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格子乘法教学设计

巡山小妖精
898次浏览
2020年10月06日 16:5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小学成语大全-革命英雄事迹

2020年10月6日发(作者:屈守元)



《格子乘法》教学设计
xx实验小学xx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页《格子乘法》。
教材分析:教育部2013年 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这样介绍格子乘法。你知道吗?15世纪意大利的一本算 数书中介绍了一种“格子
乘法”。你能仿照下面的例子算出“357×46的积吗?文字的下面是一道格 子乘法
46×75=3450的计算过程,然后留有357×46的空白格子,希望学生能够弄明白格子乘法的算法与算理然后进行计算。“你知道吗”这一栏目的出现旨在介绍小
学数学中的数学史及 数学史相关知识,这里作为数学史知识介绍呈现,让学生
了解“格子乘法”的计算过程与笔算乘法的密切 关系,也希望作为整数乘法算理
的一种解释方式。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用格子 乘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沟通
用格子乘法的方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与笔算两位 数乘法的联系。
2.在学生熟练掌握格子乘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乘法的
历 史,了解印度的画线乘法和中国的筹算。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并在活动
中加深对古代数学知识的了解。教学重点:掌握格子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格子乘法的数学文化。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一 天,明朝皇帝朱棣要求郑和出巡西洋,就命令郑和去安排。郑和:
“皇上,此次出使西洋准备派遣多少护 卫与商人?”。皇帝朱棣:“护卫就带56个
方阵,商人要多点就带625个方阵。(每个方阵24人) 。”
1 5



2.师:“同学们,你们能算出护卫和商人的人数各是多少吗?看谁算得又
对又快?”。
3.学生计算后抽学生在全班展示竖式计算过程。
4.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类似于这样的乘法古人怎么计算的吗?
教师讲解:15世纪中叶, 意大利数学家帕乔利在《算数、几何及比例性质
摘要》一书中介绍了格子乘法。相传,这种方法最早记载 于1150年印度数学家
婆什伽罗的《丽罗娃提》一书中。这种方法后来传入中国,我国明朝数学家程< br>大位在《算法统宗》一书中把它称为“铺地锦”。
5.师:同学们听后有什么想法?想试一试吗?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 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内容的表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 样化
的学习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一环节
的设计一 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要复习笔算乘法的正确书写方法;三是
要了解格子乘法的历史,让学生产生 想试一试的充动。
二、新知探究
(一)尝试计算:探究格子乘法的计算方法步骤。
1.出示格子乘法56×24的格子图。师:观察古人计算乘法的格子图,你能
看出古人是怎样用格子 乘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吗?
学生先自己观察,在小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师强调:如何根据两个乘 数
的位数确定表格的行与列,用第一个乘数的位数乘第二个乘数的位数所得的积
就是格子的个数 。
2.教师指导学习格子乘法的计算方法。演示格子乘法(56×24)计算过
程,学生讨论 后老师概括。
3.师生共同总结格子乘法的计算步骤和方法。
(1)画一个长方形,把它分成所需要的小格,用对角线把小格一分为二;
2 5



(2)在长方形上边和右边分别写出两个因数;
(3)把每一小格上方和右方乘得的数写在对应位置的对角线上方和下方的
三角形内;
(4)把这些乘积由右到左,沿着斜线方向相加,结果写在方格下方和左
方。当相加满十时,要向前一 位进一;
(5)将得到的和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则得到乘法的结果。
小结:虽然格子乘 法与笔算乘数的书写位置不同,但它们的算理和结果是
相同的。四条斜线格相当于竖式中的个位、十位、 百位、千位,每条斜线格上
的数相加,相当于相同数位相加。
(二)自主学习:用格子乘法的算法计算625乘24。
1.思考:(1)应该画多少格子,怎么画。
(2)两个因数的位置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3)怎样计算。
2.学生尝试计算。
3.抽学生汇报后集体交流。
(三)拓展提高:任选两个三位数,用格子乘法计算它们的积。
1.自己画格子,思考如何确定行与列呢?
2.学生尝试计算。
3.同桌的互相检验。
4.集体交流、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成果。
(四)小结:古代 人非常的聪明,能够从生活中摸索出许多计算的规律并
能应用到生活中去。格子乘法只是古代计算乘法方 法当中的一种,我们一起来
看看古人还有没有计算乘法的其它好方法呢?
3 5



设计思路:在探究格子乘法的算法与算理过程中,坚持先让学生不 断“尝
试”,坚持“尝试”后交流展示,当学生第二次“尝试”时,适当增加难度变为三位
数乘 两位数,拓展提高部分的设计,充分体现“从猜想到验证”的设计理念。
三、介绍画线乘法与算筹
(一)画线乘法。
1.你相信吗?相传,公元12世纪,印度人发明了画线乘法,不用乘法口
诀也能计算乘法。
2.以56×24为例介绍画线乘法,出示画线乘法56×24的画线图。
(1)至上而下分 别画出5条横线和6条横线表示56,从左至右分别画出2
条竖线和4条竖线表示24,横线和竖线分别 相交。
(2)从右下至左上分别数出横线与竖线相交的点数,右下的为24个点
(个位),右 上和左下的相交点一共为32个(十位),左上的相交点一共10
个(百位)。
(3)按照满十进一的原理计算出56×24=1344。
(二)介绍算筹。
二千 多年前,中国古代的算筹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多用竹
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 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
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需要记数和计算的 时候,就把它
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别看这些都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
棍子 ,在中国数学史上它们却是立有大功的。同学们若想知道算筹是怎样计数
的,请课后自己查阅相关资料, 明天在数学课上和大家分享。
四、全课小结。同学们,古人非常的聪明能够从生活中摸索出许多计算的
规律并能应用到生活中去。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与实践中发现数学计
算的一些技巧或简 便方法,发明自己的计算方法。关于乘法,你还想知道什
么?
4 5



设计思路:在介绍画线乘法时,让学生知道原来乘法不用口诀也能计算,增加学生了解乘法数学史的兴趣。在介绍算筹时,故意不介绍算筹是怎样计数
的,而是让学生自己去 寻找,自己去发现,巧妙地把乘法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
外,持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课小结设计 了开放性的问题,充分激起
学生探究乘法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从格子乘法到画线乘法再到 算筹都是小学数学乘法史上不
同时期的重要标志。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格子乘法后用其算 法
算理进行乘法计算,而是激发学生学习探究乘法史的兴趣,从而展现给学生一
个广阔的数学视 野,一个“大数学”的理念。
5 5

出国论坛-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


战胜困难-我的自画像作文600字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工作计划


健康饮食手抄报内容-廉洁从业总结


水仙花的观察日记-谈谈社会公德


第一次走夜路-新疆成人高考成绩查询


半命题作文题目-紫葡萄


广东私立华联-安徽考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