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导入的案例及反思和评价

萌到你眼炸
930次浏览
2020年10月08日 20:0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有趣的汉字资料

2020年10月8日发(作者:韦氏)




课堂导入的案例及反思和评价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开头犹如一幕戏剧刚开幕的一刹那的情景,选择得
适当,足 以奠定全幕的情调,笼罩全幕的空气,使人把纷乱的杂念放下”。导语,
是否该“„语‟不惊人死不休” 呢?下面就自己或同行在课堂导入中的一些案例整
理如下:
一、多媒体导入
例一:
1.在教学《安塞腰鼓》一文时,我是这样提问的:同学们,2008年奥运 盛
会在北京召开,大家都记得吗?(记得!)那奥运会开幕式大家都看了吗?看了!
(正合我意 )在开幕式上有2008个人击缶的场面,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
(播放奥运会开幕式中2008人 击缶的视频)大家看完千人击缶之后什么感觉?
(宏伟、壮观、力量„„)
2.教师小结:
缶是中国古老的打击乐器,由陶土或青铜制成。击缶声,用震撼的节奏,
激荡千年祖国的万里疆 土,激荡中华民族的奔腾血脉,共同迎接奥运之光的莅
临。它以宏伟壮观的气势和声响向我们传达了一种 坚强伟大而又生生不息的力
量,展现了一种生命的原始动力。看完了击缶,我们今天再来认识另外一种融
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的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安塞腰鼓。我们
先来欣赏一下它的 艺术美。(播放腰鼓表演视频)
3.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看完腰鼓的 表演片
段后,你有些什么感受呢?(场面壮阔 、气势磅礴、舞姿刚劲奔放、动作粗广
豪放)这 些,我们只要看一看就能感受得到,但是要把它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
又该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作 家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借助作者的生动
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 律动。
反思: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辅以卡片、黑板、模型、挂图、板书和实物等;以静态形象为主,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单调、枯燥,缺乏激情。
《安塞腰鼓》的视频 走进课堂后,充分发挥了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优势,可有
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 ,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在此基础上,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创设了情境 ,使
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萌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整堂课的学习奠定了
良好的基础。
例二:
在教学《埃及的金字塔》一文时,我校老师是这样导入的。她先让学生用
课件 欣赏有关金字塔的诸多图片,感受金字塔的宏伟、壮观、以及结构的精巧。

1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金字塔就会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然后进一步学习课文,
易于学生理解 课文,开阔思维,直至感受古埃及人民的伟大智慧及高超的创造
才能。
评价:
著名 特级教师于漪有这样一句名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
起他们的思维火花,好像磁石一样 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新课导入是起始课,
学生情绪尚未稳定,巧妙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精心创设与教 学内容相吻合的教
学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开发潜在智慧。成功敲好这“课的第一锤”,< br>为整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在后文的
学习中产生了兴趣。
二、谈话导入
例一:
1.板书:英雄(红色粉笔)
2.你喜欢英雄、崇拜英雄吗?你心目中的英雄是谁呢?说给大家听听。
3.小结:英雄有不同的 类型,像同学们说的黄继光、董存瑞等属于战斗英雄,
像岳飞就属于民族英雄(板书:民族),什么是民 族英雄?就是在抵御外来侵略
的战争中涌现出来的,为保卫民族利益立下伟大功绩的人。今天,我们就来 认
识一位民族英雄,叫——,板书课题:郑成功。
4.既然郑成功是一位民族英雄,那么他有什么伟大的历史功绩呢?
5.播放荷兰侵略者驻台湾头 目揆一举着白旗向郑成功投降并在归还文书上
签字的录像,提示:看清楚这段录像告诉我们什么事?
6.交流看到的情景。
7.看了这段录像,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怎样打败侵略者收 复台湾?收复后
又做了些什么?)交流板书:收复台湾 建设台湾
带着这些问题朗读课文。
评点:
这段课前谈话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英雄”话题展开,既能活 跃气氛,拉近
师生距离,又解决了学生对“民族英雄”这个词语的理解,为学习课文奠定基
础。 选取荷兰人举白旗投降、双方签字这一段声色形兼备的录像来导入,一是
让郑成功的这一历史功绩在学生 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二是由这一历史性时刻
向前向后延伸,很自然地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例二:
教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中国,
是 诗的国度,我们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你能朗诵给大家听吗?学生随口就会背
出许多古诗。然后再问:你 会背《赠汪伦》吗?借此引出李白并简介“诗仙”,
随即进入今天的新课学习。

2


反思:
在中国这样一个诗的国度里,很多孩子在咿呀学语时就学会了背唐诗。 在
课堂上以漫谈的形式交流,学生更是乐于接受、乐于表现。此时教师已经轻轻
松松的打开了学 生谈诗的“话匣子”,为学习整堂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引用歌曲导入
例一:
1.课前准备:看雄伟的天安门图片,听《大中国》。(课前通过音乐、图片创
设良好的情景把 学生带入诗中的情景。)
2.课件播放《大中国》“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每当听到 这熟悉
的旋律老师都会情不自禁唱起这首歌,因为“中国”这个名字,对于所有华夏
儿女来说, 是多么亲切!在升旗仪式时,同学们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中
一定无数次默念着它。你的脑际一定也 无数次出现它雄鸡状的版图,你一定会
联想起许多关于它的辉煌记忆!那时,你的心中是否也涌起了阵阵 波澜,想高
歌一曲,来赞颂我们伟大的母亲——中国呢?相信你若读了《我们爱你啊,中
国》, 一定会产生强烈的共鸣。今天我们要学习这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
3.读题《我们爱你啊,中国》
4.每当打开课本,看到这激扬的文字,老师都想大声朗诵,想听吗?
5.教师配乐(我爱你,中国)朗诵。(教师的范读引领学生走进诗中情景。)
评点:
音乐 能够抒发人的各种情感,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科学研究表明:优
美、健康的音乐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产 生有益的影响,使人处于一种心情平稳愉
快的状态之中。在教学中,音乐导入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就如同 注入一支兴奋
剂,让他们快速地进入课文的氛围中,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较好
地感 知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
教师适时的音乐导入为学习诗歌打下了良好的基调。让学生深情地,高昂地读题,潜移默化地感受诗中的爱国情感。
例二:
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时 ,我先让学生听《春天的故事》,然后
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写的是谁吗?学生随口而出回答是 邓小平爷爷。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在大海中永生》,一起来缅怀伟大的邓爷爷,感受邓爷爷的
丰 功伟绩。
反思: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音乐,许多学生都有“随声听”。如果在新课前播放或吟 唱
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
同学们一听到这 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时,表情丰富,一双双眼睛里都迸射出了思
维的火花。随着教师的提问,学生在此基础 上,都产生了想进一步了解邓爷爷

3


的丰功伟绩的浓厚的感情。我想:这对于这堂课已经是成功了一半。
四、利用背景资料导入
例一:
教学《最后的姿势》一课,我是这样进行的。
1. 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四川汶川
里氏8级地震)
2.看图片(书上的两幅),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3.请学生交流预习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至少两个)
4.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最 后的姿势》,也是发生在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谭千秋
5.简介谭千秋,先请学生讲,教师补充。
6.通过预习,你能来模仿一下,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吗?(请生模仿)
反思: 汶川大地震距离学生们还是比较近的,孩子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感受。然
后让孩子们欣赏书中的图片 ,并交流课前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这一连串
的背景资料、一系列的环节都是上好这堂课必不可缺的 。做好了这些,这最后
的姿势到底有着怎样的含义,应该是一目了然的。
例二:
同 样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五年级的施老师是这样教学
的,她先让学生欣赏两组数据。
1. 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造成69142
死亡2. 1976年7月28日,发生于中国唐山的里氏7.8级大地震,造成242769
人死亡。通过这两组直观鲜明的数据,学生会对地震的危害程度有一个比较直
观的了解。然后,她说道: 是啊,在地震中很多人也许有生的希望,但是由于
父母的不坚持,或其它种种原因,有一些可以活下来的 人并没有活下来。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是一对坚强的父亲,是一对创造奇迹的父亲。今天我们一同走进< br>《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这对父亲的了不起!
评价:
这堂课的导入很有价值,也很 有深度。两组鲜明的数据使学生的心灵受到
强烈的震撼。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对于地震造成的危害有了一个 感性的认识。对
于体会在这种艰难之中的父子的了不起起了很大的作用。
五、做动作导入
例一:
在教学《鲸》这篇课文时,曾老师是这样导入的。她先让学生 用手摆出各
种动物的样子。如:小牛、小鸭、小鹅、小老虎等,之后她又做了一只鲸的样
子,学 生随机呼出,这是鲸。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时候,她说,今天我们一起了

4


解鲸,学习鲸的生活习性、外形特点等。
评价:
别人说十遍不如自 己做一遍,学生自己亲手操作演示的东西,因为有切身
实践往往体会深刻,有助于激发悟性,增强思维力 度。缘于上述原因,老师在
导入设计上应尽可能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动手动脑,摆一摆 、
拼一拼、剪一剪和做一做……据此,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有真切的感觉,
建立了生动的 、足够的表象,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例二:
同学们,请把你们 的手放进口袋里,说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现在有
一个人,他的口袋里放进了昆虫,你们奇怪吗?这 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
他是哪里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读了《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 你就
知道了。
反思:
这个动作很简单,也很容易完成。但在简单轻松之余却引起了 每位学生的
思考。是啊!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里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
进口 袋里?这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此时学生满脑子都是问题。可以说达到了一
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六、借用名言导入
例一:
上《小草和大树》一文,我是这样导入的:古人云:“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
司马迁曾遭受宫型,忍辱负重发奋注写《史记》;培根曾言:“奇迹多是在厄运< br>中产生的”。接着我再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逆境成才的名言,学生自然而然
的说出了他们知道 的名言。接着教师说道,夏洛蒂. 勃朗特可谓是逆境成才的
典范,课文中是怎样评价他的,就这样顺理成章的就走入了新课。
反思: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名言名句
是祖国,也是世界文学史中瑰丽的奇葩,课堂上经常引用名言名句,以名人高
尚的情操和志趣熏 陶感染学生,名言大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含有很深的哲理。
能够丰富学生的美文积累,达到培养语感, 厚积薄发的目的。利用名言名句导
入,言简意赅,耐人寻味。通过名言的学习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各项综 合能力。
例二:
有位老师是这样上《鞋匠的儿子》的:
1.出示名人名言:人,走向追求之路,就会终身快乐!成功是每次屡遭挫折
而热情不减。
2.谁知道这是哪位名人说过的话(林肯)。
3.是,这是林肯说的,那么你知道林肯德生平吗?(简介林肯)

5

< p>
4.正是由于林肯是鞋匠的儿子,林肯就在任总统时,仍遭到别人的讽刺和讥
笑。但他都从 容自信的应对,以非凡的人格魅力赢的了信任和赞叹的掌声。今
天我们就去感受他伟大的人格魅!请看课 文《鞋匠的儿子》(学生读课文)现在你
能用一句话来介绍林肯吗?或者谈谈林肯给你的感受(引导学生 体会他是美国人
民最伟大的儿子)
评价:
青少年对名人都极为崇拜,经常在他们的 课桌上、书本里看见“名人”的踪影,
看来名人在他们的心目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光环效应。教师如能恰 到好处地利
用这种心理,根据授课的主旨,选择针对性较强的名人名言作为导入语,就有
产生使 人惊警、扣人心弦的效果。
名言本生就包含着深刻的道理,是精辟的见解,是众人智慧的结晶。这一< br>名言的出世,集中了学生的思维,引起了学生的深思。之后,直接引出林肯、
谈论林肯,教师又启 发性的问道:鞋匠的儿子到底有怎样伟大的人格魅力?
七、讲故事导入
例一:
教 《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可以这样给学生讲故事:“很久以前,有只青
蛙住在井里,有天青蛙坐在井底 望着蓝天出神。这时,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
上,于是青蛙和小鸟谈了起来,同学们想知道他们都说了些 什么吗?”这样,
从这个故事入手,过渡到要教的内容,给学生设下了悬念。
评点:
学生的好奇心强,爱听有趣的故事。故事本身就具有一种吸引孩子们的魅
力。故事像磁铁一样,能吸引 住学生,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
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之尽快地进入课文所设计的 某种境界之中。以故
来导入课文,轻松幽默,往往能以小见大。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因素,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二:
在教学《惊弓之 鸟》这个寓言故事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天上飞着一只大鸟,
国王带着手下人去打猎,正好发现了这只大 鸟,国王的手下人说,大王我不用
箭就能把这只鸟射来。你们说这个人箭法高不高。现在我们读课文来看 看这是
怎么回事?”
反思:
小学生爱听故事,这是他们的天性。古今中外有许多动 人的妙趣横生的故
事。我选取了一个片段,绘声绘色的讲给学生听,为新课的开始起到了事半功
倍的效果。利用讲故事导入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最好的方法之一。这种方
法尤其适合低年级的语文教 学。通过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他们的
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6


八、猜谜语导入
例一:
孩子们喜欢谜语,也爱 猜谜语。所以张喜梅老师在教学《松鼠》一文时,
她是这样导入的,先让学生猜谜语,课件上出示:一位 老头背袋豆,一头走,一头
漏。(打一动物 谜底:羊) 站着没有坐着高,一年四季穿皮袄。(打一动物 谜底:
狗)头戴红帽子,身披五彩衣,从来不唱戏,喜欢吊嗓子。(打一动物 谜底: 公鸡)
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打一动物谜底:青蛙 )谁的
尾 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伞?没错,松鼠的尾巴像把伞。这节课我
们来学习《松鼠》。板书课题 ,简介作者。亲切的叫叫它,奇迹就会出现,幻灯片
出示:松鼠图片。
评价:
谜语 既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又是一种文学式样。它的主要特点,就是运用
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集中描绘 某一事物特征,它能在猜测中接受知识,
培养言语表达能力。这节课的开始,教师就让学生猜谜语,一条 条谜语的出示,
吊起了学生的胃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一个图片出示后,随即停下
来 和学生一起研究松鼠的生活习性,外形特点等。
例二:
在教学《猫》这篇课文时,我也让学生们猜谜语。 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
山,鼻子长又长,帮 人把活干。(大象)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
来横行又霸道,常把泡沫吐。(螃蟹) 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
丰收立功劳。(青蛙) 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象娃娃叫, 只洗脸,不梳头,
夜行不用灯光照。(猫) 然后,我介绍到毛是一种即调皮又可爱的动物。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伟大作家巴金先生的《猫》。看看,巴金家的猫和你们家的猫有
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反思: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引起笑声
而 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充满趣味
的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猜谜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元宵节的特定节目。用猜谜的活动导入,对于学
生是颇具 吸引力的。教师用谜语导入,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论是猜对
的还是猜错的学生的热情都非常 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为了猜中谜语,就要认
真思考,自然就使他们以最佳的思维状态进入到学习中 来
九、游戏导入法。
例一:
先组织学生做游戏,再导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如对《比金钱更重要》的教
学时,可以进行简短的价值大拍卖活动,拍卖品为:真挚的友情,好的学习方

7


法、健康的身体、成为首富,F4演唱会门票等等,然后请竞拍 ;“真挚的友情”、
“健康的身体”的同学谈谈想法,从而引入课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敏
锐力,还为上好新课打下基础。
反思:
记得有一句话叫“儿童永远生活在游戏中”,不做 老师的人感觉不到。从事了
语文教学,深感游戏教学的确深入学生的内心,适时的游戏渗透对于孩子们巩
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大有裨益。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游戏的
机会,搭建游戏的 平台,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让课堂生机盎然,
多姿多彩。
例二:
在 教学《新型玻璃》时,张老师设计了召开展销会和聘请推销员的导入环
节,把学生直接推向市场经济的大 潮中,在模拟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激发了学
生的经济意识和学习兴趣。在学生表演的基础上,她在进行课 文的讲解,学生
掌握的更牢固。
评价:
我认为把游戏恰到好处地引入小学语文教学 ,让学生在游戏中转变学习方
式,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们值得一试的好方法。为了提高学 生
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一节课的学习中去,教师设计
了这样一个游戏 环节,渲染气氛,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
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 之中,引起心理共鸣,从而进入学
习新课“角色”的一种导课方式。
这种“未入其 文,先动其情”的导课方式,创设情境巧妙精当、真切感人,触
到了学生的内心深处,并使之产生深入体 验教材内涵的动力,不能为“景”而“布
景”,这样,老师指导课的目的就达到了。
十、借用实物导入
例一:
教《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时,课前老师收集各种剪纸图 片,让学生观察。
随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是谁剪的,为什么剪得这样好?”在学
生回答声中,进入了本课的学习。这样,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
习积极性。
反思:
这种导入方式一方面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事物的印象;
另一 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加强对将要学习
新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这 类导入方式运用很广,各学科,各年级均可运
用,尤其在中低年级,运用这种导入方式,效果更好。
例二:

8


同学们,大自然是一个绿色的课本,是一个百 科全书,它有许多奥秘等着
我们去揭开。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有奇异功能你们知道吗?在学生谈的基础
上,拿出《变色龙》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变色龙的特点,在学生对于事物感性
认识之上,进入课 文《变色龙》。
评价:
实物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在教授新课文前,出示与课堂内 容有
关的实物,导入自然,便于理解。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每一节课
的开始,教师 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来设计巧妙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
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求知的欲 望。
十一、激情表演导入法
例一:
根据课文内容编排一个节目,设置情景,使学 生进入角色。如教《葡萄沟》
一文时,我可以穿上民族服装,戴上新疆帽,来上一段新疆舞。一开堂就让 学
生投入到这种氛围中。在讲课文的过程中,适当的来上一些动作。有助于学生
理解这篇文章的 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劲头。这不仅让学生入了戏,熟悉了课
文思想内容,而且仿佛给学生注入了兴奋剂 ,学习情绪活跃高涨,课堂气氛情
趣盎然。
评价:
这是一位低年级老师上的公开课 ,课堂上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以及轻松
优美的舞姿,使学生都动了起来,仿佛把我们带入了美丽的新疆 。课堂上学生
既学到了知识,又似乎身临其境,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例二: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观察、写作,老师安排其他班级学生共同表演了这
样一个情景。) 上课铃刚响,老师正准备上课,这时,一位学生出现在教室门口,手捧一
束鲜花,说:“老师,祝您 教师节快乐!”老师接过鲜花,欣喜地说:“谢谢。”
那个学生说了声“不用谢”就走了。
师:谁能把刚才的情景说一说?
(学生描述刚才的情景,教师引导学生用各种动词、形容词将语句描述得生
动、具体、形象。)
教师把花拿在手里,左看看,右看看,又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做陶醉状。问:“谁能把刚才 观察到的情景说一说?”教师几个简单的动作表演,
好像学生也深受感染,闻着花香呢!
(不少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要求发言。学生在教师逐步的引导下,不容自竭
地说着……)
生:老师把花儿拿在手里,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舍不得放下。老师正

9


闭着眼睛闻着花香,好像被花香陶醉了呢!
师:看到有人送花给老师,你心里没有想法吗?
生1:我想老师真幸福,还有学生送花给他。
生2:我长大了也要送一束美丽的鲜花给老师。
生3:我长大了也要做一个象老师这样的人。
(学生由观察表演,进一步产生内心体验。教师开始展开写作练习)
评价: 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从观察入手,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丰富学生
的情感世界。在本案例中, 教师有意识的设计了一个表演环节,让学生身临其
境,获得“真知识、真情感、真体验”,然后逐步引导 学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用语言进行表述。就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认识从抽象
趋向具体,思维从模糊趋向清晰。当要他们写下这段话时,个个有一种急于向
人倾吐的欲望,写 起来自然轻松,写话内容具体生动,连“老师做陶醉状”以及“同
学们的笑声”也写进去了。
十二、复习旧课导入法
例一:
子曰:“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 去发现新问题,从而巧
妙地引入新课的学习内容,这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这种导入,既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基铺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便于学生
了解新旧知识的联系, 认识到新内容是旧知识的深入和提高;使学生对新知识
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学生就会很快进入课文,激起 学习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如学习杜甫的《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一诗时,可让学生复习杜甫的
其他诗歌,如:《春望》、《望岳》、《八阵图》。
评价:
此法从学生已学过的知 识出发,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导入新课。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如果教师能够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 ,使学生一开始就知道
新课属于他们所熟悉的哪类内容,这样比较容易接受。联系旧知导入,既使学生复习掌握了旧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例二:
在学习《伊索寓言》 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你们知道寓言有什么特点吗?
了解伊索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伊索寓言》。
反思:
即通过复习已学知识的方式进而过渡到新课内容的讲授。上新课时,引导
学生 学习与新课有关的新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交给学生能借助
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 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新旧联系,温故知新,既
能巩固旧知,克服遗忘;又能让学生自信百倍,去学习 新知。

10


十二、设置问题导入法
例一:
导入艺术贵在质疑问难。以疑难问题引路也是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教学
《郑成功》一文时,可问学生: “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称的上英雄?你都知
道哪些英雄?”通过一系列的提问直奔主题。今天我们也 来学习一位伟大的民
族英雄——郑成功。以此来走进本堂课的内容。
反思:
这是在 新的教学内容开始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创设悬念,引
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使学生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俗语云: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在导入中设置悬念,一般是出乎学生的意料 ,或展示矛
盾,或让学生迷惑不解。这样一来,就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情
绪。此 时,学生心理着急知道答案,自然能集中注意力。教师应设置恰当而适
度的悬念,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反之,太悬不悬都不利于课堂教学。
例二: 在学习中,如果你遇到了拦路虎,那该怎么办呢?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教
师直接说出。今天,我们一 起来学习《读书莫放“拦路虎”》。
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 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
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 水
平、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十三、借用图片导入法
例一: 学习《珍珠鸟》一文,我是这样进行的。课前交流:欣赏一组人与动物和
谐相处的图片,谈体会。
导语: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位动物小朋友,请看幻灯片。读出它的特点,
它,红嘴红脚,灰 蓝色的毛,后背上还有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整个身子像个
蓬松的球儿。它,叫声笛儿般又细又亮。它就 是——师板书课题:珍珠鸟。听
听它的叫声,亲切地叫叫它。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把它放在简 易的
竹条编成的笼子里,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呢?
反思:
当一张张令人赏心悦目的 图片映入学生眼帘时,学生会觉得耳目一新,会
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理解新的知识。每册语文课本都有几 页插图,这些插图也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素材,使用这些素材可一举两得。通过网络资料也可查阅更
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此导入新课,能收到良好的
效果。

11


例二.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一位伟人,课件(头像 )他就是美国第16任
总统——林肯。林肯是——(齐读课题:鞋匠的儿子),而且他说他永远是——< br>鞋匠的儿子。
2.(课件)师述:在美国的一所以林肯的名字命名的纪念馆的墙壁上,刻着这样一段话:(一起来读)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
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 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
我们国家的伤口。
3.过渡:林肯, 这位出身贫寒的总统,在刚当选总统时,遭到了参议员们的
羞辱,但是最后那些自认为是上流社会优越的 人的参议员们却彻底改变了自己
的态度。打开书,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迅速找出参议员态度变化的词 语。(板
书:尴尬——羞辱——静默——掌声)
评价:
小学生的视野,由于生活 圈子的局限而狭窄,对事物的认知度还不够深刻,,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为他们提供感性的东西,以帮助他 们完成大脑中的完美构图,
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爱因斯坦说过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
有动力的因 素。而视觉的刺激是最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手段。在
这节课这些图片就很好的起了辅助作用 ,为整堂课的学习埋好了伏笔。
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虽然有一定的办法,但无定法,需要教师在设计 时
要富有独特性、创新性和启迪性。只要我们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随着教学改
革的不断深入, 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认真实践,认真总结。那么,我们的课堂
一定会叠彩纷呈,这支课堂序曲一定会奏得 更加响亮、更加悦耳、更加优美。

12

2016广东高考分数线-小学军训作文


考试真题-迎新晚会主持词


李厚霖佛珠宝-财务经理岗位职责


石家庄六中-清明节寄语


草药名-大四自我鉴定


两会每年都开吗-韩国高考


关于祖国的诗歌-年会主题


西风颂-盐道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