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别妄想泡我
973次浏览
2020年10月06日 00:4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2017中考成绩查询-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2020年10月6日发(作者:卢思道)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单元教学目标:
1. 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 观学具的操作,使学生理解100以
内加法和减法口算的,能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
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式题。
2. 认识小括号,能口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3. 学会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数目比较大的同数连加、连减同数
的实际问题。
4. 通过数学学习,感受到10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
减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
算。
第一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61-62页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计算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算理。
2. 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基本学习
1. 口算
3+2= 2+7= 6-3= 9-4=
5+1= 7-2= 5+1= 8-5=
2. 口答下面各题
(1)80里面有几个十? (2)50里面有5个几?


(3)多少里面有7个十? (4)6个十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情景图。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师描述:开学了,老师要为同学们发书。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
式。
出示左边有10本,右边有20本。
师问: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左边有10本书,右边有20本书。)
师问: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本书?该怎样分
析?
(左边有10本, 右边有20本,求一共有多少本,就是把左边
和右边的本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是10+20)
板书:10+20
出示有30本数,老师把其中左边的一包发给一位同学。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有30本书,其中一位同学搬走10本)
师问: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算一算现在还剩多少本书?该怎样
分析?
(有30本书,从30本里去掉10本,求还剩多少本。用减法
计算,列式是30-10)
板书:30-10
(2)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师问:10+20和30-10这两道题该怎样算呢?请同学分小组进
行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算法后学生进行交流。
第一种:10加20,因为10里面有1个十,2 0里面有2个十,
1个十加上2个十是3个十,所以10加20等于30;30减10,
因为3 0里面有3个十,10里面有1个十,用3个十减去1个
十是2个十,所以30减10等于20。


第二种:通过摆小棒进行计算。先摆一捆表示1个十,再摆上
2捆表示2个十,合起 来是三捆是3个十,所以10加20等于
30。
2.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并独立计算,再和同桌讨论交流,说一说
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
.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2题.
比一比,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纵向一组一组说一说计算方法。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练习14的第3题。
2.计算下面各题。
20+50= 20+30= 70-50= 30+60= 40+10=
20+60= 90-30= 80-70= 40+30= 10+20=
四、思维训练


一个小组的同学站成一队,组长的前面有3人,组长的后面有
4人,这个小组一共有 多少人?
五、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直接将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减,再在计算的结果末尾添上一个
0.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四第1.2.3.4.5.题。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整十数连加、连减的算理。
2.掌握整十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基本训练
口算
8-7= 3+2= 50+40= 30+50=
80-70= 30+20= 90-60= 80-30=
2.让学生说一说8-7和80-70是怎么算的。
3.口答30里面有( )个十。 90里面有9个( )。
( )里面有6个十。 40里面有( )个十。
探究新知
让学生说一说1+3+4和9-4-3这两道题的计 算方法。把上面这


两道题改为10+30+40和90-40-30.
板书:10+30+40 90-40-30.
让学生观察并比较,10+3 0+40和90-40-30与1+3+4和9-4-3
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10+30+40和90-40-30这两道题是整十数连加、连减)
让学生试算这两道题,再让学生分小组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
的,怎么算的。
(10+ 30+40先算10加30等于40,再算40加40等于80;
90-40-30先算90减40等于 50,再算50-30等于20)
把10+30+40和90-40-30这两道题与1+3+4和9 -4-3这两道题
从计算方法上进行比较,让学生说一说从中发现了什么。
(通过比较,发现 他们都是连加、连减式题,分两步来计算,
运算顺序相同。10+30+40和90-40-30是把几 个十连加、连减,
而1+3+4和9-4-3要把几个一连加、连减)
综合练习


出示练习十四第5题
出示第一个问题: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需要多少钱?学生
独立解答并说一说算法。
出示第二个问题:付给售货员100元,应找回多少元?学生独
立解答后订正答案。
出示第三个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训
练。
作业新设计
计算下面各题
40+10-20= 17-9+8= 70-10-20= 80-50+60=
12-7+20= 30+40-10= 20+30+40= 5+4-2=
7+6-3= 40-30+10=
总结: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学内容:64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学生创设的生活情景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两
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 法,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
能相加”的认识。
2. 通过学习后学生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不断提高口算能力。
3. 不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认真听、积极探究与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口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在上新课之前,给大家设立了两道关
卡,让我们一起去闯闯吧!
第一关:说出下列各数的组成
34是由30和( )组成,48是由40和( )组成,57是由( )
和7组成,96是由( )和90组成
第二关:计算下面各题
30+6 = 20+5= 2+70= 40+6= 10+6= 20+30=
70+2= 30+60= 20+50= 20+70 40+60=
20+8= 10+40= 50+5= 30+9= 90+3=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有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的计 算。(用准备好的纸条贴在黑板上)
二、新授
1.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师:同 学们,你们还记得开学的第一天吗?当你们背着新书包
到学校时,你们最希望老师快点发什么呢?
生:新书。
师:是呀!他们也在发新书呢?让我们赶快去瞧瞧吧!
(1)出示主题图。
(2)看图寻找信息。
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同桌相互的说给对方听听)
然后指名说说
(如果没有说完整就再请另外的学生补充,老师根据学生的回
答出示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加法问题?


生 1: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
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那两个条件呢?(当学生说
出后 ,老师把两个条件贴在问题的上面)
生 2:数学书一共有多少本?(同上)
生 3: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同上)
生 4: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一共有多少本?(同上)
……
(4)老师从学生的问题中选出问 题二(出示数学书一共有多
少本的问题和相应的两个数学条件,再请一个学生把它完整的
读一读 。)
师问:怎样列式呢?
生: 35+3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来列式呢?
生:因为是求和起来,所以用加法。(师再强调:求和起来就
用加)。


师:35+3 得多少?怎样算呢?
2.两位数加一位数。
(1)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你是怎样算35+3=?请你们把自己的想法先和你的同座
说说好吗?( 并且可以借助学具来摆一摆)师引导学生摆小
棒。
(2)汇报算法。
生 :我是利用小棒来算的。先摆 35 根小棒(3 捆和 5 根),
再摆 3 根。先把 5 根小棒和 3 根小棒合起来得到 8 根小
棒,再和 3 捆小棒合起来是 38 根。所以 35+3=38。(师根
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让我们去看看他们是 怎样摆的吧!
(出示课件摆小棒图,并让学生说一说.算法)
生 :先算 5+3=8,再算 30+8=38,所以 35+3=38。
师问: 先用几个一加几个一?再算什么?


生:先算 5 个一加 3 个一是 8 个一,再算 3 个十加 8 个
一是 38。
(3)小结。
师:同学们想出算法都是先把几个一相加,再和几个整十相加。
(也就是先算个位,再算十位)
3.两位数加整十数。(出示第二个加法问题:一包数学书和一
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还有相 应的两个数学信息,请以个学
生把它完整的读一读)
(1)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35+30
师:你是怎样计算 35+30=?让我们再来用小棒摆一摆吧!
(2)汇报算法。
生 1:我是利用小棒计算的。先摆 35 根小棒(3 捆和 5 根),
再摆 30 根(3 捆)。先把 三 捆和三捆合起来得到 6 捆小棒,


再和 5 根小棒合起来是 65 根。所以 35+30=65。(生一边
说,老师一边板书。)
师:你说得真好,你们同意吗 ?再让我们去看看他们是怎样摆
的吧!(课件摆小棒的过程)再让一个学生配着摆小棒的过程
说 一说。
生 :先算 30+30=60,再算 60+5=65,所以 35+30=65。
教师再问: 先算几个十加几个十?再算什么?
生:先算 3 个十加 3 个十是 6 个十,再算 6 个十加 5 个
一是 65。
(3)小结。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呀!你们都是先把几个十相加,再和几个
一相加。
(4)想一想,刚才的这两道算式在算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35+3= 35+30=
小结: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它们的共同点都


是把相同数位上的 数相加。(师强调:就是个位和个位相加,
十位和十位相加)
三、巩固练习
1.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老师带来了小动物图片
想送给你们呢?不过,老师也有要求呢,就是谁 算出来了卡片
上的数谁就可以得到它,谁想第一个来试试呀?(出示第一组)
35+4和35+ 40.
当学生说完后加问:你是怎样想的?
生:35+4 先算5加4,得9,再算9加30得39
35+40 先算30加40 得70 ,再算70加5得75
师:你说得真好!太棒了,送给你吧,谁还想来试试呢?(动
物卡片出示第二组,第三组 42+3和42+30 5+21和50+21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老师还想再考考你们,你们能敢接受


挑战吗?课件出示练习十 五的第1, 2题的综合成6道(夺红
旗,分男生和女生比赛进行。先给时间思考,在练习纸上做一< br>做。再请三个男生和女生来说一说)
3.刚才男生女生都表现得很好,同学们一下子夺到了红旗 ,
看,蘑菇和小草也来请教你们呢?(出示练习十一的第4小
题,),
当学生回答完第一组时,师问:都是加3,为什么得数却不一
样呢?
生:因为前面的加数不同呀,所以得数也不同。
师: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大和也变大。
4.你们今天的表现太棒了,都可以当小老师了,连苹果大王
都想来考考你们呢?谁想来试试? (出示苹果错题)
四、小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你们能不能试着说给大家
听听呢?


五:课堂作业:请同学们翻开书练习十五的第1,2,3题。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进位加)
教学内容:65页及做一做,练习十五5-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并能正确的计算。
2、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知识
的兴趣。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的正确掌握。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讲述图上的意思,明确要求的问题。
(由学生身边的活动实例引 出计算问题,使计算教学蕴涵具体
的生活内容,对学生产生吸引力。)
2、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问题,开动脑筋说一说,你想有什么
方法来解决?
3. 怎样才能知道够不够呢?
(1)可以求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再和人数进行比较。
24+9=
(2)用总数减去24瓶,再减去9瓶,看够不够减?
33-24-9=
比较哪种方法更简单?(算加法)
24+9=
怎么算呢?摆一摆小棒,说说自己的算法。
(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计 算方法,并显示不同的算法,


体现了《课标》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 样
化”的理念。)
4、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
(1)凑十:24+6=30,30+3=33
24+10-1=33
(24-1)+(9+1)=33
(2)先算个位:4+9=13,13+20=33
全班反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并组织同学交流评价。
教师要表扬学生的各种有道理的解法,鼓励学生独立的发表自
己的意见, 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
探索计算 方法。注意结合学生的操作,着重说明4根小棒加9
根小棒是13根小棒,把10根捆成一捆,再和原来 的2捆加在
一起。突出计算时先拿个位数相加,得出结果再跟整十数相加,
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 理,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打开书看看,你们的方法和他们一样吗?他们用了什么 方
法,能看懂吗?说一说)

(从提出问题,到动手、动脑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至交流成
果,都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的编写意图。)
5、小结: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
让学生明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就是转化成以
前学过的凑十法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加法。
三、巩固练习计算方法
第一层次:基本练习
1、P65做一做,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培养学生用语言内化知识的能力。)
2、P66练习十五的5 题
学生独立计 算后小组里说一说,上下两题有什么不同的?你发


现了什么?该这样计算?
(对比出现,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
法。)
第二层次:增加变式练习,提高计算速度.
66页第8题。
第三层次:用数学
3、10题:自己看图说出图意,并在小组里说出自己的问题,
后独立解答。
(这 是用数学的内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寻找解决问题
的方法,锻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
教学内容:69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的:
1
、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
数 、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及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具准备:计数器、小棒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玩具吗?让我们去玩具店看
看吧。玩具店里的玩具可真多呀!谁来给大家


介绍一下都有哪些玩具,每个玩具的价格是多少?(学生介绍:
遥控赛车36元 、小轿车15元、布娃娃35元、小狗4元、大
象2元、恐龙5元、瓷娃娃8元。)
你能根据 玩具的价格和欢欢带的钱数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说出数学问题后并试着列出数学算式。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 (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谁能帮老师下面的解决问题呢?
有35元,买了一只玩具大象,还剩下多少钱呢?请把你
的想法告诉给小组内的同学,好吗?
小组讨论交流35-2的算法;反馈可能出现的算法如下:
(1)先算5-2=3,再算30+3=33
(2)用计数器拨;(引导:从哪一位上拨去2?)
(3)用小棒摆;(引导:从3捆5根中拿去2根)




小结:不管是用计数器拨也好 ,用小棒摆也好,我们都是
从被减数个位上5里减去2,再与十位上的数合起来。
2、探究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算法
谢谢小朋友的帮助,谁能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呢?
“我有20元,如果买一个洋娃娃还差多少元?”
你认为算式怎么列?(35-20)
教师:35-20该怎么计算呢?先静静地想一想,再说给同
桌小朋友听。
同桌讨论、反馈:
(1)先算30-20=10,再算10+5=15;
(2)用计数器拨;(引导:从哪一位上减去2?)
(3)用小棒摆;(引导:从3捆5根里拿去2捆,也就是
20根)






(4)先算个位5-0=5,再算十位3-2=1,所以35-20=15。
小结: 我们在计算35减20的时候,要从被减数十位上
3里减去2,也就是减去2个十,最后再与个位上的数 合起来。
3、归纳算法
根据学生的反馈形成板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写成一排,
另外的一排。)
我们来看 一下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第一组算式是两位
数减一位数,第二组是两位数减整十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揭示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大家比较一下,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呢?
(1)都是减法,被减数都是两位数;
(2)都是把两位数分成了整十数和一位数,如果减数 是一
位数,就从一位数里减去,然后再和整十数相加;如果减数是
整十数,就从整十数里减去, 然后再和一位数相加。(这一点
如果学生找不到,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得出。)
教师:在今后的口算中,大家只要掌握了规律,相信你们
一定能算得又对又快。
三、方法应用,拓展提高:
1、基础训练:口算。(共两组)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两种评估
形式。
(一)
76-4= 57-3= 68-5= 99-6= 85-2=
76-40= 57-30= 68-50= 99-60= 85-20=
(二)


99-50= 87-40= 98-5= 66-20= 36-3=
76-2= 48-4= 77-60= 58-6= 89-20=
2、提高训练:比大小。
39-4○36 46-2○46 98-60○28 59-20○39
3、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学反思:




护士简历封面-农业项目可行性报告


辽宁省教育考试院-六年级科学教学总结


作文开头大全-工作申请书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三国演义读后感500


地形图的判读-幼儿园教师自我鉴定


汉阳大学-徘徊的意思


押运公司-高考志愿填报网


山东高考数学-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