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25《黄鹤楼送别》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搞笑谜语大全及答案-校园歌手大赛主持词
小学语文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25《黄鹤楼送别》优质课公开
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他们已经学习了几篇文包诗,初步了解了这类课文的特点,而对于古诗词也有了一些积累。这些都为学习这篇课文
提供了
基础。教学应在此学情上展开,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诗文对照,理解古诗意思,为第二课时
体会诗歌所表达
的情感做好铺垫。
3
重点难点
诗文对照,理解诗句的意思。
4
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诗文对照,理解诗句的意思。
4.1.2
学时重点
诗文对照,理解诗句的意思。
4.1.3
学时难点
诗文对照,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读出自己的理解。
4.1.4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25.黄鹤楼送别
一、导入新课
播放《烟花三月》。
师: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名叫《烟花三月》,这首歌和哪首诗有
关,听出来了吗?我们今
天就来学一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谁来读?
有会背的吗?
大家积累的诗歌还真不少。会读会背,但真的懂
了吗?都懂的举手。有点懂的,似懂非懂
的举手。看来,光是读背还不够,还需要我们真正理解。有人专
门写了一篇文章,帮助我们学习,
这就是《黄鹤楼送别》,板书。我们叫它文包诗。
二、初读课文
1、这篇文包诗是怎样帮助我们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的呢?请同学们
打开书本,翻到第25课,自由轻声读课文,(大屏幕出示)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文,随文学习生字词。
第一段:暮春。课文中的第一个字就是生字。辨析慕
、幕、墓、暮。范写“暮”。学生在
书上描一遍,写一遍。
第五段:按捺不住的近义词。 脍炙人口的意思。
3、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出示四字词语:
暮春三月 飞檐凌空 誉满天下、
永世不绝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
(2)一组词语能读出一幅画面,读出一个故事来。认读并填空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
(一)理解题目意思
其实,我们也可以通过题目来了解这篇文章的主
要内容。黄鹤楼送别,谁在黄鹤楼送谁到什么
地方?写下了什么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那这个
广陵就指的是什么地方,之是什么意
思?
(二)理解古诗意思
1、诗的题目
意思我们明白了,诗句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到文中与诗句相对应的句子画下来,
并把诗写在句子的旁
边。
2、学生在书上勾画,老师巡视。
3、交流:
(1)前两句诗相对应的地方,谁找到了?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对应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课件出示)
A、闭上眼睛,读到“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练习读:读读诗,读读文,揣摩一下,看看眼前有没有
出现这美丽的画面?
分组读:我们分组读一下,女同学读文,男同学读诗,
女同学,要注意用你的声音把男同学带
进诗的意境中去。难度比较大,但老师相信你们。教师:
暮春三月,开始——
(2)后两句诗对应的是哪一段呢?
A学生交流后出示:岸边杨柳依依,江上
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
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
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远方。
B对应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课件出示)
C出示第一句话“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齐读。
岸边杨柳依依,柳枝随风而动(教师作挥手状),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上沙鸥点点,仿佛在和即将分别的朋友说_________。
有些同学可能知道,中国文
化里,有用柳树来寄托惜别之情的传统。比如《诗经小雅》:昔我往
矣,杨柳依依。乐府民歌:上马不促
鞭,反折杨柳枝。(课件出示)古代,交通不发达,他们这一别
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见。
知道了这些,我们现在再读这句话,一定感觉不一样。读——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
D、看来,景物也知道人的心声啊。友人已经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远去,已消失在蓝天的尽
头。李白在干什么呢?
相机引导理解:“伫立”是什么意思?
谁来做个“凝视”的动作?
“唯”是什么意思?
E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暮春景色,李白还看吗? ----李白依然——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李白还欣赏吗?李白依然——
这一切,他都不关注了,李白依然——(读课件中红色的内容)
全体同学起立,让我们陪着李
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去送送他的朋友吧——岸边杨柳依
依,开始(齐读第四段)
这一切,不说了,都化作了两句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就这样,我们通过诗文对照,理解了这首古诗的意思。
我们班书读得最好的同学是谁?我
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右边的句子,(课件出示)请你把全班同学带
进诗中其他同学边听边
想象画面,然后读读古诗。
(教师引导读好,读出节奏)
老师:太美了,画面读出来了,故事读出来了,诗的味道也读出来了。
(2)、听着大家的读
书声,我仿佛看到了李白伫立江边,凝视良久,他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随即轻声吟诵道——
尤其是看到浩浩荡荡而去的一江春水,他心潮起伏,高声吟诵道——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已经成为经典,流传百世,千年传诵,让我们再一齐读——
四、总结延伸。
1、诗文对照,我们理解了古诗的意思,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那文包诗又是怎样帮助我们体会
这
首送别诗所表达的情感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作业:抄写课文的生字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送别诗还有很多,比如:(课件出示)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一找,
读一读,还可以想象诗的意境编一个故事,编得好,说不定还可
以编入教材呢。
4、同学们,
我们刚陪着李白在黄鹤楼边送别了他的好朋友孟浩然,老师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
说实在的,还真舍不得
你们。就让我们一起深情、美美地读读这首诗作为临别赠言吧。
齐读全诗。
板书设计:
25、黄鹤楼送别
诗文对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