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

玛丽莲梦兔
534次浏览
2020年10月03日 22:4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河北省高考成绩查询-听课反思

2020年10月3日发(作者:阮松)


《古对今》教学设计

教材背景:
《古对今》是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识字课,全文以对子
形式为我们呈现了三段韵文,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描绘了
四季轮回 ,冬去春来, 昼夜交替,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对子是我们中国优秀
的经典传统文化,是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最好范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
语文学习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并在 多
种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字理识字、生活识字 来认识本课“圆、严”等12个生字,
会写“古”这一个生字。
2、通过自由读、对读、吟唱 等多种形式反复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对韵歌
的对仗,押韵的特点。
3、在字理识字和吟诵的 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
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以后的国学教学打下 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图画、字理识字、生活识字 来认识本课“圆、严”等12个生字,
会写“古”这一个生字。
2、通过自由读、对读、吟唱 等多种形式反复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对韵歌
的对仗,押韵的特点。
教学难点:

< p>
在字理识字和吟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学
生了解中华传统文 化的兴趣,为以后的国学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法学法:
诵读中识字 识字中了解文化
教学流程:
一、听唱韵文,接近传统
1、导入: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名族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经典
如天上繁星夺目璀璨,除了我们 所熟知的《弟子规》还有许多经典需要我们去品读。《声律
启蒙》就是其中的一种,我们先来听听这优美 的曲调吧。
(设计意图)接近传统文化,感知韵文的美,引出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对子,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课文中圈出的生字,读准确。
2、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之前涉及过吟诵法,平长仄短的规律。可
以是唱读)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字理识字,追根求源
1、学习第一小节
理解“圆对方”。
1)请学生先来阐述自己对这一对子的理解。
2)出示图片,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就有了一种说法“天圆地
方”也就有了 “圆对方”的对子。(补充:经科学的探索这种说法是错误
的)


理解“晨对暮 朝霞对夕阳”
1) 出示“晨”的字理图,让学生观察,上面的“日”就是太阳,就是指早上太
阳刚刚从东方升起,下面的字理代表人们拿着锄头去地里耕作。这也符
合古代人们的作息规律“日出而 作”
2) 出示“暮”的字理图,上面的草字头就是草,“日”跑到了草丛中,代表着
太阳快 要落山了,到了傍晚,古人称做“暮”
3) 同样出示“朝”的字图,让学生跟据刚才的方式自己去理解“朝”的意思 ,
进而出示图片,帮助学习“朝霞”一词,接着引出“夕阳”认识“夕”字。
小结:这就是一 天的轮回,古人根据太阳的变化 ,创造了这样有趣的汉
字,可见我们的古人是多么有智慧呀!
4) 就这样一天又一天,太阳东升西落,就有了我们的一年四季——春、夏、
秋、冬。
学习“春暖对秋凉 严寒对酷暑”
5)春天暖暖的,我们就可以说 “春暖”,让学生猜 猜 会对什么,根据学
生的猜读来贴出相应的词卡片“秋凉”
6)夏天特别炎热,我们就可用一个字来说,就是“酷暑”同法学习“严寒”
适时板书:字数相等。
(设计意图)汉字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语文没有学好归根 结底是
汉字的关没有过。从汉字的根源教起,追根求源,为学生学生语文打下良好的
基础。
四、 诵读韵文,体会美感
1)出示对子歌,把刚才学过的生字带入课文中读,加深对字词的理解


2)出 示画出平长仄短的对子歌,让学生根据规律,同时拿出双手来帮助诵
读这首对子歌。
3)体会每句之后 “ang ”的押韵,板书: 押韵
4)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诵读。
(设计意图)著名教学学家周一贯老先生说,传承经典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吟
诵之,以吟诵接近 传统。著名语言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要培养孩子纯正的
文学趣味,就要从经典开妈,诵读是我国语 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
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
五、拓展实践,加深理解
1、出示之前涉及过的词语:山花红对( ) 鱼出水对( )
2、诗句: 白毛浮绿水对( )
3、名言:一年之季在于春对( )
小结:同学们,古人根据对子 这些特点,编写了许多我们熟知的作品,今
后我们多诵读吟唱,让我们成为一名知书达理、博学多才的人 。
(设计意图)学一课是为了学一系列,从二字对加到三字对,再到五字,七字
对,从词语到 句子,从古诗到名言,让学生知道对子这一传统形式对语言发展
和运用的重要性。为今后的语言运用和再 创打下良好的基础。

济宁人事网-男生个性签名


颜表情-纪念九一八


划船的英文-中学团支部工作总结


有关月亮的诗-美术联考成绩查询


给自己一个拥抱-遗体告别仪式程序


2017年高考分数查询-大学入党申请书范文


职业规划书-实践报告怎么写


误会作文-初级会计师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