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绝世美人儿
730次浏览
2020年10月08日 07:5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兰州市西北中学-部门年度工作总结

2020年10月8日发(作者:邢安民)


千古送别道友情》教学设计
送别诗”主题阅读
学习内容
:
四年级上册第
20
课《古诗两首》。推荐阅读课文《黄鹤楼送别》及送 别诗
《赠汪伦》《芙蓉楼送辛渐》等。
课标要求: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
J

意。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古诗描绘的情景
,
能读出诗人与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厚 谊。
2
、能写出生活中送别场景的小练笔。
评价任务:
1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描绘的画面
,
能读出诗人依依惜别的感情
2
、积累送别诗,运用古诗名句填空。
学习重点: 通过想象和朗读理解古诗大意。
学习难点: 感悟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课前准备:
1
、学生收集一些送别诗的资料。
2
、教师准备主题阅读材料和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学习主题。


1
、课前欣赏歌曲《烟花三月》 。
师生谈话:从歌曲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是一首送别的歌曲,唱出 了朋友之
间的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 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天让我
们通过送别诗的主题学习,穿越千年历史时空,去见证古代诗人 与朋友之间的深情
厚谊。
2
、出示学习目标。快速默读学习目标。
3
、学生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 (例如:介绍诗人——朗读诗文——了 解诗意
——感悟诗情) 教师给予肯定并归纳总结:(
1
)、知诗人 解诗题(
2
)、 读诗文
明诗意(
3
)、入诗境 悟诗情。
二、知诗人,解诗题。
1
、了解李白和古诗背景的相关知识。 提起唐代的大诗人,你首先会想起谁?
请学生简介李白。

1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 “诗
仙”。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

2
)李白年轻时才华横溢,风流潇洒,云游天下,广结好友。在路过 湖北襄
阳时,认识了比他大
12
岁已经誉满天下的大诗人孟浩然。两人一见 如故,相见恨
晚,成为了亲密的朋友。他们一起游山玩水,一起饮酒作诗。 后来,孟浩然要去扬
州,对于李白来说,那真是难舍难分。李白亲自在黄 鹤楼设宴送别,并写下这首千
古名诗。
2
、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学生书空。
3
.齐读课题,理解题
意。认识相关三个生字:鹤、孟、陵,重点指导 “陵”的写法。
三、读诗文,明诗意。


1
朗读古诗
(1) 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 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听录音范读,模仿练 习有节
奏地朗读。
(3) 星级朗读挑战赛:个人展示朗读,并交流评价朗读的效果。
2•
理解诗意
(1)
古诗一向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如果你能把古诗读 成画
面,那就太了不起了。说说通过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古诗的语言精练,距今一千多年了。你有哪个词不理解吗?预设疑问: 西辞、
碧空尽、唯见、天际……
(2)
交流分享理解古诗大意的方法。
怎样才能解决我们的疑难问题呢?你有什么好方法?想一想,我们可 以利用什
么途径来学习?和大家分享你的读书学习方法。
学生介绍,教师给予引导并归纳。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一多读 借助课文注
释③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④观察课文插图,展开想象⑤学问学 问,不懂就问一一请
教他人,讨论交流。
(3)
、运用以上方法,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疑问。交流汇报探究的结 果和仍
然解决不了的问题。
(4)
、面对疑难问题,老师今天再向大家介绍一种新的学习古诗的方 法:读


故事,学古诗——诗文对照阅读法。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一篇课 文《黄鹤
楼送别》。打开拓展阅读资料,快速默读短文。找出古诗相对应的 句子,划
横线并把诗句写在旁边。

5
).诗文对照阅读交流汇报。 大家喜欢这篇课文吗?通过诗文对照进行阅
读,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 面?教师展示烟花三月的美景,一个学生有感情描述画
面,全体朗诵前两 句古诗。引导学生读出烟花三月的美丽和对扬州的向往。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 大诗人孟
浩然饯行。
对应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
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
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对应诗句:孤
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采用轻声读、放慢读、大声读等多种方式引
导学生反复读后两句诗歌。
四、入诗境,悟诗情。
1
.从大家的朗读的声音里,你感受到什么的感情? “依依惜别”的
友情。
2
.孟浩然坐着小船,顺江东去了。李白伫立江边,思绪泉涌,他与孟 浩然的
交往还历历在目:他们曾经一同 _________________ ;他们曾经一同 _________
他们曾经一同 _________ 。这是多么快乐的时光!可如今,白帆远去,江水
东流,他们再也不能一起 __________ ,再也不能一起 ______ 。再也不能一起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李白望着孤帆远去,江 水滔
滔,他会说些什么呢?(加入想象:祝您一路顺风

保重身体,盼望你 早日归
来,我们再一起饮酒作诗

再见了,我最亲爱的朋友……
多么要好的朋友,多么感人的画面呀。此时,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 到江边
陪李白送送孟浩然吧

一一齐读诗歌。
3•
黄鹤楼这一别,别出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别出了孟浩然与李白的 厚
谊。时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怀,又为这次送别写下了一首五言诗。
《江下行》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五、我们通过“知诗人 解诗题 读诗文 明诗意 入诗境 悟 诗情”感受了李白
与孟浩然之间浓浓的依依惜别之情。下面运用自主探究 与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送
元二使安西》、《赠汪伦》二首古诗,完成表格, 班上汇报交流。

解诗题
题目
送元二使
安西
谁送谁
王维送元
-读诗文
在哪里送
-明诗意
吾诗情


到哪里 用什么方
去 式送
以酒相送
表达什么
情感
难舍难

抓住了哪些
景象表达
朝雨、客舍、
柳色
桃花潭水
渭城客舍

安西
赠汪伦

汪伦送李

桃花潭 以歌相送
依依惜

讨论一一这些送别诗有哪些不同点?又有哪些相同点?
小结:诗人们在送别时,虽然送别的方式不同,所抓的景象不同,但 诗歌所
传递的情感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六、这些古诗不仅要会背,还要能想象出画面,在情景中运用古诗
巧填古诗名句:古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真是令人动

李白伫



在江边

凝望朋友远去的孤帆远影

写下了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他听到踏歌之声

感到朋友的情谊比桃花潭水还深厚
,
不禁吟诵 道:
友连连举杯劝酒

恋恋不舍
地说道: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七、 联系生活

写出生活中的送别场景。
人间最美是真情

同学们,我们也曾有过与亲人、朋友分别的难舍时刻, 你
有什么感受呢?能否以抒情的话甚至是诗的语言写一写?
八、 课堂小结

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情。今天,我们一起在送别诗的美景中 体会到
了古代诗人对好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课下请你运用今天所学 习的方法,在
《唐诗三百首》中再寻找一些送别诗,读一读,品一品。最 后,让我们一齐来欣赏
李叔同的《送别》

伴着优扬的乐曲,让这份送别的 真情永驻心田!
附: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知诗人 解诗题
读诗文 明诗意 入诗境 悟诗情


王维与朋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送别诗”主题阅读


《千古送别道友情》教学设计
张明霞
巩义市大峪沟镇中心小学

青海高考-自检自查报告


咏史怀古诗-六十六大寿


办公室工作职责-山中访友读后感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西安尊德中学


高级审计师考试-小学三年级写人作文


立春的图片-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生活随笔-四川建筑英才网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云南注册会计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