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本教案

玛丽莲梦兔
683次浏览
2020年10月05日 21:4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行测常识-军训日记300字

2020年10月5日发(作者:卫秀)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1变化的世界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2、能从察觉到的物体变化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种物体变化的方法。
4、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物体变化的现象。
5、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的结果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记录
下来。
6、能举例或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做变化。
7、能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
8、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初步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并学习记录物体变化的基本方法。
难点: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
教学准备:
各种各样变化的教学课件、记录表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
谈话:你还看到过哪些变化?
小结:起风、下雨 、草绿、蝌蚪变青蛙等,他们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是
一个变化的世界。
(二)学习新课:
1、活动1:我知道的变化。
(1)师: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变化 记录下来吗?活动前注意要求:①寻找生活中的变化现
象。②描述变化的过程。③用简单的文字记录变化 现象。
(2)学生活动,小组汇报活动结果。
(3)小组讨论:你喜欢观察身边发生的变化吗?这些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4)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5)师:你能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变化现象进行分类吗?
(6)讨论、汇报。
(7)师:你能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吗?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8)教师小结 :变化是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
的事物。
2、活动2:记录物体的变化。
(1)师:你还记得在科学课上我们使用过的记录表吗?(图片展示)
(2)师:在观察家里种植的花的生长时,你是怎样记录的?小组讨论后汇报。


(3)讲述:在记录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变化时段包括:变化前、变化中、变化
后的记录。② 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变化现象、变化的数量。③记录的方法可以用日记的方
法、表格统计的方法、统计 图表记录的方法、图画、照片、录象等形象记录的方法。④要根
据所观察的不同变化,选择不同的记录方 法。
(4)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种表格,对自己感兴趣的变化进行记录。
(5)学生设计,教师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

1变化的世界
变化是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
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

2多样的天气
教学目标:
1、能用文学词语(包括诗歌)描述各种天气现象(如蓝天、白云、雪景等。)
2、能用文学和科学的术语描述天气的变化。
3、能够设计一组符号,用它记录天气的状况。
4、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
5、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及其原因。
6、愿意欣赏天气变化的美丽。
7、愿意收集各种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
8、能举例说出过去和现在获得天气变化消息的方式有哪些不同。
9、能说出两种以上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
10、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表示风、雨、雪、阴、晴的图形符号。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天气变化,并体验科学技术发展对获得天气消息方式的影
响。
难点:用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要素来科学表示天气的变化。
教学准备:
各种天气变化的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汇报。
小结:天气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心情、生活、学习。
(二)学习新课:
1、活动1。
(1)谈话: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哪些词汇来描述天气?文学家常用什么词语来 形容天气?


你知道哪些与天气有关的诗歌?
(2)学生思考,汇报。
(3)(出示图片)师讲解不常见的天气现象。
(4)师: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快把它画下来,配上优美的解说词,让同学们来欣赏,
好吗?
(5)学生绘画,展示。
(6)教师评价,总结。
2、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
(1)师:什么是天气?怎样科学地描述天气?
(2)师:生活中,人们还有哪些了解天气的方法?
(3)学生汇报。
(4)师: 在有天气预报之前,人们是怎么知道天气变化的?哪些自然现象能预知天气变
化?利用这些谚语来预测天 气的变化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在没有天气预报之前,人 们是靠观测自然现象和物候变化来预测天气的。
人们把长期以来观察天气的经验概括成一些谚语,来预测 天气变化。利用谚语预测天气变化
不够准确,不及时,不够科学。
(7)师:现在的人们是怎样知道天气消息的?
(8)学生讨论汇报。
(9)教 师小结:现在的天气预报可以通过电话、网络、报纸、广播等方式进行查询,要
比谚语准确、便利、科学 。
(10)师:你能设计一种表示天气的图形符号向全班同学发布天气消息吗?
(11)学生设计。
(12)师:你们知道中央播放天气预报时用到的图形符号吗?你还想了 解更多的知识吗?
请同学们阅读科学在线。
(三)巩固练习:
通过本课的饿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2多样的天气
古代 谚语
现代 天气预报(科学、便利、准确)

3观测天气
教学目标:
1、能够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观测计划。
2、能选择材料,并按图示或文字说明自制简单的风向仪、雨量筒。
3、设计和制作简易的观测天气变化的仪器。
4、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进行观测,搜集有关数据。
5、能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绘制天气变化的曲线图,得出天气变化趋势的预测。


6、能进行合理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观测、记录两周内天气变化情况。
7、愿意想出更多办法,选择材料,设计制作简易的天气观测仪器。
8、能体会到利用简单仪器有助于定量的观测研究。
9、能体会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
10、能说出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
11、能说出各种风向的含义。
12、能说出各种天气变化主要是由水、风和热三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3、能定时观测、测量并记录两周的天气状况,绘制气温曲线图,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
趋势。
14、能描述气象站预报天气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材料设计和制作自己的简易观测仪,并进行观测。
难点:依据自己的温度观测记录结果,绘制气温曲线图,并预测未来气温变化的趋势。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硬纸片、胶水、胶带、陶制花盆、方形纸、尺子、橡皮泥、剪刀、一 根竹
签、两根吸管、大饮料瓶、风向仪、风力计、温度计、雨量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天气预报了吗?关于天气预报你有哪些想要知道的问题吗?
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整理。
师:我们最关心的就是这些天气信息是怎样预报出来的,今天我们 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当一个小小气象员吧!(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制定观测计划。
(1)师:要做一名合格的小小气象员都需要做哪些工作?
学生汇报。
(2)师:在观测天气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计划吧!
(3)学生制定计划,教师进行指导。
(4)学生汇报计划,教师学生进行评议。
2、制作简易观测仪。
(1)师:要观测天气就需要先制作一些简易的观测仪器,生活中观测 天气就是观测温度、
湿度、风向、风力、气压、阴晴等,我们来制作观测风向的仪器——风向仪。制作方 法看书
上9页的图。
(2)学生制作,教师适当进行指导和提示。
(3)展示作品,交流感受。
(4)师:你们的作品是不是合格,我们到室外检验一下就行了。
(5)教师指导学生认识风向和8个方向。
3、建立小小气象站。
(1)师:我们 制作了风向仪,就要用它来工作,我们要建立一个小小的气象站,我们来
分一下组。


(2)学生分组后进行分工。
(3)讨论:观测仪放在校园里不同的地方,测 量的数据一样吗?放在什么地方测量的数
据最准确?
(4)学生坚持记录两周,两周后进行总结。
4发布天气消息
教学目标:
1、能以研究论文和报告的形式,将自己的观测和研究结果展示出来。
2、能对其他同学的观测和研究结果提出客观的评价和积极的建议。
3、能从图片中归纳分析出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4、体验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的意义。
5、能在发布天气变化消息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
6、能天阉到科技发展能给人们带来更准确的天气消息。
7、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观测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
8、能从图片中分析出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技术。
9、能够用例子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提高天气预报水平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以论文的形式发布天气消息。
难点:分析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一份研究论文或天气观测研究报告;收集各种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经过两周的观察 和记录,你们有什么发现吗?今天我们就以发布会的形式发布天气
消息,好吗?(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天气消息发布会。
(1)师:你们知道成果发布交流会对科学学习有什么意义呢?
(2)学生谈想法。 (3)小结:成果交流发布会对科学学习有重要意义,我们所写的研究论文或报告既是对
前一段时间 观测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又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这要引起我们充分的重
视。
(4)师 :下面各小组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交流。(教师在每个小组汇报后
要组织学生对他们进行评 价,并强调一定要实事求是。)
(5)教师小结:通过这次交流活动,同学们受益匪浅,希望每个小组 能接受评价和改进
意见,继续坚持观测天气,养成关心天气变化的良好生活习惯。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1)师:你们知道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
(2)学生汇报。
(3)(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这些图片都是什么意思吗?


(4)学生汇报。
(5)现在同学们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 解,你能把天气预报的制作过
程分为三个阶段吗?
(6)学生讨论分类,汇报交流。
﹡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第二阶段是通过人工和计算机计算,分析观测得到
的天气信息;第 三阶段是以报纸、电视、电话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
(8)师:在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中用到了哪些科学技术?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9)学生查找资料,交流汇报。
(10)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汇报,我们了解到科学技 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天气预报
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它与人们僧货质量提高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巩固拓展: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教师介绍气象卫星与天气预报。
板书设计:


天气消息发布会



5天气与生活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2.能够用实例或调查结果说明人类的活动已经对天气变化造成一定的影响。
3.能够用图表记录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得出某些科学结论。
4.愿意把自己收集到的天气与人类的资料和图片与同学交流。
5.能通过对天气与人类关系的分析,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6.能举例说明剧烈的天气变化造成的严重自然灾害。
7.能举例说明酸雨是人类活动作用的结果。
8.能从正反两方面综合的说明天气变化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9.意识到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天气影响生活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的天气怎样?你喜欢这样的天气吗?你还喜欢什么天气,为什么
2、讲述:天 气的变化不仅对我们的学习和心理造成不同的影响,他还能对人们的生产生
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二)活动


1、天气对人的影响
(1)谈话: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你们收集到的天气对人影响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3)结合课件全班交流。
(4)提问:谁最关心天气?为什么?
2、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1)谈话:天 气对人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人类的活动也在影
响了天气的变化,看老师这的小 例子。
(2)出示课件,这幅图上的两地是北京的中关村和颐和园,两地相距不到一万米,在3
月28日对这两地进行了调查,来看一下调查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3)学生回答。
(4)谈话:影响北京两地气温变化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5)讲述:这种现象叫“热岛效应 ”。此外,人们的生活还会对天气造成“温室效应”、
“酸雨”,我们一起看看吧!(出示课件)
(6)拓展:观测酸雨的几种常用的方法。
(7)提问:怎样保护天气?
板书设计:

5天气与生活
天气变化给人类带来影响

人类活动对天气也有影响

6固体、液体和气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对周围常见的物体或物质进行分类。
2、能够利用感官估测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3、能正确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某一种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4、能归纳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主要特点。
5、能设计两种以上的方法测量出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6、对探究物质三态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7、能将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
8、能分别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
9、能说出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的各个特点的差异。
10、能分别举例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教学准备:
常见物体的图片、纸、木块、棉球、橡皮、硬塑料、小米、豆、沙、天平、放大镜 、记
录表、烧杯、水槽、量筒、酒、果汁、牛奶、蜂蜜、酱油、汽水、水、注射器、水杯、乒乓


球、橡皮泥。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闯过一关发一个通行证,闯过四关将获得智慧小组 荣
誉称号。你们有信心吗?
师:(出示百宝箱)这是百宝箱,里面有许多物体,你们能不能对 他们进行分类,粘贴在
响应的圈内。(画在黑板上三个圈)
学生分类开始,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议,并对优胜者颁发通行证。
(二)学习新课:
1、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1)师:第二关是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是固体呢?它有哪些性质 ?如果研究过程中有困
难可以看一下老师发给大家的建议卡和记录表。
(2)学生研究,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天平。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学生进行评议,颁发通行证。
(4)教师小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流动,不易被压缩。
(5)师:第三关是把 小米、豆、沙或木屑混合后,你们怎么能把他们分里出来,看哪个
小组的方法多?
(6)学生讨论,操作,汇报。
(7)教师评议,颁发通行证。
2、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1)师:第四关是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是液体呢?它有哪些性质 ?如果研究过程中有困
难可以看一下老师发给大家的建议卡和记录表。
(2)学生研究,教师指导学生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学生进行评议,颁发通行证。
(4)教师小结:液体有固定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易流动,不易被压缩。
(5)师:第五关是把不同液体混合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6)学生讨论,操作,汇报。
(7)教师评议,颁发通行证。
3、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1)师:第六关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实验探究,教师进行指导。
(3)学生汇报,抓住“怎样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4)教师进行评议,办法通行证。
(三)巩固拓展:
1、你们小组都闯过了哪几关?了解了哪些知识?
2、老师还有一关,怎样测量石块的体积?
3、颁发智慧小组证书,祝贺他们闯关成功。
板书设计:


6、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 体积
液体 形状
气体 易流动
易被压缩
7、冰、水和水蒸气
教学目标:
1、能使用工具测量感官不易察觉到的物体某一特性的变化。
2、能通过实验探究使水的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3、能用二维图表形象的进行实验记录。
4、能从实验数据中分析出吸收或散失热量是物质状态变化的条件。
5、能在柱状图上找出不同物体状态的临界点。
6、愿意与其他同学讨论水的状态与温度的关系。
7、温度变化是物质状态哦发生改变的原因之一。
8、能说出水的冰点与沸点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观测水的三态变化,感受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因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难点:通过实验观测水的三态变化,感受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因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教学准备:
天平、温度计、烧杯、冰块、铁架台、酒精灯、表、记录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知道水 是液体状态的,你们知道水还有哪些不同状态的吗?冰和水蒸气是
不同状态的水,那么他们之间是怎样变 化的呢?(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化冰实验。
(1)师:今天我们要 通过化冰比赛来认识一下水不同状态之间的变化过程。甲组的同学
和乙组采用不同的方法让质量相同温度 相同的冰融化,比一比谁快?甲组的同学把冰放在室
温下静置,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的过 程中温度的变化;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
时间,测量水的质量和温度并记录。乙组的同学用酒精灯加热,每 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冰
化成水及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停止加热,测量沸水的质量并记录;水沸腾后继 续加热,观
察水会有哪些变化?
(2)学生分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
(3)整理实验数据,根据实验记录表进行分析并汇报交流。
(4)讨论:A、甲杯和乙杯中 冰的状态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B、甲杯与乙杯相比,由固
态的冰化成液态的水的过程哪一个过需要的时 间更短些?为什么?C、在什么条件下液态的水
能够沸腾?D、通过分析质量变化记录表,说一说甲杯和 乙杯中的冰变化为不同状态时,质量
是否发生了变化?自己是怎样知道的?
(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6)教师小结: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 液态和气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
是可以改变的,如冰、水和水蒸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7)师:除水之外,很多常见物质也像水一样有三种状态,我们来看一看科学在线吧!
教师讲解柱形图的阅读方法,并帮助学生解读数据。
2、物质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这一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是怎样被利用的?
(1)你知道有哪些变化是利用物质的三态变化?
(2)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7冰、水和水蒸气

0℃

100℃

冰 水 水蒸气

8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能利用感觉器官感觉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的热量变化。
3、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
4、能通过实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5、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6、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7、能举例说明蒸发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活动切实认识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难点:通过探究活动切实认识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教学准备:
清水、温水、玻璃黑板、湿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你能举个水变没的例子吗?
2、学生汇报。
3、师:这些水都到哪里去了?谁来猜一猜?(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写字游戏。
(1)师: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水到哪里去了,老师在这块玻璃黑板上写一 个大大“水”


字,你们猜,它会怎样?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做一做,30秒后观察它有 什么变化,1分钟
后有什么变化?
(2)教师实验,学生观察记录。
(3)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4)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小实验,用手指蘸少量 温水,抹在手背上,你有什么感觉?
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实验,汇报感觉,交流体会。
(6)教师小结:通过这两个小实验,我们发现水在常温下会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
种现象 叫做蒸发。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液态变成气体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周围的
热量。
2、蒸发的快慢。
(1)师:要想让一件衣服干得快,怎样做?蒸发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猜想,汇报交流。
(3)师:你怎样去验证?需要那些实验器材?本实验留在课下进行验证。
(三)巩固提高:
老师给每组10毫升水,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液体蒸发的最快?
板书设计:

8水到那里去了
蒸发

吸热

水蒸气
沸腾


9雨的形成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能独立提出要研究问题的假设。
3、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进行研究。
4、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5、能根据漫画写一篇科普短文,向其他人介绍水的三态变化。
6、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7、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做凝结。
8、能举例说出有些物质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
9、能分别举例说明物质的可逆变化在人类生活中的运用。
10、愿意关注科学技术(人工降雨)的发展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独立地探究雨的成因。
难点: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独立地探究雨的成因。


教学准备:
有关凝结现象的图片、酒精灯、同样大小的杯子、玻璃片、试管夹、温水、铁架台、烧
瓶、胶塞、玻璃管 。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图片)你们见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吗?
师:这些现象有哪些相同点吗?
(二)学习新课:
1、小水珠从哪里来?
(1)师:上面图片中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出现小水珠?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3)学生填写解释。
(4)师:我们 来做一个实验,向同样大小的两个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温水;同时盖上大小
相同、冷热不同的玻璃片,你们 猜一猜,哪个玻璃片上会有小水珠出现?
(5)学生汇报猜想并进行实验。
(6)汇报实验结论。
(7)教师小结: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2、雨的形成。
(1)师:在上一个实验中,如果水滴越聚越多,会出现什么现象?与自然界 中的什么现
象比较相似?
(2)师:由此推断自然界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3)师:小组同学互相合作,制定小组的研究计划吧!
(4)小组合作制定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研究计划。
(6)师:根据各小组制定的研究计划进行实验吧!
(7)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8)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情况进行评价并小结。
(三)巩固练习:
(1)阅读科学在线,进一步指导学生对雨的形成的认识。
(2)教师小结:水的三种状态之 间可以发生循环往复的变化,我们把像水这样的变化过
程称为可逆的。
(四)布置作业:
根据本课内容写一篇科学童话,要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能体现水在自然界里
的循环。
板书设计:


9雨的形成
水蒸气

遇冷



凝 结

10周围的生物
教学目标:
1、能制定出较完整的观察计划。
2、能通过观察发现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点。
3、能归纳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4、能根据生物的特征判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5、能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与生物相关的资料。
6、能与其他同学分工合作制定研究计划,进行观察、记录、发表观察结果。
7、在观察中始终不伤害生物,保持对生物的珍爱态度。
8、能说出3条以上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9、能说出“机器人”不是生物的理由。
10、能自发地说出周围环境中的生物多种多样、千姿百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定较为完整的观察计划,总结和归纳生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制定较为完整的观察计划,总结和归纳生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
生物与非生物图片、记录纸、笔、画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你见过小鸡的生长过程吗?你见过一个小小的婴儿会长大吗?你见过蝴 蝶是怎样变
化来的吗?你知道一粒种子是怎样长成植物的吗?这些都是小小的生命,生命是美妙的,生< br>命是生物所特有的,让我们尊重生命,了解生命,珍爱生命吧!(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记录周围的生物。
(1)师:要了解生命,首先要观察周围的生物,就要制定观察计划。
(2)学生制定观察计划,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3)汇报观察计划,教师提出观察要求。
(4)学生开始观察周围的生物,并进行记录。
(5)小组在全班汇报观察记录情况,汇报共发现了多少种生物。
(6)交流观察到的生物,选择两种生物向全班同学介绍它们的特征和生活环境。
(7)讨论 :我们怎样判断研究对象是有生命的还是没有生命的呢?也就是说,生命有哪
些主要特征呢?
(8)阅读科学在线,了解科学家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标准。


(9)检查观察过程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是不是正确。
(10)师:判断38页图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11)小组交流自己的分类结果和理由。
2、认识更多的生物。
师:利用课下时 间,通过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实地考察来认识更多的生
物,收集有关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变 化的资料并记录下来。
(三)巩固练习: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10周围的生物
生物
自然界
非生物

11种茄子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植物生长过程和变化的相关信息。
2、能按照植物种植方法的提示种植选定的植物。
3、能根据公式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4、能搜集如何给植物施肥的资料。
5、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自己所种植的植物的生长全过程进行记录。
6、能与其他同学分工合作完成与种植植物和植物生长变化相关的各种活动。
7、能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流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8、能坚持长期对植物的生长进行观察、记录。
9、能说明如何应用计算发芽率的公式。
10、通过观察能找出植物一生经历的主要过程。
11、能描述工厂化生产蔬菜的大致过程。
12、能介绍自己种植植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亲自播种一种植物,并设计制作记录植物生长的表格。
难点:指导并鼓励学生坚持持久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准备:
花盆、花铲、植物种子、热水、冷水、泡种子的小盆、放土壤的其他容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了解一些植物的生长 过程,都带来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
搜集到的?


2、教师小结:搜集资料可以 利用上网查询、利用声像资料查询、想有经验的菜农请教等
方法。
(二)学习新课:
1、种茄子。
(1)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来,我们光说还不行,还需要 同学们亲
自来实践!你们小组商量一下,种什么好呢?
(2)确定种植的植物,并明确小组内的分工。
(3)师:种植需要哪些步骤?
(4)选择合适的工具,种植植物。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1)师:通过这段时间种植植物,你们有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有的小组活的比较多,有的比较少。
(3)师:怎样确定哪个小组的种子发芽率高?
(4)学生汇报测定。
3、给茄子准备“营养”。
师:人的生长需要营养,茄子的生长也需要营养,让我们给茄子准备一些营养吧!
4、记录茄子的一生。
师:想一想,茄子的生长过程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可以采用哪种方法记录茄子的生长过
程?
师:同学们一定要坚持进行长期不懈的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能半途而废。
板书设计:

11种茄子

种子发芽总数
种子发芽率 = ×100%
播下的种子总数

12植物的生长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记录描述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及其变化。
2、能利用多种方式(包括文字、图画、照片、实物等)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及变化。
3、能归纳出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的因素。
4、能设计对校园进行绿化的规划图。
5、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终止植物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6、能结合自己种植植物的过程,说出两点以上不能浪费食物,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的原
因。
7、能表现出对太空种植粮食的科学研究感兴趣。
8、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9、能推测出农业技术和设备在种植植物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 br>重点:指导学生整理自己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观察记录,训练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在
此基础上发 现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难点:指导学生整理自己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观察记录,训练学生的归纳整理 能力,在
此基础上发现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的各个时期的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随着我们种的植物一天天地长大,我们的观察和记录做得怎么样了?有 哪些发现和
收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二)学习新课:
1、描述植物的一生。
(1)我们种的植物在从种子到果实的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主要时期,从自己的记录中
找一找 ?
(2)学生搜集整理资料。
(3)分小组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汇报。
(4)教师展示一下自己的观察记录,以便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段?
2、怎样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1)师:在种植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或是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交流。
(3)整理发现,并检验发现是对还是错。
(4)师:通 过这次终止植物的过程,同学们都经历了劳动的辛苦。现在谁来谈谈“谁知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怎样理 解?
(5)教师小结。
3、绿化校园,美化生活。
师:让我们利用有关种植的知 识和技能,亲自动手,种更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校园,种
更多的花来美化我们的环境。
(三)拓展:
阅读科学在线,了解新的科技信息。
板书设计:
12植物的生长
按时浇水、防虫、除草……

13养小鸡
教学目标:
1、能设法调查出同学饲养小动物的经验。
2、能采用适当的方法调查小动物饲养技术和观察小动物生长情况。


3、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制定一个较为全面的饲养小动物的计划。
4、能根据自己制定的饲养计划,设计记录小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变化的图表。
5、能提出2~3个在养小鸡的过程中要研究的问题。
6、能根据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
7、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制定的研究计划和调查的结果。
8、能坚持长期的观察和记录。
9、对研究小动物的生长过程感兴趣。
10、通过饲养小动物,加深对动物的爱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指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
教学准备:记录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我们已经了解了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出 生后是如何一天天长大的呢?它们在
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2、师:哪些同学养过小动物呢?有什么经验和体会?
3、学生汇报,并进行记录。
4、讨论:小动物刚出生时需要受到怎样的照顾,生长过程中发生哪些变化?
(二)学习新课:
1、制定养小动物的计划。
(1)师:我们有这么多的同学饲养 过小动物,自己也有了一定的经验,那么现在你是否
愿意再体验一下科学饲养的乐趣呢?(板书课题)
(2)查找资料或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制定饲养小动物的计划。
(3)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并坚持长期的观察和记录。
2、制作小动物的生长情况记录图表。
(1)师:要想养好小动物,我们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确定观察重点和小动物生长情况记录图表。
(3)各小组汇报制定结果。
3、制定研究计划。
(1)师:关于小动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想研究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
(3)各组学生对各组的研究报告进行交流。
(4)教师小 结:有了研究计划仅仅是研究的开始,更艰巨的研究任务在等待着他们,只
有持之以恒地进行观察和研究 ,才会有收获,考验自己耐心和毅力的时候到了。

14小动物的生长
教学目标:
1、能从小动物生长过程的记录中,通过比较找出小动物生长发育的一般过程和主要变化。


2、能设计一种生动活泼的方式介绍自己饲养小动物的过程。
3、通过饲养小动物,形成或加深对动物的关爱。
4、能坚持对动物生长过程的长期观察。
5、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各个时期小动物生长变化的情况。
6、能通过交流体验饲养小动物的艰辛,并联想到自己父母抚育自己的辛劳。
7、能具体说出自己饲养小动在生长过程中,各个时期分别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8、能向别人介绍饲养某一种小动物的最佳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整 理自己的观察记录,通过整理、展示,注重引导学生抒发自己在饲养
小动物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难点:指导学生整理自己的观察记录,通过整理、展示,注重引导学生抒发自己在饲养
小动物过程中的 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小动物生长情况记录和图表、各种各样动物的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经过一段时间的饲 养,小动物是否长大了?在饲养过程中自己有什么发现?让大家
一起来分享吧!
(二)学习新课:
1、整理我们的记录。
(1)师:现在各小组分组整理自己的观 察记录吧!可以用文字,可以用图片,看哪个小
组的能将小动物的成长过程汇报的清楚。
(2)展示各组自己整理的记录。
(3)汇报自己养小动物的成长过程,说清楚小动物在什么时期发生了哪些变化。
(4)教师演示搜集到的小动物生长变化的图片。
(5)对学生的展示给予评价并总结。
2、展示我们的成果。
(1)师:有两位同学在饲养小鸡的过程中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我们来阅读一下。
(2)学生进行阅读,并设计自己展示成果的形式。
(3)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交流自 己饲养、观察小动物过程中用到的感觉器官和简
单工具,以及自己在饲养活动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要求学生听取别人汇报的同时要
注意做好记录。)
(4)汇报自己养小动物的情感体验, 交流在养小鸡或别的小动物时自己遇到了哪些困难,
怎样克服的等等,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
(5)教师组织学生对各组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6)教师对学生的成果汇报进行总结。
15.毛毛虫不见了
一、课程目标
◆知识与目标


1.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
2.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主要变化。
◆能力与过程
1.能对毛毛虫过河的“妙法”提出自己的假设。
2.能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某种完全变态发育生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资料。
3.能用2种以上的方法记录某种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过程。
4.能归纳出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发现。
二、教学重难点
观察和展示毛毛虫变态发育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学生观察,记录现象,然后进行相关扩展的学习过程。
四、教学过程
同学们,想象你的面前有一条河,而你身边没有桥也没有船。你会怎么过河?
(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都喜欢动脑筋想办法,能克服身边的困难 。那么,我们假设的
要过河的不是大家,而是一只毛毛虫。毛毛虫又不会游泳,那它能过河吗?
(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结果是毛毛虫居然过了河。它不但没受伤,也没有被浸湿。而且 ,全身上下还
换了一身好衣服呢。同学们,你们知道毛毛虫是用什么妙招过的河吗?
(学生)说一说。
(教师)同学们说出了各种各样毛毛虫渡河的招数。但是你怎么证明你的说法是对的呢?
同学们通过各种方法去验证自己的假设。
(交流)同学们将自己的验证过程和发现介绍给大家。
活动: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
(教师)其实,毛毛虫过河是飞过去的,大家知道毛毛虫是怎么飞过河的吗?
可以通过亲自观 察的方法验证,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解决。如果采用观察的方法,
要做好观察记录;如果是进行查 阅资料,则要收集充足有力的证明。
(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总结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教师)蝴蝶经过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变化,像这样形态构造、生活习性
上发生变化的发育 过程叫做变态发育。
(问题)那你还知道其它哪些动物也要经历变态发育的呢?是不是所有的昆虫都会 像蝴
蝶一样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变态阶段呢?
(学生)通过查资料寻找资料和证据,然后说说自己的观点。
(讨论)这些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师)这些动物在需要经历多个 阶段才能长大,就像毛毛虫只有经历变态才能成为美
丽的蝴蝶。但蝴蝶的生命是短暂的,于是,人们就在 想办法将美丽的蝴蝶的身体保存下来。
你知道这是什么办法吗?
(学生回答)制作标本。


(课堂拓展)制作蝴蝶的标本
教师准备好大头针、透明胶条、硬纸板和泡沫塑 料块等东西。要求学生捕捉一只蝴蝶,
然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将蝴蝶放入毒气瓶。
在制作时,教师先按照教材步骤进行示范,将每一步骤和注意事项写在黑板上。
然后,由学生进行制作,注意试验中要注意安全!
(课堂小结)
16.我长大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和纪念物,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成长与 变化,结合
自己的成长过程,比较全面地认识成长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与体验活动,提高体验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
3、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肯于动手、勇于创新的好习惯。
4、情感与态度:
①激发孩子欣赏自己的成长,学会展示自己,产生成长的喜悦感,树立自信心;
②引导孩子体验家长的关心,增进亲子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 和纪念物,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比较全面地认识成长的含义,
产生成长的喜悦感。
教学难点:
体验被父母的疼爱的幸福,让孩子懂得热爱父母,孝敬父母。
教学准备:
成长的物品(如:衣服、玩具、书本、作品、奖状等),照片,课前填写收集卡,花行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体验成长
1、课件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成长:展示刘佳 卉的成长经历(照片、作品、证书),体验一个
人成长的过程。
(今天我带来了一本《成长快乐》的相册,你们想看吗?先来看看相册的主人是谁吧? 为
什么猜不 出来?再来看看,是谁?哦,她在长大,样子变了。她在长大,我们呢?也在长大。)
揭示课题(板书1 :我在长大)
2、猜照片
挑一些班里同学的照片,让小朋友们猜猜照片上的人 是谁?(学生事先不告诉别人哪一张是
自己)(体验快乐)
(我还带来了我们班其他同学的一 些小时候的有意思的照片,同学们一定想看看,一定想知
道是谁吧?想看就得答应老师一个小小的要求: 照片的主人不能告诉同学,知道的同学要举
手告诉老师,能不能做到呀。)
揭示照片的主人后,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
过渡:从你们出生到现 在,身体长高了,(板书2:长高了)体重增加了。除了照片,有什么
物品也说明你们的长大呢?
3、小时候用品展示
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让孩子们对自己小时候的小衣服、小帽子…… 感到惊讶,真实地


感受自己长大了。
(1)算一算:让他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出 生时和现在的身高、体重的数据先在小组中比较,算
一算自己长高了多少,重了多少,再全班交流,进行 比较,评选出长得最快的小朋友。
(算一算,现在跟出生时比你长了多高,重了多少?小组内长得最快最多的是哪位呢?)
(刚 才算了一下自己自己长了这么多,长高了,变重了,高兴吧!再来试一试自己小时候的
衣服、鞋子帽子吧 ,还能穿吗?)
(2)试一试:为了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自己的变化,我让他们拿出儿时的小衣服、小鞋 子试一
试,使他们真实的感受到了自己在长大。
二、交流讨论,感悟成长
1、过渡 :你们的爸爸、妈妈留下了许多你们成长的纪念品。你们的身体变化的确说明你们长
大了。除了身体上( 样子、身高、体重)的变化,还有哪些也能说明你的长大呢?
2、小组讨论: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 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从更多的方面比较,如:身高、
体重、动作、自理能力、兴趣、本领等。)
3、全班交流:通过(书、玩具、衣服、作品、奖状、才艺)来感受长大。
4、小结:对呀 ,在一天一天的成长中,你们学会了许多本领,养成了许多好习惯,这也能说
明你们在长大。(板书3: 有本领)
(是的,你们学会了这么多的本领,那能不能象老师一样把自己会做的事情写在花朵上,变< br>成能干花呢?比比看,哪个同学的能干花开得最好,最鲜艳呢。限时2分钟,写完的同学贴
在黑板 上)
5、成长是快乐的,一路上留下了我们的一阵阵欢声笑语,留下了一串串歪歪斜斜的脚印,下面我们用一首儿歌来把我们成长的喜悦告诉大家吧!
雨水哗啦啦,
追着我的小脚丫。
它想和我比一比:
谁的步子跑得快?
它想给我量一量:
我的脚丫有多大?
哦,它一定是想告诉我:
——歪歪斜斜的小脚印,
也是一幅迷人的画。
三、深入学习,加深体验
1、 我们的成长是这样的快乐,那么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有谁一直关心我们,关注我们,帮
助我们成长?见 证我们成长呢?(爸爸妈妈)那就让你们的爸爸妈妈也来说你们的故事吧。
2、谢谢爸爸妈妈们,其实 你们的爱,孩子们已经读懂了。记得在涛涛生日时,妈妈送来了生
日蛋糕,他没有忘记感谢妈妈,吃蛋糕 的时候,妈妈不在身边,他还记得要留些给爸爸妈妈
尝尝,虽然天气炎热蛋糕不能保存,但是我相信涛涛 的妈妈听到这件事情的时候会为他骄傲
的。还有很多次日记中,我知道有很多的同学在家里也懂得关心照 顾自己的爸爸妈妈,下面
我们就请我们的代表千慧读读5月13日的日记吧。 还有哪些小朋友想说说自己关心体贴家
人的事情呢?
3、小结:大家说得真好,你们所做的这 些,一定让你们的爸爸、妈妈觉得和你学会了新的本


领一样高兴,他们会觉得当你变得懂 事的那一刻,你真的长大了。(板书4:懂事了)
4、我知道还有很多小朋友想告诉自己的家人,下面 我们全班就用一首儿歌来表达自己对爸爸
妈妈的爱吧!
脚丫
小小脚丫,天天长大,是谁养育?爸爸妈妈。
教我走路,教我说话,使我聪明,使我挺拔。
四、小结明理,健康成长
总结:从今天的学习中,知道了你们在身体上长大 了,学会了许多的知识,养成了好习
惯,也能说明你们的长大,更重要的是知道要去关心,体贴他人了, 老师衷心地希望你们能
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五、课后延伸
孩 子们,把我们的成长快乐记录下来吧,课后让我们来为自己设计一本“成长相册”,记
录下你生活中每一 个令人难忘的经历,更把它作为礼物送给爸爸妈妈吧!

17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生活中有关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2、能对要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3、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实验证实液体、固体和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热胀冷缩的知识。
5、能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同学的讨论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6、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7、能够举例说明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能够举例说明物体热胀冷缩现象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有利和不利之处。
9、能举出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利用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实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独立开展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
瘪乒乓球、玻璃杯、热水、烧杯、烧瓶、带玻璃管的胶塞、红墨水、水、酒精、橙 汁、
酱油、可乐、小胶圈、记录表、蜡烛、金属垫圈、塑料瓶盖、木板、小钉、细线、气球、空
塑料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有趣的现象,你注意观察过吗?
2、师演示实验:对试管里的水进行加热,学生看到试管里的水溢出来了。
3、师演示实验:出示瘪乒乓球,把它放在热水中,瘪乒乓球鼓起来了。
4、师:冬天的电线比夏天的电线紧等生活现象。请你根据以上三种情况提出自己的问题。
5、学生汇报,填写在62页。


(二)学习新课:
1、液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1)师:下面我们来猜想一下:商店出售的瓶装液体商品为什 么不装满?水还没有烧开
就从壶中溢出来?
(2)学生猜想,汇报。
(3)师:下 面小组根据各组的猜想来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如有难度教师
进行适当提示。)
(4)学生分组实验并进行记录。
(5)整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6)教师小结: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液体受冷体积收缩,受热体积膨胀。
(7)师:(出示温 度计)这是我们用过的温度计,你们知道它是根据什么原理使液面上
升或下降的吗?
2、固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1)师:冬季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绷得比较紧,夏季比较松,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2)学生猜想,汇报。
(3)师:下面小组根据各组的猜想来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 确?(如有难度教师
进行适当提示。)
(4)学生分组实验并进行记录。
(5)整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6)教师小结: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固体受冷体积收缩,受热体积膨胀。
3、气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1)师:是什么原因使瘪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它就能鼓起来?
(2)学生猜想,汇报。
(3)师:下面小组根据各组的猜想来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 确?(如有难度教师
进行适当提示。)
(4)学生分组实验并进行记录。
(5)整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6)教师小结: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气体受冷体积收缩,受热体积膨胀。
(7)师: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8)教师小结: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巩固练习:
1、你能利用物体的这一性质解释书上66页这些现象吗?
2、你还知道哪些利用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的现象呢?画在书上。
3、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17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固体
液体 热胀冷缩
气体



18盐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1、能预测各种物体与水混合后的结果。
2、能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能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物质进行分类。
4、能设计分离与混合物体的方法啊。
5、能举例说明有一些变化是可逆的。
6、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设计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7、能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8、能用自己的话说明溶解的含义。
9、能用可逆变化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0、恩能够描述汽水生产的基本过程。
11、能举出生活生产中人们利用分离与混合技术的实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做物体与水混合与分离的实验。
难点:了解汽水的生产过程。
教学准备:
沙、铁粉、食盐、锯末、白糖、烧杯、玻璃棒、记录表、铁架台、漏斗、滤纸、纱 布、
磁铁、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需要将一种或几种物体与其他物体混合在一起, 例如冲糖水、
炒菜等。物体混合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混合后的物体还能分离吗?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二)学习新课:
1、混合。
(1)师:将沙、铁粉、食盐、锯末、白糖分别防如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2)学生猜想,并提出注意事项。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实验结果。
(5)师:根据物体在水中的变化情况进行分类,并将自己确定的标准和分类结果记录下
来。
(6)学生进行分类。
(7)讨论:物体在水中的变化有什么不同?食盐和白糖到哪里去了?
(8)教师小结:像食盐或白糖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叫
做溶解 。
(9)师:我们还知道哪些物体容易在水中溶解?
2、分离。
(1)师:怎样 把活动1中不溶解于水的物体与水分离呢?想想办法,选择工具自己动手


试一试吧!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实验结果。
(5)师:溶解在水中的食盐或白糖能从水中分离出来吗?课后查找资料设计分离方案。
(6)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确定溶解于水的物质怎样分离的方法。
(7)学生用加热的方法进行实验。
(8)汇报观察结果。
(9)讨论:夏天人出汗后,为什么会在衣服上留下一些白色的东西?
(10)教师小结:像 上面实验中的物体(如沙、锯末、铁粉、盐等)那样,与水混合后
又能从水中分离出来,恢复到原来的样 子,这种变化过程是可逆的。
3、汽水。
(1)师:气体能否像食盐那样溶解在水中,又从水中分离出来呢?
(2)师:打开汽水瓶盖,观察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3)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4)教师小结: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溶解在水中,并能从水中分离出来。
(5)教师讲解汽水的生产过程。
(6)学生描述汽水的生产过程。
(三)巩固练习: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18盐到哪里去了
像食盐或白糖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分散到水
中的过程叫做溶解。
混合 分离
可逆

19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目标:
1、能预测各种物质相互混合的结果。
2、能设计2种以上除水垢的方法。
3、能通过实验观察洗涤剂是怎样发挥去污作用的。
4、能准确记录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
5、能判断某一种变化是可逆还是不可逆的变化过程。
6、能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7、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辨证地去分析问题。
8、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变化是不可逆的,有哪些新物质生成。
9、能解释发生不可逆变化的原因。
10、能指出哪种除水垢的方法对环境污染最小。


11、能分别举例说明一些不可逆的变化过程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以及影响。
12、能以“减少洗涤剂污染,保护环境”为主题实际一幅宣传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某些物体混合后的变化是不可逆的,这种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一
定的影响。
教学准备:
小苏打、醋、食油、水、洗涤剂、水泥、玻璃棒、烧杯、记录表、铁架台、酒精灯 、蒸
发皿、有水垢的水壶、粘有油渍的容器、彩纸、彩色笔。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物体混合后,还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吗?(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混合后的变化。
(1)师:如果将醋与小苏打混合后会出现什么现象?食油、水与洗涤剂 混合后会出现什
么现象?水泥与水混合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2)学生汇报猜想。
(3)学生实验,教师提示学生要明确分工。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5)讨论:三个杯中的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6)师:试一试再将这些物质分离,让它们恢复到混合前的状态。
(7)学生设计方案验证上述猜想。
(8)教师小结:混合后不容易分离,而且很难恢复成原状的变化,是不可逆的过程。
(9)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变化是不可逆的?
2、除水垢。
(1)师:用来烧水 的铁壶或铝壶内,常常会生成一层厚厚的、比较坚硬的淡黄色的物质
——水垢。你能用几种方法除去壶中 的水垢?
(2)学生设计除垢方案。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除垢方案,比一比谁的除垢方法多而独特,并且无污染。
(4)在 家长的指导下根据除垢方案,采用多种方法除去壶中的水垢,比较其效果,注意
观察除垢时的变化情况。
(5)下节课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各自的除水垢效果,并进行评价。
3、洗涤剂。
( 1)师:课前老师布置了搜集各种洗涤剂及其产品说明书,了解了各种洗涤剂的性能和
使用方法,今天我 们就来用他们进行除污实验。
(2)学生实验,比较各种洗涤剂的去污效果。
(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描述在去污过程中洗涤剂和污物发生的变化。
(4)师:大量使用洗涤剂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什么影响?如何减少不利的影响?
(5)学生汇报。
(6)师:洗涤剂在去污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我们来阅读一下科学在 线,了解洗衣


粉对水域的污染。
(7)学生阅读。
(8)师:在我 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可逆的变化过程给人们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好处以及影
响或破坏?
(9)学生汇报。
(10)教师小结: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4、做个环保小卫士。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
(2)学生汇报。
(3)师:那我们就来为环保贡献一份力量,画一幅“减少洗涤剂污染,保护环境”的宣
传画。
(4)学生设计,绘画。(可采用手画,电脑设计)
(5)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6)展示学生宣传画,并进行评价。
(三)巩固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19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混合 不易 分离 (不可逆)


20燃烧的秘密
教学目标:
1、能把观察到的不同物质燃烧时产生的各种现象记录下来。
2、能对蜡烛燃烧时是否产生新物质进行假设。
3、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4、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结论。
5、愿意辨证地分析问题。
6、能说出燃烧过程中生成了哪些新物质。
7、能通过实验发现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8、能把自己知道的其他安全标识介绍给其他同学。
9、能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各举2个以上的实例说明燃烧的利与弊。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难点:蜡烛燃烧生成的物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的实验。
教学准备:
木片、纸板 、布条、干树叶、动物毛皮、蜡烛、秸秆、铁盒、火柴、烧杯、石灰水、干
布、实验记录表、各种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火”字(CAI)。
2、提问:这是什么字?见过火吗?研究过火吗?
3、谈话:物体燃烧会产生火,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物体燃烧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今
天我们就来共同探寻燃烧的秘密。(板书课题:燃烧的秘密)
(二)活动
1、不同物体燃烧时的变化情况
(1)谈话: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木片、纸板、布条、干树叶 、鸡毛、秸秆等物体,同学
们从这些物体中选择三种进行研究。为了更科学、准确的掌握实验现象,我们 要把观察到的
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中。(CAI)
(2)谈话:同学们要对物体燃烧时火焰颜色 、气味、灰烬或其它现象进行细致观察,记
录员要做好记录。实验后思考这些物体在燃烧时发生了什么变 化?这些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
同?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安全。(CAI)
(3)教师宣读注意事项。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实验现象。
(6)提问:物体燃烧时发生了什么变化,不同物体燃烧时发生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7)学生回答。
2、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1)出示蜡烛,提问:蜡烛能燃烧 吗?同学们,你们认为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说说
你的理由。
(2)学生提出猜想。
(3)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假设,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4)出示CAI课件,讲述实验方法。
(5)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表。
(6) 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板书: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7)谈话:通过对蜡烛的研究,我们讨论两个问题:(CAI)
①物体燃烧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②物体燃烧后还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吗?所以说燃烧过程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
(8)学生讨论,回答。
(9)小结:物体燃烧后生成了新物质,燃烧过程是不可逆的。(板书:燃烧过程是不可
逆的)
3、认识燃烧与生活的关系
(1)谈话:物体燃烧的不可逆性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接下 来我们就来认识燃烧与
生活的关系。
(2)提问:谁能说说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燃烧的,燃烧有会带来哪些危害?
(3)学生回答。
(4)谈话:老师也收集了这方面的图片,我们来看看吧!(CAI) < br>(5)讲述:燃烧产生的火温度很高,可用来煮、加工制作各种物品、取暖、能冶炼金属、


能帮助发电、还能做火车燃料,燃烧产生的光能使人得到光亮,美丽的烟花也是因为燃烧才
如此 绚丽。但是燃烧也会带来危害。大火会烧毁民居,燃烧引起的爆炸、森林大火等灾难,
会在很短时间内将 人们的生命财产化为灰烬,这里有一篇有关森林火灾的报道。
(6)谈话:为了减少燃烧给人带来的危 害,使大家提高安全用火意识,在一些场合我们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识。(CAI)你在哪见过这些标 识,它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当心火灾、
当心爆炸、禁止放易燃物、禁止燃放鞭炮、禁止吸烟、禁止携带 火种、禁止烟火、禁止用水
灭火)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物体燃烧现象的观 察,了解了有关燃烧的特点,大家通过积极热烈的
讨论知道燃烧的利、弊,提高了安全用火意识,课后每 个人尝试设计3~5个安全用火的标识
牌,挂在合适的地方。
板书设计:
20.燃烧的秘密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燃烧过程是不可逆的

21变色游戏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了解物体之间混合时发生的色彩变化现象。
2、通过切开的苹果变色的实验,知道变色生成新物质,是不可逆的过程。
3、知道防止切开的苹果变色的方法:1、在苹果上滴上柠檬汁;2、将苹果放在盐水中。
4 、通过实验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些是只是形态的改变,不产生新的物质;而有些变化不仅
仅是形态的改变, 还会产生新物质。
5、引领学生认识碘遇淀粉变蓝色的现象。
6、会做密写文字的游戏。
7、让学生在实验中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8、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与习惯,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领学生认识碘遇淀粉变蓝色的现象
难点:让学生在实验中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PH试纸、碱水、碘酒、淀粉、白纸、胶头滴管、烧杯、水、水槽,玻璃棒、苹果、
水果刀 、柠檬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现在老师给你们表演二个,好吗?
2、教师演示: PH试纸的变化。
3、提问: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通过观察,你们想了解什么问题?


4、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的变色。
(二)活动
1、切开的苹果
(1)看教材79页,了解实验方法。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①两片苹果的变化一样吗?能恢复到原来的颜色吗?
②实验中的苹果切成片和苹果变色这两种变化相同吗?
(5)阅读“科学在线”──切开的水果和蔬菜为什么会变色?
(6)小结:物质的变化有些 知识形态的改变,不产生新的物质;而有些变化不仅仅是形
态的改变,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2、变色游戏
(1)阅读教材80页的实验图示,找生说一说要怎样做。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用水淀粉做写密游戏。
(5)小结:碘会使淀粉变蓝色。
3、制作多色果冻
(1)看教材,了解多色果冻的制作方法。
(2)谈话:同学们在课下可以动手试一试,看看谁的果冻做得最成功。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21变色游戏
淀粉+碘 变蓝色。

22生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铁锈是小颗粒或鳞片状,褐色,很脆,易碎。
2、能提出关于锈的几个问题,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3、知道生锈是因为与金属与水、空气、酸或碱接触生成的。
4、通过实验知道生锈能产生热量。
5、初步了解不锈钢的研制过程,及其特性。
6、知道防生锈的方法:涂上油漆、电镀、涂油。
教学准备:
生锈的铁钉、生锈的钥匙、钢丝绒、带盖的瓶子、水、油、盐、醋、温度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根生锈的铁钉,提问:这根铁钉怎么了?
2、谈话: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生锈的秘密。
(二)活动
1、观察生锈的物品
(1)谈话:仔细观察桌上生锈的物体,看看锈是什么样的?
(2)学生观察。
(3)交流观察到的结果。
(4)讨论:哪些材料制成的物品容易生锈?锈有什么不同?
(5)谈话:同学们,关于生锈你还想知道什么问题?
(6)学生回答。
2、钢丝绒生锈
(1)谈话:在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中,你最想研究什么问题?
(2)提问:你认为金属生锈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3)谈话: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4)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提示进行对比实验。
(此项实验大约持续两周左右,实验结论在课下总结)
3、生锈时产生的热量
(1)阅读教材84页的实验方法。
(2)学生动手实验。
(3)总结实验的结论。
(4)了解“科学在线”的内容。
4、防止生锈
(1)谈话:既然我们知道了金属生锈与水、空气、酸或碱等因素有关,你有什么好办法
能防止金属生 锈呢?
(2)学生回答。
5、生活中的一系列变化
(1)谈话:同学们,你们说生锈这种变化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
(2)谈话:生活中常常会发生各种不同的变化,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看一看。
(3)学生找教材中的变化,并对这些变化进行分类。
板书设计:

22生锈
生锈与水、空气、酸或碱物质接触有关
生锈时产生热量

23.农业与生活
教学目的:


1.能提出3个与农业相关的问题。
2.能根据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制定调查计划,开展调查研究。
3.能通过各种途径较为详细地调查研究某一种农具、农机的发展过程
教学重点:能根据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制定调查计划,开展调查研究。
教学难点:能通过各种途径较为详细地调查研究某一种农具、农机的发展过程
教学用具:电化教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1 调查日常生活与农产品的关系
活动目标:
能举例说明人类的衣食住行与农产品的关系。
能提出3 个与农业相关的问题。
能与其他同学合作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研究。
能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出当地农业发展的状况及问题。
在调查中能意识农业劳动的艰辛,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导入:
农业是我国国 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你知道我们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
了农产品或农作物吗? < br>组织学生看图说话,讨论我们生活中利用了哪些农产品或农作物,引导学生对农业与我们生
活的关 系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讨论的基础上,开动脑筋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当地的农业问题,并把这些问题记录 下来,课
后查阅资料或开展社会调查来解决这些问题。
根据问题制定调查计划,设计自己的调查记录表,最后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活动2 研究农具、农机的变化
活动目标:
能举例说明农具或农机的变化趋势。
能通过各种途径较为详细地调查研究某一种农具、农机的发展过程。
能举例说明农业技术设备的改进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可喜变化。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 根据教材上提供的一组农具和农机的图片资料,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分析农具、
农机的发展变化趋势 。
鼓励学生选择一种农业生产工具,比如收割麦子的工具、采茶的工具、播种的工具等,比较
这种农业工具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讨论这种农具的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便利
通过上网查询,了解 我国农业发展的悠久历史,引导学生认识农业发展史上的三个重要发展
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 代农业是分别以农具的发展为重要标志的,从中进一步体
会农具的改进对农业生产的重大促进作用,进而 对技术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
布置作业:上网搜集一些关于农业的资料,下节课回来讨论。
板书设计:23.农业与生活

为自己喝彩-福建会计考试网


描写自然景观的作文-范进中举读后感


牛奶日-高中学生评语大全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成都人才考试网


报志愿网站-副班长职责


英语经典语句-加拿大商科排名


关于教师的歌曲-大班上学期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