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设计

绝世美人儿
597次浏览
2020年10月04日 07:0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关于快乐的作文-云南招生考试频道

2020年10月4日发(作者:熊几)


《数学广角 找次品》 教学设计
巩义市第五小学 王新强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134~135页及136页第1、2题。
教材分析: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
产中的次品有 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
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 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
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 待测物品中只有
唯一的一个次品。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 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
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
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
测,试验等方式感 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
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 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
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每 一册教材都会编排《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所以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
接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 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本节课中会涉及到的 “可能”、“一定”等知识点,学生已学过。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组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 方式大部分学生都已
接受,普遍成为学生比较喜爱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
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较好地完成探究任务。


教学目标:
1、能够借 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
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 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 来解决实际生
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
脱离实物,借助纸笔帮助分析“找次品”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3盒口香糖、课件。
学生用具:若干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原理
师:我这有3瓶口 香糖,其中有一瓶被我吃掉了3片,另外两瓶是没吃过
的,只有一瓶少了3片,有什么办法把这瓶少的找 出来?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要引导学生根据次品的特点发现用天平称的
方法最好,知 道并不需要称出每瓶口香糖的具体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原
理对托盘两边的物品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
生:数一数或掂一掂。


生:天平称一称。
师:天平?大家见过没有?出示课件1。
天平的两端有两个……(托盘),若果两个托
盘上的物体一样重的话,天平会怎么样?

(平衡),假如不一样重的话?(天平会 一边高一边低),高的那边物品?(轻)。
低的那边物品?(重)。
2、引导学生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
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利用“天平”怎样找出少的这一瓶?
师:(生纷纷举手)聪明的同学真是 非常多,想到的同学小声的把你的方法
跟同桌或小组之间介绍一下!
生讨论中……
师:现在把你的方法跟全班分享一下!
生1:随意拿2瓶,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另一瓶是少的 那一瓶。(师重复学
生的话,并问学生答,加深学生印象。)
师反问:随意拿2瓶,这两瓶一定会在天平上平衡吗?
生2:随意拿2瓶,天平也可能一边高一低的,高的那边就是少的那一瓶。
(师重复学生的话,并问学生答,加深学生印象。)
师小结:随意拿两瓶放在天平上,可能出现几种情况?(2种)。
可能天平会?(平衡)。那 说明什么?(天平上的这两瓶一样重)。还说明?
(剩下的那瓶就是吃了3片的)。
如果天平 不平衡?那说明什么?(其中有一瓶是吃了3片的)。哪一瓶是
吃了3片的?(升高的那一瓶)。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


验基础之 上。在教学例1前,先以3个待测物品为起点,降低了学生思考的难度,
能较顺利地完成初步的逻辑推理 :那就是并不需要把每个物品都放上去称,3个
物品中把2个放到天平上,无论平衡还是不平衡,都能准 确地判断出哪个是次品。
只有理解了这些,后面的探究,推理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师小结: 我们的同学真的是非常的聪明!看来从三瓶中找出少了3片的方
法有数一数,掂一掂,用天平来称,你觉 得那个方法好?为什么?(天平还有
什么优点?)
3、揭示课题。
师:其实在生活 中,就有这样一些问题,有一些物品外观看似完全一样,
但其中常常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要么轻一点, 要么重一点,要把它找出来,
我们最好的工具是什么?(天平)。我们把这一类问题都叫做“找次品”的 问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如何使用天平来“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
二、“找次品”的解决方法。
1、从5个物品中找次品。
师:接下来,我的问题有 难度啦!现在我们这儿有几瓶口香糖?(5瓶)。
其中有一瓶是老师吃过3片的,要从这5瓶中把这瓶吃 过的找出来,有没有办
法?(有)。什么办法?(使用天平称)。
2、课件出示问题,引导学 生利用学具自主探索:拿出5个圆片代替5瓶
口香糖,思考一下,怎样找出次品?
师:好,现 在拿出我们的学具:5片圆片,代替我们5瓶口香糖。想象一
下怎样使用天平找出那一瓶少的口香糖。在 动手的同时思考一下这几个问题:
(1)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在哪里?
(4)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来?
生说师板演。
师小结:老师把生1的话记 录了下来,他把5平口香糖分成3份,分别是:
2瓶,2瓶,1瓶。把其中前两份放在天平的两端(左边 2瓶,右边2瓶),(生
说师板演:5(2.2.1))
如果天平平衡说明什么?(剩下的就是吃了的那瓶)。
还有可能发生什么情况?(天平不平衡)。
那又说明什么情况?(升高的这2瓶中肯定有吃过了的)。
可是到底是哪一瓶呢?再怎么办?(升高的这2瓶在称一次)。
好,升高的这2瓶在称一次, 这时,天平左边几瓶?(1瓶)。右边几瓶?(1
瓶)。升高的这一瓶就是吃过的了。好,要从这5瓶口 香糖中找出吃过的那一瓶,
至少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来?(2次)。
3、寻求不同的称法。
其他小组有别的称法吗?(生说师板演:5(1.1.1.1.1))
师小结:这种 方法至少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来吃过的那一瓶?(2次)。
看来要利用天平来找次品,方法还真是多种 多样的。我们可以用学具帮助我们
思考,也可以像老师这样画图的方法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 :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可能会出现提前找到次品的情况,如果运
气好的话称1次就可能找到次品。在这 里必须引导学生在理解至少称几次就一
定能找到这个次品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当我们选用一 种方法来分
析的研究问题时,应注意把可能出现的结果考虑全面,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探索最优策略。


1、从9个物品中找次品。
师:在接下来的问题中这两种方法大家都可以使用。下面的问题就更难啦。
出示课件2:在9个零件里有 1 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把次
品找出来吗?
现在拿出我们的学具:9个圆片当到做零件摆一摆,边摆边思考这几个问题:
(1)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在哪里?
(4)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来?
2、学生自主探索。

师巡视:老师在巡视时发现有很多同学都能把次品找出来,而 且他们的法
都不一样,小组可以互相交流一下,看看你的方法和别人一样不一样。
生交流。
师:经过大家的交流,我们会发现自己能够想到一种,还能从同学那儿听
到不一样的方法,说明 你非常善于学习。接下来,把你的好方法跟全班同学分
享一下。
3、学生汇报称法。
生叙述:把9个零件分成3组:4,4,1。先在天平两边各放4个,如果平衡,
那单独的一个就是次 品;如果天平不平衡,重的那一边的4个再份成2份,每
份2个,再称,一定会不平衡,重的那一边2个 再份成2份,每份1个,再称,
沉下去的就是次品。师板书:9(4,4,1)
师质疑:把9 个零件分成3组,分别是4,4,1。至少再称几次,就一定能找
出次品来?(3次)还有不一样的方法 吗?


生:9(1,1,1,1,1,1,1,1,1)
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生:9(3,3,,3)
生:9(2,2,2,2,1)
师小结:好,看黑板上一共有几种不一样的分法?(4种)。 9呢,有很多
种分法,不同的分法可能导致最终称的次数不同。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 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必须进行小组活动,发挥集
体的智慧才能突破这个难点。为了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活动前先在小组内进
行分工,使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任务.让学生摆学具而不再使用天平,并尝试< br>用图示法记录操作过程,是完成由具体到抽象过渡中的重要一步。]
4、对比称法,找出规律。
师:我们观察哪种分法称的次数最少?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了3份,只
需要称两次,就一定可 以找到次品。那我们猜想是不是在其他的所有的找次品
问题中,只要把物体平均分成3份,称的次数就最 少?(不一定)。为什么呢?
5、学生思考后汇报猜想。
6、验证猜想。
师:要 验证猜想我们再来试一下。如果有12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按
刚才我们的猜想应该怎么分称的次数 就最少而且一定能找出次品?(平均分成3
份,即4,4,4)。迅速在草稿纸上分析一下,看看至少需 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
次品?
学生汇报:3次。
师:我们再来看看别的分法能不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还有哪些分法?(2 ,
2 ,8),(3 ,3 ,6),(5 ,5 ,2)(6 ,6,3)……


学生选择一种分法在纸上进行分析。
全班汇报,引导学生比较:有没有哪种分法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而且保证找
出次品?
四、与学生一起小结。
师:这样看来在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并且平 均
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板书:待测物品分三份,能
均分的要均分 )。
师质疑:如果待测物体的个数不能平均分呢?比如:10个,11个……
[设计意图: 设计待测物品数量由3个到5个再增加到9个,10个,11个……,
带领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 分析模式,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感
知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也为下节课教学埋 下伏笔]
五、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P136练习二十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找几名学生分析:因总数为9筐,故可平均分成3份,只
称2次就能把吃过后那筐松果找 出来。如果天平两端各放4筐,如果这时天平
恰好平衡,则剩下的那筐就是小松鼠吃过
的,这样只称一次就找出了小松鼠吃过的
那筐松果;但这种方法是不能保证一次就
能称出来的,也不能保证2次就能称出来,
只能保证3次就一定能称出来,所以该方
法不是最优的。
2、完成P136练习二十六的第2题。
有15盒饼干,其中的14盒质量相同,另有一盒少了几块,如果能用天平


称,至少几次可以找出这盒饼干?独立思
考后在纸上进行分析。
全班汇报。教师指导学生在汇报时重
点阐述: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至少需要几次就可以找出这盒饼干?

师对练习做一个小结:在解决找次品问题的时 候,我们把待测物品分成3
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够准确快捷地找出次品。
六、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怎样找方法最好?通过实验、操作和观
察,你发现 “找次品”的最优方法了吗?
七、板书设计:






待测物品三份分,能均分的要均分。


数学广角 找次品

亲人作文-中国证金公司


我的烦恼作文500字-运城学院分数线


西安培华学院专业-高考时间倒计时


学校证明范文-幼儿园教师自我鉴定


我们这帮人作文-广东联考成绩查询


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圣诞祝福


欧洲股市-商业策划书范文


北京市财贸职业学院-高中周记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