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案

萌到你眼炸
528次浏览
2020年10月03日 17:4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天下无贼2-体育教学总结

2020年10月3日发(作者:阙鸣珂)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材第5、第6页的内容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明白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 自己能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
关系进行乘、除法 的验算。
3.能根据知识的迁移,找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和逻辑思< br>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乘、除法的意义,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做过了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的练习, 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
今天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加以归纳,并进一步 明确乘、除法之间
的关系,使已经获得的感性认识加以提高。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乘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播放课件出示课本例2(1)]
师:观察情景图,你能用数学语言描述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吗?
生:有4个花瓶,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
师:你能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师:你会列式计算解答吗?
生1:3+3+3+3=12(枝)
生2:3×4=12(枝)
师: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是加法,一个是乘法。
师:在3×4中3和4分别表示什么?
生:3表示每个瓶子插3枝花,4表示有4个花瓶,也就是说有4个3连加。
师:像上面这样 3+3+3+3,我们还可以用3×4表示,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


乘 法。在3×4中,3和4还可以看成表示什么?
生:3是相同的加数,4是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师:在乘法中相同的加数和相同的加数的个数,都叫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课件出示)
乘法:求几个相同的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 × 4 = 12

因数因数 积
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生1:只有相同的加数相加时,才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生2:当算式里的加数不同时,比如3+4就无法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
师: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大家探讨的结果吗?
生:必须是相同加数求和才能用乘法来简便计算。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由于解题策略 的开放式设计,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用加法计算;另一种是用乘法计算。
最后通过思考是不是所有的 加法都能用乘法计算。学生最后通过举例讨论后得出:必须是相
同加数求和才能用乘法来简便计算。
2.认识除法和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课件出示例2(2)和(3)。
(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师:仔细阅读上面的两题,你能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生1:相同点是都已知有12 枝花;不同点是一个已知每3枝花插一瓶,另一个已知把这些花
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
生2:所求的问题也不同,一个是求可以插几瓶,另一个是求每个花瓶可以插几枝花。
师:上面的两道题,都含有哪几个量?
生:花的总枝数、平均每个花瓶插几枝花和需要几个花瓶。
师:这些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生:花的总枝数÷平均每个花瓶插的枝数=花瓶数量
花的总枝数÷花瓶数量=平均每个花瓶里插的枝数
师:你能尝试列式计算吗?
生:(2)12÷3=4(个) (3)12÷4=3(枝)
师:与第(1)题相比,第(2)、第(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生:和第(1)题 相比,第(2)、第(3)题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
数是多少。
师:像上面这样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在
除法里已知的 两个因数的积叫做被除数,两个因数可以分别叫做除数和商。
课件出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12 ÷ 3 = 4

被除数除号 除数商

12 ÷ 4 = 3
师:从上面的(1)、(2)、(3)题中,你能发现乘法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生: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生: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设计意图:利用3道有 联系的应用题,由学生列出算式,把第(2)、第(3)题与第(1)题比较,


通过讨论 ,明确除法的意义,并在比较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变化中,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最
后通过提问的形式 ,引导学生抓住所学内容的重点进行小结,提高比较、分析、归纳和概括的
能力】
3.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你能根据下面的算式,参照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总 结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
系吗?自己试着总结一下。
课件出示:3×4=(12) 12÷3=(4) 12÷4=(3)
(小组讨论,单独汇报,自由补充)
生1:乘法算式 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除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除法是和乘法
相反的运算,通常称除法是乘法 的逆运算。
生2: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
数=商×除数
师: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单独汇报、自由补充的方式,提高 学生在比较和分析中进行
判断、推理、抽象和概括等能力,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感受到事物内部是有联 系的辩证唯物
主义思想】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关于乘法,我们学习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生: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师:既然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呢?
生:只有相同的数连加时,才可以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师:什么是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是怎样规定的?
生: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 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在除法中,两个
因数的积叫做被除数,两个因数分别叫做除数和商。
师:乘、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生: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师:乘法各部分间有怎样的关系?
生1: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生2: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师:有余数的除法各个部分间有怎样的关系?
生: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有什么评价?
生1:我知道了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生2:我知道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生3:我还知道有余数的除法各个部分间的关系是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师:这节课我们根 据知识的迁移,找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知识间的迁移能力和
逻辑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
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被除数=商×除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商=被除数÷除数
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教学反思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入新课。
这堂课教师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数学语言表述 数学规律和总结怎样获得规
律的方法上,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有利于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点的 基础上,学习新
知识,巩固所学知识。
2.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互动性学习。
学生已经有了加、减法的关系的基础,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起来比较简单,若教师让学生
直接归 纳得出结论,可能只要十几分钟就能完成新授,学生可能掌握得也不错,但是学生真正
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没有充分地发挥。所以在教学中,首先在目标领域中设置了过程性目标,不
仅和学生重温了加、减法的关 系和意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了数学问题的产生、碰到问
题“怎么办”和“如何解决问题”,花更多 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
历“做数学”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探索的 材料是动态生成的,是在学生的猜测、
举例、讨论、验证中完成的,从而激励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提 取有效的信息,加以观察、
分析,在主动获得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 数学思考的能力,
又体验了成功的情感。
3.对于知识点的学习,采用让学生想一想、看一看 、小组讨论与集体汇报的方式来学习本
课的知识。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强化知识的认识、理解与接受。
总之,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经历和体验,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根
据加 、减法的关系去探索乘、除法的关系和意义,验证乘、除法的关系,归纳乘除、法的关系,
从而提高了学 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数学的思考能力。
课堂作业设计
A类

1.如果△×□=〇,那么下面的算式中,哪个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〇=△( ) (2)〇×△=□( ) (3)〇÷△=□( )
(4)〇÷□=△( ) (5)△÷〇=□( ) (6)〇-□=△( )
2.把下面的表格填补充完整。
被除数

除数



余数

156

12


12

25

9


373

9

13


(考查知识点: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能力要求:会根据乘法算式写出除法算式)
B类

1.小强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76写成67,结果得到的商是15还余5,正确的商应该是几?
2.当m÷n=c时(n不为0),n=(

),m=(

)。
(考查知识点:对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理解;能力要求:更深刻理解乘、除法之间的
关系 )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1)✕ (2)✕ (3) (4) (5)✕ (6)✕ 2.13 0 309 40


B类:
1.67×15+5=1010 1010÷76=13„„22 2.m÷c

n×c
教材习题
教材第7页练习二
1.(1)用乘法计算 因为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用除法计算,因为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用除法计算,因为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用除法计算,因为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13936÷67=208 13936÷208=67
1125÷45=25 25×45=1125 1008÷21=48 21×48=1008
3.4 43 28 700 4.10 15 420 36
5.1296 验算:1296÷27=48 8670 验算:8670÷85=102
26 验算:26×29=754 12 验算:73×12=876
6.12×6=72(个) 72+3=75(个)

情与理-2014安徽高考数学


创业企划书-给老师的一封信300字


草船借箭的缩写-历史教案


秋葵的功效-论语十则教案


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有关大自然的手抄报


过零丁洋-理化生教研组工作计划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村干部述职


牛黄解毒片的副作用-新年祝福语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