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听课记录范文

萌到你眼炸
911次浏览
2020年10月08日 04:0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江西新余学院-考研带什么

2020年10月8日发(作者:钮小明)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范文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范文,以下是聘才网精心的相关内容,希望对
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范文篇一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生齐读课题)
3、(出示寇准写的诗)指名读。
【评:复习导入时,通过看填空题背第一段,指名读《华山》,
既检查了学生第一课时的 学习情况,又突出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引
导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创作背景,充分显示了教者设计教案时的 匠心。】
(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指名读)
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生在第
二自然段中边读边找)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讨论)
【评:教者重视教师与学生、学 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
话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感悟、交流,逐步深化华山在学生心中雄伟、高大的印象。】
【评:学生从第一课时开始就对华山 充满了好奇,师在此处播放
华山的录像,画简笔画,为学习第二自然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进一步
感知华山的“高”这一特点。】
(2)齐读。


3、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
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2)(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
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4、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
叹,这就是——(指课 件齐说:情不自禁)。
【评:重视词语的积累,能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
思,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显得水到渠成。】
三、借文悟诗。
过渡:小寇准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
1、课件出示诗句。
(2)生在课文中找诗句的意思。
(3)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出
示古诗和句意。)
(4)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呢?(出示古
诗和句意)
(5)理解“回首”的意思。
【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抓住重点段落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引
导学生品评诗人用词的精妙。】
(6)请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4、点题,像我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指课题)咏华山。


5、是呀,小寇 准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样的好诗,难怪先生连连点
头称赞:(——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说)
6、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咏华山!齐读课文。
四、课外延伸
1、提供课前收集的描写山的诗,生自由练读。
2、指名上台朗诵,师配乐。
3、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关于山的古诗。
【评:教者能打破课堂局限,将学生引向课外,激发学生的阅读
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岁华齐
2、学习“山字头”,领读。
3、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4、你们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6、生描红,师巡视。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范文篇二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写的是什么吗?)齐读课题:
荷花。
2.语 言渲染: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描写
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我古代伟大的诗人 屈原、李白、苏轼等都
曾吟咏过荷花。人们称荷花为“花之君子”。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是我国现
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文章 的题目就叫“荷花”。
3.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I(亭
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 吗?在学习课文前,老师也想和你们一
起伴着美妙的音乐,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荷花的美丽风姿。请同学 们
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播放背景音乐)
二、初读课文,熏陶情感:
1.引起阅读兴趣: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在听、在看的时候都快
入迷了。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提出来,大家都被美妙的音乐和美丽
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你 们是这样看荷花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
荷花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 看看
叶爷爷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美好的享受?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l)遇到生 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
外,还要看清字形。(2)把句子读通顺。(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
词。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挨挨挤挤 莲蓬 花骨朵 饱胀 翩翩起舞 舞蹈 蜻蜓 昨夜 好梦
破裂 一幅 衣裳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充分朗读,激活语感:


(1)解决了这些读书时的“拦路虎”,我们就可以美美地读一读叶
圣陶 爷爷的这篇《荷花》啦。有谁愿意大声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呢?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或勇敢给予
充分的肯定。
(2)说说叶爷爷是怎样看荷花的?(迫不及待地看荷花、津津有味地
看荷花……)
(3)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看荷花时,老师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
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再组 织学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
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韵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
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 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
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
(初读时的充分诵读,就是为了使学生读透课文,为感悟课文打下
坚实的基础。读的多了,学生理解的也 就多了,老师需要讲解的也就
少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便是这个道理。现今,我们也常说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但仅仅靠讲读课文时的那点“读”
是远远不够的。一节课,老 师要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又要让学生读中
感悟,时间根本是不允许的,结果仍然是老师“包办代替”—— 老师
讲得多,学生读得少。因此,在初读时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读透课
文,过了这一关,到精 读课文、品读课文时,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
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4)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段中不理
解的词义,如:
①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②挨挨挤挤: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③清香:清淡的香味。
④饱胀:饱满得发胀。
⑤破裂:出现裂缝。
⑥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问题,指导再读: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思有路 ,
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的时候一般是有比较充分严密
的思考和准备的,文章中 是有思路即内在脉络可寻的。我们阅读欣赏
文章的时候,如果能够遵循作者的思路,就有可能比较准确地 理解和
把握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托。
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带着这
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观赏荷花的顺序 主要
写了“看荷花”和“想荷花”两大部分或者说“初闻荷香”、“再赏
荷姿”、“幻化荷花” 三部分。
(在新的教学思想下,我们不提倡以往的给课文划分段落。其实对
一篇文章 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需要一个死的划分,


就如这篇文章,可以分为“ 看荷花”和“想荷花”两部分或者“初闻
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甚至还会有其他 的划
分方法。但把握思路、理清脉络也是需要的,只是在方法上、思想上
灵活一些,只要有道理 就可以,不必再追求一个死板的、固定的答案。)
4.小结:文章叙述、描写、抒情,脉络清 晰,层层深入,生动形
象地展示了荷花之美,把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推
向高 潮。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这篇文章。
5.配乐齐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查阅《古诗通》、询问家长、上网查询”等方法搜集古代
咏荷的名诗名句。

新西兰梅西大学排名-江苏人才考试网


分手的文章-六级计分器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搞笑歇后语


唐诗宋词选读-福建高考满分作文


湖北大学招生-植树节资料


英语二级成绩查询-文秘写作


高中地理教案-伦敦大学世界排名


话剧剧本格式-中考加油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