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Word版)

温柔似野鬼°
811次浏览
2020年10月04日 05: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台风是怎样形成的-驻马店人事考试中心

2020年10月4日发(作者:荣德生)


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总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84-118页内容。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进 行系统地回顾整理,不仅是本册教
材的一个重点,也是小学生全套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教学 质量的
高低关系到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目标能否圆满地完成。为了更好地实现预定的教
学目标,便 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把整个小学阶段所
学数学知识划分为“知识与技能”、“ 策略与方法”两大部分,依次进行整理和复
习。本复习不仅回顾与整理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还对渗透的 数学思想方法加
以梳理,使之与所学知识融为一体,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数学能力,形成
良 好的数学素养,为后继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本单元在内容编排及结构安排上打破了传统的教材总复习 的框架结构,从
整体上将总复习分为“知识与技能”、“策略与方法”两大部分;“知识与技能”部分< br>又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三大领域,每个领域又细化
为几个板块 ,如“空间与图形”领域分为“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位置与变
换”两个板块;在每个板块里又 设置了“回顾与整理”、“讨论与交流”、“应用与反
思”三个部分。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二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获得适应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
学基础和知识(包括数 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必要的应用技能。
2.在对知识回顾与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 法,并使所学知识系统
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 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


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 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
4.学会与人合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
5.体会数学与 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能在数
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 意志,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增强
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实现《课程标准》中所制订的各项教学指标。
【课时划分】 共19课时
数的认识——————————3课时
数的运算——————————4课时
量的计量——————————1课时
比与比例 —————————1课时
式与方程——————————1课时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3课时
图形的位置与变换--------------- 1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 -----------------2课时
策略与方法 --------------------3课时





















课题
第一课时

数的意义和数的读写法
的整理与复习
二次备课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第六单元数的意义和数
的读写法
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系统、牢固地掌握各种数的意义以及他们之间的联
系和区别。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3、能比较熟练地读、写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系统、牢固地掌握各种数的意义以及他们之
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能比较熟练地读、写数.
【教法】:
小组合作 当堂达标
【教具、学具准备】:
信息窗一情景图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内容
(出示课本85页第1题)谈话:同学们,细心观察上面信息中都出现了哪几种数?除此之外,回想一下你还学过
了哪些数?举例说明一下好吗?学生回顾 、举例,教师按顺


序板书数的名称。
自然数如:0、1、2、3……;
负数如:-1、-2、-3……;
整数如:0、1、2、-1、-2……;
分数如:23、12、34、43……;
小数(包括: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等)如:0.
1,1.2,……
百分数如:30%、15%、25%……
谈话: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整数、分数、小数……这些
数呢?想一想,生活中如果缺少了数,将会怎样?(学生讨
论,交流)
谈话:今天我们这节课先来复习数的意义和数的读
写。
二、归网建构,主体内化
(一)复习数的意义
1、师:先在小组中说一说各种数的意义,再 根据不同
的数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
学生分组讨论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展示最佳表示方式并板书。

整数
负数
自然数


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小于1的)
分数
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等于分母(大于1
或等于1)
有限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
小数
无限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百分数(只能表示分率,不能表示数量)
2、分析比较,深化知识。
(1)出示标有0的数轴,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出三个
自 然数、三个负数、三个小数和三个分数。


师:观察这条数轴,你有什么发现?( 数轴上的数越往
左越小,越往右越大;以0为界,0左边是负数,0右边是
正数。)
(2)讨论: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
区别
整数、小数、分数、百分 数之间的联系:整数可以看作
分母是1的分数:小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数;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百分数只能表示分率,
不能表示数量)。


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分 数
既可以表示具体数量,又
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数
意义
关系。
分数后面可以有计量单
位,也可以没有计量单位
分数的一般写法
写法 分数一般要求化简
分子不是小数
专门写法
不必化简
分子可以是小数
百分数后面不写计量单位。
百 分 数
只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数关
系,不表示具体数量。
(3)分数、除法与比的关系。
a÷b=(b≠0)
除法
分数

被除数
分子
比的前项
除号
分数线
比号
除数
分母
比的后项

分数值
比值
(二)复习数位顺序表和读写数
1.先同位互相说一说什么是数位、计数单位,完成数
位顺序表。
2.观察完成的数位顺序表,你能知道什么?





整数部分

小数部分













亿 级 万 级 个 级
.
… …
3.复习整数、分数、小数的读写。
整数怎样读写?小数怎样读写?分数怎样读写?
结合数位顺序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三、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1. 出示教材86页第3题。学生自主练习,优生展示,
板书黑板上。
2.请你完成以下数的读写 (出示课本86页第4题)学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思考:根据读写数的过程,说一说
数的读 写各应注意哪些问题吗?(从高位往下读;写作:应
注意---;读作:应注意---)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3.填一填


(1)0.045里面有45个( );8个( )是0.08。
(2)613的分数单位是( ),它里面有( )个
这样的单位。
(3)一个数由3个6和3个0组成,只读一个零的数
是( ),读两个0的数是( )。
(4)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三位数大(
4.找规律写数。
2345,3452,4523,( )
1,2,4,( ),16,( ),64
四、评价鼓励,总结深化

)。















课题 第二课时 数的改写和数的大小比较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的改写和数的大小比
较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改写及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难点】: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改写。
【教法】:
创设情境、归纳整理法、
【教具、学具准备】:
信息窗一情景图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内容。
用课本88页第10题“神秘的南极”引入,让学生说说
二次备课


在这一段文字中用到了哪些数?(板书: 自然数、整数、小
数、分数、百分数、正负数。)
谈话:数几乎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存 在着,它
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因此,我们应该学好数的
有关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复 习与这些数有关的一些知识。”
(板书:数的改写和数的大小比较)
二、归网建构,主体内化。
(一)回顾知识,合作整理。
1.谈话:请同学们想一想,关于数的改写和数的大小
比较我们学过了哪些知识?
2.学生根据上面的回想,与小组的同学作整理,
数的改写的方法和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及它们之间的联 系,
并把整理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二)展示交流,认知内化。
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补充说明,老师
及时点拨讲解。
(1)有些小组可能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举例说
明。
(2)有些小组可能整理出了一些知识方法。
较大的多位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
数。
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数的改写 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假分数、整数、带分数的互化。
整数大小的比较
数的大小的比较 小数大小的比较
分数大小的比较
百分数大小的比较
①把多位 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在
万(亿)位右边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0”,加上单
位万(亿)。
②省略“万”(亿)位数后面的尾数,求似数。
省略“万” 位后面的尾数:去掉个级,千位上的数四舍五入。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去掉万级和个级,万级千位 上的数
四舍五入。
③小数求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就看那一位后面
的数字,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④假分数与带 分数(或整数)的互化。整数可以化成
用指定的数作分母的假分数,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分
子除以分母可得到整数;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分子除以分母,
所得的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 数部分的分子,分
母不变;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做分母,用分母
和整数的乘积加上 原来的分子做分子。
⑤小数、分数、 百分数的互化。


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的分数,化
成最简分数
小数 分数
分子除以分母,也可化成分母是10、100、…的
分数,再化成小数。
加上百分号,把小数的小数点右移两位(位
数不够添0)
小数 百分数
去掉百分号,把分子的小数点左移两位
(位数不够前补0)。
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情况,取近似
值。
分数 百分数
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
化成最简分数
⑥数的大小比较。
整数大小 的比较:先看它们的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
就大,位数相同,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最高位上的数字< br>大的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次高位上
的数字……以此类推.
小数 大小的比较: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
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 位


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分数大小的比较: 分子 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就小;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分母都不相同,根据分
数的特点 可化成分子相同或分母相同的分数进行比较,或运
用化成小数等方法进行比较。
(三)分析比较,深化知识。
1.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改变原数的计数单位,根据要求用“亿”
或“万”作单位。
不同点:“ 改写”只改变数的单位,不改变数的大小,
用“=”表示。求近似数是用四舍五入法,既改变了数的单位 ,
又改变了数的大小,用“≈”表示。
2.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方法:
在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除了用四舍五入法外,还有
进一法和去尾法。

四舍五入
精确到百
分位


进一法

去尾法 数
保留一位
小数
3、846
3
0、394
8


三、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1.把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课本8
6页第4题。
2.省略“万”(亿)位数后面的尾数,求似数。
854700≈﹙﹚万 8960000000≈﹙﹚亿
3.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课本86页第6题。
4.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改写。
(1)把下面的带分数、整数改写成假分数。
3又45 2又1225 6=( )9 13=
52( )
(2)把下面的假分数改写成带分数或整数
624 750 14412 43213
5.比较数的大小。
(1)40080 ○ 400101 3.14 ○ π
5.167 ○ 561%
78 ○ 1112 -11 ○ -18 -20 ○
0
89 ○0.9 145 ○2.69 23 ○66.
7%
(2)把8.5% 0.8555…… 0.85 85
这几个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6.在下面各式的“□”里可以填入那些数字?


8□00<8500 7□3万>760万
57□000≈58万 36□0000000≈36亿
四、全课总结,知情共融。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对自己的学习
满意吗?对老师想说什么话?


















课题
第三课时
因数和倍数的整理与复习)
二次备课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掌握整除、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知道他
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3、会分解质因数。
4、会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重难点】:
掌握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
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法】:
练习巩固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内容
课件出示:
名探柯南在侦查一个特大盗窃集团过程中,获得藏 有宝物的
密码箱,密码究竟是什么呢?请看信息:ABCDEF(每个字母
表示一个数字)
A:是所有自然数的因数 B:既有因数5,又是5的
倍数
C:既是偶数又是质数 D: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EF:同时是2、3、5的最小公倍数


谈话:同学们,要破解这个密码需要用到哪些知识?
生:因数、倍数、偶数、 奇数、合数、最小公倍数、质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不同的概念)
谈话:今天这节课 咱们就来整理复习关于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的整理与复习)。
二、归网建构,主体内化。
1.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关于因数和倍数,你还想到了哪些概念呢?(学生说一个概念,老师就在黑板上贴一个。
可以乱顺序。)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概念的意义,再就重点概念进行提
问,让学生举例说明。
谈 话:看来同学们对这部分的知识掌握的不错,那么这些知
识之间存在什么样联系呢?就黑板上的排列,有 点乱,咱们
能不能给它梳理一下,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对这些知
识进行整理,充分发挥集 体的力量,小组合作来完成,好吗?
教师边说边出现整理要求: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整理。⑵
整理结果要有条理,层次分明,并能体现知识间的联系和区
别。
2.学生小组合作整理,教师参与活动,请一组同学上黑板整
理。
3.让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整理?好处在哪?
偶数


2,3,5倍数的特征 奇数
质数 ------ 质因数
因数 合数 ------ 分解质因数
互质数
因数---公因数 --- 最大公因数
倍数 ---公倍数 --- 最小公倍数
4.质疑后再次完善自己的整理结果。
5.柯南获得藏有宝物的密码箱密码究竟是什么呢?(个人
破解后汇报)
三、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师: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咱们弄清了倍数和因数等概念
之间的联系,建立了一个比较科学的知识网络,下面我们就
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1.热身操。(幸福拍手歌游戏)
如果座号是2的倍数,你就拍拍手;
如果座号是5的倍数,你就拍拍手;
如果座号是3的倍数,就快快拍拍手呀;看那大家一起拍拍
手。
如果座号是合数,你就伸伸腰;
如果座号是质数,你就伸伸腰;
如果座号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就快快伸伸腰呀;看那大
家一起伸伸腰。


如果座号是偶数,你就拍拍肩;
如果座号是奇数,你就拍拍肩;
如果座号既不是奇数也不是偶数,就快快拍拍肩呀;看那大
家一起拍拍肩。
2.我会填。
1)1--20各数中,最大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
2)填质数:21=( )+( )=( )×( )=( )-
( )。
3)一个最小的三位数,既是2和3的倍数,又有因数5,这
个数是 ( )。
4)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84,这三个偶数是( )、( )、
( )。
5)三个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231,这三个质数是( )、( )、
( )。
3.我会判断。
1)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 ( )
2)2的倍数一定是合数。 ( )
3)所有奇数都是质数。 ( )
4)所有偶数都是合数。 ( )
5)一个合数,肯定有3个或3个以上的因数。 ( )
6)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最小数是15。 ( )


4.我会做
用0、1、2、3四张数字卡片,排成不同的两位数。
(1)能排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
(2)其中哪些数是奇数?哪些数是偶数?
(3)其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4)其中2、3、5的倍数各有几个?
(5)其中哪几个数是2和3的公倍数?
5.我会猜数:
同学们喜欢上QQ吗?想知道老师的QQ号吗?全体一起来
猜猜:
①最小的质数。
②2和3的最小公倍数。
③最小的合数。
④一位数中最大的偶数。
⑤既是偶数又是质数。
⑥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
⑦比所有自然数的公因数少1的数。
⑧5的最大约数。
⑨10以内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6.我会应用。
去年的八月八日,二十九届奥运会 在北京召开,有很多的体
育爱好者前去观赛,因此,了解北京奥运公交线路是很有必

要的,老师上网了解到:
北京西直门是360路,362路,634路汽车到首都体育馆的
起点站。360路汽车每5分发车一次,362路汽车每8分发
车一次,634路汽车每10分发车一 次。这三路汽车在6点3
0分同时发车后,最短将在几点几分又同时发车?(口答)
(就是5、8、10的最小公倍数为40,6点30分加40分,
就是7点10分。)
四、全课总结。
谈谈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都有了哪些收获?你认为你以
及你们小组表现的如何?
五、布置作业。
利用倍数和因数的有关知识,建立个人档案








第四课时
课题
(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的性质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的
性质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法】:
创设情境、归纳整理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复习内容
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 分数和小数
的意义,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性质。
二、归网建构,主体内化
1.学生回想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的性质及其推导过
程。
先在组内说一说性质,再独立举例说明怎样得到这些性

二次备课


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
相同的数 (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
性质。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
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2.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的性质有什么联系?举例说
明。(讨论)
0.1= 0.10 = 0.100
↓ ↓ ↓
110=10100=1001000
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的性质是一致的。
3.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的性质的应用。(同桌合作举例
说明应用了什么性质解决了什么问题)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进行约分和通分;根据小
数的性质可以改写小数。
三、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1.填空:
1)把6.1扩大( )倍得到61。把1.75扩大100
倍得( ),
把40缩小( )倍得到0.04,把38缩小(
)得到0.038。


2)将039改写成计数单位是00001而大小不变的数是
( ),这是根
据( )来改写的。
3)如果给29 的分子加上4,要使原分数大小不变,母
应加上( )
4)一个分数,它的分子与分母的和是24,分子与分母的
比是3  5,这个分
数是( ),约分后得( )。
5)把25克糖放入100克水中,糖和糖水重量的最简整数
比是( )。
6)把0.8﹕-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 )。
2.填上合适的数,说说你填写的根据。
15=( )12=4() 3036=( )18=5( )
3.比较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712○336 1218○25 34○915 78○5556
4.课本86页5题。
5.下面各数中的“0”,哪些“0”可以去掉?
0.80 0.503200 300.2000
6.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进行改写。
原数
改写成一位小
0﹒4

4

40



改写成两位小

改写成多
位小数
四 、 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知识?你能简单地归纳一下这些知
识吗?



















课题
第五课时
二次备课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的
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
掌握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以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
关系。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
【教学重难点】:
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
【教法】:
比较法、练习巩固法、归纳整理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复习内容。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复习了数的读写等 知识,其实在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通过运算进行解决。(学生
举生活中的例子)
谈话:今天老师将与大家一起复习整数、小数、分数四
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板书课题)
二、归网建构,主体内化。
1.承上启下,引出知识点。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关于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
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1)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 四则运算的意义。


(2)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 四则运算的法则。……
2.合作整理、形成网络
(1)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根据
知识 之间的联系合作整理整数、小数、分数加法、减法、乘
法、除法的意义与法则,并把整理的结果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
表示出来。
(2)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补充说明。
汇报时有 的可根据对知识的理解,自己的经验举例说明;有
的可能用不同的方法整理出相关的知识。
a、整数、小数、分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

数的范围
运算名

加法
减法
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求几个
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
整数 小数 分数
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小数、分数乘整
和的简便运数)


算。 一个 数乘一个数
小数就是求这乘分数,就
个数的十分之是求这个数
几、百分之的几分之几< br>几……是多是多少。
少。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
除法
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b、整数、小数、分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法则。
3.比较异同,深化知识。
(1) 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相同点?
他们相互间有什么联系?(讨论)
相同点:都是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
联系:1.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法则计算 ,小数除法把
除数转化成整数后,也按整数除法法则计算。
2.分数除法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
(2)计算小数乘除法、分数乘除法要注意什么?
小数乘、除法要正确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分数除法转化
后乘的是除法的倒数…
(3)加减乘除这四种运算之间的联系。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
加法————————————————乘法



逆运算 逆运算
减法————————————————除法
三、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1.书90页第一题,可加上几道与0和1有关的口算

(1)计算后可挑选几道题说一说计算时需要注意什
么?
2.计算各题并验算
349+256 52.8-45.7 7.2×4.3 6.25÷0.25
(加法可用减法验算;减法可以用加法或减法验算;乘
法可以用除法验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 法验算。)
3.认真想一想,不用计算,你能填上“﹥”“﹤”“=”吗?
书91页第六题
师生共同完成前两道题,让学生回想积与被乘数、商与
被除数大小关系的规律。然后让学生完成 后面的练习,并说
出理由。
4.根据算式,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书91页第3题
5.解决实际问题。
(1)两个数的积是248,一个因 数不变,另一个因
数除以2,积是多少?如果一个因数乘3,另一个因数不变,


那么积是多少?
(2)差是18.6,被减数,减数同时增加7.3,差是
多少?如 果同时减少18.6,那么,差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对自己的学习满
意吗?对老师想说什么话?
第五课时
课题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的整理与复习)
个性化
修改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的
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
掌握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以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
关系。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
【教学重难点】:
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
【教法】:
比较法、练习巩固法、归纳整理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复习内容。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复习了数的读写等 知识,其实在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通过运算进行解决。(学生
举生活中的例子)
谈话:今天老师将与大家一起复习整数、小数、分数四
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板书课题)
二、归网建构,主体内化。
1.承上启下,引出知识点。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关于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
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1)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 四则运算的意义。


(2)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 四则运算的法则。……
2.合作整理、形成网络
(1)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根据
知识 之间的联系合作整理整数、小数、分数加法、减法、乘
法、除法的意义与法则,并把整理的结果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
表示出来。
(2)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补充说明。
汇报时有 的可根据对知识的理解,自己的经验举例说明;有
的可能用不同的方法整理出相关的知识。
a、整数、小数、分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

数的范围
运算名

加法
减法
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求几
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
整数 小数 分数
个相同加简便运算。(小数、分数乘
数的和的整数)


简便运算。 一 个数乘一个数
小数就是求这乘分数,就
个数的十分之是求这个数
几、百分之的几分之几
几……是多是多少。
少。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
除法
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b、整数、小数、分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法则。
3.比较异同,深化知识。
(1) 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相同点?
他们相互间有什么联系?(讨论)
相同点:都是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
联系:1.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法则计算 ,小数除法把
除数转化成整数后,也按整数除法法则计算。
2.分数除法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
(2)计算小数乘除法、分数乘除法要注意什么?
小数乘、除法要正确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分数除法转化
后乘的是除法的倒数…
(3)加减乘除这四种运算之间的联系。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
加法————————————————乘法



逆运算 逆运算
减法————————————————除法
三、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1.书90页第一题,可加上几道与0和1有关的口算

(1)计算后可挑选几道题说一说计算时需要注意什
么?
2.计算各题并验算
349+256 52.8-45.7 7.2×4.3 6.25÷0.25
(加法可用减法验算;减法可以用加法或减法验算;乘
法可以用除法验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 法验算。)
3.认真想一想,不用计算,你能填上“﹥”“﹤”“=”吗?
书91页第六题
师生共同完成前两道题,让学生回想积与被乘数、商与
被除数大小关系的规律。然后让学生完成 后面的练习,并说
出理由。
4.根据算式,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书91页第3题
5.解决实际问题。
(1)两个数的积是248,一个因 数不变,另一个因
数除以2,积是多少?如果一个因数乘3,另一个因数不变,


那么积是多少?
(2)差是18.6,被减数,减数同时增加7.3,差是
多少?如 果同时减少18.6,那么,差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对自己的学习满
意吗?对老师想说什么话?









第六课时
课题 (运算定律及简算的整理与复习)





二次备课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运算定律及简算的整理与
复习
【教学目标】
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算定律
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够比较熟练地运
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够比较熟练地运
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法】:创设情境法、图示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内容
出示:735×36+735×64
师谈话:仔细观察怎样算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谈话:我们在学习四则运算时,还学了哪些运算定律
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复习。
二、归网建构,主体内化
1.师: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学过哪些运算定律,用语言怎
么 叙述?用字母怎样表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整理。
2.交流汇报。


重点引导表格式整理方法。
3.师:我们还学习了哪些运算性质?你能把它们用字母
表示出来吗?说说它们表示的意思。
减法运算性质:a-(b+c)=a-b-c
语言叙述 字母表示
公式










除法运算性质: a÷b÷c=a÷(b ×c) (b .c≠0)
4.运算定律进的应用
(1)选择合适的运算定律进行计算(在答题卡片上做
题)想:应用运算定律有哪些优点?
125×32 43×102 2000-197
68×99 2000÷125÷8 99×99+99
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出应用了哪个运算定律。
(2)对于25×48,小明想了以下几种 计算方法,分别应
用了哪个运算定律?由此你体会到什么?


25×48=25 ×(40+8)=25×40+25×8=1000+200=1200应用
了( )。
25×48=25×(6×8)=6×(25×8)=6×200=1200
应用了( )。
25×48=25×(50-2)=25×50-25×2=1250-50=1200 应
用了( )。
(3)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和运
算性质可 以使计算简便,独立计算下面各题,你有什么发
现?(同位说说怎样算,根据什么?)
3.6+0.85+6.4+0.15 (712+38)×24
4.53-1.64-0.36 14×56+14×16
7.8×5.3+7.8×4.7 8.49-(19+4.49)
三、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下面进入“过关斩将”环
节。
第一关:抢答(最先举手者回答)
我们的规则是:答对一题得一分,答错不扣分,到下课时看
谁的得分最高.
1.填上适当的数或运算符号(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
律?)
79×25×8=79×( )
57×13+13×43=( )×( + )


48-(18+14)=48-18( )14
48×98=48×( )
75×102-75×2=75×( ) 25×48=25×4×
( )
第二关:人人过关
2.森林医生:(看下面的计算是否正确,然后说出错
误在哪里,怎样改正)
123-68+32 =123-(68+32) 50×42=50×40+2
125×(8×12)=125×8+125×12(原式怎样改就可以这样
计算?
3.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在答题卡片上做题)
88×125 350÷25
173×28+128×28-28
4.4×25 (14+29-16)×36
10-8.375-58
学生尝试做后:说一说在你的学 习经历中,最容易出现
错误的是哪几道题目?然后全班互相交流学习方法。
4.拓展延伸 < br>(1)老师这里有三个数字40、8、125,请根据学过的
运算定律,自己编几道式题,并说一 说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使
计算简便?
(2)学生小组活动,把编的题目写下来。


(3)学生汇报:
(4)你能模仿88×125,编一道能用两种方法进行简 便
计算的题目吗?说一说它的计算过程,小组交流一下。
五、全课总结
通过复习你们还有不懂之处吗?谁能告诉大家通过复
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第七课时
课题 (复习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二次备课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复习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够比较熟练地
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学会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学会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法】:
情境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你学过的计算方法
有哪些?
根据学生的回答:估算、笔算、口算、计算器算……教
师及时补充或纠正。
教师:生活中经常用到这些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想不
想试一试?
二、梳理归网,学习内化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王老师买了190本《数学小词典》,每本3.80
元,他带了800元钱,)
学生自读信息后,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有关数学问题。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板书
(1)800元钱够吗?
(2)应付多少元?
(3)如果够了应找回多少元?如果不够应再付多少元?
2.解决问题,梳理知识
全班交流解决问题(1) 800元钱够吗?引导得出估算方
法。回答如下几个问题:你是怎样 估算的?结果估大了还是
估小了?学生交流不同的估算方法:
3.8×190≈760;3.8×190≈760;3.8×190≈800
教师及时给予 肯定和表扬。另外对于用笔算、口算、计
算器算的同学也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并相机讨论得出用估算解决该问题的优势和合理性——不需要精确计算,可以选
择估算
(2)承接解决“8 00元钱够吗?”的过程,顺势提问如何解
决“应付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解决,在解决过程中思考如 下
问题:第一,你会选择哪种计算方法?第二,为什么选择这
种计算方法?师巡视指导。
(3)交流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学生解释计算方法


口算,列式:(200- 10)
×3.8=200×3.8-10×3.8=760-38=722(元)
(掌握口算技巧,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
笔算,列式
通过师生互动,明确解决该问 题需要进行精确计算。而
口算、笔算、计算器算都是精确计算的方式。
(4)解决应找回多少元的问题
让学生交流解决的方法,并把计算过程写在答题卡上。
3.提炼方法,认知内化
当你遇到一个问题情境,并且要用计算解决的时候,需
要经 历一个怎么样的思考的过程?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并
整理。老师根据小组汇报情况予以评价点拨。归纳 解决过程
如下:
审题 选择计算方法 进行计算 验算
得出结论
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顺势补充板书,呈现教科书P90
解决问题策略流 三、综合应用,全面提高
1.课本P92第9题,检验学生能否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
选择合理 的计算方法,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
2.小小决策家:(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下面各题需要估算还是精确计算?
①会计汇总公司本月的销售总额


②李军和父母到超市购买生活用品,外出前筹划所带钱
数。
③科学家计算卫星运行的轨道。
3.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
依次出示:为了节水,上 海市政府免费为全市部分家庭
更换了抽水马桶,每次用水量由原来的13升减小到现在的9
升。 如果平均每个家庭每天使用9次,每个家庭每天节水多
少升?
每个家庭每天能节省水费0.0972元,一年能节省水费多
少元?
据统计,全市一 年大约节省水费2000万元。这些钱大
约能资助多少个贫困山区的孩子完成小学阶段的全部课
程?每个孩子需要490元。
4.课本P92页7、8题
5.头脑风暴:课本P93页11 、12题,这是用分数解决实
际问题的题目,重点引导学生分析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师生总结,整体提升
这节课我们对怎样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进行了简单的
整理和复习,谁来说一说有哪些收获?

















课题
第八课时(复习量的计量)

二次备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复习量的计量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长度、面积、体积、
重量、时 间等各种量及其计量单位,对相邻两个计量单位之
间的进率更清楚,加强建立各种计量单位的表象,从而 学会
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学会分类归纳,有序整理,系统复习的学习方
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3、 让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发挥个人与小组合
作讨论的作用,体现协作精神、创新意识。

4、能够较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化聚和换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量的计量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有序整理,使
其知识系统化。
教学难点 :对量的计量知识有序整理及其各种计量单位间
的特殊进率。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法】:
小组学习法、发现法、自主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
1.谈话: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运动员(出示刘翔的
照片)
2.提问:这份资料中介绍刘翔的出生年月、身高、体重时
都用到了什么?(计量单位) 3.在刘翔的个人资料中,他的出生年月、身高、体重所用
到的量的计量,正是我们数学上的知识( 引出课题),这也
反映了生活中处处离不开量的计量。在小学阶段除了刚才出
现的长度、时间、 质量这些量外,我们还学习了哪些量?每
种量都有各自的计量单位
板书课题:量的计量(计量单位)
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1.回顾知识,自主梳理
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计量单位?
学生小组合 作,查漏补缺,按其表示的意义将学过的计
量单位归类,形成小组的有关量的计量知识网络。
老师深入各小组合作学习中,了解各组的知识网络。
2.交流展示,引导建构
小组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辩析,交流展示,教师点拨提
升,整理板书:
计质量
量单位
时间单位 长度单

面积单

体积
单位
容积
单位











世纪

千平方千

1100000
000

0

立方


1000


10 100
00




12

31、30、2
100
毫升
0
平方米 立方
分米
(升)
100
0
立方
厘米
(毫
升)
1000
9、28



24

60

60

1100
0


1
0



1
0


平方分

10
0
平方厘

3、提炼方法,认知内化
(1)明确进率。


比较特殊的进率如1千米=1000米、1公顷=1000 0平方
米等重点引导学生指认。
时间单位,尤其是月跟日的进率,有4种:31日、3 0日、
29日、28日,可引导学生回忆一年中的大、小月。并问:二
月份有28天也有29天 ,怎样区分?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平年
还是闰年?
(2)引导记忆。
这么多的进率你记得住吗,可怎样记?引导学生利用各类计
量单位之间进率的特点来进行记忆。
(3)如何进行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4)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不同的计量制度逐步 趋
于统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让学生认识:这为
了更方便地进行对外开放,为了国 际间文化交流的需要,推
动我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一)基本练习
1.谈话:整理完了学过的知识,下面比一比看谁在练习中
表现的最出色。(屏幕出示)
1.比一比:为什么要选择不同的单位呢?(每一组分AB
组)
A、奇山水库容量是4000万立方米。
B、一个水桶的容量是18.9升。


A、一列火车从济南到上海需要10小时。
B、我国运动员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米栏比赛中,创造
了12.91秒的奥运纪录。
A、天坛公园的占地面积是272公顷。
B、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是4.5平方分米。
让学生合作讨论,集体交流汇报。认识计量单位的意义。
(二)综合练习:
3.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出示课本P96页第2题)
4.填空:
4米=( )分米=( )厘米 8.2立方米=( )升
2080米=( )千米( )米 6500毫升=( )升
6平方米=( )公顷 3吨70千克=( )
千克
让学生口述,并说出这些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如何进
行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三)拓展练习:
5.想一想。
(1)用多少块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才能拼成 一个棱
长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将这些木块排成一行,长多少米?
(2)把一个棱长1米的正 方体木块切割成棱长为1厘米
的小正方体木块,能切成多少个?将这些小正方体木块排成
一行, 长多少米?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让学生集体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
想象能力。
6.下表是某车往返甲、乙两地的时刻表。
(见课本P96页第5题,)
(1)两地相距480千米,此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
多少千米?
(2)照这样的速度行驶,下午应该什么时间发车才能按
时到达甲地?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让学生集体交流。
四、师生总结,整体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回顾 和整理,对于量的计量的知识你还有
哪些疑惑的地方?除了我们复习的常用的计量单位,你还听
说其他的计量单位吗?

第九课时
课题 (复习“比和比例”)

二次备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复习“比和比例”
【教学目标】
1.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
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整理比和比例、求比值及比例尺.
教学难点
正、反比例概念和判断及应用.
【教法】:
小组学习法、回顾整理法、归纳总结法、合作交流法、
评价法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
前面我们学习了关于比和比例的知识,你都知道那些?
我校六(1)班有男生20人,女生25人,请写出该班男
女生的人数比。 (20 :25或4 :5)
(1)回顾:看到20 :25你能回忆起那些有关比的知识?
(2)小组交流:引导全员参与。
(3)在以前的学习中这部分你什么知识学得最好?什么


知识学得不太好,或者觉得还有疑问呢? (板书课题:比
和比例总复习)
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1.回顾比的意义
出示:根据信息写出比,并思考比的含义。
〔复习比的意义〕
我校六(1)班有男生20人,女生25人。
(2)某人骑自行车,15千米的路程,用去30分钟。
2.回顾比、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
4 ∶7==( )÷( )〔比较比、分数、除法〕
根据学生回答多出示下列表格:





被除数 ÷(除号)


分子

练习:
(1)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线) 母

—(分数

分数是一个数
联系

前项 :(比号)


除法是一种运算
关系
区别
比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数


( )
(2)同一段路程,甲车行完要3小时,乙车行完要2小
时,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3 :2。 ( )
(3)两个圆的半径比是1 :2,它们的面积比是1 :4,
周长比是1 :2。( )
(4)为什么足球比赛中的比分可以是“2 :0”呢?
3.复习比的基本性质,比较求比值与化简比,并整理成下

回顾情景,该班男女生的人数比。(20 :25或4 :5)
20 : 25的比值是( ),化成最简比是( )。

求比值
除以后项。 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
化简比 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
以相同的数(0除外)
练习:
(1)按要求填表

200 :25
25分钟 :13小时
求比值


化简比


数。
一般方法 结果
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


35% :1.4

(2)2:6的比值是( ),如果前项乘上3,要使比值
不变,后项应该( );如果前项和后项都除以2,比值是( )。
4.复习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区分比和比例
(1)20∶25=() :( )
(2)如果A×3=B×5,那么A :B=( ):( )
(3)小组合作,把我 们学过的比和比例这部分知识用自
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成框架图。展示学生成果,并说出如此整
理 的理由。
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比 比例
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或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做比例。
的比.




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
同的数
(0除外),比值不变。
于两个内项的积。
练习
(1)含盐率是10%的盐水中,盐和盐水的比是
(2) 如果a :4= 0.2 :7,那么a =( )
(3)从36的因数中选4个数,组成一个比例:


( )并用比例的性质检验( )。
(4)解比例 = :X = :
通过我们刚才的整理,使老师和大家一起对比和比例这
部分知识认识更有条理, 印象也更深刻了。
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1.说一说,议一议。
(1)通常情况下,12周岁的儿童头发与身高的比是2 :
15。
黄豆中的蛋白质与脂肪含量的比是2 :1。
一种混凝土中水泥 :沙子 :石子质量的比为2 :
3 :5。
人造地球卫星与宇宙飞船速度的比是40 :57。
(2)一幅中国地图的比例尺是1 :6000000。
一幅军事地图的比例尺是1 :500000。
一幅青蛙解剖图的比例尺是10 :1。
一种微型电子元件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00 :1。
(可联系实际,改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感受
数学就在身边。)
2.你能想 办法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吗?说说你是运用了
那些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独立探究,汇报交流。) ⑴
利用影子 ⑵利用反射 ⑶利用标杆
3.(1)一种盐水,盐的质量是水的25%。现有5 克盐,


要配置这种盐水,需加入多少克水?
(2)一种盐水,盐与水的质量比是1 :4。现有5克盐,
要配置这种盐水,需加入多少克水?
4.加工一批帽子,已加工10000顶,占总数的20%。还有
多少顶没有加工?
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解答此题,并说出你的想法。
四、课堂总结,评价自己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比和比例”的知识,通过复
习,你有什么新收获?












第十课时
课题 (复习式与方程)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复习式与方程。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整理式与方程的知识体系,学会用字母表
示数,体会用字母表示的简洁性。
2、正确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熟练地解一些简易方程,
能自觉进行检验。初步沟通算式、代 数式、具体数量之间的
关系。
3、进一步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实际情况选
用方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方
程及代数意识。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方程
解决问题
【教法】:
小组学习法、回顾整理法、归纳总结法、合作交流法、
评价法

二次备课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回顾了用字母表示数,
体会 了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这节课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了
一位老朋友,请看他是谁?(师板书X)看到老朋 友,你想
到了关于它的哪些知识?
学生可能回答以下几个方面(方程、解方程、方程的解、< br>列方程解应用题、等式、等式性质等知识)(师板书相关概
念)
这节课让我们和老朋友“x”一起回顾方程的有关知识,好
吗?
二、梳理归网,学习内化
1.回顾知识,自主梳理
①自己回顾每个概念的意义,同位交流。
②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方程的解与解方程又有什么
不同?你能举例说明或画图表示吗?(小组合作,整理在
练习本上)
2.交流展示,引导建构
①全班交流整理结果(展台展示,师及时点拨纠正存在问
题)


②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
6x+8=11 8x-5x=15×0.2 30a+5b 7x-6<36 55x
=y (2.4+a)÷2.4=5 0.5×□+72÷18=8
1÷8=0.125 2.5X-7=13
③你会解这些方程吗?解方程的根据是什么?(等式性
质)
选择几个解一解。(展台展示交流)
如何判断方程解的是否正确?在解方程时要注意一些什
么?
④复习简易方程的解法、步骤及检验方法、书写格式。
3.提炼方法,认知内化
( 1)列方程解应用题可以帮助我们很容易的解决许多实
际问题,怎样列方程解答应用题?关键是什么?( 找等量关
系,设未知数,列方程)
(2)出示第101页第4题及改编题
2005 年山东省应届大学生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人
数达到62300人,比2004年增加了40%。20 04年应届大学
生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有多少人?
①你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哪种方法更适合这道题?为什么?
②如果已知2004年的人数,求2005年的人数,用哪种
方法合适呢?

< br>引领反思:用方程解决问题与用算术法解决问题相比,
有什么特点?相同之处是什么?(用方程解 决问题能使较复
杂的思考过程变得简单)
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1.判断下面各题,哪些适合用算术方法解,哪些适合列
方程解,为什么
①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5平方厘米,底是12厘米,
高多少厘米?
②在学校组织的 数学竞赛中,六年级得一等奖的有56
人,得二等奖的人数比一等奖的人数的2倍还多8人,得二
等奖的有多少人?(如果知道二等奖的人数,求一等奖的人
数用哪种方法合适?)
2.我是“精选细算“小英才
课本101页5—8题(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3.智力冲浪
课本101页9—11题(这是含有两个未知量的题目,教
师重点引导 学生用一个未知数表示两个未知量。)
四、总结提升,知情共融。
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方程的有关知识,谁来说一说有
哪些收获?

















第十一课时
课题

二次备课
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回
顾整理—空间与图形101页红点1,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
认识的复习与整理。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
特点和有 关的计算公式进行整理,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小学阶
段学过的图形,然后借助教材中的表格进行分类整理。 在对
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
归类,顺势引出对直线、射线、 线段及平面内两直线位置关
系等知识的复习,明确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标】:
(1)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和圆的特征,沟通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沟通面积公
式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 能利用平面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
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 通过知识整理,渗透转化思想,建立初步的空间观
念,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小学阶段我们一起研究过很多平面图形,
你还记得有哪些吗?


(师一一贴出6个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
行四边形、梯形、圆形)
谈话:我们已经研究过关于这些平面图形的哪些知识?
(特征、周长、面积……)板书:特点、周长、面积
谈话:这节课我们就先从这些平面图形的 特点、周长、
面积入手,将它们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平面图形的整
理与复习)
二、复习整理:
1、回顾整理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
谈话: 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进行整理?
(表格、大括号、知识树……)
谈话:这些方法都很好的,小 组合作,用你们喜欢的方
法将这些图形的有关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师巡视,指导方
法)
学生展示整理的结果:
(1)表格整理:


名称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
边形
特点
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
直角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
都是直角
对边平行且相等。
计算公式
C=2(a+b) S
=ab
C=4a S=a2
S=ah
S=12ah
三角形 内角和180度


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在同圆(等圆)中,所
S=12(a+b)h
C=∏d C=2
∏r
S=∏r2
圆形 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
的直径都相等。d=2r

(2) 大括号整理:
分两类

平面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平形四边形

三角形


圆形

平面内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平面内由线段围成的图形。








分三类:





四边形

平面内由线段围成的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梯形

平面内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圆形




(要求学生指着说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和计算公式)
(3)展示不同的整理方法……
(4)评价这些整理方法
2、平面内两直线位置关系的整理
谈话:刚才大家用了自 己喜欢的方法对学过的平面图形


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分类整理,这样做有助于我们形成知识 网
络,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指板书)这些图形是平
面内由线段围成的图形,说到线段 你还能想到什么?
(直线、射线、角)
谈话: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请 你
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想一想你画的这两条直线是怎样
的位置关系?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 交流。
(引导学生将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整理成如下形
式)






相交


不相交 平行




谈话:为了更好地研究知识间的联系,我们就可以用这
样的方法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3、回顾整理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
(1)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自己回顾整理立体图形的有
关知识
(2) 汇报展示
(3)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整理方法进行分析
三、巩固练习:
1、火眼金睛
(1)一条射线长3厘米。
( )
(2)小明画了一条5厘米长的直线。
( )

(3)小冬用一个能放大10倍的放大镜去看一个角,结
果这个角的大小放大了10倍。
( )
(4)半径是2米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 ( )
(5)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
( )
(6)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2、P106 T4
3、P106 T7
4、P107 T8
5、P107 T9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二课时 平面图形面积整理与复习
课题


二次备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103红点1
【教材简析】:该板 块是把小学数学中学过的平面图形
的集中整理与复习。意在通过回顾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
推 导,沟通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
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探索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知识间
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 对知识的理解,并从
中学会整理知识,领悟学习方法。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及转

化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
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
网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这是学校绿化的平面图,图中都出现了那些平面图
形。
老师随着学生的口答将六种平面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这块地的大小就是指它的面积。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


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
[ 板书课件:平面图形的面积]
师:什么叫做面积呢?
学生回答。
二、自主梳理,引导建构
(一) 回忆公式,夯实基础
师:你们会计算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吗?请你们把这些
图形的面积公式写在相应的图形上。
学生在自己的6个平面图形上写公式,同时指名板书公
式。
(二)沟通联系,总结方法(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
么得来的?
小组里相互说一说。然后指名分别说一说(想说哪个说
哪个)
1.长方形、正方形是用面积单位量出来的(课件演示)
[板书:测量法]
思考:正方形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计算吗?为什
么?
2.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得来的?(课
件演示)
再让学生说一说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


系?
(底——长 高——宽)
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将圆沿着它的半径等分若 干份后,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
形。)
问:长方形的长等于( ),宽等于( )。
这两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呢?[板书:割补法]
3. 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得来的?(课件
演示)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 角形或梯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
形,拼成的图形的面积是原来一个图形面积的二倍。
这两种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板书:拼凑法]
师小结:根 据已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可以的出新图形面
积计算公式来,这是运用了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数< br>学中用到的地方很多很多。例如:分数除法是运用转化思想
转化成什么来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106页第5题,然后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四)构建网络,形成体系
1. 合作拼图


师:在小学阶段,我们首先学的是哪一种平面图形的面
积计算?
这样 安排有没有一定的道理?你能结合刚才六种平面图
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来找找原因吗? 请问同学们分组讨论这6种图形之间的关系,根据相互
间的联系把它们贴在一张卡纸上,并用箭头表 示。比一比哪
一组设计的图能最好地体现出这六种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2. 交流小结
展示排列的网络图,并让小组代表说说意图。
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107页第8题,完成后小组订正。教师
巡视指导。
2、张老师最 近新买了房子,准备装修。经测量,卫生间
长3.2米,宽2.4米,高2.8米。他打算在地上铺边长 0.4米
的防滑方砖。你能帮张老师算一算,他至少要买多少这样的
方砖呢?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从小学好数学、用好数



















第十三课时
课题

立体图形体积的整理与复习二次备


【教学内容】
青岛版六下p103——104立体图形体积及解决问题的策
略和方法的整理与复习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立体图形体积的集中整理和复习。教材中的第三个
红点通过 回顾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沟通立体图
形之间的联系,第四个红点借助解决实际问题(制作水 桶),
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再现梳 理旧知,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四种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及推导过程。

2、让学生独立地经历“问题-想象-选择-计算- 问题解决”
的流程培养学生主动整理知识的意识,注重让学生学会自己
复习的方法。
3、促进认知策略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
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制作鱼缸,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体会“立体-
平面- 立体”的知识运用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
师:同学们,小鱼要换新家了,你们能帮它选一选吗?


(出示各种鱼缸)
学生自由选择鱼缸
师:看到这个鱼缸,你想到了那些数学知识?
师适时贴出四种立体图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进行整理
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1、回顾梳理
师:还记得这些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导过 程吗?在小
组内互相说一说推导过程,找一找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并
把你们发现的写在下面的 横线上。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交流这四个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观察前三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你发现了什么?
并把你的发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汇报时可以小组选代表汇报,也可以小组四人一起
汇报。
生交流,师巡视 < br>师:哪个小组愿意带领大家一起汇报推导过程及发现。
可以派一名代表上来交流,也可以发挥集体 的力量一起上来,
每人说一种图形。
同学们,咱们还有任务,边听边在脑海中再现这个过程,


听完后,请用手势进行判断。一会儿,咱们评评哪位表述的
最清楚?我说明白了 吗?
请学生上台汇报。
针对学生的表述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师:看得出来。咱们同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的真是扎实,
评一评,哪位同学或哪组表述的最清楚?
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根据学生的评论进行奖励。
师:我们来看温馨提示二,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他们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计算。
师:你的眼睛真亮。这些立体图形本身有什么特点?
生: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完全一样的面。
师:你也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其实,具有这样特点的图
形还有许多,(课件出示)三棱柱、四、 五,……,根据刚
才的发现推测,他们的体积怎样计算?
师:你们和科学家一样聪明。所有棱 柱体的体积都可以
用底面积乘高计算。今天咱们只是初步了解,进入中学后会
具体学习。
2、引导建构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立体图形的体积这一部分的知识
现在一目了然了 ,结合刚才的过程,想想,你们以后在复习
的时候可以怎么办?


师:结合学生 的整理进行梳理。可以先在头脑中再现相
关的知识点,并将知识点进行进行整理、梳理、归类,就可以将零乱、无序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串,以后我们再来回忆
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串知识。
3、综合应用,掌握策略。
1、师:同学们,假如你是生产商,怎样选择下面的材料
制作一个鱼缸?有几种方案?
温馨提示:
(1)仔细观察你手中的图片,选择合适的图片制作鱼缸。
(2)小组内交流解决方案及各自的思考过程。
2、学生小组内进行,教师巡视。
3、小组内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制作的?
结合学生的汇报,概括出学生经历的“问题- 想象-选择-计
算-问题解决”的流程。
4、同学们,通过这道题,你体会到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
方法是什么?
三、实际应用,整体提高
1.开放题
棱长之和是36厘米
出示右图:
提问:看到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题、自主解决。


师:出示圆柱体鱼缸。将正方体鱼缸注满水,倒入圆柱
体中,请你算出圆柱体内水的高度。如 下图
棱长之和是36厘米
r=2厘米
师:瞧,美丽的小鱼住进了我们制作的鱼 缸里,小鱼在
向我们打招呼呢。“同学们你们好,你们能算出我的体积吗?”
出示
r=2厘米 水面上升了2厘米
2.趣味探索:
这是一个饮料瓶的示意图,饮 料瓶的容积是1250毫升,
里面装有一些饮料。将这个饮料瓶正放时,饮料的高度是20
厘米 ,倒放时空余部分的高度是5厘米。瓶里的饮料是多少
毫升?如图
四、拓展延伸
谈话: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师:我也有很大的收获,认识了这么多善于思考、积极
探索的好孩子,同学们,做个有心人,你会收获更大。
















课题 第十四课时
二次备

图形与位置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青岛版六下p110红点2及p110—111“应用与反思”1—3
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回顾整理旧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
进一步掌 握各种描述或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体会用不同的
方法确定位置的特点和作用;能综合地运用比例尺的知 识确
定物体之间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培养学生 主动整
理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利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发展
学生对数学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 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能准确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
图中物体的位置。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野外探险活动吗?是呀,参 加这样的
活动不仅可以锻炼体力,还可以开发智力,增长见识呢。最


近,光明小 学六年级的同学就组织了这样的一次活动。
(出示幻灯片1)
瞧,这是他们活动范围的 地形图。仔细观察,结合图中
呈现的数学信息,你都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数学知识?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和同学互相交流补充。
3.全班反馈交流。
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1.回顾梳理。
(1)学生可能出现以下说法:某某地点在某某地点的什
么方向。
(2)谈话:你想 到了运用“东、西、南、北”等方位词来
描述物体的位置。在这幅地形图上,除了可以用“东、南、西、
北”等方位词来描述这些地点的位置外,你还学过用什么方法
来描述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学生可能出现运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描述位置。
(3)谈话:
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 意外发生了,当他们走进大鸣山时
迷失了方向。要想在天黑之前安全准确返回大本营,该怎么
办 呢?利用地形图中各地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你还能想到什
么方法能更准确的确定大本营的位置呢?
集体交流。
生可能谈到有关利用方向、角度、距离来确定位置 。


谈话:大家能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来想办法,真好。光
明小学的同学们也和你一样聪明,他们结合图中各 地点的位
置关系绘制了这样一幅平面图。
(出示幻灯片2)
有了这样的平面图,要 想准确确定大本应的位置就该怎
么办了?引导学生回顾有关比例尺以及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
尺求 实际距离的内容。
(4)谈话:在平面图中,除了可以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
定位置外,我们还 学过用什么方法确定位置?
学生谈到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师相机引导:对,用数对
也是确定位 置的好办法。光明小学的同学们也想到了这一种
办法。
(出示幻灯片3)
仔细观察,想一想大本营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应该是多
少?说说你的想法好吗?
某一地点的数对是(4,1),这是哪里?宝塔的数对是
多少?
再仔细观察这幅平面 图,说说同学们要想从大鸣山返回
大本营可能经过哪些地方?猜猜他们怎么走的?
2.引导建构。
(1)谈话:刚才我们运用学过的知识帮光明小学的同学
解决了难题。大家在 解决问题时,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善于换一种思路去思考,所以想到了不同的方法 。这些方法
都是咱们在小学阶段学过的确定位置的方法。这些方法之间
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吗?确 定位置时我们还用到了哪些知识
呢?
小组内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师相机完成板书。
(3)谈话:大家说得对,这些确定位置的方法不但可以
描述或确定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还可以用来描述现实生活
中物体的位置。你能选择合适的方法 描述一下咱们学校或者
教室里、你身边某一物体的位置吗?
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1.李东逛公园:(出示幻灯片4) 结合平面图回答问题:
(1) 用数对表示出民族风情园和游乐城的位置。
(2) 李东现在的位置是(6,7),你知道他在哪儿吗?
(3) 动物园在民族风情园的 什么方向;公
园大门在游乐城的 什么方向。
(4) 李东从大门开始参观,他可以怎么走?
2、小强来到美丽的泉城济南。看,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问题?(出示幻灯片5)
3 、谈话:外出旅游、野外探险需要确定位置,大海中航
行的船只、天空中飞行的飞机更需要确定位置。下 图是某一
机场的雷达屏幕。如果每相邻的两个圆圈之间的距离是10千


米,以机 场为观测点,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准确描述飞
机A的位置吗?
(2)请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屏幕上找到飞机B、C的相应
位置。
飞机B在北偏东60°方向60千米处。
飞机C在南偏西30°方向50千米处。
四、拓展延伸
第十五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第一课时)
课题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
下册第112—113页。
教材简析:
该领域将小学阶段学习的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进行
系统回顾与整理 。复习的主要内容有统计表、统计图(条形、
折线、扇形)和可能性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二学段所学的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
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
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2、在对知识回顾与整理的过程中 ,掌握整理知识的方
法,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能综合运用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
识。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有效表
示数据。
教学难点:发展统计意识和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了有关统计与可能性的知
识。先来想一想我们学习了有关统计的哪些知识?你能把我


们学过的统计图的特点整理一下吗?
二、分类整理,发现规律
1、自主整理,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先独立整理,然后再把自己整理的成果和小组
的同学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发现规律
提问: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的回答中完成统计表。
种类

特点


提问:什么情况下要选择条形统计图?什么情况下要选择折
线统计图?什么情况下要选择扇形统计图?
3、整理可能性的知识
谈话:除了刚才整理的 统计图和统计表,我们还学过很
多关于可能性的知识,你能自己整理一下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吗?
全班交流。
在学生回顾的基础上,整理成下图:
条形统计


折线统计


扇形统计


三、讨论交流,应用提高
1、完成自主练习1
谈话:今天我们进行一项近视原因的调查。你认为影响
近视的因素有哪些?
下面我们就调查一下我们班同学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
的情况。
先在小组内完成统计表,再填写在班级的统计表中。
学生搜集数据并整理填写。
提问:观察统计表,如果要描述看电视所用时间的情况,
选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为什么?
请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观察、分析统计图,你能说明一下近视是否与看电视有
关吗?
做完这个统计表,你想对班里的同学说点什么?
想一想,近视除了跟看电视有关,还与哪些因 素有关?
课下调查班里患近视的同学,完成统计表。
小结:回想一下,在进行一项统计活动时,一般要经过
哪几个主要步骤?
(板书:确定主题,设计调查表——搜集数据——整
理数据——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决策)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统计有助于我们处理繁杂无序 的数据,发现事物隐含的
规律,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所以生活中处处有统计,用统
计。希望同 学们能把学到的知识用到我们生活中来,做个有
心之人,用数学的眼光来看生活,真正学以致用。
谈话: 这节课,咱们一起整理复习了小学阶段学过的确
定位置的方法,大家都能运用学过的知 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际问题。其实,确定位置还有很多方法,很多学问呢。生活
中,你还知道在 哪些领域内的什么样的确定位置的方法?给
大家介绍介绍好吗?

















第十六课时
课题

(第二课时) 二次备

统计与可能性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
册第112—114页。
教材简析:
该领域将小学阶段学习的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进行
系统回顾与整理 。复习的主要内容有统计表、统计图(条形、
折线、扇形)和可能性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
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2、能综合运用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有效表
示数据。
教学难点:发展统计意识和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上节课 我们复习整理了“统计与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这节
课我们要继续运用这部分知识,来解决更多生活中的 实际问
题。
二、应用与反思。
1、近视原因调查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一项 近视原因的小调查,谁能回想一


下我们都经历了哪些过程?(确定主题,设计调查表—— 搜
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决策)
是的,最后通过分析数据,我们知 道了近视确实与看电
视有关,那除了看电视,近视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哪个小组
想把你们的研究 成果跟班里的同学一起分享?
展示学生完成的统计表
通过完成这个统计表,你又知道了什么?
你想对同学们说点什么?今后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
视力?
小结:通过统计我们知 道了导致我们近视的原因,今后
一定要避免这些地方,保护好我们的眼睛。
三、讨论交流,体验区别
1、区别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平均 数、中位数、众数来描述一组
数据的特征,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应用平均数、中位数、众
数的例 子吗?
学生举例。
这三种数各有什么意义?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2、完成自主练习2
练习时先让学生自主分析,然后再对3个同学的分析作
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小结: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要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
的统计量。
四、应用提高
1、完成自主练习3
引导学生分析,降水概率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 利用经
验根据降水概率判断出下雨的可能性大小。
2、完成自主练习4
练习时可让 学生独立判断,然后通过互相沟通明白:由
于乙产品的返修率低,因此应该选择乙产品。
3、在一个袋子里放10个球,任意摸出一个球是一定是
红球。袋子里应该怎样放球?
如果摸出一个球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袋子里应
该怎样放球?
4、在口袋里放 进红、蓝两种铅笔共8支。任意摸1支,
摸到红铅笔算甲赢,摸到蓝铅笔算乙赢。你认为口袋中的铅笔应该怎样放游戏才算公平?
第十七课时 策略与方法(一)
课题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115页。
【教材简析】:
转化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本部分通过回顾计算
和一些公式推 导,使学生再次体会转化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
用的方法,能把较复杂的问题变成较简单的问题,把新颖的
问题变成已经解决的问题。转化的手段和具体方法是多样而
灵活的,既与实际问题的内容和特点 有关,也与学生的认知
结构有关,掌握转化策略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益于
思维的发展。 学生具有初步的转化意识和能力,对以后的学
习与解决问题将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
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
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 使 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 略的
应用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
强解决问题 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
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会用“转化”的策
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启迪,引入转化的策略:
1、学生听故事:
同学们听说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曹冲称象的故事,发
生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候。
有一年,孙权送给曹操一头象。曹操兴致勃勃,很想知
道它有多重,但是没有能称它的大秤 。他询问了一些博学的
人,也都想不出好办法。
一天,他的小儿子曹冲对父亲说:“我想 了一个办法,不
知行不行。货船货物越多,吃水越深;不论装什么物体,只
要重量相等,船的吃 水深浅也一定相同。根据这个道理,先
把大象牵到大船上,在吃水线那里画下个记号;然后把象牵
上岸,再往船上装石头,使船下沉到原记号处为止,然后称
一下装上船的石头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曹操听了大喜,
连声称赞说:“冲儿的办法妙,真是妙极了!”
2、听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哪些启发呢?
学生自由交流感受,教师适时小结:曹冲能将复杂 的事
情与简单的事情相转化,从而巧妙的解决了问题。转化也是
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今 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
习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数学问题。
二、回顾实例,感受转化的价值 :


1、出示 1、2×1、5 = 1、25÷0、5 =
2、出示 + = ÷ =
(1)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算法。若学生不能说出算理
的转化过程,师再出示1.25×7.8=? ÷=,让学生在计算的过
程中再次体会转化的重要性。
教师摘要记录:
(一)数与代数
①小数乘法:(小数乘法→整数乘法)
②分数加法:(异分母分数加法→同分母分数加法)
③分数除法:(分数除法→分数乘法)
(2)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计算时经常用到转
化的方法。)
师:在我们 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用到转化的策略,
请同学们想一想,学习哪些知识时我们还用到了转化的方< br>法?
1、下面我们就分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咱们来比一比,
看哪个小组发现的最多, 小组长负责记录。并将自己思考的
内容在组内交流,验证自己的想法正确与否,同时从别人的
发 言中丰富自己的认识。
2、学生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有针对性地记录:
(二)空间与图形
(1) 平面图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

< p>
行四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长方形、圆柱侧面积→
长方形)
(2) 立体图形:(圆柱体→长方体)
师:其实象这样运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的情况还有
很多, 转化”的策略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很常见,我们在以
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应积极使用“转化”策略 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
有什么共同点?(把 新知识转化成熟悉的或者已经解决过的
旧知识,使问题更加容易解决。)
三、练习巩固,运用转化的策略:
1、周长计算中的转化。
(1)求下图的周长。
师:谁来指一指表示这个图形的周长包括哪些线段的长
度?(学生指)
右上 方那些线段的长度并不知道,怎么办呢?(把横向的
线段移到最上边,纵向的线段移到最右边,就能知道 他们的
长度的和)
师:图形转化时什么没有变?(周长没有变)
所以这种图形转化属于“等周转化”。
(2)生计算,全班交流。
2、面积计算中的转化。
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再求涂色部分的面积。


师:刚才大家用了什么策略?(转化)
3、式的转化。
师:我们以前所学习的简便计算,实际上都是对一些算
式进行转化、
出示: (1)1.25÷18 (2)16-2.54-7.46
(3)9÷0.25 (4)(5l×11×l9)÷(57×77×17)
小结:对一些算式进行转化,可以起到简便计算的效果。
四、拓展练习,提升转化的技能
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引导学生通过旋转将阴影部分转
化成圆的四分之一)
五、全课总结,形成转化的意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八课时 策略与方法(二)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
册116——117页。
【教学目标】:
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
使学生充分 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一些数形结合的实例,使学生 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
优越性,并能帮助学生建立思路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除了研究各种数以
外,还经常 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图形。利用图形来研究问题,
会使问题变得更加简单明了。请同学们回忆所学的知识, 你
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思考后举例。
二、自主探究。

辽宁政法学院-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


贵阳中医学院研究生院-天津劳动和社会保障网


妈妈的手-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生日日记-中国农业银行校园招聘


福建省二级建造师报名-端午节作文800字


上海市应用技术学院-全品高考网


六年级上册作文大全-后跟帖


澳门镜湖护理学院-练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