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分析
压岁言-2010思想汇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分析
一、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共分八组,
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教材继续按
照专题进行编组,涵盖了八个专题,分别是:自然
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
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
其中第
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
组的专题,并揭示学习要求,每组由三至五篇课文组
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
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
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面有思考练习题,略读
课文前
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教材后面还
附有八篇
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
的发现
、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
别在八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
搜集、了解有关我国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
个“展示台”安排在综
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二、教材特点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1、识字、
写字方面,新增认识200字,会写200字,累计会认2400字,会写
1800字。四年级上册教材
在每组课文后安排了“词语盘点”,就是结合本组所
学课文来复习会认、会写的字的一种措施。
2、阅读方面,继续重视朗读训练,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朗读,体现了课程标准在
中年段提出的“用普通
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同时,加强了默
读的训练。课程标准在低年段提出“学习默读”
,中年段要求“初步学会默读”。
四年级上册教材对默读作了较具体的安排,希望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
逐步达到
“初步学会默读”的目标。
3、阅读理解与积累,中年段在低年段的基础上提高了要
求,培养学生“能初步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p>
精彩句段”。四年级上册教材,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和积累
语
言方面,采用多种形式,作了具体的安排。
4、习作方面,四年级上册教材仍然注重培养习作的兴趣,
继续鼓励学生不拘形
式地自由表达,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写清楚。
(二)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1、围绕专题精选课文。
如,第一组的
专题是自然奇观,所选的4篇课文涉及山、水、树、云,有的
描写了稀世罕见的自然景观,有的则是写出
了常见的自然现象中的“奇”。其中
《观潮》所描写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奇观,《雅鲁藏布
大峡谷》则
是20世纪末才发现的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和论证,是我国几
代科
学家艰辛努力的结果。学生通过阅读,在欣赏这些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的同
时,也会为科学家的奉献精神
而赞叹,为祖国的人杰地灵自豪。
再如,第四组“作家笔下的动物”,选入的都是著名作家的
文章。前两篇分
别是丰子恺的《白鹅》和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
种动物;后两篇是老舍先生的《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这
样的几篇课文,这样的编
排,便于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表达方法的异同。
2、各项教学内容都围绕本组专题。
每组的课文围绕专题编选,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也都围绕专题来安
排。
例如第
一组,在“导语”中就点出“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
令人惊叹与震撼”,要求学生“一边
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
”,就是让学生互
相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先口头交流,再写下来。“语文园地”中的“日积
月累”,让学生积累的也是描写自然奇观的佳句。
3、每组的前后内容互相联系,环环相扣。
许多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等活动,大多在前面有布置,有铺垫。
例如,第二组
的专题是“观察与发现”,习作要求写自己近来观察中的发现,
或者整理写的观察日记。这在前面的学习
中有多处引导。在《爬山虎的脚》一文
后,有两个小伙伴的对话:“我想泡点豆子,每天去看看它们有什
么变化。”“我
想和小林一起去观察蜻蜓的飞行,还要把观察结果记下来。”还安排了“
阅读链
接”,介绍托尔斯泰随身带着笔记本,坚持写日记的故事。在《蟋蟀的住宅》一
文中,引
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连续观察的。有
了这样的准备,习作就有了基础,
习作也就成了学生展示自己观察与发现成果的
一种需要。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1、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
悟。
思考对词语的理解,如,《蟋蟀的住宅》中的“‘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呢?”
《呼风唤雨的世纪》中的
“‘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体会用词的精妙,如,《颐和园》中的“‘慢慢地滑过’中的‘滑’字用得真
好”;
理解句段的内容,如,《爬山虎的脚》中的“我来画一画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
脚往上爬的”;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如,《白鹅》中的“联系上下文,我体会到了这句话在
全文中的作用”;
读了课文产生的联想,如,《去年的树》中的“这时候鸟儿会怎么想呢?”所
有这些,都
体现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自读自悟。
2、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
有的是自己提出朗读、积累的要求,例如,“我要有感情地读一读,并把喜
欢的部分背下来。”“课文中许多地方是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如‘当四周很安
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我要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们抄
下来。”
有的是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探究,例如,《鸟的天堂》后的“我有
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如,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
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有的是就某个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与大家交流感受,例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后的“读了课文我很受启发,我想和大家交流交流写作文和改作文方面的体会”。
这样的编排,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有利于学生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学,学会与老师、同学合作学习。
3、“语文园地”中
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
探究学习的栏目。
“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一些语言现象,发现一些语文学习的规律和
方法。
“展示台”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和才能的机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成就感。
“宽带网”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这些栏目,都为学生自
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了条件,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和聪明才智得到了发挥。
“我的发现
”这个栏目从一年级下册就已开始安排,随着年级的升高,发现
的范围逐步扩展。前三年,主要由学生自
己发现识字方法,发现词句中一些带规
律性的现象,到四年级,进一步扩展到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
。四年级上册
的8个“我的发现”中,有3个是关于词句运用方面的发现,分别是:明贬实褒
的
语言现象、用熟知的事物来进行比照的方法,广告中乱改成语的错误做法;有
4个是关于读写方法和习惯
方面的发现,分别是:读文章时要想象画面,边读边
想提出问题;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认真、
细致地观察才能表达清楚;还
有一个是发现童话的一些基本特点。
(四)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1、引导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2、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
3、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
4、安排综合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三、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
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
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
,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
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
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
写简
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
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逐步学会默读。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
的大意。 4、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
达到中年级的上阶
段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