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教案_(青岛版六年级下册)

玛丽莲梦兔
590次浏览
2020年09月30日 10: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念奴娇昆仑-珠海市教育网

2020年9月30日发(作者:谢鉴)


《比例》教案_(青岛版六年级下册)

信息窗1:运输大麦芽——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三单元
信息窗一。
教材简析: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个运输大麦芽的特写镜头,用表格出示了运
输大麦 芽的有关数据,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这些数据提出数学问题。通
过解决“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各是多少? 它们有什么关系?”这两
个问题,学习比例的意义。本信息窗共有3个红点。第一个红点:比
例 的意义。第二个红点:比例的基本性质。第三个红点:解比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
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
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1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青岛都有哪些产品非常有名?(学生根
据自己的了解回答)青岛啤酒享誉世界各地,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
探索啤酒生产中的数学(出 示情境图)。
出世课件: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
芽。
这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
一辆货车运输大麦芽情况
第一天第二天
运输次数24
运输量(吨)1632
根据这个表格,让学生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同桌俩人,一个
提问题,一个将问题的答案写在本上,看 哪对同桌合作得最好,提出
的问题最多。
谈话:谁来交流?跟大家说一下你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问题:
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
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32:4)
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第一天运输量的比是多少?(32:16)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一一贴于黑板)
2:16;4:32;16:2;32:4;
16:32;2:4;32:16;4:2。

2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认识比例及各部分名称。
谈话:学习数学,我们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观察。现在就
请你观察这两个比(1 6:2;32:4)看能发现什么?(学生会发现
比值相等)
思考:这个比值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每次的运输量)
既然它们的比值相等,那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两个比连接起来?
学生用等号连接,并请学生把这个式子读一下。
试一试:剩下的这些比中,哪两个也能用等于号连接?在你的练
习本上写写看。(学生独立完成)
介绍: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数学上就把它叫做比例。
我们知道,比有前项、 后项,比例的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组成比
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像16、4位于两端的两项叫做 比例的外
项,2、32位于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
形式。
学生先把2:16=4:32这个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再同桌俩交流
它的内项外项分别是谁。
自学提示:同学们表现得都特别棒,现在请你看课本自主练习第
1题,能否根据刚才所 学知识解决。(学生独立完成)
2.判断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3∶14和12∶916∶2和32∶47∶4和5∶380∶2和200∶5
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教师结合回答板书:

3


13∶14=12∶916∶2=32∶47∶4≠5∶380∶2=200∶5
3.谈话 引入:刚才,你们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判断两
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我不是这样想的,可能很快 就判断好了,想知道
其中的秘密吗?其实秘密就藏在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之中,它
们两者 之间可是存在着一种奇妙的关系,你想揭穿这个秘密吗?
那就请你以16:2=32:4为例,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
等方法,试试能不能发现这个关系!
4、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出示研究方案:
①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学说
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
你再举出这样的例子来。
③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5、全班交流。
(1)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的发现与大家分享?
(2)还有其他发现吗?
(3)你们组所发现的是不是个偶然现象呢?咱们最好是怎么办?
6、验证发现,共享成功。
师:对,举例验证,这可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方法。那现在,咱
们可以利用黑板上的比例,也可以自己组一个新的比例,验证看看,
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两个 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学生独立

4


验证)
7、小结:不错,看来同学们很会观察,很会思考,很会验证,
自己发现了比例的一条规律。也就是,在 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
两个内项的积。数学上我们把这条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也
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在继分数、比的基本性质之后学习的第三个基本
性质。运用它,我们可以解决许多数 学问题。
8、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1)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
(2)试一试:40:2=60:3
a、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b、说出写出的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几,再分别算出外项和
内项的积。
c、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
三、练习巩固:
1、连线:自主练习第3题。
2、填空:自主练习第6题。
3、自主练习第10题:
2:1=4:()1.4:2=():312:13=3()12:()=():5
四、课堂总结:
同桌俩互相说说自己在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同桌互说后,师
随 意挑选多个同学说出他们在这一节课的收获)
第2课时

5


教学内容:
信息窗1第三个红点内容(解比例)及自主练习11、12。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3.强调解比例的书写规范和计算中的灵活性,以提高学生的审
美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2.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
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 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
1.解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4x=1206x=24×5
2.回忆: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每一组中的两个比是否可以组
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3∶8=15∶401.5∶0.2=30∶4

6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揭示解比例的意义。
1.将上述两题 中的任意一项用x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讨
论:如果已知任何三项,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 外一个未知项?
说明理由。
2.学生交流得出:
根据比例的 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
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就可以求出这个比 例中的另外一个
未知项。
3.教师明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 任何三
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
做解比例。(板书课 题)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题:解比例20∶25=4∶x
学生自主探究,解答。
说一说:如何转化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
的解?
2.组织学生交流并明确.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20x=25×4.
(2)改写时,含有未知项的积一般要写在等号的左边,再解。
(3)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3.独立完成:解比例=。

7


学生完成后,要适当追问思考的过程,突出比例基本性质在解比
例过程中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11题
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指名个别学生板书。
2.补充练习: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已知一
个内项是,另一个内项是多少?
3.自主练习第12题
练习时,可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思考:先 确定等式一边
的两个数作为比例的内项,另一边的两个数就作为比例的外项,然后
灵活写出多个 比例。
四、回顾总结
这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
本性质怎样解比例?


信息窗2: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三单元
信息窗二。
教材简析:
信息窗2的情境图呈现了啤酒生产车间的一角,并用表格的形式

8


出示了啤酒生产中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一些数据。这样就可以引导
学生发现对应数值的变化规律,引入对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知
识的学习。教师要给学生留有充足 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
识经验,通过自己的观察、推理学习新的知识。
教学目标:
1、学生感受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经历概括两种量成正
比例关系的过程。
2、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
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3、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能根据给出的具有正比
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 ,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
一个量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4、培养学生初步的 函数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
切联系,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养成积极主动参与 学习的
习惯。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青岛啤酒是我们青岛的名牌产 品,每年的啤酒节
都能吸引海内外的许多宾朋。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啤酒生产车间去参观
一下吧。

9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观察表格,提出问题
谈话:仔细观察下面的统计表,说说你了解到的数学信息,你有
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第一个红点的例题。
啤酒生产情况记录表
工作时间(时)1234567…
工作总量(吨)498…
预设:(1)表格中有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两种数量。
(2)工作总量是随着工作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教师小结:也就是说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有联系的两个数量。
那么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工作时间越长生产的啤酒越多,工作时间越短生产的啤酒
越少。
2、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谈话:原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有这样的关系。现在和小组内的< br>同学从两种量中找出几组对应的数,算出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值,
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在小组内列举数据,求出比值,交流自己的发现,在此基础
上全班汇报。教师根据 学生的汇报适时进行板书:=14=14=14……
学生发现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值都是14,也就是一定的。
这个比值实际上就是什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吗?

10


(板书关系式)=工作效率(一定)
3、理解概念,巩固应用
谈话:回忆我们的学习过程可以发现,工作时间变化,工作总量< br>也随着变化,而工作效率不变,也就是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的比值一
定,我们就说工作总量和工作 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
正比例关系。
学生自我阅读40页第一个红点内容,把重点的地方画下来。
[设计意图]重视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学生在自主理解中巩固所学
的知识,发展学习能力。
谈话: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成正比例关系的量,我们来看看神州
五号飞船太空飞行情况的记录情况。

时间(秒)1234…10
路程(千米)7.915.823.731.6…79
在理解表格信息的基础上,先自己想一想下面的问题,再和同位
交流。
1.表中()和()是有联系的量。
2.任意写出三个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算出它们的比值。
3.比值实际上表示(),请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
因为=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成比例。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和同位交流一下,说
明原因。

11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补充练习
判断下面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每件衣服的价钱一定,购买的件数和总价。
(2)长方体的高一定,体积和底面积。
(3)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在练习中学生体会,两个有关系的量比值一定,这两个量就成正
比例关系,与加减有关系不成比例。
2.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先想一想,什么情况下两个数量成正比例?再 独立解答。第
(1)小题播音时间与播音字数的比值一定,所以播音时间与播音字
数成正比例; 第(2)小题虽然已播字数与未播字数也是有联系的量,
但是已播字数与未播字数的比值不一定,所以不 成正比例。
3、自主练习第5题。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交流 ,使学生明确根据X和Y成
正比例,得出X和Y的比值一定是,然后利用这个比值和已知数据
就 能算出每一组对应的另一个数据。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12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啤酒生产中,
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两 个量。其实在实际生活中还
可以用图来表示两个数量成正比例关系。
二、探究新知
1、画出正比例图像
课件出示第二个红点的表格
谈 话: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两种量还可以用横轴和纵轴表示。用
课件分别出示横轴和纵轴。学生看明白:横 轴表示工作时间,纵轴表
示工作总量。
想一想:折线统计图的描点方法,你能找到 1小时生产14吨的
这个点吗?教师引导学生操作交流,横轴上找到1表示1小时,纵
轴上找到 14表示14吨,这样就找到相对应的点,这个点表示1小
时生产14吨。
谈话:像刚才那样描出表示其它各组数据的点,然后按顺序把这
些点连起来。
学生 动手操作,在方格图中找出相应的点依次描出,尝试画出正
比例的图像,体会每个点都应该表示路程和时 间的一组对应数值。
2、认识正比例图像,
谈话:观察画出的图像,和组内同学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正比例图像是一条直线 。这样的直线能反映出成正比例
的两个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工作时间变化工作总量变化也随着变化。

13


3、应用正比例图像
(1)谈话:根据上图估计一下,4.5小时大约能生产多少吨啤
酒?想一想应该先找什么,再找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总结方法,全班汇报。先在横轴上确定4.5是
在4和5中间,所以 对应的纵轴就在56和70中间,大约是63吨。
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画垂线或画平行线的技能,尽量使 得数准确些。
(2)估计一下,要生产80吨啤酒,大约需要多少小时?回忆
刚才 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交 流总结先在纵轴上
接近84的地方找到80,横着在图像上找到点,由它在横轴上确定对
应的点 接近于6,估计出大约在5个半小时左右。
4、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们都能应用正比例图像 根据一个量估计
出所对应的另一个量,从这个图像我们也可以直观的看出这两种量同
时扩大或缩 小的变化规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想一想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比值是一定的吗?
进行判断后,全班交流说明原因。进一 步体会正比例关系的量的特点。
在判断活动中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2、补充练习
一种彩带每米售价5元,将此表填写完整
长度(米)1234567…

14


总价(元)…
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中描出长度和总价所对应的点,并按顺序连
接起来。
购买彩带的长度和需要的钱数成正比例吗?你是根据什么来判
断?
根据图像判断,购买3.5米彩带需要多少元?
3、完成自主练习6
谈话:观察图像,想一想运行的周数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吗?
说说原因?
学生可 以数据的比值进行判断,也可以根据图像直接判断。引导
学生根据图像进行估计注意先从横轴上找到9, 再通过图像上的点从
纵轴找到对应的时间,估计出运行9周大约是16小时。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信息窗3:啤酒生产计划——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三单元
信息窗三。
教材简析:
该信息窗呈现了啤酒生产车间的一角,以表格的形式介绍了每天
生产啤 酒的吨数与需要生产的天数情况。引导学生发现对应数据变化

15


规律,引入对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的学习。这部分的教学难点
是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两种相关 联的量变化规律。教师要充分重
视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情境,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比较、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观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反比例的变化规律,并能
初步运用。
2.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合作、探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
惯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参观了啤酒的生产情况,并学习了
两个量之间可以成正比例的关系,今天我 们继续在啤酒厂参观,看看
今天我们能学到哪些新知识?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仔细观察记录表,收集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啤酒厂一共要生产多少吨啤酒?”
(2)“每天的生产吨数与需要生产的天数这两种量有什么关系
呢?”

16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每天的生产吨数
与需要 生产的天数这两种量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提出的其他合理问
题先放进问题口袋,下节课再解决)
下面我们先来解决“每天的生产吨数与需要生产的天数这两种量
有什么关系”。课件出示红点例题。
让学生观察记录表,分析表中的两个量:分别是每天生产的吨数
和需要生产的天数;需 要生产的天数随着每天生产的吨数的变化而变
化,每天生产的吨数越多,需要的天数就越少,每天生产的 吨数越少,
需要的天数就越多。
引导学生思考:每天生产的吨数在变化,需要 生产的天数也
随着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哪个量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进行计算:
100×60=6000(吨)
200×30=6000(吨)
300×20=6000(吨)
……
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每天生产的吨数和需要生产的天数的积是一
定的。
师:你能不能用式子来表示出它们的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
归纳出:每天生产的吨数×需要生产的天数=总吨数(一定)。(板
书)

17


总结:像这样,每天生产的吨数变化,需要生产的天数也随着变
化,总 吨数不变,也就是每天生产的吨数与需要生产的天数乘积一定。
我们就说,每天生产的吨数和需要生产的 天数是成反比例的量,它们
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2、补充练习:
分的杯数与每杯啤酒量如下表:
分的杯数杯12345
每杯啤酒量mL620
问:分的杯数与每杯的啤酒量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两种量是成反比例关系的?你能用数据说
明一下吗?
学生交流回答。
3.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先算出每组对应数据的乘积 ,找到哪一种量是不变的,再结
合反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因为每页的字数×页数=总字数(一定),< br>所以每页的字数和页数成反比例。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说说你的理由?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烧的天数。
(2)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车的速度和所需要的时间。
(3)玉华做12道练习题,做完的题与没做的题。
(4)长方形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18


2、自主练习的第6题
根据图中信息回答并完成:
(1)说一说:用水量与水费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2)在图中表示出用水量和水费相对应的关系。
(3)估计一下:用水95吨,水费是多少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学习主要内容。)

信息窗4:装运啤酒——正反比例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三单元
信息窗四。
教材简析:
该信息窗用一个特写的镜头呈现了汽车运输啤酒的情境。通过介
绍啤酒 装箱中的有关数据,引导学生提出有关用比例知识解决的问题,
学习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应 引导学生加强对比,找出在
解答方法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让学生掌握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问
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
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

19


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
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
例式。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 ,青岛啤酒不光是深受我们青岛市民的喜爱,并且
早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名牌产品,每年青啤公司都 要向全国各地
输送大量的优质啤酒。今天让我们跟进啤酒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装
运啤酒”,继 续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仔细观察情境图,收集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1)每个箱子能装多少瓶啤酒?
(2)480瓶啤酒需要多少个箱子?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480瓶啤酒需要
多少个箱子?
下面我们先来解决“480瓶啤酒需要多少个箱子?”课件出示第
一个红点例题。

20


2、探究交流,获得新知
(1)独立思考: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
(2)交流想法:
a:可 能出现学生利用以前的知识解决,先求出每个箱子能装几瓶
啤酒,再求装480瓶啤酒需要几个箱子,列 式为480÷(24÷2);
b:如果学生出现用比例知识解决,就请这个同学为大家讲讲他的
想法;
c:如果 没有用比例知识解决的,教师启发: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也
可以解决这道题呢?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能不 能用比例的知识来解
答呢?
(3)获取新知
出示课件并讨论:
(1)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________一定,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比例关系。
谈话:你能列出比例吗?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展示结果:解:设装480瓶啤酒需要x个箱子。
24:2=480:x
24x=480×2
24x=960
x=40
口头检验。答略。
3、概括小结

21


谈话:
①:我们在用比例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两种相关联的量要
成正比例关系)
② :用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具体步骤是怎样的呢?(a分析判断
b找出列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c设未知 数列等式d求解e检验写答
语)
学生同桌讨论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
补充练习:
2个箱子能装24瓶啤酒,40箱能装多少瓶啤酒?(用比例解)
(关注学生正确找出成正 比例的两个量:每箱啤酒的瓶数一定,
啤酒总瓶数与箱数成正比例)学生自主完成,集体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基本练习
1.只列式不计算
(1)买3张青岛到高密的汽车票要270元,买同样的车票,两
个人去要多少钱?如 果再带3个人去一共要花多少钱?
(2)把2米长的竹竿直立在地上,量得它的影子长是1 .6米,
同时量得旁边电线杆的影长是4.8米。这根电线杆高多少米?
谈话:从第(2)题中你找到测量旗杆或建筑物高度的方法了吗?
2.自主练习
第1题:用比例解。
想一想:“照这样的速度”是什么意思?

22


学生判断并讨论: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
第7题:明确汇率一定,汇款额与汇费成正比例。学生独立思考,
并解决。
3.拓展练习
①一个公司,男职员和女职员的人数比是5:3,男职员有45
人,女职员有多少人?(用比例解)
②边长为6米的正方形教室要用地砖360块,用同一种地砖,
边长为9米的教室需要用砖多少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遗憾?
第2课时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 了用正比例知识解决
啤酒装箱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运用新知识来解决啤酒运
输中的 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信息窗,请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改用载重10
吨的汽车运,需要多少辆?”
谈话:请你用反比例知识列方程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解:设需要x辆。
10x=8×15

23


10x=120
x=12
答:需要12辆。
2.讨论:你是怎么想的?
(啤酒总量一定,汽车的载重量和辆数成反比例,找出一定的量
就可以根据反比例的知识列出方程。)
练习: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
达,如果每小时行87 .5千米,需要几小时到达?
3.比较正、反比例解法,归纳意义,总结方法。
谈话:想一想,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同学们可互相讨论一下,然后告诉大家,指名说解题思路。
指出:用比例解答应用题的关键 ,正确找出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
量,判断它们成哪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正确判断成什么比例,正比例比值相等,反比例乘积相等)
三、巩固练习
1.只列式不计算。(用比例知识)
①食堂买3桶油用780元,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用多少元?
②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
24人,可以站多少行?
2.巩固练习。
①先想想下面各题中存在什么比例关系?再填上条件和问题,并
用比例知识解答。

24


(1)王师傅要生产一批零件,每小时生产50个,需要4小时
完成,,?
(2)王师傅4小时生产了2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
3.自主练习
(1)第2题:找出两种成反比例的量,列方程解决问题,学生自
主完成,集体订正。
(2)第5、7、8题:用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完成。
4.拓展练习:
小明受老师委托,编一些比例应用题,于是他前往“数学超市”
选购了一些条件:“计 划每天生产30辆”、“实际每天生产40辆”、“计
划25天完成”、“实际20天完成”、“计划一 共生产了900辆”、“实
际一共生产了1000辆”
小明需要你的帮助,你会怎样编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能说说解比例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学生自
己用语言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25

中国参军网-合肥财会网


台湾地区领导人-浙江考试教育网查分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海学院-文力一卡通充值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大全-淘米水的妙用


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分数线预测


我的新校园-元代皇帝表


证券从业资格报名-公司新年寄语


qq孤独签名-租赁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