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集(完整版)

巡山小妖精
514次浏览
2020年10月07日 09:4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空竹表演-安徽财政局

2020年10月7日发(作者:平思忠)


2020年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
教案集(完整版)

1、窃 读 记
学习目标
a.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 14个生
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
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c.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
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第一课时
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 br>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
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
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
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 的腋下钻过去.哟,
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
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
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
‘这雨,害得我 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
‘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 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
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
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 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
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
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
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
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
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 店“窃
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
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 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


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 的困
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
“惧怕”.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
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
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 言—
—“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
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
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
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
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
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
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
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
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
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
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3、走遍天下书为侣


学习目标
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
2.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 .古今中外
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
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 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
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
记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
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
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
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
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3.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
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
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 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
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
表不同的见解.)
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
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


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课时
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
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 ”是在“一遍又一遍”地
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
从这 “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
后……最后……”说一说.
4.默 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
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
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 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
如果有一本书陪 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
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
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
它的原因.

布置作业
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小练笔”.

4、我的“长生果
学习目标
认识“扉、瘾”等12个生字.学生互相提醒认清字型,读准
字音.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
中受益的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
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
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
序号.
2.提醒需注 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
“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 br>是k.
3.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
读书、作文的哪 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
部分画下来.

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
果”.)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


牵肠挂肚)
(1)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
书.)
(2)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ll、14自然段.理解
“别出心裁、呕心沥血”等
词语.
3.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
谈谈理解.
4.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
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呢?(书是.-j-~
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以知道过 去发生的事情,书就
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积累语言.交流感受
1.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2.课外积累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

口语交际·习作一
学习目标
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 访心得、开展辩


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
促进 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
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
的快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
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
组内交流.
2.学生在组内交 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
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 br>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
效果,小组成员 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
面、更精彩.

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
书经历.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
快乐.

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
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3.师总结:好书会像营 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
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
力 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
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
第二、三课时 习作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 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


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
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
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 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
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
容写下来吧!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辩论活动.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 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
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以“读书乐”
为主题的手抄报.

回顾·拓展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 读
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介绍读书方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
回顾“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记忆竞赛、抄写竞赛,引导学生积累本组所学词语.

交流平台
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习
的收获和体会.


2.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口头交流这段时间课外阅读
的收获、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所了解的新的读 书方法等,再
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
代许多 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
读书的人.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a.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3.背诵名言.
4.交流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学生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
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
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
◆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张潮


5.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5、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 首传唱了
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
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 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
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仅 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


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 王昌
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i 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
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
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
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 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
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 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


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
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 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
光.
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
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
高山.(学生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
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
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 br>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
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 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
男女生赛读. < br>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
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
答.)
17.小结 :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
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 难事,
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
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 看两
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
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
“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 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
诗.
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
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
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
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
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
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
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 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
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
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
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 忧.此去京城,
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
……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
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第二课时


乐调情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
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 风问明月,何
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
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 情怀呢?

读入情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
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
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
说.(指数名答.)

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
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


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
答.)
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
流.
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
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
挂念.
10.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
吧.(齐读.)
11.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
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 呢?你能感受
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
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议深情
1.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 面就不同.我们不可
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
景色,但是,诗 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
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 br>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
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记生字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4.学生练写.

6、梅花魂
学习目标
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 生
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2.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
花的品格吗? 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教师板书“魂”字.)查字典说说“魂”字的意思.
3.揭题释题.
a.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
b.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教师过渡语:是啊 ,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
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心中的困惑.

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
词.
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
事?(五件事: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


眼泪.b.外祖父对墨梅图 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
竞大发脾气.c.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d.外祖父
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e.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
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合作交流
1.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中首尾两段,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
由梅花图想到了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在写法上这是首
尾呼应.)
2.过渡: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 芳
的梅花,会让作者忆起已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
一方梅花图与手绢,让作者永远感 受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
的心.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
受一下吧!
3.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
边做简单的批注.
4.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听写词语
(“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读“三哭”.感悟真情
1.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
共有几处?(共有三处:教我读诗词时;得知不 能回国时;送
“我们”上船时.)
2.学生听录音跟读第2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第一次
哭时的情感.
a.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
意思.
b.体会外祖父教我读 唐诗宋词的用意所在.(这三句诗
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外祖父教“我”的目的在
于 借诗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c.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情感,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
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泪水就不知不觉流 了下来.)
3.探究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泪,体会他无法回到家乡的伤
感.
a.教师朗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
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
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
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某
种事物之上,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 ,想一想:


(1)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找到
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体会和感受.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
不得.”
◆出示一个句子进行比较:“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
爱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
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
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2)品读外祖父送画时的话,体会老人对梅花别样的情
感.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
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多?
◆再读一读这句话,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此刻,在你的心目中,梅花具有怎样品格呢?用外祖父
的话来回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 骨气的!)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梅花”?


◆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学生交流之后指
导朗读.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
性才好!”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样理解外祖父的这句话?
◆在外祖父的眼里,梅花代表着什么?( 外祖父把梅花看做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他
珍爱梅花,赞美梅 花,实则是在表现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
◆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4.在何情况下,外祖父第三次掉泪?读一读,深人体会
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a.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朦胧.)
b.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 图及手绢送给“我”,是不是不
再思念家乡了?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

品语句,升华情感
1.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
梅花的爱,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华儿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
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爱,是对祖国的深深 的眷恋.请你
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和外祖父为作者送行的有关语
句.
2.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


产生敬意吗?让我们饱含敬意朗 读课文中首尾两段.
归整体,理清层次
1.读到这里,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
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2.尝试分段,说说每部分的意思.

重积累,延伸拓展
1.把文中使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 子产生了无
尽的思念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
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 吗?
3.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7、桂花雨
学习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
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3.准备“摇花乐”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读提示明要求
◆师生谈话: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
◆教师导语:童年曾发生过的趣事令我们难忘,只要一
想起它,我们仍会感受到一种快乐.今天我们要读 的课文的
作者就用手中的笔把童年趣事记录了下来,让我们走进课
文,共同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板书课题:桂花雨)
◆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桂花的资料后,针对课题说说想
了解哪些内容.
初读课文知大意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
了什么内容?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
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
容.
N品读语句悟情感
◆读课文,看“摇花乐”的挂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


句画下来.
a.“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b.“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c.“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分小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所描绘的情
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
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朗读“摇
花乐”这一段.)
◆教师导语: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样也把童年
的快乐带给了我们.然而,作者
仅仅为了写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吗?联系上下文,读读有关语
句,再说说你的感受.
a.“我喜欢的是桂花.”
b.“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c.“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
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d.“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学生边读有关语句,边谈自己的体会.教师 适时引导
学生通过这几句话,联系上下文,如与“梅花、梅树”的对
比,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 念.
◆体会母亲对故乡的怀念.
a.找出有关描写母亲的语句.


b.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
里的桂花”.说说自己的感受.
试着用“这里的——再——,也比不上——”这样的句
式说说母亲还可能会说些
什么.
c.与同学交流:母亲的话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听着母亲的话,“我” 不禁又想起了“摇花乐”,
你能通过朗读向同学们表达出“我”的思乡之情吗?(引导
学生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难忘童年的画面,难忘母亲的话语,更难忘故乡的桂花,
读 读课文中的语句,想一想,课文中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
的句子?找出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再交流为什 么要这样读.
积累语言求发展
◆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在课外阅读中,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有没有感受到人
们对家乡的怀念呢?说一说.
◆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8、小桥流水人家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教学过程
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或想说点什么?)
◆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
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
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
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
情感?


◆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
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全班交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
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
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
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a.“婀 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
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运
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
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 的喜爱与赞美.)
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
兴把采来 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
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 诗情画
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 ,


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
东南两面大窗的漂 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
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
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 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
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
在’’表达了 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 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
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
一说.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


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 搞好一
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黧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
有着 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 表达思乡
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
情吧.

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
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 就要丰富多
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


情.
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
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
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
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 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
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
这次活动来 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
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展示活动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
◆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
◆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
案.
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 ,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
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第二、三课时 习作


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 发了自己
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让我们
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 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
什么样子?
大胆想象
◆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
◆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
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小组评议,互改


◆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
以是片断.
赏评.

回顾·拓展二
学习目标
◆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
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
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
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这 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
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 让我们
共同走进.(板书课题:回顾·拓展),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读着一篇篇思 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


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 关语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 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
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
异客,每逢 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
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 颗两
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 舒服了!更美
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
多情的杨柳.”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
什么?(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 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
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 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
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
的内容读一读,边读边批注.
◆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
言.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a.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b.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 写具
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
要这样.
◆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
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了很多,
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
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 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面的诗句
(日积月累中的),你能把它们印在脑海里吗?练习背诵.(个
人背,同桌背.)
◆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吗?(指名读背.)
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对语言文字
进行推敲的实例.


9、鲸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
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
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
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市”,右半 边的笔顺是


一、广、斤、市.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 词语的意思不理
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
讨论的情况,再根据 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
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自读课文,看 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
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读第l 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
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
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
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
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


很大.体会用列 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
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
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
方法.
◆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第二课时
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
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
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 ,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
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
后肢完 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
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
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
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 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
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 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
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
“~~~~~”画 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吃食(吃什么,怎么呼吸(用什么怎么呼
吃,特点)
共同都吃鱼虾

吸)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
鼻孔喷气
须鲸 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 大鱼海兽咬住凶猛 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
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
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 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
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通过学习课文, 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
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
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
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10、松鼠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2.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4.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3.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松鼠的图片: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
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今天,我们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松鼠》,
让我们读一读,他给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 内容.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组 自学生字、巩固
生字.自己读书,画出不懂的词语,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
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
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
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学生围绕提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发言.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
文的作用.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
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漂亮: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形体等方面
表现它的特点.
驯良:在高处 活动、不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动、常吃
的食物等,是从活动的范围、时间、吃食物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乖巧:从过水、警觉、跑跳、叫声以及搭窝、窝口设计
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最后写繁殖、换毛等方面是补充说明其习性.
阅读感悟.体会写法
◆松鼠为什么 讨人喜欢?你喜欢它哪些方面?选择你最
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段话.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章多处运用比较的语句,体会表达特
点.
◆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摘抄、积累.
思维拓展.练习表达
◆作者向我们准 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
性.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知道松鼠还有哪些特
点吗?请学生补充课外资料.
◆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呢?

11、新型玻璃
学习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生词.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及
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的说明方法.
◆想象自己将要创造设计的新型玻璃,说清楚这种玻璃的特
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能说说日常生活中玻璃有什么作用吗?
◆教师板书课题点明“新型”.“新型”是什么意思?
◆“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
么问题?
◆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
趣: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自学生字.读顺课文
◆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注意要
读准字音.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难写的生字.
◆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检查学生生
字掌握的情况.
认识生字后再 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
解,把它画出来,提出来和同学们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
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
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
读的句子.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读书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用笔
画下来 .(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
吃音玻璃.)

布置作业,练读课文
◆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自己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重点讲读,体会写法
◆老师导语引入:“夜深了,从 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
物馆里,突然传来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
一个划破玻璃 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同学们,你们知
道是谁报的警吗?”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第l自然段,从中
找答案.
◆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发出报警声呢?自
由读第1自 然段.想一想,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它有
什么作用?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汇报,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引导学生理解
“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 用的关系.(这种特殊的玻


璃在里面夹了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由于金属丝网和电源相< br>接通,同时又和自动报警器相接通,才使得它有自动报警防
盗的作用.由此可见,“夹丝网防盗
玻璃”的作用是由它的特点决定的.)
◆在学生理解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 作用的
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用
途?指导朗读句子.(“博物 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
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谚思考:这句话中用了几个“可以”说明了什么?(说明
了这种玻璃的用途广泛.你能 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用上
“……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说一句话
吗?)
利用表格.自主学习
◆除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
哪些新型玻璃呢?我们来开个新型玻璃展销会吧!请各个厂
家把自己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向大家介绍清楚, 以便大家购买.
分组读书讨论,布置要求:读课文,画特点,想作用,填表
格.
新型玻璃 特点
名称
夹丝网防玻璃中夹一层金属防盗
盗玻璃 丝网
作用


夹丝玻璃 非常坚硬藕断丝连 高层建筑采用,安

变色玻璃 反射阳光改变颜色 调节室内光线

吸热玻璃 使房间冬暖夏凉 阻挡强光和冷气

闹市临街建筑物采
用,减少噪音
哪个厂家先来介绍自己生产的新型玻璃,注 意说清楚这
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藕断
丝连”的意思?变色玻璃 是怎样随着阳光的强弱调节室内光
线的?
板书,小结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这些新型玻璃在现
代化的建筑中,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呀!
◆思考讨论:作者在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
法?(先用分类说明法将新型玻 璃分成哪几种;介绍每种玻璃
时,又采用描述说明法.)
课外延伸,鼓励创新
同学 们,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在现代化的建筑
中,新型玻璃正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 ,人们
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你想设计出什么样的新型玻璃呢?

吃音玻璃 消除噪音


12假如没有灰尘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
用,学会辨证的看待事物.
3.巩固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查字词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勿、尘埃、拂拭、饱和、
依附、
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新型玻璃,知道了它对我们的生
活有着许多帮助,我们都对科学家的创造发明感到 欣喜,可
你们知道吗,我们身边最不起眼的灰尘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呢.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出示生字生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示.
a.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
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b.与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全班交流汇报.
a.灰尘的特点:
(1)小.
(2)来源于土壤和岩石.
(3)在空中飘浮.
b.灰尘的作用:
(1)反射光线.
(2)反射光波较短的光线,吸收光波较长的光线.
(3)灰尘具有吸湿性能.
◆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
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况呢?
出示句式:假如没有灰尘,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说明方法
我们能 这样清楚、明白地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课文用了


什么方法来告诉我们的?(列数字、 做假设.)

口语交际·习作三
学习目标
1.提高学生表达、应对、倾听、提问等语言能力.
2.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说明方法,学习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激发兴趣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小商品”,你想 让你手中的物
品也得到别人的喜爱,让别人心甘情愿地把他买下来吗?那
我们今天就试着做一名 “小小推销员”.
精心准备
◆熟悉“商品”.对你的“商品”进行全面了解.从外 观、
规格、用途、使用方法以及价格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
◆找出产品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准备做精彩的描述.
◆面对“顾客”,你用怎样的表情、怎样的语气、怎样
的语言推销你的商品,请做好充分的准备.
◆思考“顾客”针对产品会提出那些质疑?你将如何解
答.
小组试买


◆在小组中试着推销你的商品,让同学们针对你推销产
品的内容、语言、语气、表情提出中肯的建议.
◆认真聆听同学们的建议,合理采纳.
班级特卖场
◆每组选出最优秀的“推销员”,推销自己的产品.
◆“顾客”认真聆听“推销员”的介绍,对产品提出质
疑.
◆耐心、机智地回答“顾客”的问题,抱着既对消费者负
责,又对产品负责的态度.
总结
◆评出最佳“推销员”.
◆你认为怎样才能够做一名优秀的推销员?(优秀推销员
的标准是什么?)

第二、三课时 习作
确定习作内容
◆默读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同学交流一下.
◆确定习作内容.
作文指导,怎样写说明文
◆回忆一下说明文和一般的记叙性文章有什么不同.
◆写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介绍物品,用上哪些说明方法?(你的


物品有哪些特点 ?如:外形、质量、用途、价格等,抓住突
出的特点,用数字、举例、对比、打比方、生动描写等方法,
具体描述物品的特点.)
◆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资料,但不要大量抄录.
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相互修改,完善习作

回顾·拓展三
学习目标
1.学习用表格的方式做单元小结.
2.推荐好书《森林报》,培养学生课外书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学习列表格.

教学过程
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组说明性文章,你一定增长了不少
知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收获吧!
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些说明的方法,你能填写一
下这张表格吗?(课文中涉及到 的尽可能都填上.)
说明的 课文中的例子
方法


举例

用数

做比

打比

除了课文中的,在其他的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你还能找到
吗?
除了以上四种方法,你还发现什么好方法了吗?试着填一填.
说明的 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
方法
举例

用数

做比

打比






除了用表格的方式小结单元的学习内容,你还有什么好
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日积月累
◆读读这首小诗,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
◆这首小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画面?和你的同桌说
说.
◆你还知道描写四季的谚语和诗歌吗?向大家推荐推荐.

课外书屋
默读课外书屋的介绍,明确阅读要求.
◆你喜欢《森林报》吗?挑选你印象最深的章节介绍给同
学听.

13、钓鱼的启示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 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
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课前准备
1.重点句子的课件、挂图.
2.其他有关诚信的文章.
3.搜集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道德实践方面的点滴
小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在学习本
组课文时有什么要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看一看课文中描述
了怎样一件事?(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检查预习情况:生字生词,朗读情况.
◆重点理解“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
语.
◆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揭题质疑
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归纳:“启示 ”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
示? 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初读理解
◆“启示”的意思是什么?
◆再读课文,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画出有关语句.(道
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我”在钓到鱼、放走鱼的过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复习生词
◆认读生字、词语 :捕捞、鱼饵、溅起、鱼钩、小心翼
翼、操纵、鱼鳃、皎洁的月光、嘴唇、沮丧、诱惑、告诫、
实践、抉择、翕动.
◆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
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
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这是为什么
呢?
◆自由读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a.“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 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
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
来.”
◆争诱人的大鲈鱼:“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
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 着这条漂亮的大鲈
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b.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
人之处.
c.齐读第3自然段.
◆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父
亲却 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
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读5 ~8自然段,思考: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
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 文中
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
‘鱼’该不该放”?各自说出自 己的理由.联系上下文,与周
围的同学合作、讨论.
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过程.
◆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 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
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


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
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 放回到湖中.
对比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
鱼时的不舍心情.
◆转眼问三 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
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
a.出示:“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
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 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
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b.默读 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
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很难!
c.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
却很难.”

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
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 ’’的话,你是怎么
想的?请同学们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我”或父亲说一
句话,还可以写 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诵文中你
最喜欢的一两句话.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话语的含义,对题目的含义有所
理解.
4.结合自己在生活学习中获得的类似的感受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的课件.

教学过程
课文导入
◆出示找到的 罗马城市广场的图片,从图中你感受到什
么?(学生可直观得出“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印象.)
◆“条条大路通罗马”,就是这幅图片最好的注释.课
文中童年的“我”在父亲那里得 到了这个宝贵的教诲,这个
教诲对自己的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请大家打开课文,初读课文,注意要读准生字,自学
新词,大致了解内容.
学生整体感知:


童年受到教诲 自制毛衣,开创事业
人生两次印证
启示受用终生 时装展示与众不同,获得成功

班内交流
师:由绝不可能到获得成功,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指导学生理解:实现既定目标的方式、方法绝不会是惟
一的,要集思广益,敢于尝试或开辟新的途径.
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5、落花生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父亲 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懂得做人
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对别人 没
有好处的人.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解题导入
◆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
么知道的?
◆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
“落花生”.
◆本篇课文的作者 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
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
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自主识字.
a.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b.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 地”的“空”读
四声,“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c.拼读生字,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
示自己的认字方法.)
d. 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用
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 语的
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记硬背词典中的解释.)
◆读通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a.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


b.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
自己,多鼓励他们.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
些了解?
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
的话说一说.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讨论并明确分段.)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
哪些内容?

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读第1自然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利用评读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一词,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
欣喜.
◆充分读书,抓住吃花生、议花生.


a.自由读,指名读,读出花生的好处.
b.学生根据搜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c.出示第1◆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1)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
的可贵之处.
(2)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
(3)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
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 4)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
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 默地为人类
奉献.)
d.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
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
好处的人.”
(两句话意思 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
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e.通过填空,加深理解:在你 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花生一
样品格的人或物,让我们来赞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
的事物.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 ),但可
贵的是( ).我们的( )不正像花生一样吗?它( ).我
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
组织讨论,彰显个性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
还是 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
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 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
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 落花
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
累过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 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
起来读读他说过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
地做一个 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
贡献.”

16、珍珠鸟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要求的13个生字.
2.领悟课文是怎么具体表达“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


界”的思想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珍珠鸟的生活习性.
2.有关珍珠鸟的挂图和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个新的小伙伴——珍珠鸟.它娇小 、
可爱,就是特别怕人.作家冯骥才用他的笔、他的心为我们
讲述了他与珍珠鸟之间动人的故事 .
初读
◆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画
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 这一幅幅画面描绘出“我”与珍珠鸟一家和睦相处
的情景.你们能不能从中选取三、四幅印象最深的画面 ,连
起来展示“我”与珍珠鸟“日渐亲近”的情谊?
细读
◆学习第一个画面内容.
a.我们先进入展现“小家伙爸爸、妈妈生活环境的画
面”.自己轻声读读课文与这幅图关联的内容,请学生谈谈


感受.(学生自由朗读3~ 5自然段.)
b.当学生品味到“我为珍珠鸟创设了一个安全、自在
的生活环境”时 ,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就是生活其中的珍
珠鸟,你有什么感受?
c.教师小结:是关爱、理解与尊重,使他们与我熟悉
起来.
◆学习第二个画面内容.
a.这幅图展现了小珍珠鸟“远远观望”的画面,引导
学生 根据课文6~9自然段内容,用不同的画面展现“人与
鸟的关系”.
b.引导学生回到文本:文章中用了怎样生动的语言描
绘这幅图?(指名朗读.)
c .让学生体会“小家伙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的情
景,引导学生想象:“神气十足的小家伙”什么样? 让我们
欣赏一下吧.(指名朗读相关文字.)
d.教师小结:小家伙生活得多么快乐,虽然还在远远地
观望,但离“我”越来越近了.
◆学习第三个画面内容.
a.“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
意. ,’说一说这份“亲近的情意”是什么?(引导学生朗读
10~11自然段.)
b. 在这看似不动声色中,流露出“我”对小家伙深深的


情意,让我们也来分享分享吧.同座 位两个人,一个人是小
家伙,一个人是大作家,亲近地交流一下吧.(学生互读这两
段.)
c.指名朗读,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d·教师小结:小家伙感受到这 份情意,更信任“我”;
“我”也感受到这份信任,获得无限享受.(再指名读这句
话.)
◆学习第四幅画面.
a.有了这份信任,有一天,小家伙竞在我身上睡着了 .
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让我们静静地欣赏,读读书中描写这
一画面的语句.(加背景音乐.)
b.谁来把你的感受分享给大家?(指名朗读.)
总结
◆这是信赖创造的美好的境界,能谈谈你对作者流泻下的
感受的理解吗?
◆欣赏了这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写一写.
口语交际·习作四
学习目标 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
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小事,给你启发最大 的名言警句,选择
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留心生活中带给自己启示的事情或漫画.
2.搜集平时在书中和生活中读到的有启示意义的句子.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引入新课,明确要求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小事、一句格
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让我们获得启示.今天我们就
来交流一下吧!
◆请三位同学阅读一下书上的要求.
◆明确要求.
说一说生活中让你受到启发的事情,要求把事情的经过
讲清楚,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
交流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要先说说是什么,再说
是怎样理解的,还可以联系生活,通过事例来说一 说对自己
的启发和帮助.
介绍一幅漫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直接写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也可以根据画意编一个故事,让读故事的
人自己体会漫画的含义.
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个
角 度进行交流:生活中给你带来启发的事情;给你带来启发


最大的名言警句;给自己带来启 示的一幅漫画.
◆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
◆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
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
后受到的启发.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提示.

教师总结.提示积累
看来在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西还真有不少,一件
小事,一句名言,一幅图画,甚至一件东西都会 给我们带来
很多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和思考.

第二课时 习作
结合口语交际,引入写作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同学们有的选择了一些小事,有的选择了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

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的是什么.

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两篇习作,还可以
把 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
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
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巧妙的 构思,从而培养学生的习作
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教师从优点和不足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宣读比较优秀的习作,让学生欣赏.

小组合作,自己修改
自己朗读自己的习作,再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请他们
帮着评改,自己进行修改.



回顾·拓展四
学习目标
1.积累交流课文、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
2.了解、积累生活中的座右铭.
3.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课前准备
搜集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
交流平台
◆从课文中找出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感受.
◆把你平时从课外书中积累的、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进行
展示,和同学进行交流.
◆把从课文、课外书中找出的语句,摘抄在本上.
日积月累
◆自己读一读5个句子,注意读准字音.
◆简单说一说5个句子分别是什么意思.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在作业本上抄写.
成语故事
◆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吏、懈”.
◆跟同桌合作练习读,互相帮助、点评.


◆指名读,比一比谁的读音最准确.
◆交流一下怎样理解“水滴石穿”这个故事.
◆齐读第2自然段,理解成语的含义.
◆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学习目标
◆学生能 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
的特点,为小学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
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 ,较好地完成任务.
◆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
搜集到更多体 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
的美, 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
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
的能力.
课前准备
相关的教学挂图、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关于汉字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导语:我们平常看 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
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们对
汉字有哪些了解呢?(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打开书第76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揭示内容.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再加上刚才 书上的
介绍,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汉
字?好,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 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
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
祖国文 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板书课题“遨游汉字王国”)
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教师谈话: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第78~83页,
让我们共同阅读“阅读材料1—4”,感受汉 字的神奇吧.
◆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4”, 思考:这四则材料分
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的?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b.除了上述四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
趣的汉字现象?
c.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a.关于字谜:请学生先独立猜出谜底,然后在小组内
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汇报.
b.关于《有趣的谐音》:
师:课本中例举了几种有趣的谐音?(答:歇后语和笑
话.)
师:能说出哪些字是字谐音吗?
c.关于《仓颉造字》:学生读完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
的话讲一讲这个传说.
d. 关于《“册”“典”“删”的来历》:学生读完后,
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然后说一 说自己
知道的其他汉字的来历.注意检查几个生字的读音.
总结拓展,激发学生探究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汉字的有趣.
的确,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 一步学习汉字
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利用这些有效
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 动.

第二课时
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引语:这一个单元 的学习主要是开展活动来进行综合
性学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好综合性学习呢?
◆提示: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对我们进行综合性学习的


指导,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第77 页.
◆学生自由读第77页上面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学生汇报从这段话中了解到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a.自由组成小组;b .讨论活动内容;
C.制订活动计划;d.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
参加人员、分 工情况等;e.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a.指名读“活动建议”.
b.汇报读懂的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有趣”,有选
择地开展活动,注意要认真阅读提供的材料.)
◆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
适当调整.)
◆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
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
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三、四课时
(说明:在确保活动中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教师要有组织地
安排学生在 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需要安排两课时的
时间进行活动.)
第五课时
同学们,上几节课我们认真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大家
按照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 体会到了
汉字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汇报大家开展活动的情况.
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字谜大擂台.
a.教师引言:首先,我们从汉字的猜字谜开始.同学们,
大家在课外一定收集了不少汉字字谜,还有的同学自己编写
了一些字谜.现在,我们要举行字谜大擂台活 动,大家准备
好了吗?
(活动说明:教师事先将学生收集和编写的字谜和谜底
集中进行整理,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必答题、抢答题若干道,
分别用不同的信封装好,以便主持人活动 时使用.)
b.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全班分成四个活动大组.将每个小组成员进行编号,
每个组人数尽可能相等.


(2)在班级中选出一位活动主持人,五位裁判员,一位
记分员.
(3)必答题每题5分.答对加5分,答错不扣分.
(4)抢答题每题8分.答对加8分,答错扣8分.
(说明:教师根据活动的效果和学生人数进行控制,尽
量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c.交流体会,感受乐趣.
活动结束后,可以请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
和 自己的体会,也可以介绍自己在收集字谜的过程中发生的
一些有趣的事.
◆谐音俱乐部.
a.教师谈话:刚才我们进行了紧张激烈的字谜大擂台,
大家不仅通过猜字谜积累了汉字的 知识,而且从中感受到了
汉字的无穷乐趣.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进人我们的谐音俱
乐部,再次 享受汉字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b.互动游戏.
(1)歇后语:一学生说自己搜集的歇后语前半句,指名其
他人说其中的谐音字.
(2)古诗:一学生读自己搜集的古诗,指名其他人说后半
句.
(3)对联:一学生说自己搜集的对联上联,指名其他人说
对联下联,并说出其中的谐音字.


(4)笑话:一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笑话.其他人说为什么好
笑.

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实践
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充分感受到汉
字的无穷乐趣.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学习的主人.课
下,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的字谜, 有趣的谐音现象整理归类,
还可以在教室里出一期黑板报.

总结全课
同 学们,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会
了制订活动计划,我们还通过搜集大量的学习资料 ,感受到
祖国文字——汉字的有趣.我们的收获真大.大家还想继续
进行综合性学习,进一步了 解汉字,加深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吗?好,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六、七课时
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前面几节课,大家通过搜集、整理、交流,
进行了第一个阶段的综合性学习.
下面,我们将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
◆导入新课: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 有着悠


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只要我们主动地了解,积极
地搜集资料, 相信大家一定会更多地了解汉字.那么,在汉
字几千年的历史中,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去了解呢?让我们
一同走进课本的第85—9◆页的“阅读
材料”.

整体阅读,了解汉字文化
◆教师谈话:首先,让我们阅读“阅读材料l一7”,
具体地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吧.
◆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7”,想一想这7则材料分
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汉字的历史和文化的?
b.除了上述7个有关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外,你还知道
哪些?
c.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a.关于《汉字的演变》: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请学生说
一说演变的过程,教师可以再另找一两个汉字的 演变,让学
生进一步体会中国汉字演变的规律.
b.关于《甲骨文的发现》: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请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讨论.


c.关于《一点值万金》:先由学生自读,然后互相交流
一下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d.关于《街头错别字》: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出示的街
头标牌,说一说哪些字错了,并给予改正,然后 对自己的作
业本进行检查.(检查方式可以是自查,也可以是同学互查.)
e.关于《赞汉字》:学生自由读一读.
f.关于《书法作品赏析》:学生仔细观察两种字体 的不
同,说一说各自的特点,然后教师再出示其他具有代表性的
书法作品供学生欣赏.
g.关于《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1)教师谈话:这是一篇很有感情的文章,让我们认真读
一读,在遇到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主读文章.
(3)检查课后生字表中生字掌握的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注意将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画下来,多读几遍,认真体会作者热爱汉字的 感情.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点.
(6)学生将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抄下来.

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教师 总结:通过上面“阅读材料”的学习,我们不仅
增长了更多的汉字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更增进了 对


汉字的了解,加深了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大家在学习中有了
很多收获.
◆布置任务:下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方面的内容,制
定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
活动.

第八课时
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引语: 同学们,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
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
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
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a.自由组成小组.b .讨论活动内容;
c.制订活动计划;d.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
参加人员、分 工情况等;e.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
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看一看第84页.
◆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第84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
意?)
◆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a.指名读“活动建议”.
b.汇报活动的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历史和文
化”,可 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做
适当调整.)
◆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
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
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和资料的搜
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九、十课时
(说明:因为要进行社会用字调查活动,同时为确保活
动中学 生的安全,教师要有组织地带领学生走上街头,进入
社区,所以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十一、十二课

激趣谈话,明确任务
◆同学们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大家一定搜集了
不少关于汉字历史和文化的资料,在活动中一定有不少收获 .
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首先,请大家讨论
一下,你打算怎样汇报?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评点.
(说明:若学生提出合理的、科学的建议,教师可以予以
采纳;若没有,则按照如下建议进行.)

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小小展示台——汉字历史大揭秘
a.教师引导:同学们,汉字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
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其问有着许许多多动人的传 说.下面
请大家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拿出来和其他同学一同分享.
b.分组交流,共 享资料.学生在小组内由组长组织进行
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介绍,介绍完后,大家可以互相传
看.
(说明:学生提供的材料最好是多种多样的.如,有一般
文本的文字、图片的 ,有在网上搜集到的电子文本,也有口
头介绍的……)


C.全班汇报展示.由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
◆小小故事会——“一字之差”的教训
a.教师引导:正确使用汉字,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
是十分重要的.大家一定还记得 “一字值万金”的教训吧.其
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教训还有很多很多.通过前
一段时 间的活动,相信大家一定搜集到不少这样的事例吧.
b.组内互说,推选代表.
C.说说听完故事的体会和感受.
◆小主人在行动——我为规范用字出点力
a.教 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的综合性学习计划中,安
排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社会调查活动.大家是如何开展这 一活
动的呢?请每个组的组长汇报一下活动开展的情况.
b.组长汇报活动开展情况.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和评价.
C.教师小结,并提出展示社会调查成果的要求:
(1)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打算怎样汇报.
(2)然后进行合理的分工.
(3)在小组内进行预演.
(4)小组合作在全班汇报.

教师提示注意的几点.
◆展示的形式要多样.
实物类:书籍报刊、小型招牌广告、商标……


照片类:大型招牌广告、大型商品的商标、各种食物菜
谱、各种商品信息……
记录类:电视字幕、各种公文、信函……
其他.
◆展示的内容要全面.
不规范的字与规范字对比表.
简单的调查报告.
给有关部门的建议书.
有关部门的回信或答复书.
◆小小书法展——感受书法艺术美
a.同学们,中华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门特殊
的艺术.历来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喜爱.无论是古代,还是现
在,喜欢书法艺术的人数不胜数.在综合性 学习的活动中,
我们将举办一次书法作品展览.看,我们的教室被大家布置
成了书法艺术的殿堂 .大家可以自
由参观.
b.教师提出参观要求.
(1)参观时,注意言行文明,不要拥挤,不要大声喧哗.
(2)参观时,注意认真欣赏,了解各种书法艺术的特点.
(3)参观时,可以向班上有书法特长的同学请教练字的
方法.
C.学生进行参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总结回顾: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通过
认真拟订计划,积极参与实践活 动,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
了能力.希望大家把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
日常的学 习中去.
◆拓展延伸:这次综合性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对汉字的探
究并没有结束.有兴趣的同 学还可以继续探究汉字的相关问
题,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想一想自己最想探究哪些方面,
利 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搜集并阅读其他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 br>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
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 》等文章给学生.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
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介绍资 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课前搜集到的
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 br>像、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对地震的认识
与感受.
◆教师导人:是啊 ,地震是多么的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
了亲人,流离失所.1994年,当巨大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 br>杉矶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
我们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 与子》板书课题,齐
读课题.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自读课文
要求:
a.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
b.用“——”画出让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C.想想课文
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全班交流:a.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 ,重点记住“墟、
砾、颤”等字形.b.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默读课文,思考:a.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
一件什么事.b.读了课文有什 么感受.c.划出不懂的词语、
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全班讨论:a.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
事.b.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新词.
◆复习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自主读读课文,将 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
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小组内先试着回答一下.
◆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的原因,讨
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 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的变化.
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a.“在混乱中,一 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
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
心孩子会有危险.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


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 ,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b.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①从这里可
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时,以为儿子已经 死了,他感到极度伤
心,表现出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
亲那撕心裂肺的 喊叫声.②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齐
读.)
c.“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 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
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
坚定地站起身, 向那片废墟走去.”(①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
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
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 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
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
说的那句话. ②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
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d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
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 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①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 ,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
亲对儿子爱的伟大.②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
个信念在支撑这父亲——“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


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 .③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
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
位 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④
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可见父 亲对儿子深
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⑤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
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 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38个小时…….
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
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e.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 br>同学说过:“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
起.”(①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 任,他坚信父亲会
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
动摇.②儿子深深 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不论
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③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 br>这种坚定的信念终于让父子团圆.读一读父子之间的对话,
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
f .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
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 强有力的
话语——(生说).(①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
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 ,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
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


起.”)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质疑:a.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
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b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
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同桌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课后拓展,课堂练笔
◆想一想,阿曼达被埋在废墟中时,会想些什么,做些什
么呢?试着写一写.
◆阅读类似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18、慈母情深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
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
感.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 :同学们,我们刚学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
感受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进发出的巨大力量 ;在
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
习的这篇课文,将使你感受到母 爱的深沉.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展示资料,交流预习
◆ 简介作者.学生先介绍各自搜集的作者资料,然后教
师可作适当的补充.(梁晓声,当代作家.1979 年开始发表作
品,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其
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 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
字.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
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 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
奖.)
◆交流预习感受:课文主要讲什么?预习了课文后,你
有什么感受?
◆质疑: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呢?

中国将军-湖北省教育厅


东北电力大学就业网-知识就是力量演讲稿


三本学院-学习委员工作总结


四川外国语大学录取分数线-牛津大学校训


中国重点大学排名-新学期新目标作文


公务员考试题型-圣诞结歌词


新年钟声-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


网站规划书-教育技术学就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