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教学在与广上做学问
一线天-七夕情歌
略读教学,在“深”与“广”上做学问
石家庄外国语小学 付洁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但是,十年课改以来,预期的目标都落实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反观<
br>当下略读课文教学现状,却仍存在无法把握“精”、“略”之度的问题。在
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
师把它上成精读课,字词句篇面面俱到;有的
老师则是放羊式的,让学生自读……这是对略读课文的教学
尺度把握
不当的表现。经过不断研究和备课思考,我认为不同类型的文章能够
运用恰当的学习策
略捕捉信息、建构文本,还需要借助略读拓展达成
相应的目标。
那么略读项目又该怎样教学呢
?结合教学实际,笔者将借助校本
课程改革之路说说略读教学,以《道理可以这样讲》来谈“四环节”<
br>的教学策略,着力呈现针对略读篇目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的探究
策略,力求引发共同的思考。
一、教材的编排——“天光云影”共徘徊
叶圣陶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
只是补充。但是就
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
了略读,
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
系。纵观冀教版第五册、六册、七册和八册
教科书,略读课文在中年
级的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可是,略读课文体裁不一:叙事性散
文
——快乐的儿时生活,哲理类——思考着成长,科学小品文——倾
听探索者的脚步声等。
例如:冀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包括:11课《锁
不住的心》、12课《小溪流的歌》、13课:《成长》
、14课:《差别》、
15课《给予的故事》。本单元为哲理单元,或故事、或童话、或诗歌
表
达见解,阐明道理,使人读后受到启迪。阅读链接中介绍了几种常
见的阐述道理的文体,故事、寓言、打
比方、哲理诗漫画等,目的在
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道理。
经过反复阅读这个单元的文章,笔者发现:用故事讲道理,通过故事
发现“身体”和“灵魂”;用打比
方讲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打比方说
理的委婉与奇妙。于是,舍掉了诗歌——11课《锁不住的心》和童<
br>话——12课《小溪流的歌》,单从“故事”这个领域组合文本,略读
项目旨在从不同的文字故事
把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指导学生课外了
解更多的揭示道理,蕴含深意的作品。这意味着选择教学策略时
,要
根据文本反映的共通点入手,将学习方法在实践探索中内化成“消化”
书的能力。
二、目标的确立——“它山之石”可攻玉
略读项目目标的确定,要依据中年级
学生的学情和不同学习能力
的培养循势而设,教学要以阅读和思维训练为主,扩展学生的阅读面,
增加课外阅读量,提高阅读水平。本课几篇课文的扩展和补充,旨在
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个性感悟为
主,通过老师的示悟、联系生活实
际谈感受、采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默读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各种不<
br>同的讲道理的方式、方法,了解不同的文体特点,以及把握不同文体
中的主要内容,领悟文章深刻
含义的方法。
四年级学生略读训练点主要从“粗知文章大意”和“培养学生提
炼概括的能力”着眼,如直取题目、抓关键词句或六要素来了解文章
的大致内容,从而在阅读中提高效率
。但是在一节课中,不可能面面
俱到地同时进行各种专项训练,所以,结合中年级段学生的特点和以粗知大意摄取精华为主的学习要求,因为只能通过一节课涉及一个小
点。经过慎重筛选,我最终“忍
痛割爱”,将项目目标确定为从故事
类文章着手,“用‘谁怎么了’的模式大致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的
故事中感受生活的智慧”和“学习、感受哲理类文章抓取主要内容和
道理的方法”,意在培养学
生通过阅读,学习用对照题目和关键句段
马上能在脑中显现出“谁怎么了”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积累“
由故
事联想到已经的名言警句”、“找到文章关键语句,直接从文章中勾画
提取”的方法快速、
准确的呈现哲理的方法。
三、学习的深度——为有源头活水来
略读课文一般都安排在单元的
最后或者精读课文的后面,这样的
安排目的很明确:它是学生自读自悟、提升独立阅读能力的实践机会,
是联系课内外阅读的工具。既然如此,过高、过全、过细的目标必将
导致教学结果是“鱼与熊掌
无法兼得。”我们要求略读课文将目标精
简,力求“一课一得”。
“项目完成”环节是实现项
目目标的关键,要在精心钻研教材的
基础上,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搭建台阶,并在完
成过程中提出最为具体、细化的学习指导,引领学生一步步达成目标,
学习的深度就会水到渠成
。以略读项目《道理可以这样讲》为例,默
读的练习,是四年级上册阅读教学的重点。在
多篇略读文章的导读语
中,明确提出:学会默读课文,想象、感悟课文的内涵。默读阶段,
不是
仅仅流于形式,而是要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学习粗知文章大
意,并不仅仅是停留在学习一篇课文上,
要想准确捕捉文章大意,先
要在读文时脑中形成一种定式:《 》讲了一件谁怎么了的事?这样
练习粗知文章大意的学习过程,才是训练略读的最为基本的方法。当
然,问题并不是一两遍默读就可以
完成的。一言概之,略读课文的教
学,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带有目的性的默读,能够提升默读质量。
为了完成“谁怎么了”这个项目,在“项目完成”中要求:学生
先自读文本,试着从文章中捕捉
文字反映的信息,尽可能多找,让学
生学会带着放大镜去提炼主要信息,从而为后面筛选主要信息做好铺
垫。为了帮孩子顺利完成项目,还要进行详实具体的学习指导:(1)
你可以在小组中讨论。(
2)可以求助现场老师。(3)可以让电脑去掉
一个答案。(4)还可以选择方法引领。这样,在轻松愉
悦的课堂氛围
中孩子们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了这样一篇内容上浅显易懂的文章,
孩子们水到渠
成地能够理解掌握了如何找到故事的“身体”。对于
故事的“灵魂”,让孩子们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的基
础上,自主体悟故
事情节的内涵,再让他们就文章的关键段落或词句发表“由此我想说”
和“我
还想到了”,把一篇文章的思考延伸到阅读体验和生活感受。
经过学生们充分的提炼和感受之后,总结出
规律性的方法,再趁热打
铁进行实践练习进行巩固。整个项目的各个环节均围绕一个教学目标
“
准确抓住‘身体’感悟‘灵魂’”进行,而且是逐步推进,完全由
学生自主学习目标达成
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整体回看学习的过程,实际上都在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从故事
中提
取准确的信息加以整合,用简练的语言粗知大意,同时培养了学
生提炼概括的能力。
四、拓展求宽——胸藏万汇凭吞吐
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教材永远只是一个例子。要想提升
学生
的语文素养,单靠课堂文本显然是不够的,必须以教材为拓展点,内
引外联,进行恰当地拓
展。
(一)沟通内外,阅读求“宽”
许多文章都是名家名作的一个节选,在教学中
可以补充介绍相关
资料,这样能填补学生自主学习的许多“空白”。“四环节”课堂教学中
的“
评价激励”阶段形式多样,可以是检测课堂学情,可以是巩固课
上所学,可以是迁移拓展训练,亦可以是
基础知识的积累。如《看住
心里的贼》采用挖空的形式,检验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哲理的准确性:
《看住心里的贼》讲的是“我”因偷瓜把 丢了,老韩头儿不
仅把
送回来,还教育我: 那是心里有贼,要永
远看住 。
(二)不拘一格,形式求“丰”
此外,除了常规的补充课外相关阅读材料,拓展的类型也
可由“单
调同一”走向“丰富多彩”。意味深长的略读课文可以把“作业设置”和
“评价激励”
紧密相连,拓宽它的外延。例如哲理单元的特色作业是:
从下列几项中选择一项你最喜爱的去完成吧!
1、把生活中引人深思的场景画成漫画。
2、 办一期《小故事
大道理》的手抄报。
3、小组合作将收集到的资料分门别类,装订成册或张贴出来。
略读课
文是学生习得阅读本领后进行学习方法、学习能力迁移的
有效平台。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特点,适当运
用教法,教学策略并
没有明确的界限,可以互相渗透,甚至不同体裁的略读课文也可以互
相借鉴
。虽然“教无定法”,但也“有法可依”,教师只要能在“简化目标”、
“粗化结构”、“活化教法”、
“宽化拓展”等几方面加强研究,引导学生逐步
向个体阅读和自由阅读过渡,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
体会融合起
来,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逐
步提高学生自学
能力。
回顾课堂教学的探究之路,我们经历了磨课、出课、评课的洗礼,
从原来的关注课堂形
式和流程,到现在我更多的是思考课堂能否给学
生带来真正的收获,更要关注学生是否喜欢,关注学法是
否有效,关
注课目标是否准确,关注课堂是否落到实处……如果,教师带着这些
“装备”行走在
课改之路,定能为语文学习开辟另一片自由多彩、排
斥纷繁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