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

余年寄山水
627次浏览
2020年10月03日 16:3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辽宁省工程技术大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2020年10月3日发(作者:温铁军)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一、【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
二、【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 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
用,这里 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
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 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
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
法,学会用 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五、【教学措施】
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 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
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 骤。从学生的角
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
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 ,让学生经历创造
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
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 新授课
课时 课型

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含有同一级
运算的运算顺序。
智力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
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 生的比较、概括、
归纳、判断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没有括号(同级

课件
教具
运算)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
学具
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与减法之间
的互逆关系,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们有好朋友吗?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有怎样的

秘密呢?这节课学习: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引导发现,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出示P2例1情境图。

(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

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

千米?

(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长814km,


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 956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长1142km。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合作交流,讨论问题
(1)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出算式。
(2)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814+1142=1956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
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3)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1956-814=1142
1956-1142=814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
减法。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4)加减法间的关系
814+1142=1956 1956-814=1142 1956-1142=814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看书质疑,解决问题
阅读课本2-3页,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解决。
(三)拓展运用,巩固练习
1.基本题
加数
加数


46

81

27
104
32
297

被减数 243
减数

127

605

247

58
217
②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37+69=306 502-387=115 421+98=519
306-□=237 387+□=502 519-□=421
306-□=69 □-115=387 519-□=98
2.综合题
在一道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460,减数比差少
30,被减数、减数和差各是多少?
3.思考题
小李在计算两个数相加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7错写成了1 ,把
另一个加数百位上的2错写成了3,所得的和是2003,原来两个数相
加的正确结果是多 少?
(四)课堂总结
教师概括总结、学生回顾总结或师生共同总结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课本第4页2、3、4。
家庭作业:《新课堂》第1页。


板书
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814+1142=1956 1956-814=1141 1956-1142=814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互为逆运算)



教学
反思
(后记)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 新授课
课时 课型

知识技能目标:在已学的乘、除法知识的基础上分别概括出乘、除法
的意义。
智力能力目标:掌握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部分间
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明确0不能作除数及其
中的道理。

多媒体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除法的意义
教具
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学具
教学难点: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计算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572-242= 243+302=


2、导入,我们复习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在乘、除法各部

分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板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引导发现,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出示P5页例2


(1)每个花瓶里插3支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2.合作交流,讨论问题
(1)自主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出算式。
(2)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3×4=12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
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3)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12÷3=4
12÷4=3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
除法。在除法中 ,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4)乘除法间的关系
3×4=12 12÷3=4 12÷4=3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有关0的运算
①师:你知道有关0的哪些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出示:0+15= 24-0= 58×0= 0÷36= 42-42=
学生口算,你发现了什么?
生总结:一个数加上0 ,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任
何数与0相乘,都得0;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被减 数与减数
相同时,差为0。
②讨论:在除法算式里,除数能为0吗?为什么?
师小 结:0不能作除数,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
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 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
乘都得0。
3.看书质疑,解决问题
阅读课本5-6页,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解决。
(三)拓展运用,巩固练习
1.基本题
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23×56=1288 4005÷89=45


2.综合题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92×( )=184 780÷( )=30
( )÷35=42 ( )÷23=6……15


942÷( )=78……6
3.思考题
(1)已知120+□÷2=150,求□所代表的数。
(2)一个数被16除 没有余数,如果改用18去除,商是17还余
14,那么这个数是16的多少倍?
(四)课堂总结
学生回顾总结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课本第7页第1、2、3.
家庭作业:《新课堂》第2页


板书
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4=12 12÷3=4 12÷4=3
因数×因数=积 被除数÷除数=商
(互为逆运算)

教学
反思
(后记)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练习二 1 练习课
课时 课型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除未能的意义及
各部分间的关系。
智力能力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多媒体
教学重点: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
教具
用。
学具
教学难点: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
用。
(一)出示例题,宣布练习内容
已知540-□×15=135,求□所代表的数。
(二)尝试解答,归纳总结方法
1.尝试解答,集中反馈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2)学生反馈想法。


(3)集中反馈

在等式中,135是540减去□×15的积得到的差,所以根据减数=


被减数-差,可以求得□×15的积,再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可以求出 □所代表的的数。
540-□×15=135
□×15=540-135
□×15=405
□=405÷15
□=27
答:□所代表的的数是27.
2.引导总结,归纳方法
师:明确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及加 减法、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是解决求等式中未知数问题的关键。
3.质疑问难,加深理解
(三)综合训练,巩固运用
1.单项练习
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1)16×24=384
(2)307×25=17806
(3)1357÷23=59
(4)2015÷65=31
2.综合练习
根据下面的算式写出综合算式
82+47=129 129×13=1677

24-19=5 105÷5=21


3.思考练习
智慧迷宫的密码是○□△◇,你能破译除来吗?
○×7÷3=21
43-14+□=35
48÷△×12=72
◇+38-7=34
密码是:
(四)练后讲评,融会贯通
教师讲评,沟通前后知识联系。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课本第8页7-10
家庭作业:《新课堂》第3页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后记)






教学内容
括号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含有小括号、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
智力能力目标:能准确规范计算带有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养成独
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多媒体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带有括号的四则
重点 教具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 学具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
活中的简单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说出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36×4+28 65-25+40 12×5÷6 172-42×3 24×3+32×5

师: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法四种运算叫四则混合运算。

2、导入:我们复习了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如果在算式里有

括号,又按什么顺序计算呢?

板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二)引导发现,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出示P9例4 96÷12+4×2

96÷(12+4)×2
96÷[(12+4)×2]
这几个算式中包括几种运算,结果一样吗?
2.合作交流,讨论问题
(1)小组讨论,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学生尝试独立计算,请学生上台板演。
96÷12+4×2 96÷(12+4)×2 96÷[(12+4)×2]
=8+8 =96÷16×2 =96÷[16×2]
=16 =6×2 =96÷32
=12 =3
(3)比较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两个算式中的数字和包含的运算都相同,但是运算的顺序
不同,导致计算结果也不相同。

小结: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要按照从里到外的顺序,先算小括
号里面的,再算中括 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括号内的运算,
要按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依次算的顺序进行。
师强调:在计算时,一定要先弄明白算式的运算顺序,再进行计
算。
3.看书质疑,解决问题
阅读课本第9页,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解决。
(三)拓展运用,巩固练习
1.基本题
先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400÷80-14×2 100-(83+360÷60)
960÷[(32+16)÷3] 72×[(35+27)÷31]
2.综合题


根据制定的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1)减——乘——除
32 × 800 - 400 ÷ 25
(2)除——减——乘
32 × 800 - 400 ÷ 25
(3)减——除——乘
32 × 800 - 400 ÷ 25
3.思考题
张叔叔去银行取款,第一次取出存款金额的一半还多15元,第二
次取出余下钱数的一半还多20元,这 时还剩225元,张叔叔原来有存
款多少元?
(四)课堂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课本第11页第1、2、3题。
家庭作业:《新课堂》第4页。


板书
设计
括号
96÷12+4×2 96÷(12+4)×2 96÷[(12+4)×2]
=8+8 =96÷16×2 =96÷[16×2]
=16 =6×2 =96÷32
=12 =3


教学
反思
(后记)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 1 新授课
课时 课型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含有小括号、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
智力能力目标:能准确规范计算带有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养成独
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带有括号的四则

多媒体
重点 教具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 学具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
活中的简单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平时在公园里玩的时候有租过船吗?租船要注意什么呢?


(二)引导发现,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出示第10页例5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32人要租船游玩,每艘小船24元,可以坐4人,每艘


大船30元,可以坐6人。

师:怎样租船最省钱?

2.合作交流,讨论问题
(1)小组交流讨论:
方案一:都租小船。32÷4=8(只) 20×8=160(元)
方案二:都租大船。32÷6=5(条)……2(人)30×5+24×1=174
(元)
方案三:组合租船。不空座位更省钱。把小船上的2人和1条大
船上的6人都安排坐2条小船。
4条大船:30×4=120(元)
2条小船:24×2=48(元) 120+48=168(元)
(2)回顾和反思
解决这类问题要注意什么呢?
3.看书质疑,解决问题
阅读课本第10页,提出问题并解答。
(三)拓展运用,巩固练习
1.基本题
实验小学105名师生去郊游,怎样租车最便宜?
车型
大型客车
中型客车
座位个
40
25
每车租金元
1000
650


(1)租大型客车每人( )元,租中型客车每人( )元。
(2)填写下表

大型客车辆
中型客车辆
可坐乘客名
租金元
方案一
3
0


方案二
2



方案三




方案四




通过对比可知,方案( )最省钱。
2.综合题
阳光小 学3名教师带领60名同学去公园划船,大船限乘6人,每
条船的租金是30元;小船限乘5人,每条船 的租金是26元,请你设
计出最省钱的租船方案。
3.思考题
有一个100人的旅行团准备租船外出旅游,有3种车可供选择,
大客车每辆160元,限乘18人;面 包车每辆120元,限乘12人;小
轿车每辆50元,限乘4人,如果你是领队,那么设计一种最省钱的 租
车方案。
(四)课堂总结
教师概括总结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课本练习三第4、5题
家庭作业:《新课堂》第5页。


板书
设计
解决问题
4条大船:30×4=120(元)
2条小船:24×2=48(元)
120+48=168元
答: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最省钱。

教学
反思
(后记)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一、【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2)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 近观察同一物
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
不同方向观察 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
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 察物体的具体活动
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
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能力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
观念。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
交流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
课时
2
课型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实物,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
教学
看到不同的形状。
目标
智力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以及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空
间想象观念。
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培养学生学习
数学的积极情感。

若干个正方体的方块,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从前面、上面和
重点 教具
课件
难点
左面三个角度观察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
学具
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帮助学生建立初步
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
时,体会看到的面数与物体的个数的不
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远近高低各不同”吗?一座庐


山,为什么会让诗人发出这样子的感慨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其

中的奥妙吧。


(二)引导发现,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出示由六个正方体方块组合而成的物体,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小组

讨论,他们看到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并在黑板上写出课题:观察物


体。
2.合作交流,讨论问题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
(2)在草稿纸上简单地画出自己看到的物体
3.看书质疑,解决问题
(1)学生展示自己画的形状,抽取几个同学的画纸展示给全班
(2)老师点评几位同学的画纸,并向学生讲解从前面、上面以及
左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三)拓展运用,巩固练习
1.基本题
(1)看一看,下面图形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2)连一连,从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图形









2.综合题
仔细看图,填图号.
(21分)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1)从正面看到的是C的有()
(2)从侧面看到的是B的有(
(3)从上面看到的是A的有(












3.思考题
试一试,在表格中画出从前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图形





(四)课堂总结
通过对物体的三个不同位置的观察,学生能够简单地掌握从三个< br>角度看到的物体所展现的图形,并且能简单地画出他们。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课本15页1-4题
家庭作业:《新课堂》P7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后记)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 2
课时 课型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实物,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
教学
看到不同的形状。
目标
智力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以及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 初步的空


间想象观念。
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培养学生学习
数学的积极情感。

课件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从前面、上面和
重点 教具
难点
左面三个角度观察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
学具
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帮助学生建立初步
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
时,体会看到的面数与物体的个数的不
同。

(一)出示例题,宣布练习内容



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


的分别是什么形状?请连一


连。















(二)尝试解答,归纳总结方法
1.尝试解答,集中反馈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自己动手连线,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
映给老师。
2.引导总结,归纳方法
老师总结学生的问题,在讲解例题时,将学生不懂的问题注重地
讲解。
3.质疑问难,加深理解
讲解学生不懂的问题后,让学生从左面和前面去观察,将从三个
位置 看到的形状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认识。
(三)综合训练,巩固运用


1.单项练习

2.综合练习
这是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形状,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前面看:( )
左面看:( )
上面看:( )

3.思考练习
用6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可以摆出哪些有趣的图形,请摆一摆,
把你摆的结果画下来或者写下来。





(四)练后讲评,融会贯通
老师讲解并总结这堂习题课同学们反映的问题并且让学生自己动< br>手摆一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课本
16页
第5-7题。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后记)




名人传读书笔记-教师资格证考试试卷


委托理财-爱情感悟


个人租车-党员述职报告


开学随笔-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安徽审计学院-语言学家


华东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中学生入团申请书


王家卫经典台词-大学助学金申请书


读书的体会-柳树醒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