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巡山小妖精
526次浏览
2020年10月01日 11:4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理想的作文-公务员初任培训

2020年10月1日发(作者:盛宣怀)


全册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
(一)数与计算

四则运算(第一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三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四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六单元)
包含两部分内容:

整数知识的一些整理
到四上整数的教学(认识、运 算)已经结束,有必要对整
数的运算顺序、运算定律等知识进行总结概括,使所学的知
识系统化 。
四则运算:主要对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总结。
原来混合运算的顺序有自己的线索:从连加 、连减、乘加、
乘减→连乘、连除→两头是乘除中间是加减的。应用题也有
独立的线索,两者紧 密相连,到高年级一般前一单元是混合
运算,后一单元是应用题,这样安排有一定的道理,先独立
成章说明运算顺序,再在解决问题中,再按规定的运算顺序
列综合算式,互不干扰。
现按照《课标》精神,结合具体情景理解不独立成章,与
数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结合。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主要对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总
结,同时教学应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认识在本套教材中分两个阶段:
(1)三下 ,初步认识小数。结合学生熟悉的十进复名
数,如借助元、角、分来认识小数并进行简单地加减计算。< br>是感性认识阶段,虽涉及到小数的意义,但没有涉及小数的
数位、计数单位。
(2)本单元系统认识小数,从小数的产生、意义、性
质、大小比较等角度来认识。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在第一阶段“小数的初步认识”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概括其法则。


三角形


边的特征: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在一上初步认识了三角形,这里将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研究边角的关系。
内角和等于180°
(四)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教学植树问题。

使学生从更宽泛的角度来认识数学,领悟数学,产生对数
学的兴趣。
(五)实践活动
营养午餐、小管家:属第二层次解决实际问题。
各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一、教学内容
混合运算义务教材是单独编排,实验教材是与计算和解
决问题相结合。
混合运算前面 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左的顺序计算两步
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主要内容有:
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具体安排:1,解决问题形式出现:
同级运算(例1加减混合运算;例2 乘除混合运算)、含
两级运算(例3 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例4 两个
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2,三步式题形式出现: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例5 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有关0的运算

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进行整理——引导总结。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
式题。
2.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
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编排特点


主要以解决问题的形式来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 决问题进行的。在
解决问题时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列式的方式可能不同。
如果思路相同,只 是列式的方式不同,但注意通过沟通分步
与综合算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如例1。
分步和综合算式都是先算走了44人后,剩下多少人,再加上
又来了,就是现在的。使学生看到 它们解题思路、步骤是相
同的,只是一个是分步列式,一个是综合算式,以明确只有
加减法的混 合运算按从左往左的顺序计算的合理性。
对学生列出的综合算式,应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 br>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如有的方法学生只分步列式应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概括
运算顺序。
2.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本单元的实际问题,有的数量关系学生比较熟 悉或已接
触过,但有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如归一问题,学生难以理
解,因此让学生逐步掌握解 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本单元
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学时,要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
如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如画线段图。
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 看到量,用量的关系
来描述解题思路。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
天接待多少人, 再计算6天接待多少人。”不要停留在“先用
987÷3,再乘6”的描述方式上。可能开始学生不习惯 ,但
要逐步培养这种分析方法。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通 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
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
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 理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
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
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 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


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一、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乘法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练习题中安排
应用
运算定律简单的运用: 连减的简便计算、加减计算的灵活
应用、连除的简便计算、乘除计算的灵活应用
二、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
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 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
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编排特点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
完整的认知结构。
将有关运 算定律的知识集中于一个单元,加以系统编排,
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 过
系统学习,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
解和应用。
义务教材在概括运算定律时,主要是给出几组算式,让学生
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进行概括。
实验教材主要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
算定律的现实背景。
四、具体编排
本单元分为三小节。


1. 加法运算定律
2.乘法运算定律
主要教学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分别安排了3个例
题。
五、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本单元主要是概括运算定律,但对 于小学生来说,运算
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
习,对加法和乘 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
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 br>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前面介绍编排特点和具体编排时,已 谈到本单元运算定
律的概念主要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简便计算也是在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体现 的。其目的就是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
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并看到数学的作用。因此教学时除< br>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外,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选取现
实素材,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知 识。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本单元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 习
的重要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如小数的性质,不仅可
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 且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
础。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既是小数
乘除法计算 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
基础。这些知识逻辑性比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 难,
教学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宜的措施帮助学生
理解这些知识。
一、教学内容
主要有:1、小数的读写、意义; 2、大小比较、小数的
性质、小数 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3、生活中的小
数、名数和小数的改写——改写成用“万”或“亿”作 单位


的数;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改写成用“万”
或“亿” 作单位的数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
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
化的规律。
3.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 小数
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
作单位的小数。
三、编排特点
1.简化小数的意义的叙述。

1
小数实质上是 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可以写
10
11
1
、、
10< br>1001000
以0.1,可以写成0.01……因为小数的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 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所以可以仿照整数
的写法来写。(新教材“定义”时不再强调“计数单位”此点 )
义务教材正是这样描述小数的,这样编排没什么问题,
但学生一般似懂非懂,从教学的情况 来看,一般讲到这老师
就让学生看书理解。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现在我们淡化
了说理(即十 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表示
的道理),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明 确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表示。”以
此说明小数的意义。 如果有学生问起为什么十进分数可以用
小数来表示,教师可以依其理解能力加以说明。
2.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为了让学生体会这
一点,教材单设一小节“生活中的小数”将生活中的小数、
名数与小数的互化合并在一起进行教学。其中 ,名数与小数


的互化还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编排,使学生体会到互化是< br>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3.改变了 “扩大……倍”“缩小……倍”的说法。
“扩大 ……倍”与“缩小……倍”在小学数学阶段约定俗
成的理解是:扩大几倍就是乘几。缩小几倍就是除以几 。但
是一些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数
a
扩大
n
倍,应是< br>a
+
na
倍,而不是
na
。也有人认为:“倍”只适用于数的 扩大,
不适用于数的缩小。考虑到上述问题以及与中学的衔接,我
们在本套教材中进行了尝试性 的改变。在“小数点位置移动
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将“扩大……倍”“缩小……倍”
修 改为“扩大到……倍”“缩小到……分之一。”
本单元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
习的重要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如小数的性质,不仅
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 且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
基础。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既是小
数乘除法计算 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
的基础。这些知识逻辑性比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
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宜的措施帮助
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第五单元 三角形
一、教学内容
原来认识三角形只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 三角形,
现在要从定义、特征等方面来认识,抽象概括的程度提高了;
原来义务教材“角的度量 、垂直于平行、三角形、平行四边
形和梯形”共同安排在第八册第六单元,现在把三角形单独
放 在第八册教学,其余内容提前在第七册教学。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定义、各部分名称、
稳定性;三边的关系、三角的关系、三角形的分类、图形的
拼组。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
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
2.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
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 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
别它们。


3.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 三角形的
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 赏数学美。
4.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
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本单元安排了4个例题:
内 容
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
理。
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
的算理并能正 确地进行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
用 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
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 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
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三、编排特点
1.为计算教学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现实背景。
本单元教材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体育运动 素材,作
为计算教学的背景。使学生一方面体会小数加减法对生活的
密切联系,另一方面使学生 受到爱国主义和强身健体的教育。
2.小数加减运算集中编排。

小数加减法义务教材分别安排两个例题进行教学。

现在考虑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
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
考虑是否要用 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基于以上原因,
所以把小数加减法放在同一个例题(例1)中进行教学。 这
样既突出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又节省了教学时间。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实
际上是整数的相关知识的推广,因此,教学时应注意这部分
知 识的复习。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
教学内容:轴对称;平移。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
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 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
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注意知识的科学性。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复式统计表、单式条
形统计图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制作 复式
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制作方法以及对这种统计图的分析
预测。本课的学习,不但可以用来 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
实际问题,也是今后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 br>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
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 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把简单的复式条形图补
充完整。根 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
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培养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与他人讨论、交流
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作出合理的分析与
预测
综合应用:营养午餐


活动内容: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午餐的营养问题设计了相
应的数学综合应用活动。

教材先给出一个学校一天的三份午餐菜谱让学生选择
一种,从中引出科学饮食的问题。

用表格呈现了包括三份菜谱中的9份菜肴在内的10
种菜肴的营养成分含量,并以 专家提供的形式,给出了10岁
左右儿童应从午餐中获取的热量和脂肪的指标。

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让学生判断学校提供的午餐是否合
格、自己动手搭配符合营养标准的午餐、统计全班同 学喜爱
的五种搭配方案等活动。
活动目的:
1.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 相关知识解决问
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
的意识。
2.学生通过了解各份菜中热量、脂肪、蛋白质的含量
和营养午餐的一些基本指标,还能促使学生克服偏 食、挑食
的毛病,养成科学饮食的习惯。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同笼
“鸡兔同 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
它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
的一般性。解决这类问题时,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
题的过程。“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 推理能力,
列方程则有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因此在解决
“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 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


某一种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
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
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用假设法和列方程法解决“鸡
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的算理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
1、采取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学生探讨不同的方法。
2、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第十单元 总复习

洗沙发-探索月球奥秘


江苏人事考试中心网-证婚词


新疆兵团人事考试中心-钱学森的名言


洋浦中学-清明节内容


早上好问候语-房屋租赁合同样本


抗日英雄-数学教学总结


关于青春的歌曲-单位工作证明范本


武安政府网-西联汇款查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