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doc
春节的来历-羽毛球赛策划书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课程类型:小学数学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
设计教师:
适用年级:六年级学生
课时安排: 一、负数(3课时)
二、圆柱与圆锥(9课时)
三、比例(14课时)
四、统计(2课时)
五、数学广角(3课时)
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
一、课程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
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
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
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
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
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
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
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
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
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
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
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
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课程内容
单元
序号
1
2
单元专题
负数
圆柱与圆锥
教学内容
1.负数的认识 2.比较负数的大小
1.圆柱 2.圆锥 整理和复习
课时
安排
3
9
3 比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3.比例的应用 4.整理与复习
5.自行车里的数学
14
2
3
27
4
5
6
统计
数学广角
整理和复习
1.统计 2.节约用水
1.数学广角
1.数与代数 2.空间与图形
3.统计与概率 4.综合应用
三、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数学教材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鲜明
的课程意识拒绝“圣经”式的教材观,要求教师确立
课程资源意识,认识到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
文本性资源,是可以超越、选择和变更的。教材也仅仅
是课程的一种重要载体,不是课程的全部。任何
课程的实施,都需要利用和开发大量的课程资源。
活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
尊重教材但不“唯”教材,“基于”教材又能“再生”教材。首
先,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它只
是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我们要善于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将
教材中静态的数学内容转化为学
生能主动参与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
成过程。其次,学生学习的现
实起点是有差异的,我们要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在了解学生学习
的现实起点的基础上调整、
补充教材所提供的教材内容。另外,教材上提供的资源有时还可以综合利用,
用活用足教材这一重要的
课程资源。当然,活用教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我们在认真钻研的基础
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挖掘教材隐含的课程资源。
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
的丰富鲜活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和
习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度的
加工处理,使之为教学服务。对于那些对培养学生的态度、情
感与价值观有明显作用的素材,要注意用足
、用够,使其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教学实施
数学教学时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
等活动,获得基本
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
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
材,设
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
相应的发
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
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
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
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
与基本技能。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试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
讲
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3.激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
br>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一个农场里,鸡和兔各有几只?
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应鼓励学生采用多种策略:
猜测:可以让学生猜测鸡、兔的只数。假如学生
经过几次猜测之后,找到了正确答案,教师可以请
他们回顾一下猜测的过程,获得一些有益的解决问题的
经验。
列举: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表格将“1只鸡,21只兔”一直到“21只鸡,3只兔”的所有情形
下的脚
数量列举出来,从而解决问题。
寻找规律:可以在让学生列举部分情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表格中寻找规律以解决问题。
4.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六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
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
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
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
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评价:
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⒈利用课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⒉利用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
⒊学生书写错题分析报告。
⒋收集的有关资料,合作完成一次实践活动,撰写活动报告或数学小论文。
⒌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及时互评。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⒈
卷面测试:概念平均错误在20%以内,口算、简算平均错误率5%以内,速度每分5题以上;度量、
画
图平均错误率在20%以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
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⒉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检测。应主要
考察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能
否运用数与计算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
题;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算;是否有对
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能否有效
地利用计算器探求规律;
⒊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4)学生自评
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也可以让和社区有
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
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