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徐玲
招聘简历表-场地租赁合同
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横市小学:徐玲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广大教育
工作者的共识。以信息技术
为基础的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获取知识的渠道,正在
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也为语文教改带
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
主要表现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汇集大量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学生通过网络可
以
了解、学习语文教学领域的最新知识,并能得到专家提供的“个性化”的教学指
导;语文教学
的内容、教材、教学手段及考试等,都可以因人因需而异,充分实
现语文的个性化学习;同时,网络把文
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及其它多媒
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可以模拟现实环境;
甚至师生无须见
面,就可以利用网络讲座、E—mail、BBS等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
关键词:网络、语文、教学模式、发现式、探究式
正文:
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
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深刻地影响着学科课程改
革。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也渐趋成熟,其多样性的
前景为我们展现了无尽
的魅力。
基于网络的语文教学,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实现无缝结
合的一项崭新
课题。作为一线的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本人一直致力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
整
合的研究,努力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资源平台,以web教材形式,对学
生自主学习与专题研究进
行指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又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和思
考的机会,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
问题的技能和信息的读写能力;
并尝试以BBS论坛形式,提供即时性与错时性两种交互学习界面,教师
、学生都
可以发布言论、评论、答疑,成为课堂学习与课后辅导的有力补充。
无可置疑,语文
老师们普遍感到了网络所到来的便利与优越,但我也感觉到
了语文教师最关注和迷惑的是关于教学模式的
选择,即落实到具体操作上出现了
一种盲目性和无序性,因为这毕竟是一项崭新的课题,尚无章可循,笔
者在课程
整合的实验中借鉴了许多专家的优秀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在教学模式上进行
了大量
的尝试和有效的探索,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依据网络本身的特点和教育
本身的规律,网络教育与语文课
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的选择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环节
来实现:
一、 教学内容问题化
根
据语文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
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在
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设
置逻辑起点。
比如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诗词
教学是重头戏,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来组
织教学,学生可以掌握一些诗词知识,懂得概括诗词的主旨,
知道诗词的一些分
析方法,但这种学习却是浮光掠影,远未触及诗词质的内核。但是,如
果我们有
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关于诗词方面的有价值的问题,让问题去敲打学生的思维,那
么学生
所触及到的将是另一方崭新的天地。在教学过程中,我为此专门制作了一
个配合课文教学的诗词专题网页
,分为四个板块:“诗词知识”、“佳作欣赏”、
“诗词沙龙”、“我来写写”,其中“诗词沙龙”就是
我设计问题由学生自由讨
论的BBS论坛,如下面这些问题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讨诗词的积极性:
由白居易的词《忆江南》可以看出白居易怎样的心理世界?
你知不知道辛弃疾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
词?
《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之我见;
《游园不值》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渔歌子》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你最喜欢哪首唐诗、哪首宋词?谈谈你的理由!„„等等。
设计问题来打开学生思维之门,远
比老师烦琐的逐条分析更能引领学生体悟
到诗词的魅力。当然,问题也可由学生提出,贴到BBS论坛上
,由教师和学生共
同来探讨。
二、 教学过程探究化
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
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
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
问题进行自我探究
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
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在教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的第3课宋词两首时,我有意抛弃了传统的讲读教学过程,设计出了下面这样一个探究式的教学过程:1、问题收集:由教师和
学生提出问题,整理
归类,供以后研究学习讨论;2、选择探究方向:学生凭兴
趣自由选择教材中的一首词进行探究,探究方
向相同的学生组成一组,以便分工
协作,发挥团体优势;3、资料查询及讨论:由学生利用各种渠道(图
书馆、因
特网等)查找所需的资料,然后组内进行集体讨论;4、成果汇报:由各组选出
一名代
表汇报本组探究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及研究成果;5、朗诵会:由各组派出
一名代表举行诗词朗诵会。这样
的教学过程,极大地挖掘出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潜
力,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踊跃发言,
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一
种学习乐趣。
三、教学活动协作化
教育信息化意味着教师不
再拥有控制知识的“霸权”,传授知识的途径和方
式将走向多元化,网络将代替教师的部分职能,教师与
学生的关系将由传统的“教
师—学生”关系转向合作与对话,因此,教师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应该学会以
一
位辅导型和探讨型的对话姿态出现的web教师,实现教学活动的协作化,充分体
现学生的主
体功能。
以《赤壁之战》一文为例,我采用“参与协作式”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
br>创造性思维为主要目标,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影视资料,自行选取镜头,
设计剧本,人人试
当“编剧”,结合所给的图片、动画、录像、人物对白等,再
加上自己的想象、创造,把静态的文字转变
为动态的画面,使被动的学习变为主
动的创造。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
程:
(1) 演示从影视库中剪接下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动画、
录音、录像
等),要求学生每四人为一组,根据所见资料,编成电影剧本。
(2) 抽查学生所编剧本,用实物投
影仪显示出来,让大家分析改编后剧本
的优缺点,重点放在对细节描写、场面描写、对话描写把握的精确
与否上。
(3) 让学生根据剧本排练成课本剧,自编自演,通过角色的扮演充分体验
人物情
感和文章的所折射出来的人生况味。
(4) 续写剧本:课文为节选,我要学生根据课文所提供的信息
,想像曹操
逃上岸后,在逃跑过程中将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同时投影一幅曹操残败后的照
片,作
为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触发点。
(5)学生谈感受与体验:我专门以此为专题在论坛上组织了一次讨论会,
要学生畅谈体验和感受。 <
br>事实证明,由于采用编剧的新形式,加上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优化组合,学生
兴致盎然,热情高涨,
气氛活跃。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开
发,他们既能根据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心态,
给剧中人物配上适合的对白、动
作等,还能指出何处可加上一些合适的人物神态和舞台布景,以配合人物
的不同
的内心感受。他们层出不穷的好点子大大出乎我意料之外,由此可见,学生的可
朔性是极
强的,关键在于怎样发挥多媒体形象性直观性的长处,并与教学形式实
现最优组合,引导他们挖掘自己的
潜能,促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开发和加强,
使之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自觉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四、 教学评价创新化
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
神。因此教学评价也应定位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是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
自主性、能
动性、合作性是不是得到发挥,是不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等。因此,教师
在效果评价上不应只是重视学生的等第或分
数结果,教师评价的价值取向应尽可能多地关注学生的提出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技能应用能力、探求能力等,一句话,教师的评价应当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有比较实际的指导意义,重视的是学生主动探求、创新勇气和能力综合等在更高
层次的发展。
五、整合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1、转变了教学理念。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研究,最关
键的问题是
有效促进了教师自身理念的更新与转变。即由过去的以“教”为主的传统语文教
学旧
模式,改变为现在的以“学”为主的“整合”教学新模式,树立了以人为
本的教育思想。教师的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得到全面改观,从而
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或“被填灌
式”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为现在的自
主式与开放式的主动学习状态,极大地改变了死记硬背式地学习抽象
的语文知
识、思维活动受到严重压抑的状况,充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特
别是调
动了他们的思维积极性,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的自由、
和谐、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
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
存。
2、改变了学习工具。通过整合,把语
文学科和信息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
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
术,把信息
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
那样
自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3、 建立了新型模式。在实
验中,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采用任务驱动
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各种各样
的主题任务驱动
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每个学生都有主动
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互查、互评、互帮、互学等活动,为学生共同寻求
答案、解决疑难问题提供
了舞台。
4、 培养了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创新的前提,也是创新的源泉,培养学生
的创
新能力,是课程整合的目的之一。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
特点,在网络环境下,发挥多
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
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主动地建构知识,提高了
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生活问
题的能力。
5、 训练了实践能力。传统学校教育强调的只是书
本知识、对实践能力的培
养重视不够,课堂教学的小环境与学生丰富多采的家庭、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严重
脱节,面对信息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通过整合,把以教科书为中心转向利
用多媒体组成
的教材体系和社会大课程中。学生可以方便的获得书籍、光盘、网
络上的信息及软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
学习,以此提高实践能力,为终生学习打
下坚实基础。
6、 营造了理想的语文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理论都要求教师要为
学生学习创设情境、协作、交流与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良好学习
环境。信息技术
与语文课程整合,由网络提供的多媒体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等视频
信息与解说、拟音、音乐等音频信息,这种多媒体信息的集成功能为学生学习语
文学习知识创设了图文并
茂、形神兼备的课文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动机,语文课上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不仅
大大提高了他们对课本语言文
字的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从而形成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
性、
批判性以及独创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实现,发展了他们的个
性品质与智
慧潜能。
综上所述,在Internet网络的学习环境下,“发现式、探究式”教学是学
生
掌握学科内容的最基本方法,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最重要的一种
教学策略,也是我们小学语
文教学改革所致力追求的。其最终目标,就是教学“以
人为本”的哲学回归,就是最大限
度地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提高能
力,发挥个性,培养情感,使之语文素养得到训练和升华,
为儿童后期可持续发
展提供了内在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
蔡祖泉·试论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中的作用DI.中国远程教育,2002,
(10).
[2]康双珍·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
[J].中国远程教育,
2002,(11).
[3]高瑞利、孔维宏·《网络环境中的教学交往》《中国电化教育》
年第2期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