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17年离线课程考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考核试题
审计法-吉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17年离线课程考
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
考核试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试
一、
填空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认同教师角色,悦纳教师职业;
具有和谐的教育人
际关系 ;对教育环境的良好适应和改造;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主要内容有: 学生的自然情况
况、学生各学期的学习成绩、学生心理测验的基本情况。
3.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 “U” 型曲线关系。
4.学生心理健康有两个维度:一是现实适应良好,二是 未来发展的潜力 。
5. 个性
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
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
6.完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由 独立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课程和融合
型课程综合而成。
7.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符合我国正在实施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管
理五个方面。
9.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一)面对全体学生,
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
理健康教育;(二)面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
开展补救性和矫
治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 。
10.目前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主要采用以下形式:直接咨询与辅导 ,书面
咨询与辅导,
集体咨询与辅导 ,报栏咨询与辅导。
二、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
C
2
C
3
A
4
D
5
C
6
A
7
B
8
B
9
A
10
D
、
学生的家庭情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
要对象为…………………………………………
( )
A.问题学生
B.品德不良的学生
C.正常的学生
D.学习困难的学生
2. 心理健康的三个标志是…………………………………( )
A.健康、和谐、平和 B.平静、快乐 满意
C.平衡、有序、和谐
D.满足、淡然、快乐
3.素质通过遗传获得,故又称遗传素质,亦称………………………………(
)
A.禀赋 B.天资 C.资质 D.天赋
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 ……………………………[…( )
A.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B.经验本位的综合课程
C.问题本位的综合课程 D.问题-经验-学科三位一体的综合课程
5.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正确的认识是:
( )
A.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合
B.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合
C.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唱一和”的关系
D.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家长为主体而进行
6.合理选择职业应做到…………………………………( )
A.了解自己、职业和社会 B.了解专业和职业的关系
C.了解职业的
D.了解社会的需求
7.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过程一般包括( )
A.五个阶段
B.六个阶段
C.四个阶段 D.七个阶段
8.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中,不属于学生自然情况的是:( )
A.学生个人情况
B.学生学习成绩
C.学生的既往史
D.学生的自我评定
9.就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
标
是…………………………………………………………………………( )
A.副目标 B.首级目标 C.主目标 D.第一级目标
10.
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模式应该是:…………………………
(
)
A.主要是家长会、家访、家长来访
B.家校共同研究
C.家校共同探索
D.除常规的联系方式外,家校应共同研究、共同探索
三、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 2 3 4 5
ACD
AC AD BDE ABC
1.从20世纪80年代始至今,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致经历了以
下三个阶
段…………………………………………… ( )
A.调查呼吁阶段
B.尝试推行阶段
C.尝试起步阶段
D.发展推进阶段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途径是………………………………………( )
A.心理咨询 B.心理治疗
C.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D.全面渗透
3.
学校应坚持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有:……………………………
( )
A.以学生为主的策略 B.以家长为主的策略
C.以学校为主的策略 D.中立性策略
E.客观性策略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方法有:………………………………………(
)
A.访谈法 B.观察法 C.Q分类法 D.问卷法 E.测验法 <
br>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级、高级功能分别对应的具体功
能…………………………………
………………………………………( )
A.预防心理疾病,
B.提高心理素质,
C.消除心理疾患,
D.进行职业辅导
四、判断题(打“√”或“×”,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
×
2
√
3
×
4
×
5
√ 1.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看,两者存在着诸多共同的因素,
所以说德育和心理
健康教育可以互相取代。………………………………
( )
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课程关注活动过程的价值和意义,重视活动过程对学生发
展的影响,坚持以过程性评价为重。……………
………………………( )
3.人的心理素质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某个
人某一时刻
的心理状态判断其心理素质的高低。………………………………………
(
)
4.适应性心理咨询主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咨询为学生排解心理困扰,减轻心
理压力,改
善适应能力。因此,适应性心理咨询对应的是矫治性功能。……( )
5.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的、
平静而持久的情感状态,它可能是愉快的或忧郁的,
也可能是恬静的或朝气蓬勃的。………………………
……………………( )
五、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 心理健康
答: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大多与遗传(基因)相关。
既能过关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件的发生。
2.理性情绪治疗理论
答:理性情绪治疗理论认为人具有“理性与非理性、合理与疯狂的双重性”,人
的心理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不合逻辑的思考或不合理的观念所导致的,因此咨询
的主要目标就是帮
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可以通过更加理性的思维,实现更加有
效率的生活。它是一种始终致力于改变来访者
的错误推理方式,消除来访者恶
劣情绪的方法。
3.情绪辅导
答:情绪辅导,又称
情感教育,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
助学生认识、接纳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识
别他们的情绪并能有效地沟通,
掌握控制、疏导不良情绪的恰当渠道和方式,防止和克服消极、冲突的情
感,
培养良好情感品质的一种教育活动。
4.研究性家校联系模式
答:研究性家校
联系模式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知识,采取科学研究的方法对学
生进行家庭情况、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亲子
关系状况以及教养方式等因素进行
问卷调查;逐步创建心理档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心理素质。在此
基础上,
班主任和教师就可以与家长及时、有效的互通信息,适时召开部分家长座谈会,
有针对
性的与家长共同研究有效的教育方式。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性原则
六、简答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因素。主要包括先天或后天造成的生理异常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2)家庭因素。包括家庭氛围、家长教养方式、父母的心理素质等因素。
(3)学校因素。如教师素质、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校环境等。
(4)社会因素。社会风气会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5)个人心理因素。指个人独特的心素质对其心理发展的作用。
(6)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
2.简述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区别和联系。
答: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区别和联系在于:
(1)三者都认为学习者可通
过学习来改变其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所以三
者都强调咨访双方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2)三者之间在目的、手段、对象等方面各有差异:心理辅导主要面对心
理状况相对较好
的学生;心理咨询以遇到心理困惑或有强烈心理冲突与矛盾的
正常学生为对象;心理治疗以心理健康水平
较低或心理机能失调及心理上有障
碍的疾患学生为对象。心理辅导的重点是预防,心理咨询干预的重点是
发展,
心理治疗干预的重点是矫治。
3.教师职业角色有哪些特点?
答:教师职业角色有以下特点:
(1)教师角色责任的弥散性
(2)教师角色期望的严格性
(3)教师角色的易混性
(4)教师角色的多重性
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贯彻实施针对性原则?
答:贯彻针对性原则要做到:
①了解学生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思想差异、心理差异,充分了解每个
学生的个性特点。
②对不同学生应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
③做好个案资料准备,以便更好地了解每位学生。
5.简要说明学校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答:(1)学校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依据 首先,“全面渗透”是学校心
理健康教育的
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其次,“全面渗透”是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
作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再次,“全
面渗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2)学校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依据当前学校心理健
康教育的现实状况
决定了要在学校教育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
的缺乏凸显了“全面渗透”的重要性。其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运作状
况也决定了全面渗透心理
健康教育不仅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
七、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你是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的?
答: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
育改革的重大任务,而心理健康教育是
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又
是素质教育
理想的实践模式。首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其他各育创造了先决条件。一个
保持健
康良好心理状态的人,才能顺利地接受德、智、体,美各方面的教育。
再者,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门
学科或技术,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种先进、
科学的教育理念,成为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心理健康
教育与德育、智育、
体育、美育等各育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
德育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有以下三
点:(1)从目标上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
了解决个人心理问题,维持心
理平衡,发挥个人心理潜能,塑造个人完善的人格。(2)从内容上看,个
性心
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体的需要、动机、价值观会影响他
的价
值判断,从而影响他对事物的取舍以及他的行为方式。(3)从方法上看,心理
健康教育倾
向于通过感情沟通,以咨询、测试、行为矫正等一些特殊的方法和
技能,来观察、诊断、疏导学生的心理
问题。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智育的
发展。首先,它虽然无法改变人已有的遗传素质,但却能在开发人
的智力潜能
上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
出现的
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摆脱困境,重建信心,更加全面、
客观地认识自己,更好地挖掘心理
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被动地学为
主动地学。三、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 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
的教育密不可分。
两者的密切关系表现在体育的心理保健作用和心理健康教育身体机能的影响作
用两个方面。其一,学校体育的任务之一是“磨炼意志和形成良好的品德”。其
二,心理健康是学生进行
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 良
好的心理品质是美的表现之一,也是形成正确的
审美观的基础和条件。对学生
进行美的教育离不开学生主体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而良好的心理品质是
心
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智、体、美各育的基础。
2.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的体会,谈谈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建设“硬环境”,充分发挥校园“静态文化”
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所谓“硬环境”,指的就是学校的物质环境。学校只有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
念建设“硬环境
”,才能发挥这种“静态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首先,学校应净化 、绿化、美化校园
,特别是应从教育的理念出发,
本着经济、实用、发展的宗旨,对学校的人工物质环境进行设计与改造,
使之
符合建筑学、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美学的原理。
其次,学校应不断改善教育教学的物质设施,如建设必备的现代教育技术
设备,扩大学生知识视野等。
再次,学校还应重视校园的“阵地化”建设,如反映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的
校报、校刊,以及
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等物化媒介的优势,尽可能发挥它们的
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功能。
(2)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建设“软环境”,
充分发挥校园“动态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所谓“软环境”,就是校园的精神环境。这种“看不见、摸不着”或者需要
通过活动加以体
现的精神环境构成了校园的“动态文化”。校园“动态文化”对
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要比“静态文化”来
得更直接,也更具情境性、渗透性、
持久性、暗示性和深刻性。为此,学校应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出发
,大力创
设良好的校园的精神环境。
首先,学校应端正办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坚
持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
育的先进教育理念,追求教育性和人性的结合,树立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为<
br>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提供正确的观念导向。 其次,要着力于形成健
康向上的校风、班风
。校风、班风是集体中长期形成的在价值上、言论上的共
同倾向,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学生置身其中自然受其影响。 第三,
应努力营造良好
的教学心理环境并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学校中的教学心理环
境和人际氛围是校园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构成
部分,学校应通过全员培训的方式
强化教师的有关意识,以新的理念建立平等、民主、互助、合作的新型
的师生
关系。
第四,完善学校的制度管理,发挥“制度层”的育人功能。学校管理者
必
须理顺管理思路,建立管理网络,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各项工
作井然有序,使
师生行为有章可循。
第五,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让学生<
br>在这种“流动的文化”中真实感受校园是自己精神生活的乐园。 从影响
受教育者的因素来看
,校园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是综合发生作用的。物质
环境和精神环境构成了共时态、共空间的校园整
体文化情境,形成了文化形态
的校园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此,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应
注重物质情境和精神情境的整体文化的综合心理效应,力求产生“整体大于部
分之和”的心理
健康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