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绝世美人儿
514次浏览
2020年10月07日 10:0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美国大使馆签证处-小学运动会广播稿

2020年10月7日发(作者:彭心宜)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1—1林海
第一课时 总第01节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广厦、伐木、综合、高不可攀、
盛气凌人、兴国安邦.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5'
1、我们学习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我国的内蒙古高原东部,还有
一条东北-- 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那里群岭起伏,森林茂盛,
生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副其实的林海。
板书:林海
2、释题:课题中的‚林‛指的是什么地方的‚林‛?‚林海‛又是
什么意思?
3、简介大兴安岭。
二、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生字。 20'(目标1)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及生词。
2、读准生字词,同桌互查。
厦sha不能读xia
酿niang不能读liang
3、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4、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10'(目标2)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1)试着说出分段依据(按照不同的内容分段)
(2)分段并归纳段意。
四、布臵作业。 5'
1、抄写生字词。

1



2、朗读课文。 (目标3)
教学反思:
1—1林海
第二课时 总第02节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5'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哪一部分内容?
为什么?
二、讲读第一段。 15'
1、读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作者来 到大兴安岭有什么感觉?这个感
受是怎样来的?2、指导感情朗读,读出亲切舒服之感。3、这段在全< br>文中起什么作用?(总述)
三、重点讲读第二段。 15'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岭的特点)
2、自读后小组讨论,大兴安岭的‚岭‛、‚林‛、‚花‛各有什么
特点。
3、讨论 、交流。4、学习本段中的修辞方法,先由学生总结,教师可
作适当点拨。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 用这些修辞方法可不可以?

2



5、老师范读,指导朗读。
7、小结:大兴安岭的岭温柔,林美丽,花鲜艳,给作者留下了深 刻
的印象,字里行间洋溢着喜爱与赞美之情,让我们怀着对大兴安岭的
喜爱与赞美,再读这段课 文(目标2)
四、结束语: 5'(目标3)

教学反思:





3























1---1林海
第三课时 总第03节
【教学目标】
1、能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事物和结合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
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蕴涵在文章里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5'
1、检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从那几方面写大兴安岭的景物
特点?
2、读句子,想想分别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再说说这样写号在哪里。
(1)这里是落叶松的海 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那时写的俏丽的百花,树干时银白色的。
(2)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轻松座山,白桦围裙,还穿着绣花
鞋。
二、继续讲读第三段。 20'
1、自读第三段,思考:
①为什么到了林场,‚我‛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

4



②如何理解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2、讨论、交流。
3、为什么说它的美与建设结为一体? (目标2)
4、指名感情朗读。
5、作者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个人思考后讨论交
流。(目标3)
三、总结、扩展。 5'(目标1)
四、试背第三、四、五、六自然段中的其中一段。5'
五、总结谈话。 5'
这篇课文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抓住景物的特点,
使作者产生亲切、 舒服之感。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发了作者对大兴
安岭、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当你们长大后争取去看看 ,亲身感
受大兴安岭的美丽和可爱。
六、布臵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照本文写法,写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林海

大兴安岭 林 景色美

名字悦耳 亲切舒服
与建设结为一体
作用大
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教学反思:

1—2 三峡之秋
第一课时 总第04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认读词语。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学会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

5



【教学过程】
一、导语: 5'
三峡像一副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交流搜集到的
关于三峡的资料。
二、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10'
1.易错的字 (目标2)
橘柚陡峭累累巨蟒荡漾光晕驳船摇曳谷壑清冽
2.词语解释
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累累:接连成串
摇曳:摇荡
宛若:宛如;仿佛。
谷壑:山谷,山沟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8'
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画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以读为主,读中质疑 (目标1) 10'
1、自主读书。要求:
(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
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自读释疑。
五、指导朗读。 5'
六、结束语: 2'
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三峡一天的美景,使我们认识到了三
峡不同时间的美丽。 (目标3)
作业: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教学反思:



6



1—2 三峡之秋
第二课时 总第05节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5'
1、长江,养育了炎黄 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
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 让我们继
续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2、板书课题。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25'
1、提出要求: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
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
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 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
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
(目标2)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
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
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 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
丽。 (目标1)
(3)中午重点写长江,写 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
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 中午的特
点:热烈。
(4)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

7



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5) 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
(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 ,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
宁静。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
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
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 秘。
三、朗读比赛。 (目标3) 5'
可采用推荐、指导、教师参与 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朗读,加上
及时的评价,使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再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
四、教学小结: 5'
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 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
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展开调查,并相互交流。
四、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早晨、中午、下午、夜晚
教学反思:

1---2三峡之秋
第三课时 总第06节
【教学目标】
1、 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
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的景色的及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色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内容。 5'
提问: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
2、景色的特点是什么?
二.探究学习。 20'

8



深入阅读课文,并讨论交流以下问题:(目标2)
1.本文在写景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并体会它的作用?
比喻:‚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 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
奔腾流去‛把长江比喻成巨蟒,表现出了长江宏大的气势。
拟人:‚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赋予长江以生机和灵性
2.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一天,正是中秋。‛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
三、朗读练习。 (目标1)5'
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哪个景物?你能读读吗?同学评议。
(目标3)
四、拓展学习: 8'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校园秋色》或者是《哈尔滨之秋》
要求进行细致的观察,写 出具有本地特点的秋天的景色。并能够运用
一定的修辞手法。写完后出示一两篇,进行交流。
五、教师小结: 2'
壮美的三峡让作者感慨万千,在这美好的团圆的夜晚,他思念着
没有回到母亲怀抱的亲人 。就让我们共同企盼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
抱吧!
教学反思:



1-3 九寨沟
第一课时 总第07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宛如、瀑布‛等词语。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初步了解九寨沟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及景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5'
同学们这是什么?(出示地图)今天我们从北 京出发,来到四
川北部的万山丛中,这里有几条神奇的山沟,九个藏族村寨坐落在这
片崇山峻岭 之中。九寨沟因此而得名,一进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
世界(板书:九寨沟)那么九寨沟是个怎样的童 话世界呀? 九寨沟是

9



中国唯一荣获‚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等两项桂冠
的旅游胜地。它以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 森
林、湖泊、瀑布组成神秘、奇妙的自然风光,被人们称为‚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齐读课 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九寨沟在哪儿?它
的名字是怎样来的?为什么会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呢?)这 些问题,
课文《九寨沟》向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大家认真地阅读课文。
二、初步感知课文。 20'(目标1)
1、听课文录音朗读,一边听一边思考上述问题。
2、读后交流。
(1)九寨沟在哪儿?
(2)它的名字是怎样来的?‚解释‚九寨‛、‚沟‛。
(3)它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这个问题是课文的重点,作
者作了详细的介绍。课文从哪里一直 写到哪里?为什么九寨沟能成为
旅游胜地,作者还用一句话作了概括的介绍,找出来,读一读。
三、教学生字、词。 10'
过渡:刚才大家通过听读、自读,解释了 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
更好地阅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地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目标2)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
3、钢笔描红。
四、播放课文录像。 2'
过渡:九寨沟是一个旅游胜地。在那里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
而且有许多珍禽异兽。下 面请同学们观看九寨沟的录像。看完谈感受。
突出‚神奇‛、‚童话世界‛。
五、整体入手,体味神奇。 3'
1、找出课文概括九寨沟特点的四句十六个字。(雪峰插云,古木参
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
2、再读课文,哪些地方分别描写了这些景色?
3、教师小结
4、布臵作业
教学反思:


1-3 九寨沟

10



第二课时 总第08节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九寨沟是一个童话世界。
2、学生通过读文和欣赏风景,体会到九寨 沟自然景观的美和四种动
物的特点,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能在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知道九寨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那里的人与动物和睦相
处,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九寨沟是一个童话世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5'
1.复习词语。
2.昨天 ,我们跟随着巴金爷爷,到九寨沟去浏览了一翻,在巴金爷
爷的眼中九寨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今天, 就让我们再次一同走进
这个童话世界、人间仙境去细细地品味。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0'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是描写九寨沟景色的?
2、请大家轻声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用( )
标出。 你最喜欢哪处景 物,体会一下句子的意思。交流:(1)湖泊
生说,自己读读这句,你有什么体会吗?什么是彩带般的沟 谷啊? 九
寨沟树种繁多,枝叶颜色多姿多彩,加上地势有高有低,光线有明有
暗,就形成了这 彩带般的沟谷。这就是九寨沟五绝之一的‚彩林‛谁
知道其它‚四绝‛是什么? (目标1)
过渡:你还喜欢哪种景物?说说你的理由!
(2)森林 说、读,你体会出什么了?
谁再来读读。你看你都让大家看到了这美丽,茂密的原始森林。
过渡 :谁喜欢瀑布?
(3)瀑布,说、读,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什么是白练腾空?银花四溅?
还会有什么样的瀑布?(宽、高)
真不错、看看吧!和你想的一样吗?(课件)
感觉怎么样啊?那就读出你的感受,试着背一背。
(4)师总结:九寨沟雪峰巍峨茂密的原始森林是那么多姿多彩,湖

11



泊宁静,绚丽,而瀑布而充满了动感,你感觉这里的景色怎么样? < br>(5)让我们去看看吧!(录像)多美的景色,把第三自然段连起来读
读,再背背你喜欢的句子。
三、第四自然段。 10'
1、我们一边欣赏 九寨沟迷人的 景色,一边向原始森林纵深处行进,
何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小游客们,我们已经进入了珍稀动物
经常出没的地区,会遇到哪些动物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四自然
段。 (目标2)
2、交流:抓住重点词语概括几种动物的特点,3、朗读、表演;
4、总结:小游客们,也许 我们会看到漂亮的金丝猴。也许我们会看
到正在奔跑的羚羊。也许我们又会看到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也许 我们
还会看到可爱的小熊猫。也许我们还会看到什么?
5、你还知道九寨沟里有什么珍禽异兽
6、老师已经找到了一些图片,请看。
也许,你会在哪看到什么样的牛羚在干什么?
也许,你会看到在哪里什么样的谁在干什么……
下面小组合作,看着画面说几句话,看谁会观察,会想象,会描述。
7、九寨沟真是一个巨大 的,天然的野生动物园,这里的异兽珍禽(板
书)为九寨沟增添了无限生机。
8、你们觉得这 里的动物生活得怎么样?为什么这么快乐?正像同学们
说的那样,九寨沟是人与自然和谐极处的生动见证 。
四、学习5自然段。 10'
1、刚才我们欣赏了九寨沟 迷人的景色,看到了九寨沟快乐的小动物
们,你能用几个词来形容这童话般的世界吗?
2、这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板书)
3、拿起书齐读第五自然段。 (目标3)
五、延伸。 5'
同学们,你们 喜欢这个真实的、活生生的美丽,神奇的童话世界
吗?你们想亲自去看吗?你们想赞美它吗?我师特别想 赞美她,
板书设计: 九寨沟
自然风光
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
异兽珍禽
教学反思:

12




1----- 3九寨沟
第三课时 总第09节
【教学目标】
1. 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
思想感情。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结 合在课外阅读和生活
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学习当小导游介绍九寨沟。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描写九寨沟美景所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
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当小导游介绍九寨沟的风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5'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九寨沟的动人风光,那谁能说说九寨沟的
名字是怎么来的?
过渡: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一起来欣赏介绍九寨沟的录象。
二、激情入课,整体感知。 5'
欣赏九寨沟风光录象,看完后谈感受。(指名回答)
突出‚神奇‛、‚童话世界‛
三、布臵导游任务。 5'
竞争小导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点名做导游不简单,首先要明确介绍什么,再弄清有何特点 ,最重要
的是要讲好特点。(结合板书)
过渡:下面就以第三段为例,看看大家的真本事。
四、细读第三自然段 。 10'
1. 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
看看文章重点介绍了哪几处景观? (目标1)
你最欣赏哪一处?可以说出你的理由或用朗读把你的喜爱之情传达
给大家。
2. 交流。相机多媒体出示各个景点的图片
弄清九寨沟中‚五花海‛、‚五彩池‛得名的两个原因。
弄清比喻,理解‚蔚为壮观‛的意思。

13



提倡学生用个人读、女生齐读、男生读、喜欢某个景点的齐读来表现
美文。
(目标2)
3. 自行准备,好后根据多媒体出示的多幅图片争当小导游,介绍喜
欢的景点,并奖励红星。
鼓励多讲景点,用自己的话讲景点。.
4.小结学法。
读——找——想——读——讲
五、小组学习第四自然段。 10'
1.布臵任务:根据前段学法,自由组合成小组,自学第四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要求:第四自然段介绍了哪四种珍稀动物?它们的特点分
别是什么?
2.交流,相机出示动物图片及简介资料
交流方法:组内补充,组际补充,其他人静心听意见。
相机解决‚珍稀动物‛、‚也许‛、‚憨态可掬‛、‚窥视‛、‚若无其事‛
等的问题。
3.导游解说比赛。 (目标3)
鼓励引进课外知识讲解小动物。
六、课外延伸练笔,显现学习成果。 5'
我们来为旅游公司写介绍九寨沟的广告语或导游词吧!
板书
介绍什么
九寨沟导游指南:有何特点
讲好特点
教学反思:



表达——谁不说咱家乡好
第一课时 总第10节
【教学目标】
1、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会作文的结尾紧扣内容、自然简结。
【教学重点】如何把文章写具体。

14



【教学难点】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 5'
同学们,这次习作就请同学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 .介绍的时候,
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
的传说,就 更吸引人啦.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
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 你们的介绍, 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
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经过
你 们的介绍,会使它成为有名的景点呢。
1、先在组内交流。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说给组里的同学听。
2、全班交流。 (目标1)
二、学一学。 5'
请同学们先读读习作要求,然后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这次习作要求有
几方面的内容。
1、教师指导归纳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要注意说清楚。
(2)要注意抓住景物特点。
(3)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
2、将想象的部分讲给同座听,请他提提意见。
3、全班交流,其他同学听后可以补充,说说从哪几方面补充。
三、写景物: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写出来。20'
四、改一改。 5'
1、把写好的家乡景物读一读,对照要求自己修改。
2、提示:(1)有无错别字和病 句。(2)是否按一定顺序写完整。(3)
想象是否合理,情感是否具体生动。(4)读后是否给人留下 深刻印象。
3、四人一组互改。 (目标2)
五、评一评。 5'
1、在组内交流一下自己描写的家乡景物,互相听一听,评一评,看
谁写得最完整。
2、小组长推荐组内同学,读一下自己的习作,大家欣赏。
3、教师推荐几篇有代表性的和大家交流。
教学反思:

2-1 朝三暮四

15



第一课时 总第11节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字。
2.了解‚朝三暮四‛的寓意,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
国语言的情感。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积累来源于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教学重点】
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读熟课文。理解寓言的寓意并与现实生
活结合起来。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5'
在我国古代文学殿堂中,有一支瑰丽的奇葩——寓言。我们对寓
言并不陌生,在上学期我 们已经学习了《南辕北辙》《滥竽充数》等
寓言,今天我们将学习寓言《朝三暮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0'
(一)读文识字。 (目标1)
1、师范读课文,生听准字音,做好标记。
2、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
3、出示生字词拼读。
4、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测读。
5、说明‚曰‛‚皆‛‚然则‛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6、齐读课文。
(二)练读课文。 (目标3)
1、师范读课文,生仔细听如何断句。强调读准字音。
2、学生试读课文
①自读;
②教读节奏(生个读,点评)——读准节奏
③生自由读——读出味道(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读
出情感)
④生竞读;点评。
三、精读课文,尝试翻译。 15'
1、学生根据书下注释试译课文。

16



2、提出疑难词句,共同解决。(生交流,师检测)
3、说故事(翻译)
四、发挥才智,探究寓意。 5'(目标2)
(一)这则寓言讲了什么事?
(二)猴翁一天内喂给猕猴的橡子总数有变化吗?
(三)那么‚众狙‛为何‚皆悦‛呢?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
喜。)
(四)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鼓励多角度)
(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
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 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
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
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朝三暮
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 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
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五、多读寓言,积累智慧。 5'(目标4)
搜集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背诵《朝三暮四》。
板书设计: 朝三暮四
朝三而暮
四 皆怒
朝四而暮
三 皆悦
教学反思:


2-2 相濡以沫
第一课时 总第12节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会讲这个寓言故事,了解‚相濡以沫‛的寓意,会用这个成语。
【教学重点】
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读熟课文,注意文言文的读法。

17



2.联系实际,体会寓意,能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寓意,能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5'
咱们学过很多寓言了,谁还记得什么是寓言?(指答)严文井
大师曾说过‚寓言是一个怪 物,当它走过来时,却突然变成了哲理,
严肃认真‛。在《相濡以沫》这个寓言中蕴涵了什么哲理呢,让 我们
来学习这则寓言!(板书‚相濡以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0'
1、请同学们出声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谁想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同学互相评价。(目标1)
3、老师来读一遍课文,大家 一定要认真听,尤其要听准老师读文时
的节奏。教师范读,注意断句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
湖。
4、学习生字:濡 沫 涸
三、默读课文,自主解读。 20'
1、默读课文,利用文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词义,解读文意。可以
同桌小声商讨。 (目标2)
2、有没有不能解决的词句?提出来全班交流一下。
3、你认为哪些词句翻译比较重要。
4、谁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四、再读课文,感悟寓意。 5'
1、你对‚相濡以沫‛怎么理解? (目标3)
2、你认为哪些词能说明‚相濡以沫‛的意思?(同甘共苦、生死与
共)
3、这两条鱼‚相濡以沫‛的情景确实感人,但是在这种窘境当中,
他们心中更向往的是什么?
4、从这篇寓言当中,你都受到了哪些启示?
作业:
背诵《相濡以沫》。
查找资料了解下面寓言故事的内容,并了解其寓意。
杞人忧天 塞翁失马 画蛇添足 铁杵磨针

18





2-3 买椟还株
第一课时 总第13节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买椟还珠‛的寓言故事,并了解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多角度探究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5'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文言文,今天老师就来看看同学们
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 学会《买椟还珠》这篇短文。
二、检查预习 。 5'
1、学生自己读课文,检查断句。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 珠玉,
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2、纠正字音:辑 玫瑰 认识生字,指导书写。 (目标1)
三、指导自学,提出自学要求。 10'
1、读熟课文,借助书下注解,理解文意。
2、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
四、全班交流,理解文章内容。 (目标3) 20'
1、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其:代词,他(楚人)。
2、熏以桂椒。是‚以桂椒熏‛,‚以‛是‚用‛的意思。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其:代词, 指楚人。而:文言虚词,这
里可以翻译为‚却、可是、但是‛。
3、全文意思是:楚国有一个 专门卖珠宝的商人去齐国卖珠宝,为了
让珠宝畅销,特地用名贵的木料制作了一个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 饰
得非常精致美观,用桂椒香料将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把珠宝装在

19



盒子里面。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
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商人。
4、理解:郑人为什么会‚买椟还珠‛呢?
那个郑国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 丢掉了真正有
价值的宝珠。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像这位‚买
椟还珠‛的郑 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
5、背诵课文。 (目标2)
五、布臵作业:
1、了解韩非的资料,查找相关文章
2、读一读,背一背书后古诗
板书设计:
买椟还珠
楚人 精心装饰
郑人 买椟还珠
教学反思:


表达——学习转述
第一课时 总第14节
【教学目标】
1、了解转述的意义,初步掌握转述的方法。
2、清晰、流畅地转述别人的话,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在表达活动中学会认真倾听他人说话,培养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增强责任感。
【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抓住要点,有条理地转述别人
的话。同时让学生明确养成倾听习惯的 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会怎样抓住要点,有条理地转述别人的话。
【教学过程】
一、了解转述的意义。 5'(目标1)
1、谈话引入。
昨天放学的时候我说了一个通知,谁还记得我是怎么说的吗?(出示
小黑板通知内容)回家后你是怎么和家长说的,谁来给大家学一学?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把话转达给别人的情况,这叫捎口信,

20



也叫做‚转述‛。这就是我们这次表达的主题。(板书课题:转述)
3、你在生活中转述过别人的话吗?说一说。有没有转述错误的时候。
4、小结:看来转述不 当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有时还会出现更严
重的后果。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啊。
二、弄清转述的目的,明晰转述的方法。 20'
1、转述就是要听他人说话,并能准确地转达言语的主要意思。
2、那么要想把话准确地转达给别人,该注意什么呢?
(1)出示小黑板,学生自读。
(2)在小组内交流转述的方法。 (目标2)
(3)集体交流归纳转述的方法。板书要点(听清楚、不打断)
(4)当对方需要你转述的内容很多时,记不住怎么办?
(请他再说一遍,抓住要点) (5)看课前通知的内容,比如这个例子当中我们都要记住什么内容
呢?(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
(6)小结:我们只有正确掌握转述的方法,才能准确的进行转述。
3、小游戏‚打电话‛。
你打过电话吗?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打电话‛的游戏。
(1) 宣布游戏规则。我把话只说给每组的一个同学听,然后先传给
同桌,依次往后传。注意 传话时只能说一次,而且不能让他人听见。
最后一名同学快速的跑到前边来。比一比,哪个小组传得又快 有准确。
(2) 游戏开始。
(3) 请最后的几名同学依次大声的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并出示
相应的传话内容。
(4) 评议。说说哪个小组传的好?为什么?
(5) 小结:转述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认真的听,还要把内容( 说明白),
做到清晰、准确、完整,这样才能确保转述的成功。知道了吗?
三、巩固联系,落实目标。 10'
辅导员有一个重要的通知,让我传达给大家,请你认真听仔细了。
1、师念通知。 (目标3)
2、听清楚了吗?可是咱们班的***请假了,没来上学,谁能把这个通
知转告给他呢? 3、先不要忙着举手,想一想,我刚才通知的内容,先在心;里说一
遍。实在记不住的可以看一下小 黑板上的内容。(出示通知内容)
4、同桌互相扮演角色说一说。

21



5、汇报交流。
(1)请三组同学汇报。
(2)评议哪个小组说的最好?
(3)总结:我们在转述的时候,除了把通知说清楚外,还要有礼貌,
注意场合和称呼。
6、师扮演请假的同学,学生再说一说。
四、总结: 5'
刚才同学们转述得非常的好,还帮助了同学。在生活中,除了转
述通知外,转述的内容还 有很多。只要同学们掌握转述的方法,就能
够很好的完成转述的任务。
教学反思:



3-1 有的人
第一课时 总第15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4个生字,学会6个字。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了解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5'
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著名诗人臧克家老先生却因病离开
了人间。(出示幻灯片 3)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
出 的大诗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 和《罪恶
的黑手》等,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
新中国诞生后, 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的人》
便是他这类诗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 迅逝世13周年而
作。

22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0'
1、现在我们播放朗诵带,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注意诗歌的朗读节
奏和重音。
(播放视频文件)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注意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
3、鲁迅简介:
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先回顾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 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
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 泰博爱思
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
工作,希望用以 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
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等 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鲁迅先生的作品?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 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
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
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
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 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
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 br>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
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 刻思考。
4、思考讨论: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 确: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以鲜明
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第二部分(第 2、3、4节):从两种
人对人民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
生。 第三部分(第5、6、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
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 深厚感情。
三、再读课文。 5'
(1)这首诗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吗? (目标1)
(2)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能准确读出来吗?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让

23



学生读,师指导书写重点的生字。 (目标2)
四、挑战朗读,启发个性化理解,适时点拨 5'
(1)谁敢跟我比赛朗读?光有自信 是不行的,我读了十多次,而且
有我自己的理解,现在就比对你们不公平。给你时间,试着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把你的见解写在书边的空白处。
(2)这首诗写了拿几种人?鲁迅属于哪种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
情?
(3)再做准备,比赛朗读。
五.你认为作者哪儿写得好,值得你学习。生讨论交流。5'
教学反思:


3---1有的人
第二课时 总第16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大体把握诗歌的大意,体 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惩恶
扬善的思想,并受到这种思想的感染和激励,愿意以文中歌颂的一 类
人为榜样,追求美好的理想。
3、学习对比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
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 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
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5'
1、指名朗读诗歌。
2、说一说初读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二、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根据学习建议进行小组合作学习。5'
1、明确学习目标:(齐读一遍)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诗歌,你们能不能先谈谈你准备怎样学
习这一课?
3、师:老师给一些学习建议。

24



学习方法:1、合作学习 2、对比朗读
学习建议:
第一步:组长和组员讨论决定选感兴趣的一、二节学习
第二步:组员们分头独自学习,重点学习:
(1)理解诗中含义深刻的字词。
(2)发挥想象:诗中写了两类人,你可以说说你在朗读诗句时由此
的联想:我由此想到了 什么人?
(3)谈谈你的感受或启示。
第三步:组员们合作讨论感兴趣的话题,准备汇报。
建议汇报时多用这样的句式:我们组学习的是诗歌的是第 小
节,我觉得……我发现……我是这样理解的……读这句诗,我想到
了……
三、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0'
1、 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目标2)
(2)思考问题:这一节诗有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如何理
解它们的含义?
第一个‚活‛指肉体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活着;第一个‚死‛
指精神的死亡,第二个‚死‛躯体的 死亡。
2、 比较学习诗歌第二、三部分 (目标3)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思考这两部分在内容上有什
么联系?
互相照应,2、3、4节分别照应5、6、7节。
(2) 这首诗使用了一种很典型的表现手法,那位同学看出是什么?
这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2、3 、4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每
一节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 民群众的态度;5、6、7节
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
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的人的称颂。
(3)这几节诗中有几个句子出自鲁迅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找 出来并
说说出自鲁迅的哪一首诗?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有的人俯下身
子给人民当牛马‛《自 嘲》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野草 题词》
作者借鲁迅的诗来表现鲁迅的高尚品质(出示齐读)

25



(4) 这两种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A:(1)‚把他摔垮‛ ,即打倒、推翻之意。(2)‚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3)‚他们的下 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
裂、遗臭万年。
B:(1)‚永远记住他‛。(2)‚到处是青青的 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
被传颂,被延续。(3)‚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
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
四、再次品读诗歌 5'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目标1)
五、课外延伸 5'
1、迅速默读全诗,体会:‚有的人‛究竟指哪些人呢?
2、既然文章主要是纪念鲁迅,那么把诗的题目改为‚鲁迅赞‛或者
‚纪念鲁迅‛好不好?
教学反思:


3----1有的人
第三课时 总第17节
【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2.学习对比写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诗中对比的写法。
【教学难点】诗中议论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5'
1.摘录臧克家《关于短诗〈右肘人〉》:
在旧社会里,我们看惯了这样的事情: 大至官僚,小到乡绅,残
害压迫人民,坏事做绝,罪孽深重,却妄想‚流芳百世‛,到处竖起
‚ 泽被乡梓‛‚德高望重‛一类的‚功德‛碑,把自己升为万古不朽
的‚伟人‛。
《有的人》写于……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
2.说一说诗文的主要内容。
二﹑新课. 10'

26



l.借鉴吴玉章同志1961年 6月11日为《革命烈士诗抄》题词‚言
炳丹青,德配天 地,功昭日月,行作楷模‛引入
2.板书课题,配乐,指名读全文. (目标3)
3.抽读课文并正音:臧(zāng)摔(shuāi) (老师对朗读速度、
节奏、语调的讽刺与赞颂,情感的爱与憎予以指导)
三、检测填空. 10'
a.《有的人》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为____,怀着的---- 的情
感写的。 (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对鲁迅先生崇敬)
b.题目不直接写作‚纪念鲁迅‛,而叫做《有的人》,其理由是
____ (课题更含蓄,便于对比突出主题,将鲁迅精神加以提炼、引
伸,让读者获得深刻的教 益。)
C.用诗句填空。‚有的人‛在诗中一指____的人,一指的人。你
喜____欢一种人。鲁迅 属于____一种人。 (最佳选择是第二节中的
2、4行。) (目标1)
d.‚纪念鲁迅有感‛中的‚有‛是意思,‚感‛是____的意思。
诗中表达感慨用的表达 方式是(引起、感受、感慨,议论)
e.通篇采用手法,褒贬鲜明,但重在____。作者从鲁迅生前____,
故后____这两点来表现 他的伟大。 (对比,赞颂,为人民奋斗牺牲
而从不想到个人,人民热烈纪念他)
四、阅读研讨。 10'
(1)限时默读。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读每
节诗的后两行)
(2)同桌互相听读。(针对以上问题互议,互谈)
(3)表情朗读。一人领全班合,齐读上面板书的有关内容。(注意
激发颂扬情感) 问: ①为什么说有的人死了还活着? ②谁以‚野
草‛自比?有何含义?‚地火‛又指什么?‚等着地下的火烧‛表现
出一种 什么精神? ③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
的野草‛? ④上面已经写出了对鲁迅的纪念,如果就以此成篇行吗?
(4)个别读。(带着下列问题)读每一节诗的前两行。 问;①诗中
给我们刻画了另一类鲜明的形象,与前一种人有强烈的反差,这叫什
么写 法?其作用是什么? ②这首诗从哪几方面把两种人进行了对
比?诗的2—4节同5—7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呼应 的? (学生抢答,
教师归纳)(目标2)
(5)让男生(或女生)带着讥讽、诅咒的语调朗读以上 有关诗行。

27



(6)精读2—4节,再次体会对比的作用。 问。 1.你怎样理解活着
的人已经死了这一句中的‚活‛和‚死‛字?它指现实生活中的哪些
人? 2.为什么说‚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3.
(展开联想)请联系中国近(现)代史,举一例说明‚他活着别人就
不能活的人‛下 场如何? 再举一例说明‚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
活着的人‛得到人民怎样的拥戴和回报?
(7)背诵全诗。参看板书。
五、揣摩运用,处理课堂练习 5'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2 跌倒
第一课时 总第18节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诗歌的节奏。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诗歌的节奏。
【教学难点】
感悟本诗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5'
1、板书课题:跌倒。
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什么时候跌倒过?

28



3、理解‚跌倒‛的含义:(1)摔倒了;(2)遇到挫折了。
二、初读感知。 10'
1、范读《跌倒》。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小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有困
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认读生字:滋 润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并用它们组词。
4、说说你在预习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5、质疑并适时解疑。
6、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7、我会说:
美丽的落叶对风说:‚ 。‛
滋润的雨水对云说:‚ 。‛
静谧的夜晚对太阳说:‚ 。‛
三、朗读感悟. 10'
1、创设情境:如果你说是风、云、太阳,你怎么面对跌倒?
2、指导有感情朗读。(师读、指名读、生自读、小组读、展
示读)
3、背诵这首诗,看谁先背下来。
四、实践活动. 10'
1、借助课文诗句进行想象,小组全作读诗。
2、师生评价表演情况。
五、指导写字:滋 润 5'
先观察字的特点,再临写,最后评一评。
六、拓展活动.
课外阅读诗歌,开一次诗歌朗诵会
教学反思:

3---2跌倒
第二课时 总第19节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明白人在遇到挫折、遭遇困境的时候,
要勇敢坚强,只有重新开 始,坚持奋斗,才能战胜困难,走出困境。

29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小诗。
【教学难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5'
1、同学们,你们一定读过很多儿童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诗歌《跌
倒》。板书课题。
2、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二、朗读感悟。 10'(目标1)
1、感悟诗歌情境,用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2、朗读全诗,说说读后感。并结合图体会。
3、教师用自己的感情朗读来感染学生,感动学 生,为学生提供可资
借鉴和模仿的‚声音形象‛。
三、创设情境,体会诗意。 20'(目标2)
1、诗中都写到了什么事物跌倒了,跌倒以后都带来了什么?
风——美丽的落叶;云——滋润的雨水;太阳——静谧的夜晚。
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落叶什么样?它会对树根和大地说些
什么?
3、云什么样子?雨水会对云说些什么?
4、太阳什么样?太阳会对静谧的夜晚说些什么?
5、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把自己的感情融进来。
6、根据前面的诗句,自己试着写一句诗。
格式: ----------------,跌倒了
才有了-----------------------------。
7、说说生活中,你什么时候曾经跌倒过,你是怎么面对这次挫折的?
8、‚最美丽的姿势‛是什么样的?以后遇到挫折的时候,你怎么站起
来?
四、品味语言,诵读积累。 5'
1、诵读积累。
2、举行小组诵读比赛。
五、语文实践活动——儿童诗歌朗诵会。
教学反思:


30




3-3 高尚的行为
第一课时 总第20节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
1、课堂辅助课件。
2、同类相关文章(辅助阅读)。
【教学过程】
一、情感导入。 5'
1、在我们身边 常有些残疾人,你了解他们吗?你理解他们的需要吗?
你知道关爱残疾人,关爱弱势群体是一份美好的情 感吗?今天让我们
共同体验一下他们的情感生活。
2、齐读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3、以个人为单位汇报自己学习目标。确定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20'
1、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共同来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
3、检查预习。检查字词预习情况、及课文阅读情况,及时纠错指正。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收获。(注意强调正音字和区别字)
4、分自然段,指读课文,订正学生的错误读音。
(目标2)
5、默读并思考:读懂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整体感知。 10'
1、在小组内互相考生字,掌握生字认识情况。
2、出示生字全班认读。
3、师指导书写。 (目标1)
4、通过读文,你的收获是什么?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什么?让学生练
习概括。

31



四、作业 。 5'
1、书写生字。
2、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教学反思:

3-3 高尚的行为
第二课时 总第21节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同学之间不能欺凌弱小,歧视他人,而是要
有同情心,见义勇为。
3、学习本文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卡罗纳是怎样用爱去温暖科罗西的心。
【教学难点】懂得为什么老师宽恕了四个淘气的肇事者。
【教学过程】
一、引入。 5'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高尚的行为》一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们要共同完成以下学习 目标;出示学习目标。(板书学习目标:读
文悟情知做人)
二、新课。 20'
1、师:一件什么事让作者认识到卡罗纳是怎样的一个人了?请同学
们默读课文:然后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是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2、卡罗纳的高尚行为表现在哪里?(生自由答,师补充)
3、卡罗纳替科罗西承认错误,科 罗西到底惹什么祸了?(被人欺辱
他,他实在受不了才拿墨水瓶打弗朗地,终是打在了老师的胸前)
4、那我们一起看看同学们怎样欺辱科罗西的?
听老师读课文第2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了那些
人物?他们各有什么样的表现?你如何看待他们的所作所为。(生交
流)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汇报学习成果)(指导朗读)
(目标3)
5、在忍 无可忍之下,科罗西抄一个墨水瓶狠狠朝弗朗地的脑袋砸过
去,弗朗地一闪,墨水瓶正好打在老师胸上接 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读课文4~10自然段。

32



6、卡罗纳站起来替科罗西认错,此时科罗西心里会怎么想?
让我们怀着对卡罗纳的赞美的语气读一读4~10自然段。
7、老师相信卡罗纳的话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8、科罗西认了错误了吗?谁能凑一凑科罗西的话。
9、当得知事情的真相后,老师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呢?
10、指导朗读20、21自然段,体会老师的严厉。(朗读)
11、老师赞美卡罗纳‚你的心真美!‛让我们一同赞美卡罗纳吧!引
读。 (目标1)
三、练习。 10'
1、是谁让老师宽恕了那几 个肇事者?卡罗那到底跟老师说了什么?
老师才‚宽恕‛了那些欺负科罗西的学生?
(同桌说一说)(全班交流)(课后写在练笔本写一写)
2、总结谈话:同学们都有一颗宽容 、仁爱之心,让卡罗纳这种不欺
负弱小,有同情心的做法永远留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又做一个讲文明、< br>懂礼仪的人吧! (目标2)
四、检测:你和同学发生过矛盾吗?学了这篇课文,你今后打算怎样
做?5'
教学反思:


3--3 高尚的行为
第三课时 总第22节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学习卡罗纳宽容、善良的优秀品质。
3、能按要求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学习卡罗纳宽容、
善良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学习文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5'
1、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认读。
2、指名读课文,说一说你的收获。
二、新课。 20'

33



(一)通读课文,质疑交流:
1、自由提问。
把自己还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内交流,
仍无法解决的提出来班内交流。
2、归纳问题。
问题主要有两类:
(1)卡罗纳是怎样一个人?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科罗西受欺负的时候什么心情 ?当卡罗纳承认的时候科罗西又
是什么心情?最后科罗西回怎么看卡罗纳?
3、选择问题进行理解性阅读。
教师引导:你认为哪个问题重要,就带着这个问题学习,可以和
小组同学讨论。 (目标2)
4、班内交流。
鼓励学生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发言要言之有序,言之有
物,其他同学予以补充。
5、说一说你怎么看文中的卡罗纳。(不要求整体划一,要体现自己的
感受。)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组织朗读练习和比赛。同桌分工,一个读一个评读,然后参加班级朗
读表演赛。 (目标1)
三、巩固生字,完成练习 。 5'
用部首查字法查带点字。查找后全班交流,同桌互评。
四、组织讨论。 10'(目标3)
1、说一说。结合P25‚思考与交流‛中的问题,谈一谈自己对两个
问题如何理解?
读后小组交流,然后推选代表发言。
2、想一想:读课文怎样提问题?畅所欲言后总结出读书提问题的方
法。
教学反思:


表达——为他(她)‚话‛像
第一课时 总第23节
【教学目标】

34



1、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练习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作。
2、锻炼通过事例写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来进行人物外貌描写。
【教学难点】能通过平凡小事展现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猜人物游戏) 5'
多媒体依次显示哈利波特、本班一名 同学及本校校长等学生比较
熟悉的人物的外貌描写片段,让学生根据描写猜人物。教师引导学生
在游戏过程中注意人物的特征。
1、你知道以下文段描写的对象是谁吗?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①他,有张消瘦的面孔、膝盖骨突出的膝盖、乌黑的头发和双翠绿的
眼睛,戴着一副用许多透明胶带粘 在起的圆框眼镜。他对自己的外表
最喜欢的就是额头上那道闪电似的淡淡的疤痕。
明确:哈利波特。
②同学
③校长
2.为什么你能猜对?
明确:以上片段描写抓住了人物的特征。如额头上那道闪电似的淡淡
的疤痕‛ ‚鼻梁上
3.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二、什么是人物的外貌描写 (目标1) 2'
对人物 的长相体态、衣着打扮、神情等的描写,就是人物的外貌
描写。描写外貌就像给人画像或照相,使读者一 结识个个活生生的逼
真的人。因此,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有效的人物外貌描写,不仅
可以使 读者一看到个个具体的人,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看到所描写
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有人说:‚外貌是 理解人物的钥匙。‛学好人
物的外貌描写对写好记叙文很重要。明确:以上片段描写抓住了人物
的特征。如‚额头上那道闪电似的淡淡的疤痕‛。
三、回忆以往学过的课文,有哪人物的描写给你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模仿课文例子进行口头作文,用几句话向别人介绍一位老师的外貌。
5'
四、在口头作文的基础上进行练笔。(目标2) 20'
请在班内选择位同学为描写对象,对其外貌进行描写,字数在100字

35



以内。描写中不得出现该同学姓名。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写作。
2.选择部分学生习作,利用实物投影仪显示。(教 师在选择的时候应
有意识地选用一些存在明显问题的习作,这样的作文修改更有意义。)
3.师生讨论修改,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注意引导学生留意以下方面的
问题:
(1)有没有错别字?
(2)语句是否通顺?
(3)是否言之有序?
(4)有没有写出人物的特征?
(5)如何才能写得更形象生动?
五、思考: 5'
如何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请大胆说出你的看法!
1.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2.教师把学生的看法利用幻灯投影出来。
(1)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特征。
(2)按一定的顺序描写。
(3)可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
(4)注意在描写中体现作者对人物的感情倾向。
六、游戏——猜猜这是谁。 3'
1.请运用同学们归纳出来的写作技巧,自行或同桌交换修改习作。
2.全班同学分为两组,每组选出一名公证人。
3.在公证人的监督下,根据学生习作进行‚ 猜猜这是谁‛的游戏,要
求在限定的时间内抢答,猜对人物数目最多的一组获胜。
4、学生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写一位你生活中熟悉的人,也可 以写书中和电视里看到的人物,
还可以写自己大胆想象出来的人。通过一两件事说明为什么这个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反思:



综合学习活动——关注身边的人

36



第二课时 总第24节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掌握一些活动策划、组织的方法,掌握一些整理信息材
料的方法。
2、练习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成文。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将关注的目光由明星、英雄、大人物投向
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事例能写出人物的不平凡一面。
【教学难点】说真话,选择印象深刻的事例来写。
将所搜集材料整理成文。
【课前准备】
课前布臵学生去了解身边的亲人、邻居、朋友。鼓励其与所要了解的
对 象进行交谈。将所获资料整理成卡片形式,待课上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5'
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许许多多的普通人,有我们的亲戚、朋友,
有我们的老师、同学…… 与他们的结识交往,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更激起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就以‚关注身边的人‛为 主题开展
一次综合学习活动,相信你们会在这次活动中有很多的收获和快乐。
二、交流资料: 10'(目标1)
1、明确交流要求:
表达要有条理、有重点;
有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2、以各种形式交流‚成果‛
3、教师小结。
三、整理成文: 20' (目标2)
1、把自己经过搜集、整理的材料整理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2、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在写作中的疑问。
四、小结: 5'
希望同学们以后关注身边的人,能够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并
且能够记录下身边感兴趣的人。 (目标3)
教学反思:



37




4-1月光启蒙
第一课时 总第25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13个生字,并借助词典理
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思路。
【教学难点】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5'
1.介绍作者孙友田。
2.同学们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 样一
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
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 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
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 那些明快、
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
王国。
3.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 《月光启蒙》(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指导. 20'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目标1)
(2)指名读,注意轻声(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凤、凰、
嫦、荆、帐)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
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智慧得以初步开发。
混沌: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
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交流
第一段(1~3):写 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亲的歌谣使‚我‛懂
得了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

38



第二段(4~8):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 猜谜语,
启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9~9):写母亲是启蒙老师,为‚我‛飞向诗歌王国奠定了
基础。
4.质疑问难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0'
1.提示自读要求 (目标2)
多么不可思议: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母亲都用了哪些方
式对我进行启 蒙教育?让我们认真通读课文,根据有关内容归纳:(学
生自由读书,尝试概括)
2.交流主要内容:
(1)学生发言,随机评点: (板书:唱民谣 讲神话 唱童谣 说
谜语)
(2)提示其中的重点内容:
在这些启蒙方式中,作者重点回忆了什么内容呢? (学生迅速浏览
课文,作出判断;教者确定并在‚唱歌谣‛、‚唱童谣‛下加着重号)
四、小结: 5'
本文所回忆的是一段关于‚启蒙‛的往事,而且是‚月光‛给了作者‚启蒙‛。那么,月光能给作者什么样的启蒙?又是从哪方面启
蒙了作者?
教学反思:

4—1月光启蒙
第二课时 第26节
【教学目标】
1.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
亲终身 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亲近语言,感受母亲在美妙月夜下启蒙儿子的浓郁亲情,体会作

39



者对已故母亲的感激、爱戴和怀念。
【教学难点】
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
得好好体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5'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煤矿诗人孙友田的《月光启蒙》,
齐读课题。
2.(屏幕出示句子‚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谁来读读
文章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勾起你怎样的回 忆?交流齐读
3.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保留着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孙友田童年
的夏夜又是如何 美妙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踏着月色,走进他们家的篱
笆小院,共同去体味在他记忆深处那永远美妙的童年 夏夜。
二、精读课文.
1﹑(显示画面:月色中,孩子依偎在母亲怀里)5'
教师范读第一小节(显示第一小节内容)
这就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在夏夜淡淡的月色中,篱笆
小院就是如此温馨,如此美妙,(显示填空)而
的情景(学生说,教师板书),更是令作者难忘。
2.朗读体会唱歌谣 . 15'

40



洒满月色的篱笆小院里就只有‚我‛和母 亲,母亲搂着‚我‛,
给‚我‛唱那动听的歌谣。母亲是怎样唱歌谣童谣的,从中你能体会
到什 么呢?自由读书上的两则歌谣。(显示歌谣)
(1)指名朗读,当他在读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学生读歌
谣。
(2)评评看,会评价也是会读书的表现。(师生点评)
(3)这两节究竟应该怎样读?( 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
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
她那芳香的音韵。)出示在歌谣上方。
‚轻轻的‛,指名学生轻轻地读,像什么呢?三月的和风,小 溪
的流水。(指名读这段话)读这段话还要怎样读?
‚深情地‛,母亲唱这些歌谣的时候,为什么要深情呢?你能
不能朗读读出母亲的爱?(指名读男生)
‚甜甜的‛ ,母亲的声音还是甜甜的,我们还是交给女同学读
吧。还有谁也能这样甜甜的,深 情地、轻轻地读读呢?(先指名读后
齐读) (目标3)
(4) 师引读:(显示第二小节)在月光下,我们的篱笆小院飘
满了那――(芳香的音韵),那是母亲在――( 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
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5)现在知道怎样读这两首歌谣了吧?能像一位母亲一样来读
给我们听吗?(学生读)
(6)母亲想通过歌谣告诉孩子什么呢?(师生交流)

41



a、 母亲很勤劳b、向往美好生活
3.妈妈白天非常劳累,但还要在月色下给孩子唱歌、说明什么?
(为孩子,甘愿付出一切) 15'
她希望什么?(希望孩子们热爱生活) (目标2)
能体会吗?
(1)那时,我们的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读到这儿你
会奇怪吗?为什么母亲这样勤劳,生活却还是清苦的呢?你能找
到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
(出示: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齐读
这句话中两个‚长‛有什么不同吗?(生长产生)这里不生长
粮食,却流传什么?
( 2)是的,千古黄河,勤劳的人们总是满怀希望地耕种,可由
于土壤、气候等问题,收成不佳,但歌谣却 从黄河故道中流传下来,
聪明的母亲一听就会,会那么多歌谣,通过传唱—— 这句话你懂
吗? 混沌 :糊里糊涂,什么也不懂。豁然开朗 一下子就明白了。
明白了什么呢?(开始要懂得爱什么,要喜欢什么)
(3)总结:母亲通过 歌谣传递着她对‚我‛深深的爱,同时也
把她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爱传递给‚我‛,在她的歌谣声中, 我开
始懂得要爱什么?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教学反
4----1月光启蒙

42



第三课时 总第27节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母亲的特点,感知母亲启蒙的方法。
【教学难点】亲近语言,感受母亲在美妙月夜下启蒙儿子的浓郁
亲情,体会作者对已故母亲的感激、爱戴 和怀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5'
1﹑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
2﹑指名读课文,说一说上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新课。 10'
过渡 :慈祥的母亲,唱完歌谣讲故事,她让我陶醉在月色里,陶
醉在故事里,想象的翅膀也越飞越远,而此时 ,母亲讲完故事,又开
始唱那风趣幽默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高深莫测的夜空引到充满
情趣 的人间。
(1)出示: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
一尊玉石雕像。 明月已至中天说明夜深了, ‚玉石雕像‛看过吗?
形容一下。为什么把母亲比作‚玉石雕像‛?(美丽 、圣洁)读出来,
指名朗读。

43



(2)美丽圣洁的母亲教给我的这些童谣琅琅上口,指名读第一
则。 刚才老师看见有人在打节拍,我们一起来打,一边打节拍一边
读(击掌法)。
(3)母亲的谜语我解得开吗?这时,是母亲,再一次使我那颗
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4)如果现在你就是文中的‚我‛,在这浓浓的月色里,你享
受着夜的宁静
与清幽 ,享受着这如水的月光,月亮吐洒着它的清辉,洒在我们
的篱笆小院上,也洒在妈妈的身上,我们就依偎 在妈妈的怀里,听着
她那甜甜的歌声,引人遐想的神话故事,风趣幽默的童谣,启发思考
的谜语 ,这该是多么美妙的夏夜啊!
三.讨论。 10'
孙友田已经是颇有名望的诗人、作家,此时再回想当年的情形,
再细细地回味回味,母 亲到底给了他哪些启蒙?仅仅就是(指板书)
这童谣歌谣,故事和谜语吗?
(1)出示:‚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这么有才华
的大诗人、作家却说母亲,这个连字都不认识的农村妇女 是他的启蒙
老师,为什么?自由读这段话。(目标2)
(2)也许母亲并不知道她的歌谣对于 ‚我‛来说是那么重要,
她只是把对孩子最朴素、最纯洁的爱全部给了‚我‛。母亲识不识字
已 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面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44



读了课文,当我看到这位在月光下不顾劳累给孩子唱着歌谣的母亲,
我从心底里被感动了。让老师和你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段,好吗?
师引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因为是母亲――是
母亲――是母亲――
(3)这一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现在你知道文章为什么以
《月光启蒙》为题了吧。 (目标1)
四、感情升华。 10'
1.正因为这月光下的启蒙教育影响了作者的一生,所以文章以
《月光启蒙》为题,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感 激和怀念。(板书)通过此
文在告诉我们:虽然我的母亲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但她
却 ――虽然我的生活贫穷而清苦,但我的母亲――虽然我的母亲不认
识一个字,可她――
2.在你们的眼里,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1)勤劳的母亲、聪明的母亲你能联系课文说吗?(学生读课
文)
(2)善于和孩子沟通的母亲;非常爱自己孩子的母亲;这是一
位望子成龙的母亲……
3.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令作者骄傲、自豪的母亲! 然而,时
间的车轮无情地碾碎了母亲的 青春。我个子高了,母亲的脊背却弯了;
我长大了,母亲却老了;生活好了,母亲却感受不到了。其实这 篇文
章在入选我们课本时省略了一个部分,他告诉我们孙友田在怎样的时

45



刻写下了这样的文章,在这里,我想读给同学们听一听,也许听完后
你会有另一份感动。(出示原文,师读)
五、真情流露 5'
1.同学们,母亲给了作者无私的爱,回想起母亲,作者充满了
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他认 为‚是母亲为我开启了文学的大门‛,所以
他特别感激母亲。
2.母爱是永恒的话题,世界上 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在你成长的
历程中,母亲给了你哪些帮助?此时,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写下来。放学后就去对你的妈妈说或者将你写的给妈妈看。
板书设计: 月光启蒙
难忘 感激
母爱
教学反思:

4-2 窃读记
第一课时 总第28节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初步体
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46



【教学难点】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5'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读书交流,从交流中我感觉到读书真的很重
要。在阅读中,我们不仅 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
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品读书滋味,跟着《 窃读记》
融入书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共同感受一番读书的滋味吧。(板书课
题)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0'
①自由读课文。师:读 课文后,你会怎么理解‚窃读‛这个词呢?
请在课题旁边写上批注。(或默读、或轻声读、或和同桌分段 读等)
②指名答。 (目标2)
③再次浏览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④指名答。
⑤小结:原来课文记叙了(师板书:记)‚我‛因买不起书而偷
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
⑥齐读课题。
三、再读题,鼓励质疑。 15'
① 再读课题,说说自己最想知道的内容或最感到困惑的问题是
什么?
②质疑。
③师将问题的大致意思板书于黑板上。

47



可能会问:‚我‛为什么要偷偷的读书呢?‚我‛是怎样窃读的
呢?‚我‛这样子读书又是怎样的感觉呢 ?难道不怕被发现吗?……
④师: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
则不进。‛你们能提出这么多好问题,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能通过
自己的努力学懂这篇文章。
⑤师:带着你最想知道的问题去反复读通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四、学习本课生字 10'
把本课的生字画出来,自由认读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互考一下,
接着在全班交流,师指 导学生书写本课的生字。生练习书写。(目标
1)
五、小结。
教学反思:


4--2窃读记
第二课时 总第29节
【教学目标】
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
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 的方法,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重点感悟描写‚我‛ 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
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难点】感悟描写‚我‛ 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5'

48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窃读记》,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回顾一下
窃读的滋味。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25'
①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 ‛画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
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②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 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
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 己比作
‚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
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根据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还像在说:‘这雨,
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 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 致的,
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神态和内心是相违背的。)
(目标2)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
度。)
d.美读 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
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 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
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③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目标1)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目标3)
三、品读书滋味,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 5'
现在,你能感受到 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了吗?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
读,遇到像这样的好书(指课本)得细细地去品读,才 能读出书中的

49



更多味道。
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各自说说自己读后的新滋味。
四、我的收获: 5'
通过读《窃读记》,你有哪些收获?做阅读记录卡
教学反思:


4-2窃读记
第三课时 总第30节
【教学目标】
1、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在反复品读中,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
【教学难点】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5'
①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以及‚窃读‛的滋
味,请同学们把自己 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②生自由读文。
③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二、写阅读记录卡。 20'
作者从小就酷爱读书,只有爱读书的人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就
像作者的国文老师所说 的,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读
书成了作者的精神食粮。有的同学说,这篇文章特别好,很 真实,也
很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1.用自己的方式品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 默读,也可以时默读时
朗读。)边读边画出你认为文章写得精彩的地方。把他填写在读记录
卡上 。 (目标1)
2.同位俩互相交流记录的内容:你为什么觉得这里写得好?
3.全班汇报交流:读一读自己摘抄的记录卡,谈谈摘抄它的理由。
(1)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对复杂心理活动的描写。
如:刚进书店时回想、安心和担忧几种不同心情的转换。
下雨时非常的高兴,却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在说:‚这

50



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得喊着:‚大些!再大
些!‛高兴却又装着不高兴的复杂表情。
(2)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细致的动作描写。 < br>如: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把短发弄乱了,没关
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我的 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
来,再找一遍。 (目标2)
4.练习朗读。
师生共同来练读,个人读;把自己找出来的语段读给大家听;可以邀
请其他同学和你一起读。 (目标3)
三、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0'
①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
的吗?
②尝试分段。
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①自选感兴趣的、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 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
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②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四、拓展延伸 . 5'
1.谈读书经历。
把自己的读书经历与作者的读书经历进行比较,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
感受。
2.如果没有了书,世界将会是怎样?
3.搜集名人读书故事,并做好记录。
教学反思:


4-3 荷塘旧事
第一课时 总第31节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

51



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5'
1、请同学们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在生活中有哪些难忘的往事。
2、有一个人在像你们这 么大的时候在荷塘也发生了一件难忘的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荷塘旧事》
二、初步了解课文。 5'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己出声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
三、汇报学习生字、生词的情况。 15' (目标1)
1、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互相交流学习生字。
2、检查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
(一)生字注音
点缀(zhuì)颤动(chàn)清澈(chè)恬静(tián)骇(haì)
炫耀(xuàn)攫住(jué)呕(ǒu)憨直(hān)
(二)生词解释
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
面。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实直爽。
四、初读感知. 5'
1、指名学生朗读文章,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目标2) 10'
1、熟读课文,理清脉 络:给课文分层次。(学生分的层次只要说得
有道理就可以,此举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一下课文的层 次。)
2、结合课后问题进一步预习课文。

4-3 荷塘旧事
第二课时 总第32节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中的成语,并学会用成语说话。
2、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
3、培养学生的默读速度,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美丽的野荷塘的段落。

52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5'
师:同学们,我们都是小镇的孩子,那有谁去过乡下吗,那给你留下
什么印象,有没有什 么有意思的事呢?谁愿意说一说?
二、自读感知: 8'
师:首先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想一想在这片乡下的荷
塘,作者都做了哪些 让他难忘的事?谁来说一说做作者做了哪几件
事?
师:看来同学们读书都非常仔细。
三、深入研读: 25'
1、师 :下面,就请同学们围绕这几件事,用圈点、勾画或者写批注
的方法再读课文,之后挑你最喜欢的事读给 你的伙伴听,并说说你为
什么喜欢它。
2、师:刚才老师看到每个同学思考的都很认真,现在 就请你来说说
你最喜欢哪件事,为什么?。
A、打水仗
1、拟声词,‚哗哗‛、‚呀呀‛,很形象地把我们在水中嬉戏打闹的情
景表现出来了。 2、还用了一个侧面描写。写树上的鸟也停止了叫声,侧面反映了我
们打水仗的激烈,而且表现了我 和小伙伴们的自由自在和快乐。
3、后两句话,也用了一个拟声词‚扑扑‛,也反映了我们打水仗的快
乐,另外还有我们玩着玩着就混在一起,扭在一起哈哈大笑,可以看
出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时的 快乐和他们的亲密。非常好,这里不仅能
看出孩子们在玩耍时候的快乐,更能看出他们的亲密无间,他们 的友
情。
B、狗刨比赛
你还喜欢那件事呢,谁来说说?
第八自然段中的 ‚气喘吁吁‛和‚昏昏欲睡‛这两个词,从这两
个词中可以看出我们在玩狗刨比赛时候的激烈和热闹,也 可以看出我
们的快乐。练习用它们造 句。(目标1)
太好了!的确像你说的那样,用了比喻句使文章更生动形象了,
好像我们也是其中的一个。还有 谁喜欢这件事吗?

53



第七段的这句话‚恬静的塘面 便响起一片喧闹声,一条条‘黑泥
鳅’在水中钻来钻去。水流向母亲柔和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我< br>们相当在摇篮中。‛这里的‚钻来钻去‛写出了小伙伴们在比赛时的
欢快和自由自在;后边写水流 用了一个比喻句,写出了这里是我们玩
耍的天堂,就像睡觉时躺的摇篮。作者就用了一个‚钻来钻去‛就 把
当时跳进水中的情景表现出来了。好了,还有补充吗?没有了,看下
一件事,有谁喜欢?
C、落水被救
十二段到十六段的句子,这些语句把我当时落水的紧张恐惧表现
得淋漓 尽致,写出了我溺水时的反应和感受。
师:你能用声音表现出来吗?给同学们读一读可以吗?
师:还有谁喜欢这件事,也来说一说。
‚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 上。‛这句话
是一个比喻句,把小伙伴们手拉手用力的样子比喻成了铁链,说明小
伙伴们团结和 机智,他们能在那么危险的情况下相处这个办法是很不
容易的。
这还能看出他们的勇敢,因为他们为了救我才冒险穿越那到边缘线
的。
师:还有谁想来说说这件事吗?
第十七段的,这里也写了小伙伴的哈哈大笑,这里的笑可以看 出
他们救人后的轻松。小伙伴们的善良和憨直,这是善意的嘲笑。师:
对,一方面是孩子们救人 后很轻松,用笑来缓解刚才救人时的紧张;
另一方面看到我的狼狈相,有可见他们的憨直纯朴。
师:那大家想一想,多年以后作者仍然能记得这些往事,还有什么原
因?(荷塘很美)
师:大家同意吗?老师也很赞成!下面就请同学们比上眼睛,跟随老
师一起去感受荷塘的美,并且注意 老师朗读时的感情、语速和重音。
(配乐朗读第三、四、五段) (目标3)
师:好了 ,课文读完了。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你的感
受,说说荷塘的美都美在哪里? (目标2)
第四段第一句‚浮光跃金‛,把夜晚水的动态和颜色表现出来了,
比喻句,把月光 照在水面上的样子比喻成了繁星在闪烁。
第五段的最后一句,也是一个比喻句。把荷花在微风下颤动的 样
子比喻成了跳舞的少女,形象地写出了荷花摇动时的优美姿态。上一

54



句‚绿光‛、‚绿浪‛、‚粉红‛,这些颜色对比很明显,把白天荷塘的
美表现出来了。 第四段后一句,也有写颜色的词‚黑绿‛,把夜晚荷塘四周的树
木的颜色写出来,可以衬托月牙泡的 晶莹。后边写到了‚在那一位黑
绿中,恰似蓝天上一弯晶莹的新月。‛也是一个比喻句,写出了水面的亮和荷塘的轮廓。
师:同学们,在这么迷人的荷塘,作者不仅感受到了童年的乐趣,还
拣回一条命呢!所以,作者回忆往事的时候认识到了什么?认识到了
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纯朴的爱。
四、结束语: 2'
同学们,童年是每个人人生的第一步,童年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
欢笑,是一句句天真无邪的话,是一次 次开心畅怀的笑,是一个个亲
密无间的伙伴,那就让我们心怀着这份快乐,品味着这份纯真,充满
自信地去迎接新的挑战吧!
教学反思:
4-3 荷塘旧事
第三课时 总第33节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2、体会文章作词的妙处。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之美。
【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 5'
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0'
1、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读完了这篇文章,哪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2、同学们在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大自然和谐的美是什么样的?
3、我们上学期也学到了 一篇有关荷塘的文章还记得那个作者是怎样
描写荷塘的吗?研读‚荷塘‛的部分,仔细体会文章的美。( 荷塘美
和语言美)
4、作者都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描写荷塘的?(目标2)
5、这个地方美如仙境,但这是作者难忘的主要原因吗?那是个什么

55



原因。研读‚狗刨比赛‛和‚戏水游戏‛。
问题一:在这美丽的地方,作者过了一个怎样的暑假?你从哪些地
方看出来?
问题二:作者是如何写出戏水时的激烈?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
6、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当是作者遇到了什么危险?
7、结合你同学们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被水淹的了解。
8、小朋友们是怎样做的呢?
三、情感升华。 10'
1、我们再来看这个中心句,学完了文章你对它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2、了解景物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品质的作用。
①质疑:从本文的题目来看,本文是记事的。 但作者却用了三个自
然段来写景。这是否矛盾?去掉这一部分好不好?为什么? (目标
1)
②思考后交流。
四、布臵作业。 5'
请你做个小调查,看看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童年的乐趣是
什么,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4-4表里的生物
第一课时 总第34节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字。
2、默读要在前两篇文章的基础上再次加快速度,能够流利地朗读课
文。
3、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难点】概括主要内容的表述过程将成为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5'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物吗?你看过表里藏着的生物是什么样子
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表里的 生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5'
请大家自读课文,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56



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目标3)
三、检查预习,解决文字障碍。 25'
(一)生字: (目标1)
秒:秒表、秒针
怜:怜爱、怜惜、怜悯、可怜
拨:拨号、拨弄、拨打
拒:拒绝、拒捕、拒谏饰非
怖:恐怖、阴森可怖
(二)正音字:
琴弦(xián)清脆(cuì)
立即(jí)玻璃(li)
蝉(chán)
(三)多音字:
转:zhuǎn(转弯)zhuàn(转动)
蒙:mēng(蒙蒙亮)méng(蒙蔽)
(四)近(反)义词:
立即--马上 呈现--显现
增加--减少 拒绝--接受
(五)生词解释: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清脆:(声音)清楚悦耳。
钵: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
四、再读课文,自由交流,尝试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5'
五、布臵作业: (目标2)
写本课生字,一字一行。
教学反思:


4-4表里的生物
第二课时 总第35节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
2、体会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记忆是人生的珍宝,值得回忆。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7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宝。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回忆旧知。 5'
1、默读全文,想想 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小时候的‚我‛
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 奇,并相信
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2、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课 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
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
心理 描写。
二、深入学习课文,在感悟刻画人物方法的同时,体会人物的个性。
25'
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
物的内心情感,然后带着自 己的理解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学生独自画句子、思考、朗读
3、指名朗读,要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听
后进行点评。例: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
苦。
——强烈的好奇感,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 ,为什么把它
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
有错:表里边 有一个活的生物。
——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
﹡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 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
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在他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
趣。(目标1)
4、同学们在一边朗读一边点评的过程中,体会人物情感,逐渐读得
到位。
5、指名分角色朗读。 (目标3)

58



6、从刚才的朗读中,你感受到文中人物的个性了吗?
——‚我‛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
探究精神…… (目标2)
三、《表里的生物》是上个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作家冯至写的一篇
散文。还有哪 些描写让你很欣赏?找到之后好好读一读。 10'
教学反思 :


4-4表里的生物
第三课时 总第36节
【教学目标】
1、能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体会。
2、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检查朗读情况。 5'
指生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二、读文交流。 10'
1、 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 在小组中交流。
3、 全班交流。
4、 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三、拓展与运用。 15'(目标2)
1、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小的时候类似作
者这样的经历。
2、全班交流。
3、把这件事情写出来。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分号的使用方法以及分号
的作用。在写的时候注意它们的用法。
四、合作学习,解决:‚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什 么时
候才不说了。‛作者说了什么?为什么后来不说了?
(目标1) 5'
五、读词语、句子,认真体会所要表达的意思,扩充积累。5'
六、布臵作业:

59



预习下一课。
教学反思:


表达——修改自己的习作
第一课时 总第37节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作文修改过程中常使用的修改符号。
2、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内容。
3、提高学生的修改习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5'
师讲有关‚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的事例。 ‚推
敲‛的故事,《泊船瓜洲》中王安石用‚绿‛的典故等,让学生明确
修改习作的意义。
二、请选一篇本学期喜欢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征求意见。5'
三、请同学们把习作读给同学听进行小组交流提出修改意见。10'
四、指导修改。 10'
1、教师要 告诉学生正确的方法是将习作拿来读,自己读或读给别人
听,发现习作中的问题,如:句子不通顺,用词 不当,错别字等。
2、教师指导学生用修改符号修改,修改时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目标1)
3、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引导学生在掌握修改符号的基础上,应该
如何结合文章内容进行修改 。(目标2)
五、请同学结合老师的讲解,利用已有的知识积累进行修改。注意正
确使用修改 符号。并与原稿比较,让学生懂得修改的重要性。
(目标3) 5'
六、全班共同讨论,交流。 5'
教学反思:


60





5-- 1《骑在白鹅的背上(一)》
第一课时 总第38节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字。
2.学习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故事大意。
3.能简要复述尼尔斯初次骑在白鹅的背上的历险经历。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能简要的复述。
【教学难点】
能简要复述尼尔斯初次骑在白鹅的背上的历险经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5'
安徒生在他的自传中说:‚人生就是一个童话。充满了流浪的艰
辛和执著追求的曲折,我 的一生居无定所,我的心灵漂泊无依,童话
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灯。‛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 在童话
中感悟、积累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选自童话《尼尔斯骑鹅
旅行记》的第二章1 、2节。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
奖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是瑞典女作家拉格洛芙。介绍作 者生平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25'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目标1)
(2)初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尼尔斯骑白鹅去旅行,勇敢的白鹅奋力地飞向目的地)
2.再读课文,简要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故事的大意。(目标2)
第一部分:尼尔斯刚骑鹅背,非常恐惧,想回家;
第二部分:他们遇到了困难,但马丁态度坚决。
3、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说一说这些生字都该注意什么?(学生从字的发音、字的书写
说自己的看法。)
(3)教师适当的总结,注意‚杈‛‚愈‛的读音,‚愈‛不能和‚越‛
混淆,以及多音字‚铺‛。

61



(4)开火车读生字词,并巩固。
三、指导默读,提高默读的速度。 5'
四、简要复述。 5'
请学生依据故事情节发展和尼尔斯、白鹅的留给人的印象简要复
述课文内容。 (目标3)
教学反思:

5—1 骑在白鹅的背上(一)
第二课时 总第39节
【教学目标】
1、能复述尼尔斯初次骑在白鹅的背上的历险经历。
2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尼尔斯和白鹅马丁
刚刚开始历险时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3、学习快速默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神奇有趣的想象和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神奇有趣的想象和作者想要表
达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5'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开火车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深入学习课文。 30'
1、提出问题:尼尔斯和白鹅马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学生
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目标3)
学生很容易能概括出‚恐惧的尼尔斯‛和‚倔强的白鹅马丁‛,进而
体会尼尔斯和 白鹅马丁刚开始历险的心理变化的过程,并找到相关语
句加以说明。尼尔斯由‚恐惧‛到‚逐渐克服恐惧 ‛,再到‚安慰、
鼓励马丁‛;白鹅马丁由‚倔强‛到‚态度坚决‛。
能够体现尼尔斯恐惧的语句:
(1)‚他缩着头,缩着身子,把整个身体贴在公鹅马丁的脖子 上。
他牢牢地抓住了鹅毛,眼睛也吓得紧紧地闭起来了。‛(动作描写)

62



一是通过动词体会尼尔斯的恐惧心情,另一个是抓住‚整个身体、牢
牢地、紧紧地‛等词语体会。
(2)‚我立刻就要掉下去了,立刻要掉下去了!‛(语言描写)
能够体现尼尔斯逐渐克服恐惧的句子: (目标2)
‚最后,他鼓起了勇气,微 微睁开了眼睛‛联系上文的‚眼睛也吓得
紧紧地闭起来了‛理解,可以看出尼尔斯逐渐克服了恐惧。
2、学习两段环境描写。
尼尔斯睁开眼睛都看到了什么?
(5、6自然段的环境描 写)第五段主要体会表达的形象生动,第六
段写景物的变换是告诉读者他们历险的经历。
3、那么从哪可以看出马丁的倔强和态度坚决呢?
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来谈(马丁的语言和动作的描写)
‚他重重地喘息着,大大地张开了硬嘴,好像想把所有的空气都吸进
去。‛
文中还有几处这样表达的语句,可以让学生找出来,体会这样表达的
好处。
4、复述课文。 (目标1)
5、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师小结。
三、拓展延伸 。 5'
可怜的尼尔斯是如何变小的呢?他以前又是如何捉弄别人的呢?请
仔细读一读童话《尼尔 斯骑鹅旅行记》的第一章。
教学反思

5—2 骑在白鹅的背上(二)
第一课时总第40节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故事大意。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故事大意。
【教学难点】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故事大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5'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讲一个不爱学习、喜欢恶作剧的顽皮孩子尼尔
斯,因为一次捉弄小 妖精,而被小妖精用魔法变成了一个小人。他骑

63



在 他家的大白鹅背上,跟着一群野鹅出发作长途旅行。通过这次奇异
的旅行,尼尔斯增长了很多见识,结识 了许多朋友,也碰到过好几个
凶恶阴险的敌人。他在种种困难和危险中受到了锻炼,最后尼尔斯回
到了家中,恢复原形,变成了一个好孩子。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骑在
白鹅的背上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25'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简要概括故事的大意。 (目标2)
2、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本课要求认识的12个生字中,‚膜‛是圆唇音;‚搓‛是平舌
音,‚溜、嫉‛等字的读 音也要指导学生读准确。
(2)本课要求会写的10个字中,‚浊、振、啄‛是翘舌音;‚遭‛
是平舌音;‚矩‛是三声易读错。‚喂‛右边下部分不要加撇;‚啄‛
右边不要少点,这些字要注意指 导。
(3)开火车读生字词,并巩固。 (目标1)
三、指导默读,提高默读的速度。 5'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 5'
1、读课文后,提问:‚尼尔斯和白鹅马丁是如何成为相濡以沫的朋友
的‛?
2、学生交流后,问:‚在之后的经历中他们彼此还有哪些相濡以沫的
表现呢?‛学生讨论。
3、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

5—2 骑在白鹅的背上(二)
第二课时总第41节
【教学目标】
1、能复述尼尔斯刚骑在白鹅的背上,二人是如何相濡以沫的。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尼尔斯和白鹅
马丁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兴趣,并鼓励学生读整本的
原著。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尼尔斯和白

64



鹅马丁在历险中是如何相濡以沫的。从而走入尼尔斯骑鹅历险的童话
世界。
【教学难 点】是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尼尔斯和
白鹅马丁在历险中是如何相濡以沫的。从而走 入尼尔斯骑鹅历险的童
话世界。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5'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开火车读。
二、深入学习课文。 25'
1、提出问题:尼尔斯和白 鹅马丁是如何相濡以沫的?让学生带着问
题快速浏览课文,学生很容易能概括出——‚当白鹅马丁疲惫之 极时
是尼尔斯将他拖到了湖边‛,以及‚当尼尔斯饥饿之极时是白鹅马丁
为他衔来一条鲈鱼。‛ 既然已经成为了朋友,那么,针对这一点进一
步发散提问:‚在之后的经历中他们彼此还有哪些相濡以沫 的表现
呢?‛学生结合相关语句互相补充,这样就将文章的其他情节轻松地
‚引‛了出来。(在 野鹅面前为尼尔斯担保;在寒冷面前给对方温暖)
(目标2)
文 章的对话表现方式很丰富,提示语的几种情况均都出现,要提
示学生发现这种变化,丰富学生的语言表现 方式。并掌握提示语在不
同位臵时标点符号的运用。
2、选取课文相关部分进行分角色朗读课 文,也可以尝试表演式朗读。
即:扮演其中的角色,利用自己的表情、声音、语气进行有感情地朗
读。互动点评,对于富有表现力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
(目标1)
3、课文有哪些景物描写?学生找出,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学
生讨 论后教师小结:景物描写还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也可以从侧面
写出了历险的经历。这在小说中常见,指 导学生积累。
4、课文中的对话描写较多,提示语运用灵活多变。教师出示部分对
话,教师讲 清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写一段对话,用上不同的
提示语。
三、拓展延伸 。 10'

65



文中的阿卡后来能接受尼尔斯的加入吗? 尼尔斯在历险中遇到
了哪些困难?最后他有没有变回自己?要想知道答案,请你仔细读一
读《尼 尔斯骑鹅旅行记》。 (目标3)
教学反思:

表达 画里有‚话‛
第一课时 总第42节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给出的漫画,说清自己的观点。
2、能把画面上的内容写下来,而且能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写出自
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重点】
能清晰明白地说清漫画的内容,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
表达清晰,语言流畅,观点鲜明。
【教学过程】
一、引入。 5'
同学们喜欢漫画吗?通过看漫画你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来欣
赏几幅漫画,看一看在这些 漫画里有什么‚话?‛
二、观察漫画,表达观点。 10'
1.教师出示漫画,然后让学生观察漫画,然后说一说从漫画上你知道
了什么?先独立 思考,再练习说一说漫画上的内容。
2.在小组内练习说一说,先说清漫画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对
漫画的看法。
(目标1)
3、全班交流,说一说画面上的内容,然后说一说你的观点,想:作
者的 用意是什么?学生讨论,明确几幅漫画要表达的观点。
4.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谈自己的感受,也可大胆想象故事情节。
5.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见解,帮助学生打开思
路。
三、学生写习作,将漫画内容写清楚,并将自己的观点表达明确。教
师边巡视边指导。 (目
标2) 20'

66



四.交流评改。教 师对能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习作要给予展示和鼓励,
并着重指导学生将感受写清楚。 5'
教学反思:


6-1 长歌行
第一课时 总第43节
【教学目标】
1、学习《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学习课文中的‚葵‛‚羹‛‚煎‛三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重点】
熟读古诗,了解古诗的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的形式,掌握诗歌的节奏。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情导入。 5'
1、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而中国诗歌就像一朵 馨香独具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学
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 更能使我们
领略诗中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大家曾学过不少古诗,那就把你
最喜欢的一首背 诵下来吧!(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来
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介绍诗人。
(1)、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板书作者和朝代)
(2)、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了解。
二、初读 感知韵律 10'
1﹑首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诗文:
第一遍,希望你注意诗中的三个生字,把诗读准。(目标2)
第二遍,希望你能把诗读顺,读出诗的节奏。
2、指名朗读
第一名学生读,请其他同学听他的读音,是否正确。
第二名同学读,请其他的同学听他的节奏,是否有韵律。他读的
是那种韵律。

67



师生小结,一首诗可以用不同的节奏来读,句与句之间也可以不
一样,但一句话中的节奏必须一样。(目标1)
3、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自由的将这首诗读一遍。
三、整体感知。 23'
1、(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
一边展开想象。 (目标3)
2、学习向导:(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学习向导‛)
(1)读一读《长歌行》,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
流。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
在全班讨论交流。
四、小结. 2'
教学反思

6--1长歌行
第二课时 总第44节
【教学目标】
1、学习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试
着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前六句诗的意思,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5'
指名读课文,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二、品读 体会情感。 5'
1、指名读。
2、你觉得诗中那句话最能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使你最有感触?
3、齐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这句诗是什么意思?你体会出作者的什么感受?(珍惜时间)
三、精读 想象意境。 20'
1、古人说,感知于外而受之于心,作者是看到了什么景物,让他触
景生情,发出了如 此慨叹呢?请大家默读诗文的前四句,读时想一想

68



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看看注释,还可以借助插图品一品,作
者因何而感慨。后与同桌交流你的收 获和困惑。
2、学生自学并交流。
3、汇报。
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景物?读一读那句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
么?
学生可能不按着四句诗的顺序,先说那一句都可以。
(1)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什么意思,从 哪个词中可以看出
太阳一出来露水就干了?早晨是露水最大最圆,最美好的时刻,可太
阳一出来 ,顷刻间,就干了,你独到这里,有何感受?是啊,朝露易
逝,时间就像它一样,很快就没有了,所以最 着说——(生齐)少壮
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作者抬起头,举目四望,看到了 什么?你冲那看出来的?读一读,美
吗?你从哪个词中感受到了美?把这种美读出来。这美丽的景色是永
久的吗?为什么害怕秋天?读到这,你读出了什么感受?说出来,(重
点理解‚焜黄‛‚衰‛)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是啊,春花好,仅三月,
少年时,转眼逝,使人于是想对同学们说——(齐读)少壮 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目标1)
(3)让我们齐读一、二、三句品味时间的短暂。
(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这一句写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慨?他看到了什么?何时归呀,何
时都不归,他们一去不复返了,就如同时间 一样。是呀,春去春会回,
青春却难复,抓住了现在就是抓住了青春,失去了现在就是失去了一
生,这正是——(齐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齐读全诗。
四、悟读 自我升华。 5'
此时此刻,我们知道了 时间的宝贵,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男
生,女生,分别齐读,品意悟情,熟吟成诵,直至背诵。(目标2 )
五、扩读 学习拓展。 5'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名人志士,都深刻地意识到时间
的宝贵,他们用 不同的诗句,表达着共同的心声,你知道有哪些诗句
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 须折,莫等无花

69



空折枝。同学们让这些诗句成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激励着我们不断
向上,永远前进!
教学反思:

6—2 匆匆
第一课时 总第45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理解‚匆匆、遮挽、徘徊、
蒸 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等词语的意思。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作者是怎样写时间匆匆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5'
1、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长歌行》,谁愿意背诵给大
家听?
2、学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是啊,时间如 流水匆匆,一去不复
返!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也曾在他的文章中表达了这样的感叹,这节
课就让 我们一起来感受时间的匆匆。板书课题。
4、了解作者: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朱自清先生吗?
5、解题:‚匆匆‛是什么意思?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
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读自悟。 10'
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学会7个生字。 (目标1)
2、把课文读正确。
3、思考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
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三、小组合作 10'
1、读准词语: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
涔涔、潸潸、遮挽。
2、听写词语,互查互批。
3、组内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

70



四、读文解疑。 10'
1、指名朗读课文。 (目标2)
2、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
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五、指引探究,布臵作业。 5'
1、读课文,想一想: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是从
哪里体会到的?
2、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反思:

6--2匆匆
第二课时 总第46节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体会、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
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等方法。
3、懂得‚匆匆 ‛的含义,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
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
【教学重点】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2、感受时间的‚匆匆‛,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 时间形象生动地表
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
从而珍 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5'
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你听到作者的心声了吗?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
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品读词句,读中悟情。 25'
1、《匆匆》是一 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
动地描述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 章中有很多语句
值得我们品析和深思。
2、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 读一读,并简
单写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目标1)

71



3、交流读书感受,赏析精彩句段,感受语言美。
(1)赏析叠词 和短句。叠词如‚匆匆‛‚默默‛‚斜斜‛‚茫茫然‛‚轻
轻悄悄‛‚伶伶俐俐‛等,这些词语真切地描 绘出时间的踪迹,表达
了作者对时间逝去的无奈之情。‚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
来的 中间,又是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
三方斜斜的太阳‛等,这些读起来简洁 、轻灵的句子,给人一种轻巧、
婉转之感,越读越有味道。 (目标3)
(2)领悟蕴含 各种修辞手法的语句的含义。排比:通过事物的变化
写出时间的流逝,拟人:‚时间能‘跨’能‘飞’‛ ,时间虽是无形,
读起来却令人倍感其形象、真实,似乎可触、可感;比喻的手法写出
了时光的 匆匆消逝无踪,不可再寻,表现了作者无限惋惜以及要珍惜
时间的内心。
(3)模仿课文进行 听、读、说、写训练。还有很多运用了修辞手法
的语句,学生可以照样子说说自己的日子在生活中是怎样 流逝的,以
及自己的感悟等等。(目标2)
(4)本课文词兼美,应注重引导学生在赏析过程中有感情地朗诵文
章,感受语言美。
4、课文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的语句?找出来讨论、交流。
三、配乐诵读,积累佳句。 5'
1、配乐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意境和精彩的语言。
2、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多读一读,试着背诵下来。
四、拓展延伸,懂得惜时。 5'
阅读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作品《与时间赛跑》,懂得要珍惜时间,
好好利用时间。
五、作业。
1、走近朱自清,阅读他的经典作品。2、了解名人惜时的故事。
板书设计:
匆匆
跨 飞 溜 闪
岁月 一去不复返 时
光飞逝
头涔涔 泪潸潸 掩着面叹息
作者 不白白走这一遭 珍惜时间


72



教学反思:


表达—我的小计划
第一课时 总第47节
【教学目标】
1、明确写小计划的要求。
2、自己制定一份阅读、工作、活动或者参观计划。
【教学重点】掌握写计划的格式。
【教学难点】制定一份合理的小计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5'
进入五年级,你的学习、生活一定忙碌了许多吧!你什么时间逛
书店,你要读哪些书,这 需要制订一个阅读计划;你或许是班级的‚小
干部‛,你需要帮助同学做哪些事,这需要制订一个工作计 划;你什
么时候锻炼身体,想参加哪些课外活动,这需要制订一个活动计划;
节假日,你想到什 么地方去参观,这需要制定一个参观计划……总之,
要求我们学会合理安排,培养自己策划能力,初步学 会制订一个计划。
二、明确表达要求。 5'(目标1)
1、学生讨论:什么是计划,为什么要写计划?
2、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对未来一段时间 或一个时期拟订做事的
内容、步骤和方法。如学习计划、工作计划等。
三、教师指导学生选定计划的内容。5'
四、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写计划。 5'(目标2)
1、让学生明确什么时间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
2、了解写计划的格式要求:
1)、开头:列出目标(做什么)——为进一步……,制定如下计划……
2)、正文:措施(怎么做)和具体步骤(分几步做完)——可分几方
面来写;
3)、结尾:为了达到目标……一定争取到怎样的成绩……
五、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要写的计划,在交流中相互启。5'
六、教师提醒学生写计划时要科学安排时间,突出重点,有机动时间,
计划不要太满,不切实际 的计划是难以做到的,并强调定了计划,就
要认真执行。5'

73



七、写草稿。教师巡视,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指导。5'
八、交流评改。 5'
教学反思:




7---1燕子
第一课时 总第48节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初步感受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5'
1、歌曲欣赏《小燕子》,说说听这首歌的感受。
2、多媒体出示燕子的画面,请学生观察燕子的样子,抓住它的特点
说说燕子。
3、我们要学的课文是怎样来写燕子的呢?今天就一起来学课文《燕
子》。
教学生字 ‚燕‛,‚燕‛是个象形字,‚廿‛是燕子的头,‚口‛是
燕子的身子,‚北‛是燕子的翅膀,四点底是 摊子的尾巴。
在写‚燕‛的时候各部分要紧凑。
学生用钢笔在书上描红。
二、检查预习情况: 10'
1、检查字词的读音。
(1)抽读生字卡片,纠正读错的音节。 (目标1)
提醒学生注意:拢、掠是边音;俊、晕是前鼻音;横是后鼻音。
(2)学生齐读
2、掌握生字的写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这些字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并在书上逐个进行描红。

74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破词破句。
(1)学生读课文。(2)学生对照要求进行评价。
4、交流:课文主要写了燕子的那些方面?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5'
1、多媒体出示燕子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燕子的外形。
2、自由读课文,想想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
4、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结合交流板书:羽毛乌黑发亮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剪刀似的
5、指导朗读 (目标2)
(1)激发情感(2)自由朗读。(3)指名试读、齐读。
6、指导背诵。
(1)学生说该怎样背?
(2)看板书练习背诵。
6、说说这一段的意思。
四、指导写字。 5'
五、作业 。 5'
1、抄写词语三遍。 2、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7--1燕子
第二课时 总第49节
【教学目标】
1、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
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75



一、复习: 5'
1、读课文第一段。2、说说从第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3、交流填空。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0'
1、自由读课文第二段,把表示事物的词语画出来,圈出具体描述的
词语。
2、学生交流。
结合理解‚赶集‛、‚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3、重点品味:(并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
(1)春天是个热闹、色彩斑斓的季节。请学生说 说是从哪些地方体
会到的?学生同桌、全班交流。
(2)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理解为什么说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3)从这段中还知道了什么?读好最后一句话。(目标1)
4、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5、指导背诵。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0'
1、学生自读课文,从这段知道了什么?
2、再读课文燕子飞行给你留下的影象是什么?你从那些地方体会到
的?
3、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飞行的快?为什么能体会到 (目标2)
4、朗读有关句子 。5、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飞行的轻?为什么能
体会到?理解:小圆晕,作者为什么说是小圆晕呢? 相机理解‚偶尔‛
并用‚偶尔‛造句。
5、朗读有关句子。
6、感情朗读课文第三段。(目标3)
7、指导背诵。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 10'
1、指名读第四段。2、学生质疑。3、理解词句:‚五线谱‛、
‚音符‛、。
4、理解句子。5、看多媒体燕子的休息。6、感情朗读。7、指导
背诵。
五、总结课文。 5'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说说燕子什么地方可爱?春天美在哪里?
外形 活泼机灵

76



板书: 燕子 赶来
飞行 轻、快
休息 音符

教学反思:


7--1燕子
第三课时 总第50节
【教学目标】
1、学习7个生字;
2、完成课堂练习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完成练习。
【教学难点】
进一步巩固本课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5'
1、指名读1、3、4自然段。
2、说说这三自然段各写什么。
二、学习生字‚夺、沾、圈、漾、倦、符、演、赞‛ 15'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目标1)
2.观察识记字形。
3.‚集体点拨范写:‚演‛字里面有一横,写时不要丢掉 ;‚倦‛
字的右下部分不要写成‚巳;‚漾‛的下部分是‚永‛,而不是‚水‛。
4.书写练习。
三、完成课堂练习 (目标2) 15'
1.出示例句‚有的横掠过湖面,……‚掠‛字好在什么地方?
2.自己再寻找一些用得好的词语。想一想为什么用得好?
3.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四、积累语言练习。 5'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五、布臵作业
1.鼓励学生在课外再摘抄一些描写春光的句予。

77



2.背熟课文。
教学反思:


7--2白鹅
第一课时 总第51节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5'
1.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鹅吗?想说些什么吗? 2.简介作者丰子恺。
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15'
1.出示卡片,读生字、新词。
强调读准‚颈、吭、倘、供‛的字音和‚看守、净角、譬如、窥伺、
侍候、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 叫、狂吠、倘若、供养不周‛等
词语,特别注意翘舌音、多音字的读音。
2.知道什么是‚净角‛吗? ‚角‛是多音字,在‚角色‛中读‚jue‛,
而不是‚jiao‛。自己读两遍。 (目
标1)
3.自由大声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说说白鹅给你留
下了什么印象?
4.小结,肯定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白鹅某方面的特点。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5'
1.课文是怎么写的?自己读第一、二自然段,你认为哪些句子很重
要,和全篇课文有 联系的?用横线画下来。(自学)说说你画了哪些
句子,为什么?
2.学生谈体会,老师小结 :整篇课文都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来写。第二自然段也很重要,它不仅连接第一段的内容,还告诉 我们
后面几个自然段分别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几方面写出了鹅高傲的
特点。
相机板书:好一个高傲的白鹅叫声步态吃相

78



三、齐读第一、二自然段,加深体会课文中心句及过渡段的作用。(目
标2)5'
教学反思:


7--2 白鹅
第二课时 总第52节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 拟
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
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 比、
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
悦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5'
(提前板书:白鹅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读过课文,一提到丰老先生的
鹅,你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只怎样的白鹅? 口头填空 :(高傲、傲
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侯……)
(板书: 高傲的)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5'
1.课文是 怎样把白鹅叫声的特点写具体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找
出一个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个词,你 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
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在词语旁写一写,或者用图画来表示。
2.通过多种形式读,带着想象读出内心感受。(目标3)
3.认真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说说白鹅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再次交流:从‚养鹅 等于养狗‛看出作者认为鹅很忠诚,能看守
门户;从‚雪白的大鸟‛可以看出鹅十分可爱;从‚凡有生客 进来,
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词句看出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非
常尽职。
相机板书:尽职勇敢可爱。 (目标1)

79



4.指导读书方法: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
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
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 敢。
5.带着感情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品味作者对白鹅的赞美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感悟作者认真观察的态度和写作方法。
(目标2)
7.齐读本段的词语: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5'
1.齐读课文,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白鹅步态的特点?
2.同学们能从课文写鹅和鸭的词语 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
谁来演一演?下面的同学注意看,要用课文里的词语评评他们演得像< br>不像。
3.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自由朗读,抒发喜爱之情。
4.小结后齐读第四自然段,加深体会。
5.积累词语──‚步调急速、局促不安、大模大样、从容不迫‛。
四、积累运用,读写结合。 5'
1.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 生动的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你愿意把自己
当作一只高傲的白鹅,向别人介绍自己吗?
出示‚快乐写话卡‛:
我是一只_______的白鹅。___________________
2.练笔,展示,评议。
教学反思:

7--2 白鹅
第三课时 总第53节
【教学目标】
1、围绕课文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2、能熟练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5'
1、教师和学生共同回 忆丰子恺的文章《山中避雨》,全班背诵文中
提到的苏轼的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然后请学生介绍作 者。

80



2、检查学生搜集有关鹅的材料,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学生搜集材料内容十分丰富,有的上 网查找了很多的材料;有
的从邮票上查找到有关这方面的材料;有的找到有关鹅的画等。)
二、阅读环节。 10' (目标2)
1、自由地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抄写成语。2、理清文章的结构。
三、解读环节。 15' (目标1)
围绕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小组讨论、班内交流学习
课文。
1、课文中的 白鹅有什么特点?2、白鹅对我们一家人有哪些贡献?3、
作者喜欢白鹅,你喜欢作者笔下的白鹅吗?
四、拓展环节。 5'
1、针对喜不喜欢白鹅这个问题,让学生分成两个对立面,展开辩
论。
2、读一读课 文有关白鹅生蛋这部分,结合附图,想一想:自己有
过类似充满童趣的经历吗?讲给同学听听,注意表达 出天真烂漫的情
趣。
五、质疑环节。 5'
自己 选一段认为写得最好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读,想一想,本文还
有问题不懂的吗?提出来,让大家帮你解 决。
教学反思:


表达 动物王国里的故事
第一课时 总第54节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让学生写自己想象中的事物。
2、自由地抒发学生的心声,寄予他们美好的理想和向往。
【教学重点】采用夸张的手法大胆的想象,并按照故事的顺序进行讲
述。
【教学难点】在故事中,寄托自己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回忆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5'
二、悟童话写法,学生讨论交流。 5'

81



a)童话故事为什么生动有趣而吸引人?
b)童话故事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总结出示编写童话故事的基本规律:采用 拟人
的手法,把物当做人来写;采用夸张的手法,想象大胆有趣;童话里
的事物都有象征意义; 故事有一定的顺序。
三、明确习作的要求,教师指导学生确定童话中的主人公是谁。
你喜欢那些动物,它们有什么特性?(目标1)5'
在你认识的动物中,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在想一想为什么。
四 大胆想象,确定内容。 以范文(学生学过的课文)启发想象,童
话里讲了什么事?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样?从中受到了 什么
启发?再让学生对确定的‚主人公‛大胆想象故事。(目标2) 15'
五 拟定题目,说故事。首先让学生把自己编好的故事拟定题目在小
组里说说,其他同学给予补充或修改。再 全班说,其他同学评议补充。
动手练笔,交流修改。 10'
1﹑学生动手习作。
2、选择例文进行交流、评议和赏析。
3、修改习作。
教学反思:



8—1秋天的怀念
第一课时 总第55节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认生字,感知课文内容,大致了解母亲是怎样关爱我的?
【教学难点】
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5'
师:母亲是那么亲切的字眼儿,提起母亲我们总有说不完的
话。谁愿意说说你的 母亲?(生各抒己见)师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

82



看到文章的题目,同学们想知道什么?生可能说出的问题:1、作者
在秋天怀念的是谁?2、为什么是秋 天的怀念?3、他有什么值得作者
去怀念的?
二、初度课文,整体感知。 20'
(一)整体感知。
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自渎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
感知课文。
(二)揣摩字词,走近人物。
1.学习生字‚瘫‛与‚痪‛,由字至词,将‚瘫痪‛与史铁生 内心的
痛苦联系起来。(目标1)
2.学习生字‚憔‛与‚悴‛,由字至词,将‚憔悴‛与母 亲内心的痛
苦联系起来。3.‚憔悴‛的母亲面对‚瘫痪‛的儿子,最想做的一件
事是什么?请 学生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概括。4、 激发情感:通过度
课文你感受到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关心体 贴儿子、坚强乐观,
非常爱我)
三、再读课文,标出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并且画出课文的哪 些地方
使你最感动,并把简单的体会批注在书旁。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
交流 。 (目标2) 15'
教学反思:


8—1 秋天的怀念
第二课时 总第56节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感受母爱的伟大。初步领悟借助小事来表达人物情感
的写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用一定的速度默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扣题探读,激情导入。 5'
看到‚秋天‛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是呀。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枫叶似火,硕果累 累,秋天的美别
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

83



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 天里产
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
请大家一起来有感 情地朗读课题。
二、学文品悟。 30'
1、师生合作读描写我脾气暴怒无常的句子。
2、出示句子,引发联想,进一步感受我活得没劲 师:儿子觉着活得
没劲,作为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呢?生读文交流反馈。
课件出示:‚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好好儿活……
1、引导体会母亲焦灼、揪心、痛苦的 心理。2、指导感情朗读品味。
师:母亲怎么舍得儿子离她而去呀?为了儿子她默默地忍受着,那她又忍受着什么呢?3、指名回答4、学生快速读文找出描写母亲病情
的句子5、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母亲在忍受儿子的脾气,根据学生的
回答。课件出示三个句子。 (目标1)
1)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
2)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
3)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我还敏她又悄悄……
6、学生读句、交流品悟母亲的耐心、小心、细心、关爱。
师:孩子们啊!这是一位多么不幸 的母亲啊!为了让儿子向她一样,
面对现实坚强的活下来曾两次要儿子到北海看花。第一次(生:我不< br>去)那么,第二次呢?
7、读第三自然段,注意母亲前后神情的变化,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
(目标2)
师:母亲的忧愁、痛苦、欣喜、激动全都是为了我。但她最终还是离
开了我。
8、引读4、5、6、自然段,相机引导理解‚诀别‛
9、学生自由读第七自然段,找出描写菊花的句子,思考交流‚好好
儿活‛的深远意义
{人要像菊花一样活得平凡、高洁、乐观……}
师:母亲那至真至纯的爱以及坚强的性格激励 着作者史铁生,让他懂
得了怎样好好儿活,这一切又怎能不让他深深地怀念呢?
10、再次有感情读题。
三、课后延伸。 5'
1课下搜集史铁生的作品读一读;
2搜集有关母爱的名言警句;

84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8—1 秋天的怀念
第三课时 总第57节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课文。
2、深入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情感。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内化情感。 10'(目标1)
1.结合课文体会文中四个省略号表达的意思,并试着说一说省略的
内容。
2.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有什么感受?请你带着这种感受朗
读课文。
二、随文练笔,加深感悟。 10'
结合课后问题:你想对文中的母亲 、‚我‛和妹妹说点什么?
引导学生同人物对话,并写下来。(目标2)
三、背诵语段,丰富积累。 10'
1.按照课后要求背诵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生可在此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四、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10'
1.引进史铁生怀念母亲的有关文摘。
2.推荐阅读史铁生相关作品。
(1)阅读《我与地坛》《合欢树》《有关庙的回忆》,进一步体会
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 < br>(2)阅读《病隙碎笔》《命若琴弦》《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进一
步体会史铁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反思:

8--2 风
第一课时 总第58节

85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字。能理解‚虚构、纷 纷扬扬、尖锐、
强劲‛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5'
母爱的伟大使我们忽略了父爱的存在和意义,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
父爱一直以特有的沉 静的方式影响着他们。父爱的羞于表达、疏于张
扬的,却巍峨持重,所以我们常说,父爱如山。今天就让 我们一同来
学习一篇关于父爱的文章——《风》。二、整体感知。
10'
1、浏览课文,说说你从课文中了解了什么?
2、通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3、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三、汇报交流,检查预习 。 10'
1、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2、提出阅读时遇到的问题,师生交流解答。
3、自由 读课文,争取读正确、流利;对于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
联系上下文内容多读几遍,自读,自悟。
4、多种方式学习生字,重点解决字词句问题。(目标1)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5'
1、既然文题是‚风‛,那么再文众多出现了那几次风呢?这样写的目
的是什么呢?
A风很大,草就很低的伏着,身子却透出一股热劲来。
B一个又一个北风呼啸雪花飘飞的冬天。
C在一个刮着风又纷纷扬扬飘着大雪的日子里。
D风很尖锐地呼叫着,把漫天的雪搅得迷迷茫茫。烘托出父子之间的
浓浓的深情,烘托出父子深 情使他们抵御了寒风,把贫寒的日子过的
暖烘烘的情景。
2、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目标2)

86



教学反思:

8 --2 风
第二课时 总第59节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子之间的亲情,让学生知道、学会感激父
母的爱,而且要把这种爱回 馈给父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在质朴的语言中体会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5'
1、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文中讲述了父子俩人相依为命的生存,是一个热水壶 陪伴着他们度过
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2、这是一只怎样的热水壶?
二、走进文本,体会情感。 25'
1、在父子的心中,这个热水壶的分量怎么样呢?从那里看出来的?
父亲和儿子把这壶看得很 重。因为这是一对很贫穷的父子。文中的第
二段就说了日子很贫寒,好在有一个热水壶,可见他们家很贫 穷。还
有图案很简单,简单得和这个家一样,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个家是很
贫困得。然而就是这 样一个贫困的家庭中,有一次,一个人看了这壶,
愿意拿出很多很多钱买它。这钱数目很大,是父亲的一 辈子再加上儿
子的一辈子也挣不来的。他们却不愿卖,可见这个壶对于他们来说是
意义重大的。
2、在这个热水壶上,都记载了父亲和儿子的那些故事呢?
a) 3段(儿子小的时候)假想 一下,那是在什么情形之下发生的一个
怎么样的故事呢?父子之间还会有什么样的交流呢?这里有三个热
烘烘,为什么用了三个热烘烘呢?回读本段。
(目标2)
b) 6段(成长的岁月) ‚一个又一个‛意味深长的短语,这是告诉
我们什么?父子俩人是怎样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北风呼啸雪花飘飞的
冬天的呢?
c) 8段——结尾(儿子长大了)
儿子做出了一个怎样的举动?面对儿子的举动,父子

87



父亲的心里涌起了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将这空荡荡的屋子填满。这是
一种怎样的情绪呢? (目标1)
父亲说‚我不怕,再大我也不怕?‛父亲为什么这么说呢?
三、深入探讨,体会主题。 5'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父子之 间的一个热水壶的故事,为什么题目还要叫
作风呢?因为在寒风中,更能体会到热水壶存在的价值。正是 天气的
寒冷,风的大,才更衬托出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四、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5'
同学们,看到了这个热水壶,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教学反思:

表达——我们的心声
第一课时总第60节
【教学目标】
1、学习建议书的格式。
2、能通过建议书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建议书的格式。
【教学难点】能通过建议书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感。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写作的愿望。 5'
生活中,当你遇到不够文明的现象,你是否想 过怎样去制止?你
有哪些好的想法与建议?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建议书把自己的心声表
达出来。
二、交流素材,相互启发。 5'
1、请一名同学说说生活中自己遇到的不文明的事。
2、小组交流,你还遇到哪些类似的事?
三、模拟情境,讨论建议书的内容。 5'
1、请发言的同学模拟不文明的行为。
2、你有哪些劝告的话?请说一说。
3、小组讨论建议书应写哪些内容。
四、学习建议书的格式 。 5'(目标1)
1、读一读自己搜集到的建议书。
2、全班共同总结建议书固定的格式什么样。
五、写建议书。 15'(目标2)

88



六、交流评改。 5'
1、把建议书读给别人听,听听大家的意见。
2、评一评,谁的建议书最能受到大家的响应。
七、作业:修改自己的建议书
教学反思:





9-1 四时的情趣
第一课时总第61节
【教学目标】
⒈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
【教学过程】
一、由文题切入,体现预习效果。 5'
1、齐读文题,说一说,四时指什么?
2、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你愿意来猜一猜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什
么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5'
1、请你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流利、准确。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课文的预习情况。
3、出示书后词语,要求会读会写。 (目标1)
三、再读课文,体会表达顺序。 15'
结合课文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目标2)
四、作业: 5'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生字。

89



教学反思:


9-1 四时的情趣
第二课时总第62节
【教学目标】
1、将文中‚四时的情趣‛与自己平时的体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
独特感受。
2、体会想象的妙用,训练了孩子们的想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四时情趣‛的不同,学习作者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想象的妙用,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课文。 5'
1、齐读课题。
2、四时到底有什么样的情趣呢?我们来细细品析一番。
二、抓关键词句,体会四时的情趣。 15'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情趣‛。
2、你最喜欢哪一种‚情趣‛?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喜欢它的原
因。
3、逐段交流感受,在交流中指导朗读。
(1)‚春天‛体会出作者对颜色的细致描写。
(2)‚夏天‛暗夜里的萤火虫。
(3)‚秋天‛作者对鸟类及声音的描写很细致。
(4)‚冬天‛雪的描写。 (目标1)
三、体会写法。 15'
1、为什么作者会打动你?你找到其中的原因了吗?
2、结合自己平时生活中的观察所得,谈一谈不同‚时间‛的动人情
趣。
四、总结全文,点明想象的魅力。 5'
想象,是指根据已有的见闻和生活经验,构想出不曾见过,或者从未
出现过的形象或情景。 (目标2)
想象的方法很多,作文中常用的有:

90



(1)编创法。就是编制故事的情节。
(2)组合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拼凑在一起 ,形成新的人
物形象,新的事情,可称组合法。
(3)扩展法。所见所闻的内容是简单、抽象 或粗糙、模糊的,借助
想象充实,使其变得清晰、细腻、生动、形象,可称扩展法。
(4)梦 幻法。借助梦境或幻觉描绘出眼前并不存在的情景,以表达
某种愿望或抒发某种情感,可称梦幻法。
(5)推测法。是指根据已经知道的情景,借助想象推测出未知的情
景。
作业:
书上所描写的‚四时‛情趣‛和你平时的感受一样吗?写一写你心中
的‚四时情趣‛。
教学反思:


9-2 黄昏
第一课时总第63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景色的美好。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景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 5'
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你还读过他的哪些作品?
2、教师相机介绍作者的生平资料。
二、初读课文,解题 。 15'
1、‚黄昏‛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表示?
2、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描写的是哪里的黄昏?
三、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 15'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句子。

91



3、师生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4、学习生字。 (目标1)
重点区分:躁和燥,溶和熔。
5、本课中你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学生讨论然后教师指导学生
理解。 (目标2)
四、作业: 5'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9—2黄昏
第二课时总第64节
【教学目标】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黄昏的特点体会‚想象‛在文
章中的作用。
2、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教学重点】作者如何准确地运用想象和联想来描写黄昏的美景。
【教学难点】感受文中‚想象和联想‛的作用,区分二者之间的差距。
【教学过程】
一、读词语,导入新课。 5'
1、出示书后词语。2、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25'
1、仔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写了黄昏时哪些景物?
(1)哪几个自然段着重描写了海浪?重点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试着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风?
(3)还写了什么?(夕阳和海鸥)
2、画出文章中作者想象的部分。 (目标1)
3、默读画出的部分,你能从中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4、学生交流有关的句子。5、组织讨论:
(1)风在吹号。冲锋号!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都像大眼睛,闪着
金光。
(2)愤怒地挣扎着的夕阳似乎在说:

92



(3)风把永生不灭的宣言带到了全世界:
三、再读课文,感受作者眼中不一样的黄昏。5'(目标2)
四、试着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5'
五、作业
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教学反思:


表达 梦的翅膀
第一课时总第65节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自己曾经做过的梦,做到语句顺畅,内容具体。
2、能把自己的梦想写下来,中心明确,语句流畅。
【教学重点】
将自己印象深刻的梦写下来,做到语句顺畅,内容具体。
【教学难点】
内容具体,语句顺畅。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要求。 5'
让学生读一读题目和要求,明确习作的内容。
二、回忆交流。 5'(目标1)
1、让学生想一想自己曾经做过的梦,哪些梦令自己特别难忘,特别
离奇、有趣。
2、从这些梦中选择一个印象最深的梦,回顾梦的经过,要把梦的过
程想清楚。
3、 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讲一讲自己的梦,然后让学生进行评议,
梦的内容是否清楚具体,谁的梦最吸引 同学。
三、构思习作。 5'
1、让学生说一说打算怎样写,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学生怎样说的就
怎样写,也可以写自己受到 的启发。
2、读例文《假如我有一对翅膀》,指导构思。
四、完成习作。 (目标2) 20'
五、交流评改。 5'
教学反思:

93






10——1 野草
第一课时总第66节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字。能够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
理解下列词语:解剖、机械、骨 骼、特殊、坚韧、瞬间。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脉络,初步感受野草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5'
1、自古以来,文人 墨客写了很多诗文来赞美野草,比如国破山河在,
成春草木深。你还知道那些诗句?
2、诗句 如此,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是绝处逢生的植物,这种不落在。。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现代作家夏衍写的一 篇文章《野草》(齐读课题)
二、熟读课文,了解文章脉络。 15'
1、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讨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目标2)
4、生讨论后师小结:
1——5自然段通过两个故事来说明小草力量巨大无比。
6——8自然段是作者借赞美小草来鼓舞广大群众要向小草那样顽强
抗战。
三、了解作者夏衍。 5'
四、理解词语: 15'
1、熟读课文,认读本课的生字,出示生字指名认读,注意‚械‛、
‚瞬‛、‚剖‛字 的读音和写法。 (目标1)
2、理解词语:致密、瓦砾、意志、顽强不屈、磨练、傲然。
教学反思:


10—1 野 草

94



第二课时总第67节
【教学目标】
1、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小草那种面对困难奋发向上的顽强精神。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小草那种面对困难奋发向上的顽强精神。
【教学过程】
一、看门见山,直入主题。 5'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野草》。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0'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野草的种子给
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①课文中的确有几个难读、难写的字,谁发现了?
解剖(注意读音)、韧性的韧注意书写 < br>②(如果有说野草具有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师评:你还透过种子的力
大感受到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随即板书——力大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中描写种子力大的例子?
①交流 ②总结(针对同学们的回答,师直接总结)
(1)作者用了一个种子试验的例子来说明种子的力非常大
(2) 通过描写种子生长历程………..
(3)从人们讨论‚世界上什么事物的气力最大‛的例子………
师:总结课文通过举例向我们说明种子的力非常大。
三、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0'
过渡:这也许特殊了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那么你见过笋的成长吗?
见过被压在瓦砾 和石块下面的小草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六自然
段,感受一下这两种植物的生长历程?
1、这种力如此之大文中用了三个动词分别是?
2、透、钻、挺是什么意思? (目标1)
3、那换成这样写行吗?
4、说话要有理有据呀,请你再细细品读着几句话,说说你的理由吧

95



5、透、钻、挺更能让我们体会到小草那不可抗的力,掀翻也给我们
同样的感受。
6、学生展示(1人) 提问:从他的朗读我感受到了那一棵棵小草,
一棵棵被压在瓦砾和石块 下的小草,周围是一片黑暗,见不到一丝光
明,但是小草们它顽强的成长着,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怎 样的?
把我们的心声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齐读)
四、学习第7自然段。 10'
过渡: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棵棵顽强不屈的小草,感受
到小草那不可抗的 力。这种里决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力,而是一种—
—生命力(生齐说)
1、夏衍对种生命力又是怎样解读的呢?指名朗
读 (目标3) < br>2、是呀,这是一长期抗战的力,一种有能屈能伸的力,更是一种不
达目的不止的力。夏衍的话你 读懂了吗?
3、别着急,老师相信此时大家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感受,我们一起来
看一段资料, 相信看完之后你对这句话会有更深的理解 。(目标2)
4、出示资料,配乐朗读。
5、 听到这你想说点什么?齐读这段话。
五、总结: 5'
1. 作为和平年代得我们,生活中有这样像野草精神的人吗?
2. 练笔:再来读野草,又能得到什么启示呢?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写。
教学反思:


10——2 琥珀
第一课时总第68节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过程】
一、实物激起,揭示课题。 5'

96



出示瑰油实物或者挂图。(板书课题。)谁能结合课前收集的有
关资料,说说什么是琥珀?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5'
1.指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这块奇异的流浪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2.字词检查。 (目标1)
(l)读准字音:脂(zhī) 渗(shèn) 拭(Shì)澎湃(péng p
ài)
(2)注意字形:辣 湃 拭 黏
(3)多音字:黏(nián)黏稠(zhān)黏贴
(4)理解:拂拭——掸掉或擦掉。
松脂一一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
的原料。
三、结合预习,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 15'
1.叙述顺序。
故事发生的时间(第1自然段)。 琥珀的形成过程(第2~12自然
段)。
①松脂球的形成;②化石的形成。 琥珀的发现过程(第13~17自然
段)。
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第18自然段)。
2、再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情感。 (目标2)
四、小结 。 5'
教学反思:

10——2 琥珀
第二课时总第69节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
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难点】

97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5'
l.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
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 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
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 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阅读课文。 15'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
这个词?
(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
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 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
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 要形成琥珀,必须具
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 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
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 的时
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
第二个条件。 (目标2)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
根据是什么? (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
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 海在翻腾怒吼,这
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
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 情,写得活灵活现。
9.指名读第8自然段。

98



10.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
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三、思考讨论: 10'
1、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2、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 边,孩子踩着后挖了
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3、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 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
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 。)
(目标1)
四、齐读最后一段。 (目标3) 5'
五、老师小结: 5'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
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 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
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教学反思:


10—3 荔枝图序
第一课时总第70节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学习诵读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诵读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诵读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展示荔枝画图) 5' < br>关于荔枝,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由于其色、香、味俱美,历来被公认
为果中的珍品,为历代文人墨 客所喜爱和赞美,荔枝的妙,在杨朔的
《荔枝蜜》也曾有过,苏东坡的《惠州一绝》也有此说(日啖荔枝 三
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99



历史上,杨 贵妃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不远千里从广东快马加鞭运送
荔枝。杜牧的《过华清宫》中就是讽刺这一现象 ,但我们能从中可看
出荔枝保鲜不易的特点。
而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看看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些
知识?
二.整体感知。 25'
1.解题:
⑴ 本文是作者为荔枝图作序,其目的是什么?在原文中有答案吗?
‚盖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者云‛(最后一段)
⑵ 齐读最后一段,并请一名同学串译成现代汉语。
2. 检查预习。 (目标1)
⑴ 通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
帷wéi 枇杷 pī pa 缯 zēng 绡 xiāo 瓤 ráng 醴 lǐ
酪 lào
⑵ 四人一小组,试译课文,将不明白的字词句举手提出来,师生共
同讨论。
叶如桂,冬青:叶子好象桂树的叶子,冬天也绿。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大略像上面说的那些东西,其实超过了那些东
西。
3. 齐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本文围绕荔枝介绍了哪些知识?讨论
出说明顺序。
(明确:介绍了 荔枝的产地、形状、树叶、花、果实及果实的朵、核、
壳、膜、瓤肉、浆液、荔枝的保鲜)
顺序:由外到内,介绍果实的具体情况。由整体到句,从树的形状。
4. 本文说明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明确:以果实为说明重点,具体介绍果实的内外形态及保鲜不易的
特点,突出重点,
且可以层次清楚的介绍荔枝)
5. 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语言生动形象,这是为什么呢?举例说
说。
6. 小结课文。
三. 拓展训练。 10'
1. 全班齐读课文打比方的 句子,并展现其它常见水果,利用课文句
式‚叶如桂,冬青……浆液甘酸如醴酪‛写一种水果,尽量形象 逼真。

100

尼勒克县-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分数线


广西人事考试中心网-学生会述职报告


态度-迟到检讨书范文


高中学生期末评语-商业管理


菲律宾人-党委书记述职报告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九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郑州九中-保护母亲河倡议书


西安财经行知学院-村官考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