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
深圳市信息技术学院-武昌分校教务
瑞安市陶山镇碧山小学
电子备课本
数 学
姓名:
班级:
2014年2月16日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时】 数据
课题
的收集整
理
1.
了解统计的全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必要性;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解答
备课时间 备课人
教学目标
简单问题。
2.经历收集数据的活动,在观察、比较中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了解统计的全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难点: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解答简单问题
课件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1)师:学校要给同学们做校服,下面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2)师:三位同学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听哪位同学的,为什么?
2.揭示课题:确定校
服的颜色,应该调查一下同学们分别喜欢的颜色,收集
整理同学们喜欢的颜色的数据后再做出决定。
(二) 探究新知
1.了解统计全过程
(1)
师:如果现在班里调查,怎样调查呢?
(2)
出示根据统计表,先说一说表格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再
尝试回答
下列问题:
全班共多少人?
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最多?
如果给这个班做校服,选择什么颜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
合适吗,为什么?
2.收集数据,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如果组织同学们去游玩,最好安排在什么季节?
(2)组织学生举手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收集数据,指导学生填写第4
页的统计表。
(3)完成表格下面的问题。
教
学
过
程
3.小结
想知道选择什么颜色做校服更合适、什么季节游玩更好,
就需要调查一
下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最喜欢的季节,收集整理喜欢每一种颜色、每一个
季节的
人数,最后根据人数做出最后的决定。生活中做很多决定都需要像这
样先进行调查,收集整理相关的数据
,再根据数据做出决策。
(三) 拓展延伸
1.班级图书借阅情况统计。(第5页,第5题)
(1)观察统计表,表格中的数据分别表示什么?
(2)尝试回答表格下面的问题。
(3)根据表格,自己再尝试提出一些问题。
2.调查全班同学最喜欢吃哪一种水果?(第6页,第6题)
(1)请一个学生组织全班举手调查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
(2)填写表格。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数据的收集整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
时】
记录
课题
数据的方
法
1.了解统计的全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必要性;发现画“正”字收集数据的优势,
备课时间
备课人
教学目标
掌握画“正”字收集数据的方法。
2.经历收集数据的活动,在观察、比较中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掌握画“正”字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难点:掌握画“正”字收集数据的方法
课件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
境:学校要进行讲故事比赛,要从两位同学中选出一位,班中进行
了投票,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记录。选
哪位呢?
2.揭示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在做出某个决定之前往往需要
先收集
、整理有关的数据,根据数据做出判断,就像刚才大家都认为根据投票结
果应该选“陈小飞”参加讲故事
比赛。记录数据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可以画“正”
字,也可以画“√”或者其它符号,哪种更好呢?这节
课我们就来学习记录数据
的方法。
教
学
过
程
(二) 探究新知
1.比较收集数据的不同方法
(1)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2)思考:你喜欢哪种收集数据的方法,为什么?
2.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1)学生依次说出自己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教师与其他学生画“正”字记录。
整理数据,填表。
(2)回答问题(写在书上,小组交流)
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 )的人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有( )人。
你最喜欢去( ),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 )人。
3.小结
通过
刚才收集整理数据,同学们一定都发现了,因为用画“正”字的方
法记录,是5个、5个的计数,5、1
0、15、20、25……相比画其它的符号,
数起来更方便更简单。因而画“正”字是收集数据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三)拓展延伸
1.根据天气情况记录,填表并回答问题(第4页,第3题)
(1)填表
(2)回答问题
(3)集体订正,说说你分别是怎样想的?
2.根据交通工具的调查记录,填表并回答问题(第5页,第4题)
(1) 填表
(2) 回答问题
(3)
集体订正,说说你分别是怎样想的?
(四)
思考:为什么我们在收集数据的时候会画“正”
而不是其它
什么字呢?另外,“正”字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汉字,那么外国人又是怎
样记录数据
的呢?
板书设计 记录数据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三课
课题
时】 简单
的统计图 <
br>1.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能读懂图、根据图回答相关的问题、提出问题,补充
完成简单的统计图。
备课时间 备课人
教学目标
2.经历读图、制图的过程,在观察、比较中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
3.能利用所学的简单的
统计图与“倍”的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感受数
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能读懂和制作简单的统计图。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难点:发现简单的统计图的特点
课件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这是二(1)班的同学们最喜欢看的书的情况调查。从表格中你能看出什么?
小兰画了一幅图来表示的统计结果,你想看看吗?图中有四个条形,每个条
形都是由16个完全
相同的小长方形摞成的。一些小长方形被涂上了黄色,黄色的
条形有的高些,有的矮些。你能看懂这幅图
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
2.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收集数据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将继续
学习统计的相关知识:
用图表示数据。用什么图?图有什么好处?怎样画?就请你带着这三个问题开始<
br>这节课的学习吧!
(二)探究新知
教
学
过
程
1.感受统计图的形象、直观
(1)从图中,你能看出喜欢哪两种
书的人数之间有2倍关系吗?先想一想“2
倍”是什么意思。
(2)你能将喜欢看这四种书的
人数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排队吗?你选择的是
看表格还是看图?很多同学都是看图得到的答案。看表格比
数的大小不是也一样
可以排出顺序吗,为什么你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看图呢?
(3)小结:
看来虽然都能表示统计的结果,图比表格更形象、直观,更便于我
们进行比较。这种能表示统计结果的图
,我们叫它统计图,我们今天学习的都是
最简单的统计图。统计图能够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
系。
2.了解统计图的类型
(1)二(2)班的亮亮也将他们班最喜欢看的书的情况制成的
统计图,可是看
他画的图却不能一下子比较出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问题出在哪?
(2)小明
也根据二(2)班同学的情况绘制了一幅统计图,可是跟这幅可不太
一样,哪不一样呢?
(3
)小结:这样画成条形的统计图,可以是横向的也可以是纵向的,条形的方
向并不会影响它所要表达的意
思。
(三)拓展延伸
1.对号入座
小马虎可喜欢统计图了,他将自己统计的某路
口十分钟内经过车辆的情况制
成了统计图,但是忘记在条形下面没标明车辆的类型了。
他只记
得出租车的数量恰好是公交车的2倍,并且私家车最多、小货车最少。
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每个条形分
别代表的是什么车。
(1)出租车的数量是公交车的2倍。图中能找出两个“2倍”关系,怎么办?
(2)从图中,还能看出什么?
2.根据电视报销售情况的统计,回答问题(第6页,第7题)
3.思考:本单元结束了,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受呢
板书设计
简单的统计图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第一课
课题
时】 平均
分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备课时间 备课人
教学目标
2.通过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等平均分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平均分”的含义,建立“平均分”的直观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含义与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课件
(一)情境导入
1.观察主题图,初步感受“平均分”
(1)出示主题图:
(2)二(1)的同学们明天要参观科技园。在出发之前,他们都做了哪些准
备工作?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为每位同学准备的食物都有哪些?
(4)观察他们分的食物,你发现了什么?(分每种食物时每份的数量同样多)
2.实际操作,进一步感受“平均分”
(1)为出游准备的食物还没有分完。接下来,就请同
学们在小组内将15个
橘子也按照同样的方法分成5份,要求把橘子分完。
(2)学生动手操作
(3)汇报分橘子的结果
(4)请小朋友观察分橘子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课题
(1)总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2)下面的分法,哪个是“平均分”?
(二)探究方法
1.摆一摆:把15块糖平均分成5份,可以怎样分?
(1)
问:什么叫“平均分成5份”?
(2)各小组动手摆一摆。
(3)学生汇报结果(一个一个分;每一份可以先放2个;每份一共放3个)
(4)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一份一份
”地分,只要保
证“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连一连: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结果是什
教
学
过
程
么?
3.数一数、再圈一圈。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将8根笔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下面哪种分法对。
(1) 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意的分法。
(2)
有办法将第一种分法变为平均分吗?
(3)
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既然也是平均分为什么不选
择这种方法呢?
(4)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
有18根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根;
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根。
(1) 先说一说你想怎么分。
(2) 画一画、圈一圈,说说你分的结果。
(四)总结延伸
1.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1)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2)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2.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
时】 平均
备课时间
分的练习
分含义的理解。
备课人
1.在理解“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
教学目标
2.通过对比、分析等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包含除”与“等分除”的异同,
丰富对
平均分的认识。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对比的方法,发展思维。
重点: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理解“等分除”与“包含除”的异同
教学准备
课件
(一)情境导入
生活中有许多时候都会用到“平均分”,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平均分的重
要特点是什么?
这节课我们继续在“分一分”的过程中认识“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
1.想一想,分一分
将8块蛋糕平均分到4个盘子中,你都可以怎样分?
(1)学生动手操作感悟方法;
(2)学生交流不同的分法:
方法一:每盘里分1块,剩下4块还可以再继续分,每盘再分1
块,都分完
了,将8块蛋糕平均分到4个盘子中,每盘有2块。
方法二:因为4个2是8,所
以每2个放一盘,恰好可以分出这样的4盘,
也可以得到将8块蛋糕平均分到4个盘子中,每盘有2块。
(3)小结:在平均分的时候既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一份一份地分,只
要每份同样多,就
是平均分。
2. 圈一圈,填一填
有16个杯子,
每2个装一盒,可以装( )盒。
每4个装一盒,可以装(
)盒。
每8个装一盒,可以装( )盒。
(1)
自己独立思考,圈一圈,想一想,每次分的结果有什么不
同。
(2) 和同伴交流分的结果。
3.试一试,练一练
请先想一想下面的情况是不是“平均分”?如果是,应该以几个为一份?
(1)16罐蜂蜜,每4罐分给一只小熊,可以分给( )只小熊。
(2)小熊有12根筷子,分给六只小动物够用吗?你是怎样想的?
(3)地上有12个苹果,小刺猬每次运走3个,一共需要运几次?
教
学
过
程
小结:小结:每几个为一份,就可以几个几个地分
,总数中有几个“一份”,
就是能平均分成这样的几份。
(三)拓展延伸
1.有15个木块。
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
小结:
不同之处是:第一个是以3个为一
份,看15里有几个3;第二个是将15平
均分成5份,看每份有几个。
相同之处是:都是平均分,每份同样多。
2.图中一共有(
)张风筝画片。如果每6张画片做一个风筝,可以做
( )个。
(四)回顾总结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平均分”,对“一份
一份”分的方法有了新的认识。这
些知识将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平均分的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课
课题
时】 除法
的认识
1.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备课时间 备课人
教学目标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把除法和平均分联系在一起,理解
除法
的意义,将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与实际相结合。
3.让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重点: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引入,出示情景图。
(1)大熊猫是我们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他憨厚的样子惹得很多小朋友都喜
欢它。你们知道,它们最喜
欢吃什么吗?
(2)饲养员叔叔为大熊猫准备了12根竹笋,打算分4次喂给熊猫吃。每次
要
喂熊猫几根竹笋呢?
2.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如果将12根竹笋平均分成4次喂熊猫,饲养员叔叔每次该喂熊猫几根
教
学
过
程
竹笋?可以用小棒表示竹笋,边摆边想边说。
(2)学生动手操作
(3)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可以一根一根分,也可以两根两根分,也可以
三根三根分。)无
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次饲养员叔叔可以喂几根竹笋?
(4)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1)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饲养员叔叔解
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
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计算方法——除法(板书课题)
(3)问:谁能用1句话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帮饲养员叔叔分12根竹笋的?
我们的分法是平均分吗?出示动画
(4)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5)动画:有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这样的几盘?
这也属于平均分的问题,也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2.认识除法
(1)介绍除号:我
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除法也有自
己的运算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
(2)介绍写法: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
对齐。
(3)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4)解决饲养员分竹笋的算式写法:把12根竹笋平均分成4份
,就是用12
÷4,每份有3根竹笋,结果就等于3。写成完整的算式: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5)问: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6)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①把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2份,写出除法算式,并读一读
,再说一说除法
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②平均分成3份呢?平均分成6份呢?
(三)拓展延伸
1.分饼干:出示动画
(1)明确要求:先动手操作,用18个长方形表示18块饼干,依次把 18
块
饼干平均分给3人、2人、6人,再根据分的结果填写除法算式。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读出填写的除法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2.“平均分”与“除法”
(1)圈一圈,再写一写:24里有(
)个4,20里有( )个5。
学生根据要求,自己动笔圈一圈,再将“平均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出
来。
(2)看图圈一圈:10÷2=5
15÷3=5用“圈一圈”的方式表示出对除法算
式所表示的“包含除”及“等分除”两类不同的含义。
学生独立完成,
3.解决问题
(1)分白菜:有18棵白菜,每6棵分一筐,需要这样的几筐?
(2)做风车:5个小朋友一共做了30个小风车,平均每人做了几个?
(3)做游戏:15个小朋友做游戏,分为3组,每组几个人?
15个小朋友做游戏,每5个人一组,可以分几组?
又来了3个人,平均每组有几人?
每一个问题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说一说是怎样平均分的,再说
用哪个
算式解决问题更合理。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除法的认识
教学反思
【第四课
课题
时】 除法
的练习(1)
1. 使学生在明白“
平均分”含义和掌握平均分方法的基础上,巩固除法意义
熟练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备课时间 备课人
教学目标
2.
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充分体会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让
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
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重点: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难点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20根小棒等
(一)情境导入
1.复习旧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除法。(板书课题)
(2)我们还认识了一个新的运算符号:除号,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写除号。
(3)今天我们继续去发现除法算式的新秘密。
(4)情境:今天,热情好客的大熊猫又来欢
迎我们了,还准备了又大又香的
竹笋。出示主题图:图片1
教
学
过
程
(5)观察思考:大熊猫遇到一个问题,请
聪明的你帮助解决。如果把20根
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
(6)老师准备了20根小棒,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竹笋分一分,边想边摆边
说。
(二)感悟新问题
1. 分一分,感悟除法。
(1)分一分
①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互相交流自己摆的过程和结果。
②教师巡视并指导:要分多少个竹笋?怎样分? 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
(2)写出除法算式
①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20根竹笋,每4个竹笋装一盘,可以装5
盘。出示图片:图片2
②教师:刚才同学们在分
竹笋的过程中,每盘分4个,分5盘也是“平均分”。
分的过程你一定会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吧!
③学生汇报除法算式:20÷4=5(盘)(教师板书)
2.复习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1)理解除法算式含义
①请学生认真读一读除法算式。
②结合图说一说20 ÷
4 = 5这个算式的含义:20代表什么?4代表什
么?5代表什么?
(2)巩固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①谁能介绍一下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板书)
20 ÷ 4 = 5(个)
∶
∶ ∶
被除数 除数 商
②教师请学生向同桌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③教师请学生自己想一个除法算式,并写在黑板上,请其他学生介绍算式的
各部分名称。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1)情境:有12个灯泡,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可以装几个
灯座?用小棒
先摆一摆,写出除法算式,并读一读,再说一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含义。(出示图
片:图片3)
(2)请学生同桌合作,心里想
一个自己喜欢的除法算式,并用小棒摆出来,
请同桌根据摆的过程猜出除法算式,并说一说除法算式各部
分名称。
(三)拓展延伸
1. 说一说
出示图片4。
(1)请学生认真读一读除法算式。
(2)再指名请学生说出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2.分一分,填一填。
出示图片5。
12个小圆片,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每3个一份呢?每6个一份呢?
(1)请同学们认真读信息,用小棒代替小圆片摆一摆。
(2)根据摆的结果填空并列出除法算式。
(3)读出填写的除法算式,说一说除法算式每部分的名称和意思。
板书设计
除法的练习(1)
教学反思
【第五课
课题
时】 除法
备课时间 备课人
的练习(2)
1.使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掌握平均分方法
的基础上,巩固除法意义,沟
通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教学目标
2.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巩固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
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
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重点:1.巩固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2.初步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难点:巩固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12根小棒。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最近我们一直在研究除法,今天我们上一节有关除法的练习课。(板
书:除法练习课)
(二)探究新知
2. 我会读。
(1)教师出示一道除法算式题目:12÷6=2(板书)。
(2)请同学共同读出这个除法算式。(板书:12除以6等于2。)
2.我会认
教
学
过
程
(1)教师请学生介绍12÷6=2这个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2)教师出示一组算式,请学生开小火车读一读算式,并介绍算式的各部
分名称。
教师板书: 12 ÷ 6 = 2
∶ ∶
∶
被除数 除数 商
3.我会分
(1)可以分给几只猴子
①情境:同学们除法算式认得特别准,
小猴想和你们做朋友,请大家开动
脑筋帮助它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出示图片:图片1
②请同学们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小猴想请大家看看它是怎么分
的?
③汇报:
有12个桃子,每只小猴分3个桃子,可以分给几只小猴?请同
学们用小棒代替桃子,先摆一摆,分一分
,再说一说。
④思考:分的过程和结果怎样用算式表示?
⑤出示算式12÷3=4(只)。出示动画:14.小猴分桃
⑥教师请学生介绍12÷3=4(只)中每个数的名称以及表示的意思。
(2)每只小猴分几个
①情境:有12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出示动画:
14.小猴分桃
②学生可以用摆小棒的方法,表示出每只小猴分几个。出示动画:14.
小猴分桃
③学生分享方法,并列出除法算式:12÷4=3(个)。
④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4.我会想
(1)思考:回忆小猴分桃的过程,
读一读算式:12÷3=4(只);12÷4=3(个),同桌讨论研究这两个算式有什
么相同
点,有什么不同点?
(2)学生汇报:相同点是都有12、4、3,每个数表示的意思一样;不同点<
br>是不同,所以算式除数不同,商也不同。
5.我会摆
(1)教师出示算式:14÷2=7,请学生读一读。
(2)猜猜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用小棒摆一摆。
(3)学生操作:根据算式,先思考算式可以代表什么意思,再用小棒摆出分
的过程和结果。
6.我会写
(1)教师出示情境图,请学生写一写。
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2)请学生体会除法和乘法的关系。
(三)拓展延伸
1.分一分,填一填
出示图片3。
根据题目要求,同学们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也可以圈一圈,写出除法算式。
出示图片4。
2. 读一读,写一写
出示图片5。
看图理解题意,先读一读,再按要求写出算式。
3. 圈一圈,填一填
出示图片6。
看图理解题意,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4.
找一找
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除法解决问题,请你认真找一找,说一说。(如:一共
有10名
同学参加跳绳,每2个人一组,可以分几组?)
板书设计 除法的练习(2)
教学反思
【第六课
课题
时】 除法
的练习(3)
1.帮助学生巩固除法意义,沟通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并会灵活解决简单的数学问
题。
备课时间 备课人
教学目标
2.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巩固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
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提
高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1.巩固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2.初步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难点:巩固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30个小圆片。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学习特别有进步,数学小精灵也来到
我们的教室中,想和大家一起上
一节除法练习课。(板书:除法练习课)
(二)探究新知
1.算一算。
(1)数学小精灵听说大家除法学得特别好,想考考你们!
(2)教师出示3道除法算式题目: 6÷2= 9÷3= 12÷6=
教
学
过
程
(3)请同学们可以用手中的小圆片摆一摆,算出每道题目的得数。
(4)请学生读算式,说得数,并介绍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2.编一编
(1)小精灵带来一幅图,出示图片:
<
br>(2)引导学生思考:看到这幅图中的白菜宝宝,你能编一道用乘法或除法解
决的数学问题吗?并
尝试列出算式。
(3)学生通过同桌交流讨论,看图编题。
(4)学生编出问题可以是:每堆有5棵白菜,一共有3堆,一共有多少棵
白菜?算式是3×5=15(
棵)5×3=15(棵)(板书)
一共有15棵白菜,每堆有5棵白菜,可以放几堆?算式是:15÷5=3(堆)
(板书)
(5)一共有15棵白菜,平均分成3堆,每堆放几棵?算式是:15÷3=5
(棵)(板书)
(6)一幅图,我们不仅找到了乘法算式朋友,还找到了除法算式朋友,同
学们真会思考!
3.摆一摆
(1)操作:同桌合作,请学生用手中的小圆片摆一摆:先思考你们想
每堆
放几个圆片?放几堆?根据摆的过程尝试编一编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再列出乘法
算式和除法算式。
(2)汇报:选择1-2组学生的作品,展示摆的结果,请其他同学看图猜一<
br>猜他们想到的数学问题是什么?并列出算式。
①情境:把12个桃子,平均分
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出示动画:14.小猴分桃
4.选一选
(1)小精灵自己也摆摆水果,看:教师出示图片:
请学生根据图片猜一猜小精灵想怎样分桔子?
根据分的过程它还列出了两个算式:8÷2=4(个)8÷4=2(盘)
哪个除法算式对呢?为什么?
(2)小精灵还带来线段图,你能根据线段图猜出小精灵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吗?出示图片:
根据分的过程它还列出了两个算式:24÷3=8(个)24÷4=6(个)
哪个除法算式对呢?为什么?
5.猜一猜
(1)教师出示图片:
(2)请学生猜一猜△和☆各代表多少?
(三)拓展延伸
1.读一读,圈一圈
出示图片:
学生先读一读除法算式,根据除法算式,动手圈一圈,并说一说算式中每个
数表示的意思。
2. 分一分,写一写
出示图片7:
同桌合作,把圆片平均分,并说给同桌听一听,再写出乘法和除法算式。
3.
试一试,说一说
出示图片8:
你能尝试填出每张卡片的答案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板书设计 除法的练习(3)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七课
时】
用
2 ~ 6的
乘法口诀
求商
备课时间 备课人
1.学生能够运用2
~
6的乘法口诀求商。
2.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能够择优选择更适合自己
教学目标
的方法。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重点:能够看到除法算式,想到乘法口诀。
难点:能够想到适合的乘法口诀来求的除法算式的商。
课件
1.情境导入
(1)情境:出示图片。
(2)导语:秋天到了,玉米成熟
了,一群小猴子跑过来,他们要分吃这些玉
米。这么多的玉米,到底应该怎么分呢?
2.探究新知
(1)教学:求商的不同方法。
12根玉米,每只小猴分3根,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教师导语:
从这个问题中,你读懂了什么?
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分组讨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汇报不同的方法。
第一只分3根,12-3=9;
教
学
过
程
第二只分3根,9-3=6;
第三只分3根,6-3=3;
第四只分3根,正好分完。
一只小猴分3根,两只小猴分6根……可以用乘法口诀算。
可以列出除法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12÷3=
(2)教学:用3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师导语:12÷3是个除法算式,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它的结果呢?
可以反过来想,3乘几等于12。
我们可以想3的乘法口诀,因为有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所以商是4。
教师小结:看来当我们计算除法算式的结果时,也可以利用我们学习过的乘
法口诀来帮忙。
(3)教学: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如果分给四只小猴呢,每只小猴吃多少根?
列式12÷4
也可以用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来帮忙。
教师导语:看来三四十二一句口诀,就可以帮助我们解
决两道不同的除法算
式,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动画,就明白为什么了。
出示小动画:
动画展示2和4的闪动。
教师小结:通过这个动画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一句乘法口诀就可以帮助我
们计算两道除法算式。
(4)教学:运用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
出示图片
共有24课树,每行栽4棵。可以栽几行呢?
用24÷4=6——因为我们知道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所以就知道答案是6。
四六二十四这句口诀不仅可以解决24÷4这个算式,还能计算哪个算式呢?
——24÷6
3.知识应用
出示课件
导语:这里有6种不同形状的邮筒,不过每种邮筒上面都有一个数字,每一
封信件的得数如果和邮筒上面的数字相等才能放进去哟。
依次计算每封信件上面的得数,然后拖拽信件到相应的邮筒中。
在计算的过程中要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4.知识拓展
出示课件
根据这幅图请你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3 × 6 = 18
6
× 3 = 18
18 ÷ 3 = 6
18 ÷ 6 = 3
运用所学知识来计算这四个算式。
观察这四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板书设计
用2 ~ 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