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信息窗1
中华职业教育社-考勤管理制度
六下第三单元信息窗一
信息窗1:运输大麦芽——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
教材简析: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个运输大麦芽的特写镜头,用表格出示了运输大麦芽
的
有关数据,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这些数据提出数学问题。通过解决“运输量和运输
次数的比各是
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这两个问题,学习比例的意义。本信息
窗共有3个红点。第一个红点:比例的
意义。第二个红点:比例的基本性质。第
三个红点:解比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
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上学期我们学过了有关比的知识,说说你对比都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可能回答: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
谈话: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
[设计意图]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
手,引起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让学生
“温故”而“启新”,为新课做好准备。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青岛都有哪些产品非常有名?(学生根据自己的了
解回答)青岛啤酒享誉世界各地,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索啤酒生产中的数学
(出示情境图)
。
出世课件: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
这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
一辆货车运输大麦芽情况
第一天
第二天 运输次数运输量(吨)
根据这个表格,让学生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同桌俩
人,一个提问题,一
个将问题的答案写在本上,看哪对同桌合作得最好,提出的问题最多。
谈话:谁来交流?跟大家说一下你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问题:
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16 :2)
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32 :4)
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第一天运输量的比是多少?(32 :16)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一一贴于黑板)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了探
索才会有创新,有发展。
本课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充分重视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同时还改变了以
往教师对于学生提问“大放手”,让学生漫无边际提出问题所造成的弊端,而是
让学生有针对性
的提出数学问题,使“提问”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有意义的、有
价值的活动,也为后面的教学打好铺垫,
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认识比例及各部分名称。
谈话:学习数学,我们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观察。现在就请你观察这
两个比(16
:2;32:4)看能发现什么?(学生会发现比值相等)
思考:这个比值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每次的运输量)
既然它们的比值相等,那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两个比连接起来?
学生用等号连接,并请学生把这个式子读一下。
试一试:剩下的这些比中,哪两个也能用等于号连接?在你的练习本上写写
看。(学生独立完成)
介绍: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数学上就把它叫做比例。我们知道,
比有前项、
后项,比例的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
项,像16、4位于两端的两项叫做
比例的外项,2、32位于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
的内项。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学生先把2 :16=4 :32这个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再同桌俩交流它的内项外
项分别是谁。
p>
自学提示:同学们表现得都特别棒,现在请你看课本自主练习第1题,能否根据
刚才
所学知识解决。(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先通过观察,在众多的比当中找出相等
的比,写出等
式,从而认识比例的共性,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同时,通过与比进行比较,
让
学生充分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并及时进行巩固训练。
2.判断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谈话引入:刚才,你们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
出比值再判断两个比能否组
成比例。我不是这样想的,可能很快就判断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其实
秘
密就藏在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之中,它们两者之间可是存在着一种奇妙的
关系,你想揭
穿这个秘密吗?
那就请你以16:2=32:4为例,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等方法,试试
能不能发现这个关系!
4、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出示研究方案:
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学说一说,你发现
了什么。
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你再举出这样
的例子来。
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5、全班交流。
(1)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的发现与大家分享?
(2)还有其他发现吗?
(3)你们组所发现的是不是个偶然现象呢?咱们最好是怎么办?
6、验证发现,共享成功。
师:对,举例验证,这可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方法。那现在,咱们可以利用
黑板上的比
例,也可以自己组一个新的比例,验证看看,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学生独立验证)
7、小结:不错,看来同学们很会观察,很会思考,很会验证,自己发现了<
br>比例的一条规律。也就是,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数学上
我
们把这条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也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在继分数、比
的基本性质之后学习的第三
个基本性质。运用它,我们可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
8、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1)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
(2)试一试:40 :2 = 60 :3
a、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b、说出写出的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几,再分别算出外项和内项的积。
c、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教学,教师并没有直接
让学生去计算两个内项的积和两
个外项的积,很快让学生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而是让学生在完成判断
两个比
能否组成比例的练习后,很巧妙的说了一句“我是用其它方法也作出了判断”。
学生探究
知识的欲望一下子被激发了,“那种方法是什么”?接着,教师就让学
生自己去观察、寻找比例中内项与
外项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猜想,举例进行检验,
与同伴合作交流,自己揭示出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学生
通过亲身经历的观察比
例、归纳猜想、举例验证、交流表达的活动过程,不仅获得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br>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练习巩固:
1、连线:自主练习第3题。
2、填空:自主练习第6题。
3、自主练习第10题:
[设计意图]:习题的安排旨在对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最
后一
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意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的“变”与“不变”的
美妙与统一
。
四、课堂总结:
同桌俩互相说说自己在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同桌互说后,师
随意挑选多
个同学说出他们在这一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16 :2)
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32 :4)
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第一天运输量的比是多少?(32 :16)
教学反思: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本节
课,我以学生为主,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积极营造和谐、融洽、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民主、
合作、互动的空间里,
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以高涨的热情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充分激发了思维,<
br>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努力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1、引导观察,留给学生自主验证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力图创设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为培养学
生敢想、敢说、
敢问的精神,或创设情境、设计某环节,让学生讨论、合作。但自主也好、合作
也罢,我们的课堂是否真正留给学生“一席之地”,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
表现的时间与空间?本节
课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充分引导学生去观察,去
发现从而得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
内项的积。”这一结论。这时
学生的认识是肤浅的,模糊的,为了加深学生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认识,我
设计
了一个验证的环节:“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让学生在一系
列的验证过
程中充分展示各自的独特想法与个性魅力,学生的潜能在验证中得到
充分的发挥。
2、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同时增长智慧。
让学生通过回忆已有知识,奠定新知识的起点;于简
单的提问中,让学生自
己观察比较、通过自己分析思考,总结出了“比例”这一数学概念。于不经意的<
br>诱导“我用别的方法也作出了判断”中,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通
过观察比较、小组
交流、多方验证,让学生的思维从先前的不知所向到最后的豁
然明朗,个个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名小小“数
学家”,经历了一个愉快的探究过程,
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信息窗1第三个红点内容(解比例)及自主练习11、12。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3.强调解比例的书写规范和计算中的灵活性,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计
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2.引导学生根据比
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
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解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2.回忆: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每一组中的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设计意图]多角度多样化的复习比例的意
义及比例的基本性质。关注学生已有的
知识经验,使知识全面系统化,为新知的建构做好铺垫。
二、揭示意义、自主探究:
(一)揭示解比例的意义。
1.将上述两题中
的任意一项用x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讨论:如果已
知任何三项,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
一个未知项?说明理由。
2.学生交流得出: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
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
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
未知项。
3.教师明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
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题:解比例20:25=4:x
学生自主探究,解答。
说一说:如何转化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
2.组织学生交流并明确.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20x =25×4.
(2)改写时,含有未知项的积一般要写在等号的左边,再解。
(3)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
潜移默化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独立完成:解比例。
学生完成后,要适当追问思考的过程,突出比例基本性质在解比例过程中的
作用。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11题
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指名个别学生板书。
2.补充练习: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内项是,
另一个内项是多少?
[设计意图]把解比例的知识和有关倒数的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
的能力。
3.自主练习第12题
练习时,可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思考:先确定等式一
边的两个数作
为比例的内项,另一边的两个数就作为比例的外项,然后灵活写出多个比例。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巩固比例知识的开放题。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培养学
生逻辑思维能力。
四、回顾总结
这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
解比例?
板书设计
20:25=4:x
20x =25×4
x =5
教学反思:
“解比例”时既可以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即: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
等
于两个外项的积),也可以用比例与除法的关系解(既:除数=被除数:商或被
除数=商×除数),还可以用比例与分数的联系来解(即:分子=?或
分母=?).
要体现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看似好像是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但通过这
一节课的教学,我发现算法多
样化与算法优化并不对立,它们是和谐统一的。在
这一环节中,我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
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
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的学生也
很可爱,很聪明,当学生用比例的意义去解这个比例时,很难算,于是马上会想
到用比例的基本
性质去解答。学生解决问题中主动进行了优化。这远比我们教师
的强制要求要强的多。
同时这
样设计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收
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概念
师:同学们上节
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谁能来说一说什
么叫做比例,它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回答比例的概念,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谁还能说一说你对比例还有那些了解?(简单回顾比例的各部分名称以
及比例与比的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回顾新知识的概念入手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为后面
解决不同类型
的问题打好基础。培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提升和总结的能力。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出示情境(自主练习第5题)
师:你认为两位女同学说的对吗?有什么根据?
让学生同学通过回顾的概念来进行讨论验证,注重让学生表达自己的不同看
法,最终让学生能够依据比例
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说明两位同学的说法正
确。(比例的意义:两个比值相等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因为这
两个比组成比例的话,他们的内项积等于外项积)
师:那么你能说再说一组吗?同学起来说一说。
教师再说一个新的比,还以这种形式,让学生说一说组成的新比例。其他学
生马上判断对错。
[设计意图]尽量先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同时注
意尊重学生的想法,给
他们相互交流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
够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
的思维。
三、巩固练习,总结提升
(一)认真审好题,填空不困难。
1、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口答)
比例是由任意两个比组成的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的差是0。
比例式中有四个外项,四个内项。
(学生判断并说明错误原因)
2、40:32的比值是(
),52:2的比值是( ),把这两个比写成比例为( )。
3、12的约数有(
),选出其中的四个约数组成比例是( )。
学生说明填空的根据(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脑筋转转转,答案全会选。
1.能与13:12组成比例的是( )。
A. 2:3 B.3:2
C.13:14 D.12:13
2.下面各组数中可以组成比例的是( )。
A.4、8、3、14 B.0、1、4、8
C.19、13、1、3
D.6、9、12、15
3.自主练习第8题。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
充分交流,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
先找出比值相等的俩个比,再根据比例的意义写出比例;也可以
先找出乘积相等
的两组数,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
(三)活用知识点,展现你风采!(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答案)
1.在比例式中,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一个内项是0.2,另一个内
项是( )。
2.a:8=9:b,那么,a×b=( )。
3.A:B=1:75时,那么A×( )=B×( )。
4.根据3×8=4×6写成比例( )=( ):( )
5.如果9a=7b,那么ab=( )( )。
6.把8×2.5=0.4×50改写成四个不同的比例( )、( )、( )、( )。
[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新知识的练习过程中,
通过有序的思考,使学生
不仅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新知,并且能运用新知解决问
题,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四、回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以及在练习过程发现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收
获。
板书设计
学生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练习课,
如果我们过分去追求形式新颖,
内容有趣的练习,的确能激起学生短暂的兴趣,但这只是表面的,显而易
见的刺
激,不能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真正热爱。我想我们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
兴趣的源
泉,去体验发现数学规律和应用数学规律的乐趣。
所以,本节课教学时,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
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
探究中发展。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采取合作
探究的
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解决新知,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
性质,分
析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新知,学生学得较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