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生活化论文:让语文生活化
竹简情书-假期实践心得
让语文生活化论文:让语文生活化
随着语文的实用性人文性渐渐浮出水面,语文走出了陕隘的书本空间,走向了广阔无边的天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无论是读书看报纸与人聊天,还是听相
声看电视,普通的或
新奇的,或有艺术性的,只要留心观察,随时注意语言形象,
总会碰到与学
习和运用语文有关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让学
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语文,让语文生活化。
长期
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困
于校内,困于教材,学生的学习得不到发展。如果我们
在用
课堂很好地学习、理解、消化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将语文的
学习引向生活,相信肯定会取得
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与生
活密不可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具有初步的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
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就要
求语
文必须与生活接轨,才能顺利的推进语文教学改革。
一、调动生活体验,学习感悟语文。
我们不能给学生这样的错觉:只有坐在教室里才是学习
语文,走出了教室就没有语文了,语文和
生活似乎是割裂的。
经验告诉我们:生活其实就是一本最生动的大字典,一个最
丰富的作文素材
库! 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生活体验的。教
学时,要尽可能地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感受进行充分
地学习、感悟。如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时,首先让
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自己喜爱的小昆虫,去发现小昆虫的
特点,上课时明显感觉到孩子们高涨
的积极性,因为这样让
他们觉得语文真的离自己好近好近,语文就在自己的身边。
通过自己的体
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拓展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课堂。
社会生活是语文的源泉
,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
语文教育资源,因此语文教学要向生活拓展,沟通课堂内外,
使
学生由封闭的课堂走向广阔的生活。
如学习《变色龙》一课,让学生了解变色龙为什么会变
颜
色?这样做有什么作用?《嫦娥奔月》学完后,让学生去
查询还有哪些神话故事与节日有关;《在大海中
永生》让学
生查阅还有哪些伟人的事迹让你难忘等。
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把学生的学习引
到大自然,引
入了生活这个大课堂,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培养了
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还大大的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量。
三、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传统
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
因此也可称为听讲式学习。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
实践中,
我们要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而且要特别注重自主、合作、
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
要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
养打基础。因此,我们要借助生活,把有利于语文学习的一
些
活动方式都“拿来”。
①演一演: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运用自己的想象,分
组编排,即兴表演。例如:我在《伊索寓
言》的教学中,在
讲《狼来了》时,我要求学生将小孩说谎的前后差别演出来。
同学们根据平时
所看的电影、戏剧,共同探讨人物的语言、
用动作、神情 ,以及简单道具。各组派出代表,分别是说<
br>谎的小孩和山下的农民们登台表演。在表演中,各组同学都
融入自己的思想,可谓同中有异,异中
有同。这样,既让同
学们在合作探究中领悟了文章的主旨,还学到了一些其他知
识。
②做一做:新课程十分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语文教
学中,如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可以给学生撑起
一片想像
的空间。如在学习《金蝉脱壳》后,我要求大家动手,用橡
皮泥揉捏,雕刻一件自己喜
欢的作品,然后运用恰当的想象,
用准确的语言来向大家描述。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
兴
趣,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画一画:让学生依据课文,添加想象,亲自动手,让
学生把书上的文字转化成一幅画。例如:在上《艾滋病小斗
士》时,对于恩科西这个人物形象,书中有许
多细节描写。
我要求大家看课文后给这位小斗士画一幅像。结果,同学们
一下子就抓住了人物的
特征。
④赛一赛: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比一比,赛一赛,
这样既可以增强学习的兴趣,
又可以更快更全面的掌握知
识。
当然,把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的方法还有许多,如看一
看、唱一唱、尝一尝等等
。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爱做
的形式,我们只有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才能更好的
培
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四、用好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也叫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
,
也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才。与以往相比,如
今的教学早已不拘泥于粉笔、黑板
和教本,课程资源已从课
内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区,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和
自然环境都
成了学习的“课堂”。
首先、充分利用挂图、录音、录像、书屋等校内资源。
例如教《黄果树
瀑布》可以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体会瀑布的
壮丽,教《伊索寓言》可以引导学生上图书馆查查《伊索寓<
br>言》的资料等等。这些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让学生身临
其境,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
br>其次、充分利用多媒体化,网络化的以网络技术为载体
开发的校内外资源。网络化资源给我们的教
学注入了活力,
不仅具备声、形、色等具体的感观,而且方便、快捷。
当然,课程资源只是一
种辅助教学的手段,真正的课程
资源只有当学生可以在任何最需要获取并用它来解决自己
学习中
的困难时,课程资源才得到真正的发挥。因此,教师
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许多有益的课程资源其实就在我
们身边,就在生活里。
总
之,社会是语文教育的大课堂,美国教育家华特科特
里斯说过:“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
,我们要
努力做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把丰富多彩的生
活世界引入到课堂教学,
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引
导他们探究、合作、体验,从而完善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
他
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