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精选
企业财务制度-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精选
?一、口算。
5+2=9+3=6+5
=8+4=9-5=10-6=3+6=6+4=18-8=7-
7=7+8=9+6=6+7=10-
7=3+5=7+4=8+9=7+7=12-2=9-
6=2+9=5+8=7+9=9+4=9+5
=1+9=12-10=6+10=6+8=6+9=
二、把下面各数从小到大排列在格里。
0310
三、按顺序填数。
四、填空。
1.
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
2. 17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
6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 )。
4. 个位是3,十位是1,这个数是( )。
5.
10比8多( ),3比4少( )。
6. 15比17少( ),18比10多( )。
7. ☆□○△□□○○○☆?
(1) 一共有( )个图形。
(2) ☆有(
)个,□有( )个, 有( )个,○有( )
个,△有( )个。
(3)
把右边的8个图形圈起来。
(4) 从右往左数第6个图形是( )。
8. 在□里填数。
第1页共5页
(1) 0、6、15、9、7、2。
(2)
8、1、5、9、11、13、4
五、按顺序填空。
(1)_____ _____ 6
_____ _____ 9 _____。
(2)14_____ _____ 17 _____
_____ _____ 。
(3)19_____ _____ _____ 15_____
_____ 。
六、填空。
(1) 9添上1是( ),19添上1是( )。
(2) 1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 1个十是( )个一。
(4) 大于11又小于13的数是( )。
(5) 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 )位。
(6) 12里面一共有( )个一。
七、在○里填上“>”、“<”或“=”。
8+5○14 14-4○10
7+8○8+7 5+9○6+7
9○4+6 10○10-2
八、在○里填上“+”或“-”。
3○6=98○5=312○2=1010○4=1418
○10=87○7=010○9=196○6=12
5○4=97○2=57○9=169○1=8
九、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第2页共5页
9+2=8+3=7+4=6+7=7+5=4+6=9+8=6+5= 5+4=10
-3=9-8=7
-6=8-5=9-9=6+6=10+5=6+8=15-10=13+2=4+1
0=17-
7=4+9=10-9=9-7=3+1+4=9-7-1=7+0+1=2+7-3=10
-
6+5=9+9-10=8-4+3=8-6+7=10-9+6=5+8-3=6+6-2=7-7+5=
十、列式计算。
1. 两个加数都是8,和是多少?
2.
减数是7,被减数是17,差是多少?
3. 甲、乙两个数的和是15,甲数是10,乙数是几?
十一、写出20以内进位加法中,得数是11的八个不同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列式计算
①一个加数是9,另一个加数是5,和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被减数是10,减数是4,差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应用题。
(1)三年级(1)班第一小队做了9朵,送给幼儿园7朵,
还剩几朵?
口答:还剩( )朵。
(2)粉笔盒里有彩色粉笔9支,白色粉笔7支,粉笔盒里
第3页共5页
一共有粉笔多少支?
_____________
口答:粉笔盒里一共有粉笔( )支。
(3)军军吃了6个桃子,还有5个,原来有几个桃子?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
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
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
么?还是
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
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
则名言警句即
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
前的3分钟让学生
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
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
条
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
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
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
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_____________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
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
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
面下功夫。结
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
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
尬局
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第4页共5页
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
跳读,或听读、范读、轮
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
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
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
中,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口答:原来有( )
个桃子。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
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
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
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
一称。其实
“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
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
和“学
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
特别是汉代以后,
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
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
师为
“院长、西席、讲席”等。
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