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straightly-天津二手房买卖合同
四年级 下 册备课
第一单元
单元主题
单元组成
走遍千山万水
本组《古诗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
》三篇精读课文,《七月
的天山》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
本组教材作者用生动优
美的语言,并以他们独特的感受,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
往的景观。那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山水,那充满神
奇色彩的天然溶洞,那风景
如画的桂林山水,那奇特的新疆天山风光,犹如一幅幅画卷,带我们走进祖国
的万水千山。古诗词、散文游记,多样化的文章体裁,丰富多彩的语言,一定
能引起孩子们阅读
的兴趣。“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
实践活动,如积累描摹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
搜集自然风光的图片、文字资料。
通过这些语文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感受大自然的美。
1.认识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能借查字典和联系
上下文,读懂词句的
意思,积累佳句。
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学习通过看注释,边想象
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单元教学
目标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说出有关景物
的特点。
4.感受景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5.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能模仿课文例段写话。
6、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感受大自然的美。
1.品味诗句,理解诗句句意,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了解景物,想象其美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景物的特点,激发爱美的
教学重点
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3.理清习作顺序,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写的方法,
4.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
1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难点
2.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
教学准备
1、搜集自然风光的图片,制作课件。
2、搜集课外资料,补充阅读。
1、诗三首
2课时
课时安排
2 桂林山水 2课时
单元教材
分析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2课时
4、七月的天山 1课时
语文园地
4——5课时
第 1课时
授课时间 第 2周 月 日 备课人 王媛
课文题目 1、古诗词三首
1.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个生字,理解
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目标
3.读
懂三首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感悟每首诗
中描绘的独特景色。
4.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教学重点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难点 想象美好画面,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
教学准备
1.
自学生字,熟读三首诗。
课前预习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一、吟诗:
1. 解释题目:抓住“独”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2、反复练读:一读通,二读节奏,三读意思: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二、释义:
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
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
二次备课
(方法和手段、
改进意见)
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
此通过众鸟
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
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
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
感。
4指导读《独坐敬亭山》
5、练写:
此时此刻诗人望着敬亭山似乎有千言万语:
敬亭山默默看着作者仿佛在对他说:
交流
三、拓展:《望木瓜山》
交流:读后感受
诗人李白在这首诗中并没
有写出敬亭山的美景,而是通过这
首诗让我感受到诗人的心情,这种写法叫做借景抒情。那大
诗
人刘禹锡又是如何描写洞庭的美景呢?
教学第二首
一、吟诵、理解
1.
解释题目:抓住“望”简介洞庭湖
2、反复练读:一读通,二读节奏,三读意思: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二、释义:
1.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
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
色很美。
2. 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
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
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
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
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
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仿佛浮现了怎样的画面?交流:读出这
种美景。
三、对比阅读:
《登岳阳楼》杜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这两首诗中的洞庭湖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那为何作者眼中
的洞庭湖是这番景象呢?(夜晚秋天的宁静)
四、吟诵:
读出情境。
推荐阅读
《望木瓜山》李白《登岳阳楼》杜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板书
设计
鸟飞尽 光 色
云独闲
孤独寂寞 和
山相对
教学
反思
备注
第 2 课时
备课人
授课时间 第
周 月 日
课文题目
忆江南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2.通过自主阅读、查看注释等方式理解词的意思。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感受言语美感,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
能力。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教学重点
2.有感朗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难点
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
学生搜集有关白居易的资料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二次备课
1、古往今来,有多
少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春天。你们还(方法和手段、
记得哪些古诗?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写了一首《忆
江南》。
2、诗词对比巧识词牌:这首《忆江南》和以前学过的古诗有
什么不一样?
3、揭题,读题,理解“忆”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以知促情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指正读音。(注意“谙”
字。)读正确、
通顺;边读边看注解,想想白居易忆的是江南的什么?
2、诗人为什么忆江南呢?江南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学生自
读自悟,理解诗意。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一)忆江南之美景
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指名读。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理解“胜”和“蓝”的
意思。
(2)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学生展
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3)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你的脑子里浮现出了哪些词语?
(4)学生结合想象诵读。
(5)体会江花和春水就这样互相映衬的美。男女生合作读。
改进意见)
(6)春天的景物很多,但诗人只抓住了两种最有代表性的景
物,两种对比最强烈的颜
色,把一个亮丽、美妙的江南的春
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体会词句的对仗美。
2、江南的这些风景诗人曾经是多么熟悉啊!教学“风景旧曾
谙”。
(1)哪个字是熟悉的意思?“曾”呢?
(2)理解“旧”的意思。简单渗透背景。理解“风景旧曾
谙”。
3、除了江花、江水,还有什么风景词人也是那样的熟悉?
4、这许许多多的景物,用语言又
怎能描述得尽?所有的赞叹
都浓缩成简单的三个字——江南好。师引读全词。
5、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从这个反问句中你还体会到
了什么?理解读。
(二)忆江南之故人
1、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出示资料,创设情境。
2、诗人忆的还有江南的什么?板书:景 人)
3、千言万语道不尽诗人对江南人的留恋和
怀念,只浓缩成最
最朴素的三个字——江南好!(指生个性化诵读)
4、一首《忆江南》,寥
寥27个字,却一唱三叹,字字浸满了
诗人对江南景、人深深眷恋的情。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深
情诵读全词。
5、闭上眼睛,让我们沉浸在这美好的回忆里。(背诵)
(三)忆江南之往事
1、江南为官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但值得回忆的事情却太多
太
多,我们刚才学的只是《忆江南》其一,还有其二、其三!
2、出示其二、其三
(1)自读,讨论三首词的异同。
(2)从这两词中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3)江南的一草一木,均让诗人魂牵梦绕。多么深的江南情
结!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齐读:江南好
推荐阅读
《忆江南》其二、其三
忆江南 词牌名
板书
设计
景
人
情 珍惜
教学
反思
备注
第 3 课时
备课人
授课时间 第 周 月 日
课文题目
桂林山水
1.,认识生字、新词指导写“澜”。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能有感情地朗
教学目标
读并背诵第二自然段
3、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排比、比喻具体描写景物的方法。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能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
并背诵第二自然段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排比、比喻描写
教学难点
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课前预习
搜集桂林山水的资料
教 一、激趣导入; 二次备课
学
过
程
设
计
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
它独特的(方法和手段、
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二、整体感知,带入情境。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
下。(板书:甲天下)
三、默读课文,梳理结构:
1、文中主要写了什么?(板书:水 山)以及特点
2、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总写、总结)
四、精读第二节,体会写法。
1.指名朗读,指导写“澜”。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
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
绿。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
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A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
绿啊!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
特点写明白吗?
B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
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
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
印象。
C齐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你还发现了什么?运用了
比喻、排比)
改进意见)
4.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
为什么这节开头,
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小结写法:抓住特点,具体描写(运用对比、排比、比喻)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
具体
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学生试背。
推荐阅读 《浓碧》《桂林山水歌》
2 桂林山水
板书
设计
甲天下 总写
水:静 清 绿 抓住特点 具体描写
山:奇 秀 险
对比 排比 比喻
美如画 总结
教学
反思
备注
第 4 课时
第 周 月 日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文题目
桂林山水
1、迁移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感受桂林山的美景,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第三自然段。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描写的方法,并尝试仿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尝
试模仿一处景物。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
带自己喜欢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胜古迹。
一、复习导入,背诵第二段
二、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
br>上节课,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
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
们用这种方法自学第
三节。
2.出示要求。读读:读第三节。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练练:读出美的感受。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扶放结合,注
重学法的迁移。)
3.全班交流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4、.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奇、秀、
险)
(围绕教学单元目标,读写结合。让学生悟出写作方法。)
三、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
1.范读。
2.激情点拨。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
以说是
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幅画是谁画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
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
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
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板书:美如画)
3、学生齐读最后一节。
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四、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
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胜古迹。
二次备课
(方法和手段、
改进意见)
2.说一
说,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
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推荐阅读 《浓碧》《桂林山水歌》
2 桂林山水
板书
设计
甲天下 总写
水:静 清 绿 抓住特点 具体描写
山:奇 秀 险
对比 排比 比喻
美如画 总结
教学
反思
备注
第 5 课时
备课人
授课时间 第 周 月 日
课文题目
记金华的双龙洞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指导写“臀、簇”。
教学目标
2. 了解
游览顺序,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
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3、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抓住路途的特点具体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路途的特点具体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表现祖国大好山河的风景图、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做成
ppt课件。
课前预习
读课文、认生字、标自然段,制作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
教
学
过
谈话引入,导入课题,板书题目。
齐读题目,指导理解“记”的意思。
二、通读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二次备课
(方法和手段、
改进意见)
程
设
计
1.出示词语。注意“浙、蜿”等字的读音。(课件出示词语)
2、. 指导学生结合汉字形
声字构字法,理解“蜿蜒”的词义,
并引导学生结合旧知,联系生活,学会运用“蜿蜒”。
3. 读课文句子“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
一条青龙。”引导学生感悟“双
龙洞”得名的由来。
三、理清条理,
1、再读全文,说说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游览的路线
是怎样
的?板书:金华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
内洞—→出洞
小结:这就是写景文章常用的游览的顺序。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作者游双龙洞的?(4
-7自然段)
那其他的自然段分别在写什么?(2-3沿途风光)
四、讲读课文二至三段。
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读课
文说说。(映山红)(油桐)、(沙
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怎样?(板书:一
片明艳)
3、作者又是怎
么具体写的呢?(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山上
开满了映山红,无论是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有精<
br>神。“精神”怎么理解?)指导读。
4、除了所见还有所闻,溪声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么写
的?
5、作者为什么要写路上看到的景色?这溪流和双龙洞有什
么关系?
推荐阅读
板书
设计
教学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一片明艳
反思
备注
第 6课时
备课人
授课时间 第 周
月 日
课文题目
记金华的双龙洞
1、感受“孔隙”特点,学习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
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 2.
自学课文,抓住重点词句,进一步了解双龙洞内洞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表
达方式并能仿写一段话。
3、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重点感受“孔隙”特点,学习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
表达方式。
指导学生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学习作者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
的表达方式仿写一段话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复习词语
课前预习
交流自己曾经游览风光的经过,还可以带上照片或写一段话。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1.游览洞口、外洞,教学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画出
有关词句,
边读边想象。(洞口宽,洞内大。)(板书:宽、大)
相机
1.复习游览顺序,(板书)
2.我们还随着作者去领略了沿途迷人的景色。那么洞中的
景
物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着作者一道去玩
赏、领略,好吗?
二、学习新课,品读理解
二次备课
(方法和手段、
改进意见)
理解“突兀森郁”。
(2)练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仿佛……”体
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过渡: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
叫孔隙?(课件出示游外洞、过孔隙的情景,
指导学生理解
“孔隙”。)
2.重点感受“孔隙”特点,学习表达方式
1.
指名读,全班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出孔隙特点
的。
2.
理解“孔隙”词义,揭示孔隙的特点:窄小(板书)
3.
深入文本,感悟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窄小特点的。要求学
生用心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1:虽说是孔隙……是这样小的小船。(作者用常
见的事物具体写孔隙的窄小。) <
br>2:眼前昏暗了……擦伤鼻子。(作者用自己游览的感觉具体
写孔隙的窄小。)抓住“贴”换词感
受。
3、假如你就是游客,仰卧小舟,工人拉着绳,帮助你穿孔隙,
过水道,你会有怎样的感
受?(指导朗读)
小结写法:叶老没有直接点明孔隙的窄小,而是用常见的事
物和自己游览的
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
4. 梳理游记内容,发现构段特点。
找找这
个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从表达方式上,你发现了什
么奥秘?(条理清晰,体现了游览过程)
师生交流总结:在过孔隙时,叶老按游览顺序,将见闻、感
受,生动具体地记录下来,使人身临其境,这
就是游记的典
范。
5. 读写互动,迁移运用。
出示几幅图:山峰、吊桥……,唤
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仿照
孔隙的写法,说出自己游历的感受。师生交流、反馈。
三、自学第五、六段。
1、自学要求: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是怎么写的?
2、默读、交流:概括出内洞的特点。(板书:黑、奇、大)
3、交流: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内洞的?
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
重点体会,练读“这些石钟乳和石笋……也很值得欣赏。”。
3.作者游完了内洞,又排队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结束了
双龙洞之旅。
四、回归整体,体会写法
1.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叙述有条理,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出洞
2.叶老先生抓住景物的特点将见闻、感受,生动具体地记录
下来,使人身临其境。
五 迁移运用。
结合生活体验,仿照孔隙的写法,写出自己游历的感受。
推荐阅读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备注
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高、宽、大)(窄、矮、小)(黑、奇、大)
第 7 课时
备课人
授课时间 第 周 月 日
课文题目
七月上天山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教学目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的习作顺序以及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教学难点
学习如何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把景物写具体。
教学准备
1、搜集天山的资料
2.课件
课前预习
1、搜集天山的资料2、画出本课的四字词语。
一、谈话引入,进入情境
1.谈话,板题《七月的天山》
2、学生介绍有关新疆和天山。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地读课文。
2.检查认读词语、词组: <
br>3.通过刚才的初读,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从文中你看了些什么?你有什么不明
白的地方吗?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学生交流,再请代表在全班发表看法,提出问题。
4、.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初读的感受,也
提出了一些不理解
的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来读课文,相信你会有更大
的收获。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受
1.同学再读课文,在读中注意抓住作者观察点的变化,可以
用笔把这样的词语、句子勾画出来。
2.谁出来把你画的词句读一读?(明确作者的三个观察点:<
br>进入天山——在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3.师:在天山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景象也是各不相同
的,请你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细细地读一读,看看作者描写了哪
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
的印象。
学生组合成学习小组,一起学习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
提示:①作者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次备课
(方法和手段、
改进意见)
②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
4.分小组汇报学习体会,在学生汇报时师适时进行点拨。
5.汇报点评
A进入天山——描写了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景物。
再往里走——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
映成趣。
走进天山深处——描写了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点写了五
彩缤纷的野花。
B重点交流写法。
抓住如下几句交流修辞的好处:
①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
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②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
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
溪流,浪花往上抛,
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③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
绿的原始森
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
点点细碎的日影。
④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
精神。
四、感悟作者的写法
作者是怎样把天山的美表现出来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移
步换景,条理清晰)
推荐阅读 《趵突泉》
板书
设计
进入天山 雪峰 雪水
七月的天山 再往里走 森林 日影 美
走进深处 溪流 野花
修辞手法的运用,移步换景,条理清晰
教学
反思
备注
第 8-11 课时
第 周 月 日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文题目
语文园地一
1、掌握本单元字词,积累古诗名句。
2、能
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
意识。学会制定春游方案。
教学目标 3、能按一定顺序观察景物并能具体明白的描写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4、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激发学生
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
情,同时培养孩子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
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
意识。学会制定春游方案。
教学重点
2、能按一定顺序观察景物并能具体明白的描写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
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
意识。学会制定春游方案。
2、能按一定顺序观察景物并能具体明白的描写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
教
学
过
程
1、复习本单元字词,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难点
2、
初步制定春游活动的方案。
口语交际(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次备课
(方法和手段、
谈话引入: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了,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春改进意见)
的气息?你们想出去找找春天吗?今天我们就要商量商量,
设
计
怎样才能快乐、安全、有意义地找到春天。
二、读课题,明要要求。
1、自读课题,弄明白说话的主题是什么。(春游计划)
2、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
(1)时间、地点
(2)准备工作
(3)开展的活动
3、除了书上提到的这几个方面,你觉得还有必要说清楚什么。
自由补充
三、分小组讨论
1、提出要求
(1)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
(2)分工合作,团结协作。
(3)学会倾听
(4)作好记录,形成书面计划草案。可以表格的形式进行。
时间 地点
活动内容
准备工作
分工
其它
2、自由组合。并选出组长
3、进行讨论。
4、各小组进行汇报。
5、评一评:取长补短,统一意见,形成班级的春游方案
习作(2-3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春天来了,校园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生机,同
学们在课前
仔细观察了校园。你觉得我们的校园美吗,最美
的是什么。(自由发言)想把这些美用笔记录下来吗?
二、读题:明要求。
1、自读题目,弄清写作的内容和要求。
2、梳理:内容:
(1)校园的一处景物
(2)别处的景物
(3)发生在校园的一件事
要求:顺序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三、指导选材:
1、典型性:写一处景物,选择最美的、自己观察得最仔细的。
2、新颖: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
四、指导写法:
1、要有一定的顺序
2、怎样写具体:观察要细致;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语言优美。
五、相互交流:
1、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构思,在交流中得到启发。
2、提出自己在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拟定草稿。教师指导,及时发现优点和问题。
七、学生完成后,选择一篇较为典型的文稿
做点评,肯定优
点,指出问题,然后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词语盘点,日积月累(1课时)
一、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盘点里的词语,有选择地听写。
二、我的发现。
1.分角色读对话。
2.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3.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这样
的句式有什么好处?
4.全班交流。
5.摘抄。
6.想一想: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读到过这样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诗句。
2.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
3.教师点评释译。
4.比一比,看谁背得多,看谁背得快。
四、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口头介绍,或者借
助投影仪口头介绍。
推荐阅读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