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鸽巢原理例1》 说课稿

玛丽莲梦兔
728次浏览
2020年10月06日 17:0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英国普利茅斯-实习报告格式

2020年10月6日发(作者:陆仲亨)


鸽巢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68页例1及做
一做。
2、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单元用直观的方法,介绍了“鸽巢问题”的两种形式,并安排了很多具体问题和变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学会利用“鸽巢问题”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实际上,通 过“说理”的方式来理解“鸽巢问题”的
过程就是一种数学证明的雏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为以
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
就课时划分而言,《鸽巢问题》的例1和例2既可以 用一课时完成,
又可以分两课时完成,我之所以选择后者,是因为在《鸽巢问题》中,
“总有” 、“至少”这两个关键词的解读和为了达到“至少”而进行“平
均分”的思路,以及把什么看做物体,把 什么看做抽屉,这样一个数学
模型的建立,学生学起来颇具难度。而且例1是学好例2的基础,只有通过例1的教学,让全体学生真实地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把
他们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几 个困难,弄懂、弄通,建立清晰的基本概
念、思路、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鸽巢问题(二),才能灵活运 用这一
原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1、年龄特点:六年 级学生既好动又内敛,教师一方面要适当引导,
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 一方面
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思维特点:知识 掌握上,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总结规律的方法接触
比较少,尤其对于“数学证明”。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的 引导,重在让
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生搬硬套,只求结论,要让学
生不但知其 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情,我确定本节课
学习目标如下:
知 识性目标:初步了解“鸽巢问题”的特点,理解“鸽巢问题”的
含义,会用此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性目标:经历探究“鸽巢问题”的学习过程,通过实践操作,
发现、归纳、总结原理,渗透 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性目标: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 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
教学难点: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窍门进行反复推理。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 上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设疑激趣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根据
六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为使课 堂生动、高效,课堂始终以
设疑及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进行启发式教学。
学法上主要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体现数学知识
的形成 过程,让学生在自己的经验中通过观察,实验,猜测,交流等数
学活动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解 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
的乐趣。
六、说教学流程。
在教学设计上,我本着“ 以学定教”的设计理念,把教学过程分四
环节进行:设疑导入,激发兴趣——自主操作,探究新知——归 纳小结,
形成规律——回归生活,灵活应用。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在导入部分,通过抽扑克牌“魔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知。
二、自主操作,探究新知。


根据学生学习的困难和认知规律,我在探究部分设计了三个层次的
数学活动。
(一)实物操作,初步感知。
学生通过例1要求通过“把4枝铅笔放入3个笔筒”的实际操作,
解决3个问题:
1、怎样放?
重点是让学生明确如果只是放入每个笔筒中的枝数的排序不一样,
应视 为一种分法,并引导其有序思考,为后面枚举法的运用扫清障碍。
2、共有几种放法?
这里主要是孕伏对“不管怎样放”的理解。
3、认识“总有一个”的意义。
通过观 察笔筒中铅笔枝数,找出4种放法中铅笔枝数最多的笔筒中
枝数分别有哪几种情况,理解“总有一个”的 含义,得到一个初步的印
象: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放的枝数是最多的,分别是2枝,3枝
和4枝。
(二)脱离具体操作,由形抽象到数。


通过“思考:把5枝铅笔放入4个笔筒,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由
学生直接完成表格,达成三个目的:
1、理解“至少”的含义,准确表述现象。
(1)通过观察表格中枝数最多的笔筒里的数据,让学生在“最多”
中找“最少”。
(2)学会用“至少”来表达,概括出“5枝放4盒”、“4枝放3
盒” 时,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入2枝铅笔的结论。
2、理解“平均分”的思路,知道为什么要“平均分”。
抓住最能体现结论的一种情况,引导 学生理解怎样很快知道总有一
个笔筒里至少是几枝的方法——就是按照笔筒数平均分,只有这样才能让最多的笔筒里枝数尽可能少。
3、抽象概括,小结现象。
通过“4枝放入3个笔筒” 、”5枝放入4个笔筒”等不同的实例让
学生较充分地感受、体验、发现相同的现象,让学生抽象概括出 “当物
体数比抽屉数多1时,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入2个物
体”,初步认识鸽巢原理。
(三)学生自选问题探究。


首先设下疑 问:“如果物体数不止比抽屉数多1,不管怎样放,总
有一个铅笔盒中至少要放入几枝铅笔?”
这一层次请学生理解当余数不是1时,要经历两次平均分,第一次
是按抽屉的平均分,第二次是按余下 的枝数平均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
让“最多的盒子里枝数尽可能少”的目的。
三、归纳小结,形成规律。
在学生经历了真实的探究过程后,我将本节课研究过的所有实例通
过课件进行总体呈现。让学生通过比较,总结出抽屉原理中最简单的情
况:物体数不到抽屉数的 2倍时,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抽屉中至少要
放入2个物体。
四、回归生活,灵活应用。
研究的问题来源于生活,还要还原到生活中去。
在教学的最后,请学生用这节课学的鸽巢原理 解释课始老师的魔术
问题,进行首尾的呼应;再让学生应用“鸽巢原理”解决的生活中简单
有趣 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让学生能正确地找出问题中什么是待分 的“物体”,什么是“抽屉”,
让学生体会抽屉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
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五、板书的设计。

奶粉活动-黑板报


退税申请怎么写-四年级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


江西取消中考-草堂茗香


慎小嶷-江苏二本大学


换届-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君子兰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银行年终总结


喇嘛教-医生述职报告


20年后的我作文-医学生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