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教师用书说明
烧烤作文-晚会节目串词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五年级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编写说明
教科书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
沉淀课程改革的先
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
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
活力的教科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
文素养。
一、教科书编写思路
1.双线组织单元,加强单元整合
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
。除了加强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
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人深的发展梯度,教科书还着力加
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
使各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
明确语文要素;
单元中的某些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贯穿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交流平台
”栏日,
进一步强化语文要素,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法;某些单元的“词句段运用”和“习作”还引
导
学生实践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单元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每个单元形成一个
系统。
2.强化阅读,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教科书形成“精
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快乐
读书吧”各自承担着不同
的功能;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快乐读书吧”使课外
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
阅读实践。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有机整
合,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3.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能力提升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集中体现了学习方
法的指导与运用。大部分单元的“交流平台”,
都聚焦学习方法,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从学生的学习
实践中提取可迁移运用的方法,总结
出一些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学习经验,使学生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
更进步的认识。
同时,在练习活动中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教科书中的每一个
练习活动,往往不
只是简单提出一个学习要求,而是引导学生运用某种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开展学习活动
的过程
也是方法运用的过程。这些练习活动蕴含的学习方法,都可以举一反三地迁移运用
于今后的
阅读和表达实践。
4.突显实践性,加强语言文字运用。
教科书着力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不论是练习活动的设计,还是语文园地的内容安排,都
引导学生联系生
活,在生活情境中运用语文,突显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比如关于句子的练
习活动,关注句子的表达效
果,但又不只是关注相关的语文知识,而是促使学生调动生活经验,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句子、运用
句子,提高学生对句子的把握能力。
教科书还努力加强阅读和表达的联系,促进读写结合
,将阅读中的收获迁移运用于自我表
达,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二、教科书主要内容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8个单元,其中6个单元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双线结构组成的单
元,其人文主题分别是“童年往事”“走近中国古典名著”“责任”“思维的火花”“
世界各地”“风趣
与幽默”。有两个单元比较特殊:第三单元“遨游汉字王国”是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
是围绕汉字
和汉字文化编排的;第五单元“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是一个习作单元,是围绕习作能力
的
培养编排的。
1.阅读
(1)精选文质兼美的课文
在每个单元中,都精选程度适宜、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的课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使学生受到潜
移默化的情感熏陶,养成良好品质。
精读课文,一般从朗读理解、积累运用、拓展实践等
维度进行课后题的设计,着眼于提高
阅读理解能力,促进语言积累和运用,启迪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部分课文后安排了以下栏
目:“阅读链接”,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或语言形式相似的短小篇章或片段,
由课文自然延伸,引
导学生拓展阅读、对比阅读,扩大阅读视野;“资料袋”,提供补充材料等方面的阅
读资料;“小练
笔”,提供练笔机会,引导学生由读学写;“选做”,设计更为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为
学有余力的学
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课題旁有星号的是略读课文。略读课文
和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有所不同,指向“粗知文章
大意”的教学目标。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的呈现方式也
有所不同,不安排写字,不设课后题,而
是在文前安排“学习提示”,提出要求学生思考的问题,或提出
相关的学习建议。略读课文承担
的另一个功能,是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如《猴王出世》的
学习提示体现本单
元的学习重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引导学生遇到较难理解的语句时大致
猜测意
思后就继续往下读。
(2)安排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安排文言文《自相矛盾》和《杨氏之子》
,以学生熟悉的寓言故事和古代儿童故事调动
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对小学阶段
的文言文学习,教科书作了准确定
位,并通过课后题体现出对五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能借助注释
等把握课文大意;朗读
时能正确停顿。
2.习作
教科书重视表达,同步推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加强习作教学。
(1)编排专门的习作单元。
第五单元是专门的习作单元,是以培养习作能力为
核心编排的单元。整个单元以“学习描
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为主线,通过一系列阅读和习作活动,引导学
生学习选择典型事例,并通过
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
这个单元的体例与普通单元有所不同,先安排两篇精读课文,然后是“交流平台”和“初试
身手”,之后
是两篇习作例文,最后是单元习作。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定位与其他单元不同,
直接指向表达,强调从
阅读中学表达,每课的课后题都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交流平台”以精读
课文为例,提炼出本单元的学习
要点——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基本方法。“初试身手”让学生
趁热打铁,尝试运用写人的方法,作好单元
习作的准备。两篇习作例文在典型的地方加以批注,
分别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体会例文表现人物特点的写
法。单元习作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
写一篇习作,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
通
过这几个板块,形成习作单元的完整结构:“导语”点明语文要素(习作要求)---精读课文
学习表达
方法---“交流平台”梳理、总结表达方法---“初试身手”初步尝试运用表达方法---“习作
例
文”进一步感悟、积累经验--- “单元习作”呈现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2)每个单元中的习作编排。
教科书针对第三学段课程标准的内容,在习作方面提出了
相应的能力要求,如要求写简单
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每个单元中的习作,精选话题内容,着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培植表达自信。话题的情境
创设力求唤起
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有话可写,乐写愿写。除了引导学生写叙事类文章,介绍
人和事物的文章,还引
导学生写读后感等应用文及想象类文章,以满足学生社会交际和大胆想
象的需要。如第七单元习作“中国
的世界文化遗产”,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整合信息,介绍
一处自己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拓
宽学生的习作视野,使习作成为学生自我表达、与
他人沟通的工具,激发起学生主动习作
的内在动机。
在每个习作中,加强习作指导,降低习作难度。为了解决学生不知道“写什
么”“怎么写”的
问题,教科书根据不同话题的不同特点,对学生的习作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
,第六单
元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先引导学生从提供的内容中选定一同前去探险
的伙伴,组成探险小队;再让学生选定探险的目的地、携带的装备和可能遇到的险情;在此基
础
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围绕探险的目的,编一个探险故事并把遇到的困境和求生的方法写具体,
体会想象的
乐趣;还让写完后仍有兴趣的学生续编探险故事。教科书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
完成习作,这些指导性的
内容不只适用于完成某次习作,其中也蕴含着完成某类习作的方法路
径。
(3)随机安排课后“小练笔”。
教科书在某些课后灵活地安排“小练笔”,促进读写结
合,由读学写。比如,《手指》课后,引
导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3.口语交际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四次口语交际。交际话题各有侧重
:既有侧重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特别
是当众表达能力的独白类话题,如“我是小小讲解员”“我们都来讲
笑话”;也有侧重培养学生交
流讨论能力的对话类话题,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向别人
提问,倾听别人的
意见,发表自己的想法,如“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怎么表演课本剧”。教科书充分
关照各种类
型的交际话题,从不同角度推动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的发展。
教科
书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关注交际目标的达成,着力培养学生的角色意
识、对象意识、场合
意识。比如:“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中建议学生“认真倾听,交流时边听边
记录”,让学生在交流时学
会尊重他人,养成把关键信息记录下来的好习惯。“怎么表演课本剧”
中要求学生“尊重大家的共同决定
”,让学生学会尊重不同想法,达成一致意见。教科书意在通
过一系列的目标达成,使学生学会遵守交际
规则,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品质,让学生勇于交际、
乐于交际。
1.语文园地
全册教科书除了第三、第五单元没有安排语文园地,一共安排了六个语文园地,引导学生
围绕每个单元的
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拓展运用。
语文园地设置了以下栏目。
“交
流平台”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收获,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进行梳理、总结,大多
通过与学习伙伴交
流和读写例话的方式,将语文要素具体化,呈现期望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需要掌握的方
法、养成的习惯或形成的观念,引导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无意识
的行为变成有意识的行为
,主动运用于今后的语文实践。
词句段运用”延续中年级的设计理念,并体现高年级的学
段特点,安排系列语言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书写提示”提示了一些篇章书写的要点,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颜体楷书。“日积月累”集
中
安排古诗、名言等传统文化经典内容。
5.快乐读书吧
延续中年级
的编排体例。“快乐读书吧”带动学生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课程化。本册结合
“走近中国古典名著”单
元,推荐学生阅读古典名著。“快乐读书吧”设计“你读过吗”“相信你可
以读更多”两个板块,分别采
用不同的形式推荐书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教科书在“快乐读书吧”中对学
生进行必要的阅读方法提示:“古代长篇小说多是章回体。
这些作品里,一回或若干回组成一个相对完整
的小故事,连起来就串成了一个长篇故事。”“我
很喜欢读回目,只要看一下某一回的标题,就可以猜出
它主要讲了什么故事。”通过这样的方法
指引,降低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难度,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中体
验到更多的阅读乐趣。
6.综合性学习
教科书第三单元是以“遨
游汉字王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单元。这是本套教材继三、四
年级在普通单元中穿插安排“综合性学习
”栏目之后,第一次设置单元整组的综合性学习内
容。
这个单元自成体系,以活
动贯穿始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带动整个单元的学习。先在“前
言”中对汉字的历史和文化作了简要介绍
,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然后编排了“汉字真有趣”
和“我爱你,汉字”两个活动板块,既提出了活动
的建议,又提供了多个角度的阅读材料,引导学
生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
方法,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7.识字表,写字表,词语表。
教
科书后附有“识字表”“写字表”“词语表”。“识字表”列出了本册要求会认的字,其中蓝
色的字是多
音字(指之前学过这个字,此次出现作为多音字学习);“写字表”列出了本册要求会
写的字;“词语表
”列出了本册精读课文要求会写的词语。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200个左右会写。
2.认识常用汉字200个,会写常用汉字180个。
3.硬笔书写楷书,能做到行款整齐,比较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
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
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
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
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
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
诗歌描述的情境,
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
章,能
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7.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
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
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
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
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
总结。
3.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四、使用教科书需要注意的问题
使用教科书,要树立整体的观念,关注教科书的纵向联系和
横向联系;要树立方法意识,将方
法指导有机融入教学过程。
1.识字写字。
高年级依然要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教学,应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继
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学
时,以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为主,教师再适当引导。一些生字较多的
课文,教师要依据学生的
实际状况进行分类指导,特别是难字、容易出错的字,要用恰当的方法加以点拨
。
写字教学,应在指导学生写规范、端正、整洁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行款整齐,书写美观
,并
且有一定的速度。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并且鼓励学生勤于练字。可以举办与书写
有关的活动,如硬笔书法展,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书写作品,在活动中感受汉字书写之美,进一步
激发学生
书写的兴趣。
本册教科书的多音字较多,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多音
字的方法,形
成分辨多音字读音的能力,在阅读时遇到多音字能借助字义推断字音。
本册古典名著单元的识字写字教学,应有别于其他常规单元,以确保阅读的整体性和流畅
性。在本单元中
,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语句,不必停留太久,不要反复回读,可以先联系上下文猜
测大意,然后继续往下
读。可在学生大致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再进行识字写字的教学。
2.阅读
阅读教学,要通盘考虑课文的教育价值,兼顾几方面目标的实现:一是体现本单元的重点
目标,落实单元
语文要素;二是体现本课特点的个性化学习目标,基于文本的特殊性挖掘有教
学价值的学习内容;三是落
实学段的常规性目标,完成本学段每篇课文都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
每篇课文的课后题确定教学内容。
本册有些课文篇幅较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含蓄、
深刻。教学时,应留出充分的时间
让学生阅读,深入感知课文内容。可以让学生用完整、通顺的句子复述
课文,以检测学生把握
内容的情况。不能只让学生关注某些语句、段落,避免阅读的“碎
片化”。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主旨,要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充分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
自己的感
受和看法,再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总结。教学感情表达细腻、丰富的课文时,可以引导学<
br>生关注课文中描述的场景、人物、细节,体会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感情。要避免对课文的解读“标
签
化”,脱离文本。
高年级要求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如本册中的“体会
静态描写和动态
描写的表达效果”,主要是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给学生习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教学
时,要
避免讲得过深过细,不要加重学生的认知负担。
要准确把握略读课文、文
言文等不同类型课文的日标定位,避免拔高要求。略读课文的
教学,主要提倡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进行自主
阅读,迁移运用本单元中学到的方法,以学生交流
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文言文的教学,可引导学生根据
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课文的大意,并正
确、流利地朗读。综合性学习单元中的“阅读材料”和习作单元中
的课文,各有用途,教学中应
避免定式思维,要指向核心目标的达成。教学综合性学习单元时,要让学生
先明确“活动建议”
中的任务,然后根据任务的需要开展活动。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教学应重点指向表
达方法,
让学生学习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基本方法;习作例文可作为指导学生表达的范例,但注意不要<
br>限制学生的习作,防止学生机械模仿。
要重视课外阅读,将课外阅读课程化落到实
处。要充分利用“快乐读书吧”,做好关于古典
名著的导读,促进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并定期组织阅
读交流会,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
问题,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学习一定的阅读方法,
能有一定的阅读收获。
3.习作
要让学生进一步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因
此,习作要感情真实,并且要使
用恰当的语言。每次习作话题,要设定适当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将自己
想表达的内容写具体,
写出真情实感,尽力避免定位不准、拔高要求的问题。
教
科书在很多习作中,都提示学生写后进行修改,并参考同学提出的修改建议。教学时要
安排学生习作后自
我修改和与他人互换修改的环节,让学生保持良好的修改习作的习惯。
要强化习作的交际
功能,使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教科书对写后交流
的提示,体现了书面表达的交际功能
,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对象意识,引导学生在与人分
享的过程中,感受习作的乐趣,体验与人进行
书面交流的成就感,彰显在习作后的交流中提升
习作能力的理念,避免习作前的过度指导束缚学生的天性
。提倡从学生的习作成品中发现问
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将习作的具体指导放在学生习作之后,引
导学生完成习作后充分
交流,在与同伴、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通过读者反馈获知如
何把自己想写
的内容写得更具体。
另外,要特别重视习作单元的教学,准确把握
习作单元的编排意图,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
习作能力这条主线开展教学。找准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习作
例文的定位,对单元中的“交流
平台”“初试身手”等相关资源进行有效组合,使学生通过习作单元的学
习,初步掌握描写人物
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出一个人的特点。
4.口语交际
要依据不同的口语交际类型,设计符合交际话题的情境,有侧重地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
或应对能力。多
给学生创造当众表达的机会,重视引导学生成段表达,避免对生活场景的简单
重复。
要重视交际方法、策略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完成真实交际任务的同时,实践交际方法,学习
运用交际技巧
和交际策略。通过不同交际话题、不同交际情境,使学生有机会面对不同场合
(正式场合、非正式场合)
、不同交际对象(多人、一人),学习在不同情境下实现交际目标,发展
口头表达能力,
不断增强交际的勇气和自信心。
在本册的口语交际中,除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勇于
发表自己的意见,还注重培养学
生的对象意识,要求学生在与人交流时能尊重和理解对方。教学时,教师
可以设置不同的话题
和情境,让学生参与、展示、倾听、思考和交流,体会交际过程中既能清楚表达自己
的想法又
能尊重对方的方法。
除了专门的口语交际课,还要重视日常教学中无处
不在的口语交际活动,关注学生日常生
活中的交际品质,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口语交际能
力。比如,可以利用课前三
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述,让所有学生都有表达机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
师要随时关注学生
的口语表达情况,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口语交际课中的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