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小结
世界传统医药日-名人励志演讲
2012—20XX年度第二学期
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小结
韦 华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小结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
数学,在生活中都能
找到其原型。因此,我在本课时教学中努力挖掘生活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实
践
能力的素材,找准结合点,力求做到在每个环节上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一
些实践活动的空间。从学生已有的
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汇报、
交流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将已有的前、后、左、右方位知识
与东、南、
西、北建立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经常要用到方位知识,感受数学与
日常生活的
密切联系。结合校园和教室的具体情况,让学生介绍校园和教
室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
东、南、西、北这四个方位。
这一单元虽然内容不多,但要让学生真正把握住其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br>还需要教师多动脑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学
到真正的知识。让学生把
所学的有关方面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
获得充分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感受与日常生
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小结
本节课是教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这一单元的起
始课,是在学生已
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
进行
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数和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
能正确计算。因此让学生在小组内互
相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还
给学生。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本册教材重点也是难
点教学内容之一,这
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
在学
生已经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及学习了口
算除法的基础上进
行教学的。
让学生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和格式,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
法
的算理。我利用小棒操作不仅顺利的突破了教学难点。另外被除数中间
或末尾没有0,但商的中间或末尾
却有0的笔算除法。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
并掌握当商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要在那一位商0占位的计算
方法。在
给学生讲解计算过程时帮助其他学生理解“不够商1就要商0”的道理。
总
之,从《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看,学生口算正确率在98%以上,
只有少数个别学生存在错误。在后面
的教学中,我更关注的是在保证口算
正确率的基础上提高速度,即口算练习常抓不懈。
第三单元《 统计 》教学小结
在本单元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能用
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整理统计的数据,并能对其进行简单的数据
分析,运用统计
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
进一步认识统计图——横向条形统计图。 在教学横向条形统计图我重点让学生认识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学生由于已经认识了纵向条形统
计图,所以读图并不困难。教学时我将重
点放在“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
“你还能提
出什么数学问题”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知道怎么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数据
分析,培养
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第四单元《年、月、日》教学小结
1.营建一个和谐的课
堂氛围。在新课程标准已经指出,学生的学习心
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是感觉——知觉
——思维、智慧
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
智力活
动,两者密不可分。新课程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并把它作为
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
而新型的师生关系落实在课堂上,首先应该给学生以
自尊,让学生在拥有尊严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课堂
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
例如:“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24小时记时法,行吗?”“你们觉得这位小<
br>朋友是一位称职的播音员吗?”老师宽松的语言和语气,轻松的教学环境
对学生是莫大的安慰和鼓
励。
2.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生生互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用激励
的语言,帮助他们
树立信心,提供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努
力后获取成功。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应努
力转变教学方式,真正
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改编教材备课,上
课。教材是知识的载体,
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这也是课程改
革的意图之一。
在教学平、闰年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平年、闰年排列
的一般
规律。发现每4年会有一次闰年,那么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就是
闰年,并结合底注,理解,公历年份是
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
年。
在探索认知阶段,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切入普通记时
法导入24时记时
法,我首先出示敲响新年钟声,时针指着12,说明了旧的一年结束了,新
的
一年来临。并切合钟面的演示,时针转了2圈,引导学生感知一天中有
24个小时,能更直观地认识24
时记时法。另外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
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这样可以唤起学
生的生活经验
体会24时记时法的实际用处。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小结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的,
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快速正确的口
算。 <
br>由于学生有前面口算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并
不难,因此课
堂上我主要让学生自学。即: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情境图发现
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让
学生自己找出口算方法——
“将相乘的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进行相乘,再在后面添上两个因数共有的0”
或“根据乘法的意义进行计算”,最后进行交流。今天课堂上充分显示了学
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上我还充分发挥“一帮一”的作用,让学生在
组内就解决了问题。
在笔算乘法教学中,
在实际情景里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
法,并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计算。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
笔算算理。由于这
是一堂计算课,因此非常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使学生从不同的角
度加
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
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
。通过课堂教学效果证明,像这样比
较简单的教学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逐步培养学生的
自学
能力。
第六单元《面积》教学小结
本单元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
象,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
多种感官,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新知。我对于“面积”这个概念的揭
示还
是比较成功,学生在一系列用手摸身边熟悉物体的表面及体验封闭图形(与
不封闭图形的对
比)的活动中,已经建立了“面积”的表象。
在学生理解了面积的含义、认识了常用的计量单位的基础
上,来教学
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比较,本课主要采用先估计,再测量验证,增强体
会,逐步加
深,结合讨论、研究等主要形式,初步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
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掌握较好。通过小组
合作,运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和
方法,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
br>教学过程。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
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
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
获得了感性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
主动参与、积极探
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
识
得到了培养。
教师与学生通过讨论、探究找出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再
让学生们独自悟出平方米与平方分米的进率。引导学生理解在什么情况下
会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平方
千米、公顷)。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小结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
生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重点是帮
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我采用导学案执教,首先让学生汇报
预习结果,
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重点研究小数的意义。由于学生见过用“元”作
单位表示商
品的价格,所以首先让学生理解以“元”作单位的小数的意义。
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然
后分小组汇报展示,整个过程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小组研究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
br>义。由于长度单位相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我分层设计了几个教学
环节:第一个层次先让学
生借助分数理解1米以内的小数的一样,然后再
让学生用自己的身高来进行研究,最后再就某一个学生的
身高拓展学生理
解“1.40米”与“1.4米”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直接把本课时的重点也
放在了从“元、角、分”中来得出分数,小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形象的一
元硬币和十张一角的纸币。让学
生说其中的一角是十张一角的几分之几,
也就是一元的几分之几。
小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对这
部分知识早已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在
幼儿时期就会对两个商品的价钱的高低进行比较,学生在生
活中积累了丰
富的经验。。因此,我这节课主要明确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注意比较小数
大小时,
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就大,这也是小数大小比较的难点。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教学小结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的含义、两位数乘两位数、能初步
用乘法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从
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及解决问题,
逐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我继续尝试用导学案教学。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复习两道有<
br>联系的一步解决的乘法问题,不仅唤起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记忆,更为后面
的两步解题做好准备。
在探究新知时,我设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研究新知,鼓励他们开动
脑筋、认真思考、找出不同
解题方法。学生们在交流碰撞中很快就找出了
三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即:
方法一:先求出每个方阵的人数,再求出3个方阵的人数。
算式:10×8=80(人)
80×3=240(人)或10×8×3=240(人)
方法二:先求出3个方阵一行的人数,再求出3个方阵8行的人数。
算式:3×10=30(人) 30×8=240(人)或 3×10×8=240(人)
方法三:先求出3个方阵一列的人数,再求出3个方阵10列的人数。
算式:3×8=24(人) 24×10=240(人) 或 3×8×10=240(人)
在学生重点汇报完几种不同方法以后,我并没有急于结束此题的教学,
而是让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研究
,你有什么新发现?问题一出,原本热
闹的教室立刻变得安静下来,学生们都在思索。很快就有学生发现
:同样
是一道题目,由于我们开始选择的信息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解答方法。
这对于以后用多
种方法解题是多大的一个启示啊!
从课题效果看,我发现多数学生在叙述完解题思路后的答题更清楚、
正确。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学小结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结合具体的情境,
初步体
会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运用集合的数学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我尽量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探究
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从
中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体验,点燃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
1、选取学生熟悉的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我在不改变例题呈
现形式的前提下,把例题统计表中的名单
换成本班学生名单,他们感到十分亲切,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涨
。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作用,培养学生交流、纠错的能力。
教学时,我设计先让学生自己
独立思考计算出第二小组的人数,然后
在组内进行交流。交流中,不同的解法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冲突,在
经过交
流思考后,学生不仅找出了问题,并改正了错误。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
充分发挥了小组
合作的作用,还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和自我纠错的能力。
在最后的课堂练习中,除了完成教材设计的两
题,还增设了两题发展
学生思维的拓展题,帮助学生灵活应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