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上海新东方雅思-我初三了
目 录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学习目标
16.1二次根式
16.2二次根式的乘除
16.3二次根是的加减
17.1勾股定理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8.1平行四边形
18.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9.1函数
章 节
起始
页码
2
5
15
29
37
53
63
89
115
143
186
195
222
10
19.2一次函数
11
19.3课题学习 选择方案
12
20.1数据的集中趋势
13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
备
注
数学
学习目标
第十六
章二次根式
1、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二次根式(根号
下仅限于数)加、
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
单四则运算
备注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2、探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际问题。
备注
备注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3、理解平行四
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以及它们之
间的关系;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4、探索
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探索并证明平行四
边形的判定定理: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的四边形是平
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
形。
5、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
距离。
6、探索并证
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矩形的四个角
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
相垂直;
以及它们的判定定理: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
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
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一切性质
7、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数学
学习目标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8、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
意义。
9、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法,能举出函数的实
例。
10、能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11、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
数值。
12、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13、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能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讨论
1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
次函数的表达式
15、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6、能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
备注
y
=
kx
+
b
(
k
≠0)探索
并理解
k
>0和
k
<0时,图像的变化情
况。
17、理解正比例函数。
18、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19、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数学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备注
20、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
过程;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数据。
21、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
22、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了
解它们是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
23、体会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会计算简单数据的方差
24、通过实例,了解频数和频
数分布的意义,能画频数直方图,
能利用频数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涵的信息
25、体会样本与总体关系,知道可以通过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
推断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
$16.1二次根式(一)导学案
数学
备课时间
学习时间
2014年( 1 )月( 27 )日 星期( 一 )
2014年( )月( )日 星期( )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
a
(a≥0)的意义解答
学习目标
具体题目.
2、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
题.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具使用
形如
a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利用“
a
(a≥0)”解决具体问题。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彩粉笔、三角板等
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独立思考(课前20分钟)
1、阅读课本P 2~3 页,思考下列问题: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找出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是什么?
2、独立思考后我还有以下疑惑:(课前写在小黑板上)
二、答疑解惑我最棒(约8分钟)
甲:
乙:
丙:
丁:
同伴互助
答疑解惑
$16.1二次根式(一)导学案
数学
学习活动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约15分钟)
1、小组合作分析问题
2、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3、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形长和宽分别为13cm和
5cm,则与它面积相
等的正方形边长为_____cm。
(2)若正方形的面积3,则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
(3)圆形的面积为2
,则半径为 _______.
(4)h=5t,则t=_______
(5)你认为所得的各式有哪些共同点?
2
设计意图
65
3
2
答:表示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6)什么叫做平方根?如何表示?
h
5
答:一般地,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
a,则这个数就叫做a
的平方根。根据定义可知
a的平方根是 ± a≥0
a
(7)什么叫做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如何表示?
答: 表示为:
(a≥0)
a
(8)形如 (a≥0)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a
(9)定义包含三个内容:
Ⅰ必需含有二次根号 “ ”.
$16.1二次根式(一)导学案
数学
学习活动
Ⅱ被开方数a≥0.
Ⅲ a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含有字母的式子.
四、归纳总结巩固新知(约15分钟)
1、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二次根式的概念
形如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二次根式的性质:
2、运用新知解决问题:(重点例习题的强化训练)
例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有
_______(填序号)
(1)
32
(2)6
(3)
12
(4)
m
(m>0)
(5)
xy
(6)
a
2
1
(7)
3
5
例2.当x是怎样的实数时,下列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1)2x(2)
8
32x
(3)
x1
x3
设计意图
x1
(5)x
2
1
3x
※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的基本依据:
(4)
(1)开方数不小于零;
(2)分母中有字母时,要保证分母不为零。
※练习:课本P3 练习 P5 复习巩固 5,6,7、8
五、课堂小测(约5分钟)
1、形如________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16.1二次根式(一)导学案
数学
学习活动
2、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
3、当x是怎样的实数时,下列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1)
3x1
1
(2)
x1
4、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二次根式?
2x3
+
设计意图
-
7
3
7
x
x
4
16
8
1
x
六、独立作业我能行
1.课本P5 习题16.1第 1 、3
2.
预习课本P3-5
七、课后反思:
1、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反思:
2、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情况反思:
3、错题记录及原因分析:
$16.1二次根式(一)导学案
数学
学习活动
自我评价
1、本节课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一件事是:
课上
2、本节课我对自己最不满意的一件事是:
作业
设计意图
独立完成( ) 求助后独立完成( )
未及时完成(
) 未完成( )
$16.1二次根式(二)导学案
数学
备课时间
学习时间
2014年( 2 )月( 16
)日 星期( 日 )
2014年( )月( )日 星期(
)
1.理解(
a
)=a(a≥0),并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
2
学习目标
2.理解
a
2
=
a
并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
1.理解(
a
)=a(a≥0),并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
学习重点
2.理解
a
2
=
a
并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
1.用探究的方法导出(
a
)=a(a≥0).
学习难点
2.探究
a
2
=
a
并利用这个结论解决具体问题.
学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彩粉笔、三角板等
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境独立思考(课前20分钟)
1、阅读课本P3 ~4 页,思考下列问题:
(1)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是什么?
(2)理解
(a)
2
a(a0)
设计意图
2
2
a(a0)
(3)理解
a2
a
a(a0)
(4)了解代数式的含义
2、独立思考后我还有以下疑惑:(写在小组的小黑板上)
二、答疑解惑我最棒(约8分钟)
甲:
同伴互助
答疑解惑
$16.1二次根式(二)导学案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数学
二、答疑解惑我最棒(约8分钟)
乙:
丙:
丁: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约15分钟)
1、小组合作分析问题
2、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3、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复习巩固
(1)什么是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是什么?
◆x取何值时,下列二次根式有意义?
(1)x1
(3)4x
2
同伴互助
答疑解惑
(2)3x
(4)
(6)
1
x
1
x
2
(5)x
3
◆求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的基本依据:
(1)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2)分母中有字母时,要保证分母不为零。
◆利用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
(4)
2
(0.01
)
2
(
1
2
)
3
(0)
2
$16.1二次根式(二)导学案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数学
★结论一:
(a)
2
a(a0)
◆利用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
◆利用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
(4)
2
★结论二:
(0.01)
2
<
br>
1
3
<
br>2
4
2
0.01
2
1
<
br>
3
2
0
2
a(a0)
a
2
a
a(a0)
★
(a)
2
与a
2
有区别吗?
(1)从运算顺序来看,
(2)从取值范围来看
(3)从运算结果来看
四、归纳总结巩固新知(约15分钟)
1、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结论一:
(a)
2
a(a0)
a(a0)
★结论二:
a
2
a
a(a0)
★代数式
2、运用新知解决问题:(重点例习题的强化训练)
◆例1:计算
$16.1二次根式(二)导学案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数学
(1)(1.5)
2
(2)(25)
2
(3)(3
3)
2
◆练习1:计算
1
25
2
3
1.计算:
2
2
◆例2:化简 ◆
练习2:
(1)16
(2)(5)2
1
.0.3
2
(3)(5)
2(4)5
2
1
2
.
7
2
3
.<
br>
2
1
4<
br>
.10
2
◆练习3:化简
1
2
2
2
x1
2
3
x
2
2xyy
2
◆练习4:化简下列各式 ◆练习5:课本P5页第4、9、
(
1
)(
3
2
)
2
(2
3
)
2
10题
(2)(5)
2
(5)
2
(3)m
2
16m64(m8)
(4)a
2
b
2
(a0,b0)<
br>五、课堂小测(约5分钟)
1、(
3
22
) =
2、(3
5
)
= 3、
9
=
2
2
4、
(4)
=
5、
(3)
2
=
$16.1二次根式(二)导学案
学习活动
六、独立作业我能行
1.课本P5 习题16.1第 2题
数学
设计意图
2. 预习课本P6-7
七、课后反思:
1、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反思:
2、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情况反思:
3、错题记录及原因分析:
自我评价
1、本节课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一件事是:
课上
2、本节课我对自己最不满意的一件事是:
作业
独立完成(
) 求助后独立完成( )
未及时完成( ) 未完成(
)
$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一)导学案
备课时间
学习时间
学习目标
2014年( 2 )月( 26 )日 星期( 三 )
2014年( )月( )日 星期( )
1、理解
a
·
b
=
ab
(a≥0,b≥0),
ab
=a
·
b
数学
(a≥0,b≥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2、由具体数据,发现规
律,导出
a
·
b
=
ab
(a≥0,
b≥0)并运用
它进行计算;•
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
ab
=
a
·
b<
br>(a≥0,b≥0)
并运用它进行解题和化简.
学习重点
a
·b
=
ab
(a≥0,b≥0),
ab
=
a
·<
br>b
(a≥0,
b≥0)及它们的运用.
学习难点
学具使用
发现规律,导出
a
·
b
=
ab
(a≥0,b≥0).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彩粉笔、三角板等
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境独立思考(课前20分钟)
1、阅读课本P 6~ 7页,思考下列问题:
(1)填写“探究”内容,总结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2)二次根式的乘法公式的逆运用的作用是什么?
(3)例2你有其他解法吗?
(4)完成P7练习1-3
2、独立思考后我还有以下疑惑:(课前写在小组的小黑板
上)
设计意图
$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一)导学案
学习活动
二、答疑解惑我最棒(约8分钟)
甲:
乙:
数学
设计意图
同伴互助
答疑解惑
丙:
丁: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约15分钟)
1、小组合作分析问题
2、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3、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复习题问:
(1)什么叫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两个基本性质是什么?
◆计算下列各式, 观察计算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49
49
1625
1625
★一般地,对于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
abab(a0,b0)
四、归纳总结巩固新知(约15分钟)
1、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abab(a0,b0)
$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一)导学案
学习活动
(2)反过来:
abab(a0,b0)
(3)化简二次根式的步骤:
◆把被开方数分解因式(或因数) ;
◆把各因式(或因数)积的算术平方根化为每个因式(或因数)
数学
设计意图
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如果因式中有平方式(或平方数),应用关系式
a
2
a
(a≥0)把这个因式(或因数)开出来,将二次根式化
简
2、运用新知解决问题:(重点例习题的强化训练)
例
1
:计算
练习1:
1
、
35
(1)67(2)
2
、
1
27
3
例3:
例2.化简:
1
32
2
147
5
210
1
.
2
.3
(1)1681;(2)4a
2
b
3
;
练习2化简
3
.3x
1
xy<
br>3
1
3
2
25
xy
1
x
2
4
31
2
288
1
72
练习3化简
(1)
121
(2)
49
225
4
y
(2)
(4)
16ab
2
c
3
$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一)导学案
学习活动
练习4:已知一个矩形的长和宽分别是
10cm
和
22cm
求这个矩形的面积。
五、课堂小测(约5分钟)
◆计算与化简:
设计意图
数学
(1)
57
(2)
1
6
2
1
9
3
(3)
(4)
916
(5)
9x
2
y
3
六、独立作业我能行
1、预习课本P8-10页
2、课本P10页习题16.2第1、4、6、7题
七、课后反思:
1、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反思:
2、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情况反思:
$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一)导学案
学习活动
3、错题记录及原因分析:
数学
设计意图
自我评价
1、本节课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一件事是:
课上
2、本节课我对自己最不满意的一件事是:
作业
独立完成(
) 求助后独立完成( )
未及时完成( ) 未完成(
)
$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二)导学案
备课时间
学习时间
2014年( 2 )月( 26 )日 星期( 三 )
2014年(
)月( )日 星期( )
1、理解
学习目标
aa
aa
=(a≥0,b>0)和=(a≥0,b>0)
bb
bb
及利用它们进行
运算.
2、利用具体数据,通过学生练习活动,发现规律,归纳
数学
出除法规定,并用逆向思维写出逆向等式及利用它们进行
计算和化简.
理解
aa
aa
=(a≥0,b>0),=(a≥0,b>0)及
bb
bb
学习重点
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学习难点
学具使用
发现规律,归纳出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彩粉笔、三角板等
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境独立思考(课前20分钟)
1、阅读课本P8 ~ 9页,思考下列问题:
(1)填写“探究”内容,总结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2)二次根式的除法公式的逆运用的作用是什么?
(3)例6你有其他解法吗?
(4)完成P10练习1-3
2、独立思考后我还有以下疑惑:(课前写在小组的小黑板
上)
设计意图
$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二)导学案
学习活动
二、答疑解惑我最棒(约8分钟)
甲:
乙:
丙:
丁:
数学
设计意图
同伴互助
答疑解惑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约15分钟)
1、小组合作分析问题
2、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3、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复习题问:
(1)什么是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两个性质是什么?
(3)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及逆运算公式是什么?
◆合作学习
[1]二次根式的除法有没有类似的法则呢?
1
.
2
.
4
9
16
49
,
,
4
9
16
49<
br>
44
9
9
1616
49
49
2
(3)
3
[2]规律:
2
3
2
5
2
5
$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二)导学案
学习活动
★
设计意图
aa
b
b
a0,b0
★两个二次根式相除,等于把被开方数相除,
作为商的被
开方数
★反之也成立
数学
四、归纳总结巩固新知(约15分钟)
1、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两个二次根式相除,等于把被开方数相除,作为商的
被开方数
aa
b
b
a0,b0
a
b
a
b
(2)除法法则逆应用:
a0
,b0
(3)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使分母变成有理数,这个过
程叫做分母有理化。
(4)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 最后结果一般要求
◆分母中不含有二次根式.
◆最后结果中的二次根式要求写成最简的二次根式的形
式.
2、运用新知解决问题:(重点例习题的强化训练)
例4:计算:
<
br>1
24
3
2
31
218
练习1:
32
11
50
(1)
(2)
3
4
1
7
(4)215
26
510
210
$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二)导学案
学习活动
例5 化简:
(1)
3
100
(2)1
3
16
设计意图
3
25x
9y
2
练习2:化简
(1)2
7
9
(2)
81
x0
25x
2
数学
16b
2
c
(3)
a
2
a0,b0
(4)
0.09169
0.64196
1
3
5
2
3
1
2
27
3
5
3
2
3
8
2a
2
27
例6计算
3
8
2a
五、课堂小测(约5分钟)
12
31
8
(1)
3
(2)
2
64
11
16
(4)
8
(3)
4
64b
2
2
(5)
9a
六、独立作业我能行
1、预习课本P9-10页
2、课本P10页习题16.2第2、4、5题
$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二)导学案
学习活动
七、课后反思:
1、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反思:
2、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情况反思:
数学
设计意图
3、错题记录及原因分析:
自我评价
1、本节课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一件事是:
课上
2、本节课我对自己最不满意的一件事是:
作业
独立完成(
) 求助后独立完成( )
未及时完成( ) 未完成(
)
$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三)导学案
备课时间
学习时间
2014年( 2 )月( 26 )日 星期( 三 )
2014年(
)月( )日 星期( )
1、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运用它把不是最简二次
学习目标
根式的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2、通过计算或化简的结果来提炼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并根据它的特点来检验最后结果是否满足最简二次根式
数学
的要求.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具使用
最简二次根式的运用.
会判断这个二次根式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彩粉笔、三角板等
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境独立思考(课前20分钟)
1、阅读课本P9 ~10 页,思考下列问题:
(1)二次根式乘除法的法则分别是什么?
(2)二次根式计算的结果必须是什么根式?
(3)什么最简二次根式?
2、独立思考后我还有以下疑惑:(课前写在小组的小黑板
上)
二、答疑解惑我最棒(约8分钟)
甲:
乙:
丙:
丁:
同伴互助
答疑解惑
设计意图
$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三)导学案
学习活动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约15分钟)
1、小组合作分析问题
2、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3、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什么是最简二次根式?
数学
设计意图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四、归纳总结巩固新知(约15分钟)
1、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什么是最简二次根式?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运用新知解决问题:(重点例习题的强化训练)
例7
设长方形的面积为S,相邻两边长分别是a、b。
已知S=
2
3
b=
10
,求a
解:
a
s23231030
b5
101010<
br>2Rh
1
2Rh
2
例8 化简
2Rh
1
h
1
h
1
h
2
h
1
h2
解:
2Rh
1
h
2
2Rh
2
2Rh
2
h
2
h
2
h
2
练习1:课本P10页练习题全做
课本P10-11页习题16.2第9、10、11、12题
$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三)导学案
学习活动
练习2:把下列各式化简(分母有理化):
设计意图 -42
(1)
37
(2)
2a
a+b
2
(3)
340
五、课堂小测(约5分钟)
数学
3
(1)
5
12
2442
xyxy
(2)
23
8xy
(3)
六、独立作业我能行
1、预习课本P12-13页
2、课本16.2第8题
七、课后反思:
1、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反思:
2、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情况反思:
3、错题记录及原因分析:
$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三)导学案
学习活动
自我评价
1、本节课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一件事是:
课上
2、本节课我对自己最不满意的一件事是:
数学
设计意图
作业
独立完成( ) 求助后独立完成(
)
未及时完成( ) 未完成( )
$16.3二次根式的加减(一)导学案
备课时间
学习时间
2014年( 3 )月( 2 )日 星期( 日 )
2014年(
)月( )日 星期( )
1、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加减的方法.
学习目标 2、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中,渗透对二次
根式进行加减的方法的理解
.再总结经验,用它来指导二
数学
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
3、运用二次根式、化简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具使用
把二次根式化简为最简根式,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会判定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彩粉笔、三角板等
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境独立思考(课前20分钟)
1、阅读课本P 12~13 页,思考下列问题:
(1)分析P12页问题,理解二次根式加减的方法。
(2)进行二次根式加减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3)你能独立解答P13页例1、例2吗?
2、独立思考后我还有以下疑惑:(课前写在小组的小黑板
上)
二、答疑解惑我最棒(约8分钟)
甲:
乙:
丙:
丁:
同伴互助
答疑解惑
设计意图
$16.3二次根式的加减(一)
导学案
学习活动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约15分钟)
1、小组合作分析问题
2、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3、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数学
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
(1)什么是最简二次根式?
(2)化简二次根式并找出同类二次根式
(1)75
(2)96
(7)45
(3)18
(8)24
(4)125
(5)
1
2
(6)48
(3)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与合并同类项有什么联系
四、归纳总结巩固新知(约15分钟)
1、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化、二找、三合并)
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步骤:
(1)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2)把各个同类二次根式合并.
注意:不是同类二次根式的二次根式(如
3
与
2
)
不能合并
2、运用新知解决问题:(重点例习题的强化训练)
(1)问题:
现有一块长7.
5dm、宽5dm的木板,能否采用如图的方式,
在这块木板上截出两个分别是8dm2和18dm2的
正方形木
板?
$16.3二次根式的加减(一) 导学案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818
22
32
(23)2
52
18325
818527.5
数学
∴在这块木板上可以截出两个分别是8dm2和18dm2的正
方形木板.
例1计算:
1
)
12
75
(
(
2)8045
(
3)9a25a
解:
1
.
12752353
(25)373
2<
br>
.80454535
(43)55
3
.9a25a3a5a
(35)a8a
先化简,后合并
练习1:
(1)
(2)
例2计算:
(1)2126
1
348
3
188
7527
1
(3)48
6
3
(2)(1220)(35)
(3)
2x1
9
x62x
34x
练习2、课本P13页练习1---3题
练习3、课本P15页习题16.3第1题
五、课堂小测(约5分钟)
(1)2
2
+3
2
$16.3二次根式的加减(一)
导学案
学习活动
(2)2
8
-3
8
+5
8
(3)
7
+2
7
+3
97
1
(4)3
3
-2
3
+
2
(5)3
48
-9
3
+3
12
设计意图
六、独立作业我能行
数学
1、预习课本P14页例3、例4
七、课后反思:
1、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反思:
2、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情况反思:
3、错题记录及原因分析:
自我评价
1、本节课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一件事是:
课上
2、本节课我对自己最不满意的一件事是:
作业
独立完成( ) 求助后独立完成( )
未及时完成(
) 未完成( )
$16.3二次根式的加减(二)导学案
备课时间
学习时间
2014年( 3 )月( 2 )日 星期( 日 )
2014年( )月( )日 星期( )
1、掌握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方法
学习目标 2、掌握二次根式的多项式乘法公式的应用.
3、复习整式运算知识并将该知识运用于含有二次根式的
数学
式子的运算.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具使用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规律;
由整式运算知识迁移到含二次根式的运算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彩粉笔、三角板等
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境独立思考(课前20分钟)
1、阅读课本P 14 页,思考下列问题:
(1)回顾整式的运算规律及乘法公式
(2)由例3、例4理解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规律
(3)由整式运算知识迁移到含二次根式的运算
2、独立思考后我还有以下疑惑:(课前写在小组的小黑板
上)
二、答疑解惑我最棒(约8分钟)
甲:
乙:
丙:
丁:
同伴互助
答疑解惑
设计意图
$16.3二次根式的加减(二)导学案
学习活动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约15分钟)
1、小组合作分析问题
2、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3、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数学
设计意图
(1)要进行二次根式加减运算,它们具备什么特征才能进行
合并?
(2)说出
25
的三个同类二次根式?
(3)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
112a
3
3
2,75,
,,3,8ab,6b,2
502732b
(4)下列计算哪些正确,哪些不正确
①
3
2
5
( ) ②
a
b
a
b
( )
b
③
a
a
b
( )
④
a
a
b
a
(
a
b
)
a
( )
11
3a
⑤
2
a
a
a
0
( )
3
2
(4) 如何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
运算?多项式除以
单项式呢?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一结论吗?
m(a+b+c)=
ma+mb+mc
四、归纳总结巩固新知(约15分钟)
1、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6.3二次根式的加减(二)导学案
学习活动
2、运用新知解决问题:(重点例习题的强化训练)
例3:
1
设计意图
836
2
423622
练习1:
1
1
24232
2
2
31153
1
5
数学 <
br>
3
2712
3
(4)(a
3
b3a
bab
3
)ab
例5:
(2)
(53)(53)
1
2325
(52)
2
(3)
练习2:
(1)(26)(62)
(3)
(2
233)(3322
)
(2)(252)
2
(4)
(2
2)(322)
练习3:课本P15页习题16.3第5、6、7、8、9题
五、课堂小测(约5分钟)
(1)(
6
+
8
)×
3
(2)(4
6
-3
2
)÷2
2
(3)(
5
+6)(3-
5
)
(4)(
10
+
7
)(
10
-
7
)
六、独立作业我能行
1、复习小结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的内容,写在工具单本上。
2、课本P14页练习
3、课本P15页习题16.3第4题
七、课后反思:
1、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反思:
$16.3二次根式的加减(二)导学案
学习活动
2、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情况反思:
(22)(322)
数学
设计意图
3、错题记录及原因分析:
自我评价
1、本节课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一件事是:
课上
2、本节课我对自己最不满意的一件事是:
作业
独立完成(
) 求助后独立完成( )
未及时完成( ) 未完成(
)
$17.1勾股定理(一)导学案
备课时间
学习时间
2014年( 3
)月( 11 )日 星期( 二 )
2014年( )月( )日 星期(
)
1.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体会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学习目标
2.掌握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边关系和三角之间的关系。
3.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体会数
形结合的思想.
数学
4.通过探究勾股定理(正方形方格中)的过程,体验数学
思维的严谨性。
5.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
程和探究的结果。
6.学
生通过适当训练,养成数学说理的习惯,培养学生参
与的积极性,逐步体验数学说理的重要性。
7.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
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究精神。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具使用
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1.应用勾股定理时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2.灵活运用勾股定理。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彩粉笔、三角板等
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境独立思考(课前20分钟)
★阅读课本P22-24页,了解下列问题
1、什么是勾股定理?
2、勾股定理的文字叙述与几何语言如何表达?
设计意图
$17.1勾股定理(一)导学案
学习活动
3、毕达哥拉斯怎么研究的勾股定理?
4、赵爽弦图什么意思?
★独立思考后我还有以下疑惑:(课前写在小组的小黑板
上)
二、答疑解惑我最棒(约8分钟) 同伴互助
数学
设计意图
甲:
乙:
丙:
丁: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约15分钟)
1、小组合作分析问题
2、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3、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关于直角三角形,你知道哪些方面
的知识?
(1)直角三角形叫Rt△
(2)两锐角互余∠A+∠B=90°
(3)三角形的面积s=
11
ab=hc
22
答疑解惑
(4)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5)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有“HL”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
天文学家,
相传2500•年前,一次,毕达哥拉斯去朋友家作客.在宴席
上,其他的宾客都在
尽情欢乐,高谈阔论,只有毕达哥拉斯
$17.1勾股定理(一)导学案
学习活动
却看着朋友家的方砖地而发起呆来.原来,朋友家的地是
用一块块直角三角形形状的砖铺成的,黑白相
间,非常美
观大方.主人看到毕达哥拉斯的样子非常奇怪,就想过去
问他.谁知毕达哥拉斯突破
恍然大悟的样子,站起来,大
笑着跑回家去了.
数学
设计意图
同学们,你想知道大哲学家发现了什么吗?(见课件)
问题:大正方形的面积与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
系?
$17.1勾股定理(一)导学案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数学
◆在约公元前1100年,我国古算书《周髀bì算经》记载,
人们已经知道,如果勾是三,股是四
,那么弦是五.在我国
古代,人们将直角三角形中的
短的直角边叫做勾
长的直角边叫做股
斜边叫做弦.
四、归纳总结巩固新知(约15分钟)
1、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2)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
边分别
为a、b,斜边为c,
那么
abc
222
即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运用新知解决问题:(重点例习题的强化训练)
◆已知, Rt△ABC
中,a,b为的两条直角边,c为斜边,
求:⑴已知: a=3, b=4,求c
⑵已知: c =10,a=6,求b
◆课本P24页练习
◆课本P28页习题17.1第1题
$17.1勾股定理(一)导学案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数学
五、课堂小测(约5分钟)
1.RtABC的两条直角边a=3, b=4,则斜边c= .
2.
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以△ABC的各边
为在△ABC外作三个正方形分别表示
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
则的边长为( )
A.6
B.36 C.64 D.8
3
.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12,16,则此直角三角
形的周长为( )
A.28 B.36 C.32 D.48
4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x,则x
2
等于( )
A.5
B.25 C.7 D.25或7
六、独立作业我能行
1、预习课本P25-26页,思考预习提纲
2、练习册P14-15页预习+应用
七、课后反思:
1、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反思:
$17.1勾股定理(一)导学案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数学
2、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情况反思:
3、错题记录及原因分析:
自我评价
1、本节课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一件事是:
课上
2、本节课我对自己最不满意的一件事是:
作业
独立完成(
) 求助后独立完成( )
未及时完成( ) 未完成(
)
$17.1勾股定理(二)导学案
备课时间 2014年(
3 )月( 12 )日 星期( 三 )
数学
学习时间
2014年( )月( )日 星期( )
1、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及应用。
学习目标
2、经历探究勾股定理的计算
过程,进一步巩固勾股定理,
学会利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的方法。
3、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具使用
◆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及应用。
◆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彩粉笔、三角板等
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独立思考(课前20分钟)
1、阅读课本P25 ~26 页,思考下列问题:
(1)巩固勾股定理
(2)例1、例2你能独立解答吗?
(3)P26页练习题你能独立解答吗?
2、独立思考后我还有以下疑惑:(课前写在小组的小黑板
上)
二、答疑解惑我最棒(约8分钟)
甲:
乙:
丙:
丁:
同伴互助
答疑解惑
$17.1勾股定理(二)导学案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数学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约15分钟)
1、小组合作分析问题
2、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3、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
平方.如果在Rt△
ABC
中,∠
C
=90°,那么
abc.
C
222
S
3
A
S
2
B
S
1
(2)如图,分别以Rt △ABC三边为边向
外作三个正方形,
其面积分别用S
1
、S
2
、S
3
表示,容易得出S
1
、S
2
、S
3
之间有
的关系式
为
(3)在长方形
ABC
D
中,宽
AB
为1
m
,长
BC
为2
m ,
求
AC
长.
$17.1勾股定理(二)导学案
学习活动
四、归纳总结巩固新知(约15分钟)
数学
设计意图
1、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2、运用新知解决问题:(重点例习题的强化训练)
例1:一个门框尺寸如下图所示.①若有
一块长3米,宽
0.8米的薄木板,问怎样从门框通过?②若薄木板长3米,
宽1.5米呢?③
若薄木板长3米,宽2.2米呢?为什么?
∵木板的宽2.2米大于1米,
∴
横着不能从门框通过;
∵木板的宽2.2米大于2米,
∴竖着也不能从门框通过.
∴ 只能试试斜着能否通过,对角线
AC
的长最大,因此需要求出
AC
的长,
怎样求呢?
例2:一个2.5m长的梯子
AB
斜靠在一竖直的墙<
br>AC
上,这
时
AC
的距离为2.4m.如果梯子顶端
A
沿墙下滑0.4m,那
么梯子底端
B也
外移0.4m吗?
解:在Rt△ABC中,
∵∠ACB=90° ∴ AC
2
+
BC
2
=AB
2
2.4
2
+
BC
2
=2.5
2
∴BC=0.7m
由题意得:DE=AB=2.5m
DC=AC-AD=2.4-0.4=2m
在Rt△DCE中,∵∠DCE=90°∴ DC
2
+
CE
2
=DE
2
2
2
+
BC
2
=2.5
2
∴CE=1.5m∴BE=1.5-0.7=0.8m≠0.4m
答;梯子底端B不是外移0.4m
$17.1勾股定理(二)导学案
学习活动
◆P29页第10题: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
数学
设计意图
了一道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意思是:有一个水池,水面是
一
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的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
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岸边
,它的顶
端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问这个水池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
长度各是多少?
解:设水池的深度AC为X米,
则芦苇高AD为 (X+1)米.
根据题意得:
BC
2
+AC
2
=AB
2
∴5
2
+X
2
=(X+1)
2
25+X
2
=X
2
+2X+1
X=12
∴X+1=12+1=13(米)
答:水池的深度为12米,芦苇高为13米.
◆
P26页第1题,如图,池塘边有两点
A
、
B
,点
C
是与<
br>BA
方向成直角的
AC
方向上的一点,测得
CB
=
60
m
,
AC
= 20
m
,
你能求出
A
、
B
两点间的距离吗? (结果保留整数)
$17.1勾股定理(二)导学案
学习活动
五、课堂小测(约5分钟)
数学
设计意图
◆课本P26页第2题
六、独立作业我能行
1、预习课本P26-27页,思考预习提纲
2、课本P28习题17.1第2、3、4、5题
七、课后反思:
1、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反思:
2、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情况反思:
3、错题记录及原因分析:
自我评价
1、本节课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一件事是:
课上
2、本节课我对自己最不满意的一件事是:
作业
独立完成(
) 求助后独立完成( )
未及时完成( ) 未完成(
)
$17.1勾股定理(三)导学案
备课时间
学习时间
2014年( )月( )日 星期( )
2014年( )月( )日 星期( )
数学
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会用勾股定理解决较综合的问题。
学习目标
3.经历探究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实际问题,学会利用勾股定
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具使用
◆勾股定理的应用。
◆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彩粉笔、三角板等
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境独立思考(课前20分钟)
1、阅读课本P26-27页
(1)理解用勾股定理证明“斜边、直角边”定理
(2)在练习本上划一条数轴,并在数轴上找到表示
的点
(3)独立思考后我还有以下疑惑:(课前写在小组的小黑
板上)
二、答疑解惑我最棒(约8分钟)
甲:
乙:
丙:
丁:
同伴互助
答疑解惑
13
设计意图
$17.1勾股定理(三)导学案
学习活动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约15分钟)
1、小组合作分析问题
数学
设计意图
2、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3、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用勾股定理证明“斜边、直角边”定理
已知:如图,Rt △ABC和Rt
△A’B’C’中,
∠c=
∠c’=90
0
,AB=A’B’,AC=A’C’。
求证: △ABC ≌
△A’B’C’
证明:
13
的点
◆请你在作业纸上画图,在数轴上表示
13
的点的方◆请同学们归纳出如何在数轴上画出表示
法?
◆你能在数轴上表示
17
的点吗?试一试!
◆
$17.1勾股定理(三)导学案
学习活动
◆
设计意图
数学
四、归纳总结巩固新知(约15分钟)
1、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①在数轴上找到点A,使OA=3,
②过A点作直线L垂直于OA,在L上截取AB=2,
③以O为圆心,以OB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C,点C即
为表示
13
的点
2、运用新知解决问题:(重点例习题的强化训练)
◆课本P28-29页第11-14题
五、课堂小测(约5分钟)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长是5,底边长是6,则它底
边上的高为 .
2、长为
26
的线段是直角边长为正整数 ,
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3、如图所示,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则在网格上的三角形ABC中,边长为无理数的边数为( )
$17.1勾股定理(三)导学案
学习活动
A.0 B.1
C.2 D.3
数学
设计意图
4、已知如图所示,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6:
(1)求高AD的长
(2)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答案可保留根号)
六、独立作业我能行
1、预习课本P31-33页
2、课本P28-29页第7、8、9题
七、课后反思:
1、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反思:
2、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情况反思:
$17.1勾股定理(三)导学案
学习活动
3、错题记录及原因分析:
数学
设计意图
自我评价
1、本节课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一件事是:
课上
2、本节课我对自己最不满意的一件事是:
作业
独立完成(
) 求助后独立完成( )
未及时完成( ) 未完成(
)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导学案
备课时间
学习时间
学习目标
2014年( 3 )月( 17 )日 星期( 一 )
2014年(
)月( )日 星期( )
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
数学
理。
2.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3.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
4.经历直角三角形判别条件的探究过程,体会命题、定理
的互逆性,掌握可逆性的数学意识.
5.培养数学思维以及合情推理意识,感悟勾股定理和逆定
理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具使用
◆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证明。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彩粉笔、三角板等
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境独立思考(课前20分钟)
1、阅读课本P31 ~33
页,思考下列问题:
(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
定理。
(2)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3)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
2、独立思考后我还有以下疑惑:(课前写在小组的小黑板
上)
设计意图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导学案
学习活动
二、答疑解惑我最棒(约8分钟)
甲:
设计意图
同伴互助
答疑解惑
数学
乙:
丙:
丁: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约15分钟)
1、小组合作分析问题
2、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3、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用一根钉上13个等距
离结的细绳子,让同学操作,用钉
子钉在第一个结上,再钉在第4个结上,再钉在第8个结
上,
最后将第十三个结与第一个结钉在一起.然后用角尺
量出最大角的度数.可以发现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
形.
◆探究一:动手实践.
(一)、画一画.画出边长分别是下列各组数的三角形(单
位:厘米).
(1):3、4、5 ;(2):3、6、8;(3):6、8、10
(二)、量一量.用你
的量角器分别测量一下小组内同学画
出的三个三角形的最大角的度数,并判断上述你们所画的
三
角形的形状:(按角分类)
(三)、算一算.比较上述每个三角形的两条较短边的平方
和与最长边的平方之间的大小关系.
能发现什么规律?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导学案
学习活动
量一量的结论 算一算的结论
(1):3、4、5
; 三角形 大小关系:____
数学
设计意图
(2):3、6、8; 三角形 大小关系:____
(3):6、8、10 三角形 大小关系:____
◆勾股定理的逆命题
已知:在△ABC中,AB=c BC=a CA=b
且a
2
+b
2
=c
2
求证:△
ABC是直角三角形
证明:画一个△A’B’C’,使∠
C’=90
0
,B’C’=a,
C’A’=b
四、归纳总结巩固新知(约15分钟)
1、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勾股定理的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
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b=c,那么这个
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互逆命题:如果两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称
这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如果其中一个叫原
命题,那么另
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222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导学案
学习活动
(3)互逆定理: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正确的,
它也是一个定理,称这两个定理为互逆定理。
数学
设计意图
2、运用新知解决问题:(重点例习题的强化训练)
◆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
(1)两条直线平行,内错戳角相等。
(2)如果两个实数的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
(3)如果两个实数的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分析:⑴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说逆命题时注意将题设
和结论调换即可,但要分清题设和结论,并
注意语言的运
用。
⑵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原命题有真有假,逆命题也有真
有假,可
能都真,也可能一真一假,还可能都假。
例1
判断由
a、b、c
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
a
=15 ,
b
=8 ,
c
=17
(2)
a
=13 ,
b
=15 ,
c
=14
◆像15,8,17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
数,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3、4、5 5、12、13
◆课本P33页练习
◆课本P34页习题17.2第1、2、3题
五、课堂小测(约5分钟)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导学案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数学
六、独立作业我能行
1、预习课本P33页例2
2、课本P34页习题17.2第4、5题
七、课后反思:
1、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反思:
2、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情况反思:
3、错题记录及原因分析: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导学案
学习活动
自我评价
数学
设计意图
1、本节课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一件事是:
课上
2、本节课我对自己最不满意的一件事是:
作业
独立完成(
) 求助后独立完成( )
未及时完成( ) 未完成(
)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二)导学案
备课时间
学习时间
2014年( )月( )日 星期( )
2014年( )月( )日 星期( )
数学
1.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
3.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
角形。
学习目标
4.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综合题。
5.经历探究在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中反复运用定
理的过
程,掌握熟练使用,灵活运用定理的方法。
6.能归纳总结数学思想方法在题目中应用的规律。
7.培养数学思维以及合情推理意识,感悟勾股定理和逆定
理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点
1.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综合题目
1.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解综合题目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彩粉笔、三角板等
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境独立思考(课前20分钟)
1、阅读课本P 33~ 页,思考下列问题:
◆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独立思考后我还有以下疑惑:(课前写在小组的小黑板
上)
设计意图
学习难点
学具使用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二)导学案
学习活动
二、答疑解惑我最棒(约8分钟)
设计意图
同伴互助
数学
甲:
乙:
丙:
丁: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约15分钟)
1、小组合作分析问题
2、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3、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答疑解惑
①3,4,5 ②1,3,4 ③4,4,6
④6,8,10 ⑤5,7,2 ⑥13,5,12
⑦7,25,24
四、归纳总结巩固新知(约15分钟)
1、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2、运用新知解决问题:(重点例习题的强化训练)
◆探
究一: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航”号、
“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
航行,“远
航”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
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
小时后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航”
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二)导学案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数学
◆课本P34页第6、7题
五、课堂小测(约5分钟)
1. 长度分别为 3 , 4 , 5 , 12 ,13
的五根木棒能搭成(首尾
连接)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
在三角形ABC中,AB=12,AC=5,BC=13,则BC边上的
高为AD= .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a ,b ,c 满足 a
2
+c
2
=
b
2
,那么这个
三角形是____三角形,其中
b边是___边,b边所对的
角是___角.
4. 如图,有一块地,已知,AD=4m,<
br>CD=3m,∠ADC=90°,AB=13m,
BC=12m.求这块地的面积.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二)导学案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数学
六、独立作业我能行
1、预习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小结,总结本章知识点
2、课本P38-39页第7、8、9题
七、课后反思:
1、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反思:
2、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情况反思:
3、错题记录及原因分析:
自我评价
1、本节课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一件事是:
课上
2、本节课我对自己最不满意的一件事是:
作业
独立完成( ) 求助后独立完成( )
未及时完成(
) 未完成( )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导学案
备课时间
2014年( 3 )月( 25 )日 星期( 二 )
数学
学习时间 2014年( )月( )日 星期( )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2、理解平行平行线间距离的概念.
3、掌握平行四边形的边、角性质,并能应用。
4、通过探索、发现、论证培养学生类比、转化的数学思
学习目标
想方法,锻炼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转化”的
数学思想.
5、让学生在观察、合作
、讨论、交流中感受数学的实际
应用价值,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积极思考、合作学习
的学习
态度.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具使用
◆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彩粉笔、三角板等
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独立思考(课前20分钟)
1、阅读课本P 41~43 页,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相关概念有哪些?
如何用几何语言理解平行四边形
(2)什么是平行线间的距离?
(3)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如何用几何语言理解平行四
边形的性质?
(4)P42页例1,P43页练习题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导学案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数学
2、独立思考后我还有以下疑惑:(课前写在小组的小黑板
上)
二、答疑解惑我最棒(约8分钟)
甲:
乙:
丙:
丁: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约15分钟)
1、小组合作分析问题
2、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3、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1)在四边形中,最常见、价值最
大的是平行四边形,如
竹篱笆格子、推拉门、汽车防护链、书本等,都是平行四
边形,平行四边
形有哪些性质呢?
(2)什么是四边形?四边形的一组对边有怎样的位置关
系?四边形的一组
对角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3)观察质疑:平行四边形如何区别于一般的四边形?
(4)引入平行四边形对边、邻边、对角、邻角、对角线等
概念.
(5)平行四边形的表示:通过演
同伴互助
答疑解惑
示使学生学会用文字语言、图形
语言、符号语言来描述。
A
设计意图
数学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导学案
学习活动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ABCD ,
◆根据定义画出平行四边形,得到图形语言
◆还可以用符号语言来描述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ABCD
AD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6)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由定义可知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质疑:平行四
边形除以上性质外还有其他性质吗?鼓励
学生大胆猜想(提示:请学生仿照三角形的学习方法从边
和角去探索)
第一步:猜想边和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对边相等,对角相
等)
第二
步:小组合作学习探索:让各组学生画平行四边形,
用测量、旋转、平移、推理等方法验证上面的猜想.
◆小组汇报发现: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推理:(如何证明上述结
论?)
已知: □ABCD
求证:①AB=DC AD=BC ②∠A=∠C ∠B=∠D
◆分析:解决四边形问题的常用方法:转化为三角形的问
题。
A
1
4
D
2
3
B
C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导学
案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数学
◆证明方法(运用投影):略
(7)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几何表述: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①AB=CD,AD=BC
∴②∠A=∠C ∠B=∠D
四、归纳总结巩固新知(约15分钟)
1、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
的距离,叫做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③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
2、运用新知解决问题:(重点例习题的强化训练)
例1:如图,在 ABCD中,DE⊥AB,BF
⊥CD,垂足分别
为E,F。求证:AE=CF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导学案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数学
练习1:
◆小明用一根36米
长的绳子围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场
地,其中一条边AB长8米,其他三条边各长多少?
师生共同完成此题,并重点强调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几何
表述如: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D=BC
∵AB=8
∴CD=8(m)
又AB+BC+CD+AD=36
∴
AD=BC=10(m)
答:其他三条边分别为:CD=8米,AD=BC=10米
练习2:课本P43页练习
五、课堂小测(约5分钟)
1.已知:
ABCD
中,∠
A
=100°,你能求出其他各角的
度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2.如图,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则:
1)∠
ADC
= ,
∠
BCD
= ;
2)边
AB
= ;
BC
=
;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导学案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数学
3.求如图所示的平行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4.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
ABCD
,若
BE
平分∠
ABC
,则
ED
=
5. 课本P43页练习第二题
六、独立作业我能行
1、下节课问题导读P43-44页
2、课本P49页习题18.1第1、2两题。
七、课后反思:
1、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反思:
2、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情况反思: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导学案
学习活动
3、错题记录及原因分析:
设计意图
数学
自我评价
1、本节课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一件事是:
课上
2、本节课我对自己最不满意的一件事是:
作业
独立完成(
) 求助后独立完成( )
未及时完成( ) 未完成(
)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二)导学案
备课时间
学习时间
2014年( 3 )月( 25 )日 星期( 二
)
2014年( )月( )日 星期( )
数学
1.复习巩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性质2;
2.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性质,理解结论;
3.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4.经历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的过程,培养独立思考,
自主探究的能力
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
能力。
5.培养逐步深入理性认识几何图形的科学态度
,在亲历知
识推理归纳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严谨变化之美。
学习重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中心对称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
线互相平分的性质.
1.能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平行四边形的有关
学习难点 计算问题及简单的证明题.
2.培养推理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彩粉笔、三角板等
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境独立思考(课前20分钟)
1、阅读课本P43 ~44 页,思考下列问题:
(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有什么性质?
(2)P44页例2及练习题
2、独立思考后我还有以下疑惑:(课前写在小组的小黑板
上)
设计意图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二)导学案
学习活动
二、答疑解惑我最棒(约8分钟)
设计意图
数学
甲:
乙:
丙:
丁: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约15分钟)
1、小组合作分析问题
2、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3、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1)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的关系是什么?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具有一般四边形的性质(内角和是360).
②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③边: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补充【探究】
请学生在纸上画两个全等的
0
数学
ABCD和<
br>EFGH,并连接对
角线AC、BD和EG、HF,设它们分别交于点O.把这两个平
行
四边形落在一起,在点O处钉一个图钉,将
数学
ABCD绕点O旋转
180
,观察它还和
EFGH重合吗?你
能从子中看出前面所得到的平行四边形的边
、角关系吗?
进一步,你还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性质吗?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二)导学案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数学
2.【结论】:
(1)平行四边形是 对称图形,
是对称中心;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 .
3.平行四边形的高
:在平行四边形中,从一条边上的任意
一点,向对边画垂线,这点与垂足间的距离(或从这点到对
边垂线段的长,或者说这条边和对边的距离),叫做以这条
边为底的平行四边形的高.这里所说的“底
”是相对高而
言的.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底和高的积,
即
S
ABCD
=a·h.(其中a可以是平行四边形的任何一边,h
必须是a边与其对边的距离,即对应的高)
5.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
中心;
6.平行四边形的性质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几何表述:
数学
A
D
O
B C
∵
AC、BD相交于点O
∴OA=OC OB=OD
ABCD的对角线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二)导学案
学习活动
四、归纳总结巩固新知(约15分钟)
1、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交点是对称
中心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运用新知解决问题:(重点例习题的强化训练)
(1)课本P44页例2:
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10cm,AD=8cm,AC
数学
设计意图
⊥BC,求BC、CD、AC、OA的长以及
ABCD的面积.
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可得BC、CD的长,在
Rt△ABC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AC的长.再由平行四边形的
对角线互相平分可求得OA的长,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
算公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高为此底上的高),
可求得
ABCD的面积.(平
数学
行四边形的面积小学学过,再次
强调“底”是对应着高说的,平
行四边形中,任一边都可以作为
“底”,“底”确定后,高也就
随之确定了.)
(2)练习P44页练习第2题
已知:如图
ABCD的对角线AC
、BD相交于点O,EF过点O与AB、CD分
别相交于点E、F.
求证:OE=OF,AE=CF,BE=DF.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二)导学案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数学
证明:∵在
中,AB∥CD,
∴
∠1=∠2.∠3=∠4.
又 OA=OC(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
△AOE≌△COF(ASA).
∴ OE=OF,AE=C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ABCD
∵
AB=CD(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ABCD,∴
数学
∴ AB—AE=CD—CF. 即 BE=FD.
(3)
【引申】练习中的条件都不变,将EF转动到图b的位
置,那么结论是否成立?若将EF向两方延长与平
行四边形
的两对边的延长线分别相交(图c和图d),结论是否成立,
说明你的理由.
五、课堂小测(约5分钟)
1.平行四边形具有而一般四边形不具有的特征是( )
A、不稳定性
B、对角线互相平分
C、内角和为360度 D、外角和为360度
2.
若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为5,则它的两条对角线长可
以是( )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二)导学案
学习活动
A. 12和2 B.
3和4 C. 4和6 D. 4和8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设计意图
数学
OBCD的顶点O﹑
B﹑D的坐标如图所示,则顶点C的 坐标为( )
A.
(3,7)
B. (5,3)
C. (7,3)
D.
(8,2)
数学
4.在
ABCD中,
对角线AC,BD交于点O,AC=10,BD=8,则AD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
5.
在
ABCD中,
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BD=20,
△AOB的周长等于
15,则CD=______.
六、独立作业我能行
1、问题导读P41-44,复习巩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数学
2、练习册P22-24页
七、课后反思:
1、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反思:
2、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情况反思: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二)导学案
学习活动
3、错题记录及原因分析:
自我评价
1、本节课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一件事是:
课上
2、本节课我对自己最不满意的一件事是:
作业
独立完成(
) 求助后独立完成( )
未及时完成( ) 未完成(
)
数学
设计意图
$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导学案
备课时间
学习时间
2014年( 3 )月( 26 )日 星期( 三 )
2014年( )月( )日 星期( )
1.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中,理解并掌握用边、角
及对角线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2.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3.培养用类比、逆向联想及运动的思维方法来研究问题.
4.经历平行四边形判定条件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
推理意识和表述能力。
5.培养合情推理能力,以及严谨的书写表达,体会几何思
维的真正内涵。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具使用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及应用.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灵活应用.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彩粉笔、三角板等
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境独立思考(课前20分钟)
1、阅读课本P45 ~47 页,思考下列问题:
数学
设计意图
(1)判定平行四边形有几种方法?分别是什么?
(2)判定和性质有联系吗?
(3)你会证明判定定理吗?
(4)P46-47例3、例4你能独立完成吗?
(5)P47练习通过预习你能独立解答吗?
2、独立思考后我还有以下疑惑:(课前写在小组的小黑板
上)
$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导学案
学习活动
二、答疑解惑我最棒(约8分钟)
甲:
乙:
丙:
丁: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约15分钟)
1、小组合作分析问题
2、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3、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1)平行四边形定义是什么?如何表示?
(2)平行四边形性质是什么?如何概括?
(3)已知:四边形ABCD, AB=CD,AD=BC
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符号语言:
数学
设计意图
同伴互助
答疑解惑
∵AB=CD AD=BC ∴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4)已知:四边形ABCD, ∠A=∠C,∠B=∠D
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2: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符号语言:
∵∠A=∠C,∠B=∠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导学案
学习活动
(5)已知:四边形ABCD, 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
OA=OC,OB=OD
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符号语言:∵ OA=OC OB=O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6)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 AD BC。
设计意图
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符号语言:
∵AB C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四、归纳总结巩固新知(约15分钟)
1、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平行四边形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
数学
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判定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
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判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
四边形。
(4)平行四边形判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
行四边形。
$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导学案
学习活动
2、运用新知解决问题:(重点例习题的强化训练)
(1)教材P46例3:已知:如图
设计意图
ABCD的对角线
AC、BD
交于点O,E、F是AC上的两点,并且AE=CF.
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欲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可以根据判定方法2
数学
来证明.
◆你还有其它的证明方法吗?比较一下,哪种证明方法简
单.
(2)教材P47例4在
ABCD中,E,F分别是AB,CD
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
五、课堂小测(约5分钟)
1.在四边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
(1)若AD=8cm,AB=4cm,那么当BC= ___ cm, CD=
____cm
时,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2)若AC=8cm,BD=10cm,那么当AO=___ cm, DO= ____cm
$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导学案
学习活动
时,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2、在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
(A)
AB∥CD,AD∥BC
(B) AB=CD,AD=BC
数学
设计意图
(C) AB∥CD,AD=BC
3
如图,AB=DC=EF,AD=BC,DE=CF,图中有哪 些互相平
行的线段?
六、独立作业我能行
1、下节课问题导读P47-49页
2、课本P47页练习第2、4两题。
七、课后反思:
1、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反思:
$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导学案
学习活动
2、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情况反思:
3、错题记录及原因分析:
数学
设计意图
自我评价
1、本节课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一件事是:
课上
2、本节课我对自己最不满意的一件事是:
作业
独立完成(
) 求助后独立完成( )
未及时完成( ) 未完成(
)
$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二)导学案
备课时间
学习时间
2014年( 3 )月( 26 )日 星期( 二 )
2014年(
)月( )日 星期( )
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它的性质.
学习目标
2.能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
计算.
3.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判定的五种方法,并通过定理,习
数学
题的
证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
形性质与判定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
能力,感悟几何学的推理方法。
5.通过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启迪学生的思
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6.培养合情推理能力,以及严谨的书写表达,体会几何思
维的真正内涵。
1.掌握和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学习重点
2.平行四边形各种判定方法及其应用,尤其是根据不同条
件能正确地选择判定方法.
1.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证明(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学习难点
2.几何推理方法的应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
理的综合应用.
学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彩粉笔、三角板等
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境独立思考(课前20分钟)
设计意图
$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二)导学案
学习活动
1、阅读课本P47 ~
49页,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
(2)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什么?
(3)你会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吗?
(4)P49页练习你能独立解答吗?
数学
设计意图
2、独立思考后我还有以下疑惑:(课前写在小组的小黑板
上)
二、答疑解惑我最棒(约8分钟)
甲:
乙:
丙:
丁: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约15分钟)
1、小组合作分析问题
2、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3、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2)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D∥
BC,要使这个四边形为
平行四边形,则需添加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为 ( )
(3)能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 )
A、一组对角相等
B、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C、一对邻角互补 D、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4)四边形ABCD中,若∠A = ∠C,∠B = ∠D,则下列
同伴互助
答疑解惑
$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二)导学案
学习活动
结论中错误的是( )
A、AB = CD
B、AD∥BC
设计意图
C、∠A = ∠B
D、对角线互相平分
(5)例5
如图,点D、E、分别为△ABC边AB、AC的中点,求证:
数学
DE∥BC且DE=BC.
【分析】所证明的结论既有平行关系,又有数量关
系,联想
已学过的知识,可以把要证明的内容转化到一个平行四边
形中,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
平行且相等的性质来证明结
论成立,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需要添加适当的辅助
线来构造平
行四边形.
【方法1】:如图(1),延长DE到
F,使EF=DE,连接CF,由△ADE
≌△CFE,可得AD∥FC,且AD=FC,
因此有BD∥FC,BD=FC,所以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F∥BC,DF=BC,因为DE=DF,
所以DE∥BC且DE
=BC.
(也可以过点C作CF∥AB交DE的
延长线于F点,证明方法与上面大
体相同) <
br>【方法2】:如图(2),延长DE到F,使EF=DE,连接CF、CD
和AF,又AE=EC
,所以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
1
2
1
2
1
2$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二)导学案
学习活动
所以AD∥FC,且AD=F
C.因为AD=BD,所以BD∥FC,且
BD=FC.所以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F∥
BC,且
DF=BC,因为DE=DF,所以DE∥BC且DE=BC.
四、归纳总结巩固新知(约15分钟)
1、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数学
设计意图
1
2
1
2
(1)定义: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
位线。
(2)三角形中位线的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
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运用新知解决问题:(重点例习题的强化训练)
(1)课本P49页练习第1、2题
(2)课本P50页习题18.1第6、7题
五、课堂小测(约5分钟)
1、下列四边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二)导学案
学习活动
数学
设计意图
2、课本
练习第3题
六、独立作业我能行
1、预习课本P50-51页习题你能独立完成几题
2、课本P50页习题18.1第4、5题
七、课后反思:
1、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反思:
2、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情况反思:
3、错题记录及原因分析:
P49页
$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二)导学案
学习活动
自我评价
1、本节课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一件事是:
课上
2、本节课我对自己最不满意的一件事是:
数学
设计意图
作业
独立完成( ) 求助后独立完成( )
未及时完成( ) 未完成( )
$18.2.1矩形(一)导学案
备课时间
学习时间
2014年( 3
)月( 28 )日 星期( 五 )
2014年( )月( )日
星期( )
1.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质及推论,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
学习目标
的区别与联系.
2.会初步运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
3.经历探索矩形的概念和性质及推论的过程,发展合情推
数学
理的意识;掌握几何思维方法。
4.培养严谨的推理能力,以及自主合的精神,体会逻辑推
理的思维价值。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具使用
◆矩形的性质及推论
◆矩形的性质及推论的灵活应用.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彩粉笔、三角板等
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境独立思考(课前20分钟)
1、阅读课本P52 ~53 页,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矩形?矩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2)矩形有哪些性质?
(3)矩形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和推论?
(4)你会证明矩形的特殊性质吗?
(5)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和斜边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6)课本P53页例1你能独立解答吗?
(7)课本P53页练习你能独立完成吗?
2、独立思考后我还有以下疑惑:(写在小组的小黑板上)
设计意图
$18.2.1矩形(一)导学案
学习活动
二、答疑解惑我最棒(约8分钟)
甲:
乙:
丙:
丁:
数学
设计意图
同伴互助
答疑解惑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约15分钟)
1、小组合作分析问题
2、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3、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1)平行四边形有哪此性质?(动态课件演示)
边: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对角线: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
对称性:中心对称图形
(2)演示平行四边形的移动过程,当移动到一个角是直角
时
停止,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图形?(小学学过的长方形)
引出本课题及矩形定义.
(3)矩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通
常也叫长方形).
◆矩形是我们最常见的图形之一,例如书桌面、教科书的
$18.2.1矩形(一)导学案
数学
学习活动
封面等都有矩形形象.
(4)矩形是特殊
的平行四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
边形)所以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课前也作了回顾。我们是按照边、角、对角线三个元素去描述的。
(5)通过和学生一起逐一探究得到矩形的性质,并让学生
口述证明
◆角: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对称性:中心对称和轴对图形。
(并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比较)
(6)探究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
◆如图,通过以上对矩形性质的探究,你能进一
步发现图
中有多少个直角三角形吗?有多少个等腰三角形吗?你能
发现线段AO、CO、BO、
DO之间的大小关系吗?这四条线段
与AC、BD又是什么关系呢?如果只看直角三角形ABC,
BO
是什么边上的什么线?你能说说这个结论吗?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四、归纳总结巩固新知(约15分钟)
1、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
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性质,
设计意图
$18.2.1矩形(一)导学案
数学
学习活动
①角: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②对角线;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③对称性:中心对称和轴对图形。
(并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比较)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运用新知解决问题:(重点例习题的强化训练)
◆例1 (教材P53例1)
已知: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
∠AOB=60°,AB=4cm,求矩形对角线的长.
分析:因为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所以它具有对角线
相等且互相平分的特殊性质,根据矩形的这个特性和已知,
可得△OAB是
等边三角形,因此对角线的长度可求.
解:∵ 四边形ABCD是矩形,
∴
AC与BD相等且互相平分.
∴ OA=OB.
又 ∠AOB=60°,
∴
△OAB是等边三角形.
∴ 矩形的对角线长AC=BD = 2OA=2×4=8(cm).
答:矩形的对角线长AC=BD=8cm
◆课本P53页练习题
五、课堂小测(约5分钟)
1.矩形具有而平行四边行不具有的的性质是( )
设计意图
$18.2.1矩形(一)导学案
数学
学习活动
(A)对角相等 (B对角线相等
(C) 对角线互相平分 (D)对边平行且相等
2.已知:四边形ABCD是矩形
(1)若已知AB=8㎝,AD=6㎝,
则AC=_______ ㎝
OB=_______ ㎝
(2)若已知 ∠DOC=120°,AC=8㎝,则AD=
_____cm
AB= _____cm
设计意图
3.已知△ABC是Rt△,∠ABC=90,BD是斜边AC上的中线
(1)若BD=3㎝
则AC= ㎝
(2)若∠C=30°,AB=5㎝,则AC=
㎝,
BD= ㎝.
六、独立作业我能行
1、预习课本P53-55页
2、课本P53页练习第1、2题。
七、课后反思:
1、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反思:
0
$18.2.1矩形(一)导学案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