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余年寄山水
683次浏览
2020年09月29日 13:4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乔丹名人堂演讲稿

2020年9月29日发(作者:武德)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课 题
学习
目标
秒的认识
课型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重点
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难点
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课前准备
学 案

自主学习











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和( ),我还知道1时=( )分
课时安排 课时


1、看教材2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 )
时( )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10 、( )、 8 、( )、( ) 、 5
4、( )、( )、1 。
2 、( )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
位( )。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 )、( )、( )。
4、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 )、( )、( ) 。
5、 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秒针走一
圈是( )分.


小学教案

合作探究











1、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分针走( )格,秒针走( ) 。
秒针走( )圈,分针走 ( ) 。
2、秒针走 ( )小格是( ) 秒,分针正好走( )小格,由此得出1分=( )
秒。
3、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请你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4、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1分钟我们能画 ( )、 能写 ( )、 能
算( )。(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 意选一件
做,第4、5、6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5、尽管( )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汇报展示
1、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2、今天学会的知识完成下面的练习。
(1)、深呼吸1次用( )秒,15秒内能深呼吸( )次。15秒能由1写到( )。
从1数到30用了( )秒。
(2)、人1分钟脉搏跳( )下,1分钟做( )道题,1分钟写( )个字。
从1数到30用了( )秒。


过关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 )
穿衣服大约需要20( )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

2、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
拓展
延伸







今天的学习,我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 br>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 够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课 题
学习
目标
重点
时间的计算

课型

1、使学生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3、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1、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难点
2、求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课前准备 钟表模型
学 案


复习











1时=( )分 1分=( )秒
课时安排 课时

自主学习

1、学习例1.

看主题图2时等于 分。你的想法是;因为1时是 分,所以2时
是 ,也就是 分.所以2时= 分.

2、学习例2.

观察主题图钟表上所表示的时间,小明 离家, 到校。小明从家到
学校用了 。你是怎样算的? 。


小学教案












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可以这样算:分针从 走到 走了 大
格,每大格是 分,所以一共是 分;也可以这样想: 减 ,
也就是 分。

2、用拨钟表的方法来验证你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

3、新闻联播开始 结束 。计算出播放的时间 。


达标检测:

1、3时=( )分 4分=( )秒 4时=( )分
3分=( )秒 5时=( )分 8分=()秒

2、小红 来到商店门前,商店还没有开门,她看到营业时间牌上写着早9:00开门,晚8:
00开门,她又看看 自己的手表,心想:“现在才8:40,到开门的时间我还要等多久呢?”





课后作业
1、练习一8、9、、10、11题

2、拓展提高:
*1、体育课上跑400米,小强用了1分48秒,小力用了1分 54秒。小力比小强多用了
多少秒?

*2、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他每天早 晨要在7:35分到学校,应该在几时几分前从
家出发?
拓展
延伸


今天的学习,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我在___
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 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课 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课型
学习
目标


、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重点
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

课前准备
学 案


一、自主学习
看第9、10页主题图,思考下面的问题:
1、由图可知,一年级一班有( )人,一年级二班有( )人,求一共买多少
张票用( )法
列式为:
35+34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2、二年级一班有( )人,二年级二班有( ),求一共买多少张车票用( )
法。
列式为:
39+44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课时安排 课时











小学教案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小组讨论
1、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相同点: —————————
不同点: —————————

2、买一双鞋64元,一双袜子17元,买一双鞋和一双袜子一共需要多少元?



(二)、汇报交流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 )和( ),再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
( ),最后加( )。
方法二:先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 )和( ),再把另一个两面三刀位数
拆成( )和( ),先算( )加( ),再算( )加( ),
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 )


三、达标检测:

1、完成课本10页做一做


2、口算下列各题
26+39 52+18 26+43
52+18 26+63 52+38














拓展
延伸








今天的学习,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我在___
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 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课 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课型
学习
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重点
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

课前准备
学 案

一、自主学习
自学第11页例题2
1、普通快客的票价是( )元,动车的票价是( )元,乘坐世博专线大巴最便宜,
票价是( )元。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用( )法计算
列式为:
65—54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2、求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用( )法。
列式:
65—48的口算方法


课时安排 课时











小学教案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小组讨论

1、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相同点: —————————
不同点: —————————
2、买一双鞋64元,一双袜子17元,买一双鞋比一双袜子贵多少元?

(二)、交流展示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把两位数拆成( )和( ),( )减( ),( )减
( )(够减时),再把两个差( )。

方法二、把减数拆成( )和( ),先用被减数减( ),再用所得的差
减( )。












三、达标检测:

1、完成课本第11页做一做
2、口算下面各题
85—43= 71—28= 35—17= 55—28=

四、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二5、6、7、8题
2、拓展提高

小刚在做减法练习题时,把被减数个位上的0错写成了6,把被减数 十位上的8错写
成了3,这样得的差是61,正确的差是多少?




拓展
延伸



今天的学习,我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 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课 题
的笔算

课型

学习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目标
2、在计算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难点

课前准备
学 案

一、自主学习
自学第14页例3

1、(1)由题可知,上午卖出( )个“海宝”,下午卖出( )个“海宝”。要示上
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用( )法计算。
列式为:

(2)、探究380+550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口算


方法二:笔算

2、(1)、要求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用( )法计算。
列式为:

(2)探究550—380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口算


方法二:笔算


课时安排 课时











小学教案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小组讨论

1、十位相加满十向( )。

2、十位不够减,从( )位( ),在十位上加( )再减。

(二)、汇报交流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 ),从( )加起,每个数位上
相加的结果写在相就数位的(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 )。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 ),从( )减起,减到哪一位,
就把结果写在哪一位( ),哪一位不够减时,从前一位( )再减。

















三、达标检测:

1、完成课本14页做一做

2、完成坚式
230 490 390 340
+ 540 —130 +260 —260


四、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三第1、2、3、4题
拓展
延伸





今天的学习,我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 __
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 表现不够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课 题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学习
目标
课型


1、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培养估算意识。

重点
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难点

课前准备
学 案

一、自主学习

自学第15页例4

1、一到三年级来了( )人,四到六年级来了( )人。巨幕影院有( )
个座位。



2、要求六个年级的学生能否同时坐得下,就是把( )与( )
进行比较。如果大于441,就( );如果小于441,就( )。



3、因为只问能否坐得下,所以不需要求出具体总人数,( )即可。


4、自己尝试估算一下,能不能坐下?








课时安排 课时











小学教案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小组讨论

1、221看作( ),239看作( ),221+239一定大于( ),但( )(能或
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

2、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3 0,这样就与实际结果非常接近。221>220,239>230,
220+230=450,所以2 21+239一定大于450,而座位数是441,441<450,所以肯定( )。

3、规范解答


4、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
吗?



(二)、汇报交流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把每个三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 )或
( ),再进行计算,取( )数还是( )数,要视情况而定。











三、达标检测:
1、一台电扇145元,一口电饭锅287元,妈妈有400元钱,买这两样商品够吗?



2、幼儿园有男生286人,女生193人。一共有500个苹果,如果每个人吃 一个苹果,这
些苹果够吃吗?

四、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三第七、6、7、8题
2、拓展提高
妈妈用500元买了几件物品,猜一猜她买的可能是下面的哪几件?
故事丛书 裙子 电扇 电饭锅
118元孙 134元 230元 248元




拓展
延伸


今天的学习,我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
_________ 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课 题 毫米的认识
课型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 短
学习
的物体的长度。
目标
2、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难点
2.培养估测方法
课前准备
学 案

一、复习
我能填
1.我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和( )










2.我知道1米=( )厘米
3.我能填:2米=( )厘米 300厘米=( )米 5米=( )厘米
4.1米+9米=( )米 2米-80厘米=( )米( )厘米

二、自主学习
认识毫米
1、我估计数学书的长大约是( )厘米,宽大约是( )厘米,厚大约是
( )厘米。
2、我用直尺实际测量出数学书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厚是
( )厘米。
3、读教材第21页,理解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应该用 作单位。
1、数一数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小格?1小格就是1( ),1厘米里面
有( )个1毫米,得出1厘米=( )毫米。


课时安排 课时


小学教案











三、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小组讨论

1体验1毫米的长度

2估计一下一分钱硬币,厚度大约为 。

3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4、我知道生活中 这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5、完在教材第22页的“做一做”。








四、达标检测:

1.在下面画一条长3厘米7毫米的线段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橡皮擦长5( ) (2)教室长10( )
(3)玻璃厚5( ) (4)铁皮厚2( )

3、完在教材第22页的“做一做”。




拓展
延伸
今天的学习,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
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 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课 题
分米的认识 课型

1.通过动手实践,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学习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目标
3.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课前准备
学 案

一、自主学习
1、我用直尺测量课桌面的长是( )厘米。










2、我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3、我观察直尺,直尺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 。 厘米就是
1分米。
4、我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多长。
5、我闭上眼晴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6、以分米、厘米为单位,再次测量课桌面的长是 分米 厘米,课桌面
的高是 分米 厘米。


课时安排 课时


小学教案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小组讨论

1、我会填:1分米=( )厘米 1米-2分米=( )分米
14厘米+26厘米=( )分米 1分米=( )毫米

2、填上合适的单位
(1)茶杯的高约1( )
(2)跳绳的长约2( )
(3)直尺的厚约( )毫米
(4)我的身高是( )厘米

(二)、汇报交流





拓展
延伸

三、达标检测:

1.在下方画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

2.完成23页“做一做”

四、课后作业


完成数学史24页第1.2.3.4.5题






今天的学习,我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
__ 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 br>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课 题
千米的认识以及米
和千米的单位换算
课型

1、结合问题自学 课本第26页,用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
学习
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 法。
目标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难点
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课前准备
学 案

一、复习

同桌互相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填在括号里

(1)测量铅笔的长度。( )

(2)测量硬币的厚度。( )

(3)测量课桌的高度。( )

(4)测量教室的长。( )

(5)测量辰溪到怀化的路程。( )

课时安排 课时










二、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26、27页内容
2、运动场的跑到,通常一圈是( )米,2圈半就是( )米。
3、测量地方与地方这样较长距离我们就用( )做单位。
4.我们学校跑道一圈长200米,( )圈就是1千米。


小学教案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小组讨论










1、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
人 15千米
飞机 800千米
自行车 4千米
小汽车 80千米
2、单位换算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长约6200( )
(2)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 )
(二)、汇报交流






三、达标检测:

完成数学书26、27页“做一做”。

四、课后作业

估计一下学校到你家有多远?

拓展
延伸

今天的学习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在___
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 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课 题
吨的认识 课型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31页,用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学习
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目标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吨,
难点
建立1吨的概念。
课前准备
学 案

一、课前复习
(一)1.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 )与( )。测量比较轻的物体用( )
做单位,测量比较重的物体用( )做单位。
(二)2.1千克=( )克 5千克+8千克=( )千克
(三)3.如果我们测量汽车的重量,应该用什么做单位 ?

课时安排 课时










二、自主学习

观察书第31页主题图

1、一袋大米( )千克,10袋大米( )千克

2、我得出( )是比千克更大的质量单位,用字母( )表示;
我还知道1吨=( )千克

3、一个小朋友的体重约25千克,40个小朋友的体重约( )千克,也就
是( )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小学教案

三、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小组讨论
思考: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要使用质量单位“吨”呢?










在我的生活中,( )的重量用吨作单位。
1、在括号里填适当的质量单位
(1).一桶水重5( )
(2).一支粉笔重5( )
(3).一辆大象重5( )
2、我能填:6吨=( )千克 想:1吨是1000千克,6吨是( )个1000千

9000千克=( )吨 想:1000千克是1吨,9000千克里面有( )个1000
千克
3、1只熊猫约重100千克,( )只熊猫约重1吨。

4、有100吨货物,用6辆载重8吨的货车,2次能将这些货物全部运走吗?
为什么?


汇报交流






拓展
延伸

三、达标检测
完成数学书32页“做一做”

四、课后作业
完成数学书34页练习七1、2、3题







今天的学习,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
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 ,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课 题
学习
目标
重点 使学生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

课前准备
学 案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20+33= 35+12= 24+37= 51+60=

2、笔算
56+28= 340+450= 670+250=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不进位加
课型

1、使学生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 课时










二、自主学习

观察教材36页图
1、图中画了哪些动物?
2、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有( )类,( )类,( )类。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吗?







小学教案











二、合作探究
教学例1
1、鸟类有( )种,爬行类( )种,要求这两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用( )法计算。

2、列式:
3、计算方法:
三、汇报展示
1、分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2、小组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3、说一说,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4、利用你掌握的本领完成下面的练习。
201
+ 594







四、达标检测:
1、列竖式计算
120+259= 227+259= 421+306=


476+121= 919+80= 93+802=
拓展
延伸

今天的学习,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
______________ 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课 题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不连续进位加
课型

1、学会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加法。
学习
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
目标
平。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难点
理解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的计算过程。
课前准备
学 案

一、复习旧知
计算 270+404= 460+210= 316+283= 547+201=


课时安排 课时






二、自主学习

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
群类
种数
哺乳类 鸟类
31 271
1、从上面的表中你知道鸟类有( ),哺乳类有( )。




2、你从上表中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小学教案











三、合作探究
教学例2
1、我知道的条件有( )和( ),问题是
( )。
2、我知道用( )计算。
3、我会计算:
271
+ 31

4、从上面我知道十位上相加满十要向( )位进一。
5、 271
+ 903 百位满十应向( )位进一。

6、计算万以内的加法应注意:相同数位( ),从( )位算起,哪一位
满十就要向( )进一。

三、汇报展示
1、利用你掌握的本领完成下面的练习。
竖式计算: 545+46= 723+128= 468+710=






四、达标检测:
1、竖式计算
365+43= 201+594= 649+326= 297+612=


2、在○里填“>”,“<”或“=”。
163+319○442 182+216○420

289+106○405 243+149○163+216

324+165○175+315 437+143○281+308



拓展
延伸
今天 的学习,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我在___
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 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课 题
万以内数的认识
连续进位加
课型

1、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 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学习
法题的计算。
目标
2、会进行简单的验算。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难点
使学生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计算过程和验算。
课前准备
学 案

一、 复习旧知
列竖式计算
345+45= 167+442= 502+319=



二、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38页例3,把你认为重要的画上横线。

2、想想: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在组里说说。

三、 合作探究

1、根据例3,我知道某湿地有野生植物( )种,野生动物有( )种,
要解决的问题是( ),用( )
法计算。

2、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 课时











小学教案












4、在用竖式 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_________,从_______算起,如果哪一
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 位________。

5、你怎样知道你计算的结果对不对呢?要验算
验算方法:


四、汇报展示
5、分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6、小组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7、说一说,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8、利用你掌握的本领完成下面的练习.
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567+652= 165+78= 409+394=


五、达标检测
1、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659+306= 238+91= 836+574= 68+527=





2、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35 427 162
+69 +543 +959
825 960 1011
3、小明买一个地球仪85元,买了一个书包148元,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

拓展
延伸
今天的学习,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
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 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课 题
万以内数退位和不
退位减法
课型

1、能正确计算万以内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
目标
重点 退位减法的计算。
难点
退位减法的计算。
课前准备
学 案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80-7= 45-8= 25-9= 42-6= 32-5= 67-9=
2、列竖式计算
67-21= 78-35= 65-15=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时安排 课时










二、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 页
1、自学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小学教案











三、快乐探究
1、教学例1
我知道的条件是( ),问题是
( )。
2、用( )法计算,列式为( )。
3、计算方法:



4、列竖式计算时应注意:先把相同数位应该( ),从( )减起。

四、汇报展示
1、分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2、小组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3、说一说,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拓展
延伸

过关检测















今天的学习,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
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 ,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课 题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课前准备
学 案

一、复习
1、把2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
2、42里面有( )个7 ;42里面有( )个6 。

倍的认识
课型

课时安排 课时










二、自主学习
1、观察数学书50页情境图,通过观察我发现了胡萝卜有( )根,红萝卜有
( )根,白萝卜有( )根。
2、你能说说这些萝卜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吗?
3、引入 ,同学们说了很多种数量关系,今天我们要学习他们之间的另一种关
系。板书“倍的认识”



小学教案











三、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 )2根,我们就说红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数量
的( )倍。
白萝卜有( )2根,我们就说白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数量的( )倍。






拓展
延伸

四、达标检测:
1、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
第一行画3个△
第二行画6个○,再画3个○,再画3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知道( )是( )的( )倍

2、找出倍数关系,在横线上画○并填空
△ △ △ △ △ △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数量是○的( )倍。

3、完成数学书50页做一做1、2题




今天的学习,我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
____________ 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课 题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课前准备
学 案

一、复习











1、把2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
2、42里面有( )个7 ;42里面有( )个6 。
3、△△ 三角形有( )个,正方形有( )个;
□□□□□□ 圈一圈,正方形有( )三角形那么多
倍的认识

课型

课时安排 课时
二、自主学习
1、观察数学书50页情境图,通过观察我发现了胡萝卜有( )根,红萝卜有( )根,
白萝卜有( )根。
2、你还发现了什么?


小学教案

合作探究、汇报展示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1、圈一圈
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 )个2根,我们就说红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数量的( )
倍。
白萝卜有( )个2根,我们就说白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数量的( )倍。
2、填一填
○○○ ○○○
□□□□□□ □□□□□□□□□
( )是( )的( )倍; ( )是( )的( )倍;
3、猜一猜
(1)☆☆☆☆☆ ☆有( )个, △的个数是☆的2倍,我知道△有( )个;
(2)□□□□□□□□□ □有( )个,□的个数是❤的3倍,我知道❤有( )
个;
4、摆一摆


过关检测
1、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
第一行画3个△
第二行画6个○,再画3个○,再画3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知道( )是( )的( )倍

2、找出倍数关系,在横线上画○并填空
△ △ △ △ △ △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数量是○的( )倍。




拓展
延伸



今天的学习,我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
____ _____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课 题
第六单元:口算乘法

课型
学习
目标


重点
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方法的算理,掌握算法。

1.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思考、总结,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问题。
难点
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

课前准备
学 案
一、知识链接:
1.

口算

6×4= 5×7= 8×6= 9×2=
课时安排 课时
3×8= 4×9= 5×6= 9×9=










十。
二、自主学习(课本69页例1)
1、坐旋转木马每人
2
元,
9
人要( )元钱,
10
人要( )元钱。
分析:
9

2
是( ),再加一个
2
是( ),也就是( )个
2
相加
是( ),所以
2×10=( )

2、坐碰碰车每人
3
元,
20
人要多少钱?
分析:一个人
3
元,求
20
个人多少钱,实际就是求( )个( )是
多少,用( )法,列式是
计算
20×3
可以先计算
2×3
是( ),第一个因数
2
的后面有( )个
0

所以在积的末尾补上( )个
0
.所以
20×3=( ),
3、
30×4
,可以先计算( ),第一个因数后边有( )个
0
,所
以在积的末尾补上( )个
0
.
4、
200×4
,可以先计算( ),再在积的末尾补( )个
0.


2.

填空
(1)
6
个十是( ),
12
个十是( )。
20
个十是( )。
(2)
40
里面有( )个十,
70
里面有( )个十,
150
里有( )个


小学教案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探究20×3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把20×3转化成3个( )相加。
方法二:想20里面有2个( ),20×3实际上是2个( )乘3,是6个( ),
即 ( )。
方法三:先把20中0前面的2与3相乘得( ),再看20末尾有( )个0,就在
积的末尾添上( )个0,即( )。
2、探究200×3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把200×3转化成3个( )相加。
方法二:想200里面有2个( ),200×3实际上是2个( )乘3,是6个( ),
即( )。
方法三:先把200中0前面的2与3相乘得( ),再看200末尾有( )个0,就
在积的末尾添上( )个0,即( )。
3、比较找出最简单的方法
4、探究12×3的口算方法:
先用小棒摆一摆
12×3=( )(元)
12=( )+( )
10×3=( )
2×3=( )
( )+( )=( )

三、达标检测










1、口算

70×9= 60×4= 90×3=





40×3= 50×5= 800×7=
1000×8= 3000×2= 500×6=
2、一辆遥控车的价钱是
80
元,一辆儿童车的价钱是它的
3
倍,一辆儿
童车多少钱?
拓展
延伸
总结
整十数乘一位数且积是180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几个?

今天的学 习,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在___
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 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课 题
笔算乘法(不进位)

课型
学习
目标

1 、通过自学60页内容 ,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竖式的列法。
2 、通过自学60页内容,理解乘法笔算的一般方法,会用两位数乘一位数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重点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计算

难点
竖式的列法及熟练应用。

课前准备
学 案
一、知识链接

300×2= 20×4= 50×7= 6+40=
课时安排 课时
4×3+2= 5×6+3= 7×8+3= 3×8+4=














二、自主学习(课本74页例1)
一盒彩笔
12
支,
3
盒彩笔一共多少支?
分析:一盒彩笔
12
支,要求
3
盒一共多少支也就是求( )个
12

用( )法,列式是( )。
方法1:要求
12×3
,可以先求
10

3
是( ),
2

3
是( ),
12

3
就是( )+( )=( )支。.
方法2:列竖式:
1 2
× 3
3 6
列竖式时,( )照齐,从( )位乘起,先用( )乘( )得
( ),写在( )位上;再用( )乘( )得( ),写在
( )位上。


小学教案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列竖式计算











2、青海玉树发生地震,爱心社区向灾 区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平均每栋楼捐

321
元,
3
栋楼共捐款多 少元?
3、菜市场运来
2
车白菜,每车
441
千克,卖出
830
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3、在计算上面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时,( )数位要对齐, 先算( )
×( )=( ),再算( )×( )=( )最后算( )+( )=
( )

14×2= 33×3= 23×2=


213×3= 414×2= 312×3=


三、达标检测
1、列竖式计算
24×2= 123×3=



2、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从( )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
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积就写在( )的下面
3、完成60页做一做1、2题
四、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十三1、2题
2、拓展提高:
在一段公路的一边种树。先在起点种一 棵,以后每隔阂米种一棵,一共种了234棵。这
段公路一共有多长?




拓展
延伸


今天的学习,我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 br>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 够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不连续进位)

课型
课 题
笔算乘法

学习
目标
1、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在计算过程中,理解进位的道理,并尝试总结自己的计算方法。

重点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学 案

课时安排 课时
一、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61页
1、王老师要买连环画,我知道,王老师买了( )套连环画,每
套( )本?
2、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呢?用你的方法计算!
3、你能用笔算的方法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连环画吗?





小学教案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笔算乘法的时候,先乘哪一位,再乘哪一位?


2、遇到个位相乘满十或满几十该怎么办?


三、达标检测
1、列竖式计算
28×4= 16×5= 117×3=


2、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先将一位数与多位数的( )对齐,




再从( )乘起,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 )进几
3、完成书上61页做一做1、2题。
四、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十三3、4、5题。
2、拓展提高

( )里应填几?
( )( ) ( )6( )
× 7 × 3
( ) 1 ( )( )6
拓展
延伸

今天的学习,我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
_ 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课 题
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课型
学习
目标

1、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重点
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

难点
一位数乘法中能否正确的连续进位。

课前准备
学 案

一、自主学习










自学62页例外
1、每箱饮料( )瓶,24箱饮料一共( )瓶
2、看图列出乘法算式
3、自己尝试用列坚式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课时安排 课时


小学教案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
价)
1、15×3= 45×3= 345×3=


2读教材第62页,理解题意。完成教材“做一做”。
3、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相同数位要( ),从( )位乘起, 用
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
( ),哪一位上如果有进位数,不要忘记( )进位数。

三、达标检测:
1、38×6= 33×4= 65×8= 314×5= 688×8=

2、有一养鸡场有鸡65只,5个这样的养鸡场有多少只鸡





3、判断下列各题,把做错的改过来。
4 7 5 1 5 5
× 6 × 8
--------- --------
2 4 2 0 1 2 4 0
四、、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十三6、7、8题。
拓展
延伸


今天的学习,我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
_________ 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
课 题

课型

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学习
目标
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的计算方法。

学 案

一、自主学习










1、计算并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125×8 = 239×4= 345×7=


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让学生看图列出不同的式子。
3、体会几个相同加数加法和乘法的转换思想
4、完成教材第66页想一想,0×3= 3×0= 9×0= 0×9= 0×0=
5、小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


重点
难点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课时


小学教案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阅读教材第67页例5。理解并列式
运动场的看台分为( )个区,每个区有( )个座位,你能算算运动
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列出式子

2、你能口算吗?
3、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你能列出竖式计算出结果吗?
4、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从( )乘起,用一位数依
次去乘另一个因数( )的数字,在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没有进上
来的数,要在那一位上写( )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 )。

3 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1题。

三、达标检测:
1、208 ×9= 607×5= 306×9=

2、判断并改错
2 0 6 3 0 9




× 4 × 7
-------- --------
8 0 2 4 2 1 6 3
四、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十四1—5题 2、拓展提高
把0、2、4、5填入算式,
(1)使所得的积最小;(2) 使所得的积最大 。
□□□ □□□
× □ × □
拓展
延伸

今天的学习,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
______________ 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课 题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课型
学习

1、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2、
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以及末尾有0的乘法的算理;

目标

重点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难点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课前准备
学 案

一、自主学习
1、计算并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2×3= 20×3 = 200×3 = 2000×3=




















课时安排 课时
12×4= 120×4 = 1200×4=

2、自学教材67页例题6,理解图意,并列式计算,选择你喜欢的算法。

3、 观察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4、读教材第67页,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完成教材“做一做”


小学教案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探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方法
1、145×3=435, 1450×3= 14500×3=
2。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可先用一位数去乘( )前面的数,再看因
数( )有几个0,就在积得末尾添上几个( )。
3 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2题。



三、达标检测:
1、 650×3= 460×7= 280×4= 480×6=


2、 判断正误
4 5 0 5 8 0




× 6 × 6
--------------- ---------------
2 7 0 3 4 8 0

四、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十四第6、7、8题

2、拓展提高

你能快速计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吗?
5+10+15+20+25+30+35+40+45+50+55
拓展
延伸
今天的学习,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我在___
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 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课 题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
估算
课型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估算的意义。
学习
2、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目标

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估算的意义
难点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学 案

一、自主学习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课时
1、自学教材第70页例

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登月火箭,带250元钱够吗?

( )≈( )

大约得多少就用约等于号“≈”来表示





小学教案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29最接近( ),( )×8=( ),所以29×8≈( )
2、你会读上面的式子吗?读一读!
3、估算:把要估算的数看成什么数来进行计算?
4、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两、三位数看作与它们最接近的( ),
( )数,再与一位数相乘估算出积的近似值,中间要用( )连接。
5、完成第70页做一做

三、达标检测:
1、我来当老师
(1)计算300×4时,可以想300表示3个百,3
个百乘4得12个百,12个百是1200 。( )




(2)5×800的积,末尾有两个零。 ( )
(3)60是2与30的乘积。 ( )
2、在( )里填上<、=、>。
30×3( )40×2 500×3( )3×500
200×3( )200×2 60×4( )600×4
3、在括号里填上相同的整十数,使下面的算式成立
( )×6=4( ) ( )×6=3( )
( )×6=2( ) ( )×6=1( )
拓展
延伸

今天的 学习,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我在___
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 _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课 题
学习
目标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课型

1、掌握归一应用题的特点,能正确分析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掌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题规律,并会列综合算式解题。

掌握归一应用题的特点,能正确分析这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重点

掌握归一应用题的特点,能正确分析这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归一应用题的特点,
难点
能正确分析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课前准备
学 案
一、自主学习
课时安排 课时
自学教材71页列8










1、妈妈买了( )个碗,用了( )元。
根据这两个信息,我们可以求到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2、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要用多少钱?
要算买8个碗要用多少钱,应该先算到( )。
3、分析解答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4、回顾与反思:买8个碗( )元,( )÷( )=( ),一个
碗( )元,3个碗( )元。


小学教案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买3个文具盒,一共用27元,照这样计算,买8个要用( )元。


2、解决此类问题时,先求出( )是多少,再求出( )是
多少。


3、想一想: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多少个同样的碗?







三、达标检测
1、完成70页做一做

2 、王红买枝玫瑰花用了20元钱,买9枝玫瑰花要多少钱?30元可以买几枝?
四、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五7、8、9、10题
2、根据条件和要求补充问题并解答。
小芳看一本书,5天看45页,照这样计算。
?(两步计算归一应用题)






拓展
延伸
今天的学习,我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 __
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 表现不够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课 题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1、掌握归总应用题的特点,能正确分析这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掌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题规律,并会列综合算式解题。

重点
掌握归总应用题的特点,能正确分析这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难点
掌握 归总应用题的特点,能正确分析这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归总应用题的特点,
能正确分析这类应用 题的数量关系。

课前准备
学 案
课时安排 课时

一、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72页列9
1、妈妈的钱买( )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 )个。

根据这两个信息,我们可以算到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2、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想一想:这些钱是指哪些钱?有多少钱?
3、画线段图分析
4、列式解答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5、回顾与反思:4个9元的碗总价是( )元,6个6元的碗总价是( )
元。总价( )。








小学教案

二、
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一个工程队修一条路,每天修6米,9天修完,如果每天修9米,几天修
完?


2、解决此类问题时,先求出( )是多少,再求出( )是多少。




三、达标检测
1、完成72页做一做
2、李明的钱买2元一本的日记本,正好可以买本。用这些钱买4元一本的日
记本,可以买几本?






四、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五11、12、13题
2、拓展提高
根据条件和要求补充问题并解答。
招待所新来一批客人,每间隹2人,要15间房,照这样计算。
?(两步计算归总应用题)




拓展
延伸
今天的学习,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我在___
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 _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
课 题
位数
课型

1.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课前准备
2.通过思考、总结,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问题:
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方法的算理,掌握算法。

学 案
课时安排 1 课时

一、知识链接:
1. 口算
6×4= 5×7= 8×6= 9×2=










3×8= 4×9= 5×6= 9×9=
2. 填空
(1)6个十是( ),12个十是( )。20个十是( )。
(2)40里面有( )个十,70里面有( )个十,150里有( )个十。
二、自主学习(课本69页例1)
1、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 )元钱,10人要( )元钱。
分析:9个2是( ),再加一个2是( ),也就是( )个2相加
是( ),所以2×10=( )。
2、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分析:一个人3元,求20个人多少钱,实际就是求( )个( )是多少,用(
)法,列式是
计算20×3可以先计算2×3是( ),第一个因数2的后面有( )个0,所以在积
的末尾补上( )个0.所以20×3=( ),
3、30×4,可以先计算( ),第一个因数后边有( )个0,所以在积的末
尾补上( )个0.
4、200×4,可以先计算( ),再在积的末尾补( )个0.


小学教案

三、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1.口算










20×4= 40×6= 60×8=
300×4= 500×6= 700×8=
100×5= 2000×4= 200×4=
小结: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先用整十整百数( )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
再看整十整百数后面有几个( ),就在( )的末尾添几个( )。
2.一瓶矿泉水2元,买20瓶要多少钱?


3.一箱苹果30千克,水果店一共运来8箱苹果,一共运来苹果多少千克?



过关检测

四、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240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几个?课堂检测




1、口算
70×9= 60×4= 90×3=
40×3= 50×5= 800×7=
1000×8= 3000×2= 500×6=
2、一辆遥控车的价钱是80元,一辆儿童车的价钱是它的3倍,一辆儿童车多少钱?



拓展
延伸


今天的学习,我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
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 ,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课 题
《乘法估算》导学案

课型
1、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的估算;
学习
目标
2、知道“≈”的意义,幷会使用;
3、 会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重点
掌握估算方法
难点

课前准备
学 案

一、知识链接
1、口算
课时安排 2 课时










30×2= 20×9= 60×8= 20×4=
500×7= 600×8= 500×6= 200×8=
2、写出下面各数分别接近哪些整十整百数
29—( ) 58—( ) 72—( )
81— ( ) 99—( )
192—( ) 508—( ) 288—( )
312—( ) 389—( )
二、自主学习(课本70页例2)
公园门票每张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够吗?
分析:要求带250元够不够,要知道29个同学一共要多少钱,每张门票是8元,
那么要求2 9张门票需多少元用( )法,列式是
( )
计算29×8大约得多少可以这样来想,因为29接近( ),30×8=( ),
所以29×8大约得( ),即29×8≈( )(元),所以带250元( )买门
票。(注意估算时用≈)


小学教案

三、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1、估算
21×6≈ 48×5≈ 81×5≈
72×3≈ 59×6≈ 78×9≈
397×3≈ 295×2≈ 510×7≈

2、一盒胶卷能照36张照片,3盒胶卷大约能照多少张照片?
3、一篇文章400字,小丁叔叔平均每分钟打53个字,8分钟能打完吗?
4、动物园有一 只东北虎重213千克,一头野牛的体重是东北虎的3倍。这头野牛大
约有多重?
四、
课堂检测
1、估算
31×4≈ 19×7≈ 49×5≈ 81×3≈






62×2≈ 91×3≈ 28×5≈ 195×4≈
2、湖边种着4排柳树,每排有62棵。一共约有多少棵?
3、小红参加跳绳比赛,每分钟大约跳198下,3分钟大约跳多少下?



拓展
延伸
今天的学习,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
总结
________ _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束鲜花22元,买5束,100元够不够?你怎么想?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课型
课 题
《笔算乘法(不进位)》
学习
目标

1、经历学习多位数乘一位 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并
知道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会运用笔算的算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重点
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

课前准备
学 案

一、知识链接
300×2= 20×4= 50×7= 6+40=
课时安排 3 课时










4×3+2= 5×6+3= 7×8+3= 3×8+4=
二、自主学习(课本74页例1)
一盒彩笔12支,3盒彩笔一共多少支?
分析:一盒彩笔12支,要求3盒一共多少支也就是求( )个12,用( )法,
列式是( )。
方法1:要求12×3,可以先求10个3是( ),2个3是( ),12个3就是
( )+( )=( )支。.
方法2:列竖式: 1 2
× 3
3 6
列竖式时,( )照齐,从( )位乘起,先用( )乘( )得
( ),写在( )位上;再用( )乘( )得( ),写在
( )位上。


小学教案

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列竖式计算
14×2= 33×3= 23×2=


213×3= 414×2= 312×3=

2、青海玉树发生地震,爱心社区向灾区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平均每栋楼捐 款321元,
3栋楼共捐款多少元?
3、菜市场运来2车白菜,每车441千克,卖出83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过关检测

1、列竖式计算






21×4= 22×4= 43×2=
32×3= 241×2= 232×3=



拓展
延伸
今天的学习,我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 br>总结
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 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大筐西瓜32千克,一小筐西瓜22千克,3大筐西瓜和2小筐西瓜一共多少千克?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笔算乘法(不连续进
课 题
位)》

课型

1、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课前准备
2、运用乘法知识解决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中的实际问题。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学 案
课时安排 4 课时

一.知识链接
1.口算
8×3= 5×9= 6×4= 9×2=










1×3+2= 2×4+1= 1×2+5= 2×3+4=
2.用竖式计算
12×4= 32×3= 432×2=



二.自主探究
1.一套书18本,3套一共多少本?
分析:一套书18本,要求3套书一共多少本,也就是求( )个18,用(
)法,列式是( )。
列竖式计算时,先计算3×8,得( ),个位写4向十位( ),再计算
3×1,得( ),3再加进上来的( ),得5写在( )位上。
总结: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对齐,从( )位乘起,哪一位乘得
的积满几,就向( )进几。



小学教案

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列竖式计算












12×8= 13×7= 16×3=



115×4= 319×2= 181×6=



2.一辆面包车准乘17人,5辆面包车可以坐多少人?
3.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如果绕地球6周要用
多少分钟?



四. 课堂检测
1.列竖式计算


27×2= 15×5= 214×3=




113×5= 114×5= 227×2=

2.一栋楼房共有6个单元,每单元住18户。这栋楼房共住多少户?


拓展
延伸
今天的学习,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
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 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课 题
学习
四边形的认识
课型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目标
3、通过情景图和生活中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
认识四边形。
难点
四边形的特征。

课前准备
学 案

课时安排 4 课时
1.导入新课
图形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我们的生活中存在许多漂亮的图案都










是由图形组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图形的世界。
2、自主思考过程
(1)、学习课本79页例1: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圈出来。
(2)、说一说生活中,你还看到那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小学教案

合作探究










(1)、想一想: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这些四边形,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四边形的特点,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认为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呢?
四边形都有( )直的边,都有( )角。
生:四边形都有4条直的边。 生:四边形都有4个角。
(2)、什么叫四边形?(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四边形。)







(1)、画出几个不同的四边形。

(2)说说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拓展
延伸

今 天的学习,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我在___
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 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课 题
学习
目标
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学习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课型

1、通过观察和交流,是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2、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

重点
难点
【学习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课前准备
学 案

课时安排 4 课时
自主思考过程
1、探索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课本80页例2.










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 )。。


(1)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
(2)小组同学互相合作,用尺子量一量。
2、认识长方形各部分的名称。
我们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 ( ),短边的长叫做( )。
3、探索正方形的特征。
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正方形,说说有什么特点?
正方形四条边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4、认识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



小学教案
合作探究: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相同: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直角。
不同: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小结:长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都具备,所以我们说(正方形)
是特殊的(长方形)

3.猜一猜:完成练习十七的第3题。

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80页的“做一做”第1题。(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




正方形)
2、完成教材第80页的“做一做”第2题。

拓展
延伸

今天的学习,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
在_____________ 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
总结
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课本83页例3及相应
课 题
的练习。

课型
1、 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使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认识周长的含义,
学习
会指出并能 测量物体和简单图形的周长。
目标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

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周长的含义。。
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学会测量周长。

课前准备
学 案

课时安排 4 课时
自主思考过程
1周长










(1)谁知道周长的含义是什么?
请你具体指一指,你所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样的长度。 找
同学分别到前边指一指物品或图形的周长。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小学教案
自主探究

求周长的策略










(1)出示:钟表,这个钟表的周长是多少?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①用直尺量。找一个学生试量,感知直尺不能量出这个圆形钟表的周长。
②先用绳子围一圈,再量绳子的长度。学生实际操作,感知此方法的可行性。
③用米尺量。在钟表上做一个记号,把钟表在米尺上滚一圈,就能知道它的周
长。
(2)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说一说怎样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分别把
每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3)出示树叶,这个树叶的周长你们能知道吗?
先用绳子围一圈,再把尺子量绳子的长度就可知它的周长。
C、小结:刚才我们对一些图形和 物品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像一些
比较特殊的图形,我们需要借助绳子才 能量出周长。对于有些问题需要我们
多角度、多方面考虑,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工具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第83页的“做一做”。





(2)、完成课本第84页的第2题。
拓展
延伸






今天的学习,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我在___
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 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课 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课型
学习
目标
重点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
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课前准备
学 案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思考过程
1、自学课本85页例4:
(1)、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方法一: 方法二:
(2)、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课时安排 4 课时










方法一: 方法二:










小学教案
自主探究
1、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
2、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


(1)、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2)、一块正方形桌布,边长为20分米,要在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的长是多少分
米?

拓展
延伸

今天的学习,我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
总结
___ 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解决与周长有关的实际
课 题
问题

课型

1、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习
目标
2、灵活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

重点
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难点
灵活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

课前准备
学 案

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二)、自主思考过程
课时安排 4 课时










1、例5:用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长方形和正方形。怎样拼,才 能使拼成的
图形周长最短?
画出自己的拼法:

算出自己拼的图形的周长:

2、拼出的图形,重合的边越少,周长就( ),重合的边越多,周长就( )。





小学教案











(1)、完成86页的做一做。





(2)、用一根36厘米长的铁丝围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拓展
延伸

今天的学习,我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
_________ 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课 题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课前准备
学 案















课型

课时安排 4 课时











小学教案
















拓展
延伸

今天的学习,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
______________ 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小学教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课 题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课前准备
学 案















课型

课时安排 4 课时











小学教案
















拓展
延伸

今天的学习,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
______________ 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小学教案
杓铺学校 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

学生姓名 :
等级:

课 题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课前准备
学 案















课型

课时安排 4 课时











小学教案
















拓展
延伸

今天的学习,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
______________ 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
评价
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小学教案


5年级数学题-党课思想汇报


素质报告单家长评语-浙江工商大学教务处


加拿大大使馆-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院


星海音乐学院教务网-应用文写作范文


品德与生活-备课组工作总结


无锡市第一中学-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5年级数学题-工艺技术员岗位职责


八一建军节活动-证明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