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培训讲稿
公务员条例-小学班干部工作总结
精准把握教材,进行高效教学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各位老师:
大家好,非常感谢学区给我们搭建了一起学习、交流的平台。今
天我
非常荣幸和大家一起来对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作一个分析、学
习。在座的各位都是教学中的能手,有着相
当丰富的教学经验,特别
是我们当中还有的是长期任教六年级数学的高手,所以对本册教材的
认
识、理解和把握你们更有发言权,这是我第二次把小学教材完整的
教完,这几年教材都略有改动,所以让
我来进行此次培训我深感惶恐,
有说得不好或不对的地方敬请大家批评指正,也希望各位提出宝贵意见。下面是我对本册教材的一些认识和具体的教学打算,与大家一起
交流分享。
一、我对教材的整体感知: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教材是整个小学阶段最后一学期的教学内容,<
br>安排了4个单元的新知识和1个单元对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系统的
整理与复习。今天我们在此主
要是对前4单元的新知识进行一些分析
与交流。
(一)数与代数: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单元的数与代数内容,分
别是百分数和正比例与反比例。
1、百分数:本单元是在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的
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既是一个相
对独立的教学单元,又是一个与分数
知识密切联系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包括主题图,百分数的意义,百分
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问题解决及整理与复习,本单元后面还安排
了一个综合
与实践:“有奖购书活动中的数学问题”。
本单元的编排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注重百分数与现实生活
的紧
密联系,突出百分数来源于现实生活以及百分数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
产、科学技术和现实生
活的各个方面。二是借助现实生活的意义和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认识百分数的意义,让学生体会百分数
的价值。
三是注重沟通数学知识(整数、百分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
帮助学生形成完整
的知识体系。
本单元的重难点是: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2、正比例与反比例:这节见容安排
在第三单元,内容包括比例
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及其应用,这是本册教科
书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单元教科书除主题图外,安排了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整理
与复习4
个小节。第1节根据主题图所引出的内容,集中介绍比例的
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运用基本性质解比
例;第2节主要介绍正
比例,其内容包括正比例的意义、成正比例量的判断、正比例图像和
应用
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等;第3节主要介绍反比例,内容包括反比
例的意义、成反比例量的判断、应用反比
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
第4节是对全单元知识的系统整理和复习。
单元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应用。
单元教学难点:比例意义的抽象概括、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
判断。
(二)图形与几何:本册教材在图形与几何知识方面只安排了圆
柱和圆锥一个单元,是小学数学课程体
系中的最后一组图形与几何的
新知识。本单元内容包括主题情境图、圆柱、圆锥和数学文化“古老
的几何”等内容。圆柱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圆柱的特征和各部分的
名称,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
算,圆柱体积的计算等。圆锥的学
习内容包括:圆锥的认识、圆锥体积的计算以及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br>等。结合圆柱和圆锥的学习编排了数学文化“古老的几何”,有助于
学生对几何有更多的了解。
单元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
单元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与掌握。
(三)统计与概率:本单元由两部分
组成,第1节集中教学扇形
统计图,其内容主要是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包括扇形统计图特点和作
用的探索发现)、用百分数在圆内表示所要统计的各部分数量、根据
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问题
等。第2节为统计综合应用,引
导学生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统计需要灵活选用合适的统计方式进行
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所学统计知识解决一些稍复
杂的统计问题的能力。第2节内容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是学生学习的
难点。教科书配合统计内容安排了数学文化“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让学生逐步了解统计的形成过程和它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科
书还在本单元后面安排了一
个综合与实践“农田收入测算”,其内容
包括计算浇灌田地所需要的水的体积和所用电费、查询水稻亩产
量、
计算王大伯承包地的纯收入等,这些内容综合应用了数与代数、图形
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等多方面的数学知识。
本单元重难点是:统计综合运用。
二、各单元教学建议:
我认为在新知识的教学中,要做到:1、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和
教
参,准确把握好单元的重难点以及每节课的重难点,以便在教学时正
确引导学生掌握好重点知
识、突破难点知识。2、教师要反复研究近
几年的考题,熟悉每个知识的考点是什么?考点对应的常见题
型是什
么?把考点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把题型训练融入到学生平时的练习
中。3、注重课堂的
有效和高效。教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充分利
用好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一节课后要有
收获,是获
得了新知识,还是做题方法,或是以前不会做的通过本节课后会做
了……特别是我们
村完小,本期起全面开设各种课程,音体美外都要
进行抽测,可能不会像以前有更多课余的时间去磨我们
的数学,再加
本期教学时间短,那么向40分钟要质量就尤为重要了。基于以上三
点想法,我本
期的教学就要以“把准重难点,紧扣考点,进行高效教
学”为指导思想,也是我今天交流的主题。
(一)百分数:
重难点是: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第一节:百分数的意义:
例1:
教学设想:
1、先对学生根据熟悉的
知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是多少”进行复习并举例让生自己做一做,做时引导学生找准“比
较
量”和“标准量”(即单位“1”的量)。
2、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同样的方法求
出男生人数占全年级人
数的百分之几和女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百
分之几以及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3、引导学生将
40
写成40%,引出什么叫百分数(又叫百分率
100<
br>或百分比),进一说明步百分数写法的特殊形式。
4、尽可能多地举生活中用到百分数的实例,
并引导学生说出百
分数表示的意义,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来进行
描述(注意每个量要完整的说出来)。特别是学困生也要让他
能说。如练习一的第2题。
5、补充百分数的写数(6页练习一4题)和大小比较(4页课堂
活动3题)。
例2:
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理解出勤率指实
到人数是应到人数的百分之几,然
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数量,正确列式。
2、对“议一议”也
要重点讲解,让生理解合格率、成活率、出
油率等生活中常常遇到的百分率。
3、补充它们的变式,如教材36页16题:
第二节: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教学设想:
1、引例部分可以举例复习“求一个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这
个知识,然后再引入到问题进行计算,于是就出现怎样计算35%的
问题,这时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
的学习欲望。然后教师顺其自然
的引导学生探索百分数化小数或分数。通过归纳化的过程,让生自己总结百分数化小数或分数的方法。
2、教学例2时重点注意帮助学生弄清楚保留小数位数的问题,
由于
百分号前面一般保留一位小数,因此,计算近似值时取三位小数之后
再化成百分数。同时也
要帮助学生通过归纳化的过程,让生自己总结
小数或分数化百分数的方法。
3、练习设计时要考虑全面,要让学生能进行全面的练习,以巩固掌
握知识的互化的方法。 <
br>4、关于数的转化是一个考点,包括商不变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
除法与分数、分数与小数和百
分数的互化等。
15年考题:
16年考题:
第三节:问题解决(本单元重难点)
教学设想:
1、新课前先复习旧知,作好知识准备(百分数问题与六上的分数问
题一致):
a:如何正确找单位“1”的量。
b: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或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c: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d:建立解题模型:
单位“1”已知:用单位“1”的量×
几几
=的对应数量
几几
几<
br>=单位“1”的量(教材中
几
单位“1”未知:用已知数量÷对应的
..
重点是用方程解答,方程与算术方法都应该让学生得到训练)。
2、例1:(教材9页)
a:先设计练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或少)几分之几进行复习练
习。(如甲数是20,乙数是15,那么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或乙数
比甲数少几分之几,重点分析多和少)。再通过分析本题让生明白这
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应该用除法计算,和前面的练习
是同类题。
b: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是本题的难点,关键
在于找准单位“1”的
量和“增加(或减少)的量”,用增加(或减少)的量÷单位“1”的
量
=增加(或减少)的百分之几。
c:可借助线段图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和分析:
“1”(300台)
去年:
增加?台
今年:
360台
3、例2(教材9页)
a:理解“今年比去年增加了15%”所表
达的意思是关键(单位“1”,
增加哪年的15%,那么今年人数的对应分率是多少?)。
b
:虽然书上有线段图,但我建议引导学生自己画线段图(养成画线段
图分析的习惯),然后借助线段图进
行分析更加直观,便于学生理解
上述问题,弄清数量关系。
c:引导学生考虑求今年的毕业生
人数是去年的百分之几,要用“求一
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正确列式计算
。
d:教材10页中课堂活动的例应该作为例题讲,是常考的一个考点。
书上没有对应的练习题,就要老师们自己去补充同类的题让生进行变
式练习。
e:提
前认真查看练习三(1、2、3、4、5、6、12题对应例1,7、8、
9、10、11、13、15
对应例2 ),讲了例题就让生即时进行对应的练
习,巩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
4、例3 (教材12页)
a:这是一道典型的例题。教材上呈现
的是方程解。首先要从“相差60
元”找准等量关系;其次于是设哪个量为 x ,“另一个量如何表示
”
就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
讨论,引导让学生明确将
单位“1”即上衣的价格设为 x
..............
较简便(即
设上衣
为X元,则裤子价格为70%X元)。
b:本题除了用方程解,我还认为算术方法也要进行让学生进行分析,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首先,引导学生理解“相差60元”表示上衣比裤子多60元,从“裤
子价格是上衣的70%”
找准单位“1”的量是上衣的价格。
其次,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1”
上衣:
多60元
裤子:
上衣的70% 1-70%
根据“数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即60÷(1-70%)]求
出上衣价格,再求裤子价格
。
c:要补充含有百分数的方程的解法以及解方程的完整格式,既可以复
习巩固解方程,又可
让学生看到含有百分数的方程时不陌生,不至于
束手无策。
5、例4(教材15页)
a:本题是纳税的计算问题,核心主要在于如何计算纳税额的问题。解
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具备一些有关纳税的知识,对于这些知识,学生是
比较陌生的。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
理解税率,可以在课前由学生自己
了解纳税的有关知识,如为什么纳税,怎样纳税等。也可以由教师直<
br>接引出纳税问题以及如何纳税,从而引出税率的含义。
b:理解“小餐馆上月赢利多少元?”应
该怎样计算?让学生明确要得
出赢利多少元,必须从营业额中除去了所有开支以及应纳税额等,剩
下的才是赢利。
c:应该补充个人所得税的上税问题,如教材16页练习五2题。教材
上练
习题不多,另外找一些题让学生练习,掌握计算方法。
6、例5(教材16页)
a:本例题是计算利息的问题。教材的编写意图是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
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有关利息的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
含义,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
一些有关利息的简单计算。学生的
生活经验里对存款、利息、本金、利率等概念,可能较生疏一些,教<
br>科书采取了先出示一家人到银行存钱的情境图,突出了银行“人民币
存款年利率(%)”表格,一
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存款种类
及其利率,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提出“利率是什么意思”等问题,
培
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科书通过对话框以问答的方式对利率、本金等
概念进行介绍,并直接给
出利息的计算公式,这便于引导学生解决根
据情境图提出的问题。
b:例题呈现的是单纯算利
息的情况,例题讲解后可马上对课堂活动进
行计算,以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
c:需要补充本
息和、贷款还款的相关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综合运用利
率知识解决问题。另外在练习里面出现了折扣、成
数的题,建议大家
也要给学生讲明白“几折就是百分之几十,几五折就是百分之几十五”
和“几
成就是百分之几十”等知识,并进行相关的转换练习,以便让
学生能顺利的解决相关的问
题。
d:关于利息的计算是一个重要的考点。15、16年的毕业考试题中均
考到,且分值不
小,所以一定要让每个学生过关。
15年考题:
16年考题:
(二)圆柱和圆锥
单元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
单元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与掌握。
第一节:圆柱
1、圆柱的
认识:课前准备好圆柱形实物或教具,让生观察其特
点,一定要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说,经历由直观到
抽象的过程,认
识圆柱体的形状和组成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2、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 a:侧面积教学步骤:要明白这一步的重要性,它是表面积的基础,不
能草草了事。一是让学生看着
实物先猜想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
状;二是沿高(或其他方法)剪下并展开圆柱的侧面加以认识;三是
探索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的
着力点放在这个圆柱侧面展
开图与长方形的联系上,指导学生在观
察、讨论的基础上,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
柱侧面积公式。
教师可适时通过课件演示侧面展开图,给学生以直观形象。板书展开
后的图象
,让生明白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即
圆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
2πr×h
b:圆柱表面积教学:教材上没有安排独立的表面积推导过
程,但我认
为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表面由哪些面组成?在已经知道侧面积的基
础上,进一步让生
明白“圆柱表面积=两个底面积+一个侧面积”,
然后结合例3进一步让生掌握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方法和
理解计算过
程的必要性。当然也可以按照教科书提示的对话框,先组织学生思考
和讨论“至少需
要的铁皮 与表面积的关系”,然后思考表面积如何
计算。
c:圆柱表面积的运用要多注意补
充变式练习,如求通风管需要材料的
面积、水池底部和池壁抹水泥的面积、压路机转动一周压路的面积等
(如教材27页4、5、6题)。要让学生明白需要求哪些面的面积?
提醒学生认真观察,不能
多算或少算某一部分的面积。说的出来再进
行正确的计算。
2、圆柱体积:
即:S
侧
=2πrh
a:教学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时,首先设
疑,怎样求圆柱的体积呢?引发
学生思考,再结合教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设法把圆柱转变为长方体,体现转化思想(注意让学生明白形变而体积不变的道理)。
利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
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b:利用好课件演示,让生直观的感受到由圆柱转化为长方体的变化过
程,从而加深对圆柱体积推导过程的理解。且明白圆柱转化为长方体
后,长方体底面积相当于圆柱的什
么?长方体高相当于圆柱的什么?
教师根据情况适时进行推导过程的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高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 ×高
= S × h
= πr
2
×h
即:V
圆柱
=πr
2
h
c:推导出体积公式后,可以引导
学生明白要求圆柱体积必须要知道些
什么条件?(如底面积和高或者半径和高等),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必
要条件进行计算的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同时还在注意
公式的变形,如已知体积和
底面积,求高或者已知体积和高,求底面
积,这种题型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补充。
d:29页课
堂活动是容积的计算问题,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是怎样测量
容器的相关数据的,为什么要从容器的里面去
测量数据,从而让学生
理解和掌握容积这一概念。注意容积与体积的区别与联系:
体积和容积:计算公式的相同。不要认为容积就是体积。
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①
意义不同。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而容积是指木箱、油桶
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一个物体有体
积,但它不一定有容积。
②测量方法不同。求物体的体积是从物体的外面测量它的长、宽、高
进行计算,而求物体的容积则必须从里面来测量它的长、宽、高,然
后计算。因此,对于同一个物体,
一般地说,它的容积要比体积小。
③单位名称不完全相同。体积单位一般用:立方米、立方分米、立
方
厘米。固体、气体的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相同,而盛液体的容积单位
一般用升、毫升。
e:注意练习八中几个题的处理:
8题让学生理解“混凝土在管道内的流速为每分 35m”
这个条件是什
么意思?教师通过画图演示要让生明白混凝土在管道内形成的是“圆
柱”,而“流
速为每分 35m”就是混凝土在管道内形成的圆柱的高。
9题:先引导学生明白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原
正方体的体积减去圆柱体
的体积的剩余部分。所以,先要计算削去后最大圆柱体的体积,然后
再
计算削去部分的体积。同时还要让生明白怎样削才是最大的圆柱?
(可结合在正方形内画最大的圆的方法
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容易理
解)。
思考题:这是常常出现的题型,关键是让学生理解解决这
类问题的思
维方式。当拿走一个盒子后,减少的表面积是哪些部分?314cm
2
实<
/p>
际是圆柱形盒子哪一部分的表面积?求体积要用底面积乘高,怎样才
能找到高?
补充题:(16年考题)一定要让学生能解决这类问题,同时明白这
也是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一
种方法。可以变换容积形状,如长方体或
正方体。
第二节:圆锥
圆锥体积的推导和使用体积公式解决问题是重点:
a:教材呈现了两种推导方法:一种是将等
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没入水
....
中,观察水位上升(例2);另一种是将圆锥装满沙倒入等
底等高的
....
圆柱(课堂活动第2题)。我认为先教学例2,紧接着用课堂活动第
2题再次对例2得到的结论进行验证,便于让学生加深对等底等高圆
....
柱和圆锥体积关系
的理解。
b:在得到“圆锥体积=×圆柱体积”后要着重强调圆柱和圆锥必须
以等底等高为前
提,否则是不能成立的。可设计一些概念性的练习题
.......
让学生练习,如:判断圆柱
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体积是圆柱
体积的这些说话是否正确。已知圆柱体积求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
和
....
已知圆锥体积求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
....
c:在一个圆柱
中削最大的圆锥是一个重要考点,要让学生明白“削成
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和“削去部分的体积是
圆柱体积的”
以及“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削成的圆锥体积的2倍”。
1
3
2<
br>3
1
3
1
3
15年考题
16年考题
d:补充“等积变形”的题作为例题进行讲解和训练,让生明白形变而
体积不变是解决这类题的
基本思想。同时这种题型也是一个考点,让
学生熟悉掌握解决方法。如教材35页6题。
15年考题
(三)正比例和反比例
单元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应用。
单元教学难点:比例意义的抽象概括、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
判断。
第一节:比例
考点:1、比例的基本性质。
15年考题
16年考题
3、解比
例。教学这一内容时应注意三点:一要充分利用比例的
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为解比例提供理论依据
;二是注意解比例
与解方程的联系,充分利用解方程的旧知识去学习解比例;三是注意
严格规范
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15年考题(3分)
16年考题(3分)
3、补充:判断两组比能否组成比例。给出四个数写成比例。把
乘积式化为比例式(41页课堂活动2题)。
第二节:正比例
a:讲解43页例1:
由于学生对正比例的概念陌生,难以理解,讲解时要注意:一是充分<
br>利用水费和用水量、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密切联系建立“相关联的量”
的概念,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相
关联的量;二要特别强调正比例“比值
..
一定”的本质特征,让学生正确理解“比值一定”(
两个相关联的量
..
的商不变)的含义,并让学生切实懂得:两种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时,一种量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另一种量也跟着扩大到原来的相同的倍
数;一种量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另一种量也跟着缩小到原来的几
分之一。教学时要特别强调学生对正比例意义实质的理解,而不是其<
br>文字的表述。(正比例关系是考点)
b:一开始学习正比例学生可能会难以接受
,多举实例让生进行练
习判断,从而掌握判断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如速度一定,路程和时
间成
正比例;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例;单价一定,总价与数
量成正比例;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
工作时间成正比例等。
c:44页例2:
先充分利用教科书设计的统计表,引导学生根据表
中小麦质量和面粉
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准确判断两种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为学习正
比例图像
做好准备。然后通过教师介绍,让学生明白面粉质量和小麦
质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图像表示,由此
引导学生探索用图像表
示面粉质量与小麦质量之间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其重点是引导学生在
..
.......
方格纸上准确地找到表中所列出的面粉质量与小麦质量的对应点,并
.....
.........................
用直线将这些点连起来。正比例图像尽量让学生
去完成,教师注意加
...........
强指导。正比例图像作好后,应引
导学生对图像进行深入的观察分析,
让学生从图中直观感受到面粉质量随着小麦质量的扩大而扩大,并且
扩大倍数相同,所以正比例图像是一条直线。
d:44页例3:
此题是用正比例知
识解决问题。特别注意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引导
学生根据题中给定的信息认真分析订《中国少年报》的
总价和份数之
间的关系,对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做出准确的判断,为
正确列比例提
供依据;二是引导学生根据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正比
例关系列出比例,列比例时注意紧紧抓住订报纸的
钱数和份数的比值
......................
一定(即单价一定)这一关
键,并以此为等量关系列出比例。列比例
..........................时教师注意对找等量关系等问题做适当指导,对于解比例则完全可以
放手让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去完成。
第三节:反比例
1、教学例1:
a:可以先
通过正比例的复习,举例说明正比例关系。然后认真观察表
中两种量的变化规律是什么?与正比例关系是
否一样?(引导学生得
出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反而缩小);在两种量变化过程中什么量保
持不
变(每组人数和组数的乘积相同,总人数一定,也就是变化的两
个量的乘积一定)。最后归纳出:乘积一
定的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
b:多举实例说明成反比例关系的量。如:总价一定,单价与数量成反比例关系;路程一定,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例关系;工作总量一定。工
作效率与工作时间成反比例关系
;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
例关系;长方体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成成反比例关系。
2、教学49页例2:
a:用反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对题中数量关系
的分析和题
中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比例关系的判断,这是问题解决的关键。教学
时要突出学生对
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要特别强调路程一定的情况
下,速度和时间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关系,让学
生在准确判断
两种量之间比例关系的基础上去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b:
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往往以填空、判断题
的形式考查学生是否能正确判断正比例
关系和反比例关系。一定要让
学生掌握好。
(四)扇形统计图
本单元重难点是:统计综合运用。
1、考点: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扇形统计图反映总数与各部
分数量
之间的关系)、运用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2、教学例1 :
a
:让生明白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一些扇形表
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率”的特点,
总数看作单位“1”,各
部分数量的百分率之和为1。
b: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各部分数量的百
分率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中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c:抓好两类题的训练:(常常是考点)
一是已知总数求部分数:如57页课堂活动第2题
二是已知一个部分数求总数和另一部分数。如57页练习十五2题:
总的来说,本
期六年级的教学工作时间短,任务重。我认为在教
学中要紧紧抓着考点,有效突破重难点。注重实效,少
走弯路,
力求新知过关,在后期复习时可少花时间在本期知识上。本次交
流由于时间仓促,水平
有限,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