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案例及反思

巡山小妖精
552次浏览
2020年10月07日 13:5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英华中学-入党申请书范本

2020年10月7日发(作者:郑余庆)


礼贤小学数学科组中高年级课题《“五环节”练习教学模式》教学案例及反思
六 年级 数学 科《数学广角 鸽巢问题》教学案例及反思

执教者: 陈秀引 2016年 4 月 28 日(第 11 周 三 第 2 节) 上课班级: 六1班

设计理念 :《鸽巢问题》即鸽巢原理又称抽屉原理,它是组合数
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最先是由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 明确提出来的,因
此,也称为狄利克雷原理。
首先,用具体的操作,将抽象变为直观。“总有 一个筒至少放进
2支笔”这句话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说起来生涩拗口,而且抽象难以
理解。怎样 让学生理解这句话呢?我觉得要让学生充分的操作,一在
具体操作中理解“总有”和“至少”;二在操作 中理解“平均分”是
保证“至少”的最好方法。通过操作,最直观地呈现“总有一个筒至
少放进 2支笔”这种现象,让学生理解这句话。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在证明结论的过程中 探究方
法,总结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特别是这种原理的初步认识,
不应该是教师牵着学 生去认识,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发现。所以我认为应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 来证明他们
的结论是否正确,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逐步提高学
生的逻辑思维能 力。
再者,适当把握教学要求。我们的教学不同奥数,因此在教学中
不需要学生说理的严 密性,也不需要学生确定过于抽象的“鸽巢”和
“物体”。
教材分析:《鸽巢问题》这是 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如
任意13名学生,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个月过生日。在这< br>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
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哪个 人),也不需要说明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存
在的物体(或人)找出来。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 “鸽巢问
题”。
通过第一个例题教学,介绍了较简单的“鸽巢问题”:只要物体
数比鸽巢数多,总有一个鸽巢至少放进2个物体。它意图让学生发现
这样的一种存在现象:不管怎样放, 总有一个筒至少放进2支笔。呈
现两种思维方法:一是枚举法,罗列了摆放的所有情况。二是假设法,< br>用平均分的方法直接考虑“至少”的情况。通过前一个例题的两个层
次的探究,让学生理解“平均 分”的方法能保证“至少”的情况,能
用这种方法在简单的具体问题中解释证明。
第二个 例题是在例1的基础上说明:只要物体数比鸽巢数多,总
有一个鸽巢里至少放进(商+1)个物体。因此 我认为例2的目的是使学


生进一步理解“尽量平均分”,并能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思 维的
过程。
学情分析:可能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鸽巢问题,他们在具体
分析过程 中,都在运用平均分的方法,也能就一个具体的问题得出结
论。但是这些学生中大多数只“知其然,不知 其所以然”,为什么平
均分能保证“至少”的情况,他们并不理解。还有部分学生完全没有
接触 ,所以他们可能会认为至少的情况就应该是“1”。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68-69页《数学广角 鸽
巢问题》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经历“鸽
巢问 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会用“鸽巢原理”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 目标: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
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鸽巢原理”的灵活应用,渗透“建模”思想,
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
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

2.难点:理解“鸽巢问题”,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
化”。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相关学具(若干笔和筒)。
教学过程 :
一、基础练习。
1.填一填。
3=( )+( )=( )+( )
4=(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2.魔术游戏(5人小组玩一玩并作讨论、验证)。
一副牌,取出大小王,还 剩52张牌,你们5人每人随意抽一张,
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相信吗?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
投入到后面问题的研究中。]
3.引入新课。


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能解释这个现象
了。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类问题,板题: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二、自学例题,初次尝试。
1.学习例1。
(1)出示尝试题:3支笔,2个笔筒,可以怎么放?请同学们运
用 实物放一放,看有几种摆放方法?
①学生汇报结果:(3 , 0 ) (2,1)。
②师生交流摆放的结果,小结: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筒里至少
放进了2支笔。
(2)教学例 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
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为什么?
①具体操作,感知规律。
a.学生汇报结果。
(4,0,0) (3,1,0) (2,2,0) (2,1,1)
b.师生交流摆放的结果。
c.小结: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筒里至少放进了2支笔。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不会说,“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筒里至少
放进了2支笔。”)
[ 设计意图:鸽巢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特别是对“不
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筒里至少放进了2支笔 ”这句话的理解。所以通
过具体的操作,枚举所有的情况后,引导学生直接关注到每种分法中
数 量最多的筒,理解“总有一个筒里至少放进了2支笔”。让学生初
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训练学生 的逻辑思维能力。]
质疑: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次,也能得
到这个结论的方法呢?
②假设法,用“平均分”来演绎“鸽巢问题”。
a.思考,小组讨论:要怎么放,只放一次,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呢?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汇报
b.汇报想法
预设生1:我们发现如果每个筒里放 1支笔,最多放3支,剩下
的1支不管放进哪一个筒里,总有一个筒里至少有2支笔。
③学生操作演示分法,明确这种分法其实就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进行积极自主探索, 寻找不同的证明方法,
在枚举法的基础上,学生意识到了要考虑最少的情况,从而引出假设
法渗 透平均分的思想。]
2.同类练习:5只鸽子飞进了3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
了2只鸽子。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借此进行小结:上面我们所证明的数学原理
就是最简单的“抽屉 原理”,可以概括为:把m个物体任意放到m-1
个抽屉里,那么总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进了2个物体。
三、深化例题,二次尝试。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方法解决以下问题(例2): 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
3本书。为什么?如果有8本书会怎 样呢?10本书呢?
(1)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
(2)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组织全班交流,说说选择的方法:
①用列举的方法:把7分解成三个数,有(7,0, 0),(6,1,
0),(5,1,1),(4,1,2),(3,1,3),(3,2,2)这样六种情况,在任何一种情况中,总有一个数不小于3。
同学们,我们知道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
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但随着书的本数增多,数据变大,如果有
8本书 会怎样呢?10本书呢?甚至更多呢?如果还是用列举的方法,
就会觉得很繁琐。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适 用各种数据的一般方法呢?
小组讨论讨论。
②假设法:学生尝试把书尽量“平均分”给各个抽 屉,看每个抽
屉能分到多少本书,你们能用什么算式表示这一平均分的过程呢?
7÷3=2… …1(把7本书平均放进3个抽屉,每个抽屉放2本书,
还剩1本;把剩下的1本不管放到哪个抽屉,总 有一个抽屉至少放3
本书。)
8÷3=2……2(把8本书平均放进3个抽屉,每个抽屉放2 本书,
还剩2本;把剩下的2本中的1本不管放到哪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
至少放3本书。)
10÷3=3……1(把10本书平均放进3个抽屉,每个抽屉放3本
书,还剩1本;把剩下的 1本不管放到哪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
放3本书。)
在这种方法中,你发现了什么? < br>师生共同小结:要把a个物体放进n个抽屉,如果a÷n=b……c
(c≠0),那么一定有一个 抽屉至少放(b+1)个物体。
[设计意图:在渗透研究问题、探索规律时,先从简单的情况开
始研究。证明过程中,展示了不同学生的证明方法和思维水平,使学
生既互相学习、触类旁通,又建立 “建模思想”,突出了学习方法。]
四、发展练习。
1.11只鸽子飞进了4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几只鸽
子。为什么?


2.随意找13位老师,他们中至少有几个人的属相相同。为什么?
3.5个人坐4把椅子,总有一把椅子至少坐( )人。
4.张叔叔参加飞镖比赛,投了5镖,成绩是41环。张叔叔至少
有一镖不低于( )环。
五、综合练习。
1.1001只鸽子飞进50个鸽舍,无论怎么飞,我们一定
能找到 一个鸽子最多的鸽舍,它里面至少有( )只鸽子。
2.从8个抽屉中拿出17个苹果,无论怎么拿, 我们一
定能找到一个拿出苹果最多的抽屉,从它里面至少拿出了
( )个苹果。
3.从( )(填最大数)个抽屉中拿出25个苹果,才能
保证一定能找到一个抽屉,从它当中至少拿了7个苹果。
六、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物体数除以抽屉
数 ,那么总会有一个抽屉里放进比商多1的物体个数。)

(附)板书设计:
鸽巢问题
7÷3=2……1 要把a个物体放进n个抽屉,如果
8÷3=2……2 a÷n=b……c(c≠0),那么一定有
10÷3=3……1 一个抽屉至少放(b+1)个物体。


教后反思:
1.学生对“至少”理解不够,给“建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培 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借助直观操作和假设法,将问题转化成
“有余数的除法”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 解“抽屉原理”的一般
思路;
3.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 思
维能力,让学生在运用新学知识灵活巧妙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进一步体验数学的价值, 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点评
想:每个鸽舍飞进( )鸽子,共飞进( )鸽子。剩下( )鸽子还要
飞进其中的1个或2个鸽舍,所以,至少有( )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
舍里。


让雪花带走我的思念-自我鉴定毕业生登记表


新疆人事考试网-高考祝福短信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逃生演练总结


天津财经大学-加油稿


六一节目单-北京市教育考试院


我心目中的英雄作文-水浒传的歇后语


元宵节文章-新年里的新鲜事


猪坚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