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重庆在职研究生-湖南省委党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1-8-17 9:45:50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P80、81页例1、例2,练习十四1、2、3题。
知识目标:
1、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给三角形画高。
2、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
能力目标:
1、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能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师生分别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我们周
围,一座座新房拔地而起,
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地方凝聚了我们数学家的心血。不信?请看!
(出示课本情境图一)
如果把这幅图与数学联系起来,你看到了些什么?(三角形)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举例)
师:为什么我们的设计师在这些地方
要用到三角形呢?仅仅是因为美观吗?那三角形究竟有
哪些特点,这一节课让我们共同探讨
(师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出示课件:各种三角形的图案)
(1)生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它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投影仪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组织交流:它有什么特点?
(3)给自己画的三角形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引导: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都有所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
角形
?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2)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3)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4)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5)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请学生对照上面的说法,议一议: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出示课件)
讨论:哪种说法更准确?
师生共同与文本交流: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
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师做重点强调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出示练习纸:三角形屋顶的房子。
你能测量出三角形房顶的高度吗?
学生在练习纸上操作。反馈:你是怎么测量的?
指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
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出示教材第8
1页上的三角形。提问:这是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吗?在这个三角形中,你还
能画出其他的底和高吗?
学生操作,然后评议交流。
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提出问题。 出示教材第81页插图:图中哪儿有三角形?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
的,它具
有什么特性?
2.实验解疑。
下面,请大家都来做一个实验。
学生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学具,分小组实验:拉一拉学具,有什么发现?
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四、总结评价,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了解了三角形的特性。你都学会
了哪些知识?在老师的眼
里,三角形不仅具有稳定性,它还是一种美丽的图形。它和圆、长方形等一起构
成了美丽的
图形世界,可以说数学因为有了美丽的图形而五彩纷呈,生活因为有了美丽的图形而更加丰<
br>富多彩。希望每个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有一种
亲切感,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使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数学
化,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
。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让学生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
形,然后捏住对角用力拉,再用四根小棒围成
一个四边形,再捏住对角用力拉,通过比较学
生得出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紧接着让学生
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这样不但激
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有较好的掌握了新知识。
二、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探究。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的重
要方式。教师让学生
在充分的活动中体验探究。在上课前让学生每人剪一个任意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
形,钝
角三角形,量出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三条边的长度。教师根据学生测量的
数据,进
行板书,让学生分组观察讨论,有什么发现,从而得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和三角<
br>形任意两条边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这两个特征,从而使学生在充分的操作活动中感知、体
验,经
历了探索数学知识的全过程,以外在的动,促进了思维内在的动,使认知更为完善,
促使了学生的知识的
主动建构,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新知识。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实践”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
改变了重教师“讲
”知识,轻学生“构知识的教学模式,把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
索,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
于第三边作为这节课的主旋律。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了实
处,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解决
问题,学生思维深刻性、广阔性可以得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