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墓志铭-经典励志语录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
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
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
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
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
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
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
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
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
有风趣。
3.释题:
宿:过夜
新市:地名
1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
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
怎样的感情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
交流。
3.齐读一、二句:
(1)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 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
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2)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2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板书:树头
理解:
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阴
为什么没形成树阴?
(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
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阴。这一点
,可见这
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3)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
示画面)
(4)这
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
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
态描写(板书)。在这
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
达的
。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1)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 黄蝶 菜花
走:跑
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2)女生读第4句:
处:地方
3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寻:寻找;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3)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4)再看图(后两句动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
。“跑”、“寻”
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
目一新
。
(5)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6)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板书:喜爱
(四)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
填空:诗中通过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
情景来说明是________季
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情。
2.诗
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
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
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
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
了什
么呢?(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
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
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
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
作者看到这一切感到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板书)
呀!
4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配乐)
(五)绘幅彩画,深化理解。
1.这首诗有静有
动,有声有动,情意盎然,充满童趣。如果我们
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篱落 一径
枝头 儿童 黄蝶
菜花)
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
板书:黄(绿)(黄)
补充板书,完成板书。
3.自由动手绘画。(配乐) (我们学了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
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
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
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
4.评析学生作品(实物投影打出)
(六)课外延伸,引导练笔
按这首诗的三、四
句的意思进行改写,描写捕蝶这一场面,写时
要注意动态描写,扣住“急”“走”、“追”、“寻”等词
语去进行想象发
挥。题目为《捕蝶》。
5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杂、篱”字,会写“杂、稀”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背
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初读感知
1.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板书课题,解释课题,引入新课。
A.这节课我们学习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板书课
题,课件出示课题,学生齐
读)
B.解释课题。(课件展示)。质疑,诗人为什么对农村生活那么情
有独钟呢?让我们一
同走进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去感受诗人笔下的
田园景色。引入新课。
①师指名读诗题,相机指导:“杂”读平舌音,“兴”读第四声。
②指导书写。
师范写“杂”字,生边看边书空。师提醒生注意“杂”在田字格
6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中的位置,下面部分不要写成“木”。
③了解题意。
师引导:“杂兴”:随性而写
的诗;“四时”在这儿表示一年四季,
那么整个诗题的意思是什么?
预设: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④生齐读诗题。
2.简介诗人。
(1)师引导:这首诗的作者是范成大。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谁
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
(2)师指名回答。(师相机出示课件)
(3)生自由读简介。
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引导: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
子读顺。
(2)生自由读诗,边读边圈出诗中的生字。(出示课件)
4.检查自学,指导识记,读通、读顺本诗。
(1)生自主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出示课件)
(2)师指名认读,相机引导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形声字识记示例:“蜻蜓”是一种昆虫
,所以都是虫字旁,右边的
“青、廷”分别是这两个字的读音。
(3)师重点指导“蜓”字的书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强调右边
不要写成了“延”。
7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4)检查课文预习。
①课件出示全诗。
②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③引导生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师引导:小声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
园风光。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读完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④生小声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交流;师指名交流。
⑤师小结:金黄的梅子、又肥又大的杏子、
雪白的麦花,还有结
了油菜籽的稀稀疏疏的菜花……范成大给我们营造的意境多美呀!联
系生活
实际来读诗,能带我们快速进入诗的意境。
5.指导读出节奏。
(1)师引导: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2)师指名读,相机指导:“
二二三”是七言诗中常规的划分节
奏的方法,但是为了保持词语意思的完整,有时可以分为“四三”或<
br>者其他节奏。
(3)师生合作朗读。
(师)“梅子金黄”——(生)“杏子肥”。
(师)“梅子金黄杏子肥”——(生)“麦花雪白菜花稀”。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
养成课前查找资料的习惯。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思。
板块二 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8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1.自主读诗,感受诗中的“景美”。
(1)师引导: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流利,也很有节奏
,读出了诗
歌特有的韵味。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通过了解诗歌大意来感受
诗人的情感。
(2)生通过分小组读诗、想象画面、看注释等方法交流学习。
(3)指名交流。
师引导: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你读懂了什么,眼前浮现出了怎
样的画面?
示例1:
我仿佛看到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挂满枝头。(相
机出示梅子、杏子挂满枝头的图片)
示例2:读着“麦花雪白菜花稀”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
面: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已经落去
,只剩下稀稀疏疏的残朵;一
眼望去,全是雪白的麦花。(相机出示麦花、菜花图片)
(4)理解“菜花稀”。
师引导:油菜花在每年三四月间开放,花开时,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形成金黄色的花海,一望无际,令人叹为观止。到了
四五月间,油菜花败落了,结出
许多油菜籽,菜花就变得稀稀疏疏的。
这就是诗句中的“菜花稀”。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1)师引导:诗人范成大在初夏的乡村,看见了金黄的梅子、果
肉肥厚的杏子、雪白的麦花和
因结了油菜籽而变得稀疏的油菜花,顿
时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出口成诗。(出示课件)
9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2)师指名读。
(3)创设情境引导朗读。
①师引读: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跨越时空来到诗人范成大所
在的这个美丽的乡村,当我们置身于这迷人的风景当中,情不自禁地
大声吟诵的诗句是哪两句?
生: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②引导想象画面朗读。
师引导: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③生大胆想象,自由交流。
④师小
结:这简简单单的14个字,描绘了一幅美若仙境的画卷,
我们仿佛置身于美妙的田园,这就是古诗的魅
力。让我们带着这种感
觉,一起品读这两句诗。(板书:景美)
⑤配乐齐朗读。
3.想象画面,品读诗中的“人忙”。
(1)师引导:我们和诗人范成大一同游览的哪里是乡
村,简直就
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
么呢?
(2)预设:农民在地里干活。
(3)引导理解“无人过”。
①师引导:作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人们繁忙的劳动场面,你
是怎么知道他们在干活的呢?
②示例:我是根据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中的“无人过”推断
10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出来的。初夏的时候白日
渐长,正是农忙的时候。村子里没有行人,
勤劳的农民们一定是下地干农活去了。
③(课件出
示相关图片)师继续引导想象:联系前面的诗句和图
片,想一想,农民们在地里忙着干什么呢?(板书:
人忙)
④示例:初夏的时候,农民们要把成熟的梅子、杏子摘下来,去
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
肥。他们早出晚归,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
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⑤师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农民们在田地里热火朝天地干农
活,却要写“无人过”呢?
⑥示例:侧面描写。
⑦师小结:诗人只用了3个字就让我们想象到农民们怀着喜悦的
心情到果园里摘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不辞劳苦地去麦地除
草,去油菜地施肥的情景,婉转含蓄
,化繁为简。这就是诗的魅力啊!
(4)引导体会乡村的“宁静”。
①师引导:篱笆前没有人经过,显得那么安静。诗人在篱笆边看
到了什么呢?
②课件出示蜻蜓、蝴蝶飞舞的图片。
③师引导:作者为什么要写蜻蜓和蝴蝶呢?
④示例:衬托村中的安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5)师生合作朗读。
①师引导
:白昼渐渐变长,篱笆外没有人来往。诗人看到了蜻蜓
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满怀喜悦之情,出口成
诗“日长篱落无人
11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板书:热爱)
②师生合作朗读。
(6)引导想象画面。
①师引导:此时此刻,诵读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
飞”,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
的画面?
②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图片、注释等自主学习、理解诗句的<
br>意思,想象画面,是为了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主动
参与学习的欲望,教给学生学
习的方法。
板块三 反复吟诵,品悟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1)创设情境,带着想象朗读。
师引导:如果你就是诗人,此刻正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
在你
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陶醉其中,诗意正浓,于是作了一
首《四时田园杂兴》。
现在请你大声地吟诵这首诗。(生齐读)
(2)引导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师引导:多
么美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富有
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
吗?美美地再读
读吧,把它记在心里。(生齐读)(板书:赞美)
(3)指导背诵。
①师引导:经过反反复复地吟诵,相信范成大的这首《四时田园
杂兴》(其二十五)已牢牢地印在同学
们的脑海里了。谁能背给大家听
12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听?
②师指名背诵。
2.课堂总结,激发兴趣。
师:诗人范成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
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通
过诗歌传递给了世人。我国古代的田园诗人留下了很多描写田园生活
的
脍炙人口的诗篇,同学们在课后也可以读读,增强自身的文学底蕴。
【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
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
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情。
【板书设计】
13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生通过品味咀嚼“亡赖”、“醉”等词语,深入理解诗词的意
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生借助朗读、析词、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意境,从中受
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词的大意,有感情地背诵诗词,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完成识
字任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剖题切入。
1.师导语: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
被称为“诗词国度”。从
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词,从这些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
的
神奇秀丽,感悟到人物的志趣情操。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词的
殿堂,去感受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
乐·村居》。
2.请同学们看看老师写课题。
教师边板书边说“清平乐”是词牌名,真正的题目是“村居”,所
以中间要有一点。
3.谁能把题目读好?
(清平乐注意“乐”的读音,词牌与词题中间要略有停顿)
14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4.师
:一眼看到“村居”,大家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展开想
象,体会农村恬静和谐的生活)
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让阅读更
有趣味,一起再来读课题。 <
br>过渡:你们的描述已经让我陶醉了,在大词人笔下,又给我们展
示出一幅怎样的风景画呢?让我们
打开书,走进词人所营造的田园世
界吧!
二、理解字词,疏通语言,初步感知词意。
1.读书要求: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做到八个字:字字响亮,
字正腔圆。
2.生自由读词。
3.师从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理解字词等方面检查学生自读的情
况。
A.注意读好字音:茅檐、相媚好、翁媪、锄豆、卧剥莲蓬。“媚”
读去声,“媪”读“
ǎo”,“剥”读“bō”。
B.相机理解“翁媪”一词的词义。
看图,谁是翁?
我们学过“孤舟蓑笠翁”、“家祭无忘告乃翁”,“翁”
是什么意思?“翁”就是指年老的男子。
那“媪”有“女”字旁,想一想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指的是
年老的妇女。
C.相机理解“吴音”一词。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写这首词,
15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在江西上饶地区,这里春秋时代属于吴国。现在那里的人还在使用“吴
音”。
师小结
:刚才通过联系旧知、观察画面、分析字理等方法,理解
了一些词语的意思。今后,大家在学习古文时,
也可采取这样的方法
去学习。
4.初步感知全词大意。
交流:能说说这首词的大意
吗?你感觉哪个句子意思不好理解?
(教师对学生不理解的词句指导)
5.生分组说词意,读诗句。
三、整体感知、想象画面,品味诗词情趣。
1.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词读到这儿为
止,你看到了几幅画面?
生交流:
A.看到池塘上泛着的绿意,溪中流水淙淙。硕大的荷叶托着水上
芙蓉—荷
花,还泛着青春的红晕。引读:这就是——“茅檐低小,溪
上青青草。”
B.“溪上”:看到
一对老夫妇坐在家门前聊家常。引读:这就是—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C.看到
二儿子心灵手巧,正用薄竹片专心致志地纺织精致的鸡笼。
引读:这就是——“中儿正织鸡笼。”
D.“溪东”:看到一亩见方的豆田上,大儿子正辛苦地锄苗。引读:
“大儿锄豆溪东。”
16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E.“溪头”:看到调皮可爱的小儿子正趴在池塘边,剥开莲藕吃莲
子,不时咂着小嘴。引读:这就
是——“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
蓬。”
2.师:“茅檐、小溪、青草、老翁媪”,这一切
巧妙的组合成了一
幅美丽的图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诵读全
词吧!
四、引导发现,品析词眼,提挈全篇,深化情感。
1.师过渡: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
见。”我们已经读了这么
多遍,再通过自己的想象,一定理解了很多。但古诗词创作年代毕竟
离
我们遥远,所以有些字词背后蕴涵着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细细品
味。
2.师:你读懂了哪些字的内涵?有什么问题?品读、交流:
A.品味“亡赖”。
(1)仔细读读最后两行,想一想。“亡赖”在这里应该取什么意
思?
(2)引导学
生从“喜”字感受到诗人对小儿子不是讨厌,而是喜
欢;从“卧”字感受小儿子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烂
漫、调皮可爱;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从小儿子的姿态、吃相等方面来理解。
(3)“最喜
”和“卧”字让同学们推敲出了亡赖的应取之意感受
到小儿子的活泼顽皮,那怎么读呢?指名读,读出小
孩子的可爱、淘
气、活泼的童趣。
B.品味“醉”。
17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1)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2)醉可以组什么词?(陶醉、酒醉、沉醉……)
研究:在词中你认为哪种醉更为恰当?
预设:美好的风光、孩子们的勤劳可爱、夫妻的恩爱让老两口陶
醉。
除了陶醉,老两口闲暇之余喝喝酒,聊聊天,因此还有些酒醉之
意。
有感情地朗读,想象老两口心理,他们会说些什么?
学生畅谈后再读,读出温馨的情景。
小结:老人为风景的迷人而醉,为夫妻的亲密而醉,为孩子们的
懂事而醉。(感情诵读)
C.理解诗人之“醉”。
(1)多么美好的景色,多么和睦的家庭啊!课文里除了老夫妻之
醉,还有谁在醉?(诗人)
(2)想象诗人喝了一点酒来到这里看到和平安宁的情景,情不自
禁地吟出了:(生读)醉里吴
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3)诗人因为什么而醉?仅仅是因为喝酒了吗?(诗人因美丽的
田园风光而醉,因安宁的田园生活而醉)
(4)师:这样的情境怎能不让人陶醉?怎能不让人向往呢?
让我
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学生有感情诵读全诗)
五、吟诵积累,引读明意,拓展延伸。
1.师:如此醉人的词,能不能像吟诵古诗那样把它吟诵于心呢?
18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把书合上试一试。(自由背诵)
2.师生背整首词。
3.师生对白。师说词意,生说词句。
4.指名背诵。
5.师:今天我们跟随着辛
弃疾来到了宋代的乡村,和他一起感受
恬静的田园风光,一起领略了安乐的田园生活。相信在这次旅途中
,
我们的心灵同样也得到了陶冶,得到了净化。
在古词中还有许多描写田园生活的,同学们可
以继续查阅,也可
以了解辛弃疾的其他词。“学无止境”,“举一反三”才能带着我们走向
更广
阔的学习空间。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景——美
人——美
醉
19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率领、觅
食、和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
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
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
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欣赏富有乡
村特色的“交响乐”。说一说:你在哪里听过这样
的“交响乐”?给这首“交响乐”起个名字。
2.在你的脑海中,乡村是什么样的?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教师导学: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来描述这种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20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的乡村风光的?让我们读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
利。
2.教师导学
:读这篇课文时,有些字词需要注意,课前老师布置
了预习性作业,现在就来考考你们:
(1)出示轻声词:
时候、芍药、尾巴、石头。
指生读,有什么发现?齐读。
(2)出示生词:
学生用不同方法识记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3)理解词语:学生提出不明白的词语,全班交流理解。
(4)指导书写:师重点范写“冠”“率”两个比较难写的字,注
意字的结构。
(5)学生练习:写完的同学交流欣赏,提出意见。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快速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在乡下人家的哪些地方都看
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引导的同时进行板书。
(1)表示空间顺序的词语有:屋前、门前、屋后、房前等。
(2)体现时间的词语有哪些?
季节:春雨、夏天、秋天。
21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时候:傍晚、夜里。(前面几处风景在什么时间可以看到?)
3.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这篇课文不是采用单一
的空间顺序或时间顺序,而是按房前屋
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及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进
行
交叉描写的,展示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难怪作者在课文的
结尾处不禁这样说:(课
件出示中心句)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
的风景。
(1)这个句子中,哪些词语概括了乡村风景的特点?(独特、迷
人)
(2)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四、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是如此自然亲切、优美恬静,其实作者只是
描写了一些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
场景。那么,课文都描写了乡下人家
的哪些生活场景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第1~6自然段,选一
个
你喜欢的场景,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
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
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五、教师小结,整体回顾。
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
,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
乡下人家都是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课
件出示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
独特、迷人的风景。(学生
齐读。)
22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下节课,我们将走进课文
的字里行间,去领略乡下人家独特、迷
人的风景,继续感受作者笔下乡村风景和语言文字的美。
【第二课时】
一、在情趣中置身“乡下人家”。
导入:如果要画一幅画,可以用什
么笔呢?其实,中国的语言文
字也是一支很好的画笔。它能画出一幅幅独特的画卷。唐代诗人王维
的诗,就曾被苏东坡称为“诗中有画”,意思是读着王维的诗,眼前就
会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通
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乡下人
家》这篇课文,字里行间藏着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真可谓“文中有
画”。这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乡下人家》。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在品读中感受“乡下人家”。
1.学生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课文中描写的画面。
(学生
回答,教师相机出示乡村生活画面及文字: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
雨后春笋图、鸡鸭
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2.过渡:乡下人家的瓜藤、鲜花、竹笋、鸡鸭及吃饭、睡觉,
都
是一幅美丽的图画。难怪作者要这样感叹——(课件出示中心句)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
的风景。
3.同学们,让我们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
迷人吧。
三、在赏读中享受“乡下人家”。
(一)板块一:瓜架、鲜花、竹笋。
23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1.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
br>迷人之美的语句并做上记号,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
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
的画面。
2.交流反馈。
(1)指名读画记号的句子,谈感悟。课件出示瓜架图片。这位同
学带我们来到了乡下人家的瓜架下面。课件出示句子: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
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
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①在这里
,这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农家屋子前攀
爬上屋檐的绿绿的藤和叶子,点缀其中的青、红的
瓜,色彩明丽,生
活气息浓厚,把农家小屋装点得别致生动、亲切可爱、质朴自然,无
人工雕琢
之感。)
②小结:乡下人家是用有生命的青、红的瓜来装饰,用绿绿的藤、
叶来装点。
③为什么说这些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与城里的房屋门前
不同。)
④跟这样一
道别有风趣的装饰相比,城市里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
石狮子和竖着的两根大旗杆会给你什么感觉?(威严
、冷漠、人工装
饰。)
⑤小结:这句话的前半部分说了生机勃勃的瓜、藤和叶,后半部
分说的是呆板、严肃的石狮子和大旗杆,这就形成了对比。通过比较,
24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我们发现,“青、红的瓜
,碧绿的藤和叶”才是乡下人家所独有的风景
啊!这真是别有风趣的装饰!
⑥比较三者,填空练习。
花儿落了的时候,结出了( )的瓜,像(
)似的挂在房
前,衬着( ),它不如高楼门前的石狮子那样( ),也不如大
旗杆那样(
),却是那么( )。
⑦从所填词语中,你感受到什么?(可爱。)
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可爱的感情。
(2)课件出示句子:
有些人家,还在门
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
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显出一派
独特的农家风光。
①探究“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的意思。追问:朴素和华丽是一<
br>对反义词,用在同一个句子中矛盾吗?为什么说它们是朴素的呢?(这
些花没有漂亮的花瓶.花盆
的衬托,也没有漂亮的纸来包装,它们点
缀了乡下人家的生活,尽管不名贵,很常见,很朴素,但朴素是
最自
然的,而最自然的往往最能展现美丽的光彩,在它们身上,朴素中见
华丽,朴素与华丽融合
了起来。怪不得作者要说,这是一道独特的农
家风景。)
②课件出示各色鲜花图片。
引导学生说说看到的内容。(学生自由说)
③齐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象画面。
25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3)课件出示句子: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
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①几场春雨过后,你看到了什么?
抓住“许多”“成群地”“探”等词语,体会生动、形象的表达手
法。
“探”出来与“长”出来、“冒”出来有什么不同?
(从“探”字体会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它
们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
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②这番情景正像谚语所说的“清明雨水多,竹笋满山坡”“春雨下
一时,嫩竹长一尺”,并展示图片。
③创设情境:假如现在你们就是小春笋,你们那么快从地里钻出
来想看到什么?
④作
者把小春笋当成人来写,不仅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也形
象地写出了小春笋想钻出来的迫切心情。怪不
得作者要感慨——(课
件出示中心句)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
的风景。
(二)板块二:鸡、鸭。
1.指名读描写鸡觅食和鸭戏水的段落。思考:从他们的朗读中你
听出了什么?
2.带着我们丰富的想象再读读这段话,女生读第3自然段,男生
26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读4自然段,体会它们的可爱和作者对它们由衷的喜爱之情。
正是因为作者喜爱它们,所以他不由自主地发出感慨——(课件
出示中心句)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
的风景。
(三)板块三:吃饭、睡觉。
1.自由读第5、6自然段,谈谈自己了解到了什么,并体会“天
高地阔”一词描绘的场景。
2.句式训练。
(1)根据原文填空。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
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
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
景画。
(2)小结:乡下人家和周围的环境是那样的自然、和谐。
3.引读第7自然段。
夜幕降临后,又是另一番景象,怪不得作者要感慨——(课件出
示中心句)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
的风景。
四、在想象中拓展“乡下人家”。
1.小结: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屋
后、院
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无论是白天、傍
27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晚,还是夜里,乡下人家
都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作者把平凡的景
物、普通的场面按照空间和时间顺序交叉描写,表达了他对乡
村生活
的——(学生自由回答:憧憬、羡慕、向往等。)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
文的中心句,你一
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课件出示中心句。)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
的风景。
2.想象一
下:冬天的乡下,会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
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桌听一听。课件出示画面进
行提示。
3.全班交流。
五、在链接中丰富“乡下人家”。
1.简介著名诗人戴望舒及其作品《在天晴了的时候》。
(1)学生自由读。
(2)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汇报)
(3)齐读诗歌。
2.
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然.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自古
以来,很多文人墨客在自己的作品里表达了
同样的思绪。
六、在实践中体验“乡下人家”。
综合实践活动。(提示:读了这篇课文,你
是否感受到了农村生活
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吧。如,
乡
村图片展.搜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课后请自由组合成小组,制订出活动计
划,分组进行活动,两周后汇
报交流。)
28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天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读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
容,了解天
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
乐。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天窗》。(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2.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学生可能会问“什
么是天窗?)
3.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什么是天窗?”这个问题去读课文。
4.学生带着“什么是天窗”的疑问去读课文。(学生可说说课文
29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的描述:“在屋顶开一个
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也可以
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天窗。)
(设计意图:针
对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与
教材编排意图产生碰撞,理解编排目的的同时,学会质疑
的方法,产
生阅读的欲望。)
5.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
充
满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互相纠错正音,把课文读
正确、流利。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3.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4.自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
句话来概括。
学生读,读后交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
慰藉。”
(设计意图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
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
给了学生读书、
感悟的余地。)
5.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30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1.回忆: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2.问:慰藉什么意思?(安慰、抚慰。)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抚慰呢?
(设计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文
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
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与渔”。为学习文
本奠定基础。)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的哪些部分
触动了你的心灵,反
复阅读,体会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记录。
2.引导学生抓住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落交流读后感
受,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慰藉:安慰。也就是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中
的玩耍,天窗成了惟一的心灵寄
托,惟一的自我安慰。进而让学生结
合课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时的失落,(也可以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
体
会孩子们当时的心情)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从而找
回了失去的快乐。过程中
要结合有感情的朗读。如从“到屋里来啊!”
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令、不可违抗的气势。从“被关在了地
洞似的屋
里了。”体会孩子当时的无奈。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
一片光明,抚慰
了孩子们的心灵。从而理解为什么说天窗使孩子们唯
一的慰藉。
31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
(设计意图:在理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典型
词句进行感
悟、品位,恰倒好处地突破了文中的重难点,同时也教给了学生读书、
理解的方法。
)
(三)拓展积累
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
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
2.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
好的回忆。
(设计意图: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培养
学生的写作能力。)
32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4.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三月桃花水的特点。
3.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
爱。
【教学重点】
根据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课件)美丽的原野,美丽的桃花水。试着用自己的语
言描述
一下你看到的“桃花水”。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词,先自己读,再指名读。
3.交流:同学们在预习时通过查字典解决了哪个词语?
4.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水声如音乐
水清如明镜)
33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三、精读悟情
师:看来,两读课文之后,三月桃花水那悦耳的流淌声和清澈
的身影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
就是你们读书所得。让
我们再用心读读课文,圈一圈、画一画有关的语句。
(一)水声如音乐。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
2.(学习第4自然段)请大家先
想一想这一段该怎样读,再自
由练读。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心情。
3.指名朗读,男女生进行朗读比赛。
4.教师引读第3自然段,全班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5.这样动听的流水声,你想用一个
什么句子来夸夸它?(仿照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
修
辞方法。)
(二)水清如明镜。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
2.(学习第6自然
段)它看到燕子、垂柳、姑娘……怎么能说
明“水清如明镜”呢?(倒影。)
3.让我们也做一次大饱眼福的桃花水,尽览水中美景——学生
自由练读。
4.想不
想看一看水中美景?请大家闭上眼睛,看你能看到些什
么。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闭目想象。
5.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4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四、总结全文
1.三月桃花水,声如竖琴之音,清如春天明镜,怎能不叫人沉
醉,叫人流连——全班齐读第7自然段。
2.读到这儿,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3.全班配乐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三月桃花水
听 声音:春天的竖琴 柔和、多变、动听
看
光芒:春天的明镜 闪亮、平静、清澈
【教学反思】
通过指导学生抓课文关键词句、发挥
想象描述画面,在充分感悟
的基础上感受事物特点,拓宽学习内容,学习文本句式,展示自己对
春水的感受,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重视指导默读的方法,有利
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自主的、
创造的阅读能力和边读边想的习
惯。
35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掌握15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
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
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琥珀么?说说你对琥珀的了解。(学
生自由发言)
2.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每人一段开火车读,注意纠正读音。
36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2.学习生字。
(1)学生自学生字。
(2)汇报自学情况。
(3)同桌互相读,并互相纠正。
三、脉络梳理
叙述顺序:故事发生的时间(第1自然段)→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2~12自然段):
①松脂球的形成;②化石的形成→琥珀的发现过程(第13~17
自然段)→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第
18自然段)
四、讨论交流
1.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
(这块琥珀是透明的,
一只苍蝇和一个蜘蛛好好地躺在里面,
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
2.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
(从这块琥珀,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3.课文中哪一部分讲了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
(从“一个夏日”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4.请同学们把讲这块琥珀形成过程的部分读一读,再用自己的
话把形成过程说一说。
5.课文的其他部分是讲什么的?
(第1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时间;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
37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是怎么被发现的;第18自然段,讲这块
琥珀的样子和它的价值。)
6.请四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作业布置】
1.练习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一块具有很高研究价值
的琥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琥珀》这篇课文
,解决琥珀的形成
需要哪些条件这个问题。
二、朗读品味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几万年前要用上“约
莫”这个词?
(
“约莫”,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
棵老松树上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后来地壳发生变动,
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
超过几万
年了。)
3.教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38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树树脂的化石,要
形成琥珀,必
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为什
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晌
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因为松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
午正是太阳光最强烈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
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
象的根据是什么?
(
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泥沙下
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
在翻腾怒吼,这就为
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埋下了伏笔。)
7.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教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
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写
得活灵活现。
9.指名读第5、6自然段。
10.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刻画
了它小心翼翼的动
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11.出示句子:“蜘
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
齐包
39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在里头。”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的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
蛛,这滴
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近。这样就
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
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
十分合理。)
12.教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
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
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13.学生思考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
陆地沉下去,海水漫
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化石。)
三、课堂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呢?
四、拓展知识
让学生从
课外获取相关知识,搜索黄河象化石、喜马拉雅海生
物化石、恐龙骨架化石等图片,加深学生对化石的认
识。
【板书设计】
琥珀
形成松脂球(松树 炎热)
形成化石(时间之长 地质变化 陆地水漫 泥沙
掩埋)
【教学反思】
我主要采用讨论、交流、朗读的方法来组织教学,但在组织课
40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堂时,对课堂的节奏把握
虽然自如,其实好多细节之处仍有不足,
这也是今后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努力方向。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
训
练不够,针对学生朗读的情况,应指导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理
解的基础上感悟课文内容,
力求读得有情感、有滋味。
41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6.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读写。
2.根据提纲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引导学生揣
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揣摩语言的准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提纲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
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
与艰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42 196
二零二零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文中精彩词句。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恐龙的课文,我们一起写“恐”这
个字。“恐”上面是一个“巩”,下
面是一个心字底。当你看到心字底
时,你想到了什么?(很恐怖、很害怕、可怕的恐龙等等)“心字底”
表示这个字常常和心情有关系。随机板书:恐龙。
2.交流课前搜集的恐龙的资料。
3.质疑: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感知。
1.按要求读课文。
(1)读准生字词,读不准的字词多读几遍。
(2)文中有大量描写恐龙和鸟类的词语,读准这些词语。
2.交流。
(1)出示词语:
A.迟钝 凶猛 笨重 茹毛饮血
B.树栖 轻盈
凌空 翱翔 敏捷 五彩斑斓
①男生读第一组,女生读第二组 这些词中,有你不理解的吗?
43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