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竹节人》精品教案+推荐阅读
应聘简历表-申请书样本
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
要是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竹节人》、《宇
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竹节人》主要讲
述的是“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
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被
老师收走后,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表
现了作者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以及爱师
尊师的师生情谊。 《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 学习科
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故宫博物<
br>院》这篇课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
其布局
和功用。读者既从中获得了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
感。 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要求能正确选择材料来写作文,通过文字表达情感。《语文
园地》学习根据任务选择合适
的材料,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阅读;积累并练习写人
入迷的情景,学会逐项说明理由;理解积累
古诗《春日》。
2.单元重点:
(1)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本单
元的三篇课文都有意安排了这
一训练点。《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即(1)写玩具制作指
南,教别人玩这
种玩具。(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课文要
求按
照三个任务关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宇宙生命之谜》在课后提出了问题:
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1)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没有
生命的?(2
)人类能否移居火星?这样设置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读书目的采用合适
的阅读方法。《故宫博物院
》一课的两个任务是(1)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2)为家
人介绍景点。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学到的
方法来有侧重点地阅读。
(2)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竹节人》一课,作者在描写
玩竹节人
和老师也在玩竹节人两段内容时,就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和对传统玩具的喜爱。《宇宙生命之谜》一课表达了作者对宇宙生命之谜的好奇心和科学
家顽强不
屈的探索精神。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写事物时融入感情:①通过生活再现表现
情感;②通过融入美好
的意象表现情感;③选择典型细节来表现情感;④妙用浓烈的氛围表
现情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课前自主预习,已经养成摘抄、积累语
言的习惯。
但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表面,不能多角度品读语言,
第 1 页
共 12 页
感受文章的内涵,因此,基于本单元课例的特点,以及《课标
》中对于高段阅读的要求,本
单元的训练要求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一篇文
章,因阅读的目
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就有所不同。如《竹节人》主要写了“制作竹节人
”
“竹节人玩趣” “老师玩玩具” 三件事,“制作竹节人”可以采用扫描式阅读法,
“竹
节人玩趣” “老师的故事”可以采用研读法。
【教法建议】
1. 在阅读教
学中,注意精讲多练,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展开阅读,在课堂情境中习得阅
读方法,注重文本解读和课程资
源的开发,增强问题意识,从揣摩写法与创作意图出发设计
阅读教学,精心选择优质信息进行有效补充和
拓展,以读促读,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2.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不同,重
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
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粗略地读课文的能力。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
交流为主,
教师做适当点拨。
3.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六年级是在习作方面有一定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仍要从激趣
入手,多种方式让学生产生习作的愿望。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课时安排】
分类
课文
9.竹节人
10.宇宙生命之谜
11.故宫博物院
习作
语文园地
合计
9竹节人(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4
.学习作者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传统玩具给入们带来的乐趣,感受作
者对老师的尊
敬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传统玩具给入们
带来的乐趣,感受作者
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让生活更美好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内容 课时
2
2
2
2
2
10
第 2 页 共 12 页
【教学难点】
学习根据阅读目的,确定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课件页
码
一、
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把你的玩具介绍介绍吧(可以从
名称、材
质、用途等方面介绍)。
2.
你有动手制作玩具的经验吗?想一想,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乐趣?与同
学们分享。
二、介绍作者
范锡林,笔名雪凌,江苏靖江人。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少年传奇小说和童话作品的创作,并有“范锡林少年大传奇系列”(五卷本)出版。
主要作品:《她和她的爸爸》《你不是灰姑娘》《睁开吧,长长睫毛的眼睛》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
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1)
(2)
(3)
(4)
(5)
豁开 威风凛凛 疙瘩
冰棍 孙悟空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橡皮擦 雕刻
跺脚 颓然 沮丧 趴下
抽屉
(重点指导生字“凛、棍”为前鼻音,“裁”为平舌音,“筹”为翘舌音等。)
(2)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
第 3 页 共 12 页
(2)学习多音字:哄(hònghōnghǒng)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今天爸爸在家看小弟弟,弟弟号啕大哭,他一点儿也不会哄。
(8)
②读一读:他那像哄(hǒng)小孩似的话,引得人们哄(hōng)堂大笑,
围观的人群一哄(hòng)而散。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风靡 紧紧地埋入。课文中指鞋线紧紧地拉进桌上的裂缝里。
嵌入
形容事物很风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
威风凛凛 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
别出心裁 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
技高一筹
激烈的战斗。
鏖战 技艺比别人高出一截。
沮丧
形容怨恨失落的样子。
悻悻 灰心,失望,伤心,灰心丧气。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学习“会写字”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课件
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17-29
)
(9-12)
(13)
(14)
豁 凛 疙 瘩 棍 悟 裁
筹 橡 雕 跺 沮 趴 屉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
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凛、棍、悟、磕、跺、沮、、趴”,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疙、瘩”(15)
半包围结构。 “嵌、筹”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嵌、凛、裁、筹、蹲”,学生练写。
豁:左右结构,左边是“害”,右边是“谷”,上面是“八”,捺变点,下
面是“人”。
凛:左面两点水,右面是“禀”,右下部“示”第一横短,第二横稍长。
裁:读cái,左下部是“衣”,注意与“栽”区分开。
筹:上下结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一个“寿”字。
(16)
(17-29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第
4 页 共 12 页
五、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1.阅读课文,说说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自然段):回忆小时候制作竹节人。
第二部分(5—18自然段):竹节人令我们痴迷。
第三部分(19—29自然段):老师没收了竹节人,却也偷偷在玩竹节人的
趣事。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课文,让我们知
道了,文中的孩子们
玩竹节人非常开心。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
br>2.学习作者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传统玩具给入们带来的乐趣,感受作
者对
老师的尊敬之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课件页
码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词。
1.出示生字:豁开 威风凛凛 疙瘩 冰棍
孙悟空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橡皮擦 雕刻 跺脚 颓然 沮丧 趴下 抽屉
2.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竹节人》,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你还记得这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
么吗?
(制作竹节人 斗竹节人 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
3.说一说,自己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你记住了些什么细节?
二、品读释疑。
(3)
(4)
第 5 页 共 12 页
(一)自由读课文,请将你感兴趣的内容画下来,说说你的感受。
1.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
面钻一对小眼,供
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
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
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思考:
(1) 制作竹节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按照竹节人的制作顺序描写)
(2) 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寸把长
的一截”“一对”“八截”“一根”等数量词中就可以看出作者制
作竹节人时候非常用心,写出了作者对
竹节人的珍惜。)
2.“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
特别火。”
思考:
(1)“我”真的把毛笔弄丢了吗?
(我们将毛笔拿来做竹节人了。)
(2)童年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淘气顽皮)
(5)
(6)
3.“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
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思考: <
br>(1)这句话并没有直接写竹节人搏斗得多么激烈,但我们可以从围观者的表现
看出来,这是什么
写法?(侧面描写)
(2)课文是写竹节人的,为什么要写围观的小伙伴们?
(因为从围观的小伙伴们的动作“攒着”“跺脚拍手”“一哄作鸟兽散”等可以
看出每一个孩子都非常喜爱竹节人,每一次的“搏斗”都不放过,所以要写围观。)
4.“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7)
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思考:
(1)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的老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老师玩竹节人的动作、神态的描写
,生动刻画了一个课堂上严肃认真,课下童
心不改的“老顽童”式的老师形象。)
(2)从全文的中心意思来看,这段话有什么作用?
(老师竟然也玩得那么入迷,说明竹节人
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不只是
孩子们才喜欢。)
(8)
第 6 页 共 12 页
三、拓展延伸
1.读了本文,我对童年趣事和爱师尊师有了很深的认识,我要找到相关的文
学作品读一读。
2.推荐阅读:《爸爸的鸽子》(林清玄)《月迹》(贾平凹)《小桔灯》冰
心
《三味书屋》鲁迅 《和时间赛跑》(林清玄)《童年》(高尔基)
3.在网上搜一搜,传统玩具还有哪些?你最喜欢什么传统玩具,将它介绍
给大家听。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传统玩具——竹节人,讲述的是“我”小时候用毛笔
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被老师收走后,发
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爱玩
竹节人。表现了作者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以及爱师尊师
的师生情谊。
五、学习写作方法:
1.学一法:融情于事
要想让阅读者对作文中叙述的事情留下
深刻印象,就必须努力用“放大镜”
放大细节,选取鲜活、典型、感人的细节去表现文章的中心。这篇课
文通过记叙
竹节人的制作和玩耍的事来抒发对童年的怀念和尊师爱师的情感,把自己的感情
融化
在事件的描述中,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感动。这样的真情实感,
是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描
写的对象之中,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
2.举一例: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
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
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
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给儿子道别时买橘子的那一
段叙述文字,语句不
多,但饱含深情,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在这父子即将远别的特定情境下,父亲那熟悉的穿戴,才那样引起作者的注目;他那劳碌奔波的背影,才那样感人至深,
给作者留下难以磨
灭的印象,把慈父的爱子之情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表达得
淋漓尽致。
3.练一练:
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按照融情于事的写作方法写一写。
示例:
伞下的爱
每个人都认为母爱是伟大,但我认为母爱的伟大更体现在她爱的无私。
第 7 页
共 12 页
(9)
(10)
那是一个炎炎夏日,我上完课坐在自行车后面快乐的唱着。正如俗语所说:
“夏天的天气娃娃的脸”,突
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哗哗哗”豆
大的雨点从天空上倾泻而下,妈妈急忙停下车从包里拿
出了唯一的雨伞,对我说
“宁宁,快撑起伞。”我毛手毛脚地撑起伞放在了妈妈的头上,结果一阵风大风
,
伞吹反了,单薄的我也差一点被风吹得飞了起来。妈妈用命令的语气说“郑淮宁,
自己打。”
我无奈的把伞移开了,只见雨水顺着妈妈的头了和脸颊流了下来。
雨,不知不觉地停了,这时我发现妈
妈的全身湿透了。回到家,妈妈一个喷
嚏接着一个喷嚏。第二天,她就发高烧了,在这发烧的期间,妈妈
不知吃了多少
的苦药。一看到药,我就很难受,若不是妈妈把伞给我,也就不会生病了。
啊,原来母爱是时刻不在,无处都在的,母爱将会陪伴我们一身!
六、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我们最伟大的节日》《激动人心的时刻》。
七、当堂检测(选做)
建议使用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选做)
请完成本课《》“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板书设计
制作竹节人
样子——壮士
搏斗
竹
变身——“齐天小圣”“金钩大王”
之乐
妙趣横生
节
伙伴围观
爱师尊师
人
偷玩被收
老师
也爱
老师在玩
第9课
冰 灯
在我们乡下,孩子们过年有提着灯笼走街串巷的习俗,那是过年最大的乐趣
和享受。
这一年的腊月二十五,我去东山坡的大军家,大军拿出他的过年灯笼给我看。
灯笼真漂亮,灯罩是菱形的
,用玻璃拼成,上面还画了些细碎的小花。灯笼是大
第 8 页 共 12 页
军的父亲从遥远的县城买回来的。
回家我就找父亲要灯笼。我说,
不要纸糊的,要透亮的。我知道,父亲没有
钱买高级的玻璃灯笼,我希望他能够给我做一个。
父亲答应了。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被一阵沙沙、沙沙的声音吵醒了,睁开眼睛,看见父亲在一边忙着什么。等适应了屋子里很暗的光线后,我才看清楚,父亲正在离炕很
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
。冰太凉,每磨一阵,父亲就会停下来,用衣角擦擦手,把
手放在棉衣里暖一会儿。
我问:“爹,你在干啥?”
父亲把头扭过来,说:“没有找到合适的废玻璃,我昨天冻了一块
冰,正给
你做冰灯呢。天还早,你再睡一会儿吧。”说完,父亲回过头去,继续用力磨了
起来。
我再也睡不着了。当我看见父亲又一次把手放进棉袄时,我急忙喊他:“爹,
你到我这里来暖暖
手吧。”一边说,一边掀开了自己盖的被子。
父亲看见了,赶快来到我的身边,把我撩起的棉被一把按
下,连声说道:“我
不冷,不冷。小心冻着,要过年了。”
父亲的手碰着了我的手,他的手真
凉啊!我的鼻子发酸,心里直后悔,真不
该找父亲要一盏透亮的灯笼。
这一年春节,我的灯笼
是最特别的。小伙伴们都称赞我的冰灯,连大军也有
点羡慕我。过了几天,冰灯融化了,变成了一片水。
但是,它从此留在了我心里。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这篇文章以(
)为线索,是按
照 、
、 顺序来
写的,表达了作者
之情。
参考答案:冰灯 “我”想要一只玻璃灯笼 父亲给“我”制作冰灯
“我”
提着冰灯过年 对父爱的赞美和感激
小橘灯
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
第 9 页 共 12 页
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个乡村的
乡公所楼上。走上一
段阴暗的仄(zè)仄的楼梯,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
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
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
帘。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叫我
等着她。
我在她桌前坐下,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来看,忽然听见外屋板门吱地一声开了。
过了一
会儿,又听见有人在挪动竹凳子。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
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
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
光脚穿一双草鞋,正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
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
缩了回来。我问她:“你要打电话吗?”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点头说:“我要
××医院,找胡大夫,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我问:“你知道××医院的电
话号码吗?”她
摇了摇头说:“我正想问电话局……”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
里找到医院的号码,就又问她:“找到了
大夫,我请他到谁家去呢?”她说:“你
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她就会来的。”
我把电话打
通了,她感激地谢了我,回头就走。我拉住她问:“你的家远吗?”
她指着窗外说:“就在山窝那棵大黄
果树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说着就噔噔
噔地下楼去了。
我又回到屋里去,把报纸前前后后
都看完了,又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来,
看了一半,天色越发阴沉了,我的朋友还不回来。我无聊地站
了起来,望着窗外
浓雾里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黄果树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
生病的妈妈。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橘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
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
门口。
我轻轻地扣着板门,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抬头看了我,先愣了一下,
后来就微
笑了,招手叫我进去。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妈妈闭着
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被头上
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脸向里侧着,只看见她脸
上的乱发和脑后的一个大髻(jì)。门边一个小炭炉,上
面放着一个小沙锅,微
微地冒着热气。这小姑娘把炉前的小凳子让我坐了,她自己就蹲在我旁边,不住<
br>地打量我。我轻轻地问:“大夫来过了吗?”她说:“来过了,给妈妈打了一针……
她现在很好。
”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我问:
“她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什么?”她
笑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
第 10 页 共 12 页
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橘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没有做声,只伸手
拿
过一个最大的橘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
轻地揉捏着。
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
去了……”她没有说
下去,只慢慢地从橘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橘瓣来,放在她妈
妈的枕头边。
炉火的微光,渐渐地
暗了下去,外面更黑了。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
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橘碗四
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
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洋蜡头,放在里面点
起来,
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橘灯照你上山吧!”
我赞赏地接过,谢了她,她送
我出到门外,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又像安慰
我似地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
好了。”她用小手在
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显然地,这“大家”也包括我在内。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橘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橘红的<
br>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
觉得眼前有无限光
明!
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看见我提着小橘灯,便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
从王春林家
来。”她惊异地说:“王春林,那个木匠,你怎么认得他?去年山下
医学院里,有几个学生,被当做共产
党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
替那些学生送信……”
当夜,我就离开那山村,再也没有听见那小姑娘和她妈妈的消息。
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橘灯。
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
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
我们“大家”都“好”了!
作者以“小橘灯”为文题和线索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小橘灯象征着小姑娘的精神品质,所以作者把“小橘灯”作为文
题和线索。
第 11 页 共 12 页
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