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备课
国际竞争力-八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备课
冬去春来,在孩子们顺利学习半年之后,一年级
下学期
也即将开始。在一年级上册教材努力做好幼小衔接的基础
上,一年级下册教材继续平稳过
渡,螺旋上升,有层次、有
梯度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应把握的以下几点:
一、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 <
br>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因此,语文
课程、语文教科书,要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塑
造民族精神品格为己
任,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注入精神营养。
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
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
书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
华传统文化。比
如,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
的形式,加以改造,
编入教科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
识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春
夏秋冬》一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其
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
言典雅,富有文
化内涵。再如,利用汉字规律识字,在《动物儿歌》中,小
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
字,《小青蛙》的“青字族”识字,渗
透了形声字规律,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
趣味与精妙,《猜字谜》,利用了有趣的传统游戏形式,揭
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又如,选编了《端
午粽》作为课文,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习俗。口语交际、“和大
人一起读”栏目中
安排了民间故事《老鼠嫁女》、绕口令《妞
妞赶牛》、童谣《孙悟空打妖怪》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故事<
br>.
中蕴含的趣味和道理,领略传统语言形式的音韵美和结构
美。代诗词的选用量也有所增加。与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
下册相比,部编教材的文章数量虽然大幅减
少,但古诗却从
四首增加到了六首。并且,每一次日积月累中,也有层次地
安排了成语、民谚、
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
二、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这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
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
读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在教材的课
后练习
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努力做到难度适宜,梯度合
理,衔接自然。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如何安排的呢
?教材
注重梯度,每一学段、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
语文学习要素的安排,都是
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螺旋上升
的线索。这样的安排,不仅考虑到了难度系数和教学适用度,
也
体现了语文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这种梯度,
在一年级上册和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有所安排和
体现。以阅
读能力训练这条线索来看,一上要求“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
息”“学习借助图画阅读
”,一下在继续学习“找出课文中
明显的信息”的基础上,发展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的推断”
的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是对阅读过程
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语言和思维发展
的同步。“借
助图画阅读”的目标,一上主要是借助图画猜读生字、了解
意思,到了一下程度加
强,发展到利用形声字特点、依靠上
下文来猜字、认字,并根据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理解课文内
容。
又如口语交际,从一上和一下各四次的口语交际编排中
可以看出,教材通过目标分解,细
化落实,帮助学生在循序
渐进中提升能力。以“听”为例,从“注意听别人说话”,
到“没听清
楚时,可以请对方重复”,训练学生逐步从“能
.
听”发展到“会听”。再如“说”的方面:从起步时的敢说、
“大胆说”,逐步到 “配合动作
清楚明白地说”,一步一
步地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从交际习惯和交际规则方
面看,从对
象意识、场合意识,到礼貌意识,让学生在每一
次口语交际中都能得到针对性地训练,使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
层层递进中螺旋上升。各部分的语文要素在教科书中呈现了
稳步发展、螺旋递进的编写原则,
具有极强的前后关联性。
三、选文:营养与趣味并重
坚持选文的典范性和适切性。一年级下
册的课文大多富
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新编选的
课文,接近全部课文
的一半。课文文质兼美,语感鲜明,文
化底蕴丰富,体裁多样,既便于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又能
使学生在思想和智慧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感染。
一下教材的选文内容十分丰富。既有经过时
间的沉淀与考
验,深受学生和老师喜爱的经典老课文,也有新选编的、内
涵与语言皆美的新课文
。新课文中,有表现自然之美的《春
夏秋冬》,有反映现代儿童生活的《怎么都快乐》,有体现
家人关爱的《夜色》,有介绍传统节日的《端午粽》,有培
养好习惯的《文具的家》,等等。这些选文题
材广泛,有利
于儿童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大千世界。内容与儿童生活紧密联
系,充分考虑儿童的经
验世界、想象世界和情感世界。而且
题材多样,有童话,有散文,有儿歌,有故事,不仅确保了
教材全面的思想内涵,而且保证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四、弹性:注重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
尊重客观存在的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学生个体差异,
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材加大
了选做题和开放性
题目的比重,以增加教材的弹性和适应性。这类题目,有联
.
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如,“你知道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
故事吗
?”有借鉴课文语言表达的,如,“说说你会为每个
季节画什么颜色的太阳。”“想想你有没有和‘我’
相似的
经历,和同学说一说。”有指向生活的,如,“说一说班里
的同学都有哪些姓。”“你喜
欢什么体育活动?和同学说一
说。”“一分钟能做什么?”有开展游戏活动的,如,“我
们也来
猜字谜吧!”“和同学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这
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对课文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和延
伸,演、
猜、画等活动形式的引入,使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产生更
为有趣的联系,有利于从单
纯的听说读写中解脱出来,让学
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教材的开放性,还体现在语文与
其他
学科的相互融合之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拓宽语
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
技手段的
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
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
实践能力。”基于这样的理念,教材中有意识地设置了学科
沟通
的内容。比如,语文园地中让学生展示在其他学科课本
上认识的字,《要下雨了》《棉花姑娘》等课文,
通过有趣
的童话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科学知识,都体现了学科相
互勾连、相互融合、相互渗
透的大语文观念,把语文学习有
机地同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学习中
处处
都有语文。
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一年级
下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
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
间。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
安排了几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
和常用偏旁名称表。
.
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
1、课文3-4篇
2、口语交际(间隔安排)
3、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
我
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二、各部分内容的学习目标
1.
识字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汉字200个。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3)、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使用
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
注意间架结构。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
正、整洁。
2.
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
读中积累词语。
(4)、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
(5)、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
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
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
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
3. 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能记住并讲述主要内容。
(4)、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
.