻地落到松软的沙坑里。跳高的同学信心十足地站在起跑线上,只见他摆
动双臂,飞快地跑到横杆前,腾空一跃,像展翅飞翔的海燕,又像凌空翱翔的雄
鹰,只听“唰”的一声 ,飞过栏杆,稳稳地落入沙坑,运动场上响起一片掌声。
明确:第一句是场面描写中的“面”,概 括了同学们的精神面貌。后面两句
对跳远的同学和跳高的同学的描写是“点”,重点描写了他们的表现。
交流、总结写好场面描写的要点。
①要交代清楚场面的背景。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 间、地点、环境等,这样
人们才能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中发生的。
②要写出气氛。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或感

78

< p>
情。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
氛、送别场 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要写出场面应有的气氛,使人有种身临其境
的感觉。
③要在写好 总体的基础上写具体。写场面时,要对场面进行总体概括,使读
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这就是对面的描 写。但场面描写也应该有重点,对重点
部分要写详细、写具体,这就是对点的描写。
④要 有顺序。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用几笔
就同时都写出来。因此,顺序。比 如,描写庆祝教师节的场面,可以先写欢庆活
动的总体气氛,勾勒“面”的情况,然后分别写老师、同学 的表现。这样就能点
面结合、条理清楚。当然也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写。
(二)词句段运用
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交流示例:
①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漂浮
的声音。
②那 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
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悦。
生1:我读“只听见”的时候声音不敢太大,速度不敢太快,仿佛也不想打
乱这肃静的氛围 。这两个“只听见”起到了强调的作用,突出了升旗鸣炮的时候
“全场肃静”的氛围。在这个庄严的时候 ,人们屏气凝神,没有任何喧哗。
生2:我从两个“是那么”中读出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是 那么”在这
里表示程度,这个词语反复运用,突出表现了草原上的空气与众不同的特点。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不仅说出了读这个词时给自己的感觉,也体会出
了在句子中重复使用词语的作 用。这里的词语重复,准确地说是“反复”,是一
种修辞手法,即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以达到突 出某种感情、强调某个意
思、加深读者印象的目的。
2.课件出示诗歌《乡愁四韵》,体会“反复”的作用。
乡愁四韵
余光中

79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
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
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
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愁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1)指名找出诗中重复的句子和词语。(按每一小节来说)
(2)教师点拨小结。
教师:《乡愁四韵》可以看作是一首用文字写成的乐曲。它每一小节诗的首
尾呼应,小节内又重复使用某 些字词,如第一小节中的“长江水”“滋味”,第
二节诗中的“海棠红”“烧痛”等,使得每一个诗节都 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
四个“乐段”之间结构非常相似,这些相似的“乐段”反复演奏,形成了回环 复
沓、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使主题思想得以不断深化,从而产生了荡气回肠的艺
术效果。
3.引导学生去找找所学课文中使用反复修辞手法的句子或语段,更深地体会
这样写的好处。
4.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读句子,仿照着写一写。
(1)学生读课本上的例句,交流发现。
例句:
①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
好啊!”
②“我还有作业没有完成作业,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
的邀请。
③“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找我借书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④妈妈付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明确:第一、二句分别用“赞 叹”和“婉言谢绝”代替了“说”;第三、四
句根本没有表示“说”的词语,而用了人物的行为和神态去 “说”。

80


(2)课件出示“说”字大家庭,学生读一读,可以补充。
用一个字:讲、问、答、喊、嚷、吼、曰、论、叫……
用两个字:商议、赞叹、责备、告诉、数落、质问、回答、探讨、请教……
用三个字:打圆场、咬耳朵……
用四个字:窃窃私语、自言自语、喃喃自语、交头接耳、异口同声……
过渡:同学们,大家想想自 己写作文时,写到某人说话时,是不是经常用到
“说”字?这样可太平淡了。看看我们刚刚读过的这些字 词,“说”字竟然可以
用这么多字来代替,我们的汉字可真是博大精深啊!
(3)学生试着用上面出示的词语进行对话描写,注意不要使用“说”字。
①“救命啊!老爸要抓住我啦!”我大叫。
②看着舞台上精彩的演出,观众们忍不住赞叹:“太美了!”
③“你们俩就不要再吵了,只是一场小误会嘛!”学习委员赶忙上前打圆场。
④“这是怎么回事?我怎么又走到这儿来了?”我自言自语。
学会用人物的行为和神态去“说”。
①巧用伴随语言的行为动作。
明确:生活中每个人说话时的体态动作都带有鲜明的个 性特点,既展示人物
语言,又展示人物说话时的细小动作,二者搭配使用,能使人听其言、观其行、会其意。
示例:
“站住!作业写完了吗,就想出去玩?”爸爸往门口一横,一把抓住了他。
他一蹦三尺高:“我们赢啦!我们赢啦!”
②巧用伴随语言的神态。
明确:我们每 个人说话时的表情神态并不相同,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说
话的表情神态也不相同,所以用神态去“说 ”,一个鲜活的形象就会呈现在我们
面前。
示例:
老妈皱着眉头:“你怎么会连这个也错啊,是不会呢,还是粗心大意呢?”
我低着头,心里就像揣着一只兔子一样忐忑不安:“花瓶是我打破的。”
(三)教师小结,学生试写人物说话

81


小结:好的人物语 言,不只能听到声音,还能看到动作、表情以及肢体上的
语言。人的表情很丰富,喜、怒、哀、乐、惊等 ;人的动作更多,就单单一个脚
下动作就可以说走、跑、跳、跺。所以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要不断丰富我 们的语
言积累,在大量增加词汇量的基础上再来写好人物对话,这样,人物的对话才会
更丰满。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书写、创作书法作品。
2.读懂并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
二、重点和难点
1.掌握硬笔书写的注意事项,提高书写能力。
2.指导书写,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正确,养成自我检视的好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书写提示
1.出示要求:
下面是两位同学的书法作品。我们也来试着写一写,举办一次书法作品展览。
2.出示教材中的优秀作品。
过渡:同学们,我们有“字如其人”“见字如面”的说法,可见写出 一手好
字不仅能体现出自己的精神面貌,也能给人留下好的印象。我们要想写出像这样

82


优秀的书法作品,还得在以后多加练习。但是怎样才能把字写好呢?今天 我们就
来学习把字写得整齐、规范,写出书法作品的感觉。
3.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书法作品,交流书写注意事项。
(1)明确硬笔书法作品的常见格式要求。
①横写式:如果正文为现代文(诗歌除外),则首行起 首字宜错开两字书写,
每行左(除首行)与右的临界字应在同一竖直线上。
②竖写式:多 为齐天齐地格式,即正文各行起首字在同一直线上,各行尾字
在同一直线上,标点符号占一字。
③落款:无论是横写式还是竖写式,落款文字都尽量不要超过正文首尾,或
与之相齐。落款 的字体要略小于正文,以显构图上的和谐。
(2)明确书写要求。
①注意行款整齐 、布局合理。行款是指字与字之间的有机联系。第一字的末
笔与第二字的起笔,第一行的末笔与第二行的 起笔,虽不一定相连,但笔意贯通,
看上去一气呵成,而不是各管各的,用互不相干的每个单字硬凑成文 。这就叫“行
款”。不论楷书、行书、草书、隶书都要讲究行款,这样,一篇字才能看起来很
生 动、完整,而不会给人勉强凑成的感觉。
②书写要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汉字。
教师温馨提示:
(1)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2)书写正确,字体规范。
(3)自我检视,不断提高。
4.学生根据交流内容,开始书写作品。
(1)从本单元课文中摘抄一段自己喜欢的文字,或者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
诗歌。
(2)可以适当添加花边等美化自己的作品。
(3)以小组为单位,评出组内的优秀作品。
(4)举办书写作品展览会。将小组推荐的书写作品粘贴到黑板上或墙报上,
供同学们欣赏、评析。
(5)师生共同选出最佳书写作品,给予鼓励。

83


(二)日积月累
1.读诗文,懂意思。
请大家把课本上的句子读正确、读通顺,了解文字的出处与大意。
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意思是:(我一定)勤勤恳恳,不辞劳苦,为国家大事贡献我全部的心力,
一直到死为止。
②“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出自曹植的《白马篇》。
意思是: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
③“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李纲
出自宋朝李纲之口。
意思是:老祖宗的疆土,应该用生命来守卫,哪怕一丁点都不可让给外人。
④“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出自陆游的《病起书怀》。
意思是:即使官位卑微,我也不敢忘记为国为民担忧。
2.明背景,悟情感。
(1)教师简单提及诸葛亮、曹植、李纲、陆游生活的时代背景。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后主 刘禅继位,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
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北伐,在最后 一次北伐前夕给刘
禅写《后出师表》明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志向。诸葛亮去世后,刘
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
尽瘁、死而后已”,是 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曹植也生活在三国时期。他虽是曹操的儿子,也有政治上 的雄心壮志,却不
受重用,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只有在文学中才能施展其才华,抒发其壮志报国
的豪情。他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
李纲是宋代抗金名臣。北宋末年,北方少数 民族进犯,昏庸无能的宋徽宗仓
促让位钦宗,慌忙出逃镇江。李纲竭力反对南逃,主张坚决抵抗。李纲奏 言宋钦
宗:“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以此表明其誓死保卫疆土的决

84


心。
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 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
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
为己任,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但是他的抗敌
理想屡屡受挫。 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
之情。
(2)学生结合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体会诗文中蕴含的情感。
3.会运用,多积累。
(1)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填入恰当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作为一名军人,我相信,如果祖
国有难,我和我的战友们必定挺身 而出,浴血战场。
②敬爱的周总理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心血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为我们树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光辉榜样,赢得了全国人
民的无限爱戴。
(2)出示其他关于爱国的名句,读一读,多积累。
①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汉]司马迁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
人》
四、课堂回顾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小结:同学们,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学 习了如何写好一副作品,同时我们也
开展了一次书写作品展览会,看到其他同学优秀的书写作品;我们还 学习了几句
爱国的名言,它们并不因年代久远而失去了意义,相反,我们今天读来仍然感觉
无比 亲切,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热爱我们的祖国。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背一
背、说一说,这就是我们今天 这节课的主要学习方式,也希望大家课后用这种方
式复习我们学过的知识。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85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书写提示--行款整齐、布局合理、正确规范
爱国名言



《竹节人》精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重点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层次。
3.理解课文内容,感知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4.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完成课本提出的三个任
务。
5.学习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情感的方法,体会传统玩具给我们的乐趣,感受
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 。
【教学重点】
1.识记字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完成课本提出的三个任
务。
【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童年,你玩过哪些有趣的玩具?

86


……(学生发言)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新玩具,叫“竹节人”,你想了解吗?我们一起去文
中看一看。
2.板书课题:竹节人
二、讲授新课
(一)多媒体出示,明确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1.会认会写本课的重点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重点)
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层次。 (重点)
3.理解课文内容,感知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二)走近作者。
指学生简介作者作品(结合注释及资料),教师补充,多媒体出示。
(三)识字解词
1.检查自学情况,认知字词。
(1)出示生字 (课件出示)
豁 凛 疙 瘩 棍 裁 筹 橡 雕
跺 颓 沮 趴 屉
(2)指名认读,正音,并说出字词的含义。
课件出示正确读音。
(3)教师正音,多媒体出示。
2.学生谈论用什么方法识记字词。
师生共同总结找规律。
(1)加一加
(2)换一换
(3)借助儿歌巧记形似字
(4)结合句子识记多音字
(5)谜语猜字
(6)按偏旁结构归类识记
3.我会写。
多媒体示范汉字书写过程。

87


强调汉字的书写笔顺,结构、音序、组词、书写注意事项等。
4.我会解词。
5.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范读、指名朗读、小组读、齐读相结合读课文。
(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
2.整体感知内容。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1)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3)梳理文章结构。
(四)课堂练习,巩固所学。
1.按要求给生字分类。
跺 筹 嵌 悟 雕
2.听写词语
3.补充成语
4.按要求变换句
三、作业布置
1.熟记、会写重点字词。
2.再次朗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掌握了重点字词,朗读了课文,知道了文章的内容、
行文思路以及作者 的思想感情。至于对文章内容的深入探究,我们下节课再来进
行。
五、板书设计
9、竹节人
豁 凛 疙瘩 卡 棍 悟 裁 筹
橡 雕 磕 跺 颓 沮 趴


88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温故知新:
(1)教师读词语,学生听写。
风靡、崩裂、前功尽弃、嵌入、凛冽、疙瘩
木棍、感悟、叱咤风云、别出心裁、技高一筹
磕头、沮丧
(2)多媒体出示填空内容:
复述文章内容及段落层次。
课文先写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自己( ),再写“我们”沉
迷( ),后写两人的手工玩具被( ),结果却发现老
师也与他们一般,喜爱竹节人。
二、讲授新课
(一)多媒体出示,明确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1.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完成课本提出的三个任
务。(重点)
2.学习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情感的方法,体会传统玩具给我们的乐趣,感受
作者对童年生活的 眷恋之情。(难点)
(二)明确探究任务:
任务一:写玩具制作指南
任务二: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任务三: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三)引导探究学习第一部分
探究问题:
1.说说你从第一部分里,读出了哪些信息?
2.这样的开头有什么好处呢?
(四)引导学生学习第二部分,完成第一个任务:
写玩具制作指南。
用浏览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找重点,完成问题。

89


(1)找出课文中介绍玩具制作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3)完成表格
(4)交流讨论用什么方法完成任务的。
(五)引导学生细读第三部分,完成第二个任务:
思考讨论:
1.斗竹节人的游戏很有趣,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1)战场有趣
(2)打斗有趣
归纳填空
赏析精彩词语、句子
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 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
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
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 搏斗了……也永不会倒下。有时其中一个
的线卡住了……挺着肚子净挨揍。
(3)模样有趣
(4)装饰有趣
2.引导学生归纳: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来斗竹节人,令我和同学们很痴迷?
归纳明确:课上、 课下
(2)赏析精彩语句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 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
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 作鸟兽散。
3.交流讨论用什么方法完成任务的。
(六)引导学生学习第四部分,完成第三个任务:讲讲老师的故事。
1.学生齐读“偏偏后面 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
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一 段、讨论作用。
2.引导学生归纳老师对竹节人的态度变化,
3.填写表格,讲述老师的故事。
(七)课堂练习,巩固所学。

90


三、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 己偷偷玩竹节
人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童年生活的童真童趣。
四、作业布置
1.积累摘抄优美的词句。
2.仿照本文写法,写一个你喜欢的童年小游戏。
五、板书设计
9、竹节人

制作竹节人
斗竹节人 乐趣
老师玩竹节人褖



《宇宙生命之谜》精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酶、碳、析、揭、磁、 陨”等9个生字,会写“谜、摄、磁、御”
等12个生字。会写“揭开、轨道、拍摄、枯萎、稀薄、抵御 、沧海一粟”等10
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 绕“地球之外
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3.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 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
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
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 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三、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宇宙生命之谜,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

91


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银河系、太阳系、火星、生命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2.制作有银河系、太阳系、火星图片的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1.阅读《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了解与宇宙之谜相关的知识。
2.查找宇宙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赏图片,引入新课
1.导入:(出示星球图)同学们,浩瀚的宇宙一望无际,它往往给予人们神秘
的色彩,面对广 阔,美丽而又深邃的宇宙空间,奇妙的宇宙中有什么吸引人的秘
密呢?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 是否也有生命存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宇宙生命之谜》一课,走进这神秘的宇宙。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呈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出示课文配乐朗读的音频,学生看书听读课文。
2.出示自读要求,指导学生再读课文,学习字词。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不理解的词语
做出标记。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生命之谜 尚未找到 厌氧菌 倾角 揭开
.....
斑点 干燥 沙漠 磁场 抵御 因素 海盗 培养
... ......
(2)指名读词语,强调个别字的读音:“尚”是翘舌音;“倾”是后鼻音,

92


读qīnɡ;“揭”读jiē; “磁场”的“磁”读cí;“干燥”的“燥”读zào;
“因素”的素读sù。
(3)形近字辨析。
①迷 谜 ②御 衔
③揭 渴 喝 ④燥 澡 躁
(4)屏幕出示下面的词语,学生查字典后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
沧海一粟 倾角 揭开 磁场 抵御
(5)提示学生书写注意事项。
“倾”字的第四画是“竖提”。
“揭”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最后一笔是“竖折”。
设计意图:生字词教学在高年级依然是重 点,但通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已经
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可以通过自学解决字词的学习。教师给学生充 分的自主
学习时间,对一些较难的字只需从字音、字形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
(1)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课文部分自然段旁边的小字是什么内容,为什么要标注在旁边呢?
2.小组合作,交流上述问题。
3.小结:课文一共有10个自然段。按照“总—分”的构段 方式,向我们讲
述了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的历程。课文旁边空白处的小字就是批注。那么,为什
么在课文部分自然段旁边进行批注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 顺序”是第三学段关于阅读中学习目
标的表述,本环节为课文划分层次,理清文章的层次脉络,正是训练 学生这一阅
读能力的体现,同时为下一步的深入阅读做好了必要的铺垫。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找和宇宙生命相关的资料,读一读。
设计意图:布置学生课外搜 集和宇宙生命相关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这可
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93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引导质疑
1.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从古时候起,人们对太空,对宇宙就
充满了探索的欲望。那么, 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探索这个秘密吧!
2.引导质疑:请同学们看画面再次听读课文,听读课文后,面对课题,你们
有哪些疑问呢?请 大家说一说。
3.学生自由质疑,老师进行归纳。屏幕出示质疑的问题:
(1)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2)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3)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设计意图:承接上节课的问题,点出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简单明了,节省
了课堂的学习时间。
二、借助批注,了解阅读方法
过渡:同学们,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大家质 疑得很精彩。
让我们继续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1.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 旁边的批注,看看这些批注都是对应哪个自然段的,
批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汇报,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有目的的阅读”学习本课,借助批
注明确目标,选择阅读方式。 (1)第一个批注在第1自然段的旁边,告诉我们浏览了这一段后,发现它对
了解地球之外是否有生 命没有帮助。
(2)第二个批注在第2自然段的旁边,提示我们“每个自然段往往有提示主
要 意思的语句,阅读时要注意找出来”。
(3)第三个批注在第3自然段的旁边,告诉我们这一段对解决 问题很重要,
画出关键词可以帮助理清生命存在的条件。
(4)第四个批注在第4自然段的旁边,提示我们阅读这段时要注意提取关键
信息。

94


(5)第五个批注在第5自然段的旁边,提示我们这段关于火星的内容很重要。
(6)第六个批注在第8自然段的旁边,提示我们近年来科学家对火星的研究
可能有了新的发现,课文 信息可能不准确,需要我们再查一下资料。
3.小结:这几处批注给了我们几种阅读的方法。第一,阅 读时可以进行精读,
勾画主要段落、语句、关键词。第二,阅读时可以略读,就是快速浏览或进行跳读。第三,阅读时,对阅读信息不准确的内容,要查找相关资料再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单 元训练的重点,更好地学会阅读技巧。能够有的
放矢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三、探究问题,交流阅读策略
过渡:同学们,下面大家就分组合作学习。请选择一个要解决的 问题,根据
批注提示,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研读课文。
1.学生根据提出的三个问题,任选一个问题,分组后进行阅读学习。
2.学生分组汇报。( 按提出问题的顺序进行汇报)教师说明汇报要求:先说明
你们组研讨的是哪个问题,再说根据批注提示, 采用了哪种阅读方法,最后说说
研读的结果。
预设:
第一组:
我们组研 讨了“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
问题,我们根据批注提示,快速浏览了 课文,得出结论,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
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在快速浏览课文时 ,我们还结合批注提示,采用快速浏览的方式,学习了第
4自然段,提取了关键信息,并借助段首段尾的 关键句,知道木星、土星等这些
星球上是不存在生命的。
我们还通过跳读,从课文的第10自 然段中找到了答案:地球之外是否有生
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师:原来你们组 在阅读课文时,有的段落和想要了解的问题没有关系,就大
致浏览了一下,或者跳过去不读,不错的方法 哟。
第二组:
我们组研讨了“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这个问题,我

95


们重点阅读了第3自然段。根据批注提示,进行细读,勾画出了关键词。
我们 反复读这个自然段,得出结论。天体上要有生命存在,必须具备四个条
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二 是必要的水分,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
适当成分的大气;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 能源。
师:你们组的同学很聪明,原来你们在研读学习时,和问题相关的内容会细
读,必要时 会多读几遍,而且你们找到了天体上要有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四个条
件,挺好的。还有哪个组的同学也研 讨了“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
命的呢”这个问题?
第三组:
我们组也研讨了“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这个问题。
我们结合批注提示 ,仔细阅读了第5~7自然段。我们了解到火星和地球有
许多相似点,有可能存在生命,但科学家们经过 近距离观测发现:(1)所谓的“运
河”,原来是一连串的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 四季变化,
是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引起的颜色明暗变化。(2)火星非常干燥,在
它 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大气层非常稀薄,氧气含量极少;表
面温度很低;没有磁场;没 有臭氧层,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又
得出结论: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师: 第三组同学和第二组同学探究的问题一样,但是所选取的阅读内容却不
同,第三组同学,你们究竟得出了 什么结论?
生:老师,我们通过阅读发现,火星和地球有许多相似点,有可能存在生命。
可经 过近距离观测发现,在火星上生命又难以存在。
师:让你们这么一说,我也疑惑了。那火星上到底有没 有生命存在,我们人
类能否移居火星上生活呢?
第四组:
生:老师,我们第四组正好研讨了“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这个问题。
师:哦,那快说说你们探究的结论吧!
生:我们组快速阅读了第8、9自然段,结合批注提示 ,又查了一下资料,
速读后发现科学家的探测只证明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但科学家通过对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陨石的分析,发现陨石上存在有机分子,所以今日,科学家仍然相信

96


“太空可能存在生命”。
师:有的信息可能是不准确的,需要再读读相关资料加以判断。你们这组同
学真聪明。
3.小结:
同学们,刚才大家的分组研讨,有目的的阅读学习,归纳总结得很好。这个
阅读结论说明了目前宇宙中是否有生命存在,对我们人类来说还是个谜呀!
4.总结:从同学们美好 的畅想中,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的我们会找到有生命
存在的星球,利用高度发达的科技改造环境相近的其 他星球,使人类获得更好的
生存环境。
设计意图:围绕“宇宙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话题,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批
注,读相关语段,从重点句入手,通过补充的课外资料,找到理论和事实依据,得到了科学的结论。让学生懂得如何围绕自己的阅读任务,采取有效的、有针对
性的阅读方式进行阅 读。
四、拓展延伸,激发体会情感
刚才大家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因为阅读的目的不同,我们 关注的内容、采用
的阅读方法也不同。我们体会到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能提高阅读效率,起到事
半功倍的作用。请结合本单元的阅读要求,课后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火
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少儿科普百科全书》,在阅读中去探索宇宙,揭开宇
宙的秘密吧!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借 助课外阅读,巩固运用各种阅读方法,并让学生在阅
读中感受科学的力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是科普说明文,内容比较科学严谨,不容易阅读 理解。因此,在教学过
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从文本中读到科学知识,还要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阅< br>
97


读方法,去完成阅读任务,去感知作者是如何来安排这些材料的 。教学中,主要
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进行有目的的阅读”,让学生借助课文旁边的批注,根据
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会用精读、跳读、细读、浏览等方法,来阅读学习理解课文
内容。先让学生选择有相 同学习任务的人员组成学习小组,再引导学生采用恰当
的阅读方式,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最后学生在自读 自悟,小组合作探究中解决提
出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快 乐,
还让学生获得了有效选择阅读方法来学文的这一阅读知识。


《故宫博物院》精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2.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3.学习根据不同的任务,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他们民族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2.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根据不同的任务,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多媒体呈现教材中的故宫图片:1.平面图 2.平面示意图) 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就是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故宫,美国的
奥巴马总统访华时就游览 过故宫。故宫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去参
观,肯定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规模的宏大、建筑的 精美、布局的统一。特别是那
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从中 深刻
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

98


已。
二、整体感知,明确任务
1.朗读课文,了解 课文为介绍故宫为我们提供的四份材料。首先明确每则材
料所讲的内容。其次完成预习提示里面给我们布 置的任务。
任务一: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任务二: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做讲解。
2.根据不同的任务,确定使用不同 的阅读方法。首先我们要完成的两个主要
任务是课本阅读提示中给我们的人物。
出示:
三、温馨提示,指导方法
1.画图提示: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画好故宫博物院路线图。
(板书:故宫博物馆参观路线图)
(1)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过……到……”
“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
(2)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
2.景点讲解:(板书:景点介绍)
(1)根据课文和图片分组介绍一两处景物。(外观、内景、位置、用途等。)
(2)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语言优美,说明准确,有自己的创意。
四、汇报评价,点拨指导
A.检查指导任务
(一)参观路线图
1.指名说一说参观路线图怎么画?(参观路线是怎样的?)(在黑板上展示
学生的成果)
2.师生评价,教师指导:
(1)只看参观的路线,我们的着眼点就放在文章中的某些方位词 或表示行
踪的词语上,可以用笔圈画出各处景点,再通过说明语言确定出具体方位,就可
以绘制 出参观路线图了。
(2)阅读《材料三》 明确参观时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板书:由南向
北)

99


出示:
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 保和
殿)→小广场→前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
宫、东六 宫、西六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B.检查指导任务
(二)介绍一两处景物
1.检查提问:你想选取哪两处景物来介绍呢?你想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
再次阅读材料(一 ),说一说材料一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从这则材料中,
你对故宫博物院有什么了解?
2.课文重点介绍了哪个宫殿?(太和殿)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学生小组讨论,指名汇报,教师指导)
出示:
A.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 基高七米),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
圆雕鳌头),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
B.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
C.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
D.重建(讲解时,适时板书:太和殿 台基 外观 内装 位置和功用 重建)
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 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
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 具
代表性。
除太和殿外,材料一作者还介绍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都有什么作用?
4.请大家阅读《材料二》,这也是一段与太和殿有关的材料,阅读后,提取
相关信息补充到解说材料中 去。
5.你知道该按照怎样的顺序,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太和殿呢?(学生自由说,
可以从台基 ——外观、内部——位置和功用的顺序,也可以是其他顺序。)
五、合作探究,课堂小结。
(一)分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汇报,评价,指导。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故宫博物院)

100

爱弥儿-书的名人名言


健身俱乐部策划书-学弈读后感


城市管理专业-端午节诗歌


中国官衔-辽宁省国家税务局网


以自信为话题的作文-2014七夕


武安政府网-哪天是父亲节


哥几个走着经典语录-2014安徽高考


新西兰时间-看云识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