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1-3单元教案
中秋节ppt-周记200字大全
岔 河 小 学 数 学 学 科
备 课 本
年 级:
四 年 级
教 师: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课本1-5页例1、例2)
课时 1课时
教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学
和方法。
目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
课前
准备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
基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
“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
础
的?
练
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可补充条件再
提问。)
导入
1、出示问题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
85人到来。现在
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
尝
人?
2、学生独立列式并脱式计算。
3、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4、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汇报,注意说说每步表示的意义。
试
(1)71-44+85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
=27+85 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113(人)
练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注意:a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b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c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
d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巩
固
练
1、第5页做一做
2、练习一第1题
3、练习一第2题
拓
展
练
练习一第3题
小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结
作
业
布
置
同步指导相关练习题
四则运算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板
书
设
计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
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教学
反思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含有两级运算(课本6-9页例3) 课时 1课时
教
1、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
2、掌握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目
3、通过尝试,获得成功的快乐
标
教学
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重点
教学
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难点
教学
方法
基
础
练
导入
复习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
尝试自学
脱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467-240+129 624÷3×2
课前
准备
1、学习例3
出示挂图
问:图里有哪些信息?什么是半价?该怎样解答?
强调列综合算式
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试
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总结运算顺序: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么?
练
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解答。
2、“做一做”
第1题:学生说明运算顺序
第2题: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时说明解题思路,并说明运算顺序。
尝
巩
固
练
练习一第4—8题
拓
展
练
练习一第九题
小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结
作
业
同步指导的相关练习
布
置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1)24+24+24÷2 (2)24×2+24÷2
=24+24+12 =48+12
=48+12 =60(元)
=60(元)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板
书
设
计
教学
反思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教
1、使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目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
标
学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探究发现,小组合作,归纳总结
会正确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用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课本第10页例4)
课时 1课时
课前
准备
基 口算:
础
练
20+30÷3
42×3 90÷15+3
12×4-40÷2 8×5×10
120÷3×5
前几节课,我们一起去冰雪天地欣赏了美丽的冰雕,观看了刺激的滑雪。
导入
今天,我们再去冰雕区游览一番,好吗?
(一)学生分析题意并列出算式。
师:要想进入冰雕区参观,需要正确解答一个问题,有信心吗?
尝
试
练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
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
几名保洁员?
师:独立思考之后在小组内交流 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独立思考后进行讨论交流,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列算式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生汇报算式和思路:
(1)270÷30-180÷30
(2)(270-180)÷30
(二)探究两种算式的运算顺序。
师:
这两种列式方法都有道理。它们的解题思路不同,列出的算式也不同。观察这两个算式,有
什么不同点?
师:说一说,你分别打算怎样计算这两个算式?
汇报后生独立计算,请两名学生板演。
教师小结并板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
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
减法。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P11做一做
巩
(1)先引导学生读题,观察画面,弄清题意。
(2)怎样计算还剩多少钱?你会想到几种不同的解答方法?
固
练
拓
P14练习二
展
练
小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结
作
业
同步指导的相关练习
布
置
四则运算(二)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比上
板
书
设
计
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1)270÷30-180÷30
(2)(270-180)÷30
=9-6
=90÷3
=3(名)
=3(名)
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学
反思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教
学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目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推的思维能力、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基
础
练
理解和掌握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能准确地计算比较复杂的三步式题。
课前
准备
强化小括号的作用(课本第11-13页例5) 课时 1课时
观察总结
1、说一说运算顺序:
150-100÷5×4
(43+57)×(38-31)
2、计算:
23+570÷19
90-(32+30)
导入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
1、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画出顺序线)
尝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
两名学生板演。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
学生独立解答
试
问:两题的结果一样么?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第一小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先算减法?
第二小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练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说明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2、小结
问:这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运算顺序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巩
固
练
课本第12页做一做
练习二第4、5、6、7题
拓
展
练
练习二第9题
小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结
作
业
同步指导的相关练习
布
置
板
书
设
计
教学
反思
四则运算(四)
同级:从左到右
两级:从高到低
带有小括号:先里后外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教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特征。
2、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
3、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概括能力。
标
学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掌握0在四则运算的特性
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课前
准备
0的运算(P13例6) 课时
1课时
合作探究
基
口答:
78= 154-0=
0÷23= 128-128=
础
100+0= 0+568=
0×
76= 235+0= 99-0= 49-49=
0+319= 0×29=
练
0÷
导入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一、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尝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
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试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
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
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相乘得到5.0÷
二、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总结有关0的运算
练
问: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举例说明关于0的运算。
重点讲解0不能作除数
出示5÷0和0÷0
问:能不能找到商?有没有含义?
说明:0作为除数不能找到确定的商,也没有含义,所以0不能作为除数。
巩
固
练
1、计算
0+8= 22+17×0= 0÷7+7=
0×8= 56×27×0= 74-74+19=
2、填空
369÷3=( )×2=( )
570÷3=( )×2=( )
180÷3=( )×2=( )
拓
课本第13页“数学游戏”
展
练
小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结
作
业
同步指导的相关练习
布
置
板
书
设
计
有关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5+0=5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5-5=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0×5=0 5×0=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0÷5=0
教学
反思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课前
准备
确定物体位置(课本P17~18) 课时 1课时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合作探究
1、出示情境图(课本第17页)
基
(1)他们在干吗?(定向越野运动)
(2)你知道什么是公园定向运动吗?(出示资料)
础
(3)你们想去参加定向运动吗?如果你想去参加定向越野运动,首先就
练
必须准确确定物体的位置,这样才能赢得比赛。
。
导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物体的位置”
出示例1图
下面是一次定向运动的地图,我们一起看一看。
尝
(1)你从图上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
(3)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
(4)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试
(5)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
(6)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
(7)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
(8)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为
练
什么?
小结: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
的方
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 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 1千米。你学会表示了吗?
巩
固
练
课本第18页“做一做”
拓
课本练习三第1、2题
展
练
小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结
作
业
同步指导的相关练习
布
置
确定物体的位置
板
书
设
计
教学
反思
确定物体位置两个条件
1、确定方向
2、确定距离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基
础
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
练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绘制平面示意图
绘制平面示意图(课本P19 例2) 课时 1课时
1、能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通过制
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
标出物体的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准确标出物体的位置。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准确标出物体的位置。
课前
准备
合作探究
导入
1、出示学校的录相或图片
师: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
出示数据:
(1)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 150米处。
(2)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 150米处。
(3)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 200米处。
2、新知学习
A、.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B、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
(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道,老师可以进行引导:
你们打算怎样
在图上表示出 150米, 200米和 5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2)小
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C、.小组活动,绘
制平面图。
D、.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
小结:
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
尝
试
练
巩
固
练
完成课本习题21页3、4题并订正。
拓
找一个有建筑的图片,设计一个小区,说一说各个建筑的位置。
展
练
小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结
作
业
同步指导的相关练习
布
置
板
书
设
计
教学
反思
绘制地图
1、先确定角度
2、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课本P22 例3) 课时 1课时
教
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学
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
目
3、
标
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基
础
练
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课前
准备
合作探究
自学课本P22 例3
1、说说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位置上?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位置上?你发现什么?
2、两个相对的事物相对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导入
通过自学,你还有什么困惑?
1、观察书上插图
小组讨论
尝
试
练
(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这些城市的位置关系。
(2)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
2、汇报讨论结果
(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
(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
(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
(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
的方向上。以上海
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3答疑解难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能在组内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努
内解决不了的老师解答。)
巩
固
练
1、做一做
(1)组织学生做游戏(可两人一组也可四人一组)
(2)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人人开口说一说。
2、完成练习四第1、2两题
当堂汇报
拓
(北京在哈尔滨的南偏西的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备偏东的方向
上。)
展
(学校在我家的南偏西的方向上,距离约是900米。)(小刚)
(你家在学校的北偏西的方向上。)(小芳)
练
小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结
作
业
同步指导的相关练习
布
置
板
书
设
计
教学
反思
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上课时间:____年___月__日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基
础
练
合作探究
课前
准备
每人一张白纸(绘图用)
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
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
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描述并绘制简单路线图(课本P23 例4) 课时 1课时
游戏---找朋友:
一人说方向和大约角度,另一人确定这个位置上的同学。
导入
例4和例3有什么不同点?说一说。
教学例4
1、小组讨论:
(1)作为越野队员我们将怎样确定越野路线?
(2)我们是怎样确定方向和路程的?
(3)描述行走路线为什么要到达一个目标就重新画出方向标?
2、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3、说出具体路线:
从起点出发,先向 偏 度方向走 km到点1,再向 偏
度方向走 km到点2,最后向 偏度方向走 km到终点。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做一个定向运动员应该具备的方位知识,不过,真正的定向
运动还需要强健的体魄和无畏
的精神。在平时,我们要加强锻炼,等你觉得准备得
比较充分时,就可以参加这样富有挑战性的刺激的活
动了。
尝
试
练
巩
1、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四第3题
固
练
拓
设计一个小小动物园
展
练
小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结
作
业
同步指导的相关练习
布
置
板
书
设
计
教学
反思
描述并绘制简单路线图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
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重点
教学
会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教学
方法
基
础
练
合作探究
课前
准备
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课时 1课时
1.通过观察发现并理解加法交换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2.通过观察发现并理解加法结合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会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解决实际问
题
口算:
37+22= 128+315= 124+246= 0+150=
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互相交换了,结果还是一样,你能举例吗?
导入
其实数学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
1、教学例题1
尝
师:出示题目,学生独立解答,观察可以有两种解法,答案却一样。
你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你发现这些式子都有哪些共同点?
(小组讨论)
试
总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你还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2、教学例题2
让学生比较书上的两种计算方法,找出简便的一种。观察它是如何运算的。
练
汇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
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
巩
三.练习
固
第28、30页的“做一做”
练
拓
展
练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9+99+999+9999
(2)69+18+23+31+82
(3)516-56-44-16
小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结
作
业
同步指导相关练习
布
置
板
书
设
计
加法运算定理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教学
反思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教
学
目
乘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课时 1课时
1、通过观察发现并理解乘法交换律,会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2、通过观察发现并理解乘法结合律,会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会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解决实际问
题
标
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基
础 复习上一节新授课的知识
练
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乘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会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
准备
合作探究
1、教学例题1
尝
师:出示题目,学生独立解答,观察可以有两种解法,答案却一样。
你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你发现这些式子都有哪些共同点?
小组讨论)
试
总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你还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2、教学例题2
让学生比较书上的两种计算方法,找出简便的一种。观察它是如何运算的。
练
汇报: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
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
么?
巩
固
第35页的“做一做
练
拓
时钟4时敲了4下,12秒钟敲完,6时敲6下,几秒钟敲完
展
练
小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结
作
业
同步指导相关练习
布
置
乘法运算定理
板
书
乘法交换律----
a×=b×a
设
计
乘法结合律-----
(a×b) ×c=a×(b×c)
教学
反思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基
础
练
游戏:
导入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看哪组算得又对又快。
9×48
+
9×52
9×(48 + 52)
师:同学们,你们都收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4+2)×25
= 6×25
尝
=150(人)
生:4×25+2×25
=100+50
=150(人)
试
请两位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师:请大家看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小组讨论
练
汇报:两个算式相等(4+2)×25=4×25+2×25
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个等式?
生:4加2的和乘以25等于4乘25加上2乘25。
师: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
br>结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
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
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
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
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
准备
1、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
2、初步学习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乘法分配律 课时 1课时
合作探究
巩
固
练
完成“做一做”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拓
(20+4)×5
35×37+35×63
展
38×29+38
练
小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结
作
业
同步指导相关练习
布
置
板
书
设
计
教学
反思
乘法分配律
(
a
+
b
)
×
c
=
a
×
c
+
b
×
c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教
学
目
标
简便运算(一) 课时 1课时
1、引导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中常用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
注意正确理解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实质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加减法运算中坚壁那计算的实际运用
课前
准备
合作探究
基 1、口算
础 16×5
28×3 120×10 210×4 25×8 45×2
练
2、写出用字母表示的各运算定律
学习了几种运算定律,今天我们一起利用所学知识去学习更
导入
有趣的知识---
简便计算。
1、投影仪出示题: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
34页。这本书
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尝
2、列式:234-66-34
3、独立计算
4、全班交流汇报。说出你的计算方法。
生234-66-34
生:234-66-34 生:234-34-66
试
=168-34
=234-(66+34) =200-66
=134(页)
=234-100 =134(页)
=134(页)
5、重点让学生说出算法2和3的运算顺序及理由。
练
强调: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也可以先减去第二个数再
减第一个数。
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方法、理由。引导学生理解:哪种方法更简便,要
看具体的数
据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将书的页数改为266页,让学生自己选择算法。
巩
固
练
完成课本“做一做”
拓
计算下面的题,然后说一说你的根据:
1234-463-536-234
展
练
小
结
作
业
布
置
板
书
设
计
教学
反思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同步指导相关练习
简便运算(一)
a-b-c=a-(b+c)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教
1、使学生认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2、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乘除混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运
目
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标
学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基
础
练
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点
认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课前
准备
简便运算(二) 课时 1课时
合作探究
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简便运算
教学例题3
从题目你收到了哪些信息?你能解决所给的问题吗?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我先算出5棵树苗多少钱,生(2):我先算出一共买多少棵树苗,
尝
生(1)
再算每棵树苗多少钱 再算每棵树苗多少钱。
1250÷25÷5 1250÷5÷25
=50÷5
=1250÷(25×5)
试
=10(棵)
=1250÷125
=10(棵)
师:这两种方法答案都一样,你们喜欢哪种方法?
第二种,简便。
练
强调: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教学例题4
让学生自己看图收集信息,知道一打有12个,也就是说一筒有12个。
列式:12×25
师:这道题你可以用简便方法来计算吗?
(小组讨论)汇报总结
巩
固
练
完成课本“做一做”
课本第46页练习八第1-2题
拓
课本第46页练习第八题
展
练
小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结
作
业
同步指导相关练习题
布
置
板
书
设
计
教学
反思
简便运算(二)
一个数连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连个数的积。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小小营养师 课时
1课时
教
1、内容能够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口算、估算的方法或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学
2、培养学生从繁杂的数据中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目
3、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
4、知道学生学以至用,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基
础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美食王国,你们一定吃过很多美食,你最吃什么?
练
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利用数据的能力
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课前
准备
合作探究
导入 今天咱们一起去品尝更多的菜。
(一)你想吃哪些菜呢?可以选择A、B、C三种,要说出你为什么喜欢
它。
学生按自己喜爱选择
(二)你去吃饭点菜时根据什么点?
尝
生:根据自己的口味。
(三)你从书上表中获得哪些信息?
师:请你利用这张营养成分表,估计一下
(四)你刚才点的三种菜的热量总和、脂肪总和及蛋白质总和分别是多
试
少?(学生汇报)
(五)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不仅要吃味道,更要吃得有营养,人人
都应争取成为一个营养师,是不是?(出示课题)
好那我们点的菜是否符合标准了呢?
练
(六)了解成分:“不低于、不超过”是什么意思?
师:热量对我们有什么用处?脂肪呢?蛋白质呢?
师:听了营养师的话,你们觉得自己的菜点得符合标准?这样对我们身体
有什么影响?
你能帮助他们吗?怎样改变?
师:比一比哪个组发表的方案更合理。
根据数据制成统计图
巩
固
练
根据数据制成统计图(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拓
请你为全家设计出周六、周日的菜谱
展
练
小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结
作
业
布
置
板
书
设
计
教学
反思
同步指导相关练习题
小小营养师
不低于2926千焦
不超过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