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公函的写法-法制教育资料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及前后知识联系
在第
一学段的基础上,第二学段安排了两次观察物体的教学,分别安排在四
年级下册、五年级下册,使得本套
修订教材观察物体的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分别
安排的内容是:
二年级上册
◆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积
木)。
◆从3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
状不同。
四年级下册
◆从3个位置观察3个不同的几何体的内容,让学生发
现在某一个位置可能看到3个物体的形状会一样
,为以后学
习逆向思考作铺垫。
◆根据给定的观察到的一个面的形状,摆出4个、5个小正方体的立体拼搭形状,使学生感受到:从一个角度观察到
的形状,不能唯一确定立体图形形状;随
着所用小正方体块
五年级下册
数的增多,拼搭出的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数量也增多。
◆给出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让学生摆出所观察的图
形。使学生感受到从三面观察才能确定立体的形
状。
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几何体的基础上学习的。
主
要内容有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
的几何组合体。这些内容都
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
推理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具体安排如下: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2、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
力。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2、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教学难点:
1、在实际观察中,从观察到的物体能抽象出平面图形。
2、在实际观察中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的形状,能辨别异同并
表示出来。
具体教材内容分析:
一、填空改连线,直逼教学目标
例1是从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移来。(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用正方体搭成的
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新旧教材例题中都提及“下面图形分别是小华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然而
新教材呈现的方式是“连一连”,而旧教材呈现的方式是“填一填”。
新教材由“填空”
变为“连线”,在已经给出的三个图形里,指出哪个图形
是前面看到的、哪个图形是右面看到的、哪个图
形是上面看到的。 只要把头脑
里的几何体的三个面的图形表象与教材给出的三个图形比照,
用连线的方式把
自己头脑里的表象外显。 这样的呈现方式,贴近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已有生活经
验,便于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而不是旧教材中以老师的演示或少
数学生的活动与回答代替
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亲自思考。
呈现
方式的改变,降低了观察对象的难度,提高了学生观察操作活动的针对性。
易
于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交流观察物体的感受,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并结合图形构
造, 进一步
体会几何体与平面视图之间的转换,发展直觉形象思维与空间观念,
实现教学目标。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
,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只是一个知识的堆积
过程,而是一个不断探索、获得与生成的过程。 因此,在教
学活动中只有让学
生亲历观察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
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二、立体到平面,凸显空间观念
新教材在编排内容上增加例 2 (用 4
个小正方体摆出上下两层(下 3 上
1 )形状不同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这 3
个方向进行观察)。
新增例 2
,丰富学生的操作体验,学生通过拼摆小正方体,有了丰富的表
象储备,才会有丰富的空间想象。
而这种空间想象是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上的, 只
有通过教师引导才能深化。
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绝大部分东西都有形状,
只是有的形状简单,有的形状复杂。
因此,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了各种形
状,置身三维世界中。 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
早期经验,上小
学后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渐渐将这种感性经验发展为抽象的概念,
渐
渐获得简单的几何形体的概念。
这是一个体验、积累和升华的过程,是建立在
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 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
解和把握,也是一个
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
教材的呈现为“摆一摆、看一看”,提醒我们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应
让学生
先用四个同样的正方体照样子摆一摆,再从不同位置仔细观察。
顾名思
义,“观察物体”是用眼睛看物体。
如果不摆出物体,只是看教科书画的立体图
形,就不是真实地观察物体。 学生不可能真实经历从前面看
、从右面看、从上
面看的活动,不可能真实体验几何体各个面的形状,更不可能获得观察物体的知
识技能。 另外,学生动手摆出几何体,能通过触觉感知其形状特点,这是对观
察物体
的视觉信息的有力支持和必要补充,
从而获得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感性
经验,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想,分析和推理等过程。 二是重视观
察、比较、
表述,学生边看边说,分别说出从前面看到什么形状,从右面看到什么形状,从
上面
看到什么形状。 这是三维立体向两维平面转化的思维活动,凸显空间观念
发展的重要价值。
三、操作中观察,积累活动经验
教材例 1 和例 2 都突出“摆一摆”,让学生在操作中
观察,在做中思考,
不仅凸显数学思考及其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更重视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例 2
“移动一个正方体”,
几何体的形状下依然是 3 ,上依然是 1
,但是上面的正方体不是在左边,而是
在中间(或右)。
变化后,要求通过观察,找出变化后的几何体的前面、右面、
上面的视图。 例题还要求比较变化后上面
的形状相同,左面的形状也相同,可
前面却不相同,体会几何体结构上的不同,前面视图也不相同,而三
个几何体的
结构虽然不同,左面、上面视图为什么相同?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
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 帮
助学生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
过程的结
果。
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载体, 我们应在深入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实际
情况,在“变”与“不变”中,大胆整合教材,扬长避短。
让学
生深刻体会和把握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引导学生在观察中
触摸数学的本质,简单的内容不简单处理,从而散发出浓浓的数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