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案)

绝世美人儿
686次浏览
2020年10月04日 22: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药师成绩查询-消防演练方案

2020年10月4日发(作者:杜秋娘)


第八单元

本组课文以“读书”为主题,包含《古人谈读书》《忆读书》《我 的“长生果”》,以及“口语交
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习作:推荐一本书”和“语文园地”。 < br>本单元以“我会阅读”为主题,其目的是: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二是在阅读中要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学到一些读书和习
作 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他们对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
惯,从 而受益终身。

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摘录了古人谈读书的经典名句,告诉我们
古人谈读书 2 常用的读书方法,并教育我们要树立正确
的读书态度。
本文主要写冰心奶奶回忆了自己读书的经
忆读书 2 历,和读书的体会,告诉我们“读书好、多
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回忆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了
我的“长生
果”
1
作者 读书的独特感受及读书对其生活的影
响,表达了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和对阅读
的热爱。
1.分条讲述,把推荐的理由说清
口语交际 1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楚。
2.听人说话能抓住重点。
习作 2 推荐一本书
1.写清楚推荐理由。
2.推荐的重要理由要写具体。
1.会认32个生字及6个多音字,会
写23个生字,会写相应词语。
2.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梳理信
息,把握内容要点。
3.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
出重点。
4.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学
生的阅读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
习惯。
教学要点

1


1.交流读过的书和读书方法。
2.学会仿写比喻句;能根据句子的
语文园地 1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
月累
层次梳理段落内容。
3.书写提示注意点画的写法。
4.读懂并背诵《观书有感》,理解
这两首诗的大致意思。


2


25 古人谈读书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注意区分一些字的现代汉语意思和古代汉语意思。
4.能够在阅读中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 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 难点
1.注意区分一些字的现代汉语意思和古代汉语意思。
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从课文中的读书方法受到启发。

1.通读课文,读中自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文 言文,在学习课文前,教师先
范读课文,再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 。然后,让学生初步通读
文言文,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在读的过程中找出生字新词,初步感悟文 言文的内容,自读谈
体会,自悟文意。这样,学生就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总的认识与理解,既培养了 学生朗读课文的
能力,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又为理解文言文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2.划出节奏,初步理解。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要理解文言文的意 思,就必须掌握其划分节奏。
只有划分出正确的节奏,才能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在学生通读课 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试
着划出朗读的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对照注释,解释文句。
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后,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解释文
句 。对个别理解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帮助或让同学帮助。对个别难句如果学生不能理解,教师
应侧重 指导或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3


4.相互交流,深化主题。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文言文,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让学生分小组或同桌自由交流解释课文,互
说课文的意思,互相帮助,互相补充,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特别是对一些难句应侧重讨论理解。
教师 先让学生自由交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提出不好理解或解释不通的语句,全班交流质疑,教师
重点指导 难句的理解。
5.熟读背诵,积累语言。
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的内容,也理解了文言文所蕴含 的寓意或道理后,再让学生熟读文言文,要读
出感情,练读,指名试读,自己反复朗读,深入体会语言的 意境,然后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这
样学生会进一步体会文言文的内在意蕴,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文 言文知识,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良
好的基础。

1.预习提纲
(1)认读本课生字。
(2)搜集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2.多媒体课件
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会认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理解第一部分内容。

一、激发兴趣,读书名言导入。
1.同学们知道哪些读书名言?
预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韩愈
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增广贤文》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2.我们知道有许多关于读书的名言,那么读书的方法你又知道多少呢?
预设:批注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读自己喜欢的书……
3.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人谈读书》。

通过读书名言的导 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形成一种热烈氛围,从而引导学生很好地融入课堂的教
学中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第一部分,注意老师读的节奏。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并画出分隔符。教师相机纠正“识”的读音。学生自由读两遍。
课件出示第一部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2)教师范读第二部分,学生跟读。对照课件画出分隔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
只漫浪诵读 ,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3)教师范读第三部分,学生跟读。画出分隔符。

5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
问无尽 ,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
之事。此三者缺一不 可。
——[清]曾国藩
2.指名学生读课文,相机纠正读音。
注意:第一部分的“识”与第三部分的“识”读音不同。

通过教师正确地范读,让 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注意停顿恰当,在词意、文意上有初步的理
解。
三、学习生字。
1.师:刚才我们读通了课文,现在大家一起来看一下生字,看看同学们是否还有读不正确的音。
读会认字:

耻chǐ 矣yǐ 岂qǐ
分组读,找同学读,教师相机纠音。
预设:“耻”是翘舌音,“矣”和“岂”都是第三声。
2.学习会写字。



6


(1)找同学说一下易写错的字或者写这几个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预设:“ 岂”上部是“山”,下部是“己”,不是“已”,注意不要露头;“窥”是“穴”字头;
“皆”上部“比 ”字应写得较大,下部“白”字写小一点。
(2)学生在习字本上将每个生字写两遍,教师相机纠正。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第一部分的三句读书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2.这三句话都出自《论语》,关于《论语》你了解多少呢?
预设:《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
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再加上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
“四书五经”。


3.请小组同学借助注释,理解这三句话的意思。
(1)指名学生翻译第一句话。
生:勤勉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注意这里面“敏”和“耻”的意思。(敏:勤勉。耻:以……为耻。)
(3)这句话中包含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不耻下问),对,“不耻下问”便出自这句话。

7


(4)指名学生翻译第二句话。
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5)翻译这句话时我们需要 注意一个字——“知”。这句话里面的最后一个“知”和前面的“知”的
意思一样吗?(不一样,这个“ 知”同“智”,是智慧的意思,前面几个“知”的意思都是知道的意
思)在相应的地方做好批注。
(6)指名学生翻译第三句话。
生: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人而不倦怠。
(7)这里的“默 ”是“默默”的意思,“识”在这里读“zhì”,是记住的意思,需要大家多加注意。
“厌”是“讨厌 ”的意思吗?(预设:不是)这里的“厌”是满足的意思。这里也要大家多加注意。
4.课堂总结。
(1)这几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第一句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
第二句告诉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做人、做学问要诚实。
第三句告诉我们学习要勤奋,不要偷懒。
(2)在文中合适的地方做批注。
五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所提高,已经可以自主地翻译课文,在小组讨论时可以发挥自主
性, 教师的适时点拨可以使其更好的理解课文。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第一部分。
2.书写本课生字。
3.背诵第一部分。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大意,注意区分一些字的现代汉语意思和古代汉语意思。
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从课文中的读书方法中得到启发。

8


3.学习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一、复习导入。
1.找同学回顾背诵第一部分。
2.听写生字。

检查并巩固上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回顾旧知,导入新知,也能让这节课的效率更高。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二部分。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部分,了解了《 论语》中对待读书和学习的态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部
分,看一下不同时期的人对于学习、读书的 不同态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 专一,却
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 [宋]朱熹
2.找学生读一下这则小短文,其他学生纠错。
3.这篇小短文是宋代文学家朱熹的《训学斋规》中提到的著名的“读书三法”。介绍朱熹: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
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
世尊称为“朱子”。
4.接下来请各小组同学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意思,把古今含义不同的词做好标注。
5.哪位同学可以翻译一下第一句?
预设: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6.那么这“三到”的关系是怎样的?谁来翻译一下第二句?

9


预设: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 读,就
一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7.所以说这“三到”中哪一“到”最重要?文中的哪句话表明了这一“到”的重要性?
预设: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8.那么,“急”的意思是什么?与咱们现在的“急”的意思一样吗?
预设:“急”在这里是要紧,重要的意思,而我们现在的“急”大部分是着急的意思。
9.为什么“心到最急”呢?
预设:因为“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0.“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的意思是什么?
预设: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和口的应用难道会不到位吗?
11.也就是说思想既然集中了,眼和口的应用就会到位了。
12.那么朱熹的读书法是什么?
预设:“心到、眼到、口到”。
13.这三者可以调换位置吗?
预设:不可以,因为只有心到了,眼和口才能更专心地读书、学习。
14.平时的你读书时是怎样做的?效果怎样?
生1:漫无目的地读书,读完之后,没有记住多少。
生2:当我对这本书很感兴趣的时候,就会特别认真地读书,甚至于其他同学喊我都听不见。
师:那就让我们用心齐读这一部分吧。
师小结:这便是用心读书和不用心读书的结果,如果想 要得到高效的学习,就需要我们用心读,用心
学。这样,不管做什么事,我们才有可能成功。
(二)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学生读第三部分。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 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
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 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
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0


—— [清]曾国藩
2.这一部分的作者是曾国藩,那么曾国藩是谁呢?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
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3.这段话出自曾国藩的家书,这位伟大 的清代名臣给了我们怎样的读书方法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课
文,借助注释理解本文的意思。
4.这篇小短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预设:读书人学习,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5.何为“有志”“有识”“有恒”?
预设:就是有志气,有见识,有恒心。
6.非常正确,那么曾国藩是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预设:分层论述,从分号那里可以看出来。
7.那么咱们就一个分号一个分号地来看一下他是 怎么论述的。哪位同学能来说一说从第一个分号中,你
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预设:有志气,就决不甘居下游。
8.这里的“断”是“决不”的意思,与咱们现代汉语的意 思有所不同,需要注意一下。所以,我们读书
学习仅仅有志气就够了吗?还需要有什么?
预设 :仅仅有志气不够,还需要有见识,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
观海,井 蛙观天,这些说的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9.这句话里面有两个典故,一个是“河伯观海”,一个是“井 底之蛙”,这两个典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
么道理?河伯观海出自《庄子》:

秋水时 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
美为尽在己。

11


意思是: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 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
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 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
里。
所以“河伯观海”和“井底之蛙”的意思差不多,都是形容人见识短浅。
10.这里运用典故说明了没有见识就没有办法沉下心来学习,容易自满自足的道理。
11. 有见识可以让人看到自己的无知,但是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无知了,却还是不坚持学习,这样的人
可以 成功吗?这则小短篇里是怎么说的?
预设:不可以,文中说“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意思是有恒心就没有成不了的事情。
12.这三者可以缺少其一吗?
预设:三者缺一不可。
13.只有“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成功。
14.现在请小组内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整段的意思。
15.请同学们再次齐读文章,感悟文章内容。

小组合作的模式更能促进学生学习 的兴趣,由小组交流到班内交流,由小及大,从读到逐句分
析,使得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句子的含义,从 而深入理解句子的内涵。
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由三则小短文 组成,第一则出自《论语》,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第二则是
告诉我们读书要有“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尤为重要;第三则告诉我们读书
要“有志”“有识”“有恒”,三者 缺一不可。
我们知道了读书学习的方法,就明白了读书学习的要义,如果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去 ,将
会更好地促进我们的读书与学习。

通过总结回顾整篇课文,从而总结出学习读 书的方法,并能将这些方法更好地应用到学习实际
中去。
四、作业设计。
1.学完这篇课文,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写写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2.背诵这篇课文。

12






1.自主探究与指导教学。
文言文教学要处理好自主学习与指导的关系。语文课程 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
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个 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2.激发学生兴趣。
本课设计以诵读为本,通过各种 角度、各种方式诵读。以小组探究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教师在引
导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回答给予不同 的反馈,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所提升,改变学习文言文枯燥乏
味的看法。
3.读、思、悟相结合。
本课的文言文不是太难理解,只要结合注释,学生都能读懂文章大意 。真正的难点在于要与生活实
际相结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应用本课学到的读书方法、 要领,来读书学习。



13

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关于雪的日记


新托福考试完全攻略-保险工作总结


江苏二级建造师查询-中秋晚会串词


新泻大学-出国留学读研的条件


十一学校网站-崇明县实验中学


石家庄专科学校-一年级教学工作总结


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处-受益匪浅的意思


公务员专业对照表-理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