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中国护照背面一段话-我的业余生活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的这堂数学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的 《有余数的除法》第二课时。
生活中,我们在平均分一
些物品时常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
是
“分后还有剩余”,这两种情况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二年级学
习的《表内除法》主要是研究“正好分
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
法》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
为了能最大化地落实
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探究、交流提高”、“巩固
深化、
拓展应用”、“总结回顾、评价反思”四个教学环节。
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环节。
上课伊始,我提问同学们,双休日,你常常到什么地
方去,干些
什么?让学生回答。接着教师通过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这是哪?
这样,将学生的
兴趣及学习欲望调到最高点。接着,以老师周末去了
美丽如画的田野,还给大家带来了田野的礼物。现在
请同学们分礼物,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学生的学习欲望空前高涨,为新课的学习
打下了良
好的基础。
接着,进入到第二环节“自主探究、交流提高”。
《数学课程标
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
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
体的情境中理
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根据这一理念,并遵照低中年级学生的直观动
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思维规律。在这一环节教学中,充分
运用直观手段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
1、引发问题,感知新知
首先,我创设了“分山楂”这一贴近学生生活实
际的情境,让学
生小组合作,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分的过程,通过小组汇报,
使学生明确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平均分物品时不是每次都正好分完。
我着重追求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经历实
践到认识这一过程。让
学生通过分山楂,交流各自不同的分法,总之,这一环节我给学生充
分的
时间操作、思考,教师巡视、点拨。让学生讨论、交流,明白是
因为不够分,所以这些山楂不能正好分完
,这个剩下的“数”就叫余
数。如此建立余数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
接着,放手让学生试着用横式写一写分的结果,试着尝试进行有
余数的除法的笔算。再针对横式、竖式中
的“商”和“余数”进行针
对性的提问,强化认识,并且注意一下“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这样,除了巩固对笔算除法的理解和掌握之外,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
知识的迁移能力。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让学生动脑想、亲自摆和说,调动各种感官
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建立比较清晰
的“余数”的表象,在操作
实践中理解“余数”的含义,整个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
2、观察比较,强化表象:观察板演的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这两题最大的不同点在哪?通过观察、比
较,揭示本节课的重点、关
键,沟通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两者之间的联系。
3、演算结合,掌握方法
完成课本“做一做”
4、理解除数与商的关系。
在已有的活动基础上,我让学生以算式的方式汇报分的情况。通
过观察比较,小组讨论的形式,发现商
与除数的关系。并会用大小于
号表示两者的关系。
第三个环节是“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计算能力是在不断的明白算理,掌握法则,经过多次
合理的练习
逐步形成的。因此,我根据由易到难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
到综合分层次地
设计了如下练习。
1、基本练习。安排了“计算题”用于检查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
的掌握情况。
2、综合练习。
3、发展练习。这一题是开放题,既巩固知识又活跃思维,再一
次将
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高潮。不仅巩固了余数的含义,又为下节课
学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埋下伏笔,使学生
产生探究的愿望,让课堂的
学习热情继续延伸下去,不因课的结束而结束。
第四个环节是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谈体会、谈收获,教师总评。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
律,紧
扣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
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
验中建构。
总之,上完这堂课,我感觉还不全面,尤其是自己的语言功底和
教学专业水平需要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