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
感谢母校作文-离职书范文
说课稿
《七律·长征》是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
课是毛泽东主席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之时,回想起红军所走过的千
山万水,所经历的艰
难坎坷,心情激动地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
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
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
革命英雄主义气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标对高年级诗歌阅读提出明确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
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
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
美好的理想。”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
下:
一、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学
习生字,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多媒体课件等资源,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
究,互动交流,在
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
神。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诗句品读感悟,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
义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红军长征线路图
二、说教法与学法
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红军长征时期,离学生的生
活年代比较远,学生要把
握诗中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文特点,我主要采用<
br>“情境教学法”和“朗读体会法”,即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读出诗的韵味,
在读中理解诗意,在
读中感受毛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
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另
外,利用创设情境法,将学生
带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让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和
谐
的课堂氛围。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设计总体上分五个环
节:了解背景,走进长征——放手阅读,感知长
征——细读鉴赏,深入长征——回归全文,升华长征——
拓展延伸,学习长征。
(一)了解背景,走进长征
教学伊始,我借助长征路线图,
概括红军长征的艰难及《七律·长征》的
创作背景。紧接着,欣赏课文范读。
通过铺垫历史背景和激情范读,将学生
引入情境。
【设计意图:“万事贵乎始”。课堂伊始,
通过情境教学法,巧妙地唤起学生
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迅速地将学生带入那段历史,激发学习兴趣,营造
阅读期
待。】
(二)放手阅读,感知长征
对高年级学生而言,我们应该
特别注意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
现问题的能力。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由地朗诵
全诗,尽情提
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梳理、引导、点拨。通过汇报、交流、更
正,
让“三军、更喜、等闲”这些词语在课堂上理解,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
乐;“腾细浪、走泥丸、铁索寒
”这些难理解的词语,把它们提出来作为本课
时的重点、难点,待集体进一步的交流中解决。通过放手让
学生读通、读顺诗
句,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诗句作铺垫。
(三)细读鉴赏,深入长征
此时,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把学生
置于主动、自
动、互动的平台之上,以读代讲,让学生自读自悟,领略本诗的
意境。
1.小组研究,互动感悟。 新课标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
此,我将学生分
成学习小组,让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长征资料,对照诗文研读,
在学习小组中进行合作、交流,尝试互相
解答对诗文的质疑。教师热情鼓励,
参与评议,然后小组汇报、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小
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是学生练习、纠错、发展的
主渠道。这里让学生先由自学再到生生交流,
既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钻研文本的
空间,又增强了学生间的交际能力,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视频再现,拉近距离。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红军长征中所遇到的艰难
险阻,我通过视
频分别展示那些惊心动魄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们分别是巧渡金
沙江、飞夺泸定桥。这些视频直观地再现了
当年红军长征所遇到的艰难险阻,
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
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
精神。给学生以强大的震撼力,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设计意图:及时
为学生提供视频,采用音乐渲染以及创设情境等手段,容易
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共鸣。】 <
br>3.创设情境,品读感悟。《七律·长征》仅有八行56个字,但它记录的时空
内涵,却有着世界
历史上罕见的沉重和深远。如何让学生读“厚”——透过这
八行56个字与伟人毛泽东一起回顾这段惊心
动魄的历史,如何让学生读懂长
征之难,领悟到红军藐视困难、克服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是本
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我围绕全诗的中心句“红军不怕
远征难,万水
千山只等闲”来展开,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做到以读悟情,以
情激情。以“金沙水拍云崖暖”一句为例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说说巧渡金
沙江这场战斗,然后试着用一个词概括,学生说出了“险”“欢乐”
,老师适
时点拨:正因为高兴,所以战士们看到金沙江的水拍打着高耸入云的山崖,心
里暖洋洋
的,读出他们的心情!长征中,红军几乎每天都有一场遭遇战,每天
都有战友的牺牲,可是巧渡金沙江之
战却没费一枪一弹,读!金沙江之战,干
净利落,快刀斩乱麻,高兴,再读!我们的伙伴一个都没少,心
里都乐开了花
呀,读!在老师动情的描述中,学生和诗人的情感落差缩小,情感间距拉近,
他们
在激情朗读中感同身受。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
指导,他们细细品读了每一句诗
,并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
(四)回归全文,升华长征
《长征》这首诗不仅语言美
、韵味美,节奏更美,在本课的最后,我和学
生一起欣赏歌曲《长征》。让学生汇报学习这首诗后的收获
,帮助学生升华对
课文的理解、对长征精神的体会以及表达对一代伟人的崇敬之情。
(五)拓展延伸,学习长征
最后,教师谈话让学生在讨论中懂得在今天的和平年代
里,新的世纪有
着新的挑战,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仍然需要长征精神。
【设计意图:得法于课
内,得益于课外,拓展学生的视野,使语文走向生活。
一堂课是结束了,但那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中点,而
不是终点。拓展性作业的设
计将这堂课的句号改成了省略号,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随着年龄的
增长,不断认识那些感人至深的情感,或许能给他们带来一生的启迪。】
四、 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浓缩的教案”,在这份板书中,我将诗中关键词语列出,简洁明了,
同
时将远征之难同红军战士不怕难形成鲜明对比,对学生理解诗歌起到很好的
辅助作用。
万水 金沙江(巧渡)
大渡河(强渡)
千山
红军不怕(难)
五岭(腾细浪)
乌蒙(走泥丸)
只等闲 尽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