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1-8单元备课)

温柔似野鬼°
956次浏览
2020年10月07日 10:3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163校友录-周末祝福语

2020年10月7日发(作者:姚有多)


全册备课

【教材背景】
为了更好的满足义务教育五四分段教学的 需求,山东省教育厅决定以教育部审查通过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基础,进行适当调整,改编 ,出版一套适合我省五四分段教
学实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受山东省教育厅的委托,山东教 育出版社承担了这
套教科书中大部分学科的改编、出版工作。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五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
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 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为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五年级第一学期使用。
本书的改编力求全 面贯彻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精神,符合山东教育教学实际,以素
质教育为出发点,体现学科教学的最 新进展,强调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面向全
体学生,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满 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
【教材特点】
1、 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2、 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3、 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
4、 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分阶段要求:高年级。
在教学中要紧贴教材完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对本年级的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01个,其中18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体,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①通过课后思考练习题 ,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
方法。②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③在交流平台中总结某些规律性 的东西。
1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①体验文本与个性化感悟的关系。②把握内涵与语言文字训练的关系。
5、 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
(三)口语交际教学
1、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
2、要创设特定的情境。
3、要体现上相互动。
4、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2、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3、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五)综合性学习
高年级的综合性学习,要比较充分的体现其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自主 性的特点。
注重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 br>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材内容及衔接】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 别是:第一组:“感受自然”,第二组:“祖国在我
心中”,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中国 名典之旅”,第五组:“走进信息世界”,第
六组:“走进毛泽东”,第七组:“异域风情”,第八组: “他们让我感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祖国在我心中” 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
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简称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第五组“走进 信息世界”,
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主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简
称为“大综合”。
除去第五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度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 材,每组由“导语”
“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后设“词语盘 点”。一
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和阅读链接。全册还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1个字。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80个字。
2


本册是在四年级下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出整套教材的一
致性。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组织教学内容 ,本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
者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从不 同的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
穷的魅力。《山中访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山雨》 以合理而新奇
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
生命、美丽与智慧。《索溪峪的“野”》一文,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教学本组课
文 ,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
象,表达自己独 特的感受,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时,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 本组教材的特点,融会贯通,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 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
际1课时,习作2-- 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1.山中访友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出自著名 的诗人、散文学家李汉荣先生之手,是他1995年第三期《散文》杂
志的一偏佳作。这是一篇构思新奇 、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一位
“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出一个如 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生分析
本文有着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教学本文重在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感
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湛蓝、清澈、唱和、玄奥、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3.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
4.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3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重点词语,理清思路,品味赏析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揣测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设计理念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因
此在整体感知的基 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
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提高 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1、 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
谁呢?
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4、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 。读通课文,了解
大概内容。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 吟诵 唱和 陡峭 挺拔 精致 奥秘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
4


3、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
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 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 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
我的朋友。
(4)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 “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
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5)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三、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1、作者带着满怀 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
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 待这些朋友
2、交流讨论。(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
四、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5


1、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
章的最后,想想从 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
子的旁边。
2、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 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
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 身凝望着
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
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 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
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 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 了哪些人,在他
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五、抄写词语,自主背诵
1、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
瀑布 陡峭 身躯 津津乐道 蕴含 侠客
2、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
教学反思
6




反思效果



反思师生
反思设计
反思理念
反思其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
3、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7


教学流程:
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 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
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
二、朋友相见,感受情意
1、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 间情谊如何,你是
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2、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 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
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 深深扎进泥土和
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8


(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 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
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 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
的朋友?„„)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 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
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 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
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 托着你挺拔的身躯,
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 宁静,
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
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 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
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 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
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
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 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
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 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
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 隆隆回声。
9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满世界 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
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 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
瓢泼大雨等)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4)齐读一遍。
三、作别朋友,临行寄语
1、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应等。)
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10


爱护自然
保护环境
热爱生活









教学反思


反思效果


11



反思师生
反思设计
反思理念
反思其他

2.山雨
[教材分析]
课文用优美抒情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 雨景
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处处洋溢着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
的爱和深深的眷恋,体现出作者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课文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
山雨的。先写 山雨悄然而至,描绘了由远而近的歌谣般动听的雨声,接着突出描写雨中山林
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
[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应鼓励学生带着个人的感受、体验,从不同角度自读交流。重 点在引导学生有
感情朗读,个性化的感悟上,教师无须做过多的分析讲解。
[学习目标]
12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课前准备]
1. 读不同作家写雨的作品。
2.准备优美抒情的轻音乐作品。
[教学重难点]
感受山雨韵味,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理念]
雨是 我们生活中最平凡最常见的自然现象,而作者笔下的山雨却优美动听,给人以耳
目一新的感觉。通过这一 课的学习让学生能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你一定能发现美 。今天我们要学的
课文就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后描绘的自然景观。
揭示课题:山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 并理解这个词。
啼 (tí)啭(zhūàn)
(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思考: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到 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
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作者 听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
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 颜色。)
(2)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①读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小结。作者通过 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
喜爱之情。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个广大的 想象空间,引起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
13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4)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这场山雨是在人们不知 道的情况下,悄悄地、悄悄地来,于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一
首优雅的小曲。随着这优美动听的声音,雨 ,改变了山林的颜色,绿得耀眼,绿得透
明。而后,它又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它的余韵。
(5)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三、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2)向学生推荐相关写雨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板书设计
山雨
雨前——声音
雨中——喜爱
雨后——余韵美















14




教学反思


反思效果



反思师生
反思设计
反思理念
反思其他


3.草虫的村落
教材分析:
15


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
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这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 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
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学生分析:
课文充满了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读后会让每一个人深受感动。因此导读本文
的一个重点,应是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童心童趣,让学生在
回忆自己亲近 自然、观察小虫的生活经历中引起共鸣,培养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 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
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一是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灵的那一片爱恋之情;二是
体会作者如 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前准备
关于重点句的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辅助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草虫的村落
一、导入新课。
大家见过蚂蚁的窝 是什么样子吗?你还见过什么昆虫?作者把他们居住的领地称之为-
-《草虫的村落》,请大家齐读课题 。
二、 整体感知。
之前大家预习了课文,现在请你们快速地浏览全文,看能不能从文中找 出一个句子告诉
大家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16


三、激发动机。
(出示第一、十和十一节)为什么作者会一次又一次
地来到田野里?为什么他会在田野里一呆 就是一个下午?他又为什么愿意牵着我们的手一
起到草虫的村落里去散散步呢?
看来这个草虫 的村落里一定是有什么奇妙之处深深地吸引了作者。那就让我们同样作一
次游历,和这里的居民进行亲密 的接触,看看小虫子的世界中究竟蕴藏着什么?
四、潜心会文。
1、创设情景。
(依据“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
硬黑甲的小虫,迷 失在这座森林里。”教师进行情境描述。)
2. 感受草虫的村落充满亲情。
①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通过想象读好
“傲然”、“左冲右撞”和“终于”体会小游侠的英勇和不易。
②指导学生理解“寒暄”一词并注意“暄”的写法。
③抓住“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引导学生想象体会
草虫的世界蕴藏着浓浓的亲情。
3.感受草虫村落的其它内涵。
①在小虫子的世界中,究竟还蕴藏着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 个问题,自由读课文的5
—8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使你有想法的词语或句子来。
②小组交流。
③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提升。
④相机重点指导学习第6自然段。
五、 小结回应。
同学们,今天我们和台湾作家郭枫一起在草虫的奇妙世界里游历了一番。我们和作者一
样目 睹了它们的劳动、交流、工作和生活,聆听了它们的优美音乐,更重要的是用心灵感受
到了草虫们的智慧 、勤勉和友爱,这,就是一个和谐的世界!想到这儿,我们应该明白,正
是因为此难怪作者会——今天, 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也
正是因为此难怪作者会——我悠悠忽忽地 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
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我发现了草丛中小虫 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更是
因为此难怪作者要说——我愿意牵着你的手,一起到草虫的村落里去 散散步。
17


六、拓展升华
指导学生写出并交流对学习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草虫的村落
18
亲情 友爱

艺术

和谐的世界





















勤勉 智慧


教学反思


反思效果



反思师生
反思设计
反思理念
反思其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
受。
19


2. 进一步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 地。作者认为“草
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 由读,
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a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 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②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1.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
2.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3.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读好这句话。
(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 读懂了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
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
创造着。
三、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体悟作者对田野、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
之情。)
(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
(3)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
融进自己的感受,等会儿 我们看谁写得最生动。
20


(4)交流反馈。
四、修改评讲学生的短文。
1.学生出声朗读自改短文。
2.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的 短文,师生一起修改点评(注意结合课文比较两者写法的异同),
并总结升华。
3.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短文。







教学反思


反思效果



反思师生
反思设计
21


反思理念
反思其他


4、索溪峪的“野”
[教材分析]
课文描述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畅游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
[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2、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方法。
3、认识“赋、淑、撅、叟、涤”等字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
体会索溪峪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索溪峪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理念]
本课要 设计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式课堂教学。所谓“整合”就是借助信息技术手
段和网络媒体的优势,把 文本和电脑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启发学生思维,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 人机互动的平台,拓展文本资源,培养学生搜集信息
和整体信息的能力。
22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索溪峪的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
张家界 森林公园,是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它与天子山索溪峪构成了山奇、水奇、石奇、
云奇、树奇的武陵源。 这里千峰竟立,争奇斗研,山势之雄伟,山色之秀丽,让人称奇叫绝。
这里哪儿都是一副如诗如画的天然 绝景。其中的索溪峪,更是别具一格,有着其他景点无法
比美的魅力。想去看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 游览“索溪峪”。
(二)自读文章。
1、读了文章后,索溪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预设: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的感受即可。
2、这篇文章从哪几方面来写索溪峪的?
预设:山、水、动物、人
(三)反馈、讲授新课
1、读了这篇文章,给你了留下了什么印象?
展示:课文第一段
2、指导朗读。
3、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索溪峪的“野”的?
(山,水,动物,游人)课件展示。
4、你对索溪峪的什么最感兴趣?
预设:学生可能不能这么概括的说出对山、对水、对到那里游玩儿感兴趣,可能他们会
说出索溪
山的“野”表现在哪些哪里?
预设:惊险、磅礴、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学生可能一时体 会不到,老师可以课前布置
学生回家查阅搜集资料,进行体会,也可以课件展示。
品读各种不同的美,欣赏画面,读文章。指导朗读。
作者一开始把它与其他的景点进行比较,那他是不是在贬斥他们呢?为什么? (强调
美的不同,是一种天然的美,没有人工的雕琢的美)
23


作者是怎样地把这“野山”逼真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的呢?
预设: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作者先写了 什么后写了什么,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弄明
白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做先概括后具体)
水的野表现在哪里的?
文章在描述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指导朗读。
动物野表现在哪些方面?
游人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
解释“老叟”“返朴归真”“市井”
5、品读最后一段。课件展示段落。
小结:是 啊,作者在这样的境界里,完全被感染了,被净化了。感觉此时的自己是从未有过
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 爽,哪个词能说明作者这有的感受。
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预设:学生能够结合学习过的课文及其自身的体验,说出自己的感受即可。
小结:作者此时看 到的山不再是山了,水也不再是水了,它们是充满朝气的青年,是充满灵
气的孩子。它们率真而自然,不 加修饰,不事雕琢,用自己的纯真荡涤着游客的胸怀,作者
深深地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把自己的感情 都赋予了这美丽的山川,在作者眼里索溪峪简
直就是大自然的宠儿,那你读了这篇文章,你此时有什么样 的感受?
课文“野”又是什么意思?
7、看得出来,此时你们对神奇的张家界充满了好奇, 在上课前我叫同学们回去收集有关张
家界的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
(四)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五)反馈测试题
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一段景物描写。
成绩总结分析:


(六)总结。(课件展示风景图片)
教学目标:进一步感受祖国河山的美好,领略大自然的风光。
24


这节课,同学们了解了迷人的张家界,领略了“野”味十足的索溪峪,其实,我们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 地上,还有很多很多风景名胜,如梦幻的九寨沟,神秘而质朴的西藏,险要
的华山,秀美的桂林等等,愿 你们有时间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欣赏,更希望你能象作者一
样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你眼中美。

九、板书设计
4、索溪峪的野



野(山、水、物、人)
意念净化——返朴归真——荡涤胸怀
教学反思


反思效果



反思师生
反思设计
反思理念
25


反思其他

口语交际、习作一
一、教学目标
1.深化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感受清新而有情致的大自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欣赏和
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3.发现并总结怎样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感受的方法,体悟文章表达的特点及好
处。
4.积累关于大自然的名言警句。
5.理解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懂得:在阅读时, 要体悟
文章表达的特点,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 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懂得:在阅读时,要体悟
文章表达的特点,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
四、教学理念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 的语言。口
语交际、回顾拓展等环节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美好的情感提供了素< br>材。五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已经形成,因此本组语文园地要重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布置学
生回家 搜集资料,自己去大自然中观察、发现,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主动、生动。
五、教学准备
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描写大自然的名言名句。
26


六、教学资源
学生习作优秀范文。
七、教学时间
5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平时的生活积累,发挥自己的想象,说出并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流利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教学理念: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使课堂灵动活跃。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进行观察,可以是动物、植物,也可以是自然现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自然的美有声有色,有情有意。让我们一起投入到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大自 然的怀
抱中,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大自然的美有了更形象更深刻的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板书提示:
说说自己了解的大自然;
谈谈自己在大自然中获得的美的享受以及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27


(三)畅所欲言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
导。 < br>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
倾听。教师 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四)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
否敏捷,
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说说自己了解的大自然
谈谈自己在自然中获得的美的享受及得到的启发
第二、三、四、五课时 习作
教学目标
1.深化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感受清新 而有情致的大自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欣赏和
热爱,能够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书面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联想本单元几位 作者是怎样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懂得:在写作
时,要突出文章表达的特点,以及 这样表达的好处。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在描写景物时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
教学理念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口
语交际、回顾拓展等环节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美好的情感提供了素
2 8


材。因此,在写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回顾游览的一些风景名胜、参加有意义 的活动,
在教师学生共同评价中,将活动的感受和体会表达清楚。
教学准备
1.各种声音的资料。
2.让学生回忆暑假生活,思考自己在假期生活中有哪些收获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酝酿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或畅谈了自己热爱的大自然 ,或走进音响的美妙世界,或回
忆了自己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富有想象力。把 你们所谈的内容进
行加工整理。
第二阶段:试写初稿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本次习作要求的理解。
3、板书出示习作要求。
4、教师指导学生该怎样写。
写大自然的景物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写音响世界要注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写暑假生活着泪写事的作文要注意抒发自己从事情中得到的感受或者启发等。
第三阶段:评议例文
1、回顾本次作文的要求目标。
2、评议优秀例文
讨论这篇文章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好?
3、出示病文
指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这些问题该怎样修改。
第四阶段:自行修改
1、重申修改符号
2、自己修改、同桌之间互相修改、小组共同参与提出修改意见。
3、誊抄正稿。
第五阶段:鉴赏总结
29


1、重申要求
2、读优秀文章
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好?好在哪里?
3、指名读精彩片断,小组互相欣赏。
九、板书设计
习作一
内容具体
融入自己的感受
题目自定

回顾拓展一
一、教学目标
1、发现并总结怎样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感受的方法,体悟文章表达的特点及好
处。
2、积累关于大自然的名言警句。
3、理解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懂得:在阅读时, 要体悟
文章表达的特点,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 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懂得:在阅读时,要体悟
文章表达的特点,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
四、教学理念
五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已经形成,因此本组语文园地要重视学生的综合性学 习,布置学
生回家搜集资料,自己去大自然中观察、发现,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主动、生动。
五、教学准备
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描写大自然的名言名句。
六、教学资源
30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秋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七、教学时间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二)我的发现
1. 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吗?下面请同学们先来
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 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自己的认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联系上下文
揣摩感悟等 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想象力丰富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给你的启示。
(三)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 识,之后
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31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4.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最喜欢的制成书签。
(四)趣味语文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故事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九、板书设计
回顾拓展
描写大自然
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

第二单元
单元特点
本单元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歌颂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伟大的祖国
有锦绣的山 川,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祖国灿烂的未来让炎黄子孙豪情满怀。围绕这个
专题,本组教材共安排了 四篇课文。
内容及衔接
每一次仰望飘扬的五星红旗,每一次唱起庄严的国歌,爱国之情便在 我们的胸怀激荡。
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我们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詹天佑》描写了詹 天佑
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
能 。《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祖国母亲和生身母亲无限眷恋的感
情。《彩色的翅 膀》则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平凡事迹中,歌颂了边防战
士对祖国的一片忠诚和热爱的 感情。《中华少年》以诗歌的形式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
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
理念认识
32


让学生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 情怀。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 题进行综合性学习,
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单元总课时
建议本组教学用时11-14课时




5.詹天佑
教材分析
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 筑第一条完全由
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 大
形象。文章按照先概括后具体的叙述方法安排材料,共分为四个部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
穿 始终。
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
2、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
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抄写喜欢的词句。
4、体会关键词句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
教学理念
33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
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
程师”。
教学难点
从作者的描写中,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板书课题《詹天佑》。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他自幼酷爱学
习。1872年,12岁的詹天佑考取了 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班。在美国中学读书的时候,他
发愤学习自然科学。1878年,17岁的詹天佑考 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
专业,后来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毕业。1881年,年仅21岁的 詹天佑抛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
条件,毅然回到了祖国。1888年,在当时的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在 他刚刚开始任职的
八十天里,就顺利地完成了塘沽到天津的铁路铺轨任务。后来,他又设计建成了滦河大 桥。
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正式接纳詹天佑为会员。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修筑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1919年,詹天佑积劳成疾,不幸逝世,终年58岁。今天,我们一起
来学习 《詹天佑》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34


(三)检查朗读,纠正字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课文中有些生字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预设:“挠”读náo,不读ráo;“竣”读jùn,不 读zùn;“要挟”读yāoxié,不读yāoxi
á。这几个字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不要读错。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本课共有6个生字。教师可 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或查字典,找出每个字的偏旁部首、
余笔、选择出每个生字的正确意思。
3.课堂讨论重点生字的识记方法。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生字的字形,然后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
生字的。
预设:
(1)有些字可用比较的方法来记。如:
利用比较的方法既可以很快记住生字,又能帮助学生复习熟字,是一种一举两得的方
法。
(2)“庸”字比较难写,教师对这个字要加强笔画笔顺的指导。这个字可以分两部分来
记,“广”和“ ”。在书写“ ”要注意笔顺。
(四)理解词语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
词语。
预设:
以“杰出”为例,“杰出”一词的意思是才能、成就出众,超过一般人。在课文中杰出的人指的就是詹天佑,理解了杰出一词的意思能为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扫清障碍。
以“ 要挟”为例,“要挟”的意思是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和条件。教师
在带领学生理解这 个词的字面意思之后,还应让学生找到“要挟”一词所在的句子,让学生读
一读,结合上下文对这个词做 进一步的理解。在课文中“要挟”指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当时中国
政府腐败无能、科学技术落后、缺乏科技 人才的弱点,强迫清政府放弃修筑权,以此来达到
35


他们通过控制铁路来控制中国经济、交通、运输等命脉的卑鄙目的。
以“ 周密”为例,“周密”的意思是周到而细密。一般指考虑问题、做计划或方案时,想得
周到而细密,没有 疏漏和错误。而文中詹天佑就是一个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做事周密的人,
“周密”也表现了詹天佑的杰出 之处。
以“赞叹不已”为例,这个词的意思是连连称赞,不住地说一些称赞的话,表示称赞的程< br>度很深。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前文讲到帝国主义者要挟清政府,
嘲笑中 国人民,而詹天佑带领设计、修建的铁路却在今天让外宾赞叹不已,通过今昔的对比
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 杰出才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内在的情感。
(2)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轰动:一下子引起很多人注意。表明詹天佑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一事在全国上下引起
了极大的震憾。
藐视:轻视、小看。表明外国人、帝国主义根本不把中国放在眼里。
嘲笑:指不怀好意地取笑别人。表明帝国主义对当时中国科技落后、政府无能的状况幸
灾乐祸。
勉励: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鼓励人继续努力去做。
(五)造句训练
1.弄清词义。
在练习造句之前,教师应先让学生弄清楚词语的意思。
(1)“赞叹不已”一词的意思是:连连称赞,不住地说一些称赞的话。
(2)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式练习造句。
谁看到怎样的景象就赞叹不已。
谁听到怎样的情况就赞叹不已。
谁想到怎样的情景就赞叹不已。
2.让学生用“赞叹不已”造句。
(六)指导朗读
1.自由轻声通读全文,然后用笔画出读不好的句子。
2.同桌两个同学互相交流,讨论这些画出的难句应如何来读。
3.把通过交流之后能读得流利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读。
4.对于全班集体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范读来指导。
36


课文第2自然段中有这样一个长句,学生在朗读时可能有困难。
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 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
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
教师范读这句话时语速可以稍慢些。可以这样停顿: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
计划,/一些/帝 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
/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 部。/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的听读可以使学生有些感性认
识,模仿起来就不再困难了。
(七)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詹天佑在主持修筑这条铁 路的过程中克服了哪
些困难。把最使人感动的地方画下来,把自己的感想简单在旁边写一写。
预设:
这项要求放在第一节课,可见目的不是写读书笔记,也不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
而是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读书时作点批注的习惯。对学生批注的要求不要过高,圈圈画
画、三言两语 即可。
2.可让学生互相交流一下,最感动人的是哪些地方,自己写下了什么批注。通过同 学
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作
好 准备。
板书设计
5、詹天佑
阻挠 要挟 蔑视 嘲笑 赞叹不已









37


教学反思


反思效果



反思师生
反思设计
反思理念
反思其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中心思想的,能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8


教学重点
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心里活动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两种开凿隧道的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投影詹天佑铜像图。
请同学们看投影,当我们坐火 车去八达岭,途中路过青龙桥车站时,可以看到一座铜像
这就是詹天佑。人们为什么要如此来纪念他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二)理清课文结构层次
1.轻声读全文,然后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说说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
全文共有7 个自然段,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
国工程师。第二段(第2、3 自然段),讲清朝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后,受到了帝
国主义国家的要挟和阻挠,以及任命詹天佑 为总工程师后国内外的反应。第三段(第4、5、
6自然段),讲詹天佑克服种种困难,主持修筑京张铁 路。第四段(第7自然段),讲京张铁
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赞扬和怀念。
(三)学习第一段
1.让学生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只要合乎文章内容即可
2.“杰出”是什么意思?
(四)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思考詹天佑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让学生画 出有
关句子自己再读一读。
2.理解这一段中的重点句。
(1)指名读画出的句子。
(2)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投影:
①他们认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要挟”是什么意
39


思?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要挟”是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 己的要求。在帝国主义看来,修筑这条铁路,
中国没有技术力量,没法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这说 明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的藐视
和他们干涉、侵犯中国主权的野心。)
投影:
②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还没有出世” 是什么意思?这家外国报纸为什么这样说?)
(“还没有出世”表面是说还没有出生,实际是讽刺 中国人没有能力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这是对中国的蔑视和嘲笑。这家报纸这样说的意思:一是京张铁路修 筑的难度的确很大;二
是嘲笑中国工程界无人,蔑视中国人;三是想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以此发展帝 国主义在
中国的势力。)
(3)指导朗读。
在这一段的教学中,要在指导 学生理解以上两个重点句的同时,指导学生重点朗读这两
个重点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促进学生对课 文内容的理解。
(4)在帝国主义极力阻挠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他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在理解了重点句之后,可以说出詹天佑是一位热爱祖国的有杰出才干的人
(五)学习课文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边读边思考: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遇 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
服这些困难的?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2.指名说说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了哪些困难?
学生通过读课文,可以找到文中描写修筑京张 铁路时遇到的困难的语句。教师可帮助学
生将这些归纳为三方面的困难:地势险要、气候恶劣和设备缺乏 。
3.面对这些困难,詹天佑没有屈服,他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呢?
(詹 天佑一面经常以一定要修好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的高度责任感鼓励工作人员;
同时虚心求教,发挥群 众的聪明才智,不断解决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他身体力行,亲自勘
测绘图计算,克服勘测线路的困难, 利用两端同时凿进和中部凿井法,加快隧道工程的进程,
缩短了工期,并设计了人字形的线路,解决了火 车爬陡坡的困难。)
预设:
(1)这部分内容是课文的重点内容。教师应先让学生将前面画出的句子读一读,然后指导
40


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特别要注意这句话。
①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
不多‟,这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 口。”
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这句话,从这句话学生可以体会到詹天佑是一个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对工作人员要求非常严格的人,从侧面也反映出了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
师。
②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
不 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通过让学生读这句话,学生可以体会到这句话 讲的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动力。因为这是
中国人靠自己的技术力量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一条争气路,这 条铁路修得好坏,直接关系
到国家和人民的声誉。如果修得不好,外国人会讥笑我们。我们中国工程师也 会丧失信心;
修好了,可以回击帝国主义的蔑视,提高我们的自信心。这充分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
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
(2)詹天佑对居庸关隧道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 的方法,对八达岭隧道采用中部
凿井法。这充分体现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干和智慧。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理解 的难点,教师教学
时可这样安排:
①让学生读懂这一段文字,说说什么叫从两端同时向中 间凿进?什么叫中部凿井法?为
了检验学生是否明白了,还可以让学生试着画出简单示意图。
②引导学生联系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地形特点,体会詹天佑为什么采用这样两种不同的
方法?采用这两种不 同的方法施工有什么好处?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詹天佑为什么敢于采用这样的施工方法?
使学生体会到因为勘测工作极其周密,没有丝毫差错。从而更能体会出詹天佑的科学态
度和 杰出的才能、智慧。
(3)对于青龙桥附近火车爬坡的问题,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这也是学 生理解的
一个难点。对于这个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刚才学习“开凿隧道”这部分内容的三个步骤< br>自己学习。学习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看书上的插图,也可以制作简单的模型示意,帮助学生更
深入地 理解课文。
4.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已基本理解了第三段中的重点语句,难点也基本突破,这时可提 问:
詹天佑是怎样使京张铁路提前竣工的?
41


首先,詹天佑 有为国争光的爱国思想;其次詹天佑有严肃认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
态度;最后詹天佑有勇于创造的 智慧和才干。这几点充分证明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
程师。
(六)学习课文第五段
1.自由读第五段,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找到有关句子画下
来。
2.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投影上面这句话,然后提问:“赞叹不已”是什么意思?外宾们会怎样赞叹?
“赞叹不已”的意思 是不停地赞叹,外宾们可能会说:“詹天佑留下的工程真了不起。”“詹
天佑是一个杰出的工程师”。“ 中国人了不起。”以此再次让学生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七)总结全文
1.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是通过哪些具体内容来表达这一中心思想的?
2.教师总结:
詹天佑的杰出贡献集中反映在他面对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的险恶环境,能想方设法 、依
靠群众,战胜重重困难,修筑了京张铁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表现了他超人的智慧和
才干。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际,为国为民担风险,主持修筑了京张铁路。这不仅仅因为他是
一位杰出的工 程师,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热爱祖国的中国心。

板书设计
5、詹天佑
勘测线路
杰出、爱国 开凿隧道
设计线路





42










教学反思


反思效果



反思师生
反思设计
反思理念
43


反思其他

6.怀念母亲
教材分析: < br>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
样崇高的 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
变的爱意。
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
悟爱国情。
3.感情朗读。
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理念
在真情共鸣中,激发情感;在感悟朗读中,体味情感;在语言实践中,升华情感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碟。
教学时间:2课时。
4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
悟爱国情。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难点
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学生缺乏现实体验,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感情方面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 们爱你们的母
亲吗?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
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 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3.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组交流、汇报。师生总结。
预设:对祖国母亲: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 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
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 有点酸酸的,
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
浓地糊在心头。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45


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日 ,
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对这两位母亲的
怀 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三)默读课文,勾出生字词
1.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同学讨论。
2.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
(四)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
预设:(我痛哭了 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缺少母爱的
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 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
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 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 哭! )
预设:(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 br>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等。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
对《永 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国母亲
的情感作好铺垫。)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交流放在下一课时)
(五)朗读全文,师生小结
板书设计
6、怀念母亲
两位母亲
生身母亲 祖国母亲






46



教学反思


反思效果



反思师生
反思设计
反思理念
反思其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7


2、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
教学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品评朗读
(二)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
(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 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
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
(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预设:(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预设:(作者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
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2)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 浓的,有说不出
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 的
呢?
(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 他们
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作者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
不 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
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第三句: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细读怀念祖国母亲的句子,体会爱国情感。
2.自由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谈。(只要不偏离主题。)
有感情地读。
48


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预设:此部分教学,不拘泥于一句一句地讲解过程,均由学生自己找出句子,不分先后
秩序,学生找到 的句子老师与学生共同朗读、共同讨论,得出祖国母亲与自己生母一般,让
作者思念,作者那浓浓的思乡 、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同时通过文字也传递给了我们。教师应
多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及抓住句子关键词语的 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了解除武装句子的意思。
4.齐读这些句子,想想它们都让你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读文体会表达特点,有机拓展
1.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
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
《寻梦》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有(见课文),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
吗? 学生想象,再写一写。
3.学生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
(四)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结束教学
1.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 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
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 我的中国心》吧!
2.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
3.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4.总结: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 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
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九、板书设计
6、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爱慕
生身母亲= 祖国母亲






49


教学反思


反思效果



反思师生
反思设计
反思理念
反思其他


7.彩色的翅膀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在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
50


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
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守岛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改造海岛的高尚品德。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尝瓜会”上西瓜的不平常的来历,体会战士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
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训练为“纬”;阅读教学
的基本策略必 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
教学准备
查阅有关昆虫与瓜果蔬菜的收获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彩色翅膀》这个题目时,你都想到了什么?
预设:文章题目有一定的含 义,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题设疑,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将学习的主动 权交给学生。
(彩色翅膀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称之为彩色翅膀,等等。)
(二)独立阅读课文,扫清文词障碍
自己读一读课文,想一想文章讲的一件什么事?
51


(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 虫,并将它们带上海
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传授花粉的故事。)
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自学本课的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本课是阅读课文,虽然没有生字,但有的字的读音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教师在
课堂中要重点加以指导。
比如:“蔓”是一个多音字,读“w4n”和“ m4n”,作为名词时读“w4n”的音,如“花
蔓”;作为动词时读“m4n”的音,如“蔓延”。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碧空如洗:形容天空像冲洗过一样蔚蓝。碧空,蔚蓝的天空;如,像。
矮墩墩:个子不高,身体结实的样子。
发愣:发呆的样子。
沉闷:情绪、气氛等低沉郁闷。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自然就会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来历:事物的由来和经历。
端详:庄重,安稳。
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高兴。
3.区别下列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晃荡——摇晃 观察——观看
端详——打量
反义词:
沉闷——轻松 特别——一般
公开——保密
4.形近字组词:
详(端详) 施(施肥)
祥(慈祥) 拖(拖拉)
蔓(花蔓) 滋(滋味)
52


慢(缓慢) 慈(慈祥)
讯(通讯) 残(残存)
迅(迅速) 浅(浅水)
(四)分段、概括段意
这是一篇叙事的阅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体作用。在细读课文后,教师要引导学
生抓住线索,独立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出段落大意。
本文以小昆虫为线索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便打住了”)讲作者由宝石岛观察通 讯站信号兵小高陪同前往岛上,
而小高则是刚从黑龙江探亲回来,带着一纸箱的小昆虫。
第二段:(从“傍晚”到“它们也得有个适应的过程”)讲作者参加“尝瓜会”和在会上
听到这个西瓜的 不平常的来历。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作者第二天天亮,看到了一只小蝴蝶。
(五)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请一名同学读课文第一段,其他同 学思考:小高为什么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
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这段第 二句话在本段是重点句,作者通过对比,突出了人物的品质。一个是“扔在一边”,
一个是“紧紧地抱着 ”。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体会。
(因为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后晃荡,他担心纸箱被损坏; 另外纸箱里装着的小昆虫,
在小高心中比什么都重要,他要保护它们。所以他在怀里紧紧地抱着。)
小高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紧紧地抱着纸箱的?边默读边画出描写小高神态的词语,加以体
现。
(“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可是小高的嘴唇又紧闭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说
明小高在晕船 ,身体极不舒服的情况下紧紧抱着纸箱的。)
当小高告诉“我”纸箱中装的是小昆虫时,“我”为什么不相信?
分角色读一读两个人的对话,加深对这段文章的理解。
(因为一般战士探亲回家都带一些土特 产,或自己的必需品,“我”从没听说过战士探
亲回来带过这种东西的。所以“我”不相信。)
(板书:带一箱昆虫——我“不相信”)
53


小高从家乡带回来的到底是不是一纸箱昆虫呢?这些昆虫又有什么用处呢?我们接着
学习第二段。
2.学习第二段。
自由读一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在这里教师将问题出在 小黑板或投影片上,放手让学
生独立阅读思考,培养学生自学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
问题:
①“我”为什么称这个晚会为“特别的晚会”?
②从“尝瓜会”上“我”了解到什么?
③战士们是怎样品尝西瓜的?为什么好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预设:这 些问题要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加以讨论。并抓住重点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课文。如“授粉”的意思。 告诉学生是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上。“残存”的意思是没
有被消除而保存下来或剩下来。
①宝石岛上结了一个西瓜,还要开一个晚会来庆祝,这是很稀奇的事,所以“我”称这
个晚会为“特别 晚会”。
②从“尝瓜会”上我了解到西瓜不平常的来历。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 上,
垒出“海岛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于没有昆虫授粉,一个西瓜也没有结。今年战士们
用人工授粉,结出小瓜,谁知又被暴风雨袭击。那个唯一残存的小瓜在战士们精心的照料下,
才结出了第 一个大西瓜。战士们为了西瓜的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它凝结着战士们建岛、
爱岛的深情。
③因为这个西瓜是战士们对祖国、对小岛无限热爱的结晶,是战士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创
造出来的美好果实 ,所以战士们尝瓜时,觉得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心田。
作者不仅知道了西瓜不平常的来 历,还知道了小高纸箱的秘密,你们知道了小高探亲为
什么带回一纸箱昆虫的秘密了吗?
(让小昆虫为“海岛田”里的瓜果蔬菜传播花粉。只有这样才有要能有所收获,小岛才
能越变越美丽,岛 上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昆虫与瓜果蔬菜的关系,再一次告诉我们事物
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战士小高带这些昆虫是因为他有一个美好的心愿,这个心愿是什么呢?请读一读小高最
后说的一段话。谈一谈你的体会。
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解决文章的重点句,这也是难点。
54


理解“小精灵”在这里指什么?
(本课指蝴蝶等昆虫,这是岛上战士对这些小昆虫的爱称。)
“安居乐业”是什么意思?
(居住安定,爱自己的职业。本课指战士相信小昆虫会在岛上愉快地生活、劳动。)
(这段话充分地表明边防战士们早已作出了在海岛安家扎根的打算,并努力地在这里建
设着自己的家园。 同时,又反映出他们为保卫祖国而不怕艰苦,自觉在那“比大陆苦得多差
得多”的环境中生活的高尚品质 。所有这些,都是由于他们热爱我们祖国,热爱我们祖国的
海岛。)
3.学习第三段。
小高的心愿能不能实现呢?齐读第三段。并思考:结尾的话包含了什么意思,它在全文
中起什么作用?
(形象地写出小昆虫已在海岛安居乐业,也预示着战士们建设海岛将获得很大的成功。
结尾在文中点明题目,含蓄深刻地点明文章的中心。)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谈一谈学后的收获。
(七)总结全文
《彩色翅膀》这篇阅读课文,不仅让我们了解 到小昆虫与种植植物的关系,更让我们看
到一位海岛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热爱之情。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 血改造海岛,保卫着海岛。
我们相信,不久,海岛将变得美丽、富饶。
板书设计
7、彩色的翅膀
一箱昆虫————不相信
尝瓜会————揭开秘密
小蝴蝶————预示成功





55





教学反思


反思效果



反思师生
反思设计
反思理念
反思其他

8.中华少年
56


教材分析
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 的视角激情赞美了
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化的坚强决 心。
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
感。
教学重点
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难点
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理念
新课程特别强调特 定情境中学习活动的交往、合作和互助,协作在更高层次上促进个性
的经验、方式和信念的内化和提升。
教学准备
收集相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 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
读课文。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二) 读懂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57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
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
粱”。
自由说说:
(1)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
(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
大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
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
指名学生 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
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 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
出示:
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出示并提问:
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
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教师: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
“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
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教师:这句诗写到了什么历史事件?
指名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四段诗句。
58


第6.7.8自然段:中华的未来,少年去开创
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遇到不明白的诗句,可以问老师。指名小组,汇
报朗读。教师作精要的点评,以肯 定与鼓励为主
(三)读美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试试用一两句简洁扼要的话,说说读了这一首诗的体会。
2.推 荐班级当中朗读最好的4位同学,分别担任“甲、乙、丙、丁”四个角色,表演
朗读。在表演之前,提醒 四位同学,先在自己的课文里做一些记号,以免在表演朗读的时候,
读错句子。
3.四位学生表演朗读,有条件的为朗读配上背景音乐。
4.自由组合,排练诗朗诵:《中华少年》。
(四)课外延伸
收集朗诵诗,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
九、板书设计
8、中华少年
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
锦绣的山川哺育
悠久的文化滋润
民族的传统滋养
中华的艰难历程
少年的决心和情怀








59


教学反思


反思效果



反思师生
反思设计
反思理念
反思其他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60


2、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3、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
情实感。
4、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交流综合性活动中的情况和收获;
5、积累爱国格言;
6、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
1、在演讲中表达爱国情感,写演讲稿能做到观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2、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教学难点
1、交流综合性活动的情况和收获
2、在演讲中表达爱国情感,写演讲稿能做到观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教学理念
“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学习汇报会和写演讲稿或读
后感的活动,“回顾、拓展”也是紧紧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安排了相关内容。同
时,本组还安 排了一次围绕本专题的综合性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通过
搜集、采访、参观等方式, 进一步深化“祖国在我心中”的认识。
教学准备
1、优秀演讲稿的范文
2、课前让学生搜集爱国格言、准备好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资源
范文《祖国啊,母亲》
亲爱的同学们:
当有人问你,在这个世界上你最爱 的人是谁?我想,你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生
我养我的父母!”是的,我们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世界
上最真挚的爱。父母不仅教会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去接受和认识世 间的真善和美丑,更教会
我们如何去爱祖国母亲,如何用渊博的知识去做一名新时代建设祖国的接班人。
作为一名小学生,爱国在我们的幼小心灵里印象可能很模糊,因为我们经历过前辈们那
些风 霜雨雪的战争岁月。但我相信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和老师的教育下,一定会有一个明
61

< p>
确的目标。将来用知识和成绩来回报新世纪的祖国母亲。没有和平伟大的祖国,哪有温暖幸
福的家。
茫茫五千年,祖国母亲经历了太多的沧桑。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里,就曾< br>涌现过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志士。他们为了祖国母亲的安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
捍卫祖 国的尊严。一个多世纪的戎马生涯,祖国母亲已由一个弱不禁风的孩童变成了久经沙
场的英雄壮汉。真正 成为世界的一大强国,永远的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快。中国这个古 老的国度已经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
座富饶美丽的大油田已把贫油的帽子甩在脑后。一座座高楼似 宝塔般矗立在城市的中央。一
条条横跨东西南北的柏油马路上飞驰着亮丽豪华的轿车。更值得我们骄傲的 是科学技术的迅
猛发展,让载人宇宙飞船能成功的发射和返回。二千零三年航天英雄杨利伟的成功飞行, 已
成为人们心中真正的航天楷模。两年以后的今天,“神州六号”又成功实现了两位航空英雄
的 太空梦想,让他们永远成为我们心中的航天骄子。
多年来,我们的祖国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更加 快了我们向发达国家靠近的步伐,使中
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特别是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更令世界华人 惊心动魄。2004年“雅
典奥运”中国取得了世界第二的好成绩。让我们期待世界各国的体坛健儿共同 相约2008的
“北京奥运”吧!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一桩桩一件件惊人 的成绩,怎能不让全世界龙的传
人而感到自豪呢?我们作为新时代跨世纪的接班人,更应该努力去担当起 建设祖国的大任。
将来用热血和青春报答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让祖国母亲永远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2、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教学重点
进一步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锻炼学生的组织、表演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62


教学理念
本次口语交际的意图是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进一步增 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
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强其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专题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在这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很认真,搜集了 大量的资料,
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搭建一个舞台,召开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学习汇报会,请同学
们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奉献出来,和大伙一同分享。
(二)确定汇报形式,小组排练
1.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明确汇报形式。
(展示自己的综合性学习成果,形式不一)
2. 分小组讨论汇报形式
(建议:根据组内的材料情况和小组同学的的特长确定汇报形式。)
【教学预设】:小组在确定汇 报形式时可能会出现撞车的情况,而且还有可能形式都一
样,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可在课前了 解学生的资料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头脑中把他们分好组,在出现这种状况时进行调控。
3.根据汇报形式,组内排练。
若是选择的演讲,那么先在组内演讲,再选出演讲得好的 同学在全班表演。讲故事组也是如
此,而朗诵散文和诗歌的可全员参与,也可择优上台。
(三)汇报交流,同学评价。
1.宣布汇报会开始
2.小组抽签上台,同学根 据汇报情况做出公正的评价,选出最优秀的汇报者。鼓励小组
集体汇报形式,体现集体精神。
(评价标准由师生共同制定。 如: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语言有感染力,
内容符合此次综合 性学习要求,内容较为具体,了解途径不单一,表达了爱国情感。)
3.根据评价,给最优秀的汇报者颁奖。
(四)总结
63


同学们,今天你们以自己独有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深切的爱,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
习生活中,牢牢记 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
界!老师更希望能从你们的行动 中真切的地感受到祖国在你的心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二
资源共享
分组汇报,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汇报展示,互动交流
第二、三、四、五课时 习作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
情实感。
2、明确演讲稿的写作要求及基本特点。
3、通过习作,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演讲中表达爱国情感,写演讲稿能做到观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教学难点
突出演讲稿针对性、可讲性、鼓动性的特点。
教学理念
“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学习汇报会和写演讲稿或读
后感的活动,由于学 生对国家的历史,当前的形势了解不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
通过搜集、采访、参观等方式,进 一步深化“祖国在我心中”的认识。
教学准备
1、优秀演讲稿的范文
2、课前让学生搜集关于旧中国以及当前中国发展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酝酿
课前让学生搜集关于旧中国以及当前中国发展的资料,以及一些国家大事、历史事件。
第二阶段:试写初稿
64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读习作要求,说说今天的作文写什么?
(演讲稿或读后感。)
2.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
写演讲稿要符合格式,要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要点明主题,有号召力。
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
不管写什么,都要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
(二)写作指导
1.明确演讲稿的格式
(开头: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正文 :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
楚。结尾: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2.怎样写好“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呢?
(1)出示范文《祖国啊,母亲》,师演讲。
(2)听了老师的演讲,你有何感受?
(心潮澎湃,激动„„)
(3)这说明演讲稿有什么特点呢?(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
我们再默读这篇演讲稿,说说它还有哪些与其他文体不同的地方?
(观点明确,具有感染 力和感召力,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没有确定的人物,没有确定
的景,重表达情感,象在谈话。)
(4)生再分析,这篇演讲稿的观点是什么?他运用了哪些材料说明观点?
(观点: 歌颂祖国发展快。材料:修油田、高楼、柏油马路,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和
返回、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
3.作前准备
(1)你们课前也搜集了大量的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演讲稿,你 们能不能把自己搜集的
材料作一下分析,分析出它的特点。然后推荐给大家。
(2)在组内交流搜集的演讲稿
赏析了这么多范文,你现在确定自己演讲稿的观点了吗?
(祖国的科技发展迅速、祖国地大物博、祖国景色秀丽„„)
(3)观点明确了,你打算用哪些材料去充实它呢?
65


学生自由谈。(注意引导学生要围绕观点选材,不要偏离。)
(三)写作实践
自己写作,不愿写演讲稿的同学写读后感,注意的是要表达真情实感
中。
第三阶段:评议例文
1、回顾本次作文的要求目标。
2、评议优秀例文
讨论这篇文章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好?
3、出示病文
指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这些问题该怎样修改。
第四阶段:自行修改
1、重申修改符号
2、自己修改、同桌之间互相修改、小组共同参与提出修改意见。
3、誊抄正稿。
第五阶段:鉴赏总结
1、重申要求
2、读优秀文章
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好?好在哪里?
3、指名读精彩片断,小组互相欣赏。
板书设计
习作
演讲稿特点:针对性、可讲性、鼓动性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交流综合性活动中的情况和收获;
2、积累爱国格言;
66


3、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
1、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2、在朗读积累中强化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交流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已经克服解决的要谈谈解决方式和方法。
教学理念
本次回顾拓展灵活性强,因此教师要放手交给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搜集资料,积极 展
开讨论,并且能够根据已有文本的体验,总结自己这次综合性时间活动的收获,进而办好展
示 台。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爱国格言、准备好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说交流的内容。
(1.本组课文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 2.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问题和解决办法,活动的收获。3.同学互评活动中的 表现。)
学完这组课文后,许多同学都被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深深地打动,莎士比亚曾说:“一千< br>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本组课文哪个人或哪件事让你铭记在心呢?说的时
候注意 说出印象深刻的理由。请同学们先在组内交流。
2.小组内交流本组课文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选出交流的好的同学参加全班交流。
3.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在综合性活动中,有不少同学在查阅资料或调查访问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 麻烦,可他们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了一个个困难,你想了解他们解决问题的锦囊妙计吗?想知道他
们辛苦后的收获吗?那就请你们听听他们的精彩发言吧!
4.抽生交流
67


听了你们的发言,我被你们刻苦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为你们的聪明而赞叹,为你们的 收
获而高兴,那所有的同学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都那么令人骄傲吗?我们组内的同学互相评价
一 下活动中的表现吧!
5.小组内评价活动中的表现
6. 组长汇报组员的表现情况。
总结: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和综合性活动,同学们对祖国的过去、现在 、发展都有了更
深入的了解,也认识了许多古今的爱国志士,而且从你们的交流中,我也感受到了你们正 用
实际行动向祖国证明,你们是爱国的中华少年!老师也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关注我
们 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祖国。
(二)日积月累
1.自己阅读日积月累的内容,想:今天要我们积累的是什么?(爱国的格言)
2.齐读,抽生说说你最喜欢哪条格言?为什么?
3.自由朗读、背诵。
4.交流自己搜集的爱国格言并说说它的大意。
(三)展示台(可结合口语交际中的“综合性学习”展示一并进行)
1.看教材中的展示情况(围 绕祖国这个专题,展示了摄影作品、手抄报、格言和诗歌,
抄录了祖国的世界之最)
看了教材中学习伙伴们的学习成果,你们感觉如何?
我想你们也作好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准备了吧。那就给教材中的同学比试比试!
2.自己或小组 展示学习成果,并对自己的成果作简要说明。说清楚自己的成果是什么?
表现了一个什么主题?特色何在 ?
学生介绍完后,教师在教室分类张贴学生的学习成果)
3.师生共同观看、评价,评出最有特色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
回顾拓展二
回顾课文、说出感受、全班交流、补充拓展



68


第三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 的。教学本组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
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 不同题材的文章的阅读,了解
不同文章的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在教学中,要引导学 生有感情的朗读
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配合本组专题,模拟“劝说”、写 演
讲稿。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 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 3课时,口
语交际1课时,习作4课时交流、积累1课时,成语故事1课时。











9、杨氏之子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 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
事的小说。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69


教学重难点:
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设计理念:
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读中体会九 岁孩
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交流对这个问题的体会,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对比:“孔雀是夫子
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有什么不一样,体会这个孩子回答的委婉和机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感受幽默
师: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 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勾通,机智
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 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
活跃我们的生活。有这么一个故事,大家想听吗?
(教师绘声绘色讲 述)古时候,梁国杨家有个孩子,才九岁,很聪明。孔君平去拜见他
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就把孩子叫出 来。杨家孩子为他摆设了果品,果品中有杨梅。孔君平
指着杨梅让杨家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家孩子马上回答说:“从来没有听说孔
雀是您家的家禽。”
同学们,你对故事中两个人说的话有什么感受?
反馈:学生的回答可能是:风趣,幽默等。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这个故事。如果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 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
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白话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 外,也都是
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刚< br>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0课──杨氏
之子( 板书)。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课文。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 曰 禽 诣
(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
70


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5.让学生就不理解 的字词提出问题。以下字词或者比较陌生或者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
出:
(1)梁国:郡的名称,在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
(2)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为人正直,有好的名声。
(3)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4)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5)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6)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7)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8)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禽,鸟类。
以上的问题,可 以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自己获取答案,如果学生能够作出回答,
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提示,让学生明白字词
义。有些字词义可以与学生熟知的成语熟语等相 联系,以加深理解,如,“此”可以与“原
来如此”联系;“闻”可以与“百闻不如一见”联系。
6.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三、讨论交流,领悟幽默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2.你喜欢孔君平说的话,还是喜欢杨氏之子说的话?为什么?
板书: 杨氏之子 杨梅
孔君平 孔雀
(“杨梅”是一种水果,其中的“杨”与姓杨的“杨”没有关系。孔君平故意将 它们联系起
来,开玩笑地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这样说话,因为没有道理而显得风趣幽默,也非常亲
切。杨氏的儿子,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的一
说一 答,使见面的场面非常轻松愉快。杨氏之子只有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
和技巧,显示出他 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四、朗读全文
71


五、延伸拓展
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你听说过类似的故事吗?(学生交流)
六、课堂表演
让学 生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先分小组根据课文内容演简短的课本剧。然后推荐一组面
向全班表演。及时组织 评价。
七、布置作业
B:背诵课文。
X:搜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话,想想它们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板书设计:
















10.晏子使楚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
国的威风,晏子 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盛赞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
72


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 法侮辱晏子的,晏子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提高学生的自悟理解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发 展学生的辩论思维。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他 们明辨是非,理解晏子的智慧,知道他是怎
样维护齐国的尊严的。
教学重难点:
重 点是了解楚王是怎样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文章叙述顺序,学习作
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 达方法。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晏子的智慧,对楚王及晏子两个完全对立的
人物形象进行评价。
设计理念:
本课故事性很强,应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首先, 通过自由
读书,把课文读通顺,知道课文时写谁与谁之间侮辱与反侮辱的故事,写了几个回合的斗智。< br>接着,启发学生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阅读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或自己的看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扫清生字词障碍。
2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重难点:
了解楚王是怎样三次侮辱晏子,晏子 是怎样反驳的,理解文章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一
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73


一 理解课题,导入课文
1.板书课题。理解:“使”:出使。楚,楚国
2.师生互相交流有关晏子的资料。说明“子 ”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让学
生说出中国古代还有哪些人拥有这样的尊称。
晏婴被称为“晏子”,也肯定是有其过人之处的,让我们随晏子一同出使楚国,领略齐国大
夫的风采。
二 扫清生字。
1 开火车读生字新词.
2由学生提出比较难写或要注意的生字,教师强调.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 教师: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晏子是
个怎样的人?
2生自读课文。
3指名回答。
( 课文讲齐王派晏子访问楚国。楚王仗着自己国势 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晏子一一加以
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我觉得晏子是一个聪明、勇敢、 机智、善变的人。)
4师: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
(一是“进城门”, 二是“见楚王”, 三是“赴酒席”)
5选择一个自己用复述的形式把它介绍给你的组员。
6 小组交流。
( 第一次楚王让晏子钻洞; 第二次楚王笑齐国没有人才; 第三次楚王笑齐人没有出息。)
四 课堂小结。
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是怎样一一加以反驳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五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评价课文中的人物。
板书设计:


7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悟晏子以“针尖对麦芒”的方式,维护国格和个人尊严。
2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 争当“小记者”,激发兴趣。
导言:《晏子使楚》的故事发 生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课件:春秋形势图)晏子
受齐王的派遣只身出使楚国,为了能及时了 解他出访的情况,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齐国的
小记者,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怎样才算是一个优秀的小 记者呢?(耳聪、目明、嘴勤、手
快)
二 潜心体悟,研读晏子。
(一)大家跟随晏子左右,他哪方面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你听出哪些话中有话的?联系上下,反复朗读.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3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怎样?
(三) 集体反馈交流.
1 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75


(1) 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课件)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 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 明确推理过程.
A 推理性填空:
只有访问狗国才钻狗洞,现在楚国要晏子钻狗洞,那么( ).
B 完成作业: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 )那
么( )。
C 如果晏子不采用这种说话的方法,而采用最直接的回答方式,该怎么说?想一想这两种反驳的方式哪一种好?为什么?
(4)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
(选一种 :怒发冲冲地,心平气和地, 冷静地 )
(5) 反馈诱导。
我们来看晏子究竟是怎样说的?(冷静地)
(6) 接待的人把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听了只好——吩咐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哪一个词语集中体现了楚王毫无办法。( 只好)
(7) 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再次认识一下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晏子!
2 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 挥汗如雨 、 举袖成云、 摩肩接
踵、欺君之罪等。
(2)面对楚王的再次侮辱,晏子针锋相对,巧妙反驳,这样的场面 真是既紧张又精彩。各
位出使楚国的小记者,你们愿不愿意用表演来再现当时的情景?
(3)学生表演,师生相机点评。
3 晏子和楚王 的第三回合较量。
学生自读、自悟、自由交流学习体会。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 超越文本,学当晏子。
1 楚王没有侮辱到晏子,便轻蔑地说道“哼,齐国太无能了,
76


是不是没有大记者了,怎么来的尽是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娃娃?’’小记者们,面对楚王 的侮辱,
你们准备怎样反驳呢?
2 讨论,交流.
3 楚王听了你们的反驳,只好说:“„„!”
四 全文总结。
师: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 1 晏自是一个维护国格和个人尊严的人,他非常的机智勇敢;
2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3自尊、自信、处变不惊是取得成功的保证; 4出色的语言表
达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具备的重要才能。)
五 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
2 任选课文中的一段故事,分小组表演。
板书设计
10.晏子使楚
楚王 ————晏子
(侮辱)——(反击)——————结果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赔笑
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赔不是




11、半截蜡烛
教材分析
《半截蜡烛》这篇课文 是一篇短小的课本剧,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法国某城市的故事。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 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
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 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77


学生分析
这篇课文短小 精致,语言浅显易懂,题材新颖,学生第一次接触剧本这种文学形式,心
中充满了新奇感。教师要及时发 现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恰当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
究发现剧本和其他文学形式的不同。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
物的行为和心理 ,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教学重点:体会伯诺爵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
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让学生自主探究,朗读感悟。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德国人的残酷迫害。
教学过程
一、揭题,了解故事内容
1.导语: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 言魅力。今天我们
要学习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剧本。(板书:半截蜡烛),从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 机智
巧妙。(学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默读,了解故事内容。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78


1.过渡:同学们,绝密情 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
那么,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 救了一家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
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2.学生自读感悟,做批注。
3.同座之间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4.在交流贡献的过程中引导感悟人物语言。
三、初步体会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1.导语:跟你读过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比较,这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学生默读思考。
同桌同学交流看法。
3.全班交流。(主要以人物的对话为主 要内容。对话之前一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
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或者说明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或当时 的情景。)
师:是啊,剧本就是通过人物对话和提示语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这样不仅让我
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领略到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希望大家回家后找些剧本
来读一读。 (为学生推荐《日出》《雷雨》等经典之作。)
四、作业
B:讲述《半截蜡烛》的故事。
X:阅读其他剧本,感悟人物语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79




12、打电话
教材分析:
相声是一中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群众的喜爱。 《打电话》就是一段惹人发
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 轻人。这段相
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罗嗦、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
辛辣绝妙的讽刺。
选遍这段相声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和幽默,了解相声这种 特殊的语
言表演艺术。在读中感悟到,打电话与别人交流要言简意赅,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学生分析
对于相声,学生并不陌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积累, 调动起学生读相声的兴趣。本
文是略读课文,首先通过引导学生浏览全文,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人物的 特点,然后让学
生充分地进行自主阅读,感受人物的语言特点。
学习目标
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学习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学习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设计理念:
充分让学生进行自主地阅读,充分运用学生已经具备的经验积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
课时安排
80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平常说话呀,要讲究艺术。杨氏之子与孔君平的对 话,风趣幽默,深
深地感染了我们。晏子的能言善辩让我们领略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 《打
电话》一文,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2.揭题:打电话。
3.谈打电话。
(1)导语:同学们一定都打过电话,电话使人们的交流变得方便快捷,打电 话的时候
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呢?(尽量地节约时间)
(2)如果你要给你的好朋友打电 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某电影院门口见面,一块看电
影,你会怎么说呢?
(3)模拟计时表演。
(两个学生上台模拟表演,教师计时。)
板书特写:_______ 分钟
小结板书:简练、得体、明白。
(4)这么一点 儿事,如果有人打了两个多小时,你们信不信?让我们一起欣赏相声《打
电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相声主要内容。
(1)学生自学,自由读课文。
(2)检查自学,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儿啷
(3)交流: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顺。
(1)找一个小伙伴分角色练习对话,并互相评价。
(2)擂台赛:各小组推荐两人,竞赛读。(教师、他生当评委)
三、再现课文,深入领悟
81


1.讨论: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四、学生选读,了解相声
1.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片断浏览,体会相声特点。
2.学生谈自己对相声语言特点的感受。
3.教师小结:通俗易懂发,如话家常;幽默、风趣、夸张。
4.欣赏表演,进一步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播放事先录制的该相声表演录像,一边欣赏一边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5.小结:相声不仅是 说,还是唱,相声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相声常常在最后
要“抖包袱”;相声是笑的艺术,又是一 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可以让人们在笑声中
得到启迪„„
五、自选作业:
B.熟读《打电话》,想象当时的情景,用叙述的方式写下来,并表达自己对此种现象
的看法。
X.自由组合,学说相声。
听听其他的相声选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三
学习目标
1.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针对性地
得体地劝说。
2.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82


3.通过创设具体的场合让学生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学写一份发言稿。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
1.收集与水资源有关的资料。
2.校内师生浪费水资源的镜头捕捉图片。
3.写字板若干。
一、谈话导入,揭示话题
1.展示图片:(幻灯片展示本校水资源浪费的新闻图片,图片下配有简短的文字说明。)
2.画外音,引出讨论。
导语:最近,我在校园内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水龙头打开 后不关上,任水
白白流淌;有些人关不紧,任水滴漏;还有些同学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很大„„
发生了这样的事该怎么解决?
3.生畅所欲言,导出话题。学生各抒己见(倡议书、报告老师 、劝说、写警示牌、开
班会„„)
教师归纳,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办法之一──劝告(板书)。
二、小组交流,探究方法 < br>1.导语:劝告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以理服人。那么,怎样才能以理服人呢?让我们
来讨论一下 。
2.小组上台交流。
3.教师补充: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 做出相应的补充。
4.听录音:明确诚恳的态度在劝说中的作用。
师小结:劝说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仅靠理由 的充分是不够的,诚恳的态度、婉转地
表达是让人接受的前提。
三、创设情境,尝试实践
要求:同桌分别扮演劝说者和被劝说者,他生当群众。
83


尝试实践:生应用劝说提纲展开劝说工作,他生适时插话补充。
师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依据提纲有理有节地劝说,提醒学生不要扯与话题无关的事。
四、组织评价,促进提高
1.评一评:对话理由是否充分,态度是否诚恳,被说服者是否心悦 诚服,还有哪些道
理没有讲清楚?
2.利用媒体适时补充出示关于水资源的资料,各个学生根 据自己的需要摘录、补充自
己的提纲。
3.擂台赛。
(1)推荐两组4人上台,展示劝说本领。
(2)评一评。
评价标准:态度是否诚 恳、调理是否清晰、理由是否充分、表达是否婉转,被全者是
否心悦诚服。
五、创设情境,拓展劝说
1.生活中,需要劝说别人的情况有哪些?
2.每位同学选择一种情况,分小组练习劝说。
3.小组推荐两位同学面对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劝说情况,组织评价。
六、作业
生 活中我们一定遇到不少这样那样的不该发生的事情,有些事情我们有能力和义务对
当事人进行劝告。请从 小事做起,从周围的朋友们开始,选定一件你认为必须劝告但经过自
己或他人多次尝试都未成功的事情进 行劝告。注意:先收集相关的资料,再拟提纲,然后找
一个人一起练习一下,准备充分后带着诚意去劝说 ,祝你成功。





习作
84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试写草稿。
教学重点难点:发言稿的格式。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教师导入,介绍大队委竞选场景。
要发言,通常 要写发言稿,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一种情境,展开想象,写
一篇发言稿。
二、分组讨论,明确内容与写法
1.过渡:请选择同一种情境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在小组内 讨论,各组的发言稿应写
什么和怎样写。
2.小组汇报。
4.教师小结。(屏幕提示习作要求以及注意要点)
三、学生撰写,教师指导
学生自主选材感兴趣的内容动笔写作,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讲评习作,学生修改草稿。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修改。
一、对照比较,发现问题
1.教师发一份事先准备的发言稿(见附),让学生和自己的发言稿比较,发现什么?
2.课堂交流,各自的发现。
教师要在学生发言时,随机归纳:
(1)发言稿的格式:称呼、问候、致谢等。
(2)发言稿的语言风格:诚恳,坦率,简洁等。
(3)发言的吸引力:条理清楚,有创意等。
3.学生根据新的发现,各自修改自己的发言稿。
85


二、尝试发言,不断完善
1.学生自由准备发言。
2.课堂模拟竞选,学生上台发言。
3.师生共同评议。
评议的重点:
(1)发言稿的语言是否适合发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口语化等。
(2)发言人的情绪状态等。
4.学生再次修改发言稿。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誊写正稿本上
教学重点:抄写
教学过程:
一、 强调抄写要规范,注意写字姿势。
二、 强调发言稿的格式,抄写时按格式写。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鉴赏总结
教学重点:鉴赏
教学过程:
一、 学生小组交流各自发言稿,组内评议,推选写得好的同学。
二、 各组被推选的同学上台交流。
三、拓展延伸,学写其他发言稿
1.学生阅读其他情况下的发言稿,说说有什么发现。
2.课堂交流:
(1)发言稿的共同特点:①观点鲜明。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 ②条理清
楚。一篇 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条目。都要安排得有条有理,让
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 。 ③语言简洁明快。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
86


要简 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冗长罗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词句,话要说得准确、
易懂,最好运用 大众语言。
(2)不同发言稿内容有区别,对象不同,有不同的特点。
3.课堂交流、评议。
教学反思:




回顾、拓展三
教学准备:
整理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各类语言材料;小组合作演一演语言类节目。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教学目的:学生自主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
教学重点:交流。
一、激情导入
师: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 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
术。小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 看看吧!
二、读对话,交流感受
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还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
2.小 组内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教师巡视课堂,使小组内的交流能围绕“说话”这
个话题展开。)
3.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
87


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继续关注、学习语言,在交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
得体、精当的语言 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展示台)
教学目的:了解对联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背诵对联。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 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那就是对联。(请
学生谈谈对对联的了解。)
1.读对子,读准字音,想想意思。
2.出示文中的四句对联,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3.指名读,正音。
二、感悟对联特点
教师点拨:你们再认真读读这几句对联,看你有什么发现。
1.生自读,反复吟诵,感悟特点。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讨论。
4.全班再读这些对联,体会特点,大致了解对联的内容。
5.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
6.课外拓展:
(1)教师提供对联,学生诵读,感悟特点。
(2)交流课外收集的对联。
师:你还见过类似这样的对联吗?有积累这样的对联吗?
(3)说说你喜欢这些对联吗?为什么?
可以从内容上说,对联的内容包罗万象,有写景、有 说理„„可以从语言形式上说,
对联短小精悍,对仗工整,富有音乐感,读来朗朗上口„„
88


三、背诵积累
1.学生读课文中的对联,试着背诵。
2.同桌互相背诵。
3.指名背诵。
4.自由选择老师提供或同学交流的对联抄写背诵。
四、展示台
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可以
1.表演课文中剧本或故事中的片断。
2.相声表演。
3.展示自己收集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等等,并交流看法。
4.播放收集的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观看并交流。
5.动手设计广告词、提示语等。
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中、在 自主的语言实践中,调动探究感
悟语言的兴趣、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眼界。








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一、单元目标
1、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通 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
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重点指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的曲
89 < /p>


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 ,
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要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
些 章节,让学生知道名著的存在。
三、课时安排
本组教材,可用13—15课时。
四、教学具准备
阅读古典名著。
五、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 著”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
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 内容。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
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 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
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
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名著的魅力是多方面 的,仅通过一组
教材的学习和阅读几篇课文要让学生全面感受名著的魅力是远远不够的,本组教材无非是 引
子和例子,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


13、将相和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 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
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二、学生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在 反复朗读课
文、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分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90


四、教学理念
1、本课文长容量大,为避免繁琐教学,面面具到,这节课围绕 主人公的活动为中心,
通过对主人公的动作、语言的描写内容进行读、思,去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思想。
2、读在语文教学中是目地,是手段,是途径。本节课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
体 会。在这里有学生的默读、个人朗读、集体齐读;有理解性的悟读,有表达性的展读。
3、引导学 生学会提问。提问可以帮学生更好读书,学会提问也是学习课文的方法之一。
在这节课里,分别在两个故 事的学习中让学生提问,再引导学生讨论,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感受人物思想。
五、教学资源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 工的美
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
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
王即位,卞 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也使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
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 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
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 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
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 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
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 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
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 就把这块宝玉
命名为“和氏璧”。
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 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
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蔺相如 不畏强暴,甘冒丧
失性命的风险,完璧归赵,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不辱使命;另一方面也在于“ 和氏
璧”的珍贵。
《将相和》中秦王竟然愿用15座城市来向赵国换取一块“和氏璧”。这是 个什么样的
宝贝呢?据古书《韩非子》记载:战国时期,楚国有个人名叫卞和。他从荆山脚下带着一块< br>美玉赶往京城,去见楚厉王。厉王把卞和献的美玉放在手上看了又看,看不出什么名堂,以
为是卞 和拿块普通的石头捉弄他,一气之下,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后来,武王做了国君后,
卞和再度入宫献玉。 武王也以为卞和以假充真,一怒之下,砍掉了他的右脚。直到楚文王继
位后,知晓了卞和两度献玉失掉双 脚的事,特意把他召进京城,并将玉石拿在手里仔细琢磨,
91


终于发现是一 块熠熠发光的灵玉。文王对卞和的一片忠诚十分感动,不仅收下宝玉,而且将
它命名为“和氏璧”。到了 楚威王时,他将和氏璧赐给一位有功的丞相,谁知相府被盗,结
果宝玉被卖到了赵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得到了这块“和氏璧”,并令丞相李斯刻上“受
命于天,既寿永昌”8个字,从此这玉便成了皇帝的宝 印、皇权的象征,也成为后来夺取皇
位的必争之物。“和氏璧”的学名叫“绿松石”,呈淡绿色,晶莹透 明,星夜里还会发出淡绿
的光亮,因而又称“夜光璧”,它是一块十分珍稀名贵的宝石。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教学重点
了解“完璧归赵”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在反复朗读课文、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
教学理念
本节课以读为主, 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体会。在这里有学生的默读、个人朗读、集体
齐读;有理解性的悟读,有表达性的 展读。
教学准备
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审清题目。
1、板书课题:11 将相和
2、出示课题练习,让学生板演:
(1)“将”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将”指的是( )。
(2)“相”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相”指的是( )。
92


(3)“和”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 )。
二、设疑激趣、理清文脉,初步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由题目里的“和”引出不“和”。那么 ,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失和?又是什么原因导
致他们言归于好的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 边思考,同桌讨论完成填空:
将相不“和”的原因是( ),后来“和”了,“和”的原因是( )。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三、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
1、自由读课文1——10自然段,讨论完璧归赵的起因是 什么?(以城换璧、秦国骗璧
``````)结果怎样?(完璧归赵)要求答案的内容用四字加以概括。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
教学。
预设:★秦国作为当时最强的国家,以城换璧是诚心诚意的吗?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秦国骗璧”,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蔺相如识破了秦国的骗局,他是怎么做 的?从中你体会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不
畏强暴、机智勇敢、深谋远虑``````)对于这环节教 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上前一步、
后退几步,靠着柱子站定。),神态(理直气壮、大大方方) ,语言进行充分的讨论。并指导
学生演一演。
四、课时总结:
蔺相如在赵 王危难之时,群臣无策之际挺身而出,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为
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 斗争,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机智勇敢的性格。
板书设计
13、将相和
廉颇 蔺相如(齐心协力)爱国
完璧归赵 立功 机智勇敢
(原因) (结果) (品质)





9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第二、第三个故事,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进一步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 的
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在反复朗读课文、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分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理念
这节课围绕主人公的活动为中心,通过对主人公的动作、语言的描写内容进行读、思,
去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思想。在这节课里,分别在两个故事的学习中让学生提问,再引导学
生讨论,从而 进一步理解课文,感受人物思想。
教学过程
一、抓住“逼”字教学“渑池之会”。
预设:1、“完璧归赵”之后,秦国两次打败赵国,在这种情况之下年,秦王约赵王在渑
池 相会。渑池之会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怎么呢?
2、默读课文,相互讨论,答案用四个词语概括。(侮辱赵王、没占便宜``````)
94


★ 秦王是如何侮辱赵王的?(逼赵王鼓瑟)对于秦王的侮辱,蔺相如是如何反应的 ?
(逼秦王击)蔺相如为什么逼?如何逼?(出示句子: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指导朗读。)逼的结果怎样?
★ 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蔺相如又是 一个怎样的人?说说理由。(突出蔺相如为了维护
国家的尊严,对敌人寸步不让。)
二、抓住“避”字教学“负荆请罪”:
1、过渡: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尊严,国家的利益, 对敌人寸步不让,相反,对于居功自
傲的廉颇老将军,他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2、学生自 由读课文第三个故事,找出关键词“避”,围绕下面三个问题并体会蔺相如的
为人。(为了国家的利益, 对友宽容大度)和廉颇的性格特点。
预设:(1)蔺相如是如何设法避开廉颇,不跟廉颇见面的?
(2)蔺相如的手下是怎样看待他的避让态度的?
(3)蔺相如是怎样向手下人说明避让原因的
三、品读赏析,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进一步分清事情的因和果)
四、布置作业:
1、引导课外阅读:既然将相和同心协力保赵国,最终赵国为什么还是被秦国灭亡了?
2、写一件发生在同学、朋友之间的团结友爱的故事,要写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


板书设计
13、将相和
廉颇 蔺相如(齐心协力)爱国
完璧归赵 立功 机智勇敢
渑池会见 再立功 心胸开阔
居功自傲 负荆请罪 勇于改过
(原因) (结果) (品质)


95

















14、草船借箭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 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
“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 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
的本领。
3.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
等生字。
二、学生分析:


三、教学难点重点:
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96


3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4.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四、教学理念
在读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亲和力。体会语言的内涵,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五、教学准备
有 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
周瑜为什么妒忌诸 葛亮。教师准备: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资源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是我国一部优秀长篇历史小说。大约创作于元
代末年,是罗贯中在有关三国故事的史书、平话、戏曲 和轶事传闻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
原书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有弘治本传世,经清初毛纶、毛宗岗父 子加以增删润色,才成
为现在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书中的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结义,终于王浚平吴 ,包括了
整个三国时代。在“拥刘反曹”的传统思想支配下,作品把蜀汉当作全书矛盾的主导方面,把诸葛亮和刘、关、张当作中心人物,以魏、蜀、吴的兴亡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封建统治
集团之间 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谴责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
暴和丑恶,反映了他们 的爱憎与背向以及反对战争分裂、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是什么。
教学重点
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重点段,认识诸葛亮神机妙算。
教学理念
97


带着问题读课文,激发兴趣,提高读书的效率。
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出示课题
后齐读)
2、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打败了刘
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
助作战,“草 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
的。
3、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如:怎样借?为什么能借到?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 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诸
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第二段(3~5) 讲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
做好借箭准备。
第三段(6~9)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讲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本文的中心事物 是“箭”,周瑜借造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因借箭而显示才干。通过
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基本把握 了。请大家以“箭”来总结段意。
第一段,写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第二段,写诸葛亮准备造箭;
第三段,写诸葛亮借箭;
第四段,写诸葛亮借箭成功。
学生归纳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机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起 因、发展、高潮、
结果”的顺序写的。
二、学习第一段。
98


师: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 段
精彩的对白。我读提示语,一、二组读周瑜的话,三、四组读诸葛亮的话。想一想:从对话
中 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生读书)
师:这一段对话的提示语太单调,怎么总是“周瑜问,周瑜说”呢? 我们学过的提示
语中,常常有恰当 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
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译过来的 ,古人写文章用提示语一般很简洁,“某人曰”就好了。那好,
我们接下去就来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 摩,给文中提示语加一个确切的表示人物动作、神
态、心理活动的词语,再读读这句话,更深地体会人物 的个性特征.
(学生默读、思考)
讨论交流,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生:我给第一句加“假惺惺”,因为一个大都督怎么会不知道水上交战用弓箭最好?他
这是装的。(读)
生:我认为加“明知故问”好(读“周瑜明知故问地说”)。
师:词用得好。但这儿“问”和“说”有重复之嫌。请再读读,改一改,把句子读好。
生:周瑜明知故问:“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生:我给周瑜第二 句话前加“狡猾地”一词。诸葛亮是一个文人,一个客人,他没有兵
工厂,怎么造十万枝箭?分明想害他 。
生:我说这是“狡黠”。(笑)
师:刚才,大家从周瑜的语言中体会出他的 险恶用心,由此加深了对人物的了解,真棒
极了。接下去,把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认真读读,仔细想想, 从中挑选出你认为有必要的,
补充提示语,并说说理由。
(生稍作准备,继续讨论)
生:我认为“军情紧急,可开不得玩笑”一句前可以加“高兴”。因为周瑜看到诸葛亮
上当 了,心中非常高兴。
生:周瑜虽然高兴,但又要忍着,装模作样。所以,我添上“心中暗喜,嘴上却说”。
师:好啊,从语言交流中体会到人物内心复杂的变化了。
生:诸葛亮愿立军令状之前,应加上“很有把握”。
师:意思对了,若用上一个成语就好了。
99


生:胸有成竹。
师:请你把诸葛亮的话读一读,读出他胸有成竹的语气。
(生读)还有哪句话也表现出他胸有成竹?我们一起读。
小结:这一段的语言交锋,句句紧扣, 可画出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
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诸葛亮明 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
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板书设计

知人心
神机妙算
识天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100
周瑜心
鲁肃人
曹操性



盘子的英文-会计事务所实习心得


海南省公安局-月夜下


公司介绍信-请你和我跳个舞


北京三本大学-幼儿园大班班务计划


北京卫生学校-工程承包合同书范本


写给老师的一封信-组织委员


烟台海军航空工程学院-药厂实习报告


家长对孩子评语-大学生实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