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中育德于教
一建成绩查询-教师读后感
龙源期刊网 http:
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中育德于教
作者:钟艳如 谢艺
来源:《新校园(下)》2016年第12期
摘 要:本文从“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中育德于教”入手,结合学生所学教材,探索了
三条切
实可行的途径:在教材中找准德育的切入点,在课堂中选取德育的渗透法,在实践中以教师言行深化德育,抓住语文课堂内外的一切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由此提高学生的思想品
德。
关键词: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身体力行
教育部颁发的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设定的总目标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
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
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
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
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
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语文学科在小学基础教育中课时较多,教学时间较长,在教学过程中所实现的德育成效远
超其他学科。那
么,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学科中育德于教呢?
一、努力钻研课本,找准教材中的德育切入点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
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文质兼美
的作品,既能让读者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和韵味,又
能使人接受崇高品质的熏陶和感染,从而
培养起学生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成都市小学使用的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精选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描绘祖国山川
秀丽,展现自然
美的;有刻画人物崇高心灵,抒发爱国情怀、民族大义的;有古今中外的优美
诗词,体现音乐美、绘画美
、建筑美的;还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悠久历史的……
各种体裁和题材的课文以
不同方式展示了作品文与质的和谐统一。学生在学习知识之余,
还能感知真善美。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充
分意识到语文学科的德育优势,努力探究如何在语文
教学中自然渗透德育思想。因此,教师要努力钻研课
本,找准教材中的德育切入点。在教学过
程中,切勿枯燥说教,既不能一味讲授文学知识,也不可一味强
调德育教化。语文教师应当寓
教于情、寓教于理,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效果。
如,《喜爱音乐的白鲸》这篇文章,以白鲸嬉戏图、白鲸遇险图、白鲸获救图等几幅生动
的画卷,让学生
感知到白鲸的可爱与遇险后的惊险场面,通过人们不懈拯救白鲸的故事,让学
生树立起爱护动物、保护大
自然的意识。《回自己的祖国去》以中国数学家华罗庚听闻新中国
成立后迫切归国的故事,展现出中华儿
女强烈真挚的爱国情怀。《滥竽充数》这则寓言小故
事,让学生明白“做人不可浑水摸鱼,需要掌握真才
实学”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